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范文(16篇)

时间:2023-10-26 21:32:40 作者:温柔雨 优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范文(16篇)

优秀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优秀的写作示范,让我们了解如何组织结构和表达思想。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写作精美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启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关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已记不清楚拜读了多少遍了,但是我依然不厌,我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技巧如何的高超,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无懈可击的流露出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的醇厚的质朴味儿,每次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但在这里我并不想详述小说的内容,因为里面含有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我并不鄙薄我的出身,他给我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益不尽,我将从出身的局限性中摆脱出来,从意识上背叛农民的狭隘性,从而追求更高更远的人生意义”,这段话出自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也正是这句话在一直激励着我一个农村人家的孩子在诺大的世界中不断的激励自己、提高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类问题有所感悟。

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取向不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中,有思想、有主见、自立、自强的优秀典范也为数不少,他们勤劳踏实,朝气蓬勃,是祖国未来真正的希望。由此观之,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那么他的生活便会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前途无量。反之,如果终日浑浑噩噩,与游戏、瞌睡相伴,那么生活便会混沌、黑暗。人说,当堕落成为一种习惯,就如同吸食鸦片一样可怕。

少年时代对纯情和浪漫的追求总让我的生活停滞在一幅接近自然的风景画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皈依自然的真诚与本性,整天翻来覆去的是天真的童言无忌。自以为是的傲视社会中的伪装与争逐,自以为胸中有了自然的高洁便可以看透认识的红尘纷争;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以谈透古今。慢慢有了阅历和体验,才知道过去“明月轻松”式的洒脱和悠闲,不过是“为赋新词”的浮雕与顺延,过分袒露的自我无法在这个物欲的社会里立足。只想躬耕书田中,执着微风,盎然绿意叹苍穹,数岁不辍长河处,步步为赢;成败由西东,豪情万种,为了学业谁与同?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

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惧众方畏沧海。芸芸众生,人生无常,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欲来看花凋落,阳光总在风雨后。不再留恋破旧的美梦,不再寻觅昨日幸福的光环,不再计较人生的得失,不再担心明天的天气,既然选择了考上体的研究生,就只顾风雨兼程,微笑着送走不愉快的的阴云,不让它遮住我的眼!

人生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而自信,微笑则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快乐!我不否认鲜花与荆棘相伴,也不能否认阳光与风雨同在,但我会一笑而过轻松上路!

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失败对我而言永远是又一轮拼搏的开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关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已记不清楚拜读了多少遍了,但是我依然不厌,我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技巧如何的高超,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无懈可击的流露出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的醇厚的质朴味儿,每次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但在这里我并不想详述小说的内容,因为里面含有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我并不鄙薄我的出身,他给我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益不尽,我将从出身的局限性中摆脱出来,从意识上背叛农民的狭隘性,从而追求更高更远的人生意义”,这段话出自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也正是这句话在一直激励着我一个农村人家的孩子在诺大的世界中不断的激励自己、提高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类问题有所感悟。

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取向不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中,有思想、有主见、自立、自强的优秀典范也为数不少,他们勤劳踏实,朝气蓬勃,是祖国未来真正的希望。由此观之,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那么他的生活便会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前途无量。反之,如果终日浑浑噩噩,与游戏、瞌睡相伴,那么生活便会混沌、黑暗。人说,当堕落成为一种习惯,就如同吸食鸦片一样可怕。

少年时代对纯情和浪漫的追求总让我的生活停滞在一幅接近自然的风景画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皈依自然的真诚与本性,整天翻来覆去的是天真的童言无忌。自以为是的傲视社会中的伪装与争逐,自以为胸中有了自然的高洁便可以看透认识的红尘纷争;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以谈透古今。慢慢有了阅历和体验,才知道过去“明月轻松”式的洒脱和悠闲,不过是“为赋新词”的浮雕与顺延,过分袒露的自我无法在这个物欲的社会里立足。只想躬耕书田中,执着微风,盎然绿意叹苍穹,数岁不辍长河处,步步为赢;成败由西东,豪情万种,为了学业谁与同?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

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惧众方畏沧海。芸芸众生,人生无常,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欲来看花凋落,阳光总在风雨后。不再留恋破旧的美梦,不再寻觅昨日幸福的光环,不再计较人生的得失,不再担心明天的天气,既然选择了考上体的研究生,就只顾风雨兼程,微笑着送走不愉快的的阴云,不让它遮住我的眼!

人生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而自信,微笑则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快乐!我不否认鲜花与荆棘相伴,也不能否认阳光与风雨同在,但我会一笑而过轻松上路!

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失败对我而言永远是又一轮拼搏的开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小论文

(第二章重点看全球化问题、第三章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名词解释(5)。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2、简答(4)/论述(2)。

1、世界两极格局特点。

材料(2):第一、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小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是生产力不断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的结果,它在更加广阔的空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总体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o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是在资本主义主导之下进行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的进一步延伸,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面临较大的困难与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目前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从根源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为此,研究和了解这一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与载体。

(一)经济全球化的理解。

可从三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载体。

1、贸易自由化。随着全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的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使得加入到wto组织的成员以统一的国际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2、生产国际化。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金融全球化,世界性的金融机构网络,大量的金融业务跨国界进行,跨国贷款、跨国证券发行和跨国并购体系已经形成。世界各主要金融市场在时间上相互接续、价格上相互联动,几秒钟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尤其是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流动性和全天候的市场。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这是经济全球化最新拓展和进展迅速的领域,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典型代表,各国的技术标准越来越趋向一致,跨国公司巨头通过垄断技术标准的使用,控制了行业的发展,获取了大量的超额利润。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三、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极大地增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比如:经济危机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波及,会严重地影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2.经济全球化使得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发达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加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被削弱。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总体而言,这种让渡对于有关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够从中得到期望的各种回报。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会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4.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也让人感到不安和对未来信心不足。市场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建立在过度消耗资源基础上的市场扩张、城市化、财富的不合理分配、富者的过度消费及其消费模式的“传染”、“普及”效应,是地球环境退化和恶化的主因。

四、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措施。

1.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加强联合自强的趋势。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薄弱,单个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具备同发达国家相抗衡的能力。要想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利益,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团结一致,开展“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并且在地域相同或情况相似的国家中,实行地区经济一体化,彼此开放市场,共同抵御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并探寻经济发展的出路。

