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大全(18篇)

时间:2023-12-01 18:19:44 作者:MJ笔神

情况报告是评估和分析工作效果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情况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

根据常委会议安排,按照评议县卫生局工作方案要求,评议组一行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发放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议、个别人员谈话等方式,对全县卫生系统各个单位进行了评议调查,现就全县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谈几点看法:

一、工作成效。

(一)强化了乡镇卫生院体系建设。按照《山西省乡镇卫生院改革方案》,全县共设乡镇卫生院10所、卫生院分院6所。依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270人,比原来的219人增加了51个编制。同时,根据中心卫生院、一般卫生院及分院的功能划分,规范了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做到了以岗定人,以人定责,保障了乡镇卫生院的健康发展。

(二)实行了乡村一体化管理。182个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作为新农合村级定点医疗机构的村卫生室,全部由乡镇卫生院按属地原则实行行政、人员、业务、药品、财产“五统一”管理。落实了村医每月不低于400元的工资保障,促进了村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顺利开展。

(三)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去年以来,多方面争取资金投入用于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县委、县政府投资737万元对西交口、双鹤两个乡镇卫生院重新选址修建;投资100万元,完成25个村卫生室的高标准化建设和集体化建设;投资1800万元为乡镇卫生院装备了彩超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40台(件);投资64万元,对709名医务工作者进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债务问题。历史债务到底核定为808.4万元,在近几年的运行中还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经费目前主要依靠医疗收入和药品补贴,而支出项目涉及医疗卫生的全过程和公共卫生的各个方面,加大了乡镇卫生院的负担。

(二)人才问题。关于人员编制是按1000:1.1的标准核定,这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标准有很大反差,按人口比例分配编制,具体到相应的科室不足1人,造成了一人兼多职的现象。关于技术人才,每年都有自然减员。及时补充新的技术力量又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青黄不接现象在不断加剧。

(三)部分乡镇卫生院建设标准不高,急需改建和扩建。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和6个分院的业务用房和医疗器械理论上均达到国家标准,但个别卫生院存在着房屋陈旧、设施落后、面积不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职工生活区建设、院内环境建设、办公、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与标准化建设存在一定差距,制约卫生院发展,影响整体形象。

三、建议意见。

根据这次对乡镇医疗卫生及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评议调查,经评议组协商,向大会提出如下建议:

(一)解决乡镇卫生院历史欠债问题。历年来,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设备购置较多,致使乡镇卫生院欠债较多,16个乡镇卫生院,不同程度都有债务,()共计800余万元,影响正常运转和经营,建议研究制定消化债务的办法和对策,以解决卫生院的沉重“包袱”问题。

(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增加事业财政编制,逐步安置分流现有的未聘用人员,稳定人心,调动工作积极性,还可招聘各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就业工作,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医院医疗水平。二是加大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水平。通过定向培养、转岗培训、外出交流等途径,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以提高业务水平。

(三)加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对布局不合理、业务用房少的乡镇卫生院进行新建或改造,以彻底解决房屋问题。

以上发言,请予审议。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农技服务。而农技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农技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我县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有过辉煌的历史,为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阶段,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县的农技服务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问题,其农业生产服务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为此,我们通过现状分析,就如何加强我县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一、我县农技服务体系的现状表现。

1、农技服务的组织配置比较健全,但网络布局存在残破断层现象。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县的农技服务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县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县分片区设立了7个片农技站,各乡镇设立了乡级农技站,村级设置了专职或兼职农科员,村民小组建立了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三级一户”金字塔形的农技服务体系。在这一服务体系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全县的农业生产服务指导工作,片农技站为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各片区的农业服务工作,各乡镇农技站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具体负责各乡镇的农业行政管理及农业生产指导工作。整个体系结构较为紧凑,农技传递渠道比较畅通,从而为全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为全县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技服务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维系的网络结构受到了冲击。一是县派农技干部断源。20xx年,县农业局根据政事分设、政企分开的政策要求率先启动了事业单位改革,将原有经营机构全部剥离脱钩,撤消了原有的片农技站,取消了对各乡镇农技站农技干部的派遣,全局事业干部进行了重新定编,由原来的272人缩减至79人。二是乡村农科员断档。20xx年,全县启动乡镇农技站改革,因种种原因使得乡镇农科员定编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导致基层农科员转岗流失。到目前为止,全县有9个站已完成改革任务,但仍有11个乡镇农技站有名无实。与此同时,全县村组一级原有的兼职或专职农科员也因缺乏有效组织而使其农业服务职能逐步丧失,致使乡村农技网络出现断层现象,整个农技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削弱。

2、农技服务机构运转比较正常,但业务功能存在缺失错位现象。自1984年成立县农技推广中心以来,全县农业服务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三级一户”农业生产服务机制运转良好,各项农业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一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有效扩散,同时,各种农业信息渠道也非常畅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但从农技推广业务范畴来看,随着农资经营行为的渗透,许多农技站的服务方向出现了偏差,甚至出现了错位,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重经营服务轻技术服务;重栽培产品的推广轻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相当一部分农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服务上,乡镇农技站原有的“三情”(虫情、病情、苗情)调查、农业试验、农技指导等服务工作逐渐淡化,许多农业行政管理工作诸如:农田质量管理、农业环境监测、农资经营协管、农业事故调查等乡镇各站也均未得到有序开展。在某种意义说,农技站变成了经营性质单位,其本身的业务功能受到了严重干扰。

3、农业服务的队伍建设比较稳定,但人员结构存在偏差失衡现象。我县的农技服务队伍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农业局干部职工,属国家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改革后共有79人;一块是乡镇农技站农技员,主要由集体转招职工组成,共有在职职工98人。全县农技服务队伍整体比较稳定,但农技人员结构明显失衡。一是年龄结构失衡,全县177个农技人员中,30岁以下11人,30-40岁40人,40-50岁77人,50岁以上49人,已明显呈现后继无人现象;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全县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104人,仅占整个服务队伍的58%,其中乡镇农技人员中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为35%;三是文化结构失衡。全县乡镇农技人员中,没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具有初、中级技术人员的比例也仅为56%。四是人员分布失衡。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几乎都集中在县级农技服务机构,乡镇很少;并且乡镇之间也不平衡,在边远地区、贫困乡的农技人员明显偏少,而在中心镇区、环境好的乡镇农技人员明显要多。

二、背景原因分析。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

为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市老科协20活动安排,市老科协会长**组织部分副会长、常务理事,于5月中旬围绕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实地调研了市社会福利中心、**区福利院、**镇敬老院、**养护院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深入了解有关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新的进步,取得的成绩是充分肯定的:一是研究出台了指导性文件。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制定实施了《**市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明确了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措施和扶持政策。二是养老机构建设逐步加强。市社会福利中心、农村敬老院、民办养老机构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市现有养老机构123所,其中公办养老机构7所,农村敬老院93所,社会办养老机构18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个,总床位达到13400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31张。三是加大了财力投入力度。各级财政投入近3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93所;投资1.5亿元新建市社会福利中心;启动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符合条件老人每人每月享受110元补助。四是加强了专业队伍技能培训。从年起,先后安排80余名福利机构管护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了管护能力和水平。

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我们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养老能力仍然十分薄弱,总体上看,我市养老事业发展仍然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目前,我市60周岁以上常住人口达41.35万人,占比达16.1%,表明我市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主要特征有:一是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市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加速期,预计到2016年,60周岁以上人口达43.74万人,以后将平均每年新增8000人左右,而且高龄人口增速加快。二是“未富先老”。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老龄化同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000美元以上步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市在人均不足1000美元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物质基础还不够丰富,支撑能力明显不足。三是独居和空巢老人日益增加。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成年,逐步进入421家庭结构,即一对夫妻要供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中间代由于工作繁忙或外出务工,致使老年人口空巢率不断提高。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下,我市养老事业发展存在的差距是明显的。比如,全社会对老龄社会的认识不足,各项应对工作措施滞后;各类养老机构发展不能适应老龄人口的需要,公办福利院一床难求,而农村敬老院床位则利用率很低;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步履艰难,基础十分薄弱;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一些民办机构由于审批门槛高,无法享受有关政策,未能正常运营;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服务质量较低等等,亟需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并努力加以解决。

通过调研活动中所听、所看、所想,结合我们老同志自己体会和思考,就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养老事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对养老事业的认识。

把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弘扬传承下去,让老年人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幸福,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20世纪70年代初到20世纪末,我国实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人口战略,实行计划生育国策,加速了老龄化问题的显现。尤其是我市计划生育工作历来处于全省先进地区,人口老龄化来得更早,老龄化速度更快。老龄化到来之后,尤其是421结构家庭增多,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由此可能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对此要有足够的超前认识。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相关工作不及时跟进,可能会出现一些社会悲剧,引发社会不稳定。人口老龄化是不断加深的过程,是老年群体年龄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深刻准确认识并顺应这个过程,加强调查研究,认真研判形势,跟进工作措施。根据财力状况,从实际出发,分轻重缓急,抓住关键环节,扎实稳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完善养老事业发展规划体系。

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一是要根据我市老年人口发展速度、老年人结构变化情况,研判养老服务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确定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服务范围及相关设施建设的功能定位,对政府责任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加快制定养老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近、中、长期规划。二是规划要围绕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体现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因地制宜、统筹发展的原则。三是要切合本地实际。根据全市及各县市区现有资源、老龄化趋势,顺应人口发展规律,合理规划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等。在城市按照省有关规定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在农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整合公共资源,增加为老服务功能。四是规划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征求有关行业专家、社区负责人、老年人代表、群众代表的意见建议,更多地集中各方面的智慧。五是养老规划制定后,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建立年度进展情况的评价体系,促进养老事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养老服务业既是服务广大老年人的公共事业,又是前景广阔、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国家提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略,是符合实际的。我们认为,当前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突出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把居家养老作为当前养老体系建设突出的重点。调研中发现,希望居家养老的人群最多,最符合中国传统养老的文化传承。国家提出“居家养老为基础”是符合实际的,应当把这一理念切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当前,一是要按照省政府〔2016〕60号文件的要求,逐步完善社区养老公共服务设施。二是要逐步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准确掌握社区居家养老的基本情况。三是在社区内逐步立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社区养老机构要运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心理服务等服务项目。四是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推进方式上,可选择有条件的社区先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在面上推开。

(二)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近几年公办机构和农村敬老院发展很快,但目前全市闲置率高达41.2%,**区闲置率高达64%,对于已经形成的过剩资源,应考虑五保老人之外,适度向社会开放,提高运营效益,增强护理功能,使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经营性公办养老机构改制试点,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三)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市近几年农村敬老院和市、县养老机构建设相对进展较快,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严重滞后。要全面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的扶持政策,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方式,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切实做到简化手续、规范程序、公开信息,为民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切实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定购买服务目录和实施办法,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所调研的**市**养护院,由于消防、规划、环保等环节未通过审批,无法正常运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专题调查研究,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民办养老机构的重要作用。

四、强化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组织和得力管用的配套政策措施,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加快养老事业的发展。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高规格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组织,定期研究解决养老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切实形成民政、消防、卫生计生、规划、国土、住建委等各部门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规划要求目标管理,强化督办措施,持之以恒,有序推进。

二是要落实扶持政策。按照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落实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培养和就业、慈善组织支持等扶持政策,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领域,为养老机构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

