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堂与教师成长密码读书心得(汇总19篇)

时间:2023-11-22 18:26:30 作者:笔尘 好课堂与教师成长密码读书心得(汇总19篇)

读书心得是对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心情、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写作形式。下面是一些读书心得的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中的内容。

教师成长密码读书心得

今年暑假我利用假期休息的时间读了教育发现丛书中的《教师成长密码》一书,感受颇深,现整理总结如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大大推进了课改的深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条件。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许这是古代的老师职能作用,现在的教师应该迅速的转变观念。专家认为,在新课程中,教师头脑中要有儿童意识,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为了儿童的学习。不能光考虑教师怎么教,还要考虑儿童怎么学?要用体现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关注儿童的生活,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通过与儿童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变化是课堂环境改变的基础和推动力。

老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抱着“师道尊严”不放的老师,学生一见就怕的老师,永远走不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老师完全是“学长式”的,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问题,交流彼此思想。近日,听了几节同样课题的课,其效果大不一样。一个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只是告诉学生文章讲的是什么,学生们像容器一样,老师只起了填充的作用,学生根本没有心灵的体验,更没有彼此间的合作与个体探究,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是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这样的结果是老师没有摆正师让关系造成的.。而有一个老师则像一个导演,学生在他的眼里像一个个火炬,老师不断地去点燃他们,他让学生欣赏,他让学生讨论,他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师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老师更多是指引者,学生像车,老师往车上加的是油,而不是上货,一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课堂给予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望。相比之下,我们才真正明白在课堂上摆正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们老师要蹲下去看学生,只有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对等的位置上,才能赢得学生。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圈内的事,我们应知道学生喜欢看什么书,喜欢听什么音乐,他们都谈论些什么话题等等,并力求走进他们的心里,去切实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觉得我们的教育、教学是与孩子的自身成长与发展相协调一致的。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

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像、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所谓三位一体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心中始终要想着学生,人的发展是设置一切目标的依据。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体验,才是可持续的的有远见的。

德国一位教授在考察完中国基础教育时不无感慨地说:“中国的教师真能讲,中国的学生真能考!”这也许是对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好概括。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沉闷、死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恩格斯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提供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了,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变得开放了。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抑、规定,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贴耳,盲从依附。而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的自由和权利;质疑、批判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及其他权威的自由和权利;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到平等对待的自由和权利;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乃至片面性,免于精神或肉体处罚以及不公正评价或对待的自由和权利等等。这些自由和权利大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然而现在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就语文而言,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老师更多地引导学生进入“大历史”的天地。

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变得灵动活泼,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而是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新课程的“教学时空”变得延展开放,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的。

教师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课堂,而不能零散破碎,一一作答。这样的课堂能包容大量的共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群体探索,针对性强、效率高。

3、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

4、高效课堂多样化的评价形式。看老师,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处在引导地位,老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这一主题进行。看学生,以学生来评价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看学生是否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高。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之,高效课堂,要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近复杂丰富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有效。我正朝着这方面努力。

看完后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首先,它给了我们明确了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我们的教学才有方向,我们才能达到教学目标。高效课堂强调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其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来体现、评估。因此,高效课堂应是努力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这一手段,高水平地达成培养人的目的,高效课堂应是教学高效率和高效益的有效结合。再者,它给出了高效课堂的策略、模式以及课堂要求。也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我们上课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时间备空间等等。其中强调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及课堂要有小结和巩固练习。第三它给出了高效课堂的评价形式。

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以及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课堂高效。“高效课堂”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短语——“高效”和“课堂”,关键词在于“高效”。“高效”应该包含学生的高效和教师的高效。学生的高效是能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获得高效地发展,教师的高效是能通过课堂的教学来高质量、高收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略有提高。理所当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内通过学习获得高效的发展是高效课堂的根本。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愿学、善学、乐学,学生能从学习中体验到一种成长的喜悦和幸福!而学生这种理想的学习状态的出现,则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对巩固练习与提高练习的精心编制。为此教师必须努力扎实的抓好学生的课前预习,并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让学生高效自主、合作学习的活动,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这样教师自然而然在学生提高的同时,自身素质也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我还觉得高效课堂在某种程度上对师生关系作了一些改变,而这种改变的,是由传统课堂中教师反复枯燥的讲、学生无奈被动听的单向灌输关系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点拨提升,引导学生多方位的交流讨论。高效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批判式的吸收与改进,抛弃糟粕吸收精华,或者说是一种变革与升华。这种课堂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师生真正平等融洽、交流零障碍、和谐温暖的新型师生关系。当然在高效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放式的,这对我们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准和要求比传统课堂下的要求更高、标准更高!

学习了《高校课堂22条》后,我认为要想创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必须要努力成为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一个合格教师的标准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要成为一个符合“高效课堂”的优秀教师,我觉得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即高标准的“学高”,而且要做到高标准的“身正”,在校内校外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行为道德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学生、家长的榜样与楷模,对学生起到模范示范的作用。此外还必须对学生有着爱心,是发自内心的爱心,但不是热情而短促的,而是如涓涓细流般长久的,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崇敬、关注并影响学生行为。对教育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能从教学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一位优秀的教师,除了具备以上条件外,课堂教学还要能做到精心设计与详尽准备,这才会上出一节节的高效课,有了这样一节节、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一年年的高效课,学生自然就愿学、善学、乐学。为了这些目标,我要努力奋斗,让自己首先成为一个拥有高效课堂的老师。

高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然而我们如何才能在课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就看老师在课堂如何操作。可见老师的因素也尤为重要。

高效课堂喻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可谓妙笔生花。高效课堂影响着当代学生自身的成长,有助于有效的实现做学问与做人、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宽广知识和较强能力、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健康身体与心理等有机结合,实现自身和谐健康的成长。将“高效课堂”的作用与学生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我们能更容易地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的精髓。

教师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读完苏鸿教授主编的《高效课堂》,总的感觉,这是一本对教学、教科研有指导意义的书,书中拥有各种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以说是一本教学实践指导手册。阅读后,对比自己的教学情况,我发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发现了要奋斗方向,真的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以及如何做才能让自己的课堂高效。书中苏教授对教学活动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进行了系统的剖析和深入的诠释,读后深受启发。

首先是备课,在当前高效课堂大背景下,精心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份好的教案,必须符合教学实际,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必须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而根据最近的新的教材,新的教学内容,我认识到我的备课应该建立在认真钻研教材之后,再加工,再创造!

