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氏度主要内容 华氏度读书笔记(优质5篇)

时间:2023-10-17 01:46:18 作者:字海 2023年华氏度主要内容 华氏度读书笔记(优质5篇)

诚信是商业交流中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增强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诚信是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我们可以从这些诚信的范例中,找到提升自己诚信意识的方法。

华氏度主要内容篇一

最近读完了《华氏451》,很不错的一本书,感觉上次读这么好的书还是乔治奥威尔的《1984》。华氏451大约是232。78摄氏度,451是书中消防员的代号,也是纸张燃烧的温度。

记得当时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时,作者提出了一个真知灼见:“现在的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做媒体的人都是非常聪明的人,深谙人性之道,他们把自己想要传输的东西经过精密的包装,目的就是让人非常愉快地接收他们灌输的东西。人们进入了心理舒适区,误以为自己收获了很多,但其实没有自己的思考。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清醒?保持独立的思考?

第三、依照前两样的互动所获得的知识来行为的权利。从书中学到了东西,经过自己的思考,要落实到行动中,这样才算知行合一吧。

华氏度主要内容篇二

人总是这样,在热情、激情过后归于平静,甚至遗忘、丢弃;我总是这样,在对某件事抱有三分钟热度之后开始淡漠,甚至摒弃!《华氏451》是由《奇葩说》里蔡康永先在一次辩题为:“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的节目中推荐的!

正如他当时描述的那样,故事的确讲述了关于“焚书”这件事,但更为讽刺的是那些“焚书”者正是当初铤而走险的“消防员”,最后知识分子只能每人记下一本书,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把知识传递下去!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部分会变得模糊,但也会留下深刻的一部分!当然,他们并不会逼迫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一定听他们传教,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而他们并非因为自己掌握了知识就变得高级!

我非常想了解作者是基于什么背景、情绪下以“反乌托邦”的形式创作了这本书,我甚至有一刻怀疑,这故事根本就是真实存在的,但却以在互联网搜索失败后不再去理会它的虚实!

如果将此书与现实相连,其实不难找到相似之处。城市的生活节奏之快,已经让大部分人无暇顾及“我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这样或者那样的选择?”“我是谁?我快乐吗?”

那么我们需要书吗?我需要书吗?谁会拒绝知识呢?

记得曾经在一次面试心理师助理时,面试官问我平时的爱好时,我竟不自量力的脱口而出“看书啊”,而我最爱徐志摩的书!但当面试官接着问都拜读过他的那些著作时,我竟没记起他的《再别康桥》,和曾经在高中时代拜读过他的《想飞》这本书!当然最后我也没有通过面试,我想可能和徐志摩无关,因为直至今日我连一张心理学资质证书都没有。

《华氏451》写到,学校教出越来越多的赛跑选手、跳高选手、飙车手、补锅匠、投机取巧者和游泳选手,而不是检察官、评论家、万事通和创造者,那么,‘知识分子’这个名词当然就必然成了骂人的字眼。人们只懂得享乐,没有人花一丁点儿的时间去思考,而书的存在就是在这看似“太平盛世”的国度里,“侵蚀”人的大脑,“腐蚀”人的思想,甚至是“吞没”整个“国度”!所以政府命令消防员手握铜质管嘴不再去灭火,而是任凭巨蟒般的喷管将它有毒的煤油吐向世间,记录历史的残渣和焦墟。

我们必须灌输给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并不重要,千万不能做个腐儒;我们不可以自觉优于世上任何人。

华氏度主要内容篇三

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知识,世界将变得一片昏暗。就如富兰克林所说的: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华氏451度》是一本脍炙人口的科幻小说,书中描述一个未来的世界,人们彼此疏离、惰于思考,政府更是严格限制知识的传播,禁止人们思考、看书、甚至谈天。

为了歼灭所有的知识份子,消防员的工作从救火变成纵火;把满屋的书像木柴一样烧的精光。故事中的主角孟泰格也是其中一位消防员。身为消防员,他终究还是领悟了知识的重要性。小说中,没有知识的世界制造出像机器人一样的人类,没错,如果没有知识,世界就会向书中描述的,人们像行尸走肉般没有感觉,没有思想一样恐怖,知识传播也受到严格的限制。战国时期统一六国的秦始皇,为了要让自己的王位坐得更稳,便焚书坑儒,使人们变笨,自然而然也会服从他。那时的人们因此没有智慧,不但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还只会盲从的跟随他人。

