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余华发言权 余华经典语录(优质8篇)

时间:2023-10-02 11:21:16 作者:念青松 2023年余华发言权 余华经典语录(优质8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余华发言权篇一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活着》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在细雨中呼喊》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活着》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活着》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在细雨中呼喊》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活着》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活着》

他们说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相信。——《第七天》

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活着》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活着》

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下去了。——《活着》

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活着》

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活着》

我的悲伤还来不及出发,就已经到站下车。——《第七天》

余华发言权篇二

第一段:介绍余华的背景及其作品

余华,山东人,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作品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等。他以其真实、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中国百姓的苦难与奋斗,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认可。以下是我对余华写作心得的一些体会。

第二段: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关键

余华笔下的作品往往打动人心,让读者陷入其中。这得益于他过硬的写作基础。据了解,余华早年曾在中国青年报任职,接触大量的文学作品并积极参与文学写作,获得了很好的训练和锤炼。他善于观察生活,善于捕捉细节,善于用平实而质朴的语言讲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这种扎实的基础是余华成功的关键。

第三段:独特的叙述手法和视角

余华作品中的叙述手法常常与众不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他有时用紧凑的语言叙述庞大的历史事件,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有时以孩童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洞察人性的扭曲和无辜;有时则以底层人物的命运为切入点,道出了社会的矛盾与冷漠。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法和视角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核。

第四段:关注社会议题的责任感

余华作品中常常涉及一些社会议题,他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来呈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作品《活着》中的福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所经历的艰辛和无奈,反映出当时农村的社会现实。余华以独特的角度和视野揭示了底层人民的遭遇和心路历程,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关注。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创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彰显。

第五段:鼓励写作中的坚持与创新

作为一名作家,坚持与创新是非常必要的。余华一直秉持着这一理念。他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不断尝试新的叙述手法,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持续关注,都展示了他在创新方面的努力。他曾说:“我写的每一本书都是为了做实验。”这种对于写作的坚持和追求不仅对于作家本身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青年作家树立了榜样。

总结:余华作为中国当代文坛的瑰宝,他的作品以真实、人性化的叙述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他的成功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独特的叙述手法和视角,以及关注社会议题的责任感。他的创作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艺术享受,更启发了无数青年作家去坚持与创新。余华的写作心得体会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财富,对于文学界的发展和青年作家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余华发言权篇三

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一位,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人性思考闻名。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关切。在写作过程中,余华有着独特的心得体会,对于如何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他有着自己的见解。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余华的写作心得体会。

首先,余华在写作中注重细节的描写。细节是作品中的点睛之笔,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贴近读者。余华写作中常常运用细腻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例如,在他的小说《活着》中,描写了主人公福贵吃蛆的场景,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读者能更加深刻地体验到他的绝望和痛苦,从而对主题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次,余华在写作中注重真实感的呈现。他善于通过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经历来展现社会中的问题。他的小说常常以一个具体的独立个体为主线,通过讲述这个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深入揭示社会的黑暗面。例如,在《活着》中,虽然故事发生在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但其所揭示的人性的悲剧和对生命的探讨是普世的。

再次,余华写作中常常运用象征手法。他通过运用象征来深化作品的意义和表达。例如,在《活着》中,余华通过比喻、隐喻等手法,将主人公福贵的命运与中国历史融为一体,使得作品更富有哲理和深度。这样的写作手法让读者通过具象事物的描写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含义,增加了作品的阅读层次。

此外,余华善于运用反讽和幽默的手法。他写作中常常通过一些反转或夸张的描述,使作品呈现出轻松幽默的氛围。这种写作风格不仅能够让读者感到愉悦,也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例如,在《在细雨中呼喊》中,余华运用鲁迅先生的名句“为了有牢饭吃,我只好现出一个毛主席”的套话,以讽刺的方式揭示出苦难背后的人性的悲哀。

最后,余华在写作中强调时代性与文化的关联。他的作品常常紧密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通过展现人物在特定时代下的遭遇和命运,传达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度思考。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史的反思和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读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对历史、对现实的独立思考和犀利判断力。

