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结合计划方案(精选8篇)

时间:2023-10-01 19:23:37 作者:JQ文豪 家校结合计划方案(精选8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需求等,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校结合计划方案篇一

2019年2月,_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开宗明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与以往相比,本次《方案》改革力度颇大,直面问题要害,并针对职业教育内外部改革的关键问题提出战略性解决方案。《方案》仍然延续了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的关注,并且在几个关键领域提出实质性的改革策略。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诞生于工业革命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学校职业教育的出现。同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传统学徒制逐渐趋于瓦解。但需要注意的是,学校职业教育与学徒制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现代职业教育实际上是沿着两条主线发展的:一条是学校职业教育,另一条则是职业培训。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究竟应该以学校职业教育为主,还是应该以职业培训为主,在二战后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战。前者以巴洛夫为代表,他认为,现代职业教育应该以学校职业教育为主,学校可以根据政府的经济发展计划和长期性的人力资源预测,通过职业化的学校课程培养一定数量训练有素的后备人力资源。相反,福斯特提出著名的“职业学校谬误说”,强调现代职业教育应该以职业培训为主,以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职业化的.学校课程不能决定学生的职业志愿,也不能解决失业问题,简单的人力资源规划不能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依据。

实际上,两种理念孰优孰劣,很难做出绝对判断,世界各国根据本国需要,逐渐形成学校本位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企业”综合人才培养模式。就此而言,我国是典型的学校本位人才培养模式,即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新世纪以来,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学校—企业”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受到青睐,尤其强调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对此《方案》提出,要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探索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发挥校企双元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要求是,借鉴德国“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在传统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并不明显。对此,《方案》强调,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将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融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问题。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而出现的。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专学校多由行业部门举办,技工学校多由国有企业举办。通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在组织内部就可以解决。而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为了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我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一方面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即将原来隶属行业部门管理的学校划归教育部门管理,另一方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减轻国有企业负担,去除包括教育在内的企业非生产性功能。

上述一系列改革,使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失去稳固的组织基础。自此以后,企业变成完全的经济实体,不再承担教育责任,因此,校企合作的意愿并不强烈。而职业学校由于人才培养需要,只能依靠私人关系、政府牵线等方式,去市场中寻求校企合作企业。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重构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体系的构建,不仅极为复杂,而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应该明确认识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一种完全的市场行为,这是我们必须尊重的事实。在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中,要改变传统的“拉郎配”方式,尝试构建一种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对此,《方案》提出以下几点改革举措。一是拓宽合作领域,寻找利益结合点,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义务。职业院校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开展合作。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企业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二是通过改革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学校内部人员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方案》提出,校企合作中,学校可从中获得智力、专利、教育、劳务等报酬,具体分配由学校按规定自行处理。

三是通过经济手段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按投资额一定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四是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社会环境,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发展历史很短,其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意识与文化也需要较长的培育过程。

产教融合是提高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所在,也是确保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所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差异巨大,国家层面统一推进产教融合难以有效落实到行动层面。而从学校层面力量又相当有限与薄弱。因此,从区域层面着手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则一种更具操作性与可行性的方式。从我国现有产业发展来看,省域产业发展特征较为明显,地市或县域产业发展更为单一、集中,对于产教融合的深度展开更为有利。

目前来看,区域层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学校而言,产教融合的需求在于加强区域统筹,促进省域或地市域职业院校(包括应用型本科)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匹配,建立区域产业需求清单与院校专业供给清单,推进区域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以及研究生层次的专业水平与产业水平对接。对企业而言,产教融合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培训两个方面。对社会大众而言,产教融合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服务等方面。也就是说,在综合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时,必须考虑到不同群体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需求差异,探索功能更为多元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