俗话说:“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话中的智慧远胜于我们的想像。这句谚语清楚的指出人读书和蜜蜂采花蜜一样都能得到很大的益处。也证明了现实生活中的情况,人如果没有读书,没有学习,就不会有知识,而没有知识的我们,就会像是在黑暗中摸索。

在人类的历史上,还有一个很好的证据。西元600到1000年之间,只重实际不重科学的罗马帝国统一了西方世界,欧洲开始进入了黑暗时期。再加上汪达尔人、哥德人、匈奴人等野蛮人的入侵,西方的科技发展停滞了四百多年。

直到中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科学的热忱再度被人们拾回,开始崇尚古希腊时的思想,并不断的创新,直到一项划时代的发明“蒸汽机”让人类迈入工业化时代,人们在工业革命中的科技才以倍速成长,发展出现在日新月异的各种技术。遗憾的是,那黑暗的四百多年中,人类的科技都停留在原地,等于白白浪费了四百多年的光阴,十分可惜。

人类的智慧可以藉由书来保留及传承。而人跟人之间诚挚的关怀与情感的交流才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不要让自己陷入黑暗的泥淖中,从现在起翻开书本,并真心的去拥抱你周围的人吧!

华氏度主要内容篇四

《华氏451》是由《奇葩说》里蔡康永先在一次辩题为:“奇葩星球新技术可以让全人类大脑一秒知识共享,你支持吗?”中推荐的!

正如他当时描述的那样,故事的确讲述了关于“焚书”这件事,但更为讽刺的是那些“焚书”者正是当初铤而走险的“消防员”,最后知识分子只能每人记下一本书,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把知识传递下去!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部分会变得模糊,但也会留下深刻的一部分!当然,他们并不会逼迫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一定听他们传教,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个体,而他们并非因为自己掌握了知识就变得高级!

我非常想了解作者是基于什么背景、情绪下以“反乌托邦”的形式创作了这本书,我甚至有一刻怀疑,这故事根本就是真实存在的,但却以在互联网搜索失败后不再去理会它的虚实!

记得曾经在一次面试心理师助理时,面试官问我平时的爱好时,我竟不自量力的脱口而出“看书啊!”而我最爱徐志摩的书!但当面试官接着问都拜读过他的那些著作时,我竟没记起他的《再别康桥》,和曾经在高中时代拜读过他的《想飞》这本书!当然最后我也没有通过面试,我想可能和徐志摩无关,因为直至今日我连一张心理学资质证书都没有。

《华氏451》写到,学校教出越来越多的赛跑选手、跳高选手、飙车手、补锅匠、投机取巧者和游泳选手,而不是检察官、评论家、万事通和创造者,那么,“知识分子”这个名词当然就必然成了骂人的字眼。人们只懂得享乐,没有人花一丁点儿的时间去思考,而书的存在就是在这看似“太平盛世”的国度里,“侵蚀”人的大脑,“腐蚀”人的思想,甚至是“吞没”整个“过度”!所以政府命令消防员手握铜质管嘴不再去灭火,而是任凭巨蟒般的喷管将它有毒的煤油吐向世间,记录历史的残渣和焦墟。

我们必须灌输给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并不重要,千万不能做个腐儒,我们不可以自觉优于世上任何人。

华氏度主要内容篇五

《华氏451》是一个美国版的关于焚书的科幻寓言。

本书是标准的软科幻,作者用散文一样的语言,诗歌一般的意境,温和地描述了一个在逆境中充满想像和希望的未来世,没有全景刻画,很少细节交待,却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同时带来深深的思索。

书中的反派消防队长让人印象深刻。作为焚书的主导人物,却博览群书。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焚书?他发表的种种书箱无用论让人瞠目结舌,却很难反驳。

书中描写到主人公置身于巨大的藏书室的时候,场面极为震憾,而当他把藏书室一把火烧掉的时候,那种细节却又使人感同身受。

这本小说是一场书的盛宴,是凤凰涅盘,是烈火中永生。

今年5月份,这部小说被hbo拍成电视电影。这是本书第二次被改编成电影(第一次是1966年)。电影的基本情节和小说一致。不过为了戏剧冲突,弱化了家庭生活描写,改变了结尾。本来小说改编电影就很难讨好,这回的改动又极大地降低了原作的深度和力度。不过抛开原作,电影的一些场景还是让人非常震憾的。尤其是电影的结尾,在意境上有些接近原作的精髓。

最后,要说的是,不去阅读书箱与焚书无异。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