2.维护国家经济主权,保证经济安全。发展中国家应掌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提高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对外依赖程度。应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拓展更加广阔的经济活动圈。与此同时,要注意防范经济的对外依赖性,消除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发展中国家还应进一步积极参加国际性经济组织或参与它们的活动,争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发言权和世界经济规则的制定权。

当前,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心得:“9·11”事件之后,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因素增加,非传统安全问题中的威胁因素增大,使国际安全形势较以前更形复杂。但从总体而言,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国际形势的总趋势并未改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苏联的解体和雅尔塔体制的终结,美国成为世界上仅存的超级大国。“一超多强”的国际基本格局的轮廓初步显现,世界也开始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9·11”事件虽然使美国受到沉重打击,但没有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从综合实力来看,美国的惟一超级大国地位并未动摇。欧盟、日本仍然具有相当强大的经济、科技实力;俄罗斯仍然是世界上惟一能在军事上同美国抗衡的国家,并有着巨大潜力;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在迅速增长,国际影响日益增大。各大国之间存在着利益交合点和冲突点,力量对比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平衡。

布什政府上台以后,奉行单边主义政策,与其他大国的关系趋于紧张。“9·11”事件使美国在战略上和策略上不得不作出某些调整,包括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对其他大国的态度,将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向合作和稳定的方向调整。美欧关系、俄美关系、中美关系都发生了一定变化。“9·11”事件并未导致大国的正面对抗或国际力量的失衡。

总的来说,在世纪交替的这一时期,大国关系呈现这样一些特点:

1大国间尽管仍存在各种分歧和利益冲突,但已不再是全面对抗性质,各国在不同程度上也避免采取这种态度。

2各大国间的经济联系更趋密切,你中有,中有你,共同利益领域增多扩大。

3国际关系中的零和性质在降低,共存多赢和两败(或几败)俱伤的性质在增大。这一特征使国家间趋于通过对话、协商、谈判等政治方式解决问题,避免走向极端。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小论文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与挑战。

名:

马菡蔚。

系:

外国语学院。

级:

11级。

业:

商务英语a班。

号:

20110461109。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日。

【内容摘要】:经济全球化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市场经济机制、政府管制机制和文化渗透机制,直接、全面、深刻和持久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和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通过观念更新、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体制和民主法治国家,保持我国社会政治稳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与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经济全球化是20世纪新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经济全球化以新科技革命为动力和基础,彻底打破各国国家之间的自然和社会界限,把这种无限创造力进一步扩大到了全球范围,但是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它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国际经济政治的不稳定状况,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新科技革命固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也使我国社会发展遭遇巨大的冲击,人口多、底子薄等发展劣势日益彰显。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高科技竞争格局之中,我国虽然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还不具备绝对竞争优势,仍然存在着许多高科技风险和隐患。这从根本上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威胁。

(二)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道路。这必然同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产生根本性的冲突和尖锐的斗争。西方国家始终妄图以自由市场民主模式取代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其西化、分化中国的和平演变攻势从未停止,反而借经济全球化之名,变本加厉愈演愈烈。其实质是要瓦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摧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这是对我国政治稳定的一个最大的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

一、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全球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更进一步加剧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政治不稳定发展状况,这也会对我国的国家安全与政治稳定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在全球化条件下如何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统一和国家安全,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政治稳定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方式和特点。

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在影响的方向上是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经济政治发展也对国际社会经济政治的稳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二,在影响的内容上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交叉渗透、相互转化和全面扩展的一体化发展态势。经济全球化直接地推动各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世界一体化,不仅是国家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发展,而且是一个国家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的一体化发展。第三,在影响的机制上是结构—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既有功能性影响,更有结构性影响,是一个结构功能关系的整体互动或者制度化发展过程。第四,在影响的格局上是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容并存。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既有破坏安定团结的不利一面,也有促进政治稳定的有利一面。总起来看是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但是不利因素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第五,在影响的趋势上是政治稳定与政治不稳定交替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存在。

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选择。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实现和维护中国社会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选择。

(一)不断解放思想,实现观念更新,这是我们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必须树立改革开放的社会政治稳定观。在全球化条件下,要维护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必须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和保持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实现国内政治稳定为基础,争取实现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同时积极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化中国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和作用,在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中保证中国社会与政治的稳定发展。其次,必须树立全面发展的社会稳定大观念,实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面稳定与协调发展。

(二)是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及时进行社会政治稳定的政策调整,这是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关键。

首先,必须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实行对外开放,全面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走一条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之路。不断实行中国社会与世界发展之间良性互动、全面改革开放、不断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按照wto的基本法律框架,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促进现代化建设。其次,不断地调整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改革我国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国家安全合作机制。要不断参与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国家安全合作的国际经济基础。

(三)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坚定不移地走制度创新之路,全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型体制,是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发展的根本。

首先,坚持走制度创新全面发展的新道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和文化制度,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其次,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快新一轮体制改革的步伐。要及时抓住当前世界发展的有利时机,争取在2010年左右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文化新型体制。其次,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民主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创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结束语:积极探索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发展规律。

可以肯定,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建设和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何应对这些机遇与挑战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要研究的课题。无论如何,我们要抓住这些机遇,也要积极的面对这些挑战。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可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实现世界与中国之间的均衡发展,保持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并达到长治久安,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必须根据经济全球化影响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的性质和特点,积极探索和运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的发展规律,把中国社会推向一个更加和平、稳定、繁荣和文明的发展道路。本文的研究仅是一个开端,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不断开拓,取得更加可喜的成就。

【参考文献】。

[1]黄高晓。全球化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j]。社会主义研究,1998,(5)。(19-37)[2]马贝克•哈贝马斯等。全球化与政治[m]。北京:中央翻译出版社,2000.(140-146)。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第194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苏菲在书中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想,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有系统的涵盖各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谜团的解答,读者也跟着温习了一遍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现在,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

它是一本扞卫哲学的书,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本书不是在探讨哲学上的某一特别思潮或历史,而是尝试对每一派别做概论式的介绍,并说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本集“学术界一般看法的摘要录”。因此,这本书表达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立场。

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坦白说,这正是世间为何要有哲学家的原因。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选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蕃茄的最低价。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美”、永远“善”的事物上。