为了深化区域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力度,《方案》提出打造功能更为多元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即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当然,实训基地在功能发挥上也有侧重点,其最主要的功能仍旧是服务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面向先进制造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统筹多种资源,建设若干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动开放共享,辐射区域内学校和企业;鼓励职业院校建设或校企共建一批校内实训基地,提升重点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方案》也提出要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指导各地各校借鉴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经验,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运营模式。提高实训基地规划、管理水平,为社会公众、职业院校在校生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职业教育要想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与普通教育教师相比,职业教育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师型”。“双师型”主要体现在对其能力结构的复杂要求,即不仅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职业教育教师具备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然而,目前来看,我国“双师型”教师的短缺问题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长期以来,“双师型”教师无论是引进,还是培养,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在引进环节,主要的障碍是招聘制度与薪酬待遇等。由于学历限制,不少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无法进入职业院校任教。由于薪酬待遇的差距,不少高技能人才即便进入了职业院校也很难留住。在培养环节,我国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职教教师通过普通师范以及其他理工和综合类高校培养,即在相关院校接受师范类或专业类的课程培养,到岗后再进行一定的培训。优点在于,有一批研究生学历的相关专业毕业生进入职校教师队伍,提高了职教师资队伍的层次;缺点在于,专业课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文化课教师职校教学不适应,实践课教师职场经验缺乏。另一种是通过独立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优点是学生的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较有优势;缺点是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学生就业前景堪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优势不明显。

为了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制度,《方案》提出一系列强有力的改革举措。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教师招聘制度的改革,重点在于打破学历限制,提高教师待遇。《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在职业院校实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方式的改革,重点在于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具体举措如下: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优化结构布局,引导一批高水平工科学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定期组织选派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访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追求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一体化逐渐成为全球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股新趋势,最具典型代表的无疑是现代学徒制的复兴。

回顾历史,由于管理体制上的二元分离,职业教育与培训一直未能整合成完整的职教体系。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招生、培养、就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均涉及教育行政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然而,教育行政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现象仍较为严重。职前阶段,育人的教育体系与用人的劳动体系分离,时常导致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不匹配;职后阶段,企业职工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主要归劳动体系管理,教育体系对此参与不足。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我国会出现现代学徒制与新型学徒制并存的尴尬局面。当务之急是,消除管理体制的障碍,对相关管理机构有机整合,制定统一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规划,统筹管理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工作。

基于上述背景,《方案》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举措。一方面,明确教育行政部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提高二者分工协作的水平。如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管理监督考核院校外、院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组织制定职业标准,教育行政部门依照职业标准牵头组织开发教学等相关标准。另一方面,完善_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_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农业农村、国资、税务、扶贫等单位组成,_分管教育工作的副总理担任召集人。联席会议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听取国家职业教育指导咨询委员会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部署实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重大事项,每年召开两次会议,各成员单位就有关工作情况向联席会议报告。_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_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各成员单位做好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在国家和区域战略规划、重大项目安排、经费投入、企业办学、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

家校结合计划方案篇二

需求预测的准确度一直都是困扰着企业计划的重要因素,也是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问题的来源。如何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特点来采用合理的方法,提高信息预测的精度仍然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1、需求预测的浮动性

计划部门通常是根据需求预测来指定一定时间段内的生产计划以及采购计划,在以后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如果需求的预测量过多,会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库存积压,从而导致客户服务方面的质量下降。在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根据往年的历史销售记录来预测来年的市场需求,从而确定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然而我国相当部分的企业缺乏对市场的掌控,信息化程度低,数据信息存储不够,使得不能够正确的预测市场需求。

2、采购的提前期较长

如果采购工作并不存在有提前期,那么企业单位的预测工作会变得轻松许多。但是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中,许多企业的小配件、零件都需要提前进行预订,而且价格偏高。对于国际产品,我国的企业单位进行采购的提前期为两个月距离市场的时间越长,预测就越容易出现偏差,所面临的风险也会越大。

3、库存的安全度计算不准确

安全的库存能够为企业维持一定的客户满意度,保证他们的服务水平,在企业产品的供应方面能够实现缓冲的作用。企业单位通常根据自身的运营能力以及库存的成本投入来制定了安全库存的标准。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安全库存经常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市场比较繁荣火热的时候,没有充足的货源来保证产品供应,在市场比较冷清的时候,库存又显得过量,这些都是由预测不准所带来的。

