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职业素养感悟收获(精选5篇)

时间:2023-09-29 02:25:46 作者:琉璃 最新教师职业素养感悟收获(精选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感悟,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感悟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职业素养感悟收获篇一

道德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它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具体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体的生活的。道德的学习与发展也是在生活的实践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如此说来,学校的道德教育总是以关怀学生的现实的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就意味着学校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儿童品德的由“知”到“行”这一目的。如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各种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从中开拓了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道德关怀意识。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与生活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是道德教育实践的含义所在。

其次,再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年龄来讲,他们是儿童。儿童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要讲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进行通俗的说理和评价促进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富有积极情感色彩的体验。当学生从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为给集体、别人带来好处,得到舆论的好评的体验时,他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确性,从而加强继续执行这些要求的坚定性与热望。

其三,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德育手段也应相应变化。如果学校仅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儿童的生活中的行为,那么就把道德教育变成了道德控制。这种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断能力,反而把儿童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如此缺乏生活实践性,我们学校道德教育仅仅成为道德灌输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实效。而在学校教育里一切会被认为是绝对适当必要的。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严格的道德监督。儿童是小心的生活在伦理之中,根本无从谈起道德的自主发展。他们一旦走出学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无用了。而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学校作为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学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发生变化。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可以积极开展“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课题研讨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如此充分的发现、利用学校内部及其周边社区的各种社会自然环境等德育资源,积极的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有关德育信息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真正对教育者所传送的品德内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内化,将外在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我们应广开思路,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练习,使许多道德行为形成牢固的习惯;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教师职业素养感悟收获篇二

引导性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影响是建立在求教育者的自主性上。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只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的时候,学生内部活动才能被启动,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提高。正如陶西平同志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内驱力,由此推动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良好的素质。”

而这良好的素质形成,需要教师平常对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引导。从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特点看,低年级甚至中年级的儿童,其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况下实现的。到了高年纪,其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才日益明显地发展起来。所以,良好的习惯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同时,还要明确,习惯是一种定势,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诸多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某种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在高度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学生开始就应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从生活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品质的自我构建。

如我们在创设各种德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正确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研究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环境和恰当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引导和激发儿童自我教育的动机,促进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获得“变他律为自律”。这样让学生逐步地从自主的生活实践中,从自己的道德体验中,获得自我超越,获得在多元价值中选择自我的价值定向,从而自主地培养自己的德行品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更新观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要从长远的发展观、社会观来正视自己的教育对象,不负教育的光荣使命。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人。一个人走上社会无论是环境的适应,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抑或事业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与他自身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而他的综合素质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关,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就越强。所以,只有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

教师职业素养感悟收获篇三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是师德的首要基础,如果一个教师不是一个优秀的“教书先生”,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教师的爱可以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对学生充满爱心的每一堂课,都仿佛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学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因为“爱”不是一句空话,教师必须尽可能地给学生多学一点知识,让他们学得好一点、成长得顺利一点,这对学生学业的提高、知识的增长,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丰富师识本领,提高师艺技能。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高超的师识本领和师艺技能,是教师高素质的集中体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功底,文化功底深的老师,就是特受学生欢迎。大家都说,你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为了灌满这一桶水,并让它不因为蒸发而减少,在业余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三、关爱学生,力为一个“人师”。

“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教师应该爱每一位学生,不管大小强弱,甚至不管学生的品行优劣,教师都应该付出爱心,一视同仁。教育,如果充满着爱,即使是冰冻的感情也能融化,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所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写教案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训练上。教师往往把精力过多地放在对教材内容的钻研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意志、个体学习情况的了解,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新课标”要求我们从备课、教学设计开始,力争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因此,在备课、写教案时教师就要致力学生学情分析,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如:学生要学习形容词的比较级,那就要找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认真组织好教学设计。结合点:形容词原形与比较级。)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度、广度、深度,重点突出,讲练得当。要善于鼓动、感染学生,努力使课堂教学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另外,要适时激励学生,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参与欲和旺盛的求知欲。