其实,读完整本书,我收获最大的是关于听课。以前,我听课仅仅就是把教学过程记录下来,对于个中缘由,是好是坏思考的特别不够,以前我听课特别佩服那些能现场分析解说的老师,我的消化大多在听课后,这样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吸收效果大打折扣!

听课如同读书,听的目的不同、态度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如果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读书不必太认真,也不用记笔记,浏览式的看一遍就行,看后也不必掩卷深思。如果看后还要写出书评或读书笔记,那就大不一样了,不但要认真阅读,字斟句酌;还要不断思考,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文章的特点;甚至还要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意图等。

与读书相比,听课更为复杂,因为书本是平面的,课堂是立体的;书本是静止的,课堂是灵动的。所以评价一节课比分析一篇文章更难。评课不但反映了评课者听课的认真态度,也反映了评课者的教育理论功底,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程度。

一堂课要听的方面很多,但主要是关注三方面的事情:关注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方法是否合理适当、关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引导是否准确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扎实有效。这三个方面也对应了授课教师在备课时的三备: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

在书中第二章---上课:在过程中彰显智慧的力量里,让我想到了“智慧课堂”这样一个概念。关于智慧课堂的创设,首先智慧不能像知识那样“教给”,只能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然“生成”。因此,智慧的课堂意味着平等融洽,意味着动态生成,意味着生命涌动。在智慧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善于创设教育情境、充满教育智慧的人;课堂是师生、生生的生命体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方面的交流与互动,是知识与能力乃至生命的齐头并进。学生不断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对新的问题做出解释,进行加工,从而实现对新的知识、思想方法的建构。这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成过程。智慧的课堂是师生“零距离”的沟通,是师生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的真情对话,是学生个性张扬、生命成长的天地。

课堂上,学生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和教师争论,随时向教师质疑,甚至可以不同意教师的观点,教师恰当、及时地发挥主导作用。疑中求思,思中探索,才能更好地焕发出生命活力。

新课程关注的生长,是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事实上,这就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培育璀璨的七色花上,不仅助学生的知识成长,更要助学生生命的成长。

总而言之,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一定要对学生普遍关注;要想课堂变得高效,必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想课堂变得高效,老师要引导学生走入一个充满神奇和智慧的乐园。希望我能把书中的案例用到实践中去,努力的扮演好高效课堂里的角色。以上就是我读完之后的一点心得体会,谢谢大家!

《教师成长》读书心得体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实习过程中利用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技巧和班级管理理念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的教学最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的内容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号的,而是需要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喜欢看地图,喜欢研究地球仪,喜欢利用对比的关系比较两种地理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利用地理学习的方式方法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此,我硬性规定每个学生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地图册,以后的地理课都必须到办公室拿上地球仪,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册和地球仪,地图册的教学显得平面化,而加上地球仪的教学则会显得更加相得益彰,使学生在听课、思考地理位置时不再那么的空洞。

时常会利用课堂举办小型的地理知识竞赛,简单的一些世界之最题目不仅考的是学生的文化常识,也可以将课本内容再重新整合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能够摘到桃子的目的。

就这样从原来一个班级50多号人就只有三个人听我讲课,现在班级里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做到认真听我讲课,自认为对学生地理兴趣的培养有了一定的成就,学生不再是以上地理课就睡觉,以听说上地理课就甩头叹气,学生的巨大变化让我看到了教学的希望,我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群理解、支持我的小伙伴。

将近半学期的实习,恍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实习即将拉开帷幕,在这段时间内,我学到了许多大学里不能学到的东西,也体会到了人生中从未有个的经历,懂得如何与身边的同事相处,做后辈就该虚心向前辈学习、请教,千万不能妄自菲薄,做老师就该有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之道,如今,渐渐退却了初次站在讲台上的紧张与羞涩,现在的我们收获了友谊,良好的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在这半年之中获得了快乐与成长。相遇即是缘分,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半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但他也是大学八分之一的时间,并不短,我们虽然人不在身边,但彼此心却紧紧相连,愿学生们能够在温馨与信服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教师成长密码读书心得

古语有云:“读好书如饮美酒”。有幸读完《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书中时刻围绕“教师成长”这一中心。通过讲述众多优秀教师生动感人的成长故事,如穿针引线般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转折分析的丝丝入扣,给做为年轻教师才刚刚出道的我以很大的震撼和启迪。

仔细读来,书中所涉内容包含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师风师德的建设,如何做尊重学生的老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未来的出路……等等。通过阅读学习,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更是授人以渔!

感受最深是当是:在绿草青青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你》中,关于“亲其师,信其道”重要性。学生喜欢老师,才会更加信任老师,那么对于老师传授与他的'知识也才更能有所收获;还有李友焱老师写的《做养马的“伯乐”》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同时老师要摒弃“唯成绩论第一”等世俗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学生;更有刘祥老师的《我的秘密“武器”》中,关于“眼皮浅”的理解。往往妒忌别人只能使自己变的自私狭隘,可是通过合理的价值观引导却反而能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

“临渊慕渔,不如退而结网”,书上的知识只有切切实实的得到理解,并且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通过学习我觉得在未来任重而道远的教师成长生涯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善于学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学亦是如此。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只有如此才能大大加快我们教师成长的步伐,为日后在教学过程中能游刃有余打下基础。而且作为新老师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有时同事也无法给予相应的帮助,那就只能通过学习来解决。

其次,要学会团结协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缺点,因此大家合作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新教师更应该以积极的的态度寻求合作,与同事、家长、学生,特别是向老教师虚心求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和指导,并付诸实践,进而弥补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

在次,要学会关爱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新教师一定要克服“填鸭式”教学困境,教学中应该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心研究教材,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40分钟里学生能快乐、高效的学习。同时教师应该学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关心去打动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用真心去感染学生。