在这本书里,其实真正感兴趣的哲学,不在逻辑学、数学或语言学,当故事重心转移到马克思、弗洛伊德、达尔文和宇宙论时,摩尔、罗素等人,根本连提都不提。有些话题,即使和哲学没什么关系,却一再出现,很明显,这是一本在政治立场上十分讨好的书。一切当代时髦词汇全部被囊括:生态学、女性主义、宽容、东方宗教、比较宗教、联合国和新世界秩序等。这样的写法,或许是为了使哲学议题不和时代脱节,或许是为了涵盖更广大的读者群,不过,留给读者的印象是这些议题似乎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

因此,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性的探讨。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最佳选择。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阳光四月,春风十里,又是一年书香润校园。4月23日,是第**个“世界读书日”。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希望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是“世界读书日”发布时的主旨宣言,也是一直以来遵循的原则。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李总理说:“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全民阅读”对于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构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陶融人性,升华思想,塑造品格,让心灵走向伟大与崇高。纵横万里,上下千年,从泥板到甲骨,从钟鼎到竹帛,书永远与希望为伴,与文明同生。

一个对阅读充满热爱、渴望并孜孜以求的人,是充满智慧和理想的人;一个书香充盈的学校必然是一个满载美丽和希望的学校,当代大学生应树立这样的理念:阅读是追求快乐、幸福、精彩、高尚人生的途径。把阅读融入宝贵的大学生活,并为自己珍藏一份厚重的记忆,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风尚。“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当把阅读当成生命不可分割一部分时,人生才会释放出无穷的能量。一天之内哪怕只有几分钟的阅读也会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让你的品位上升,形象高大。老师们,读书增强你的胆识,提高你的效率,你的谈吐会如珍珠落玉盘,你的书写好比颜筋柳骨。同学们,读书会纯正你的志向,磨砺你的品性,提升你的成绩。因为一页页的量变会回报你一生的质变,只要你坚信书才是你最忠实的、可以同甘共苦的伙伴,你的生活肯定日趋于善,月臻于美。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我们诚挚地向全院师生发出倡议:

一、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我们最优雅的生活方式,让浓郁的书香充盈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学识,陶冶我们的情操,熔铸我们的气质,促进我们的发展,让我们每一名同学的大学生活,让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教书生涯都因快乐阅读而更加精彩。

二、博览群书,让阅读成为我们校园里最靓丽的一道风景。无论是在教室、宿舍、图书馆,还是在校园广场的台阶上、湖畔边、树荫下,让手捧一卷、醉心阅读的我们,成为校园里最动人的风景。

三、终身读书,让阅读成为我们最自觉的精神追求。开卷有益,学无止境。让我们在阅读中增长智慧,涵养情操,充实人生,认识真理,发现美丽,体会责任与担当,不断汲取一往无前、勇敢开拓的精神力量。

四、读以致用,让阅读成就美好的人生。从今天开始,做一个读书计划,每月阅读一本好书,汲取营养,陶冶心灵,知行合一,做好人,做成事,让我们更加自信、充实的走向未来,走出一个更加精彩而成功的人生!

届时,我们将举行大学生“博览伴我同行,经典助我成长”读书推介演讲比赛、“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阅读一本书”主题签名和图书现场展售等活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点燃读书激情,让浓浓的书香飘溢在我们校园,让读书伴随我们成长的脚步,谱写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精彩的梦,我们的中国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关于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我已记不清楚拜读了多少遍了,但是我依然不厌,我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技巧如何的高超,更重要的是字里行间无懈可击的流露出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的醇厚的质朴味儿,每次读完这本书,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但在这里我并不想详述小说的内容,因为里面含有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但我并不鄙薄我的出身,他给我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益不尽,我将从出身的局限性中摆脱出来,从意识上背叛农民的狭隘性,从而追求更高更远的人生意义”,这段话出自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也正是这句话在一直激励着我一个农村人家的孩子在诺大的世界中不断的激励自己、提高自己、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类问题有所感悟。

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取向不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而我们当代大学生中,有思想、有主见、自立、自强的优秀典范也为数不少,他们勤劳踏实,朝气蓬勃,是祖国未来真正的希望。由此观之,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那么他的生活便会草长莺飞,繁花似锦,前途无量。反之,如果终日浑浑噩噩,与游戏、瞌睡相伴,那么生活便会混沌、黑暗。人说,当堕落成为一种习惯,就如同吸食鸦片一样可怕。

少年时代对纯情和浪漫的追求总让我的生活停滞在一幅接近自然的风景画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皈依自然的真诚与本性,整天翻来覆去的是天真的童言无忌。自以为是的傲视社会中的伪装与争逐,自以为胸中有了自然的高洁便可以看透认识的红尘纷争;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以谈透古今。慢慢有了阅历和体验,才知道过去“明月轻松”式的洒脱和悠闲,不过是“为赋新词”的浮雕与顺延,过分袒露的自我无法在这个物欲的社会里立足。只想躬耕书田中,执着微风,盎然绿意叹苍穹,数岁不辍长河处,步步为赢;成败由西东,豪情万种,为了学业谁与同?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

大海茫茫,百舸争流,不惧众方畏沧海。芸芸众生,人生无常,不被艰难困苦吓倒,方显英雄本色。风雨欲来看花凋落,阳光总在风雨后。不再留恋破旧的美梦,不再寻觅昨日幸福的光环,不再计较人生的得失,不再担心明天的天气,既然选择了考上体的研究生,就只顾风雨兼程,微笑着送走不愉快的的阴云,不让它遮住我的眼!

人生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流,充实而自信,微笑则像一朵朵翻腾的浪花,带给我们进取的快乐!我不否认鲜花与荆棘相伴,也不能否认阳光与风雨同在,但我会一笑而过轻松上路!

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失败对我而言永远是又一轮拼搏的开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作品以叙事的方式,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孙少安等人物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物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信念的奋斗与拼搏,生活的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为我们生动的再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西北地区的城乡生活。

慢慢地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些年我在中医院工作中找到了答案。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对当时世界的看法,也是他对当代人生的看法。提及曾和路遥同住一个窑洞彻夜长谈,路遥1973年离开延川县,由此推算,两人在延川同住一个窑洞应该是在1970年至1973年之间。作为北京知青,当年来到延川县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路遥则是当地的回乡知青,很喜欢结交见多识广的北京知青,两人在那时成为朋友。所在的梁家河离延川县城很远,开会或办事晚了回不了梁家河,就会找路遥长谈。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不平凡的人。一个时刻为人民谋幸福的人,在平凡事中彰显伟大。

作者描绘了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再现了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和人们的思想变化。看似平凡实则不平凡。孙少平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掺杂着一些现实生活的无助中,时刻奋力的抗争的精神面貌。

孙少平在别人的误解、嘲笑声中,一次次的战胜困难,挣脱束缚。同样都是追求美好生活,同样都是面对爱人香消玉殒,他却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这条看似孤独和并不繁荣的道路上,他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他在磨难中学会了珍惜,学习如何生活,学会了看待人生。

《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只有勇于面对挫折,勇把不幸当作生活的经验,才能让人更加坚强,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履历更加充实和靓丽。无论面对怎样的磨难,我们都要努力奋斗,为梦想而活。有时候残缺也是一种美,美得让人流泪,有时候平凡也是一种伟大,伟大的让人无法企及。这或许正是路遥通过这本小说传达给我们的人生真谛!亦或是他在文学作品中给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一种无声的提醒。

让我们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异彩!