总之,余华的写作特点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观和人性观。他注重细节、真实感、象征、反讽和时代性,并通过这些手法展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独自思考。读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考和人性的关怀。余华的写作心得体会不仅对于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于我们了解人性、探索社会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余华发言权篇四

很喜欢余华的活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了他的经典语录,希望你也喜欢。

1、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2、女人都是一个心眼,她认准的事谁也不能让她变。

在作家那里会获得毫无保留的尊敬,可能只是几个精彩的篇段感动了他,也已经足够了。在批评家那里,即使是最慷慨的赞扬都是有保留的,批评家总是更多地去关注那些不足之处,事实是任何一部伟大的小说都是有缺陷的,所以批评家总是理直气壮。

4、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坟里的烂骨头,也不会向你要饭。

5、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6、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7、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从一条羊肠小道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所以耶稣说:“你们要走窄门。”他告诫我们,“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9、女人啊,性子上来了什么事都干,什么话都说。

10、那些热衷于描述自己隐私的,其实不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分泌。一个作家一生写下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可能都是他自己。当他离世而去后,我想水至说得好,“我们应该从他身上看到还在的人。”

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12、这钢铁能造三颗炮弹,全部打到台湾去,一颗打在蒋x床上,一颗打在蒋x吃饭的桌上,一颗打在蒋x家的羊棚里。

13、写长篇小说就完全不一样了,一年甚至几年都不能完成,作家在写作的时候,笔下人物的生活和情感出现变化时,他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可能也在变化,所以事先的构想在写作的过程中会被突然抛弃,另外的新构想出现了,写长篇小说就和生活一样,充满了意外和不确定。我喜欢生活,不喜欢工作,所以我现在更喜欢写作长篇小说。

14、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15、那件绸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赶紧脱了下来,那个难受啊,滑溜溜的像是穿上了鼻涕做的衣服。

16、一个人对世界基本的图像就是在童年时建立起来的,以后长大成人和历经生活后逐渐老去,所能做的只是对这基本图像做一些局部修改,而它的根本是无法改动的。当然有些人修改的多一些,另一些人会修改的少一些。

17、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18、当我虚构的人物越来越真实的时候,我开始去怀疑我的现实是不是正在被虚构。

19、迎面而上的写作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需要力量的。

20、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21、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

狂喜、狂怒、狂悲、狂暴、狂热、狂呼、狂妄,狂惊、狂吓、狂怕,还有其它所有的狂某某,不管写上多少字都没用,即便有本事将所有的细微情感都罗列出来,也没本事表达它们间的瞬息万变。

23、抬担架的都猫着腰,跑到我们近前找一块空地,喊一、二、三,喊到三时将担架一翻,倒垃圾似的将伤号扔到地上就不管了。

3、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余华 《活着》

4、 如同殊途同归,伟大的作家都以自己独特的姿态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然后汇集到了爱与恨、生与死、战争与和平等等这些人类共同的主题之上。所以文学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人们彼此陌生,而是为了让人们互相熟悉。

6、 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这年我十八岁,我下巴上那几根黄色的胡须迎风飘飘,那是第一批来这里定居的胡须,所以我格外珍重它们,我在这条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山和很多云。

10、 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 ——余华

11、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余华 《活着》

18、 这孩子也不做错事,让我发脾气都找不到地方。 ——余华 《活着》

20、 我在情感上的愚钝就像是门窗紧闭的屋子。 ——余华 《第七天》

22、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代替的。 ——余华

23、 有墓地的得到安息、没墓地的得到永生、你说哪个更好? ——余华 《第七天》

余华发言权篇五

《活着》是中国作家余华的一部著作,也是他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一部小说。小说以农民父子的命运为主线,揭示了中国农村的苦难及人性的本质。阅读完《活着》,让我深感余华在小说中所传递的深意和对人生的独特观察。以下将从人性、希望、家庭、生死和人生意义几个方面来探讨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小说中对人性的观察让我深思。通过主人公福贵的命运,作者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福贵这个平凡的农民,经历了一系列的悲剧,但他从未放弃希望,一直坚守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然而,当他陷入绝境时,他也展现出了人性的丑陋面。他对待父亲的态度转变,他对待妻子的冷漠,以及最后面对女儿的选择,都令人深感生命中固有的悲欢离合和人性的复杂性。