4、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冲突

当生产部门考虑到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在一项短期计划内提高生产量的时候,可能会使得产生多余的物料进入到生产制作的流程,从而生产多剩余的产品。而企业并不将多余的产品计算到安全库存的容量之中,库存的成本相对较高。而采购部门了解生产部门的计划和情况的时候,为了降低企业库存的成本就会重新考虑物料的采购,这样就形成了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的矛盾。

我国目前的大部门企业都是采用营销流程重组的方法来制定自身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但是营销流程重组的方法并不能够切实的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将供应链的方法引入到企业的生产和采购流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需求、计划、采购、生产之间的协调。

1、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市场信息的预测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各项决策,如果预测的信息出现了偏差不准确,那么企业所制定的计划就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要提高企业预测的准确度,需要提高完善企业的预测方法,对于市场的需求进行滚动预测。同时还需要做好对于共用件的预测工作。采用滚动预测能够保证需求分析的结果能够更加贴近市场的走向和发展趋势,它是根据一定的预测方式,结合行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根据相关的市场理论进行信息预测。而共用件指的是用于多个产品而且会被每个产品进行多次使用的部件,对于共用件如果仅仅是采用普通的均值方差方法进行预测,会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要预测共用件,一种方法是假设所采用的共用件是独立存在的,那么总得预测均值就是每一个产品的预测误差的综合,因此也就能够确定了相应的方差,不过这种方法的假设太严格,如果共用件产品不是独立的就并不适用。第二种方法则是通过确定部件的需求以及不确定性,将产品的需求逐步的分解成为小部件的需求从而进行直接预测。

2、减小计划采购的不确定性,合理设计安全库存

在计划采购的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不能够做到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协同管理,真正的将采购计划和生产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技术支持能力采用最适合的合作模式,同多家的供应商之间建立起合理的战略协同关系。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协作也需要根据规模、层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经营模式。要实现两者的合作关系,企业需要实现先进的业务实践,在信息技术建设方面加大成本投入,达到双方的计划系统一体化。要设计合理的安全库存,需要确定需求的不确定性测量方法和服务水平的具体设计,通过对于企业物质材料的计划性消耗和实际的消耗的差距,以及真实的需求和预测之间的差距,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

3、加强采购部门和计划部门的沟通

企业内部应该加强采购部门同计划部门之间的沟通,及时的调节两者间的矛盾。企业的供应链成功是所有部门共同努力的成果,也依赖于系统信息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所有的数据输入都是以系统中的预测信息作为基础的,如果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出现了偏差,都将影响到企业系统的性能。

家校结合计划方案篇三

一年来我镇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加强基层基础、严格依法整治、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为重点,以服务群众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按照县委、政府关于20xx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全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通过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计生干部全体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按时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现将一年来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20xx年年末总人口数为11864人,已婚育龄妇女2556人,出生为90人,其中,合法生育82人,计划生育率为91.2%。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人口计生工作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把人口计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党政工作重要日程,调整充实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计生领导小组。将人口计生工作分解到各村,分别与村、组和村计生服务员签定了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并完善考核奖惩机制。镇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和计生专题会议,听取人口计生工作情况,及时解决人口计生工作存在问题,调整充实镇、村计生干部队伍,加大计生经费投入,我镇除县上拔的免费服务经费外,镇上千方百计用其他经费4万多元用于计划生育工作,确保有人、有钱、有阵地办事。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人口计生宣传氛围。通过广泛征订和发放人口计生宣传品,组织村组定期办理墙报,在县城周边书写规范、温馨的永久性计生宣传标语,印发相关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和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宣传资料等形式,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宣传到广大群众手中。同时与县妇联配合举办女性知识健康讲座、与县计生主管部门配合开展义务普查妇女病活动。各村每季度举办一期计生专栏,对各村人口计生情况进行及时公示、对新政策法规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广大育龄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切实提高广大育龄妇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全年征订和发放《中国人口报》、《家庭生活报》、各种杂志以及各种宣传资料10000余份。