当代国际政治关系论文

一、模块化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整个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系统所要求的功能。模块化教学是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分为模块式技能培训和能力本位教育两种流派。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力本位教育是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的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模块化教学不但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知识的应用,是一种具有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特点的教学模式。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的基础课程教学指导理念。“宽基础、活模块”的要求,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以技能培养为主,减少理论学习,增强动手能力培养。而模块教学是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有效教学组织方式,旨在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使学院分时段掌握知识、技能,通过多模块组合达到人才培养目的,进而培养合格专门人才。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和职业素质,因此,在公关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通过逐步摒弃传统的以讲授礼仪常识为主、强化知识记忆的做法,构建强调礼仪行为掌握及行为转化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并积极营造演礼演练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获得知识,掌握礼仪技能,养成素质。

二、公关礼仪课程模块化教学的实践。

(一)开展模块化教学的指导原则。对职业院校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应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提升学生职业礼仪素质的原则。根据综合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礼仪技能培养目标主要教学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学会运用仪表、仪容、仪态和言谈等个人基本礼仪,提高个人修养;二是学会运用问候、握手、介绍、交谈、接待、拜访、宴请、乘车等日常交际礼仪,展示个人交际魅力,提升个人形象,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学会运用书信类文书、公文类文书、对外商务信函类文书礼仪,借助礼仪文书传递信息,表达友好、尊敬之意;四是学会运用应聘、商务谈判、商务演讲、商务会议、商务仪式等常用商务礼仪,赢得商务伙伴信任、支持,维系良好的商务关系,实现双赢战略;五是学会运用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服务礼貌礼节、有效沟通艺术、常见顾客投诉问题的处理方法技巧等服务礼仪,打造良好服务形象,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六是学会运用涉外商务礼仪,提升对外交往能力。课程教学点决定了课程模块化的构成,通过模块训练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礼仪素养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不在于掌握几个礼仪词语和形式,而要体现在一言一行中,以素养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导原则。

2.紧密结合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的原则。在内容选取上,不同专业的礼仪学习应本着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并能实现与职业岗位及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融合。可借鉴《国家职业标准汇编》中公关员、秘书、推销员及服务员等相关职业对礼仪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内容的构建上尽量向职业岗位、职业资格对礼仪的要求靠拢,为学生获取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和到相关岗位就业提供便利。

(二)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体系的分解。依据礼仪技能培养目标及相关岗位对礼仪的要求,职业院校礼仪素质的培养应打破原有教材体系,重新从基本理论上和实训项目上进行以下设置。

第一,在基本理论上可设置六个模块。模块一:个人基本礼仪,包括仪表礼仪、仪容礼仪、仪态礼仪、言谈礼仪。模块二:日常交际礼仪,包括见面礼仪、接待礼仪、拜访礼仪、电话礼仪、空间礼仪、宴请礼仪、次序礼仪、馈赠礼仪。模块三:文书交际礼仪,包括书信类文书礼仪、公文类文书礼仪、商务信函礼仪。模块四:商务礼仪,包括应聘礼仪、商务谈判礼仪、商务演讲礼仪、商务会议礼仪、商务仪式礼仪。模块五:服务礼仪,包括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服务礼貌礼节、有效沟通艺术、顾客投诉问题的处理方法技巧。模块六:涉外礼仪,包括涉外交往礼仪、宗教礼仪、习俗礼仪。

第二,在实训项目上可设置九个模块。实训项目一:见面礼节训练。实训项目二:访送礼节训练。实训项目三:敬语接龙与角色模拟训练。实训项目四:沟通艺术训练。实训项目五:仪态训练。实训项目六:职业礼仪形象塑造训练。实训项目七:仪式礼节训练。实训项目八:人才市场观摩锻炼。实训项目九:公关礼仪知识技能与求职应聘模拟面试考核。

三、深入开展课程模块化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扣专业特点开展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系统地培养学生礼仪素质的主渠道。职业院校应将礼仪课程作为素质的主要课程,任课教师要研究开设礼仪课程的专业特点,如铁道行业的礼仪特点、航空企业的服务礼仪,将专业礼仪要求与公关礼仪要求进行有效融合。针对不同专业和学生,补充到课程模块内容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礼仪技能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可采取情景模拟训练、案例教学、小品表演及讲练结合等方式,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二)着重实施礼仪训练,提高礼仪行为的养成。礼仪课程的实践教学首先应以各岗位涉及的主要礼仪要求为线索进行实践教学的`整体设计,可以打乱原有的知识顺序,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确定各项实践任务。同时,积极在公关礼仪课程教学中引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行为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各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根据礼仪课程的特点,可选用案例法、情景扮演法、角色互换法、演礼训练法等进行教学。

(三)模块教学要求教师提高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过去一统课程的局面,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听、看、做、思、练环环相扣,这就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应加强任课教师的业务理论知识培训。目前礼仪课程任课教师大都半路出家,从其他学科转行过来,没有经过院校的培训,缺乏正规的演礼训练,因此,应加强礼仪课程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任课教师开展模块化教学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二是应善于结合专业特点精选教学任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时量对原有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安排,每一项教学任务的确定都必须考虑以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相统一的原则。三是应积极开展模块化教学业务比武活动,为教师们提供相互学习观摩的机会,形成比学赶帮的浓厚氛围;努力提高授课艺术,不仅要求任课老师课前深入研究教材,熟悉任务内容,精心设计讲授、演练、讨论、交流以及点评等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礼仪知识的积极性和演练互动的热情。

通过模块化教学,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纯粹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与指导者,从理论的讲授者变为学习兴趣的激发者,从知识的提供者变为学习过程的辅助者。教师应承担情景创设、组织准备、课堂引导、总结提炼、评估反思的责任,同时,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也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姜君霞,模块教学法的特点和要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4)。