其次,小说中的希望主题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尽管小说中的人物遭遇了许多不幸和挫折,但他们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福贵一直坚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这句简单的话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小说通过富有戏剧张力的叙事描绘了福贵一家在苦难中不断奋斗的历程,让我明白了无论遭遇何种困境,都要时刻保持对希望的追求,因为只有希望才能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第三,家庭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小说以福贵一家为中心,让我再次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福贵虽然历经了艰辛和痛苦,但他始终紧紧团结着他的家人,无论是在家乡还是在异乡。家庭是福贵坚持下去的动力,他痛失儿子和妻子,却依然疼爱女儿,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她身上。小说通过描写福贵一家的故事,让我深刻认识到家庭的力量和重要性,家庭是我们面对挫折时的避风港,是我们前行路上的榜样和动力。

第四,小说中生死的主题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小说中的人物不断面对生死的抉择和考验,他们经历了痛苦和灾难,但在福贵的心中,生命才是最宝贵的。作者通过描写福贵在生存的尽头选择了活着的艰辛与痛苦,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追求。福贵的抉择让我明白到生命即使是惨淡和悲痛的,也是值得被珍惜和坚持的,因为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最后,小说中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引起了我的共鸣。福贵虽然经历了无尽的苦难,但他依然相信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他的坚持和努力使他成为了一个值得尊敬的人物。小说中展现的福贵的生命之坚韧和对生活坚持的态度令人感动,也让我再次明白到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富有和享受,而是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人的爱与责任。

总之,余华的《活着》通过对人性、希望、家庭、生死和人生意义等方面的描写,让我对生活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阅读这部小说,让我感受到了余华对人生的思考和他在文学中所表达的对世界的观察。这部小说向我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家庭和亲情有了更深的感悟,也让我在思考生死与人生意义时,明白了珍惜和坚持的重要性。《活着》并非只是一部小说,它更是一次人生的洗礼和思考,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存在有了新的认识。

余华发言权篇六

《兄弟》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兄弟情为主线,描写了两个生活境遇完全不同的兄弟的命运历程。在小说中,余华深刻地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对人性存在的深度探讨,此次读后,我对小说中所主张的兄弟情更有所领悟。

第二段:兄弟情

在小说中,《兄弟》主要描绘了兄弟间的情感纽带。尽管两个兄弟的人生道路迥异,但他们的命运却有着微妙的联系。在他们与父母和社会的关系中,刻画出强烈的关爱与背叛,他们之间的感情在经历着各种挫折、压迫、困苦和折磨后逐渐加固。通过小说来看,兄弟情这种最基本的、最朴素的情感,是牢不可破的。

第三段:社会现实

小说中写出了社会现实的残酷性。穷困潦倒的兄弟在劳作和奋斗的过程中,遭遇到了各种不公、压迫和打击。无法享有应有的社会资源和公平竞争的机会,兄弟们深陷社会底层,他们辛苦劳作,却难以摆脱困苦。小说道出了社会正义对于穷人的冷漠和疏离,以及弱肉强食的现实。

第四段:奋斗和拯救

兄弟最终依靠自身的奋斗走出了困境。小说中,面对着种种压迫,他们不失信念,勇往直前,与命运搏斗到底。在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下,底层人民有了希望。正是在兄弟的奋斗和拯救下,底层社会才会出现微弱而希望的光芒。小说中,兄弟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拯救了自己和周围人。

第五段:结论

在《兄弟》中,余华深入地揭示了中国当今社会的阶层固化问题,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思考与探讨,以及对社会公正和正义的呼唤。作品中的描绘,引人深思,感人至深。小说中的兄弟情,象征着友爱、互助与团结,并且它可能成为我们的生命之光。所以,读完这篇小说之后,我对兄弟情有了更深的理解。支付宝红包领完了,但在我们生命中,向兄弟流所代表的真挚情感,则会永远耀眼。

余华发言权篇七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其中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电影。