最后,要学会善于反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因此养成反思的习惯能给教师成长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课前反思有助于上课中游刃有余;课中反思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反思有助于了解教学中的失误,为下次改正做好准备。

总之,实践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助推器”,作为年轻教师,在以后的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必怀着200%的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而奋斗。

教师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创新。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重中之重。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2、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课堂,而不能零散破碎,一一作答。这样的课堂能包容大量的共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群体探索,针对性强、效率高。

3、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

4、高效课堂多样化的评价形式。看老师,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处在引导地位,老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这一主题进行。看学生,以学生来评价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首先看学生是否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高。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总之,高效课堂,要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近复杂丰富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有效。我正朝着这方面努力。

创新。

认识和理解。以下是本人在这次班主任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班主任理论知识是指导班主任工作实践的关键。

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检验理论的依据。在学习中我对班主任的含义、作用、角色、原则、工作方法、工作艺术等等理论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这对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明确的指导作用,使班主任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爱心、耐心、民主、赏识、激励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

通过这次学习,我总结出了做为一位班主任,要带好一个班就必须对每一位学生都有一颗爱心、耐心,对班级的管理都采取民主的管理体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中一员,从而更努力地为班级做好每一件事情,同时他们还善于激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班级中都能享受到自己的成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的小主人。我们知道班主任工作既繁忙又辛苦的工作,它不仅要教书还要做好学生各方面的工作,而学生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各性差异大,这就需要班主任付出大量的工作时间与精力。所以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定努力做到对学生要有耐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努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断以学生好的一面来激励学生,使学生对自己有信心。

三、树立以生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

我们知道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传统的教育是更多地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是强带有强制和强迫性的,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个有自己思想的人。而现代教育观则着重强调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也看作是学校的主人,而且要求班主任的工作处处以学生为中心,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弄清学生想什么,关心什么,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因材施教,严格管理,正确引导是以生为本教育观念的主线。

认识到这些以后,我坚信,在今后任职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中我一定多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树立以生为本的班主任工作理念,还学生一个属于学生自己的天地。

资料来源:http:///data/xdth/。

教师高效课堂读书心得

张瑞。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李炳亭先生写的《高效课堂22条》,《高效课堂22条》是李炳亭先生潜心研究教育10余年的成果。看完后我最深的体会是它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讲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高效课堂22条》从题目来看,就觉得教育理念新颖,贴近教育教学工作,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指路灯。回顾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进行了新课程培训,也搞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无论是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模式的构建……无不是为了掀起教育的另一番新天地。

在传统的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只有一件事情要做——认认真真的听老师讲课,详详细细的记录下老师授课的内容。而老师最大的本分,就是尽可能多的讲述,整堂课基本都是满堂灌。所以“教”是老师的权利,“学”是学生的义务,教与学就像黑与白一样的对比鲜明、分工明确。

而高效课堂则来了个天翻地覆的变化。高效课堂主张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体,学生却成为了真正的主角。他们组成学习小组与对子,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经过群学,讨论,每个人都对知识有了相当的掌握,于是学生接过了老师的担子,走上了讲台,大胆的表述着自己的观点,从容的讲述着解题的思路。一堂45分钟的课,以前老师可能讲30分钟或40分钟,而在高效课堂中,这一情况完全相反,一拨又一拨的学生走上了讲台向自己的同学授课,老师坐在了学生的位置,要么给予引导、要么向学生学习。可以说,在这个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真真切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在高效课堂上,学生跟老师是平等的关系,学生有跟老师一样的权利,他可以讲课,可以对老师的做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探讨。老师说的学生并不是完全认同,提出现疑问的时候,学生会大方的跟老师说:老师,我认为这道题应该这么做。即使讲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这是“我的课堂”,所以“我做主”。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尽管自己力求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可当遇到困难时,自己却退缩了,前功尽弃了;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尽管自己力求把学习主权还给学生,但当遭遇学生的沉默时,遭遇时间的紧迫时,遭遇教学成绩的影响时,自己却又没能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坚持下去。

作为新课改时代的老师,我们应该坚信,课改任重道远,但让我们一起勇挑重担,向目标出发,努力使自己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尽情的发挥所长吧!

年教师成长密码读书心得【精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淋浴在灿烂的阳光中,膝上摊开一本书,闻着纸上散发着的油墨清香,心里充满了快乐。作为老师的你有每天读书吗?读书能够提升的学识。来写一篇教师读书心得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教师成长密码读书心得,希望你喜欢。

心态决定一切,有了积极的心态相当于成功了一半!这是初为教师的我最大的感悟和收获。

及英语教学工作。记得刚踏进学校大门时,我心情紧张,心里一直在担心,学校会安排我上什么课呢?又会是几年级呢?虽然我是本科毕业生,但是对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始终不能引以为豪,一直以来都是靠自己的脚踏实地走过来的,可是那些都是作为学生对学习的一点认识和感悟,所以担心自己不能胜任。当我一听说“代八年级教学”时,心情一下子就紧绷了,怎么办?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一切都不了解还要中途接班,学生熟悉了以前的老师,对于我一个新来的老师肯定不会认可,完了!但回头一想,不怕,我年轻,大胆接受挑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肯定行!就这样,我激励自己开始了我的工作。义无反顾的踏上教师这一光荣的岗位。

收获最大的是懂得只有努力才能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倾情于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实践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能力的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拥有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去总结。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拥有渊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作为特岗教师的我,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教师生涯中茁壮的成长起来。

欣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予每个孩子的独特性,肯定每个孩子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接受每个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荣誉。

爱,予以孩子心灵的温暖;爱,支持孩子的自信;爱,打造孩子人生的豪迈。有爱才有幸福,有爱才有春天,有爱才有教育。愿我们每一位特岗教师都献出自己的爱,时时、事事、处处呵护孩子幼嫩的心灵,同孩子一起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曾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我想,我做为一名特岗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本,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关键要保持宽容的心境,学习的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同事悉心请教,同事之间相互关心、和睦相处。

