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诗经读后心得 诗经爱情心得体会(通用5篇)

时间:2023-09-21 19:05:55 作者:HT书生 2023年诗经读后心得 诗经爱情心得体会(通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诗经读后心得篇一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先秦时期的风俗民情、政治斗争、社会矛盾以及爱情的丰富多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诗经中所表达的爱情也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以下将从《关雎》、《蒹葭》、《卫风·硕人》、《卫风·清人》、《采苓》五篇诗歌中,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哲理。

首先,《关雎》一诗让我深刻理解到爱情的美丽和矛盾。诗中的女子是如此美丽动人,引得男子们无法自拔;而男子则为了追求爱情,不惜付出努力。他们在爱情的征途上承受了痛苦和忧伤,却依然愿意为了爱情而奋斗。正如诗中所说:“关兮,维其邈矣。”爱情的魅力无论怎样远离,都会成为人们心灵深处无法涸泽的真情。

其次,《蒹葭》一诗展现了爱情的绵绵情意。诗中的男女相互表达彼此的爱意,情感如同蒹葭一样细腻柔美。男子虽然苦苦思念,但并不焦虑,而是静静地等待着。女子则用自己手工编织的蒹葭花束将自己的情感送给了男子。这种细腻和坚定的爱情,令人感叹爱情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第三,《卫风·硕人》一诗告诉我们爱情需要付出真实的自己。诗中的女子直接表达了自己对硕人的思念之情,毫不掩饰。她肯坦然地承认自己心中对硕人的感情,并希望与硕人携手共度一生。这种毫不保留的爱情,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真实和纯粹,也提醒我们在爱情中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四,《卫风·清人》一诗启示我们在爱情中要坚持真正的感情。诗中的男子因为亲情和责任感,与自己的弟弟分享了他所爱的女子。他愿意为了弟弟的幸福而放弃自己的爱情。这种牺牲和付出的精神,让我们想到爱情不仅仅是个体的欲望满足,而是要以他人的幸福为前提,看到和实践人道的智慧。

最后,《采苓》一诗彰显了爱情的坚贞和坚持。诗中的女子因为心中对爱情的执着,而坚持不懈地寻找自己的爱人。她经历了艰难的旅程,心中却始终怀揣着对爱情的希望。她用自己的坚持将来者赞美,与此同时,她也提醒我们在爱情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对于真正的爱情要有勇气去执着、去追寻。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爱情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感悟和思索。诗中的爱情充满了美丽、矛盾、柔情、真实、牺牲和坚持等多种情感与哲理。它深深地触动着人们的情感,并引导我们在爱情中注重真实、坚定、忍让和执着。诗经中的爱情不仅仅是古代人们的情感寄托,更是对于爱情的真谛的思考和表达。让我们从诗经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在当代的爱情中保持真实和坚守信念。

诗经读后心得篇二

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自然地咏唱。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葛草吗?藤茎蔓生纠缠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见你啊,好象过了三年。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萧艾吗?浓郁的香气在山间蔓延,就如你的气息啊,让我怀念。采摘通常应该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应该是一个男子了。葛是那时候一种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人们拿它织成葛布做成衣服。但葛藤最是缠绵,长的可达十多米,茎叶交错攀爬,《楚辞》中也有“葛蔓蔓”的说法。萧艾在古诗中经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种极易蔓生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叶,晒干后混合动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庙中燃的香烛一样的东西,用于祭祀。劳动和生活就是这样密不可分,他们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边的游云,是生长在山间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断;是弥漫在周围的每一缕味道,呼吸空气就是呼吸你。

顾随先生说,《诗经》中写愉快少,写忧伤多。离乱之音中慌年怀人,更是有别样的心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这又是一个正在采摘的女子,这次她采摘的是卷耳,这是一种叶子上有小锯齿,果实上长满了到钩小刺的野菜。春秋时期,种子附着在牛羊毛上由边疆传入中土。苍耳到处可见,无法想象这样的尖锐的植物在饥慌的时候是重要的充饥。女人们采集它的嫩叶,在水中反复地煮,直到去掉它的苦味。那是慌年才不得不食的草。在这样的艰苦的时候,男人还在远方打仗,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眺望他回来的方向,身体的饥饿内心的思念让人如何捱过岁月。这首诗的第二、三章换了角色,变成男子的口吻,也好象是女子想象中的他:“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马儿都已眼发花,腿摇晃,如何才能不想家。

《诗经》最著名的一道野菜应该算是《采薇》中的薇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它著名因为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首阳山”中那个野菜。薇菜也叫薇霍,也就是野豌豆,历来为贫者所食,伯夷和叔齐在商亡后隐居首阳山,身无一技之长,抵死不吃周武王送来的粮食,采薇为食。被一个捣蛋的女子看到,说这野菜也是周地植物,你们为什么要吃呢?结果终于是饿死了。好象这样不识大局冥顽不灵的人并不值得同情。《采薇》中远别家人的戍边兵士在归途的风雨霜雪中想起采薇的人,此时薇不单是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一种节令更替的象征,当野豌豆紫色的花在眼底花开花谢,归乡之期也一延再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的最后一章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诗中最美的片段。激烈的战争终将结束,回乡路上饥肠碌碌的小兵,心中的哀是大哀。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什么草儿不枯萎,哪儿有一天不奔波。这是《小雅》的最后一篇。忧中有了愤,堪堪乱世,人不如草木。草木还有春来发新伢的机会,我离开家乡离开你,却可能再也不能回来。