教师应善于组织开展教育活动和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管理课堂纪律,能正确处理课堂上的各种偶发事件。能自如控制教育环境,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展开讨论活动时能收放自如。尤其是能使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相互爱护的关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承担着人的思想文化传播,新生一代的培养,各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造就等艰巨任务。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劳动。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而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重中之重,他是一位合格人民教师灵魂的体现。

《教师的中华文化素养》学习感悟篇三

中华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最古才的文明之一。通过学习此书后,我收益颇多,它不仅使我更深层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特质,更使我明白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中华文化素养。

《易经》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是世界上最完善的系统,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蕴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把握重点,能够随时回归太极,回归原点,再从阴阳重新出发,学习一个阶段,再回归,再重新出发,这样一路演变下去,往来不穷,就会有新念头,迸发。在教学上,我们也应遵循这个特点,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要求。

《易经》让我明白,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责任。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可见,我们应做到在其位就一定要谋其职,不管你现在哪个职位上,你的责任就是把你的本职工作做好。身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清楚,只有忠实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上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用满腔热情的责任心来面对学生,一切为学生着想,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只要有责任心,我们的教育就会有所成就,有所创新,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国家与人民。

做为教师,我们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唤起学生特有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反思自己,勇于尝试,不断创新。要懂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理解课改新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做一个现代好教师。

看了该文章的读者还看了:

教师职业素养感悟收获篇四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道德模范。这个城市有了他们才更加美丽,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洗却了心灵的污垢,诠释了道德的真谛。

我就认识这样一个人。这位袁隆平院士,_年_月出生,_人。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任教。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研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的特等发明奖。

年过古稀,本该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袁隆平依然坚守在一线,每天准时上班,准时下田,上午9点半到10点半,下午3点半到4点半,是他固定到试验田的时间。越是打雷刮风,越是下大雨,他越要到田里面去看看,因为那是检验他的“宝贝”的关键时刻。袁隆平告诫助手们:“搞科研,要有一种在国际上争先的精神。就像跳高一样,跳过一个高度,又有新的高度在等着你;要是不跳,早晚要落在人家后头。”他要的就是抢占杂交水稻研究的国际制高点。袁隆平雷厉风行,说干就干。新世纪的第一年,超级稻首期亩产700公斤的目标顺利实现。

袁隆平同志等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平易近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百折不挠,乐于助人,甘于奉献。

教师职业素养感悟收获篇五

成就阳光教师,是时代的呼唤,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教育发展的需要。成就阳光教师,要从学陶、师陶开始,以陶行知崇高人格为榜样,博大精深教育思想为指导。成就阳光教师,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断炼就阳光心态、阳光情怀、阳光人格。

刘桢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好像找到了一盏指明路灯,我对“阳光教师”有了更坚定的信念和目标,成就阳光教师,就要奉行陶行知以德立教“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李荣芹

这是一个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的季节。三月二十六日下午,南京晓庄师范陶馆的第一任馆长汤翠英教授来我校,为我校的全体老师做了一场以“光大行知思想,成就阳光教师”为主题的报告,她以亲切幽默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实例和她独到的视角,剖析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的理念,让大家豁然开朗。

狄成平

汤翠英老师的境界,我只能羡慕,但我可以做的,是什么呢?阳光教师的核心――爱。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去面对学生,去面对工作,面对生活,那我一定会很快乐,也一定会带给别人爱的快乐!

汤老师是阳光的使者,用陶行知的思想引领我们去播散爱的种子,用“教、学、做合一”去追求“真、善、美合一”!