[2]尹为国,技校实行模块化教学探讨[i].现代技能开发,2007(1)。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挑战方面看,首先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其次,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再次,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来的不利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世界近现代史看,不少贫弱的民族和落后的国家,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具体条件和有利因素,但重视教育,善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则是其共同特点。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勤劳智慧的人民,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经过五六十年坚韧不拨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简述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冷战这一用语是二战及战后时代的产物。所谓的冷战,我认为就是一种在战争威胁下的军事、政治、经济的较量。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政治与经济是其主要的战场,而军事竞备仅仅是其表象。

在美苏冷战期间,既没有发生世界大战,也没有发生大国之间的直接大规模的战事。在此期间虽然冲突仍频,小战不鲜,乃至大国之间时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紧张对抗,而且军备、尤其是核军备及竞赛达到空前的地步,然而,这一时期最终没有打破世界和平,仍然保持了全球的大致稳定,总的说来,属于和平时期,是对峙的双方之间兼有对话与对抗、紧张与缓和而趋向对话与缓和的时期。在此期间,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国家或集团之间在和平状态下,进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国民生活水平诸方面的较量,是和平共处、和平竞赛。

冷战最终以前苏联的解体而告终,这场没有硝烟的对战争给以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经济安全建设。

苏联解体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冷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日趋缓和,越来越多的国家从美苏和日德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认识到,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将不再以军事力量的竞争为主,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将不断上升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经济安全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内容,经济手段成为实现政治目的重要方式,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经济外交将更加活跃。

冷战后,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而不再强调所谓的“集团利益”和“阵营利益”。在国际关系中,尤其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对立和差异被逐渐淡化,不再成为判断亲疏敌友的标准。国家之间的投资、贸易、技术、信息、劳务等领域将越来越非意识形态化,过去那种集团利益的概念也将逐渐淡化,国家利益日益被置于集团利益之上。例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明确提出美国外交的“三大支柱”是:确保美国的经济安全、改编更新美国的军事力量、推行美国的民主人权。在这三大支柱中,把确保美国的经济安全放在首位。俄罗斯经过多年酝酿和准备,制定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于1997年八月被叶利钦总统批准。这个《构想》明确提出了对俄罗斯国家安全的威胁不是军事方面,而主要在内政、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其中经济安全也是关键。近年来,中日和中美之间的经贸互补性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已成为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的主要动力。

二、利用经济手段解决国际政治问题。

答案补充。

在国际竞争和交流中,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经济纠纷往往成为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重要内容。同时,国家间政治上的分歧和冲突也将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来解决。冷战前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在世界经济中占有的优势和有利地位,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或者采取经济制裁、经济封锁,或者实行经济援助、经贸合作,这些手段都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或是为了推行西方国家的“民主、自由、人权”,或是企图干涉别国的内政,颠覆别国政权。冷战后,西方国家改变以往的做法,开始实行“接触”战略,谋求与我国建立某种“伙伴”关系。1998年2月,欧盟外长会议决定,欧盟及其成员国都不在日内瓦人权会议上支持或联署有关中国人权状况的提案。3月,美国政府也宣布不在该会上提反华方案。在经济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年来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有很大发展。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同化我国的政治制度的目的。

三、强调军事威胁,控制战争规模。

答案补充。

然而自从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活动上升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威胁。经济控制手段不能立竿见影的解决国际安全的问题。恐怖主义作为冷战结束后的遗留物,严重影响则国际安全。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在战略上,以先行打击为预防的手段,针对所谓的“流氓”国家以军事打击消灭现政权,建立亲美政权的手段,通过可以控制规模的局部战争,重新建立国际社会秩序。

当代国际政治关系论文

西方对设计存在这样的解释:“designisproblemsolving”(设计是解难),设计是以目标为本的。社会为什么需要室内设计,归根到底其实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比如:家居空间设计解决的问题是创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办公空间设计解决的问题是创造满足工作需要且能促进工作效率的舒适空间;比如:专卖店空间设计解决的问题是创造符合品牌价值的商业场所,通过该场所促进品牌商品的营销。例子再继续举下去会发现,每一项室内设计都是带有很具体的问题需要通过设计来解决。室内设计师的职责就是要高效的利用室内设计的各项技术手段去解决问题。但生活中我们的室内设计往往会出现的情况是设计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业主也投入了很多的钱,但问题没解决好。比如:说家居设计中,装修设计过度追求豪华,反而忽略居住的舒适性;或者办公室设计的过分花俏反而使人无法平静工作;再比如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要求室内设计师要结合市场营销的知识开展空间策划,否则达不到推广品牌价值和带动商品营销的目的,等等。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的方法首要的就是改变设计观念。设计师在开展室内设计的过程中始终遵循“解决问题”为设计目标,而且设计师和设计机构还应该用这样的设计理念去引导群众,让群众能得到更舒适的室内设计。其实室内设计追求的就是空间的“好用”,著名设计评论家王受之先生就提出过“好用的设计就是好设计”,因为好用的设计已经把设计问题解决的非常好。室内设计师如何才能创造“好用”的设计,这就需要设计师务必要掌握好设计技能,还要深入去体验和了解生活,同时还要适当的学习建筑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市场营销学、科学技术等学科领域的知识。

这些欧美风格的设计都是以其古典、奢华作为卖点吸引群众,而且挺受中国群众的欢迎。这种“欧陆风情”的盛行在此暂且不论应该如何对待。但我认为当代室内设计应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更加适合中国群众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中国群众可以在自己的传统中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当然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是生硬的套用传统做法,也不是刻意盲目的使用传统元素或风格进行室内设计。而是需要设计师认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深入消化传统文化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室内设计。当代的室内设计应该创造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现代设计技术的完美结合。其实我国传统设计中有很多精髓的,比如:广州的骑楼就有避风雨、防日晒的特点,特别适合广州这种南方多雨的城市。而且楼上住人,楼下街道,“商、住”得到完美的功能统一;还有中国传统建筑追求“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恰恰与现代人“回归大自然”的欲望相吻合;等等。因此,我们应该在传统文化中可以提炼出更多的设计精髓,设计师们应该把这些传统精髓融合到当代的室内设计中,以营造出具有传统文化精神而又现代舒适的空间设计。国内万科地产的“第五园”项目就是一个融合传统文化于现代生活的住宅楼盘。“第五园”营造了诗情画意的中式氛围,大面积的户型很适合中国人的居住特点,场所建造成本控制也经济到位,整个场所设计上很符合中国人的性格和居住文化的特点。万科“第五园”可以说是一个很成功的设计。中国人有中国人独有的性格特点、历史背景和精神需求;同时中国国土面积辽阔,各省各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各异。我们要在中国特有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特点上创造出符合自身需要的室内设计。