两年的教育也是两年的学习,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教育自己,孩子们学习我也学习。我认识到,一个没有经验的新老师,要想上好每堂课,搞好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实践中用心摸索。面对新教材,面对新课文,一切从零开始,虽然八年级的英语知识对于我来说很简单,但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这些简单知识,却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我要求自己做到认认真真每一刻踏踏实实每一天。每节课前认真备课,每节课上仔细讲解,每节课后有针对性辅导。按照自己的方法,结合教材的内容,踏实的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个孩子。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尽人意。班里出现了一些学困生,主要原因父母长期在外,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了学习;其次,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留守在家,这些孩子成了学困生。虽然我也曾想办法试图解决,但是没能彻底解决。课堂上要想使每个孩子做的十全十美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一名教师,要考虑这些现实问题,想办法解决,因材施教,促进其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力求立足实际,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多学多思考,在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20__年大学毕业的我,参加了唯一的一场招聘考试——特岗教师考试。通过招聘考试,我有幸成为了勐海县打洛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

九月份,我以一名新教师的身份向教育领域窥探,刚从一名学生转变成了一名教师,新的角色让我有点不知所措。还记得我刚踏入打洛小学时,看着一个个孩子纯真的笑脸,听着他们稚嫩的一声声“老师好”。我才猛然意识到我已经成为了一名教师,心情不由得紧张起来,不知道今后该如何教学,该如何教育好这些可爱的孩子。

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一位懂教育的好校长,她了解我们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我们虽然经历了四年的大学教育,但刚刚踏出大学校门,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对小学的教学也是一知半解的,尤其是我们大部分并非专业。“磨刀不误砍柴工”,校长并未让我们直接走上讲台,而是为我们量身订制了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为我们每人选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我们的指导教师。在这一周里,我们跟班听课,学习课堂管理方法、日常管理方式,熟悉我们即将奋斗、生活的地方。一周后,我们登上讲台,上了一堂公开课,虽然不精彩,虽然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这一周的培训,却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更有信心走进教室,走上那三尺讲台。

一周的岗前培训结束了,但学校并未停止培训我们的脚步。每个学年,我们都会有新的任务,讲课、听课、评课。在不断的讲课、听课、评课中,我们逐渐积累了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提升了我们课堂教学和管理的能力。今年,我们又迎来了新的挑战——课题研究,从未参与过课题研究的我们,将在这个崭新的舞台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结合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针对课题面临的问题大胆探索研究,积极实践。

在小学教育这一领域,我还是一名新生儿,在这一过程中也免不了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学校是老师与学生组成的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学校里,我把我的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和照顾。虽然如此,但在管理上仍有不当的地方,仍有看不到,不知道如何解决的问题。因为自己是新教师,也是初次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很怕上不好课,也怕教不好、管不好学生。遇到这些问题时,我虚心向学校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学习管理方法。现在,我渐渐明确了方向,不再茫然。

在讲每一堂课之前,我都会用心去备课,不想,不敢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播下错误的种子。虽然如此,但难免还是会有出错的时候,也会把字写错,把句子念错。我深知我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处于学习的位置,很多问题都需要自己动手去解决,然后传授给学生,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教师这个职业,需要我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的过程。从最初走向讲台的不知所措,到现在在讲台上的正常授课,我都一步步地走过来了。我要为自己肩上的担子,付出我的努力,实践我的行动。

来到打洛镇中心小学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充实的,每一天都是精彩的,每一天也都是充满挑战的。汗水,坚持,努力终究会成就一个人的理想。时间如黄驹过隙,特岗教师的生活已经过去两年多了,渐渐地习惯了作为教师这个新角色的校园生活,喜欢上我们班里的那群可爱的学生。在学校里,关心他们的生活,督促他们的学习,和他们一起开心地成长。

在此分享。

不知不觉中,一年已经过去了,我的学生已经上四年级了,今年教师节收到很多学生的问候,那种感觉是无法用金钱和物质来代替的,觉得好像是自己孩子在给你带来问候。

在一年的学校生活中,我感觉自己没有长大反而还幼稚了,身边的同事是那样的真诚,学生又是那样的天真,我就是生活在一片净土之中。平时有什么生活中的问题有校长和主任的照顾,教学方面有教导主任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导,同事们也相处的非常融洽。平时相处最多的也是学生。我们班的学生非常活泼可爱,虽然有时闹得我很头疼,很苦恼,但依然不减我爱他们的心,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跟学生相处很愉快。刚开始,因为是新教师,也是初次走上教育岗位的教师,我的心茫茫然,很怕上不好课,也怕教不好、管不好学生。可是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我的心也不再茫然,而是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班的学生很体贴,他们并没有因为我是新教师就对我有抵触情绪,反而很开心,很快便接纳了我。我现在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学生要更加懂事用功,同事们都万事如意。

经过这一年的。

学习。

我受益匪浅。我深知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强烈冲击下,学习对一个教师而言已不再有阶段性的界定,已成为教师的“终身大事”。初为人师,无论从教学还是教育的角度出发,都应有“求知若渴”的积极心态。我们新教师虽具有较新且全面的专业知识,但也应继续拓宽自己的视野,在知识的纵横领域上下功夫。“。

学生。

一碗水,教师一桶水”的观念已不在适应现代教师的要求。课下,我积极与学校前辈交流学习,使自己的眼界边的更加开阔,在他们那里,我学习了很多的教学方面的知识。此外,我参加中心校和县教育局举办的活动,在活动中,我收获许多实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利用这些好的的教学方法,将学生都培养成一个个优秀的学生,更要将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合格的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知道自己身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要说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有着不甘落后的进取心,我会充满激情地奋斗、开拓、进取,将青春挥洒在自己热爱的教育热土上,我无怨无悔。

如下: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

教育。

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过程。没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的历史使命就无法完成。

近几年来,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探讨中,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倡导教师行为行动研究者、教师成为解放性行动研究者,主张教师从被动地专业发展向主动地进行其教学行为内涵上的专业化转化。教师的专业化更加注重教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教学行为内涵和品质上的表现,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性的加强也更需要教师主体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以求胜任研究型或专家型的教师角色。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通过读书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经验反思,以及自身素质完善,就无法真正达到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预期目的,也很难实现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要反思。教师要做一名哲学的思考者。带着问题去思考教育;带着尝试去解决问题;带着反思去总结问题;带着结论去验证问题。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反思和校本培训为特点的在岗培训已经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其中,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专家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便他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