华松

看到汤老师的时候,惊叹她依然那么年轻、充满活力。不禁感叹,是什么让已经不再年轻的汤老师依然神采奕奕,充满热情。当我看着汤老师站在讲台上热情而又深情的跟我们讲述陶老先生光辉思想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影响着她。

王定颖

学习陶行知,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做一名有抱负,有思想,有创造的教师。我想,以陶先生的思想做为自已的行动指标,那么我离灿烂就已经很近了。

董香芹

听了汤教授的报告后,感触最深的就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探寻新课程改革的源头,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课程回归生活,生活回归课程,是此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这一重要理念借鉴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我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宝库中汲取了非常丰富的营养。

方萍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于是就有了“春蚕到死丝方颈的叹惋。但是,我要说,教师是春蚕,何不破茧而出,化身为美丽的蝴蝶,让身心得到充分的自由。于是乎,我就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天使,我就可以用理智的纱布擦亮文明玻璃上的灰尘,让道德的阳光射进孩子幼小的心灵。陶行知的人格魅力,让我成了阳光般的春蚕,阳光般的教师。

夏光清

如果说,是教育让我们走进了陶先生思想,其实应该是陶先生思想让我们喜欢上了教育。陶先生的思想告诉我们:“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于是,我们终于悟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师是没有生命的.教师”的道理。

傅孝强

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很多方面必须依靠师德来完成,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一点奉献精神,是永远不能成为一个一流教师的。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差的学性及调皮的学生也要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

汪晓新

老师们,只有阳光地生活,才能保护持续的工作激-情。激-情是活力的释放,激-情可以燃烧激-情。孩子需要生活的激-情,课堂呼唤生命的激-情。我们希望学生刻苦努力,更希望学生有积极的心态、健康的心境去面对生活。只有激-情的教师,才会不知疲倦的释放活力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只有激-情,才能吹皱课堂里的那一池塘春水,年轻的心才会乘风飞扬,只有激-情,才能点燃心灵的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也只有激-情的氛围里,漫漫教导才会散发出探究的魅力。

杨林

“阳光教师”要会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而不急躁,平和而不情节懒散,认真而不尖锐,包容而不回避,当我们有了良好的心态,就能正确地认识问题,就能把每件事情做好。即使有时做不到最好,但会有收获、反思也就足够了。

徐瑾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知是行动的起点,行动是认知的结果!给我的启示颇多,“知识源于亲知、能力源于亲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佛兰克林放了风筝才知道电气可以由一根线从天上放到地下;牛顿看见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

刘晓樱

在新课改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上,能够更好地指导今天的课改,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不正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吗?我深深地被万世之表――陶行知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所服。

王秋兰

汤教授以她的人格魅力以及渊博的知识和声情并茂的演讲征服了我。在她娓娓动听的讲述中,我再次感受到陶行知思想的博大,在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中,我再次领悟到陶老的“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求真精神,爱是陶行知思想的精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是仁爱;“爱满天下,有教无类”是博爱;“学生是太阳,教师是地球”是至爱……正是因为有了爱作基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大厦才誉誉生辉。

林其花

前几天,我校邀请了汤翠英教授来我校作了一场再现行知身影的好讲座,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真是博大精深,现代教育中的各种教育理念和实践,大都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宝库里找到答案。

周新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多么语重心长,深刻地揭示了育人的真谛。陶行知提出的“真人”,就是要有真知识、真本领、真道德,即是“真善美的活人”,也就是“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和改造社会的精神”,即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发展的人。陶行知的“真人”观,体现了以德育为核心、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几乎涵盖了当前素质教育的所有要素。

程开琴

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实践,还没有完全跳出传统教育教学的框框,今天,再次重温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豁然开朗,我将以陶行知先生三次改名的精神激励自己,努力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不断创新,做新世纪具有新思想的人民教师。

邱虹

在爱中学会欣赏学生,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陶行知先生的所做、所为、所想,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教育教学上的收获,更是思想上、心灵上的启迪,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陶先生那样,因爱而施教,在爱中学会欣赏学生。

高艳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使我们的教师成为阳光教师,使我们学生、家长成为阳光学生、家长,这是我们教育大计,育人大计。

张庆友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