三是要争取上级支持。紧紧抓住中央把加快养老事业发展作为新一轮定向加大投入的极好机遇,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资金支持。

四是要加强行业监管。健全养老服务业的准入、退出、监管制度,为养老机构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好指导,及时查处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和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积极培育和发展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发挥协会的行业自律作用。

五是要健全服务队伍。养老事业发展需要一支相对稳定的服务团队。要广开门路、引进吸收年轻优秀人才充实到养老机构管理服务队伍中,培养有爱心、能奉献、素质全面的服务队伍。保障养老护理人员的待遇。要逐步建立老年事业志愿者队伍。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

为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充分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按照经委党委工作部署,9月日—日,由副主任带队组成联合调研组,就我市中小企业服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考察了15个乡(镇)、办和20多家企业,分别召开了县(市)区经贸(发)局、有关乡(镇)、办和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现就推进我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县(市)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为支撑,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把握、准确定位,通过整体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六大服务体系建设情况1、信用担保体系初步形成。信用不佳、融资不畅、担保困难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县(市)区组建了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中心,建起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信用档案,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征集和信用评价工作。目前征集建档企业总数近500家,在全市4000家企业中开展了资信调查、分析和评价,形成了千余份信用报告和600份信用评价报告。会同市金融办、市人行共同举办了两届银企合作洽谈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到230户,累计为40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约80亿元,受保企业增加销售收入约120亿元。到目前为止,大部县(市)区已经建立了担保机构,初步形成了市县区三级担保体系。

2、信息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完成了“**市中小企业网”和“**乡镇企业网”的“两网合一”工作,建成名称、标识、域名统一的“中国中小企业**网”,**、**、**等地市分网也在建设中;继续扶持县级中小企业基层机构改善工作条件,推动信息化办公,提高办事效率。目前,为全市剩余的**个县局配置的电脑和打印机的集中采购工作正在进行。

3、人才培训体系不断创新。组织完成了“**培训工程”和“**证书培训工程”预定任务,,**工程培训1200人,**证书培训70万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全面启动四项基础工作:一是人才库建设。**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已将2万名大中专毕业生的资料录入计算机,建立人才库,供企业随时查询。二是职称评定。市局评审通过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两个系列191人,市、县评出中级、初级经济师、工程师、会计师1800余人。三是职业技能鉴定。已有200余人通过农产品经纪人、食品检验师的培训和鉴定认可。四是人才引进招聘。协同市人事局在**举办了**人才招聘大会,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引进、招聘了一批急需人才。

4、创业辅导体系有序推进。一是制定了《—**省中小企业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和试点县、重点服务机构、创业示范基地三个规范性管理办法;二是召开了全省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建设座谈会和全省创业辅导服务工作**现场会,签订了试点县创业辅导工作目标责任制,公布、确认、扶持了全省11个试点县、13个重点服务机构;三是编写了20多万字的《创办中小企业实务教程》,省局直接组织近200人的`创业师资培训和2000人的大学生、复转军人创业者培训,全省各市、县组织创业者培训人数2万多人。四是初步建成了***科技市场等一批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中小企业创业辅导这项全新的工作已经打开了局面,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5、法律维权体系不断扩大。组建成立了省中小企业维权服务中心,推荐、筛选、刚才明确了35家律师事务所为指定服务单位,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等服务工作。组织了***中小企业上市辅导研讨会,组织开展了“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三**行”活动,先后在**、**、**等地开展服务,请院校专家、资深律师为企业家讲解法律知识、解答疑难问题,受到了企业家的好评。编印了《中小企业法律法规读本》、《中小企业法律法规简本》。**、**、**相继成立了中小企业法律投诉中心、维权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等县法律援助机构为本地企业挽回巨大经济损失,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行业协会体系的作用正在显现。去年以来,***中小企业国际商会、***县域经济促进会、***中小企业协会、***民营企业协会、**区民营企业家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起重机械协会、***日用陶瓷协会等协会应运而生,行业协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乡镇企业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经调整改革,显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先后组织了**企业管理创新高峰论坛、2005风云**商高峰论坛、**中小企业竞争力讲堂等活动,在全省经济界和企业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省乡镇企业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省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发起了全省中小企业“金桥行动”活动,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中介机构的专家,为企业进行技术指导、管理咨询、项目推介、创新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受到了企业家的好评。**奶业协会、**民营经济促进会、**玻璃器皿协会、**炼铁协会等一批先进协会都为会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类协会通过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强化对企业的协调和服务,已成为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加强企业联系的纽带。

(二)形成和发展类型一是传统导向型;二是资源导向型;三是产品导向型;四是市场导向型;五是政府导向型。

(三)发展特点。

1、成为县域经济的有力支撑2、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断提高。

3、聚集效应初步显现。4、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主要问题。

1、目前,我市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办公经费短缺,完全靠自筹解决,运作起来比较困难。如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目前需解决人员、电化教学设备、办公场地、交通工具等缺口资金100多万元。

2、**地处山区、经济欠发达,观念落后,条条框框多。在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方面,政府很难提供资金支持。

3、在信息网络建设方面仍处于被动、落后状态,主要是碰到人才和资金问题,有时还只能靠原始的书信往来、电话联系等途径来开展工作,电子政务开展较少。

4、中小企业的体制还不是很完善,机构也不够稳定,有些领导对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只停留在口头上。

5、由于中心的成立时间不长,在积累工作经验方面还不够,在开展工作之时,往往抱着摸索的态度。

6、在全面掌握和贯彻落实各项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方面用得不足,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人员和资金投入未能进一步扩大。

7、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工作做得不够,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随企业改革步伐的加快而收窄,特别是在民营和外资企业领域拓展不够广。

8、与各县(市)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沟通合作的不充分。

9、服务方式和服务方法缺乏创新,落后于需求。

三、建议。

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工作,是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工作宗旨,加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力度,加强与各类中小企业之间的沟通、互动,拓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领域,在未来中小企业服务领域尤为重要。

1、制定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方面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职能范围和工作职责。

2、加强与中小企业的业务沟通、业务互动,努力拓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业务领域。

3、研究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具体的业务咨询、指导和策划。

4、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应与国内外商家建立广泛的联系,促进国内、国际交流,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

5、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主要是依托上级部门对服务机构的专项资金扶持,依靠本地财政的资金支持和服务机构本身收费业务的收入,扩大服务机构的业务领域,提高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量。通过加强上述工作的力度,达到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工作目标。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

近年来,xx县在积极优化农产品结构、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综合配套技术,切实改善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全面提高了“放心菜”的生产供给能力。同时,积极修建批发交易市场,不断完善“放心菜”的市场流通体系。在此基础上,我县进一步加强蔬菜的市场安全检测,在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中,我县蔬菜产品合格率达到b%。

二、蔬菜产销和供求现状。

(一)现有蔬菜大棚x座,年产各种蔬菜s吨,瓜果v吨。其中,外销蔬菜s多吨,瓜果a多吨,外地运入蔬菜f多吨,本地消费蔬菜k多吨。从20xx年至今我县在设施农业蔬菜大棚建设中共投资x万元。

(二)现有蔬菜市场、农产品综合市场共a个,改造标准化菜市场s个,现正在为今年申报绿色蔬菜市场认证做各项基础工作。

(三)通过对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抓不懈,现有z种蔬菜已通过绿色蔬菜认证。

(四)现需要待筹建几个规模比较大的现代化标准蔬菜连锁企业和生鲜食品物流配送中心。

三、存在问题。

(一)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我县蔬菜生产、经营以及种植大都没有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规范体系,质量标准难以控制。

(二)蔬菜安全检测及预警体系仍不健全。到目前为止,我县还未形成从农田到餐桌整个环节的`蔬菜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蔬菜、瓜果、农产品未经任何检验或是经“蜻蜓点水式”检测就进入百姓家直接食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三)蔬菜监管职能部门分散,蔬菜监管力量薄弱。监管和漏管等现象比较普遍。

(四)农村蔬菜集贸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经营条件极差,市场发展水平低,流通连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和经济带动力不强。

(五)发展“放心菜”物流业缺少资金,发展布局不合理。

四、今后发展思路。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建立“放心菜”服务体系的认识,认真调研分析__蔬菜产销存各环节的实际和现状,制定全县放心菜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二是提高蔬菜生产、流通标准化水平,逐步实施主要蔬菜品种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三是进一步强化措施,平衡供求,衔接产销,建立全县蔬菜保供的工作体制和应急预案,研究探讨蔬菜储备制度和绿色通道机制。四是强化蔬菜产品的质量,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跟踪体系,加快放心蔬菜质量的一体化建设,强化全过程监管力度。五是认真落实出台扶持政策,下一步资金扶持重点是:培育连锁企业和批发市场,加快推进标准化社区肉菜店建设;建立蔬菜保供机制和储备。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根据《xx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xx人,占9.27%。同2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标准,我市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日益繁重。

xx、xx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按照机构养老创品牌、居家养老创特色、社区养老辟新径、社会养老促发展的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地区特色、适合本地区市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新路子。

(一)政府推动、细化规划。

市政府成立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促动、典型带动”的四轮驱动工作机制;将养老服务业发展放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视野中谋篇部局,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民生工程项目,相继出台了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及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十二五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二)项目运作、完善体系。

坚持“公办”、“民办”两手抓,强力推进各类养老机构建设,多层次、全方位发展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网络不断健全,构建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着力推进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三院”建设,新建和改(扩)建相结合,扩大床位规模,并向社会开放多余床位。二是满足多层次需求,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坚持市场化运作,采取公办民营、民办公助、合资全作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兴办养老服务业。通过招商引资,建成高标准的养老场所,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提升规范化水平,积极打造示范养老机构。提升软硬件条件,强化示范养老机构辐射延伸功能,推进养老机构规范化。

(三)资源整合、建设载体。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积极整合资源,加强载体建设中,着重发展居家养老。一是探索居家养老新模式。坚持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硬件设施、资金保障“五到位”,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建立了居家养老组织协调机构和生活服务平台。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整合公安、劳动、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逐步完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与通讯服务商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提高居家老人的应急保障和服务能力。

(四)创新引领、解危救难。

整合各项政策资源,打好救助、福利、慈善等各项民生政策组合拳,切实保障社会困难特殊群体的基本权益。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施分类保障,加强政策衔接。二是提高保障待遇。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发放高龄老人生活津贴,建立健全边缘困难群众的长效帮扶机制。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

为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以及对该项工作的专题询问,4月中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志带领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代表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视察调查。调查组首先在南京听取了省政府有关部门关于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介绍,然后赴**、**两市,听取了两市和**、**市政府及其民政、财政、国土资源、卫生、地税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并在**听取了**市政府及民政部门的情况汇报,与人大代表、老年人代表、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实地考察了城乡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4月下旬,我委又结合办理代表议案到苏州市进行了调查,与提出议案的省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负责入座谈交流,并实地了解了虚拟养老院建设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我省的老龄化呈现出程度高、增速快、空巢化现象严重、失能半失能老人比重高等特点,多样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变得日益迫切和需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成为各地人代会上的首要议案和建议。近年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扎实工作,我省基本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信息服务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水平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都有了较大提升。