进程等,即课中反思;也可以在上课之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即课后反思。反思本身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只要具有批判性分析的眼光,善于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相关的反思工作,就会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具理性色彩,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三、要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育科研。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从事科学研究的这条幸福之路上来。这是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最好概括。因此教师应积极投身到教育科研之中,以获取自身专业化发展,实现自身生命价值。可以这样讲,没有教育科研的教育是僵化的教育,没有科研意识的教师是没有生命力的机械的教师。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教学即研究,一旦教师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那么他的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研究中发生,在研究中开展,有效的研究活动,必然是带来观念的改革。

课题是开展教育科研的载体,也是开展科研的方向。课题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做有心人,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纷繁芜杂的教学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围绕问题去学习理论,再进行筛选,建立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课题确立之后,我们就要从教学的现实出发,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借鉴最新的理论成果去开展课题研究。即发现问题学习理论(论证)建立课题开展研究反思总结(理论),这是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基本进程。这一进程是一个具体实践与理性思辨交织的探究过程:科研取得了成绩固然需要我们去思考,从而发掘规律;而研究失败了,或者遇到了问题和困难,更需要我们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办法。另外,教育叙事研究也是当前备受专家推崇和教师认可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所谓教育叙事就是记叙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故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事实性、情境性、过程性的研究,基于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生活,能追忆、提升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

教师既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这就要求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教学实践;不同的学生也需要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这也需要教师具备较浓的科研意识;还有,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所以,教育科研是教师使自己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的孵化器。通过研究,我们才能转变教育思想,构建新的教育理念。

一个人,不是有了知识就能做好一名教师。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是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己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的价值。到那时就会发现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我认为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教师是一份平静的职业,教师的工作是平平常常的,心态决定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教师要以良好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工作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主动去做,这样不但会锻炼自己,也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也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不去计较个人得失。如果什么事情都需要别人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已经很落伍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都有自己相对较弱的地方,只要不断学习,去吸收时代的、别人的、科学的、优秀的东西。学会学习,就会成功。

二、懂得感恩是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老师,得有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具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因为感恩,你才有爱心,才会爱生活,爱从事的工作;有了爱心,才能长智慧,有了爱心,你才会努力,才会勤奋,才会反思,才会坚持,才会成长……现在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源于感恩,是在感恩中静心学习,尽心工作,用爱心回报社会。

三、反思是新教师成长的途径。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因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最需要反思的就是自己教学行为,从教材解读与设计、教法与学法的选择、课堂细节的处理等层面去反思。作为日常的教学,我常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教材的解读,有更恰当的角度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可测吗?这节课中最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什么?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来教这节课,哪个地方最值得改进?反思的深度,决定着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活跃在教坛上的大师们,其实也是反思的高手,也是通过一步步的成长,才成为今日的“明星”。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可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可以反思的东西。同时,要边反思,边记录,用键盘留下文字,为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

在这半年中能够顺利、开心完成工作,我要感谢学校。

领导。

的关怀和信任,感谢热情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位教师,在业务上给予我的指导,都让我受益匪浅,没有他们的帮助和鼓励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这段时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做一名教师的艰辛和快乐。因为年轻,活力有余而经验不足,热情有余而沉稳不足,但这更激励我加倍投入地。

工作。

努力地学习和深刻地反思,就这样我们一天天快乐地成长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知道自己身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我要说年轻就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有着不甘落后的进取心,我会充满激情地奋斗、开拓、进取,将青春挥洒在自己热爱的教育热土上,我无怨无悔。

教师成长密码读书心得

读了《教师成长密码》一书后,让我明白了好多。一些原先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在这本书中都遇到了,同时也给了我很好的解答。书中从教师的专业成长,良好的师德师风假设,做尊重学生的老师,从课前听课、课后反思等方面展开论述。我看到了很多一线老师工作的真实写照,也读懂了这三尺讲台给他们带来的魅力所在。这本书告诉我如何处理当今社会给我们所带来的压力、告诉我如何能够成为学生的朋友、告诉我要想改变学生不一定是正当措施能够解决的,有时候满足一下学生小小的自尊心也是可以的.

读了这本书,我更加深刻的感悟到大凡成功的教师都无外乎做好了以下几点:

第一,要学会学习。

首先,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再次做个真正的读书人。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善于读书的老师、一个善于学习的老师。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只有热爱学习的老师,才能让学生知道更多的知识,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中体味人生、启迪智慧、学会学习与生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要勤于反思。

在郑州教育博客这片沃土上,我渺小如一粒沙子。其实,我虽然写的不多,但是每天我都会欣赏精彩的博文。今天,看看这些优秀老师的成长,我不再彷徨,我相信,总会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因为,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会游泳。在教育生活中,成功一定有办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及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假如一个教师只满足于在学校学到的东西,不去思考,不去辨别,那么他工作几十年也只能是一堂课的重复,只会永远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准上。让我们利用好教育博客这个平台,在读博的同时、写博,记录下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不断探索,相信我们就会获得成长。

第三,要善于合作。

现在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没有合作就很难有发展。每个教师都有优点,也都存在着不足,作为教师,应当多学习他人,欣赏他人,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这是朱松德老师在《欣赏他人提升自己》一文中的一段话。他建议要“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老师还告诉我们,要在听课的过程中,欣赏他人如何处理教材,欣赏他人的教育教学技巧,欣赏他人如何唤醒学生······,这些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想,任何一位教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一定有他个人独到的地方,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自己善于把握机会,不断地在听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够很快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只要我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精彩课堂教师成长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打造一堂精彩的课堂已经成为我成长的重要课题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了精彩课堂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教师个人特质、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及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五个方面阐述我对于精彩课堂教师成长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打造精彩课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设计多样性的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图表、实验、游戏等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我还会尝试如故事讲解、启发式问题提问等方法,以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这样的课堂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内在的驱动力,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愉快。我发现,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其次,通过打造精彩课堂,我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精彩课堂中,我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启发思考和引导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还通过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他们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时更加自信和独立,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打造精彩课堂对于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设计和实施精彩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合作和参加专业培训,我不断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提升自己的学科和教学水平。我发现,精彩课堂对于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升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学习和成长,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育职责。

