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教案反思 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精选7篇)

时间:2023-10-01 20:06:54 作者:纸韵 2023年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教案反思 有趣的测量大班教案(精选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教案反思篇一

1、幼儿愿意参与测量活动,体验动手制作尺子的乐趣。

2、能选用自然物,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高度,感知因测量工具的不同所带来的测量结果的差异。会用移动手指做记号的方法,制作自己的尺子并进行测量。知道用数记号的方法说出测量结果。

3、能认真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能清楚地与同伴交流。

水彩笔、铅笔、筷子;记录纸;长条形的白色硬纸;书每人一本。

1、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的高

师:上次,我们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了桌子的长和宽,但我们还不知道桌子有多高。今天,我们再来量一量桌子的高。小朋友们告诉我,要知道桌子的高,我们量什么地方?从哪儿量到哪儿?桌上,老师准备了铅笔、筷子和水彩笔,还有一张记录表,表上也画了这三种工具、你可以挨个选择你喜欢的工具,按首尾相接的方法,量好后记录在工具后面的空格里。

2、交流分享

小结: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所以量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1、尝试用指头量纸条的长度。

2、对手指测量的结果进行初步的对比。

师:刚才我们说,测量的工具长短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但我们刚才都是用的手指头,大家的手指头都差不多粗细,那结果应该也差不多呀?为什么有的'是12个指头长,有的是16个指头长,差得太远。

3、对测量时手指头移动的方法进行示范,同时提示用做记号的方法,引导幼儿比较准确地测量纸条的长度。

4、数一数,我的纸条有多长?

数自己的纸条上有几个记号并记录在纸上。再次对比结果。感知结果比较接近。

2、师:看我们画的记号还可以量书的长度,你认为它像我们平时用的什么测量工具?

(出示尺子)看,他们相同的地方在哪儿?什么地方不同呢?

3、还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师:我们平时见到人们都用什么样的尺子?他们如果量桌子的长,不管是用什么尺子,结果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尺子的记号,大家也把这些记号叫刻度,这些刻度都是一样长做一个记号,所以,量的结果就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用我们自己做的尺子回家量家里的东西。

本次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自然测量与标准尺认识的结合点,就是自己制作尺子。孩子们开始应用已经获得的测量方法量桌子——引导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各异带来的弊病(萌发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欲望)——用手指做记号在长条纸上——比较结果的一致性——尝试测量书本,发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领悟出这就是自制的尺子——尺子就是为了精确测量而发明的。几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这样层层递进,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探索,最后解决问题并顿悟,了解标准尺诞生的原因,以及标准尺制作的初步原理。活动的价值由此得到凸显,孩子们在整个的活动中,参与积极,师生有效互动,取得很好的效果。整个活动,我引领孩子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每一个环节学习经验的逐步积累都为孩子的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提供了可能。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孩子前期测量方法的经验积累还有差异,活动结束时还有部分幼儿未达到最后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个别指导,在延伸活动和活动区活动中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本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测量活动人手,通过易位或替换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着测量层层展开活动,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单位体系的认识,又分散了连续的整体(如被测的物体)分解成可以置换的小单位难点。使幼儿在完成任务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活动从充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这个意义上说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教案反思篇二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1.导入,引出主题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教案反思篇三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感知物体的长短,并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讲述自己测量的情况。

(1)经验准备:有测量的基本方法。

(2)物质准备:

1、场地:四人坐一张大长方桌。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彩带、水彩笔、冰棍棒、吸管等),每组一套。

3、记录纸(四分之一大的a4纸)、记号笔,在黑板上画好大的记录表。

4、直尺、卷尺、皮尺等。

活动重点:了解测量的方法(首尾相接)

活动难点:掌握测量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开始部分

一、情景游戏,导入活动。

1、教师创设情景:“幼儿园运动会进行跳远比赛,咱们班谁跳得最远?”

2、请个别幼儿从起点线进行立定跳远,引出比较方法——测量。

3、讨论:你想用什么办法量?怎样量?