二、结语。

当前的市场环境可能略显浮躁,也可能存在少量的干扰,但室内设计师和机构要保持相对的冷静,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和群众创造高品质的室内设计。在此我期望全社会能逐步建立有健康的设计观念,我国当代室内设计能得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当代国际政治关系论文

上世纪90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高科技术革命的发展,对传统的国际经济合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个影响至今仍在继续。除了七八十年代已经形成的趋势,如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增强,国际贸易适当的增速支持经济增长以及服务贸易异军突起等以外,对本世纪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还有如下几个新的趋势,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一、wto成为世界范围维护和完善贸易秩序的重要机制。

国际贸易的进行和发展,需要比较合理的国际贸易秩序作为支撑环境,战后的几十年时间里,从林林总总的商品组织到联合国贸发会上震耳欲聋的讨论,从gatt的第一回合到多哈刚刚启动的新一轮贸易谈判,各国、各地区都在为改善自身所处的国际贸易环境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在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进步和跨国公司的推动下,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和经济一体化在不断突破国家和地域的限制,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日趋扩大,国际分工日益加深,世界市场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各国、各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正是基于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作用的深切感受和发展自身经济的强烈愿望,各国、各地区不管国力强弱,不论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都在试图逐步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因而也就更加重视全球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

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是wto成员,目前已达144个,成员间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90%以上,这样就使它具备了根据全球化要求和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制定和实施全球通行的交易规则的能力和条件。作为当今世界处理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wto在以往的实践中,在所有成员的配合下,卓有成效地履行着它的基本职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基本规则并监督成员执行。wto也成功地组织了多个国家的贸易谈判,为建立公共的国际贸易秩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在微观经济活动中为促进贸易的公平进行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帮助和评断。wto运转以来,以其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和实践,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wto要求各成员实施统一的对外经贸政策,主张各成员不分大小,实行非歧视的贸易待遇原则,给予外国货物国民待遇,保护知识产权,逐步开放服务贸易市场,主张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wto的这些基本原则已为全球各国、各地区所接受,成为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说gatt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把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协调起来,追求国际贸易的良好秩序的产物,各国、各地区都视之为同国际经济体系联系与合作的重要桥梁;那么,当这个组织演变到wto以后,就不仅仅是联系国际经济的简单通路了,当然它仍有这个作用,但这时的wto本身就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可以这样讲,它本身就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和舞台。它现在的方式、运行机制就是为经济全球化而设计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乌拉圭回合的19个协议,就很容易理解了。19个协议浩如烟海的条文,对全球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做了相当全面的规划,其精细与具体可谓无微不至,不仅wto成员奉为至典,wto以外的国家也不能等闲视之。当贸易专家们不时翻阅这个1995年文本的时候,参加多哈部长会议的贵宾们已经着手环保等更深层次与贸易有关的立法了,人们当然还无法评估本次回合的成果,但有一点已经不容置疑,那就wto为了国际贸易秩序的优化,为了从次优逐步过渡到最优,在严格监督现有环境的同时,还在不懈地推进新的立法。不仅如此,wto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作用还突出表现在它对各成员的国内立法产生了强制的影响。这就是各国在国内涉外经济立法和经济管理实践中必须坚持法律的一致性和透明度等基本原则。

法律的一致性是指禁止颁布与入世承诺相抵触的法规,这意味着不能通过与wto规范相悖的法规。公平地执行wto规则是建立世界贸易秩序的又一基石,这一原则不允许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存在不平等的竞争和垄断。透明度要求全面公布并提供与贸易有关的现行法律、规则和措施,其目的在于可使成员清楚地了解制度信息、准确评估贸易环境,可见,透明度也是法律一致性的必备条件。

二、fta的贸易创造效应成为全球贸易新的增长点。

各国、各地区出于深化国际分工和合作,配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已不甘于wto所形成的次优原则和秩序,主动从双边交往和局部地区间的联盟寻求更大的便利和自由化。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fta无论是数量还是进程都变化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到20底,全球已经完成和正在商谈的fta总量已近50个,其中双边的fta占90%;区域性的fta绝对数量虽少,但影响深远。下面我们先简略描述在当今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情况,来看fta的作用。1985年6月欧共体发表白皮书,提出欧洲经济共同体于1992年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市场,实现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人才的自由流动的考虑。1986年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各国签署了《欧洲一体化文件》。该文件规定在1992年年底正式实现12个国家间统一市场。事实上,经过6个年头的努力,到1992年底,作为这个目标的重要标志,三个“自由流动”得以实现。

一是商品自由流动:取消共同体的商品在相互边境间的全部检查,统一商品技术、卫生标准;二是资本自由流动:公民可在各成员国自由存款、贷款和投资,取消外汇管制;三是人员自由流动:公民在欧共体内可自由迁徙,他国公民享受本国公民同等待遇,相互承认居留权、学历和技术职称。在这个基础上,欧共体成员继续努力,1992年又正式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成立欧洲联盟,确定在上世纪完成单一货币、建立中央银行。如人们所见,随着欧元的启动,欧盟经济一体化建设进入到了更高的阶段,此时的成员间,已经具备了完全的贸易自由和便利。

1991年2月,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公布了推进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同年,三国之间开始了协议谈判,在一年零两个月的争吵之后,于1992年8月达成协议,同年12月三国分别签署。1994年1月1日三个国家正式步入自由贸易区,三国约定之内逐步取消货物和劳务以及资本流动的所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经过努力,到目前为止,已经实现了基本的优惠安排:

一一美国、加拿大对墨西哥的出口的工业品和农产品的65%已经在年前实现了免税。一一美国、加拿大对墨西哥出口的汽车整车关税已经减半征税,2000年前已实现了取消75%汽车零件出口的关税。