第四,打造精彩课堂还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和课堂管理手段,我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我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人目标的设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反馈。这样,学生逐渐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对学习更加有责任感和自信心,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最后,打造精彩课堂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需求,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精彩课堂中,我注重提供多样性的学习机会和挑战,鼓励学生发掘自己的潜力和特长。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机会。通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发现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们也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精彩课堂对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教师个人特质、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及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共同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成长的课堂。只有不断追求课堂的精彩,我们教师和学生才能在共同的奋斗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精彩课堂教师成长心得体会

精彩课堂是每个教师成长的重要一环。作为一名教师,我曾经历过无数次课堂教学,也不断进行思考与反思,不断寻找提升教学魅力的方法。通过积极参与培训和交流,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些经验与感悟,从而使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有趣。本文将分享我在精彩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精彩课堂中,我发现最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需求,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地教学。因此,我会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以便更好地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此外,我也会设立小组活动和讨论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学习和交流。只有真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适合每个学生成长的精彩课堂。

第三段: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精彩课堂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了增加课堂的活跃度,我会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通过这些方法,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课堂上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我还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使用多媒体教具、网络资源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第四段:关注情感因素。

在精彩课堂教学中,情感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尊重学生,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我会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安心和自信。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受到重视和支持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此外,我还会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进展和个人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通过关注情感因素,我能够在精彩课堂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第五段:持续的自我反思与提升。

精彩课堂的教学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环境的发展,我们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与提升。作为教师,我会不断地研读教育理论和最新的教学方法,吸取优秀教师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调整。同时,我也会积极参与教师交流和培训活动,与其他优秀的教师进行互动和学习。通过持续的自我反思与提升,我能够更好地准备和展示精彩的课堂,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

精彩课堂是每个教师的追求和目标,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关注情感因素以及持续的自我反思与提升,我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创造出更加精彩的课堂教育。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精彩课堂的目标将不再遥远。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体会感想

《课堂密码》这本书,对教师个人而言,这本书可以改变学科教师只对学科知识负责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科深度不再越来越深,而教育广度越来越广,分享读书。

课堂上,为什么我们的教师积极忙碌却徒劳无功?为什么有的学生总给老师制造麻烦?为什么有学生听课走神?为什么学生会沉默不语?为什么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一线教师。而《课堂密码》一书,就像是解开这些课堂现象的密码,透视出掩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有效的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实践作出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让我们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本人认为《课堂密码》提出的观点、问题、案例很值得我们去深思与研读,特别以下几个观点我更有兴趣:

一、学得好,还要考得好”。周彬老师用“爱人教育我”放、找东西的实例来说明在平时的学习中,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也不管我们用什么逻辑来掌握学科知识,似乎只要记住了或者储存好了学科知识完事大吉了。可是,当我们身处考场时,储存得好好的学科知识,不但不会主动跳出来,即使我们去找,也不见得能找到。然后论述一、从“知识的储存”向“知识提取”的转变,提出了考前如果教师和学生呈现出来的疲惫、显现出茫然,学生不可能考好成绩;考试的竞争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二、“知识提取”对“知识储存”的工具功能,发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就越是容易。

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储存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取知识;不但要让学生在做作业时提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在考试中提取知识。既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还能让他们提取出来的学科知识为他人所理解,还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不断地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储存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忘记旧知识。三、为了“知识提取”的“知识储存”,在教育的意义上,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并不在于他储存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在于提取多少学科知识。有的学生有了辛苦的储存,但却得不到有效的提取。也就是学科成绩不好。因此,重视学科成绩的提取,在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责任,更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互动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

二、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周彬老师指出:“有的人一生都很忙,也显得很聪明,但最终却一事无成”。这种现象现实生活存在不少,本人颇有同感。周彬老师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1、深陷课堂教学的“忙碌之井”。指出了,在时间管理上,有的老师认为,我们每天课都上不完,哪有时间看书?很少人会想到,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子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要上好一堂课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每堂课都上好却是非常困难的。教师要从课堂教学能力向学科教学能力的转变,需要课堂教学经验在量上的积累,但更需要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在质上的突变。前者需要教师潜入课堂教学之中,后者需要教师跳出课堂教学。

2、踏上学科教学的“理性之路”,我们行走时若只是盯着脚下的路,虽然每一步都走得稳健,但离最终目标往往相去甚远。我们认为学习与储存知识点时要“盯着脚下的路”,但在总结与提取学科知识时要“盯着前方的路”。学科教学的困惑在于,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就必须将学科知识肢解为知识点,让学生逐点学习与掌握。可是在学生逐步学习与掌握的过程中,越是仔细,越是投入的学生,就越是难返身整理与总结学科知识,也就是说,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学科的知识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知识能力,可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因此,不管在学期初,还是在学期中与学期末,只有站在学科教学的高度,始终盯着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教学目标,再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才能避免虽然学科教学赢得知识点上的胜利,却偏离了最终的学科教学目标的情况。

3、打开教育教学的“展望之窗”。学校是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的地方。学生学习得更好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二是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了。如果只是对学生的短期学习成绩负责,前者肯定最重要;如果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负责,后者肯定更重要。如果学校只是对学生的短期成绩负责的话,难免会以牺牲“牺牲越来越喜欢学习”为代价。

一旦牺牲学生对学习兴趣,最终的结果恐怕只能是即没有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让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学校与教师的眼界,又需要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驾驭,远比训练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更为困难;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远比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周彬老师在《课堂密码》中对课堂的独特见解,本人学习后,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一些启迪。上面只是我一些点滴的感悟。

一、博大而炽热的爱:

名言。

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是的,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或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它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名师魏书生,李吉林都向教育、向学生献上了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爱。这也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人生追求的原动力。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我全部的爱与热情献给我的学生,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乐学善学的智者。

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更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向实践、向各种信息渠道学,引千道清泉、聚万座富矿、集百家之长,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渊博的学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兴趣。成为学生的“活。

字典。

”和“百科书库”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永不未泯的童心。

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一颗未泯的童心,斯霞老师直到七八十高龄还在与小学生亲密接触,他们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试问他们又怎么不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又怎么会不亲其师信其道呢?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做一个“有效的”教师,实施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师应有的追求。