(一)注重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环境得到持续优化。全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环境得到了持续优化。一是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老龄事业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省政府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也配套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全省各级人大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开展视察、检查、建议督办和做出决议决定。省人大常委会2020年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苏州、**两市分别将苏州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条例列入本届立法规划。二是加大了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全省各级坚持以公共财政为导向,不断加大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据统计,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投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资金共计67亿多元。全年省级财政安排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项补助资金为4亿元。三是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各地通过学习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法规、开展多种形式敬老活动、评选表彰先进典型等方式,加大敬老、爱老、助老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了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整合资源、构建网络,居家养老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省各级积极整合社会和社区各类服务资源,着力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居家养老的覆盖面和受益人群逐步扩大,居家养老的方式和模式不断创新。各地依托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短期托养、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助购等生活服务,同时还兼顾老年人文化娱乐、学习教育、体育健身、精神关爱、社会参与、权益维护等多种需求,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底,全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苏州市已经率先实现了城乡社区全覆盖。各地还积极采取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提供场所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同时,充分发挥老年人组织、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从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行业筛选确认了3000多家为老服务定点单位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服务,有1400多名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人员为困难老人提供钟点式服务,有25万人的志愿者队伍以各种形式活跃在为老服务岗位上。苏州市姑苏区利用社区资源,扶持社会力量,创新推出虚拟养老院,对社区老年人实行信息化管理和上门服务,服务项目涉及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应急救助等6大类53项。**市山泉村结合新农村三置换试点,将每幢安置房底层朝南的房间统一设置为老年公寓房,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由老人子女缴纳租金使用,创造了村集体供养老人的新方式。

(三)注重示范引导、政策扶持,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得到全面推进。近年来,全省各级采取公办、社会投资兴办、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推进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一方面,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的示范引导作用。省本级投资建设了带有示范性的**省老年公寓。各地也不断推进示范性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市及其所属9个县(市、区)都已建成一所公办省级示范性养老机构。同时,各级还大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养老服务条件,推动农村敬老院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另一方面,认真落实各项扶持和优惠政策,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全省各级采取规费减免、床位建设和运营补贴、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等市都建成了一批不同档次、满足不同老人需求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市民办养老机构已成为该市机构养老的主力军,**市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床位数占到全市三成以上。**市的省人大代表鞠志慧先后投资多万元,发展连锁养老机构6家,建成了集医疗、康复、托老、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

(四)注重加强培训、规范管理,养老服务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全省各级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和网络平台建设,努力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更为高效便捷的养老服务。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上,各级通过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养老服务培训基地建设,着力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的培训,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目前,全省设立了省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23个,并且实施了养老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市累计举办养老护理员培训班50期,1800多名护理员取得初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持证上岗率达90%。在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上,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现有网络资源,着力打造各类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强老年人基础信息管理、养老机构信息管理和社会养老信息服务。**市将市区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纳入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着力建设以12349老年服务热线平台为指挥中心、镇(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为管理中心、社区(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为服务中心的大市区养老服务信息化、数字化系统。**市实施了幸福一点通援老信息服务工程,老人有了急事难事,只要摁下家中的呼叫器,15分钟内社区援助中心就会上门提供帮助,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电子保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但整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养老服务新的形势任务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不平衡现象。首先,不同区域之间建设发展水平不平衡。整体上看,苏南地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最高,苏中次之,苏北相对比较薄弱,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其客观原因。其次,城乡之间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全省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全覆盖,而农村社区(村)苏南、苏中、苏北覆盖率分别为52.3%、46.3%和40%;在机构养老方面,投资大、规模大、条件好的公办养老机构基本上都建在城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绝大多数也集中在城市,而农村敬老院大多条件简陋、服务功能单一。再次,对不同养老模式的重视扶持程度不平衡。对机构养老特别是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力度很大,有的公办养老机构还存在高端化、特权化现象。但是对占老年人口90%以上的居家养老方面的投入却远远不够,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服务内容和质量,都处于较低水平。

(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存在诸多困难。近年来,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但在实际执行中缺少具体的细化措施,在遇到新的问题和矛盾时也未能及时研究出台相应对策,制约了养老服务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反映,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一是用地难。当前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用地因无法律和政策上的突破,只能走市场化的途径,通过参加招挂拍获得土地,这对于非营利性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是融资贷款和税费减免难。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属于非营利性机构,不具备贷款资格,难以从银行等机构获得资金,融资非常困难。在税收及水电气等方面的.优惠,也很难有效落实。三是医疗准入难。许多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为护理型或半护理型,但既不具备医疗资格,又无法与医保有效衔接,入住老人的就医成为难题。四是扩大规模难。作为福利性机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以收支平衡为主,而且不允许设立分支机构,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此外,一些设施不全、条件简陋的小微型养老服务机构违规营运,既搅乱了养老服务市场秩序,也影响了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

(三)养老服务队伍建设难度较大。养老服务需要一支庞大高效的专业化队伍,但全省各地普遍缺乏从业人员尤其是专业人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专业技能不高。服务人员的年龄大多在50岁左右,有的甚至在60岁以上,本身就属于老年人,并且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受到很大影响。二是养老机构服务人员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队伍很不稳定。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薪酬普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苏南发达地区月收入也只有2000多元,苏中、苏北更低,有的仅有几百元。养老服务需要整天和老年人在一起,工作时间长,工作责任大,脏、累、苦,并且社会认同感较低,致使许多人流动频繁,队伍很不稳定。**市每年约有20%以上的养老护理员流动或离职,养老机构缺岗率达10%以上。三是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数量较少、比例较低,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全省加大了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了一大批初、中、高级养老护理员,但是与养老服务的需求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如**市具备中级以上资质的护理人员占比不到5%,全市145家养老机构中,有专业社工的养老机构只有五分之一左右。

(四)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仍需提高。在服务设施上,从全省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大多数的养老服务还处于全人力、纯手工阶段,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养老服务尤其居家养老服务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还比较缺乏,专业化的服务设备和手段比较少,部分农村敬老院甚至连基本生活设施配置都不齐全,给老年人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在资源结构上,存在着护理型床位比重较小、资源紧缺,自理型床位比重较大、相对闲置,养医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比较缺乏的问题。在服务质量上,一些投入比较大的示范性养老机构由于硬件设施好、专业人员多、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普遍很高。但是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受到场地、设施、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仅能够提供一些较低层次的基本服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在服务内容上,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护理考虑的比较多,但是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精神关爱还不够,精神养老方面的服务比较少。

三、几点建议。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当前乃至惠及长远的迫切任务和民生幸福工程,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如下建议意见:

(一)尽快完善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要充分认识我省老龄化发展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尽早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两个率先新阶段相协调、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符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根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梳理不同群体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既做好对老年人的照料护理,又注重精神关爱;既抓好兜底保障,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站在全局高度而非部门视角,谋划出台配套政策并抓好贯彻落实,一方面要研究利用好既有法律政策,在现有法律框架和政策范围内尽可能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要研究梳理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符合、不适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举措,及时调整完善,或提请修改修订。

(二)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居家养老服务涉及90%以上的老年人口。要把这样面广量大的居家养老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来抓,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要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积极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完善服务设施、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建设成为能够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阵地。要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共建、养医结合的新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配备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基本诊疗设备,配强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方便大部分老人不出社区就能够享受到医疗康复、紧急照护等基本医护服务。要加大力度扶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积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不断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效形成合力,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三)引领推动老年服务产业加快发展。一是省政府应当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要求,尽快研究制定出台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专门性意见,在政策、资金、人才技术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做出指引性规定,吸引社会资金、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养老服务这一朝阳产业,推动老年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加快发展多样化的老年服务产业。大力发展养老护理、康复保健、社区服务、老年旅游等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大型老年服务龙头企业。鼓励扶持企业开发和生产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经济适用的老年产品。三是推动传统养老服务业转型升级。对现有社会福利机构和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机构,要完善设施、增强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发展为护理型养老机构。要在现有养老机构转型升级过程中,着重培育发展一批品牌化、连锁型的养老服务机构。

(四)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在探索创新政策举措上做文章,在推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帮助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探索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使用土地的新途径新办法,当前可采取议价制、双向竞价、综合评标等多种方式合理控制地价,亦可盘活存量土地,利用闲置厂房、学校空置房等改建为养老机构。对推动城乡医保进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和申请设立护理院的,力求做到既坚持准入标准,又积极支持、加强服务与指导。要研究制定政策,逐步提高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日常运行补贴。要依据省条例和相关政策,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使用水、电、气、有线电视、固定电话等按照规定减免费用。同时,加强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养老服务绩效评估和奖惩补贴制度,有效促进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

(五)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要大力培养培训养老服务人才,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继续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需增设相关专业课程,不断加强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加快培养老年医疗、护理、营养、保健和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充分发挥各级养老服务培训基地的主阵地作用,积极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参与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创造良好条件,加强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制度。探索建立引入专业社工人才机制,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设置社工岗位,按照服务对象总数的一定比例配备专业社工,向社会公开招聘。逐步完善养老护理人员专项补贴机制,探索建立养老服务人员薪酬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待遇。积极发展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搭建志愿服务信息网络平台,探索建立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鼓励社会志愿者参与各种为老志愿服务。

(六)切实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扶持力度,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村敬老院转型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功能,在保障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基础上,积极为有需求的其他农村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各级政府、农村集体、社会和个人利用集体、个人的空置房或空闲地,建立小型互助式老年集中居住生活区、小型托老所等,并且实行规范管理,确保安全运行。要加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力度,提高农村老年人参保率,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有效保障。同时加快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

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都离不开农技服务。而农技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农技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我县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虽然有过辉煌的历史,为推动_x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阶段,随着农村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县的农技服务体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问题,其农业生产服务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高度关注。为此,我们通过现状分析,就如何加强我县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一、我县农技服务体系的现状表现。

1、农技服务的组织配置比较健全,但网络布局存在残破断层现象。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县的农技服务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县级有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县分片区设立了7个片农技站,各乡镇设立了乡级农技站,村级设置了专职或兼职农科员,村民小组建立了科技示范户,形成了“三级一户”金字塔形的农技服务体系。在这一服务体系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全县的农业生产服务指导工作,片农技站为县农技中心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各片区的农业服务工作,各乡镇农技站实行县乡共管、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具体负责各乡镇的农业行政管理及农业生产指导工作。整个体系结构较为紧凑,农技传递渠道比较畅通,从而为全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服务,为全县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县农技服务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维系的网络结构受到了冲击。一是县派农技干部断源。20xx年,县农业局根据政事分设、政企分开的政策要求率先启动了事业单位改革,将原有经营机构全部剥离脱钩,撤消了原有的片农技站,取消了对各乡镇农技站农技干部的派遣,全局事业干部进行了重新定编,由原来的272人缩减至79人。二是乡村农科员断档。20xx年,全县启动乡镇农技站改革,因种种原因使得乡镇农科员定编工作难以及时到位,导致基层农科员转岗流失。到目前为止,全县有9个站已完成改革任务,但仍有11个乡镇农技站有名无实。与此同时,全县村组一级原有的兼职或专职农科员也因缺乏有效组织而使其农业服务职能逐步丧失,致使乡村农技网络出现断层现象,整个农技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受到严重削弱。