一九七七年的秋天和两个少年有关。在那个天空明亮的日子里,他们乘坐一辆嘎吱作响的公共汽车,去四十里以外的某个地方。车票是男孩买的,女孩一直躲在车站外的一根水泥电线杆后。在她的四周飘扬着落叶和尘土,水泥电线杆发出的嗡嗡声覆盖着周围错综复杂的声响,女孩此刻的心情像一页课文一样单调,她偷偷望着车站敞开的小门,她的目光平静如水。然后男孩从车站走了出来,他的脸色苍白而又憔悴。他知道女孩躲在何处,但他没有看她。他往那座桥的方向走了过去,他在走过去时十分紧张地左顾右盼。不久之后他走到了桥上,他心神不安地站住了脚,然后才朝那边的女孩望了一眼。他看到女孩此刻正看着自己,他便狠狠地盯了她一眼,可她依旧看着他。他非常生气地转过脸去。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一直站在桥上,他一直没有看她。但他总觉得她始终都在看着自己,这个想法使他惊慌失措。后来他确定四周没有熟人,才朝她走去。他走过去时的胆战心惊,她丝毫不觉。她看到这个白皙的少年在阳光里走来时十分动人。她内心微微有些激动,因此她脸上露出了笑容。

然而他走到她身旁后却对她的笑容表示了愤怒,他低声说:“这种时候你还能笑?”

她的美丽微笑还未成长便被他摧残了。她有些紧张地望着他,因为他的神色有些凶狠。

这种凶狠此刻还在继续下去,他说:“我说过多少次,你不要看我,你要装着不认识我。你为什么看我?真讨厌。”她没有丝毫反抗的表示,只是将目光从他脸上无声地移开。她看着地上一片枯黄的树叶,听着他从牙缝里出来的声音。他告诉她:“上车以后你先找到座位坐下,如果没有熟人,我就坐到你身旁。如果有熟人,我就站在车门旁。记住,我们互相不要说话。”他将车票递了过去,她拿住后他就走开了。他没有走向候车室,而是走向那座桥。

这个女孩在十多年之后接近三十岁的时候,就坐在我的对面。我们一起坐在一间黄昏的屋子里,那是我们的寓所。我们的窗帘垂挂在两端,落日的余辉在窗台上飘浮。她坐在窗前的一把椅子里,正在织一条天蓝色的围巾。此刻围巾的长度已经超过了她的身高,可她还在往下织。坐在她对面的我,曾在一九七七年的秋天与她一起去那个四十里以外的地方。我们在五岁的时候就相互认识,这种认识经过长途跋涉以后,导致了婚姻的出现。我们的第一次性生活是在我们十六岁行将结束时完成的。她第一次怀孕也是在那时候。她此刻坐在窗前的姿势已经重复了五年,因此我看着她的目光怎么还会有激情?多年来,她总是在我眼前晃来晃去,这种晃来晃去使我沮丧无比。我的最大错误就是在结婚的前一夜,没有及时意识到她一生都将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所以我的生活才变得越来越陈旧。现在她在织着围巾的时候,我手里正拿着作家洪峰的一封信。洪峰的美妙经历感动了我,我觉得自己没有理由将这种旧报纸似的生活继续下去。

因此我像她重复的坐姿一样重复着现在的话,我不断向她指明的,是青梅竹马的可怕。

我一次又一次地问她:

“难道你不觉得我太熟悉了吗?”

但她始终以一种迷茫的神色望着我。

我继续说:“我们从五岁的时候就认识了,二十多年后我们居然还在一起。我们谁还能指望对方来改变自己呢?”

她总是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一些慌乱。

“你对我来说,早已如一张贴在墙上的白纸一样一览无余。而我对于你,不也同样如此?”

