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10-07 06:52:28 作者:梦幻泡 心流读后感(实用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流读后感篇一

意识是能量和信息的复合体,生命活力来自内在秩序塑造(熵减,耗散结构)。意识自我有独立性,与基因自我、社会自我并列,后两者无法完全“自主”,而(精神)意识自我拥有自由选择的能力,更易自主训练。决定幸福(感觉)的主要因素是意识(预期目标)不是现实。一言蔽之,幸福是一种精神能力,即肯威尔伯四大象限中的个体内在和集体内在,契克森米哈赖的复杂意义第三第四阶段。

组织里的绩效和激励机制仅仅是契约的一部分,脆弱且常常适得其反(激励的反向作用),因为真正的持续驱动力量(责任心/动力压力)来自兴趣爱好,来自复杂度增加的主观体验。

工作生活中最佳状态要么是“自得其乐性格”要么工作游戏化,庄子认为,“遇”是生活的正确方法——不计较外在的报酬,自然而完全地投入。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全然不假外求的体验。如《庄子内篇·养生主》的庖丁解牛,说明“遇”的含义。文惠君盛赞解牛神技,但庖丁不认为那是种技巧,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李小龙讲心念的同时身体全力击打对手的合一状态,这就是匠人匠心。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人最怕的是失焦产生的孤独感(封闭无序,活力锐减),挑战性目标/焦点/游戏感是人的关键特征,行动目标的设定要有挑战性,应对挑战的刺激感是基因和文化进化浪潮的核心,但不能造成恐慌,也不要太舒适,与现阶段能力匹配,并有实时反馈/反省,乐趣(生命内在活力)不在做什么而在怎么做,参考《刻意练习》,系统进化愈加复杂,每个人都要整理简化聚焦。

最好的做法首先从体能运动开始,在游泳、攀岩、极限运动、跳舞、太极/武术、瑜伽等运动中,在舞台剧、音乐、画画/摄影、下棋、写作等艺术中,在思考、科研、人际、工作如外科手术中找到那种忘我浑然一体的体验,逐渐变化和进步的微积分效应。

心流读后感篇二

”你幸福吗?””你快不快乐?”这是近几年在社会上流行的一个提问,也是每个人在探问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开始关注精神生活的内涵,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富裕的生活不一定带来幸福的体验。《心流》一书便是告诉读者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细细读来于你于我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如果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而我们的技巧又跟这种挑战匹配,且能在过程中不断获得反馈,那我们就能集中全部的精神能量于这件事上。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这个过程,你在此间达到”心流”的状态,便能体验到快乐。

我自己就有这样的经历,当我阅读一本书时,如果这本书只是一本闲杂文字(不具备挑战),那我就会经常从书中走神,注意力无法集中。而如果我看的是一本主题比较复杂的书(有挑战),我想从书中获得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目标),那我就能聚精会神地咀嚼文字(提升阅读技巧),深挖作者的本意(获得反馈),这时我感觉周围的空间和时间似乎都不存在了,我想这就是”心流”的状态吧。每天我都会带一本书在包里,上下班的交通车上,通过获得阅读”心流”,我便不会受到塞车和颠簸的烦扰。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可以提供给我们进入心流的环境,比如感官之乐:运动、听音乐、看书、享受美食等;思维之乐:记忆、写作、白日梦、演讲等;工作之乐:创新工作方法、换个工作思维等;人际之乐:结交知己、把配偶当朋友、独处时自得其乐等。当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内心的体验品质就能得到提高,这就是幸福和快乐的来源。

书中还说到,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金钱、地位、权力只能带来一时的控制感和满足,却不一定能改善内心体验的品质。追求内心和谐,唯有从掌控意识着手,成为”自得其乐的自我”。人最害怕的是自己对事物的评价,而不是事物本身,也就是说同样的一件事,你对它的阐释不一样就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同样都是雨,近代人写出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而古人却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一个显得冷硬肃杀,一个却软润舒心。所谓掌控意识,也就是说的这点,我们要控制所接收到的资讯,决定让哪些资讯进入自己的意识,如果不假思索让所有的外部资讯都进入意识,那就会造成内心秩序混乱,也就是书中所说的”精神熵”,严重的也就成了精神分裂症。

现代人因为比古代人获得了太多的自由,也就面临更多的选择,特别是现在移动通讯技术的发达,让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获得无限的资讯,所以现代人才会更加苦恼,不知作何选择,从而内心秩序混乱,体验的品质降低,感觉不到幸福快乐。每一个人,不论是政治家、科学家、外科医生,还是艺术家、运动员和生产线上的操作者,唯有给自己树立明确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的技巧去面对挑战,才能集中精神能量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乐趣,最终才能收获幸福。

诚然,外界的物质条件和环境是让人幸福的必要条件,而个人内心的和谐有序才是获得幸福的充分条件。愿每一个人都能在生活中体验到”心流”,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心流读后感篇三

问题是最近盛行把内心的感觉当作发乎真性情的行为准绳。许多人只信任直觉,如果某件事感觉不错,自然而不做作,就必定是好的。如果我们不加诘问就服从基因和社会的控制,不啻就放弃了对意识的控制,成为非人性力量的玩物。如果无法抗拒食物或酒精的诱惑,或无时无刻不欲念缠身的人,就无法自由控制内在的心灵。