2、农技服务机构运转比较正常,但业务功能存在缺失错位现象。自1984年成立县农技推广中心以来,全县农业服务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三级一户”农业生产服务机制运转良好,各项农业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一些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了有效扩散,同时,各种农业信息渠道也非常畅通,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但从农技推广业务范畴来看,随着农资经营行为的渗透,许多农技站的服务方向出现了偏差,甚至出现了错位,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重经营服务轻技术服务;重栽培产品的推广轻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相当一部分农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经营服务上,乡镇农技站原有的“三情”(虫情、病情、苗情)调查、农业试验、农技指导等服务工作逐渐淡化,许多农业行政管理工作诸如:农田质量管理、农业环境监测、农资经营协管、农业事故调查等乡镇各站也均未得到有序开展。在某种意义说,农技站变成了经营性质单位,其本身的业务功能受到了严重干扰。

3、农业服务的队伍建设比较稳定,但人员结构存在偏差失衡现象。我县的农技服务队伍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农业局干部职工,属国家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改革后共有79人;一块是乡镇农技站农技员,主要由集体转招职工组成,共有在职职工98人。全县农技服务队伍整体比较稳定,但农技人员结构明显失衡。一是年龄结构失衡,全县177个农技人员中,30岁以下11人,30-40岁40人,40-50岁77人,50岁以上49人,已明显呈现后继无人现象;二是专业结构失衡。全县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104人,仅占整个服务队伍的58%,其中乡镇农技人员中农业类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为35%;三是文化结构失衡。全县乡镇农技人员中,没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具有初、中级技术人员的比例也仅为56%。四是人员分布失衡。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几乎都集中在县级农技服务机构,乡镇很少;并且乡镇之间也不平衡,在边远地区、贫困乡的农技人员明显偏少,而在中心镇区、环境好的乡镇农技人员明显要多。

二、背景原因分析。

1、保障机制约,服务性质难分清。县乡农技服务机构属于农业公益性服务单位,其基本工作经费需要得到县乡财政的充分保障。但目前县财政每年拔付的农业事业经费非常有限,缺口较大。尤其是在乡镇一级,各农技站所需经费一直以自身创收为主,通过农资经营等方式来获取所需的工作经费。在农资市场放开后,乡村农资经销店骤增,乡镇农技站的农资经营状况每日愈下,经营收入显著降低,农技人员的工资等基本待遇难以保证,加上市县乡三级财政按规定拨付的1200元每人每年工作经费,也因财力有限,县乡两级都未完全到位,从而导致乡镇农技站工作经费十分紧缺。在此情况下,各农技站被迫丢弃服务工作,全力从事农资经营以增加创收。很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技服务功能,改变了服务性质。

2、基础条件差,服务质量难保证。乡镇农技站一直依靠经营维持正常开支,经营状况较好时还需向所在地政府上交管理费,因此,多年来,多数乡镇农技站一直没有积累,自身的工作条件没有得到改善,导致其基础条件一直较差。一是没有自己的办公生活场所。全县20个乡镇农技站基本都是租借乡镇政府的房子办公、住宿,职工工作生活均有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农技人员扎根基层的信心;二是缺乏基本的办公设备。20个乡镇农技站均没有培训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培训场地,没有必需的检验检测仪器及基本试验分析工具,没有固定的试验示范场所和基地,从而使其基本的科教培训、试验推广等职能受到影响,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镇共有农技人员98人,其中最多的一个站有5人,身份置换费用较大。二是经费来源少。一方面农技站自有经费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县乡财政也无力提供农技员改革所需经费,导致改革经费十分缺乏。三是历史债务重。据统计,全县有16个农技站负债,负债总额多达380多万元,其中最多的一个站达35万元。四是养老保险欠账多。到改革前的20xx年6月,全县乡镇农技站人员共欠养老保险金93万元,人平欠缴9394元,其中最多的站欠6万元。这些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矛盾,无疑给乡镇农技站改革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三、对策探讨。

1、制定规划,明确农业服务建设方向。要严格按照《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的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的相关政策,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法制化健康发展轨道。要根据我县农技服务体系的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一是要充分明确县级农技服务机构的科学设置,要在县设农技推广中心的.基础上根据优势农产品的生产规划来设立相应的专业站室;二是要充分明确基层农技服务结构的具体设置。应根据一乡一站的原则设置乡镇农技站,同时应根据我县农业区域特色发展情况设置若干个区域特色农业服务站。三是要充分明确农技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职能。根据国务院[20xx]30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基层农技服务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根据职能合理设置内部机构,并充分明确机构职责,从而使农技服务机构都有明确的服务方向。

2、稳定队伍,提高农业服务整体水平。一是要根据国务院[20xx]30号《意见》的要求,要尽快完善全县的农技服务机构,形成头轻(县一级)、腰硬(乡镇级)、腿粗(村一级)、脚大(科技示范户)的宝塔型服务体系。目前,县一级经过改革,基本达到了机构精简、人员精练的目的,其服务功能进一步齐全、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而现在关键是要充实乡镇一级,要尽快完善乡镇农技站的改革,将经营性职能彻底分离出去,并从乡镇原有农技人员及县级分流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一批综合素质高、专业技术精的人员充实到乡镇农技队伍中,使乡镇级农技人员数量达到全县农技人员总量60%以上;要强化村一级的农技服务体系建设,要通过培养村级农科员、农业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方式构建村级农技服务网络,广泛开展村一级的生产性技术指导服务。二是要加大对农技人员的培训力度。要有计划地、系统地组织基层农技人员接受培训,切实提高科技素质,增强其引领农民走科技兴农之路的能力。三是要逐步提高农技人员的工作待遇。在充分保障农技人员基本待遇的基础上,职称评审要优先向基层倾斜,对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且具备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农技人员要提拔重用,提高其政治待遇。

3、完善政策,激发农业服务功能活力。一是要保障农技服务机构的工作经费来源。县乡两级应将农技服务机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及时拨付,并保证合理幅度的年度递增。二是要严格按照《农业法》、《农技推广法》的要求,确立基层农技服务队伍的法律地位,确保县乡各级农技服务机构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加强基层农技服务机构的基础建设,使其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让其发挥在农业服务上的职能作用。三是要建立农技推广激励机制。对在农技推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鼓励农技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推广新模式、尝试农业新技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寻找新途径。四是要创新人员管理制度。要改革用人机制,实行聘用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农技人员不断充实壮大农技推广队伍,以激发活力,增强后劲。

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的

近年来,xxxx市司法局有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市本级、5个县(市、区)、74个乡镇、755个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539个村(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占全市村(社区)的47%,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工作中也遇到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体现了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的特性,目的是满足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但目前建立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是在司法行政体制内运行。《xxxx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xxxx6〕41号)文件要求“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将政府购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费未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没能落实,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热情不高,后续服务不到位。

二、公共法律服务条件不完备。

《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桂司通〔xxxx5〕58号)要求,市、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按照“一平台六中心”(即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法律服务中心、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安置帮教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结构布局,提供“窗口式”“大厅式”“一站式”服务,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要求设置服务窗口、法律图书角等。目前,市司法局和三区司法局都没有独立的业务用房,现有的办公条件不能满足设置“一平台六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条件,三个区司法局已购买的全区司法行政视频会议系统都因没有场地无法安装。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都是依托司法所设置,司法所除了承担司法行政职能外,还加塞了很多工作职责,司法所门口挂的牌子普遍达到10个以上,且司法所工作人员平均3人,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大部分村(社区)办公条件简陋拥挤,难以设置独立的公共法律服务窗口和法律顾问办公室。

三、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分布不平衡。

全市律师事务所28家,执业律师186人,基层法律服务所57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175人,主要分布在城区和桂平市、平南县,其中覃塘区、港南区仅有1家律师事务所分所。由于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多数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几个村的法律顾问,时间、精力有限,每月到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的时间较少,在解决群众法律诉求时出现不及时情况,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四、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化程度不够高。

一些部门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识不足,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职能、作用不甚了解,参与度不高,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性质缺乏了解,遇有法律问题,只有少部分群众会找法律服务工作者寻求有偿法律服务,大部分群众还是习惯于求助于信访、公安等部门,导致公共服务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对策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地位,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落实政府购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建立健全人民调解个案补贴、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驻点服务补助等制度。二是加快推进市司法业务用房建设,采取租用办公楼的方式设置港南区、港北区、覃塘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切实为群众提供“窗口式”“大厅式”“一站式”便捷的法律服务。三是出台引进、培养律师与鼓励、扶持律师事务所发展政策,不断壮大律师队伍,实现我市律师人才专业数量指标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社会化程度,提高部门参与度及群众知晓率。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框架

*.建设情况。根据《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调研通知》的要求,为全面了解掌握《城市旅游服务中心规范》(lb/t*)实施以来*区游客服务中心整体情况,*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深入各乡镇社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摸底调查。

正在建设的有:江南街道南山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八塘街道山泉农庄游客服务中心等*个,目前正在有序施工中;规划建设的有江南街道漪澜塔公园游客服务中心、新塘镇草坪村游客服务中心、木格镇君子垌客家围屋群游客游客服务中心、木梓镇石牛岭绿色矿区游客服务中心、*南高速公路服务区游客旅游咨询服务点等*个,目前正在规划设计阶段。建成开放*个,整改和新建*个,规划建设*,共计*个。

*.服务功能。*区各游客服务中心和游客服务点,均按照《城市旅游服务中心规范》和《广西旅游咨询服务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等相关标准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整改提升。已经建成开放的郁江公园和东津冲口等游客服务中心,严格按照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合理划分公共服务区、后台办公区及设施附属区,游客咨询服务工作设备、展示宣传设备、公众自助查询设备、游客休息设施、特殊人群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基本具备游客咨询服务、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宣传等功能,人员配置齐全,管理制度健全。

可接受旅游来访者的现场咨询和信息提供服务、可通过公布的旅游咨询热线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可通过游客服务中心的触控网络设备提供旅游信息网络查询服务、可提供旅游信息和旅游特色商品的展示服务、代理服务及其相应的游客自助服务、休息服务、专项接待服务和投诉接待服务等服务内容。正在整改和新建的义乌小商品城城市旅游综合体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南山公园和南山寺游客服务中心等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面积符合规范、功能分区合理、配套设施设备齐全,皆具备游客咨询服务、旅游投诉接受和转达、旅游宣传等游客服务中心基本功能。

*.管理模式。目前*区各游客服务中心由建设单位负责设施设备日常运维和建设整改,有专门运营管理公司负责日常接待人员的安排和运营管理工作,归属临近乡镇具体监管相应游客服务中心运营情况和建设整改情况。

*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作为主管部门,全面统筹全区各游客服务中心运营和建设整改情况,健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建立专项资金、申请上级政策资金和商养结合管理入驻等方式扩充游客中心运营管理资金来源,保持各游客中心日常运维和整改建设的平稳有序进行。

*.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现状。*区大部分游客服务中心仍处于整改建设阶段,建成开放的游客服务中心也开放时日尚短,相对旅游发达地区和运营成熟的游客服务中心还有较大差距。景区内的游客服务中心有相对稳定的客流支持,各方面相对比较成熟。

例如郁江公园和四季花田的游客服务中心,游客咨询、休息和卫生安全等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接待、宣传展示和投诉处理等服务功能齐全,由郁江公园和四季花田各自专门的旅游经营管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其游客服务中心日常接待和运营管理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且不定期进行旅游产品知识、对客服务意识和日常管理技能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能满足其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内各类游客来访情形的应对处理能力和游客中心日常管理必备的专业技能,基本能保证其游客服务中心的平稳有序运行。