我看到她眼泪流下来时显得有些愚蠢。

我仍然往下说:“我们唯一可做的事只剩下回忆过去。可是过多的回忆,使我们的过去像每日的早餐那样,总在预料之中。”我们的第一次性生活是我们十六岁行将结束时完成的。在那个没有月光的夜晚,我们在学校操场中央的草地上,我们颤抖不已地拥抱在一起,是因为我们胆战心惊。不远的那条小路上,有拿着手电走过的人,他们的说话声在夜空里像匕首一样锋利,好几次都差点使我仓皇而逃。只是因为我被她紧紧抱住,才使我现在回忆当初的情景时,没有明显地看到自己的狼狈。

我一想到那个夜晚就会感受到草地上露珠的潮湿。当我的手侵入她的衣服时,她热烈的体温使我不停地打寒战。我的手在她的腹部往下进入,我开始感受到如草地一样的潮湿了。起先我什么都不想干,我觉得抚摸一下就足够了。可是后来我非常想看一眼,我很想知道那地方是怎么回事。但是在那个没有月光的夜晚,我凑过去闻到的只是一股平淡的气味。在那个黑乎乎潮湿的地方所散发的气味,是我以前从未闻到过的气味。然而这种气味并未像我以前想象的那么激动人心。尽管如此,在不久之后我还是干了那桩事。欲望的一往无前差点毁了我,在此后很多的日子里,我设计了多种自杀与逃亡的方案。在她越来越像孕妇的时候,我接近崩溃的绝望使我对当初只有几分钟天旋地转般的快乐痛恨无比。在一九七七年秋天的那一日,我与她一起前往四十里以外的那个地方,我希望那家坐落在马路旁的医院能够证实一切都是一场虚惊。她面临困难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并未像我那样来势凶猛。当我提出应该去医院检查一下时,她马上想起那个四十里以外的地方。她当时表现的冷静与理智使我暗暗有些吃惊。她提出的这个地方向我暗示了一种起码的安全,这样将会没人知道我们所进行的这次神秘的检查。可是她随后颇有激情地提起五年前她曾去过那个地方,她对那个地方街道的描述,以及泊在海边退役的海轮的抒情,使我十分生气。我告诉她我们准备前往并不是为了游玩,而是一次要命的检查。这次检查关系到我们是否还能活下去。我告诉她这次检查的结果若证实她确已怀孕,那么我们将被学校开除,将被各自的父母驱出家门。有关我们的传闻将像街上的灰尘一样经久不息。我们最后只能:“自杀。”她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显得惊慌失措。几年以后她告诉我,我当时的脸色十分恐怖。我当时对我们的结局的设计,显然使她大吃一惊。可是她即便在惊慌失措的时候也从不真正绝望。她认为起码是她的父母不会把她驱出家庭,但她承认她的父母会惩罚她。她安慰我:

“惩罚比自杀好。”那天我是最后一个上车的,我从后面看着她上车,她不停地向我回身张望。我让她不要看我,反复提醒在她那里始终是一页白纸。我上车的时候汽车已发动起来。我没有立刻走向我的座位,而是站在门旁。我的目光在车内所有的脸上转来转去,我看到起码有二十张曾经见过的脸。因此我无法走向自己的座位,我只能站在这辆已经行驶的汽车里。我看着那条破烂不堪的公路怎样捉弄着我们的汽车。我感到自己像是被装在瓶子里,然后被人不停地摇晃。后来我听到她在叫我的声音,她的声音使我蓦然产生无比的恐惧。我因为她的不懂事而极为愤怒,我没有答理。我希望她因此终止那种叫声,可是她那种令人讨厌的叫声却不停地重复着。我只能转过头去,我知道自己此刻的脸色像路旁的杂草一样青得可怕。然而她脸上却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她佯装吃惊的样子表示了她与我是意外相遇。然后她邀请我坐在她身旁的空座位上。我只能走过去。我在她身旁坐下以后感到她的身体有意紧挨着我。她说了很多话,可我一句都没有听进去,我为了掩饰只能不停地点头。

这一切使我心烦意乱。那时候她偷偷捏住了我的手指,我立刻甩开她的手。在这种时候她居然还会这样,真要把我气疯过去。此刻她才重视我的愤怒,她不再说话,自然也不会伸过手来。她似乎十分委屈地转过脸去,望着车外萧杀的景色。然而她的安静并未保持多久,在汽车一次剧烈的震颤后,她突然哧哧笑了起来。接着凑近我偷偷说:“腹内的小孩震出来了。”

