2023年大班剪纸袜子教案(优质5篇)

时间:2023-09-23 22:06:44 作者:XY字客 2023年大班剪纸袜子教案(优质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剪纸袜子教案篇一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天性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习得经验,在多次兴趣盎然的游戏中,幼儿很顺利地就学会了剪直线。。

在美工活动中,我发现大班幼儿的基本操作——使用、运用剪刀较困难,特别是我班一些低龄段的幼儿更是如此。一开始我对如何引导幼儿掌握初步的剪纸技能有点茫然,后来,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小班年龄段。幼儿的小肌肉发展不够完善,协调能力较弱,我们平时应该让幼儿经常在游戏中锻炼幼儿小肌肉发展和提高协调能力。

于是我计划从锻炼幼儿拿捏剪刀开始:我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幼儿对手指儿歌非常有兴趣。于是我想:何不用这样好的素材呢?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用念儿歌的方法让幼儿理解拿捏剪刀。我设计了一首儿歌:“大拇指是爸爸,食指是妈妈。中指是姐姐,爸爸一个洞,妈妈姐姐一个洞,咔嚓、咔嚓,宝宝乐开花。”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美工活动中,并示范如何拿捏剪刀。没想到幼儿接受能力极强,大部分的幼儿都能掌握剪刀的拿握方法,通过反复的运用操作,在每次纸工课中及时的运用儿歌引出孩子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进行美劳活动的基本操作,从而帮助孩子能够正确的拿握剪刀。

接下来是幼儿如何能顺利地剪直线,这又是一个问题。此时我又想到了“开火车”的游戏,这个游戏是小班孩子熟悉的、乐不可滋的游戏,幼儿非常喜欢做,我借此游戏把直线比喻成铁轨,把剪刀比喻成火车,一边示范剪直线一边说:“火车开的直直的要不然就脱轨了,我们要沿着火车铁轨一路前行,”而且我又配上咔嚓咔嚓的声音.孩子们的兴趣一个一个被我激起,也就顺理成章的学会剪直线。每当拿出纸工时我都要说;我们开火车吧。幼儿们就很起劲地说:咔嚓,咔嚓开火车了。

大班剪纸袜子教案篇二

1、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人物。

2、激发对中国传统剪纸活动的兴趣。

1、收集各种民族剪纸艺术品,布置活动室。

2、每人长方形的纸条、彩纸、剪刀、彩笔和剪纸画范例一张。

1、欣赏范例,引起剪纸的兴趣:

“想知道这幅手拉手的剪纸作品是怎样做的吗?”

教师将范例发给各小组,供幼儿研究。

小结:这幅画上的主要内容是许多手拉着手、大小相同、连在一起的小朋友,并将纸对折几次后一下子剪成的。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分析制作的方法与步骤:

将纸折叠后,画出半个小朋友的轮廓,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然后打开折叠的。纸,并粘到纸上,然后进行人物装饰及丰富背景画面。

3、学习折、剪、画的方法:

将长条纸对折2—3次。

在纸上画出一个小朋友的轮廓线,将小朋友的手一直画到纸的边缘。

用剪刀沿轮廓线剪开,注意手处边缘线不要剪断。

剪好后将折叠的纸打开,画出不同服装和头发。

4、幼儿制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帮助:

帮助个别幼儿掌握剪的方法。

大班剪纸袜子教案篇三

活动准备

二方连续纹样的剪纸作品若干张。

长方形白纸、彩色长条纸每人2—3张,剪刀、水彩笔人手一份,纸篓每组一个。

活动目标

通过设计单独纹样,培养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感受创造学习的快乐,体验剪纸活动带来的乐趣。

从教师和同伴传递的信息中尝试学习二方连续纹样的折剪方法。

活动过程

1、圆圈舞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徐老师来给你们上课,高兴吗?(高兴)那我们听着音乐来跳个圆圈舞吧。

师幼集体跳圆圈舞。

2、变魔术,再次激发活动兴趣

(1)、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跳的是什么舞呀?(圆圈舞)我们是怎样变成圆圈的?(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了一个大圆圈)小朋友本领真大。徐老师也想来变个圆。

3、引导幼儿探索四个连续圆的制作方法

(1)、幼儿讨论。

(2)、幼儿自由探索四个连续圆的制作方法

(3)、根据幼儿的.操作结果分析、讨论正确的制作方法。

(4)、幼儿再次操作。

4、教师小结二方连续纹样的概念

师:今天我们 自己开动脑筋,探索、尝试,学会了一个新本领,会剪二方连续纹样了。象这种由一个基本的图案(圆)向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有规律地重复而组成的纹样,叫二方连续纹样。叫什么?(二方连续纹样)。

5、设计并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1)、电话铃响,教师接到熊猫先生的电话。

师:我们用刚学的新本领来帮助它,剪一些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在衣服上肯定很漂亮,好吗?