4、小结:测量时,使用的工具一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一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才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基本部分

一、幼儿操作,学习测量的方法。

1、教师:“请你量一量桌子的边有多长?你想选择哪种工具?为什么?”

2、幼儿选择测量工具并操作:测量桌子的长边和短边。(可以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也可以用自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巩固进行测量的正确方法。

二、更换测量工具,记录测量结果。

1、介绍记录表格:“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引导:“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家具,用不同的工具来量一量其中的一条边。”

3、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教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三、集体交流,了解生活中的测量。

1、引导提问:“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测量?人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

2、观看视频,了解测量的工具——尺子。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测量的方法了解物体的长短、高矮、距离等,不管用什么样的测量工具,都要方法正确,才能量准确。

延伸活动:在益智区投放多种工具(毛线、木棍、铅笔、回形针等),以及记录再次测了教室中物品的长短。

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教案反思篇四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1、导入,引出主题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教案反思篇五

1.幼儿愿意参与测量活动,体验动手制作尺子的乐趣。

2.能选用自然物,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桌子的高度,感知因测量工具的不同所带来的测量结果的差异。会用移动手指做记号的方法,制作自己的尺子并进行测量。知道用数记号的方法说出测量结果。

3.能认真完成测量工作,并做好记录,能清楚地与同伴交流。

水彩笔、铅笔、筷子;记录纸;长条形的白色硬纸;书每人一本。

1.用自然物测量桌子的高

师:上次,我们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了桌子的长和宽,但我们还不知道桌子有多高。今天,我们再来量一量桌子的高。小朋友们告诉我,要知道桌子的高,我们量什么地方?从哪儿量到哪儿?桌上,老师准备了铅笔、筷子和水彩笔,还有一张记录表,表上也画了这三种工具.你可以挨个选择你喜欢的工具,按首尾相接的方法,量好后记录在工具后面的空格里。

2.交流分享

小结:因为我们测量的工具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所以量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1.尝试用指头量纸条的长度。

2.对手指测量的结果进行初步的.对比。

师:刚才我们说,测量的工具长短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但我们刚才都是用的手指头,大家的手指头都差不多粗细,那结果应该也差不多呀?为什么有的是12个指头长,有的是16个指头长,差得太远。

3.对测量时手指头移动的方法进行示范,同时提示用做记号的方法,引导幼儿比较准确地测量纸条的长度。

4.数一数,我的纸条有多长?

数自己的纸条上有几个记号并记录在纸上。再次对比结果。感知结果比较接近。

2.师:看我们画的记号还可以量书的长度,你认为它像我们平时用的什么测量工具?

(出示尺子)看,他们相同的地方在哪儿?什么地方不同呢?

3.还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师:我们平时见到人们都用什么样的尺子?他们如果量桌子的长,不管是用什么尺子,结果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尺子的记号,大家也把这些记号叫刻度,这些刻度都是一样长做一个记号,所以,量的结果就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用我们自己做的尺子回家量家里的东西。

本次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自然测量与标准尺认识的结合点,就是自己制作尺子。孩子们开始应用已经获得的测量方法量桌子——引导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了解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结果各异带来的弊病(萌发寻找办法解决问题的欲望)——用手指做记号在长条纸上——比较结果的一致性——尝试测量书本,发现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领悟出这就是自制的尺子——尺子就是为了精确测量而发明的。几个环节,环环相扣,通过这样层层递进,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探索,最后解决问题并顿悟,了解标准尺诞生的原因,以及标准尺制作的初步原理。活动的价值由此得到凸显,孩子们在整个的活动中,参与积极,师生有效互动,取得很好的效果。整个活动,我引领孩子在探索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每一个环节学习经验的逐步积累都为孩子的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提供了可能。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孩子前期测量方法的经验积累还有差异,活动结束时还有部分幼儿未达到最后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个别指导,在延伸活动和活动区活动中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本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测量活动人手,通过易位或替换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物体部分与整体的相互关系以发展幼儿的空间能力。整个活动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着测量层层展开活动,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欲望。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单位体系的认识,又分散了连续的整体(如被测的物体)分解成可以置换的小单位难点。使幼儿在完成任务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活动从充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这个意义上说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教案反思篇六