她的玩笑只能加剧我的气愤,因此我凑近她咬牙切齿地低声说:“闭上你的嘴。”后来我看到了几艘泊在海边的轮船,有两艘已被拆得惨不忍睹,只有一艘暂且完整无损。有几只灰色的鸟在海边水草上盘旋。汽车在驶入车站大约几分钟以后,两个少年从车站出口处走了出来。那时候一辆卡车从他们身旁驶过,扬起的灰尘将他们的身体涂改了一下。

男孩此刻铁青着脸,他一声不吭地往前走。女孩似乎有些害怕地跟在他身后,她不时偷偷看他侧面的脸色。男孩在走到一条胡同口时,没有走向医院的方向,而是走入了胡同。女孩也走了进去。男孩一直走到胡同的中央才站住脚,女孩也站住了脚。他们共同看着一个中年的女人走来,又看着她走出胡同。然后男孩低声吼了起来:

“你为什么叫我?”

女孩委屈地看着他,然后才说:

“我怕你站着太累。”男孩继续吼道:“我说过多少次了,你别看我。可你总看我,而且还叫我的名字,用手捏我。”这时有两个男人从胡同口走来,男孩不再说话,女孩也没有辩解。那两个男人从他们身边走过时,兴趣十足地看了他们一眼。两个男人走过去以后,男孩就往胡同口走去了,女孩迟疑了一下也跟了上去。

他们默不作声地走在通往医院的大街上。男孩此刻不再怒气冲冲,在医院越来越接近的时候,他显得越来越忧心忡忡。他转过脸去看着身旁的女孩,女孩的双眼正望着前方。从她有些迷茫的眼神里,他感到医院就在前面。

然后他们来到了医院的门厅,挂号处空空荡荡。男孩此刻突然胆怯起来,他不由走出门厅,站在外面。他这时突然害怕地感到自己会被人抓住,他没有丝毫勇气进入眼下的冒险。当女孩也走出门厅时,他找到了掩盖自己胆怯的理由,他要让女孩独自去冒险,而自己则随时准备逃之夭夭。他告诉她:他继续陪着她实在太危险,别人一眼就会看出这两个少年干了什么坏事。他让她:

“你一个人去吧。”她没有表示异议,点了点头后就走了进去。他看着她走到挂号处的窗前,她从口袋里掏出钱来时没有显出一丝紧张。他听到她告诉里面的人她叫什么名字,她二十岁。名字是假的,年龄也是假的。这些他事先并未设计好。然后他听到她说:“妇科。”这两个字使他不寒而栗,他感到她的声音有些疲倦。接着她离开窗口转身看了他一眼,随后走上楼梯。她手里拿着的病历在上楼时摇摇晃晃。

男孩一直看着她的身影在楼梯上消失,然后才将目光移开。他感到心情越来越沉重,呼吸也困难起来。他望着大街上的目光在此刻杂乱无章。他在那里站了好长一段时间,那个楼梯总有人下来,可是她一直没有下来。他不由害怕起来,他感到自己所干的事已在这个楼上被揭发。这个想法变得越来越真实,因此他也越发紧张。他决定逃离这个地方,于是便往大街对面走去,他在横穿大街时显得丧魂落魄。他来到街对面后,没有停留,而是立刻钻入一家商店。

那是一家杂货店,一个丑陋不堪的年轻女子站在柜台内一副无所事事的模样。另一边有两个男人在拉玻璃,他便走到近旁看着他们。同时不时地往街对面的医院望上一眼。那是一块青色的玻璃,两个男人都在抽烟,因此玻璃上有几堆小小的烟灰。两个男人那种没有心事的无聊模样,使他更为沉重。他看着钻石在玻璃上划过时出现一道白痕,那声音仿佛破裂似的来回响着。不久后女孩出现在街对面,她站在一棵梧桐树旁有些不知所措地在寻找男孩。

男孩透过商店布满灰尘的窗玻璃看到了她。他看到女孩身后并未站着可疑的人,于是立刻走出商店。他在穿越街道时,她便看到了他。待他走到近旁,她向他苦笑一下,低声说:“有了。”男孩像一棵树一样半晌没有动弹,仅有的一丝希望在此刻彻底破灭了。他望着眼前愁眉不展的女孩说:

“怎么办呢?”女孩轻声说:“我不知道。”

男孩继续说:“怎么办呢?