一一在原产地规则方面,实现了汽车必须包含62.5%的北美制造的零件可以享受减少关税的优惠安排。

一一墨西哥逐步开放对美国通讯设备及服务的投资限制。

一一墨西哥取消对美国、加拿大农产品实行的进口许可证,使美国农产品的出口的25%获得了基本保证。

一一美国、加拿大逐步取消对来自墨西哥的纺织品和服装的限制。内实现没有壁垒。

一一墨西哥对美、加开放金融市场,经过6年的过渡期,美加银行、证券公司都可以在墨设立独资的分支机构。

一一2000年前已经开放了包括金融领域在内的所有资本市场。

一一三国间的货物跨境运输为贸易的便利和自由提供了支持。

一一三国一致采取措施保护知识产权。

当然,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开放进程还在继续,自由化程度还在逐步提高,较之欧盟确实存在很大差别,但即使如此,我们从上述两个自由贸易区已经实现的目标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它对经济和贸易的积极作用和促进效果。首先,自由贸易区的商品贸易自由化进程度已相当高,在商品贸易上,不仅不能存在关税壁垒,就是比较复杂的非关税壁垒的取消也都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其次,为了实现区内贸易便利化,成员在开放投资、人才、技术、服务等领域上予以全面合作,贸易自由已逐步演变为经济一体化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各成员原来追求的贸易便利化目标确实得到了实现,但成员很快就把这一成果作为推进区内经济一体化的手段,区内的各项安排产生了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虽然从其本意上是为促进区内的经济快速增长,但作为结果之一,区内的贸易以其独到的便利条件迅速增长,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带动了全球贸易的迅猛发展。

第三,fta间的攀比和竞争,使成员经济主权的让渡范围越来越扩大,欧元的启动把这一苗头发挥到了极至,人们现在考虑的已不再是自由贸易区的意义和重要性这一系列原则问题,摆在日程上的是如何推进并尽快取得成效。凡此种种,自由贸易区便利的自由的经济结构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经济产生的影响已经不言而喻。第一,fta促进了区内经济和贸易增长。

综上所述,内部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及自由流通的实现,将促进内部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同时生产要素将得到不同程度的自由流动,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也更趋合理,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根据测算,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分别给各成员带来利益,节约了开支。如欧盟在实现了商品、服务、资本和人才自由流动后,可从取消的壁垒过程中获益3000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增长5%,物价下降6%,公共费用减少20%,工业成本下降7%,增加200-300万个就业机会。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同样使三国获利。美国可因此得到1715万个新增就业机会,对墨西哥的贸易顺差将增加100亿美元。北美自由贸易区运行以后的数据也说明了三国是受益的,贸易出口都有明显的增长,墨西哥年增长率最高达20%,其次是加拿大10%,美国是5%.第二,影响世界商品、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向。战后,世界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一直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fta的产生和发展,将加剧这种趋向。以发达国家为主建立的fta如上述的两个,由于区内逐步清除各种壁垒,生产要素的流动必然加速,各种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更趋合理,从而使相互间的经济贸易联系更为紧密。

fta是区域间经济联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同时也要看到fta的产生又进一步加深了这一联系。仅以资金和技术的流动就可说明,在fta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明国的主要使用者都集中在发达国家,因而对科学技术尤其是新科技的吸纳能力也是巨大的,这样就势必造成了资金和技术首先是流向发达国家,之后才是流向区内的发展中国家,真正流向区外发展中国家的就很少了。

近年来,人们对fta的作用和优势认识得越来越清楚,fta的优化机制对非成员的吸引也很明显,这就引起了区内外合作的问题。为了分享fta的利益,fta以外的国家都在积极寻求与其开展合作,这样就出现了fta之间相互投资和技术交往以及贸易交流,特别是为了绕过fta的贸易壁垒,区外国家的投资设厂成为最普遍的进入方式。近二十年来的跨国兼并、战略重组之所以发展很快,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第三,fta所固有的排他性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fta的基础就是内部开放市场,相互提供优惠,这样的结果是以区内不断扩大和增长的贸易取代与区外国家的贸易,区外的国家和地区不能享受区内的种种优惠,从而导致外来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如欧洲以共同农业政策为支柱的农产品统一市场就是一个典型的排他性很强、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很浓的市场。

同样,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运行中,随着墨西哥产品对美输出的大幅增加,亚洲地区的电子产品和纺织品出口美国势必遭受巨大冲击。

三、fdi带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包括国际贸易的法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到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形势似乎变得越发有利于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各国政府竞相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贸易和投资壁垒大幅削减,全球和区域范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在国际范围内转移资源、扩张经营、全面开发市场已经非常便利。据《2000年世界投资报告》等权威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5万多家跨国公司,其海外分支机构达30余万家,累计跨国直接投资总计约4万亿美元,其中30%是由全球最大的100家跨国公司控制,由这些投资所创造的商品销售额,比世界出口总额还要多。2000年,跨国公司海内外分支机构的销售额达6.5万亿美元(其中30%是公司内部交易)。

各种数据都清楚地表明,跨国公司带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而且成为推动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从既往的跨国投资实践中已经看到,跨国公司大规模向各地区渗透,进行跨国生产、经营和销售,大大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跨国公司采取全球经营的战略,不仅增加了东道国的对外贸易量,而且所开创的以公司内部分工为特征的国际生产一体化体系,因其大大减少“交易成本”,使母公司分支机构间的内部贸易量急剧增长,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增长中的重要构成。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占世界贸易的20%;八九十二年代这一比重上升至40%.目前世界贸易总量中有70-80%与跨国公司有关,而且这种趋势还有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之势。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要求各成员通报其与此相关的法规中存在的限制情况,并要求各成员根据确定的时间表在最长7年时间内取消这些规定。可见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跨国公司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证。

作为90年代末最突出的全球经济现象之一,跨国公司的购并重组不仅对跨国投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对世界贸易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亲眼目睹了全球企业的兼并风潮,十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美元的资产和股本在一夜之间易主,存续几十年、甚或上百年的公司、企业,一纸合同就改朝换代。从曼哈顿到地中海,从传统的制造业到充满高科技成分的it产业,还有老牌的商业银行都在洗牌之中。但这次兼并浪潮席卷之处仍以欧、美为主,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几未波及,即使在发达国家中,也情况不同,美国是这次兼并浪潮的最大目标,同时也是自身兼并活动最活跃的国家。与70年代的那一次“把企业作为一件商品”的兼并不同,这次兼并主要是基于公司的长远的全球的经营战略考虑,目的主要在于扩大规模,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优势互补,通过跨行业、产业的混合兼并,降低经营风险,避开贸易壁垒,开拓全球市场。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政府推动、金融界积极参与,形成了全方位的推动兼并的大环境。之所以要关注跨国公司的全球兼并,首先是由于它对全球经济产生着现实的与潜在的影响。毫无疑问,新一轮的兼并改变了国际资本的流向,推动国际资本在发达国家中的流动,这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造成很大困难。