1.初步感受并体验远近的含义,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2.学习用工具测量,并能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1.重点:按照正确的步骤用工具测量

2.难点:

(1)理解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2)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1、铅笔,表格、路线图每人一份、水彩笔盖、短水彩笔、没削过得铅笔。

2、格尺、米尺、卷尺铅笔、积木、筷子、牙膏盒、一段线绳子、一段纸条等等各种自然测量工具。

二、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路线的远近。

2.师:用眼睛看的方法叫做目测法,但是目测法比一定准确,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路线的远近呢?(请幼儿讲讲自己的想法,如工具:尺子、棍子、绳子、积木等)老师今天也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种测量工具,你们看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工具?(水彩笔盖)

3、师:你们觉得这样工具能测量小动物家到学校的距离么?(能)那咱们就先试着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要几个水彩笔盖,你会量吗?(会),请你来试一试。

在幼儿尝试过程中教给他们测量方法,边演示边引导幼儿一起讲述测量的正确步骤(找起点,沿着线,接着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小猫家到学校量了n个水彩笔盖)。(要把记录单设计好)

4.师:请你们也量一量小猫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你再量量其他两个小动物家到学校用了几个水彩笔盖,把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5、请幼儿坐好,检验幼儿测量的结果,教师小结不同的距离,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次数越多越远,测量的次数越少越近。

6、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好多测量工具呢,我们就用这些工具来量一量咱们的小椅子好不好。请幼儿自由选择测量工具尝试着测量。

7、请幼儿坐好,总结、检验幼儿测量结果,教师小结同样的距离,使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次数也不同,越长的工具所用的测量次数越少。

大班科学有趣的测量教案反思篇七

1.学习用自然测量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短,并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知同样的距离,使用的测量工具不同,测得的数据也不同,训练思维的相对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1.每两人一张桌子。

2.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铅笔、积木、布条、纸条等)。

3.记录表、笔。

1.导入,引出主题

2.学习正确自然测量的方法

(1)集体测量,并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用铅笔侧到了几段?是怎么测量的?(个别幼儿边讲解边示范)

(2)教师总结

师:我们测量时,使用的工具头要和起点对齐,然后测下一段时工具的头和上次的尾要紧接住,就是首尾相接,这样能测得比较准确些。

过渡语:刚才我们用铅笔测量了桌子的长度。老师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其它的测量工具,而且还准备了每人一张记录单,把每种工具侧到的结果用笔记录下来。

3.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出示记录表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记录单?记录表上前面的格子告诉我们什么,后面的格子又记录什么呢?(幼儿讲述:一个是画选用的工具、一个是记录数据)

(2)提出测量要求

师:现在请你们到桌子上选择相应的工具对桌子进行测量,测量时注意要首尾相接,把测到的数字记录在后面的格子里。如果时间不够可以选择其中的两种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3)幼儿进行测量

(4)讨论交流测量结果

师:谁来分享你的测量结果?

小结:测量同一样物体时,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就越多。

4.活动延伸:猜测验证。

师:那我们一起去测量一下,看看你们猜的对不对?

这节教学活动有好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

因为活动中所要测量的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贴近生活,所以幼儿在测量的时候特别的开心,积极性也特别的高。在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幼儿之间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对有错,所以在活动的过程中给幼儿多次交流多次尝试的机会。发现问题就要给幼儿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在活动中尽管之前我已经考虑了很久怎么样把语言说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略显含糊的地方。就因为这一点,幼儿的操作方法不是很准确,使得第一个活动目标没有实现,所以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尽量把话说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欢转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学步骤,而忽略了口头的能力。

为了实现第二个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让幼儿大胆的发现然后进行讲述,所以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

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每个老师都跟我们说过,在互动上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随机应变,我们都觉得挺简单,但是当你真正遇到这种“突发状况”的时候,也许你就没有自己预期的那么“灵活”。所以无论如可,要做好完全的准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