(三)确保计生队伍稳定,抓基层强基础。针对我镇计生队伍现状,调整充实村级计生服务员,配备配齐镇计生人员,确保计生专干能真正“专”起来。建立健全全镇育龄妇女和流动人口资料档案,明确重点管理和服务对象;大力抓好农村育龄妇女持证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镇、村计生报表、台帐管理;每月召开计生例会听取各村计生服务员情况汇报;认真及时准确做好每月育龄人群的'信息变动录入,按时上报月报和季报;巩固完善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将人口计生工作重心下移,让广大群众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加强利益导向机制,对落实(安环、结扎、皮埋等)长效节约措施的对象奖励100元。

(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法管理。一年来,严格按照人口计生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坚决杜绝违反“七不准”、“十禁止”的事情发生。公开办事程序,严格执行一孩办理生殖健康服务证,二孩办理生育证,确保持证怀孕生育率达100%。对违法生育对象及时进行调查取证,规范处理文书并及时送达当事人,告知其权利和义务,做到文明执法,严格依法行政,严肃查处计划生育违法违纪案件,对今年违法生育的8对夫妇依法规范建立处罚文书,xx镇今年应征收社会扶养费20.5万元,已征收14.4万元,征收率达到70%。

1实行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和知情同意制度,知情选择面达100%。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95%以上,出生人流比0.30以下;育龄妇女获得规范的技术服务,咨询率、术后和药具随访服务率、落实避孕措施及时率达到90%,无节育手术事故,近年无并发症发生情况。

2、积极开展婚前、孕期、优生优育咨询服务和产后访视;积极配合卫生院免费发放叶酸制剂30人,在新婚和准备生育的妇女中发放叶酸制剂85%以上。

3、计划生育药具发放网络健全,村村有发药员。并在县城设有一个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方便流动人口的需要。

4、落实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xx镇依托县级部门联系乡的工作,对实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帮扶,今年xx镇新增帮扶“三结合”户21户,按照奖励扶助制度政策对应享受奖扶的30人和全镇18岁以下独生子女父母奖励173人奖励金全部兑现;积极开展实行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免费手术有奖制度,对实行安环效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奖励100元。

5、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对流出的已婚育龄妇女签定《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协议书》,对流入我镇的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药具和检查,实现流入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服务。流动人口免费服务率达到90%以上。应用好流动人口平台,校验率达100%。

6、加强全员人口普查信息化建设,加大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力度,认真做好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和录入工作。对全镇11864人全员人口信息进行核实录入,各种信息准确率达到的97%。

(一)人口计生工作缺乏有效手段和措施。人口计生工作虽然已立法,但强制生育意愿和现行生育政策还有较大差距。一旦违法怀孕生育,仅靠我们干部去磨嘴皮子,如果反复解释宣传动员都不听,也只能放任,没有任何办法措施制约,也就是“老办法不可用,新办法不敢用”。

(二)违法怀孕监管难度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育龄人口流动性较大,加之我镇幅员面积广,人口居住分散,村、组对其去向也掌握不清,一旦违法怀孕就找不到人,即使找到人又是大月份,计生服务站和县级医院都又不敢采取补救措施,只能造成违法生育。

(三)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今年我镇流出总人口是608人,其中育龄妇女是36人,办证28人,办证率达80%,对外出已婚育龄妇女签定了外出人口计划生育协议书28人,流入我镇的人口是59人,其中育龄女妇女是25人已验证23人验证率达92%。流动人口妇检人次达到75人次把流入我镇的已婚育龄妇女纳入当地同管理、同服务。

我们虽然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流动人口管理依然是热点,又是难点,尤其计生近年来农村流向城市、流向异地人口越来越多,人户分离现象严重,部分人员为了超生、躲生、逃生、在异地间不断流动,给人口计生工作带来较大难度。流入的又难以落实综合管理,目前我镇流入人口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这类人员流动频繁,不变管理。

(四)社会抚养费征收难。违法生育对象多数家庭都较为贫困,拿不出钱交社会抚养费,部分即便有钱,也不缴纳。

总之xx镇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尚有差距。今后,我们将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加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使xx镇的计划生育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和谐的人口环境。