生长在《诗经》中的草,因了我们想象的泉水不停地灌溉,在书本的字里行间伸展出每一个叶片,郁郁葱葱,蔓延过我们荒芜的心田,为我们充当最恰当的精神食粮。

诗经读后心得篇三

它很旧了。

无意中注意到它,目光便被它锁住了。人与书的邂逅,大抵总是这样,凉爽的天气,泡一杯清茶,伴随一个书香浓郁的下午。有人说,诗词存在于苦难,诗词承载着困苦难,但我想,诗词是充满聚散离合各种悲欢。但是最终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爱和希望。

很多人对于《诗经》的印象可能就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是《国风》里最长的一篇。该篇描写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史般的气势记述农家的劳作、艰辛,以时间为线索将在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农民们的日子正是在这种忙碌、平凡、单调、周而复始的劳作之中默默地度过。其实,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再简单不过了:活着,活下去,吃饱穿暖就行。他们的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地怀着这样的愿望和要求活着,劳作,繁衍生息。

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不稼穑不知道农民苦。科技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接触农事,甚至鄙夷,厌恶“农村人”。却不曾试想我们所吃的,所穿的,所用的,都源于他们。耕种,是源头,是起点啊。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与不知,理解与不理解,此时,又如何重要,知己难求,《黍离》是对家国兴亡的感慨,文章只改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可如今又有谁会感慨如此家国兴亡,谁会感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忙着工作忙着赚钱,甚至忘了留时间来陪伴我们的亲人或许直到出事后才会懊恼“哦,我为什么没有多陪陪他们”

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

我们走了很远很远,却忘了为何出发。

有人说:诗经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诗经读后心得篇四

诗经,又称《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久远的时间并未使这些诗歌失去生命力,相反,正是因为它们的独特魅力,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愿意去研读,从中领悟人生的哲理和审美的特点。我在研读诗经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其深厚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悟出了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诗经的千古魅力在于它的内涵丰富。这些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在表现思想感情方面却诉诸了极为丰富的手法。它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出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情感体验和道德观念,使得我们能够丰富自己的思想世界。有的诗以男女之爱为题材,表达了情意绵绵的感情;有的诗从社会道德和家族伦理的角度出发,对个人的行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评价和指导。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们的精神面貌,感受到他们在生活、情感和道德方面的挣扎和憧憬。

其次,诗经的语言之美也是令我着迷的地方。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因此它的语言非常简练、朴实。在这些诗中,作者往往通过简洁而有力的文字和形象生动的描写,表达出深刻的感受和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例如《国风·秦风·蒹葭》一诗中,“蒹葭秋风今古愁,我思与郎同舟”,几句简短的文字却传递出了无尽的思念之情。这种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诗经具有了浓郁的艺术感。

再次,诗经对人生的思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诗经中很多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国风·卫风·木瓜》中说到“脱兮其皮,予几不可”,语重心长地教导人们要坚守自己的本真,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这样的诗句使我时时回想起自己的人生追求,灵感涌现。诗经中的表述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启迪,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独特而珍贵的人生价值。

最后,诗经的审美特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诗经中诸多的文学手法和修辞表达方式让我深受启发。例如《国风·周南·关雎》诗中的对偶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及《国风·曹风·最矣》中的对偶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些工整而富有节奏感的表达方式,让人过目不忘,也激发了我对于表达的追求和热情。此外,诗经对音乐和韵律的追求也让我认识到了诗歌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启发我在诗歌创作上尝试从音乐的角度出发,增添韵律之美。

综上所述,研读诗经是我从中汲取智慧的过程。我通过研读诗经,领悟到其中丰富深刻的内涵,欣赏其中朴实优美的语言,思考人生的意义,感受了它所带来的审美特点的独特魅力。诗经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引领着我们在文化的海洋中前行,感受着古代人们的心灵与智慧。我深信,在不断研读和探索诗经的过程中,每个研习者都能够通过个人与古人的对话,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诗经读后心得篇五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其中《硕鼠》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诗歌。我在阅读这篇诗歌时,深深受到启发和感动。这篇文章将从作者的善良品质、人与自然的和谐、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乐观向上的态度等方面,探讨《硕鼠》所体现的人生智慧。

首先,诗人通过描述小鼠用心窃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自身的善良品质。诗中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一只小小的鼠,为了填饱肚子,不违背他人的利益,体现了作者的善良。这种善良品质启示我们应该像小鼠一样,待人真诚善良、尽信人意。

其次,诗中描绘的小鼠在自然界中和谐共生的景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通过写“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句子,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小鼠在这个古老的农业社会里提醒我们,要保持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珍惜自然资源,为了生存不要过于侵害他人利益。

第三,诗中展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小鼠饥饿不舍弃自己努力寻找食物的决心。作者写道:“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这位小鼠不怕艰难,勇敢迎接所有的困难和挑战,最终取得了成功。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最后,诗中所蕴含的乐观向上的态度让人深受感动。小鼠以饥肠辘辘之态,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作者写道:“有韭有茹,甘心如何。说秋子乎,抱祖尸何。”这位小鼠不怨天尤人,仍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放弃希望。这种乐观的态度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困境,都要坚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相信明天会更好。

通过对《硕鼠》的深入研读,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篇诗歌中蕴含的丰富的人生智慧。作者通过描绘一只小鼠的生活,传递了善良、和谐、自强和乐观的重要价值观。这篇诗歌不仅让我加深了对古代智慧的理解,也使我对如何面对人生中的不同困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现代人,我们仍然可以从这篇古代诗歌中汲取智慧,引导我们的生活,并在逆境中不断前进。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