其次是兼并与重组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有的和正在形成的贸易壁垒在兼并浪潮的冲击下已土崩瓦解,很难发挥作用。可以说,全球跨国企业的兼并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经济全球化,使许多国家之间,双边范围乃至多边场合久拖不决的问题变得容易解决。再次是企业兼并增加了跨国公司的力量,扩大了他们占有市场的份额,使得国际贸易格局更加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四、电子商务所提供的交易平台迫使既定的国际贸易格局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

随着国际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适应国际贸易数量和规模的迅速扩张的需要,90年代后半期产生的电子商务一经问世,就以不可逆转的势头为世界贸易搭建起了快速运行的平台,特别是在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大力推动下,电子商务已成为本世纪国际贸易发展最具前途的领域之一。

在1995年以前,全球电子市场交易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论,但到1997年就迅速达到约300亿美元,到2000年为2500亿美元。专家估计在21世纪的前十年里电子商务市场完成的交易额将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超速发展,到,交易规模约为10万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将占1/3的比重。如果再划细一点,届时欧盟的网上出口交易将可能达到4万亿美元,美国可能在2万亿,日本在1万亿,亚太地区约15万亿美元。人们还能看到,在进行电子交易的同时,各国、各地区已将传统国际贸易领域内正在进行的全球制度化建设的思潮同步应用到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上,世界有关贸易组织、经济组织和致力于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发达国家都同样非常注重电子商务运行规则的建设。这个在国际贸易领域内,经过几十年间成千累万件交易实践才令世人基本认识的道理,在电子商务这个虚拟的交易产所内却不费吹灰之力就实现了。

当然,由于电子商务平台自身运行的高技术特点,其规则的制定并非一蹴而就,但应当讲,人们的这一努力方向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且成效还是比较明显的。如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wto部长级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全球电子商务宣言》、wto总务理事会通过的《电子商务工作方案》,oecd召开的电子商务部长级会议以及电子商务全球对话形成的《巴黎倡议》都是国际范围内进行电子商务规则建设的可喜成果。又如美国的《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关于电子商务最佳实施方案调查的总结》、《互联网免税法案》,欧盟的《欧洲电子商务倡议书》,英国的《电子商务-英国税收政策指南》,亚洲国家新加坡的《电子商务比较框架》等都是从本国能力和利益出发完成的单项立法,虽然还不系统,但是对解决目前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障碍还是有积极作用和针对性的。

上述两个方面的概述虽然还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全貌,但是已清楚地说明,电子商务提供的交易平台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电子商务优势多多,如降低成本、减少库存、缩短生产周期,增加商业机会以及对实物基础设施的依赖小等。我们可以把其对现有国际贸易的影响大致地归纳为如下几点:首先是电子商务以其快捷的运行和履约冲击现有的交易方式,使交易商可以在传统的谈判室与因特网之间做出选择。其次显然相当数量和比例的新生业务从初始就进入网络运行而压根就与传统的市场没有关系。第三,网上交易既是一个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市场,数据库建设、域名注册等电子市场自身开发也在进行着激烈的商战。

凡此,都可以引导我们得出电子商务将引发全球贸易又一次洗牌的结论。与其他的趋势一样,电子商务以其自身的优势突破了时空限制,使信息跨国界传递和资源共享得以实现,从而使各国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大大加强,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发展看,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冲击传统贸易方式,它未来发展的结果将是取代传统的商务活动。因此,它的重要性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论文

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起着重要作用。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人才的水平,高素质人才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高等教育。作为繁荣的命脉,大学生的教育更是不容忽视,因为他们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承载着民族的众望,担负着祖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任。因此,从多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大学生只有在思想意识方面不断地加强,向正确的方向靠拢,才会更好更快地成长。

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的确立,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是否正确,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能否尽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以,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处,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结合,用恰当的方式融合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近几年来,通过一些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了解到,很多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差,自私自利,价值观扭曲,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现象很严重。因此,利用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的研究,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

提到和平,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论语子路》里曾说过:“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指的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强调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更加重视人与人直接的和谐。儒家思想的倡导者孔子提倡“仁”的思想,也是当时人际关系的准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和谐、友善。可见,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一直延续至今,经得起时代的推敲。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传统文化中的和谐、友善的观念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无一例外地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家的兴亡与每个人紧密相连,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这些思想和观念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如:汶川地震、青海地震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传统文化《礼记•礼运》篇中,有这样一段表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段话表达了在很早的古代就意识到了集体、爱国主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在那个时代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过去传统文化的倡导和影响下,现代中国的发展才延续了集体主义的理念。

传统文化到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的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发展现状又如何?对于古代经史子集,大部分人也只是偶尔翻阅,对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兴趣不是很大,因此对这种文化的认可度可见很低。从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当今的大学生并不是很热衷于传统文化,其受重视程度已大幅下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正需要学校对他们加以引导和帮助,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大学生健康的成长,思想道德素质各个方面得到提高和锻炼,整个社会的经济才能快速地发展。

当代中国政治与政府论文选题参考

4、当代中国公民参与的现状与趋势。

5、中国农村选举制度的现状与问题。

6、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出路与对策。

8、中国党内民主的焦点问题。

9、我国信访制度的深度分析。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容简介:近2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发展日新月异,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政治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形势扑朔迷离,国际热点此起彼伏,大国关系不断调整,人们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变革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研究也越来越多而且深入,取得许多研究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为了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两课”课程实际相结合、与当代大学生实际相结合、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当今世界实际相结合,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以适应大学生“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的需要。

作者严格遵照修订说明,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对疏漏不妥之处进行了认真修订,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对外战略的调整,补充了大量新的观点、材料和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基本要求,更加适用于教学实际。修订过程中,全体编者进行了多次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因此,第三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自身的利益。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和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加,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例如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成为中国和许多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签订了《京都议定书》,限制本国二氧化碳排放,尽管这会增加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毕竟保护大气环境,防止地球变暖,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因此,追求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并未颠覆国家利益之上的原则,而恰恰是这一原则在当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维护共同利益本身就是维护自身利益。争取自身利益不是为所欲为,要尊重别国利益。随着国际社会的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的契合度将进一步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