《课堂密码》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里面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学科深度上,当学科还没有分化的时候,教师普遍看重育人,这就是韩愈所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科分化之后,教师普遍看重教授知识。至今,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时,虽然也看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却是看学生的学科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师。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之所以说它一次性,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解释;之所以说它平面化,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但也正因为如此,教材较教师提供的学科知识更有权威性,也更有逻辑性。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科知识,并不重在学科知识本身的权威性与深刻性,而是对教材弱点的补充,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进行多重解释,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教材提供的知识进行多样演绎。因此,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的深度,并不是让教师在学科知识内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在内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师,学生学起来就越艰难,能够掌握学科知识的学生人数也越少。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有趣,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其次在教育广度上,教师教学生,是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而非专业选手。当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时,可以把专业选手描述成是“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尽管学习是他们的专职工作,但在众多学科中喜欢上哪门学科,致力于哪门学科,并没有强制性的限制,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学生称为业余选手,把他们描述成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而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这些业余选手,以便让他们在专业学习这条路上更愿意走下去。只有他们愿意走下去了,才有机会发挥专业教练的专业价值。两相对比,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走的是专业深度的道路,教学广度对他们的要求并不太高;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就得先走教学广度的道路,因为教学广度是教师推进专业深度的前提与手段。

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作是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这样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来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一,学科教师要全面爱护与关心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爱护,师生关系本身也就不复存在。如果连师生关系都不复存在,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亲其师信其道”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第二,教师要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使用还需要锻炼,他对文字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而书面化学科知识的最大弱项在于,它的表达方式是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维而非具象思维。因此,学科知识生活化的过程,就是教师把学科知识从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从抽象逻辑转化为具象逻辑的过程。第三,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教材所呈现的学科知识并不是对学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对学生学完教材后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用最终目的去要求初始学习的学生,往往会吓跑了学生。

教师只有从对学科知识的过度关注中走出来,才可能以“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更愿意向一个“人”学习,而不愿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学习。如果教师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那么他也势必会获得死板、平面化与抽象的形象。

对教师个人而言,这本书可以改变学科教师只对学科知识负责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科深度不再越来越深,而教育广度越来越广。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作者主要观点如下: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2、当前的知识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是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困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越容易。

3、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

4、衡量自己有没有学会一本书的标准:当你看书的封面时能够把目录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40%;当你看目录时能够把书中的要点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60%;当你看着知识要点能够把细节想起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80%;如果你还能够把这本书的知识进行重组并灵活应用,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90%以上。

5、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学科知识点,教师以训练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教师以教学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6、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对于学科深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内容的艰深,二是指理解的深刻。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对于教育广度也有两种理解,就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专业选手),还是当做“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业余选手)。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是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二是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三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7、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应该是学科深度与教育广度的均衡配置。

8、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换而言之,教师的主导只是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

9、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与投入,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才是最佳的选择。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10、肖川教授认为,只是关心“怎么教”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只是关心“教什么”的教育是没有肉体的教育。

11、“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的特征,具有可以重复与可以迁移的特点;“怎么教”是指教学手段,符合艺术的特征,具有个性化与即时性的特点。

12、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具有即时性,它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能把握当时的课堂情境,有预设的课可以保证不出问题,但难以保证它非常精彩。一堂成功的课也具有个性特征,教师的个性魅力、知识结构,就决定了他会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就像镶嵌在教师身上一样,难以为他人所模仿。因此,课堂教学既不会由于外在的强制或者指导而变得精彩,也不会因为对他人的模仿而更为成功。因为在强制的状态下艺术家是做不出精品的,而对艺术品的仿制就是地地道道的赝品。

13、不管教师在学科教学上多么努力,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始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但永远不可能替代学生去学习、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应该止于学科生活化,还应该以学生自己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为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学科生活化之后,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

14、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是学生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主动建构。

15、课堂有趣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这种兴趣有比较价值,但并不一定有内在价值;另一个是真正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内在兴趣,这依赖于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对逻辑与思维的把握与练习。这两种兴趣缺一不可,但绝不应该仅止于第一种兴趣。

16、考试成绩=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生智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要素,大致包括以上三大方面。在这三大学习要素中,最难改变的应该是学生智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可改变的要素。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智商,但能够改变学生对待自己智商的态度与使用它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在学生的学习要素中,最容易改变的是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喜欢与否,很少以其专业价值为标准,一般是以之是否对他们的胃口为标准,在这一点上,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学科教师自己的生活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是用强迫来替代学科兴趣,用训练来替代学习方法,虽然明知这种教学方法是饮鸩止渴,但是要让他们在渴死与毒死之间进行选择,教师们情愿先止渴再被毒死。

17、教师要切记:不要因捍卫教材而丢失了自己,不要变成教材的“传声筒”、“卫道士”;不要因拘泥于教材而变得教条;不要替代教材而成为学生的敌人。课堂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的内容深度之间的差距,次要矛盾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之间的差异。

18、教师有三种定位:其一,团结教材而进攻学生;其二,团结学生而进攻。

教材;其三,成为课堂中的陌生人,看学生与教材恶斗不止,而自己坐看“风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不会选择第三种,选择第一种情况的占绝大多数,选择第二种情况的占极少数。要进攻教材,教师就要掌握三项本事: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成功的课堂,就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富有智慧地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而不是对着教材顶礼膜拜。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19、对学科教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分化,即教师只对学科教学负责;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延伸,即教师不但要教育好学生,还要对学科教学负责。

20、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授受,我们称之为传授;二是对学生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称之为教学;三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我们称之为教育。

21、哲理故事:国王要一位画家为他画一匹马,但是一直等了5年也没有看到画家的作品。国王专程来到画家的画室,画家便当场为国王画马,仅仅5分钟后,国王便看到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从画家的笔端奔跃于纸上。国王为此非常生气,质问画家为什么5分钟可以完成的任务,居然让自己等了5年。画家平静地说:如果你需要一匹普通的马,那我当时就可以完成,但因此我永远都只会画普通的马;可如果你需要一匹骏马,那就需要5年的汗水与艰辛作为铺垫了。