人性解放论认为,所有的直觉与冲动都可以接受,都应该支持,但常会产生严重的反作用。现在所谓的“写实主义”,事实上只是宿命论的老调新弹:把一切行动的责任全都归咎于自然。然而,人生而无知,难道我们就不该学习吗?有些人男性荷尔蒙特别旺盛,攻击性较强,难道他们因此就有权使用暴力吗?尽管不能否定自然,但我们更应该改进自然,追求至善。

向基因屈服有时相当危险,因为这会导致我们彷徨无助。不能在必要时反抗基因指示的人往往很脆弱,他们非但不能根据个人的目标决定行动方向,反而被肉体的欲望牵着鼻子走。摆脱社会制约的首要之务便是控制本能的冲动,因为只要我们凡事跟着感觉走,一举一动就不难预测,别人就很容易利用我们的好意,达到他们自私的目的。

但因这些事与他的欲望不符,他就会完全忽略它们。他在意的并非现在拥有的,而是满足别人的要求后能获得什么。这种沦为社会控制奴隶的人,只知道周而复始地追逐一到手就化为泡影的奖赏。

在复杂的社会中,有很多强势团体执行着社会化的工作,有时它们的目标乍看似乎相互矛盾。一方面,学校、教堂、银行等官方机构致力于把我们塑造成拼命工作与储蓄的负责任公民;另一方面,商人、厂商、广告商却不断哄骗我们将辛苦赚来的钱悉数购买令他们获利的产品。此外,还有赌徒、皮条客、毒贩组成的地下组织,提供禁忌的快乐,它们完全与官方那一套相呼应:只要付钱,就提供放荡的快乐。尽管透露出的信息截然不同,但结果基本上是一样的:剥削我们的精力以逞其私欲,使我们沦为社会制度的附庸。

心流读后感篇四

正如米哈里所说:

工作可以残酷而无聊,但也可能充满乐趣和刺激。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每天工作都有八小时之久,占据自己清醒时间的一半左右,如果这个时间阶段体验非常糟糕的话,那么,整个人生想要追求幸福也无从谈起。在工作中,糟糕的工作体验往往有这么几种:

当工作难度很大,自己难以胜任岗位要求的时候,往往感受是”焦虑”。当工作乏味无聊,自己轻松搞定缺乏新鲜感时,往往体会是”厌倦”。当工作既没有挑战,也难以找到价值感的时候,往往表现为”淡漠”。

而心流体验,则是在工作有难度,但自己如果专注应对,可以挑战的状态,这种状态不仅可以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更可以让自己进入这种专注状态。作者认为,这种专注应对挑战的状态本身,就是最优的体验,让自己感受到幸福。在工作中,如果已经陷入糟糕的工作体验,不妨按照作者书中说的那样,采用”重新设计工作”的方式,让自己重获”最优体验”。如何才能做到呢?作者给出了三个步骤:

明确目标。如果遇到的工作十分乏味缺乏挑战,不妨自定标准,设定具体目标,这并非”画蛇添足”,而是在射箭的时候给自己树一个靶子,让自己能够在大脑中对原本无聊的工作因为聚焦产生兴趣。必要难度。我们在工作上遭遇的挑战太过简单,可能自己即便设置目标,也懒得专注,懒得专注,自然难以进入心流状态。这时候给自己的工作设置必要难度标准则十分重要。既不能难度过低,也不能让自己无从下手。及时反馈。很多文案工作,不管是做ppt还是填报表格,似乎都无法立刻获得反馈,尤其是多人协同的大型项目,更加难以得到及时的正向反馈——你认真写完一份报告,或者设计了ppt的版面,两个月以后拿下这个case,你也不知道这个报告/ppt在这个case中起到多少作用(如果失去这个case,倒很容易被人指责说是因为这个报告或ppt太糟糕的缘故!)自己在工作中,找到或设计及时反馈的地方,则可以让自己立刻得到修正,越做越好。

做到这三步,可以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提升自己工作的品质。

心流读后感篇五

元概念:熵是一种系统的混乱程度。

理论原理:日常生活中,精神熵永恒增加导致内心趋向无序混乱。心流活动制造出熵减过程,有利于心理恢复秩序。

主要观点:幸福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人生目标的副产品。真正的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状态,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

现实应用一:用心流评价成年人的工作和休闲

一、工作增加心流策略:1.设计工作,接近心流。2.培养性格,自得其乐。

二、休闲增加心流策略:储备体育、音乐、阅读等高品质休闲运动;摈弃游戏、购物等劣质休闲活动。

结论:如果以获得心流为标准,工作和休闲便不再泾渭分明,而是都可以获得自我控制的完美体验的途径。

现实应用二:关注儿童心流培养

凝聚注意力需要一个目标。自得其乐的人,主要目标都以自我为依据。也就是说,目标要自己找。米哈里认为:好的家庭环境就是不替孩子设立目标。因此,大人应该尽量保护孩子的心流状态,让孩子从独处中体会到心流的乐趣,更不要去打扰他们的自我秩序恢复这个美妙的过程。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