各景区内游客中心所在区域的特色产品及相应知识不够丰富且更新速度不够快,不能满足来访游客的信息获取需求;游客服务中心运营接待人员不够稳定,时常面临运营人员紧缺压力问题;另外*区各游客中心运营管理、整改建设经费仍然较为紧缺,资金来源渠道仍然相对较窄等,游客服务中心运营压力较大、建设和整改时有停摆,是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综上建议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和资源特色加大特色产品的开发,并加快当地特色产品知识的更新频率;各级主管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各游客中心运营管理公司适当提高其运营和管理人员的薪资福利水平,保持运营管理团队的稳定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市区及以上旅游主管部门整合各方资金来源,加大游客服务中心运营建设的资金倾斜和投入力度,助力各区游客服务中心形成体系,规范平稳运行。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20xx年我院在县卫计委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及卫计委党委有关公共卫生方面的文件精神要求,顺利完成了本年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现我就我院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我院按照卫计委有关文件要求,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的小屯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并按照各自的分工明确了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加强对辖区内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学习了第三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针对省市县有关公共下发的问题,逐一进行比对整改。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我院辖区现有8874人均已全部完成建档及档案更新工作。建档完成后,为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组织全院职工对健康档案进行自查,对找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整改。

2、重点人群管理工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及重性精神病等慢性病,按卫计委要求,我院对我辖区居民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建立健康档案,开展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随访管理,掌握我辖区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死亡和现患情况。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

截止20xx年12月我院共登记管理高血压患者764人,提供随访高血压患者743人,完成高血压体检657人,体检率86%。

(2)ⅱ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每年一次体检。

截止20xx年12月我院共登记管理糖尿病患者262人,提供随访的糖尿病患者为252人,已体检216人,体检率82%。

(3)重型精神病管理。对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型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辖区内重型精神病患者共计32人,已全部建档,建档率100%;已体检25人,体检率78%。

(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20xx年12月我院登记建档管理65岁及以上老年人1166人,按照工作要求进行体检已体检842人,体检率72%。

3、健康教育工作。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委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制定了《临泽县小屯卫生院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开展以“碘缺乏”、“母乳喂养”、“儿童预防接种宣传”、“高血压”“艾滋病”等专题健康宣教活动,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辖区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截止20xx年12月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15余种,共计20xx余份,张贴宣传横幅8条,接受公众咨询500多人次,开展大型义诊服务2次,健康教育讲座53场次,工具包培训55场次,健康沙龙活动77场次,受教人数20xx余人次。

4、妇幼工作

(1)0-6岁儿童管理:儿童出生数为59人,儿童活产数59人,新生儿建档建册58人;新生儿访视次数58人;高危儿管理人数4人,死胎死产1人,婴儿死亡1人;0-6岁儿童系统管理510人;并对6个月以上的儿童做中医保健指导。

(2)孕产妇管理:产妇60人,住院分娩活产数59人,产妇建档建册人数59人;产妇产后访视60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8、3%;高危孕产妇管理人数25人。

(3)卫生院妇幼黑板报宣传更换6次;大型健教活动2次,村医培训7次。

5、免疫规划

(1)传染病管理:截至目前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法定传染病12例,并按时开展传染病查漏工作,1-12月漏报传染病0例。

(2)afp监测工作:每月按时开展afp监测工作,已全部上报报告率100%。

(3)常规免疫:1--12月冷链运转11次,每月按时接种疫苗未发生疫苗接种副反应,各类疫苗接种率均在96%以上。

(4)儿童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3月及9月分别对全乡6所小学和6个幼儿园开展了春秋学期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中漏种儿童,补种工作均已完成。

6、卫生监督工作

我院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县卫生监督局的指导下顺利开展,紧紧围绕以保证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医疗机构及传染病巡查工作为重点,加大检查力度,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卫生监督协管工作计划,确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止20xx年12月,其中学校卫生巡查次数:2次;公共场所巡查次数:4次;医疗机构及传染病巡查次数:11次;居民生活饮用水巡查次数:2次。

7、肺结核管理

1-12月份我院登记管理肺结患者7例,全部按照规范要求开展随访及全程规律服药。

1、加强组织管理,强化落实责任。狠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项工作的落实,统筹安排,并落实到个人。按照工作进度情况调节工作方向、方法。相关负责人必须经常过问工作进度与成效,对重点工作进行提醒约谈,必须把指标、标准扛在肩上,勤督导、勤通报、勤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督促整改问题;必须亲历亲为,精心组织,带头落实任务指标,切实把项目工作做实做细。公卫科人员还要切实加强对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职责,及时分析汇总上报项目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确保项目工作全面有序健康发展。

2、加强公共卫生包村人员管理。要求公共卫生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不断探索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沟通方式,积极做好项目间的协调与衔接,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力争以最少的人力投入高质量的完成公共卫生项目工作任务。协助村医各负其责,量化各项工作任务,积极与县级业务部门沟通,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3、加大村医管理。加大村医培训及管理力度。利用村医每月例会的时间及每周上班时间,安排专人开展公共卫生工作规范化培训,对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薄弱环节进行多次全面的培训,直至村医掌握,进一步细化村医目标管理责任书,规范各项工作,充分调动村医工作积极性,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公共卫生工作。

4、以《规范》为标准,在做细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下功夫。加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培训和学习,承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将工作做细做实,一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坚持居民档案实现电子化动态管理,并及时更新健康档案,提高健康档案的使用率。二要规范对慢病人群的筛查。要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基层组织作用,采取有规划、披步骤。逐人过的方式,加大对慢病人群的筛查,使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率,2型糖尿病患者的规范管理率都达标。三要加大老年人体检力度。通过提高老年人健康体检率,健查出重点人群中慢病患者,有针对性加强管理。四是建立联动机制。管理好孕产如和0-6岁儿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妇动站、综合医院、中医院要及时将产前检查信息数据反馈到相关基层医疗机构。

5、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各村卫生室要利用慢病随访、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及时获取有关慢性病人群和怀孕妇女的相关信息,改变部分群众的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国家的相关惠民政策,努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按照项目各项工作的要求,按时完成指标任务。

以上是我院公共卫生工作进展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范文

尊敬的 各位领导:

大家好!

县辖 镇 街 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面积 平方公里,人口 万。现有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单位 家,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处 镇级医疗卫生机构 处,另有社区卫生服务站 处、村卫生室 个、个体诊所 个。近年来,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抢抓国家强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机遇,不断加强全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建立了县、镇、村横到边、纵到底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不断加强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自 年开始,我县实行公立医院人员总量控制、自主招聘,建立了灵活的公立医院用人进人机制和政策,对紧缺人才建立绿色通道,公立医院自主招聘后直接报县编办和县人社局备案,切实解决了优秀人才引进难的问题,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时,坚持管办分开,稳步开展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实现了县级公立医院决策、执行与监督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提高了医院内部管理运行效率。今年以来,围绕专业需求和学科需要,将招才引智工作纳入招商引资范畴,视同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并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系统在外工作人员回 的宣传引进工作,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出台《关于鼓励在外工作人员回 县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医疗卫生系统已有 名外地工作人员 回 工作。同时,加强在职人员进修培训,截至目前,各单位选派人员到省市进修学习 人次。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目前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对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性。为此,我县在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

一是加强医疗机构疫情防控设施标准化建设。县人民医院建立独立的传染病科、规范的发热门诊,并按照三甲医院建设标准,计划迁建占地 综合院区,建筑面积 万平,配备床位 ,目前已完成立项,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已办理完毕,正在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工作,争取 年底投入使用 。

二是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改造面积 实验室,购置了检测仪器设备,已于 月 日正式启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也先后于 日启动pcr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并与 初投入使用。 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将在现有基础上,分别新上一套核酸检测设备,县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也将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确保全面完成“核酸检测能力备增计划”。加快推进镇街卫生院发热哨点诊室建设,按照发热哨点诊室不低于 平方米的建设标准,正在改造过程中 疫情应急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加强镇街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在所有镇街卫生院全部实现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新建、扩建项目,不断优化基层医疗服务条件。 以上项目建成使用后,我县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将实现全面提档升级。

总之,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但与广大群众的期望和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各位领导的到来,是我们相互学习、共同借鉴、增进友谊的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恳请各位领导不吝赐教、传经送宝,为我县的卫生健康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促进我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谢谢大家! 。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一)社会养老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主要因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多数空巢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或子女怕被说不孝顺而不愿让老人去养老机构。事实上,部分空巢老人的日间照料服务需求较大,从入住的养老机构人员来看,大部分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迫不得已送到养老机构照顾。xx县xx家民办养老机构,收住老人xxx人,x/x以上的老人为失能、半失能人员。调研走访的xx家养老机构中,入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xx%。

(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配备不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已建住宅小区中,配有养老服务用房的不多,社区养老服务用房不足,服务开展缺乏基础平台。以xx县为例,xx县共有xx个城市社区,已建成住宅小区xx个,住户xxxxx户,现有社区养老服务用房xxxx平方米。按照每百户xx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应建设xxxx平方米,尚缺xxxx平方米。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深度不够,我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工作,只是增加楼梯扶手、斜坡道等无障碍设施,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的改造需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资源相对缺乏,基础设施配备尚不完善,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居家养老服务现有供给能力不高,服务内容单一。全市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可提供日托、康复护理的有xx家。社区养老服务站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运营服务缺少标准,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尚未形成,服务能力与老年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保障不足,缺乏医疗护理和精神慰籍,特困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和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难以开展,不能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

(四)养老服务保障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根据要求,新建住宅小区与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要实行“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调研中发现,我市新建住宅小区有不少未按照“四同步”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用房。敬老院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个别县区财政向敬老院拨付xx万元运行管理经费不够及时。税费减免扶持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一些民办养老机构未能享受用电、用水、用气居民价格优惠政策。

(五)医养结合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医养结合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衔接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服务资源整合、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仍需完善。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居家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的医疗型、康复型养老机构偏少,医疗机构巡诊养老机构的协作协议有的还停留在纸面上。全市医疗机构总数xxxx家,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的xxx家,占比x.x%,开设康复保健康科的xx家,占比x.x%,医养结合服务资源供给仍需进一步优化。

(六)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缺口大,养老护理人员整体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护理技能单一。养老护理员年龄大多在xx岁左右,调研中发现,一家农村敬老院聘请的医护人员xx岁,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占比低于xx%,缺乏专业型管理和服务人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偏低,农村养老服务人员待遇平均在xxxx元左右,城区xxxx元左右。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缺岗率在xx%以上,人难招、人难留的问题突出。现有的养老服务队伍整体职业水平与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按照省、市医保局统一部署安排,湖口县积极推进医保事务服务便利化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有关要求,推进了经办服务能力提升,提高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满意度。

20xx年以来,湖口县按照“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村有点”目标要求,大力推进医保经办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医保事务服务网点的全覆盖。县政府成立深化医保改革领导小组,县财政安排17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提升医保经办服务能力和管理能力建设。到5月30日,县医保事务中心基本完成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畅通了窗口服务、自助服务、电话服务、网厅服务等四条医保服务渠道,实现了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的创新并行。12个乡镇全部建设了医保事务服务站,安排了医保专职工作人员,可以办理20项医保服务事项;150个村(社区)全覆盖建设医保事务服务点,明确了医保经办工作人员,能够办理和帮办代办16项医保服务事项。拿老百姓自己的话来说,现在的医保很方便,“村民办医保,不用村外跑”。