(2)、欣赏教师作品

师:可以设计一些什么纹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是人物纹样,这是动植物纹样,还有简单的几何图形纹样。

师:看过这些,你想设计什么纹样?

幼儿自由发表。

(3)、幼儿制作二方连续纹样。

6、作品展示,集体评价

大班剪纸袜子教案篇四

观察背景:

李xx,5岁,是一个好动的孩子,小手指灵活性较差。不喜欢剪纸,每次的剪纸作品都是几个不规则图形,且以圆形或多边形为主。在区域活动中,他从来没有选择过到剪纸角去剪纸。

观察记录:

早饭后,小朋友纷纷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只见李梓浩起初来到玩具区想玩玩具,可是这次他来玩了,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他在玩具区四周转了一圈,又来到图书区、益智区、美工区……各个区的位置都被小朋友们“占领”了,这可怎么办呢?只有剪纸角还有空位。他看到了,但却在远处矗立着,一动也不动,眉头一纵,嘴巴撅得老高。我走上前去,问明原因,并建议他下次再去。李xx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很不情愿地坐在了那里。按照老师的要求,幼儿开始自愿剪纸了。梓浩拿起剪刀在一张纸的边缘剪下了一个线条不光滑的圆形,举起来对我说:“老师,我剪完了。”“你剪的是什么呀?”“不知道。”孩子边说边低下了头。我说:“你有自己的名字,你也给他起个名字吧!”“我的名字是我妈妈起的,我不会起名。”“你会起,没关系,说出来,你叫他什么都可以。”孩子拿着作品,想了一会儿,看着我说:“是橘子。”“你真棒,你剪的这个橘子多好看呀!接着剪吧!”孩子听了我的话,再也不忸怩了,迅速拿起了第二张纸……活动区结束时,他还向我炫耀他剪的苹果呢!

观察分析:

孩子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他所在的生活环境熏陶,父母与老师的'引导。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了成功感,必定有了自信,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从此,我不再硬性规定让幼儿去剪纸,而是抓住一些良机,引导幼儿,让他们在剪纸过程中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剪纸的乐趣,对剪纸也充满了自信。渐渐地,孩子便会在剪纸方面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反思:

1、关注个别幼儿。剪纸活动不适合开展集体活动。因此,老师在进行小组剪纸活动中,能够很好的去关注个别幼儿,让他们树立自信,获得成功的快乐与满足。思维的引领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的。一名幼儿的进步,便是老师此次活动的成功。下次活动再来指导另一名幼儿,不要急于求成。

2、老师要做一名旁观者。在进行剪纸活动的过程中,当幼儿出现困惑时,老师不要急于告诉孩子的解决方法,而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动中来,与孩子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寻找解决的答案。这样的过程,孩子乐于参加。他们不仅从中获得了自信,同时在口语表达、观察力、想象力等方面也得到了培养。

3、好作品的引领。幼儿在剪纸过程中,都有一幅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老师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及时的将他们的这类作品在班上展出。这不仅对幼儿本人是一种激励作用;对其他幼儿来说,也是互相学习的机会;同时,对老师来说,可以将这些作品归纳整理,以便开展下一次剪纸活动,确立恰当的目标。

大班剪纸袜子教案篇五

今天让宝宝尝试用剪刀来剪纸,做一个会飞的花朵。因为是第一次剪,好多宝宝不会用剪刀,但都在认真地尝试。均均在看见小朋友一个个做出花朵后非常着急,他就把纸团成一团,想往垃圾桶里面扔,我看见了,急忙把他喊过来,把他的纸拿了下来,摸摸他的头说:“你是不是剪坏了,没关系,下次我们再试试!”等小朋友基本都剪完了,我就请小朋友把剪坏的和剪剩下的小纸收起来交给老师,然后我就给他们变魔术,把这些纸团成了一个大团,再用报纸把它包起来,最后用胶带封一下,小朋友看见刚才的废纸变成了一只好玩的球,都高兴地拍起手来。我就把这只球让他们玩了一会,并告诉他们,以后废纸也不能乱扔,做坏的更不能扔,要交给老师,老师会把它变成有用的东西。小朋友都深深的点了点头。

我想我成功了,今天的活动一让孩子明白了做坏了不能自己随便把结果处理掉,要让老师知道。二是孩子们在活动中使“不乱扔纸屑”不再是一句教条的'规则,它变成了孩子们乐意接受并自觉养成的习惯,由此我想到:与其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教,不如另辟蹊径,让道理行动化,让规则生活化,少对孩子说一点,多让他们感受一点,特别是对苗班的宝宝,这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才能埋下关心他人、自我约束的种子,使之受用一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