女孩安慰他:“别去想这些了,我们去那些商店看看吧。”

男孩摇摇头,说:“我不想去。”

女孩不再说话,她看着大街上来回的车辆,几个行人过来时发出嘻嘻笑声。他们过去以后,女孩再次说:

“去商店看看吧。”男孩还是说:“我不想去。”

他们一直站在那里,很久以后男孩才有气无力地说:“我们回去吧。”女孩点点头。然后他们往回走去。走不多远,在一家商店前,女孩站住了脚,她拉住男孩的衣袖,说道:

“我们进去看看吧。”男孩迟疑了一会儿就和她一起走入商店。他们在一条白色的学生裙前站了很久,女孩一直看着这条裙子,她告诉男孩:“我很喜欢这条裙子。”

女孩的嗓音在十六岁时已经固定下来。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她的声音几乎每日都要在我的耳边盘旋。这种过于熟悉的声音,已将我的激情清扫。因此在此刻的黄昏里,我看着坐在对面的妻子,只会感到越来越疲倦。她还在织着那条天蓝色的围巾。她的脸依然还是过去的脸。只是此刻的脸已失去昔日的弹性。她脸上的皱纹是在我的目光下成长起来的,我熟悉它们犹如熟悉自己的手掌。现在她开始注意我的话了。

“在你还没有说话的时候,我就知道你要说什么;在每天中午十一点半和傍晚五点的时候,我知道你要回家了。我可以在一百个女人的脚步声里,听出你的声音。而我对你来说,不也同样如此?”她停止了织毛衣的动作,她开始认真地望着我。

我继续说:“因此我们互相都不可能使对方感到惊喜。我们最多只能给对方一点高兴,

而这种高兴在大街上到处都有。”这时她开口说话了,她说: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是吗?”我不知道该如何对付她这句话。所以我只能这么说。她又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我看到她的眼泪流了出来。

她说:“你是想把我一脚踢开。”

我没有否认,而是说:“这话多难听。”

她又重复道:“你想把我一脚踢开。”她的眼泪在继续流。

“这话太难听了。”我说。然后我建议道:

“让我们共同来回忆一下往事吧。”

“是最后一次吗?”她问。

我回避她的问话,继续说:“我们的回忆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是最后一次吧?”她仍然这样问。

“从一九七七年的秋天开始吧。”我说,“我们坐上那辆嘎吱作响的汽车,去四十里以外的那个地方,去检查你是否已经怀孕。那个时候我可真是丧魂落魄。”

“你没有丧魂落魄。”她说。

“你不用安慰我,我确实丧魂落魄了。”

“不,你没有丧魂落魄。”她再次这样说,“我从认识你到现在,你只有一次丧魂落魄。”

我问:“什么时候?”“现在。”她回答。

余华发言权篇八

1、一个人对世界基本的图像就是在童年时建立起来的,以后长大成人和历经生活后逐渐老去,所能做的只是对这基本图像做一些局部修改,而它的根本是无法改动的。当然有些人修改的多一些,另一些人会修改的少一些。

2、作为一名作家,我对那些故事没有统治权,即便是我自己写下的故事,一旦写完,它就不再属于我,我只是被它们选中来完成这样的工作。因此,我作为一个作者,你作为一个读者,都是偶然。

3、女人都是一个心眼,她认准的事谁也不能让她变。

4、人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5、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6、音乐的叙述和文学的叙述有时候是如此的一致,他们都暗示了时间漫长的衰老和时间漫长的新生,暗示了空间的转瞬即逝:它们都经历了段落的开始,情感的跌宕起伏,高潮的推出和结束的回响。

7、生活属于自己的感觉,不属于别人的看法。

8、当我虚构的人物越来越真实的时候,我开始去怀疑我的现实是不是正在被虚构。

9、我对那些伟大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他们带走……那是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一人回去……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10、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