(一)基本情况

20xx年,湖口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6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87万人。在20xx年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同年与全国全省同期开展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并于当年实现了首例患者省外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极大了方便了患者异地就医。20xx年,全县共办理了6589人次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登记,其中,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登记3496人次,结算报销3496人次,报销金额3280.65万元,涉及26个省市,全国465家定点医院;省内跨市异地就医住院1912人次,结算报销1715.6万元;特慢病门诊就诊803人,报销198.26万元。20xx年省外参保患者到我县就医28人次,费用报销83135.12元;市外省内参保患者到我县就医505人次,报销647909.01元。我县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呈现了备案人数逐月增长,结算成功频次增加,异地结算费用增大的趋势。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改变了过去患者费用报销周期长,垫付资金压力大,个人往返奔波劳累的问题,真正让患者省时、省心、省力、减少资金垫付压力,在方便患者的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参保地经办机构的业务量,并有效杜绝了利用假的发票骗保事件的发生,参保患者及医保经办机构都成为了有利方,达到了双赢。

(二)主要做法

1、将重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实现与全国及省内其他县市同步实现结算。目前,湖口县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的共有2家医院,分别为湖口县人民医院和湖口县中医医院。

2、加强异地联网结算宣传、培训工作。一是以医保经办窗口、协议医疗机构医保窗口等作为宣传主阵地,投放宣传折页,与参保单位及群众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宣传政策,解疑释惑,让群众充分了解此项政策。二是开展医保宣传月活动,在湖口县大市场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设置宣传点,发放宣传折页及悬挂宣传标语宣传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三是充分利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群众讲清政策要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条件、办理流程,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及时就医诊治和顺利结算。四是及时传达学习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会议精神和先进经验,详细了解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的政策规定、基金结算、就诊报销流程等主要内容,同时,积极安排业务人员参加市局组织的“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工作业务培训会。

3、做好异地就医备案工作。先备案是实现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前提条件。湖口县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四类人群无障碍备案。这四类人群包括:一是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也就是退休后在异地定居并迁入户籍的人员;二是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异地居住生活的人员;三是常驻异地工作人员,用人单位派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四是异地转诊人员,因当地医疗机构诊断不了或者可以诊断,但是治疗水平有限,需要到外省就医的患者。以上四类人群可以向我县经办机构提出备案申请,选择已接入国家异地就医医院,就可在当地持卡就医了,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就医。

4、加快推进电子医保凭证激活应用工作。使用电子医疗凭证就医结算是推进异地患者实现就医直接结算的又一举措。湖口县自20xx年启动电子医疗凭证激活应用工作以来,通过召开专题部署会、电子医疗凭证激活应用推广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等多形式来做好我县电子医保凭证激活工作,截至20xx年6月底,完成电子医保凭证激活人数179867人,全县参保人员激活率达70.43%,位居全市前列,全面提前完成省市下达的激活目标,实现了从“卡时代”迈进“码时代”奠定了基础,为异地患者就医创造了条件。

5、做好异地就医人员的跟踪服务工作。患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涉及参保地、就医地医保经办机构及其所属省份的异地结算清算中心,就医地医疗机构等诸多单位和个人、诸多环节,存在点多、面广、线长,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导致结算不能完成。针对于此,我县经办人员对在异地发生住院的人员均给予了全程跟踪服务,疏通每一环节,尽最大努力确保患者能够结算。

(三)目前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各地医保应用信息系统不统一,各省间及不同统筹地区执行诊疗目录及药品目录、收费价格等均存在差别,致使患者在就医地与在参保地医疗报销补偿存在差异。一线城市直接结算可报销费用明显高于我们中部地区,患者自付比例低,患者更乐意在就医地报销结算,医保统筹基金将会增加支出。

二是个别医疗机构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一方面就医地医疗机构认为异地费用会造成院方资金垫付过大,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增加了医院业务经办量。因此医疗机构积极性不高。

三是接入国家异地结算平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医院较少,特别是广东、福建、上海等务工人员流入较多的沿海地区,还不能满足外出务工群众的需要。

(四)意见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解决医保政策不一致导致的报销待遇不统一的问题。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较低,是影响异地结算的最主要因素和障碍,只有在较高层次上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主要政策、基金管理、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报销补偿标准的统一,才能更好地实现异地结算,消除地区间差异化影响。作为经办机构,同时要注重做好数据统计,即时化解基金支付风险,确保基金收支平衡,不因异地结算人员的增多给基金带来风险。

二是加快异地结算费用清算拨付,强化协议定点医院的考核管理。解决异地就医医疗机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快异地就医费用清算工作进度,及时将医疗机构垫付的资金拨付到位。另一方面,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管理制度,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医疗服务与协查监督等内容纳入协议定点医院考核范围,强化对协议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管理。

三是加快改革推进力度,扩大结算范围。加大工作力度,使更多的乡镇、社区医疗机构接入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让外来务工人员较多较为集中的乡镇、社区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费用,方便群众。

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框架

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模式,又称行政审批中心或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最早起源于英国的“一站式”(one-shopstation)服务。指政府打破职能被分散于各部门的行政体制,将各个部门的行政审批、许可、收费、登记、核准、备案、中介、服务等事项集中到一个部门运作并管理的模式。此后,这种新型的政府行政方式蓬勃兴起,方兴未艾,且呈不断发展之势。

作为一名派驻到人事窗口服务的大学生,在行政服务中心工作已有一段时间,其中心的基本情况、具体做法与实际成效如何?面临哪些困难?又该怎样实现新发展?我对丰都县行政服务中心建立以来的总体情况作了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旨在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一、中心的概况注:丰都县行政服务中心提供资料。

值三峡百万移民迁建告捷,丰都县全县工作重心发生重大转移之际,县委、县政府为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优化丰都的政务环境和投资软环境,促进丰都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决定择址新建丰都县行政服务中心(原名丰都县政务大厅),着力改善服务条件,方便外来投资者和人民群众办事。新中心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集中对外服务。

(一)场所与功能。

新中心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三合镇平都大道西段58号,办公面积3000余平方米,设有咨询导引台、效能监察中心、收费银行、多功能厅、会议室、商务中心、中心机房,配备有触摸屏、显示屏、指纹考勤机、视频监控器、服务评价器,能够满足咨询投诉、办文办事、自助上网、网上办公、办件查询、在线监察、招投标会、可视会议、文印传真、票务订购、小件寄存、休闲等候等功能需求。

中心以“规范政务运行、提高行政效率、推行政务公开、优化发展环境”为建办宗旨,集信息与咨询、许可与收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于一体,主要职责是: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及其他相关业务;提供相关政策咨询,介绍办文规范、办事程序和业务流程;统一代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自助网上申报、查询服务;接受各类意见、建议和投诉。

(二)入驻单位及服务项目。

按照丰委发200747号文件规定,具有行政审批、许可、收费、登记、核准、备案、中介、服务等职能的57个县级部门全部纳入了中心集中办公。

中心共纳入许可类项目389项,服务类项目84项,收费类项目245项,进驻工作人员171名。

(三)信息化系统与运作模式。

中心建立了“丰都县行政服务中心”门户网站(域名:),采用重庆汉光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汉光行政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按照“一窗受理、协同审批、同步办理、限时完成”办公要求,通过在线信息系统实现了各部门之间和服务窗口与原单位之间的联网审批,采取监控摄像与部门审批数据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对办件环节的全程监督,能够提供网上申报、协同办公、电子监控、电子评价、实时通知、统计分析、政务公开等服务功能。

中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遵循规范、高效、透明、便民的原则,对接办件实行“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转报件”、“急办件”、“退回件”六件分类管理,初步构建了“一门受理、内部运作,公示告知、承诺办理,超时调查、核实查处,统一收费、银行代理,主动跟进、全程服务”的运行模式,对能够即办的事项,由窗口即时办理,对不能即办的事项,由窗口在规定的时限内代为办理。

(四)服务与管理。

丰都县行政服务中心为丰都县行政管理委员会日常办公机构,负责中心的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编制10人,内设办公室、项目管理科、督查督办科、投资服务科四个科室。中心按照建设全县“政务服务的窗口、对外开放的窗口、勤政廉政的窗口、机关作风的窗口”的要求,全力打造重庆一流行政服务中心。

二、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丰都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把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方式作为政府自身改革的重中之重,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新中心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启动运行,承担了全县的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职能,成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大平台,深受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好评。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全县制度竞争力和政府管理竞争力中名列前茅,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完整的窗口式行政服务体系。

至政务公开全面推开后,即面临如何寻找有效载体,不断巩固、深化、完善的问题,我县作为重庆市试点城县,又率先实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因此,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共同产物应运而生。自2001年县级有公共服务职能的行政部门相继建立对外服务窗口以来,至2007年我县行政服务中心经历了从大厅——中心的演变。根据服务范围、服务内容、服务效率等综合因素,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已形成功能明确、门类齐全的窗口式行政服务体系:集中公开办理基本建设项目、工商登记、企业技术改造和对外经贸等与经济发展关联度高的审批事项;专业范围内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涉及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的各方面事项。

截止今年2月,新中心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累计受理办件77余万件,按时办结率达100%,提前办结率达98%,收费窗口收费近6亿元,共接待各地来访百余批次,电子测评“非常满意率”达99.2%,基本做到了“服务零投诉、满意百分百”,受到了市、县级领导、各级媒体和社会各届的普遍赞誉!全县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创建以来,围绕“便民、透明、高效”即为申办对象到政府机关办事提供方便的场所,为政府机关实施具体行政行为提供透明的环境,为政府领导协调部门间的经济管理事务提供高效的机制的总目标,把实行政务公开,改革审批方式、规范审批行为、完善监督机制作为主要任务,实行办理事项全面实时公开,为企业、群众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为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公共服务,从源头上防止腐败作出了贡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和好评。

(二)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和服务领域。

各行政服务中心本着设计思想一步到位,具体业务逐步发展的思路,采取开放式结构、模块化组合,2007年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后,根据集中监管的需要和广大群众的需求,服务功能由行政审批向政府重点监管行业和服务领域拓展,目前已逐步形成集行政审批、资源配置、行政监察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行政服务平台。

一是向工程招标和资源配置领域拓展,建立了招标投标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招标方面,依法实施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监理招投标;土地开发项目招投标;机电设备进出口招投标;政府重点监管行业的服务招投标和竞价性标的拍卖业务。产权交易方面,依法实施房产产权交易、经营性土地转让、非证券类各种所有制各种形态的综合产权或部分产权转让及高新技术产权转让事项,实行“统一进场、管办分离、规则主导、依法监管”的运作机制,努力实现信息公开、程序透明、结果公正。

二是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拓展,建立了求助服务平台。由政府提供运作成本,无偿为县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其基本运作方式是有效整合政府、县场、社会三大资源,将县民多样化的需求信息与社会服务资源实现有效对接,以深入社区现场的操作方式解决县民生活难题。群众只要通过电话或上网点击http:///网站,即可了解和办理。服务理念和宗旨是“以人为本,便民利民,有求必应”,为县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程式跟踪监督服务”。目前服务范围已覆盖到全县,成为全县县民日常工作、生活不中缺少的服务平台。