家校结合计划方案篇四

根据遵义市汇川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做好20xx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意见》和《xx镇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xx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在区计生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我镇实际,我镇对计生“三结合”工作切实加强了领导,同时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工作部门,通过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全面完成的各项目标任务,被帮扶对象转变了生育观念,有力的促进了计生户改变生育观念达到了增收致富的目的,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今年以来,在抓计生“三结合”工作上,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开展各项工作,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国家人口计生委等《关于全面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深化了我镇计生“三结合”工作,我镇一如既往地将该项工作纳入本镇业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实行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由卢嵩镇长任组长,分管计生的副镇长为副组长,计生办主任为办公室主任,各村(居)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有力的促进了我镇计生“三结合”各项工作的开展。

今年,我镇计生“三结合”的帮扶单位由12个区直机关和11个村(居)以及镇所属的7站3办5所1医院1银行采取对口支援帮扶的形式,把具体的帮扶任务和帮扶目标在年初直接送达帮扶单位,由帮扶单位配合村(居)主动落实。今年的帮扶任务全镇360户,其中温饱为100户,贫困为180户,极贫为80户,通过帮扶全镇脱贫120户,脱贫率达到46%,全镇有计生户75余户参与了农业农技专业技术培训达到2次,对新增户入户指导3次,被帮扶户90%以上当年获得12%以上的农业科技项目纯收入。这些目标任务的完成,有力的促进了计生户增收致富,有效的转变了群众的生育观念.

1、工作安排及时,各部门职责明确。年初,我镇制定了《关于做好20xx年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的意见》,结合我镇帮扶项目和实际工作,将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了相关单位,各单位根据安排和部署,结合部门职能,突出行业优势,特别是畜牧站、农技站积极帮助计生帮扶户引进优良品种,发展优质水果,技术帮扶上做到随叫随到,在生产技术上对农户进行认真传授,全面提高了帮扶对象的.生产水平,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结合”帮扶模式,大力扶助计生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依托我镇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强的优势,加强了对帮扶户的专业技术培训,共培训3次,8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

3、加强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加大帮扶力度。今年,我镇通过制定优惠政策、落实项目等工作给予了帮扶对象切切实实的帮助,在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农业生产资料上给予了一定的补助,在技术指导上全部免费服务,同时在政策上积极加强宣传和引导,从而全面促进了计生帮扶户生产的发展,营造了“少生快富”的氛围。镇村两级先后共拿出资金1.6万元,为全镇独生子女户和计生贫困户的在校学生交纳了学费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费用;对所有领证独生子女户,兑现每月5元的保健费等优惠政策;对计内双女主动结扎户,给予每户300元生活补贴;对符合二胎生育条件,自愿放弃生育指标的9对夫妇分别一次性奖励1000元。二是优先为计生户提供发展生产资金,提供种植养殖技术;上半年以来,镇、村两级共提供资金6万元,场地4处,提供致富信息84余条。

4、抓好生产、生活与生育服务。积极协商遵义阳光医院、镇卫生院对全镇计生户开展了“查环、查孕、查病”及生殖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全年来,被帮扶户中无计划外生育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行为。

度还显得有些不足,一些基础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等,我镇将在今后工作努力加以改进,立足实际,继续加强领导,落实计生帮扶工作责任制,不断探讨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完成上级计生部门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实现我镇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出应有的贡献。

家校结合计划方案篇五

xx学年第二学期度我校音乐工作将继续贯彻上级会议精神,深化音乐教学课程改革,以课改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为工作目标,以新课标中“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作为指导学科的基本方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作为长期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重视教师的培养,加强落实课外兴趣小组的训练,在学习和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表现能力,特将xx年第二学期音乐室管理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向常规要质量”这是任何一项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准则。为了做好这项管理,音乐室将制定以下方案:

1.保持音乐教室内桌椅完好无损,各类教材器材存放整齐、清洁有序。

2.做好帐册登记。音乐器材设备总帐由总务处登记,做到心中有数,使音乐教室发挥最大的功用,学期末将与管理员核对一次,确保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3.做好常规记录。

教师每一次使用设备都填好器材使用登记表,音乐教室使用及时填写好登记表,填好每一堂课记录。

4.设施设备摆放有序。

三、充分发挥专用教室功能作用。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专用音乐室功能作用。音乐教师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正确使用电教设备。确保管理到位,音乐室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并将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集中音乐兴趣小组成员在音乐教室活动,充分发挥了音乐室的功能。