三是拓宽行政监督投诉渠道,建立了投诉平台。丰都县效能(廉政)投诉中心成建制进驻,日常管理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负责,其主要职责是受理企业、群众对机关效能、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行业作风建设、各项专项治理、违反有关审批制度改革规定和妨碍丰都经济建设、政令畅通等问题的投诉。同时承担对县行政服务中心进驻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行政监督和日常检查。投诉平台开通24小时畅通的全县性统一的公开投诉专线电话及网上投诉,统一受理全县的各类效能(廉政)投诉。能够积极查处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较好地发挥了“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消除矛盾的减压阀、投资环境的维护者、党风廉政的监督岗”的作用。

(三)规范基础环节,促进权力透明高效运作。

我县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是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公开三位一体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同为一套班子),行政服务中心不但是落实审批制度改革成果的载体,也是政务公开的平台,改革措施在中心得到集中体现。一是坚持合理和合法原则,规范审批权的行使。改革过程中,一方面依据行政许可法的设定和实施权限对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一方面着重围绕哪些属于政府职能、哪些不属于政府职能,哪些应该事前审批、哪些不应该事前审批,哪些需要审批方式管理、哪些不需要审批方式管理等,对县级部门的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原则,妨碍县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的坚决取消。通过改革,摒弃不属于政府职能的行政权力、不符合要求的行政管理方式、影响公平和效率的行政审批行为。

二是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规范每一事项具体运作程序。在规范审批权行使的基础上,对全县保留的所有审批事项的审批依据、实施主体、承办处室、办理期限、审批方式、申报条件、申报材料、许可程序、受理地点、事后监管措施等10方面内容都做了规范,按照统一格式形成“一事一表”,制作成电子文本分别在县属各类媒体和中心窗口公告,作为实施审批、实行政务公开和进行监督检查的具体依据。这一基础性工作较好解决了以往存在的政府部门与办事群众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行政部门履行审批权力随意性、裁量权过大和对具体审批行为难以有效监督等方面问题,实现了行政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是实行规范化服务承诺,明确每一事项的责任主体。与“一事一表”相对应,组织各行政部门制订“规范化服务承诺书”。承诺书以表格形式对本部门每一审批事项的办理地点、办结方式、承诺时限、受理窗口、经办人(ab角)、终审负责人(ab角)及联系方式等方面内容作出具体规定,以实施机构名义向社会公开承诺,明确每一审批事项各个环节的具体责任人。这一做法既是对行政机关的自我约束,同时也保证了监管机构和广大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

(四)改革行政方式,再造审批运作流程针对以往突出存在的“重审批、轻监管”,“重收费、轻服务”,审批环节多、时限长,重复审批、交叉审批现象严重的实际,我县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中把实现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作为重点,提出了从“严入宽管”转变为“全程监管”;从“注重审批”转变为“注重服务”;从习惯于直接和微观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改革任务。以精简、效能为着力点,总结推出了“政务公开制”、“窗口服务制”,“并联审批制”、“备案监管制”等10项创新的行政审批运作制度。并充分利用行政服务中心进驻部门集中的优势,再造审批运作流程。

一是变行政程序为政府内部工作程序。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了“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机制。对涉及部门内部多处室的审批事项,由一个处室受理申请和送达批件;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由一个部门(主办部门)受理申请并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或采取联合审批方式办理;对涉及多个行政层级的审批事项,下级部门一律程序性转报。变行政程序为部门或政府内部的工作程序。与此相适应,相继推出了投资项目立项、方案设计、施工图审查“三站式”联合办理方式,生产性基建项目审批的二级代理制,企业技改项目备案登记制等做法,大大减少了审批环节,提高了行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避免了行政审批相对人多头申报、重复提供资料等麻烦。这些制度从方法和手段上为改革行政管理方式,深化政务公开进行了具体而富有成效的探索。

二是推行行政机关内设机构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根据《行政许可法》便民、高效原则和行政许可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的规定,为改进行政许可方式,减少行政许可环节,在不增加行政机关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内设机构改革,把分散在政府部门不同科室的行政许可职能整合起来,设立行政许可科,同时行政许可科整体移驻行政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我县将逐步推行这一做法,以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五)发挥聚集效应,加强多渠道集中监管。

我县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中,把建立有效的行政审批权力监督体系,作为从体制上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加强廉政建设的治本措施,形成了由行政监察机构专职监督、中心管理机构日常监督、进驻部门相互监督和办事对象监督评议的大监管格局。

三、问题与困惑。

调查表明,行政服务中心在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实际上当前不少中心正处于进一步发展的“十字路口”,不进则退。

据统计,短短几年全国出现了省、县、县级中心4500多个,这些中心已成为新的重要的行政资源。但是中心作为新生事物,是在理论准备和经验积累都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上马的,有些甚至是随大流而建的,中心的发展前景如何?中心功能如何界定更合理?运作中遇到哪些问题?能否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等等,不同对象有不同甚至相左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中心发展前景问题。

是“民心工程”、“阳光工程”?还是“权宜之计”、“临时性措施”?当前,在中心建设的前景上有两种不甚相同的意见。主导意见认为:行政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意义重大,是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龙头工程”,是反腐倡廉的“阳光工程”,便民利民的“实事工程”,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实践。但是,在怎样看待中心建设上,也有杂音:搞行政服务中心是不是“形式主义一阵风”、窗口受理是不是“多了一道环节反而增加麻烦”、能否真正解决窗口是“收发室”的问题,是“形式大于内容”还是“内容大于形式”?随着行政审批事项的减少还要不要行政服务中心,发达国家不见得都有类似行政服务中心等等。

调查表明,普通老百姓和广大中小企业是坚决支持拥护的。反对者中多数是实际行使审批权的部门中部分机关领导干部,原本非常熟悉行政部门的大企业、大公司。当然,这些不同意见也反映了中心建设的深层次问题,包括管理、运作、服务等方面目前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需要在实践中反思改进,用工作成果加以回答。

(二)关于中心的性质和功能定位问题。

(三)关于中心的存在依据问题。

是不是“无法管有法”、“无权管有权”、“业余管专业”?相对于各行政部门的职能法定而言,中心的存在缺乏法律支撑,行政许可法只明确统一办理、联合办理、集中办理,严格来说这还不能作为是中心存在的确切依据,至多是引导性的;丰都县政府出台的《中共丰都县委丰都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没有赋予中心管理机构明确的职责权限。相对于各专业部门来说,中心管理者不可能全部掌握各专业范围的具体政策标准、法律法规,很难协调专业部门从业务特殊性出发强调的特殊要求,甚至是借口业务特殊性而设置的障碍。当前虽然中心日常管理机构多数为行政编制,但也有事业编制,甚至是临时抽调的。更主要的是职能不明确:有的中心政府赋予了业务协调职能和监督职能,有的只有协调服务职能,有的什么也没有,大致相当于平台的物业管理服务部门。与行政部门比,不管从机构性质、职能还是固有地位来说,中心都处在劣势。因此明确中心在政府行政机构序列中的位置,由政府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是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制的关键。

(四)关于中心业务运作问题。

在现有管理体制机制架构下,能否真正解决“三个不到位”问题。“职能不到位”、“授权不到位”、“并联审批运作程序落实不到位”,这些问题在各中心都不同程度存在,其轻重往往会随当地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关注点的变化而变化。“职能不到位”表现为该进中心事项的没进中心办理;“授权不到位”表现为窗口现场办理能力不高,类于“收发室”;“并联审批运作程序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为涉及多部门的重复交叉事项没能按照联合办理机制组织运作。

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的初衷之一,是对涉及多部门的重复、交叉事项进行组织、协调,保证高效顺畅运作,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集中不过是“扎堆”。比如企业登记至少涉及5~6个以上部门的前置、后置审批、登记,基本建设项目更要经过10几个部门,20多个环节,针对这一问题,全县范围推广实行了企业登记前置审批告知承诺制,出台了提高投资项目办理效率的实施办法。但这些创新性探索很难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解决这些问题仍然是中心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实施后,如何按照新的核准、备案规定,组织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相关部门高效运作,形成良性互动,仍是急需解决的课题。

(五)关于中心与派驻部门的关系问题。

能否改变“看到的管不着,管着的看不到”,“管人管事脱节”的现状。中心工作人员的主体是各相关行政部门派驻的。目前,各部门派驻人员与中心管理机构的关系是松散型的,人们戏称中心为“联合国”。派驻人员行政人事关系在部门、工资福利在部门,受部门指派履行所属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党团组织关系在中心,日常工作纪律和行政管理由中心负责。这一特征决定了管理工作脱节,造成部门派驻的工作人员对中心缺乏“归属感”,易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因此,理顺中心管理机构与部门派驻人员的关系,提高中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心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另外,上下级中心之间、中心与部门分中心之间隶属、指导关系不明确,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工作关系,各中心各自为政,容易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

总之,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表现为中心建设发展所需要的广泛重视支持与这项工作进入常态之后这种氛围有所减弱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期望的日益增长与中心服务资源、服务能力有限性的矛盾;表现为中心建设发展所需的共同观念和体制环境与当前行政理念和行政结构现状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中心便民、透明、高效的运作机制与现有行政习惯、利益结构之间的矛盾等等,能否很好解决上述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心建设的成效和长远发展。

四、思考与探索。

我县是较早创建行政服务中心的城县之一,其成果、探索包括存在的问题都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表明,中心建设发展到今天,已告别“童年期”步入“成熟期”,进一步规范提升的时机已成熟。理由有五:其一,中心的创建及其成果符合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大趋向;其二,中心的探索历程及其出现的问题已为进一步规范提供了实践经验;其三,当前中心建设的“蜜月期”过去,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很容易随着县委政府重视程度和关注点的变化而变化,不进则退,有可能反弹和回潮;其四,中心存在问题和困惑的破解,可以同时解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若干问题,至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其五,中心发展之初,是作为把握体制创新先发优势的重大举措来对待的,发展到现今规模后,高层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关注,以更高的起点,更大的决心,更开阔的思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积极研究探索,把中心建设推向新的更高的台阶。根据自身实践的经验,希望能够组织力量对中心建设理论、政策和操作层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着重关注和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指导思想上。

把中心作为更新行政理念、加强自身改革、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的大举措来对待。由于中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领导和推进这项工作的机构也表现出多样性,从全国范围来说,有的是政府办公厅(室)主抓、有的是纪检监察机关主抓、有的是人事编制机构主抓、有的是体制改革机构主抓、有的是政府法制机构主抓、有的是政务公开办主抓,有的是招商机构主抓。其实中心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单一的,而是政府公共服务的综合性平台,任何单一方向的努力都有可能偏离本质。必须赋予中心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综合和重头地位,作为更新行政理念,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构建公共服务体制的龙头工程对待,充分发挥和始终保证中心建设的综合效能和正确方向。

(二)功能构架上。

把中心建成集“行政审批、资源配置、效能监察、社会服务”于一体综合性服务平台,拓展行政服务中心内涵。如果把包括行政审批服务、行政效能监察、要素配置、社会服务四部分功能集中到一个中心,是对现有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定位的突破,可以抓住政府现阶段需重点监管的领域和公众的期望与需求,对于方便企业公众、展现服务型政府形象、加强集中监管、提高行政效能、节约行政成本都有实质性意义。

(三)管理体制上。

把现有中心管理机构改设为“行政审批管理办公室”明确职能权限,提高协调权威。我县中心管理机构主体上为政府派出机构,行政编制,但名称不一,管理职能和权限不一,有的还是事业编制,有的属临时抽调。指导关系也不明确(定位为“信息沟通、业务协作和工作配合”),近年来有一些自发形式的交流探讨,但不构成行政层级关系,也缺乏审批业务上的实质性联动,业务规范、服务标准、信息共享很难做到。因此,迫切需要纵向上明确上下级中心之间的关系,横向上明确中心与部门分中心之间的关系,构筑联动工作网络,以更好发挥现有中心的整体效应。这一管理体制与我县中心的现有管理体制相比,从机构名称上进一步明确了性质和权威,强化了对行政审批行为的日常管理职能,也强化了上下级之间的指导关系,便于建立联动工作网络。这一做法解决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之后如何从体制上加强对审批行为的日常监管问题,也解决了中心机构设置、管理力度的问题,不失为是加强中心管理协调的一种积极探索。

(四)技术保障上。

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意识,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六)健康扶贫精准有效。

一是开展精准扶贫对象慢性病门诊免费医疗工作。对贫困对象身患高血压、糖尿病需长期服药的逐人建立台帐,免费发放日常治疗药品,进村入户开展健康体检,为贫困对象提供了健康保障。二是全面落实我县健康扶贫“三提三免三兜底”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切实解决贫困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助力脱贫。经常性深入挂点扶贫村,开展入户调查走访,帮助完成帮扶,为贫困居民提供医疗援助和健康保障,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与医疗业务发展不匹配,服务能力提升遭遇瓶颈。现有业务综合楼建于**年,使用已达30年,且多次维修改造,已成危房;上级编制床位数仅64张,实际开放床位146张,仍时常需要加床,病区负荷已达极限。

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同时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二是基层医疗队伍人才不足。因基层医院和县直医疗机构待遇相差较大,县级绩效工资为基准线的1.6~1.8倍,乡镇卫生院才1.2倍,目前医院仍有临聘人员54人,编制无法解决,人员经费不足,高水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人才流失严重,基本每月都有流动人员,致使医院服务能力萎缩。同进村医养老保障问题未解决,导致老村医退不出,新培养的村医安置不了,村级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三是医疗设施设备落后。特别是缺乏ct等大型诊疗设备,每年有大量患者因不能明确诊断赴上级医院诊治,加重患者就医负担,贻误患者最佳治疗时机。

四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跟不上发展需求。现在医院执行的还是2006年出台的医疗服务收费价格标准,其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与现阶段医院配置标准和社会发展现状不一致,也不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

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是推进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的重要支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卫生工作,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积极探索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城区社区卫生大部分归市卫生局管理,属船山管理的有5个,分别是高升、育才、凯旋、龙坪、灵泉,除凯旋外,其余4个均通过省检验收合格,社区卫生服务站1个(顺城);占地面积x,设备总额x万元,开设床位x张,有人员x人(其中执业医生x人,执助x人,注册护士x人,医技人员x人,公共卫生x人)。目前x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在装修建设之中,除育才、凯旋两个未开展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凯旋未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外,其余**个均实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初步建立起了以城市大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前哨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区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社区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制定了社区卫生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加大了财政投入,前两年区财政每年安排x万元用于社区卫生基础建设工作,今年为支持医改,公共卫生经费按服务人口x元/人年预算,基本药物试点按x元/人年预算,同时在育才、灵泉、龙坪x个社区卫生基本建设都安排了匹配资金。

2、健全规章,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市卫生局也下发了《**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服务实施准入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做到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同时还进一步规范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制度》、《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社区医务人员道德规范》、《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等规章制度,为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运行提供了保障。

3、合理布局,科学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区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指导意见》和《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基本标准》,及时出台了配套文件及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整体规划。

4、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近两年,先后举办和参加省市社区卫生管理及技术培训学习,培训x人,有效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5、完善服务,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全科医师为骨干,将预防、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融为一体,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9大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服务情况见附表)。

社区卫生自建立以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受到了市民的普遍欢迎,但具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管理及运行体制不顺。社区卫生设置、规划、管理由市卫生局负责,目前船山所辖的6个街道办事处仅有高升、育才、凯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我区管理,其余镇江寺、介福路、南津路的社区卫生属市局管理,不在船山行政区域的灵泉、龙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归我局管理,管理及运行犬齿交错。

2、全社会对社区卫生支持配合不够。街道及居委会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不够支持配合,社区卫生工作开展被动;社区居民保健意识淡薄,对社区卫生工作不理解,认识上存在偏差,对卫生知识了解较少,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健康投入意识差,给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难度。

3、缺乏全科医疗服务人才,知识更新缓慢。社区卫生服务需要合格的全科医疗人员,现在的20名全科医生是专门负责到社区居民家收集信息人员,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生。社区人员业务培训机会少,新观念、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匮乏。

4、社区卫生人员待遇缺乏保障。社区卫生全是公益性质,无法创收,财政又没能全额保障社区卫生人员基本工资,且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自今年10月1日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制实行绩效工资制,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新增经费315万元,财政压力较大。

5、社区卫生人员编制较少。未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核定社区人员编制。

6、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危、急、重症患者转往上层医院,但上层医疗机构受利益驱使或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信任,很少甚至没有将患者返回社区康复,双向转诊能上不能下,既不能有效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加大了大医院诊疗压力,更加重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

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切实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精神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八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采取政府主导,广泛宣传,力求全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增强居民健康意识。

2、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将社区卫生工作纳入街道、社区年度目标考核,推动社区卫生工作顺利开展。

3、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建设专项经费投入。一是工作经费。市、区两级政府要建立稳定的筹资和投入分摊机制;二是对其设备更新和业务培训给予专项经费补助;三是工资及绩效。社区卫生人员工资及绩效全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4、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公开招聘全科医学、护理学大中专毕业生等优秀人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制定优惠政策,对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人员从编制、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川编办[]4号)给予落实,对工作绩效优异的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医务水平较高的离退休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并给予相应待遇。

5、进一步完善大中型医院对口帮扶社区卫生制度。通过设备援助、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巡回医疗、双向转诊、学科建设、医疗协作等方式,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扶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谢谢大家!

医院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自20xx年7月19日上午“全县公共卫生服务半年工作总结暨新规范培训会”后,双桂镇卫生院根据会议精神认真开展了自查,现将自查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19号全县公共卫生半年工作总结大会后,我院于20日召开了全院职工及乡村医生会议,对会议内容、精神及时作了传达,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xx年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学习,蒋志院长总结我院上半年的公共卫生工作,同时对下半年的工作进行了强调和布署。全院职工都充分认识到了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时限性。

(2)、全面自查、严格考核

此次自查由蒋院长亲自组织、领导,通过听取公共科人员汇报,电话核实,现场查看档案等形式进行。自查的内容主要为:是否实行组织管理,是否按要求规范建立健康档案,是否按要求开展慢病管理,老年人保健,重性精神病管理等。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6岁儿童为重点。建立健康档案14772份,建档率为49%,健康档案使用率为95%,健康档案合格率为96%以上。健康档案记录内容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本内容无缺失。及时更新健康档案,保持资料连续性,实施规范化动态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2、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卫生服务机构的宣教作用,通过医疗门诊、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健康教育处方、公共卫生服务平台结合本镇人群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咨询活动,以艾滋病、结核病、糖尿病、高血压、重性精神疾病、肠道传染病等入手,在全镇居民中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卫生防病知识宣传、讲座、展览等健康教育活动。到目前为止全镇开展各类健教活动5次,参加人员1700次,发放各类传单、小册子、宣传画、折页、健康读本等健教资料48种,15500份。设置健康宣传专栏2个,办健康宣传专栏6期。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宣传咨询活动4次。举办健康教育讲座6次,累计听众1300人次。提高了重点人群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行成率。

3、儿童保健

设立了儿保科,配备了儿童保健人员。为辖区新生儿提供健康检查、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20xx年度建立儿童保健手册110份,建册率95%。新生儿访视280人次,访视率87%。婴幼儿健康管理。体检一次377人,体检两次187人,体检三次0人。11年1月-6月,0-6岁儿童1675人,系统管理1405人,管理率84%,儿童健康管理751人次。

4、孕产妇保健

认真抓好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常规的贯彻落实,进一步重视孕产和儿童的全程管理,不断规范妇幼保健技术,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120份,建册率97%。产前健康管理480人次,产后访视87人次。大力宣传服用叶酸知识,利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和办理生育服务证的机会,向受益人群宣传服用叶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发受益人群70人放叶酸420份。

5、老年人保健

启动了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活动。在各村委会及本院职工精心组织下进行了健康检查。免费体检了1551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其中含165人60-65岁人群)对他们进行了一般体格检查和尿常规、血常规、血糖、心电图、b超、胸片检查。针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多种形式的义诊、讲座等活动6次,深入村组进行疾病防治知识宣传,使更多的老年人受益。

6、预防接种

完善了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镇对适龄儿童免费提供卡价苗70人、脊灰疫苗66人次、百白破疫苗66针次、首针乙肝疫苗70人、乙脑疫苗196针次、流脑疫苗192针次等。1月龄以上儿童建证(卡)率达100%,卡证符合率达到100%。

7、传染病防治

制度健全,报告和档案管理完善。网络直报率、及时率、准确率均达100%;20xx年1-6月份共发现传染病14例,报告14例,与网络直报一至率100%,无漏报。全镇无严重传染病发生。

全镇报告可疑结核病人5例,确诊结核病人4例,均纳入免费治疗,管理率为100%。

8、慢性病管理

我院建立了35岁以上人群门诊首诊测血压制度,组织全体职工培训各类慢性病管理学习,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时,全镇到目前为止共建立高血压患者档案690人份,糖尿病患者档案50人份,慢性精神疾病档案32人份。对以上患者每季度随访一次,共访视1544人次。每次随访时同时询问病情的变化、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

9、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以村组为单位进行精神疾病患者登记,并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32人份。通过举办精神疾病知识讲座,开展培训会议、提供咨询服务等多种宣传形式,有效宣传精神疾病防治知识和项目内容,提高群众对精防工作的支持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使群众科学认识精神疾病,减少社会对精神病人的歧视。提供每季一次随访服务、康复指导。共随访64次。

10、两癌筛查、住院分娩补助工作

采取多种形式措施,,探索积极有效的工作方法,加强对妇幼人员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确保项目健康运行。目前我院完成两癌筛查262人、住院分娩补助32人。

1、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的覆盖面存在不足,居民健健康档案机管信息化管理偏低,已建立档案存在如:缺项、漏项、随意涂改,健康体检不及时等不规范现象。

2、慢性病人系统管理不规范,随访不到位,妇幼保健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孕妇产期保健、体弱儿童筛查工作者待进一步加强,重性精神疾病的管理存在较大空白,另外,由于农村居民电话变更,未及时更新信息,导致部份档案无法核实。

1、加大宣传力度,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人人知晓、确保国家惠民政策深入人心。

2、脚踏实地工作,坚决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

3、加强培训,进一步增强全科医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管理科的工作职能。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重,内容繁琐。今后,我院将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继续按照《规范》的要求,增强信心,努力工作,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目标任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