家校结合计划方案篇六

以“孝道教育”为基点,在家校合作教育中,注重孝道教育的落实与实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使家长不仅重视子女的智力培养,而且更重视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重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品德培养和身心发育、劳动教育和现代观念教育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在学生中展开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并对学生家长进行教育心理的宣传,关注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

1、强化家长委员会的监督、管理职能。除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监督职能外,要充分挖掘家长委员会对家长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思路,将家长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做到学有所用,指导实际。

2、提升家长课堂的教学实用性,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家长的反馈意见和教育需求,家长课堂将开展专题式讲座,家长学校也将及时发放问卷调查,对家长课堂的教育主题和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调查。

3、开设“家长论坛”,用交流增进方法,用探讨帮助进步。以“孝道教育”为主题,本学年将打造两期家长论坛,让家长学校学员在交流中获得教育的灵感与方法。

4、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丰富家长学校的内涵与形式。组织部分家长及孩子前往粤北山区进行体验式德育活动,并与符合条件的学校进行家长学校校际交流活动。邀请名师名家走进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为家庭教育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5、打造“亲子活动”品牌。利用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或者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邀请部分学生家长到校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整合教育因素。

6、表彰一批学员,树立一批典型。通过对学员学习情况考核、孩子进步情况、个案分析调研等多种途径,树典型,传经验,对优秀的家长学校学员进行表彰宣传。

7、深化课题研究,打造研究型家庭学校。每个年级根据学生及家庭特点,制定相应的研究课题,以个案研究为重点,进行立项研究,力争将本校家庭学校的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家校结合计划方案篇七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音乐课程标准》为理念指导,全面实施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的`艺术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科教学品味,坚持积极进取,改革创新,不断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我校音乐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切实抓好器乐进课堂。

2、转好老师的音乐基本功训练。

3、音乐学科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到65%以上。

4、教师能按要求完成教师“六个一”。

5、面发展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德能力。

6、注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多方面发展,学会协调平衡。

三、工作重点

(一)课程与教学

进一步实施和推广《音乐课程标准》,鼓励老师积极探索,改革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加强理论学习和音乐素养的培养。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抓好每一堂音乐课常规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师资培训

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业理论书籍和教学杂志,开拓视野,提高自身修养。

2、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假期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3、加强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认真参加信息技术

家校结合计划方案篇八

新的学期开始了,这就意味着,我又将面临着新一轮的挑战。自己对上一学期的工作和学习进行反思后,发现自己在师德上还有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现制定这一学期师德培养计划:

1、从自身做起,强化师德意识:

“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当好这个工程师,务必对自己的师德反省和提高,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良好的师德是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自己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加强自己的师德。

良好的师德,能够调节教师的行为和师生关系,塑造学生真善美的情操,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精神礼貌建设、社会未来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好处。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认真做到为为人师表。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构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构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透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资料和好处,并透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不断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构成必须的道德品质。所以自己要认真的进行学习,首先向身边师德突出的教师学习,并要不断的向书本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自觉性、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责感和使命感。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礼貌礼仪常规》以及区教师师德师风要求,来加深对师德认识,并以这些作为自己准则来要求自己。

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师德活动,学校开展的'“正师风、立师德、铸师魂”师德师风建设,本校优秀教师经验介绍会、教师优秀事迹表扬展览等活动,并做好学习记录,向先进的人物事迹学习,并查找自身的不足,提高自己依法执教的意识,增强自己的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的职责感。

3、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作为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献身教育。以从事教育工作为荣,以献身教育事业为乐,自觉地用党的教育方针武装头脑,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充实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师教育对象是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要用自己的品行、人格熏染学生、陶冶学生、唤醒学生。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现代化的社会将是信息社会,是科学知识不断发展、不断扩大、不断更新的社会。教师自身除搞好专业教学外,还要用心参加业余进修深造,从而在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潜力。

4、用心参加学校的“铸师魂、强师能、做名师”的岗位大比武活动。认真做好学校每项工作,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师能和师德。

除此之外,自己还要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做好反思笔记,并把自己的反思应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在新的一学期里,使自己的师德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来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