22、建构主义心理学中关于“鱼牛故事”的经典案例:从前,有一条鱼和一只青蛙一起在一口井里生活了很长时间。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来到了岸上,它东看看,西看看,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这时,它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头牛,就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回到井里后,它向鱼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绍得最具体的就是牛了:它长着大大的肚子,有一对犄角,还有四条长长的腿、四只蹄子……鱼边听边把牛的样子画了下来,但它画的仍然和鱼的模样一样,只是肚子大大的,长着四条腿,在鱼头上还长着一对犄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能让学科知识独立于生活知识之外,也不可能让学习生活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

23、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藏书,如果父母对书本的感觉很贫乏,那孩子就很难在学校中对学科学习有兴趣。当家庭教育不但不提供有智慧的日常生活,反而摈弃学生的日常生活去迎合学习生活时,这种错位的教育模式,就同时扼杀了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

24、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时,还需要非学科知识为它奠定亮丽的“智识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还需要课外活动为它奠定灿烂的“智能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时,还需要日常生活为它奠定阳光的“智慧底色”。没有了这些“底色”,学生的一切都将毫无生机与希望,包括学科学习。

25、课堂管理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避免发生或者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可称之为维持课堂秩序,这是消极课堂管理;另一是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可称之为促进课堂合作,这是积极课堂管理。

26、为何需要课堂管理,原因有六:一是要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学习方法;三是要调动学生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四是要通过纪律教育形成课堂学习秩序;五是要通过学习诊断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六是要避免与诊治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

27、课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管理最失败的境界,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无能为力。

28、怎样进行课堂管理: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要寻找学生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其态度;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

29、衡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既不能只以教师的功劳为标准,也不能只以教师的疲劳为标准,而应该以以功劳为分子、以疲劳为分母形成的比例为标准。

30、良好的学习态度缘自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

31、学法指导包括以学习为核心的三项工作,即解题方法的传授、学习方法的引领与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学生谈论学习中的成就与挫折,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的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32、对于绝大多数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来说,让学生静下来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学生主动内化学科知识的必经之道。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静下来,有三种方法可以使用:一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转化为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二是想办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压下去,不让它有发挥的机会与空间,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为它的发挥创造机会并提供空间;三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消耗或者过滤掉,把保留下来的具有较高浓度的静下来的本能成分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33、影响学生人格的要素,有遗传、环境与情境。教育对这三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决定着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空间。

34、善待学生的无知,不但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度量和改变学生无知的智慧,还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勇气与改变学生无知的责任感。

35、倡导站在学生那面的教育。站在学生的那面,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站在学生的那面,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改造是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36、如果教师站在学生那面,教学设计就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来展开,这更容易让他人看到学生的智慧,它并不直接体现教师的能力,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与学习有效性来予以展现,但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非作秀的教育。

37、让学生在“积极归因”中寻找“学习。

自信”。把学习成就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与稳定的学习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水平。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教学要求相比,学生可能永远都处于失败的境地;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他过去的知识储备相比,他永远都在取得进步。把可以解决的学习问题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因素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38、父母会用孩子的聪明来证明自己的聪明,而学校则会用学生的愚笨来证明自己的聪明。

39、差生的存在是必然的,差生的形成是偶然的。莫用差生“存在的必然”遮蔽“形成的偶然”。借助差生“形成的偶然”走出“结果的必然”。首先,教师应该弱化差生的差生意识;其次,探索形成差生的多种可能性原因,为避免形成差生寻找方法与策略;最后,教师要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更高的教学品质去吸引学生,以此来帮助他们避免沦为差生。一言以蔽之,莫给学生变差的机会。

40、父母往往用成人世界的功利标准来评判孩子,改造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这表现为父母不再关心孩子的生活世界,不再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而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对孩子前途有直接影响的班级排名与教师评价。这使得孩子对父母的功利性关爱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与父母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因此就不再有“恋母”与“恋父”的需求,相反,这会增强他们对爱的需求,从而促使他们过早地在同辈群体中寻找“爱的归宿”。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孩子们彼此间形成的爱并不是成人所理解的爱情,而是父母关爱的一种替代品,是父辈们真诚关爱缺位的产物。

41、成人在面对孩子世界时,更多的是一种武断,而不是理解;是一种抵制,而不是尊重。作为成人,我们可能漠视孩子的世界,也可能承认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赋予孩子世界应有的地位。孩子们并不是要占有美的东西,而是更着力于对美的追求。

42、学校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学生,因此学习世界的意义更甚于教学世界,甚至可以说,是学习世界的现状决定了教学世界的现状,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状态。但事实并非如此。

43、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交给他们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主要责任,而积极地用所学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则是学生的主要责任。教师上很多课,就是阻碍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世界的不了解、不理解、不尊重是导致教师与学生都“忙碌而无效”的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并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教师与学校。

44、学习评价有两个直接的功能,一是证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另一是查明学生遗漏了多少知识。基于威胁的学习评价最终让学生远离学习;基于支持的学习评价才会让学生走进学习。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面来帮助学生,往往比否定学生的消极面来诊断学生,更有利于发挥学习评价的影响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并不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而是对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诊断。诊断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智慧,需要非常明确的指导、非常清楚的问题解决办法。

45、学生成长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扩张自己的优点来发展自己,另一是通过弥补自己的缺点来发展自己。不管在态度上,还是在技术上,前者都更占优势。

46、家长眼中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教师眼中的学生越来越笨,这个明显的落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47、对于学生而言,教育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独特优势,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发展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独特优势的发现与培育,是开放与多元化的;另一是根据学生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评价与筛选,我们称之为教育的筛选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特定优势的测量与鉴别,是封闭与单一化的。

48、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鼓励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成绩,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根据学生目前的优势与成绩来设定教学目标,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二步;让课堂教学还原学生优势与成绩的获得过程,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三步。课堂教学并不是来教训学生的,更不是用学科知识塞饱学生的无知,而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自己获得优势与成绩的方法,通过自己优势与成绩的拓展,来填补自己因为年轻而拥有的幼稚与无知。

49、成绩竞争=专业竞争+时间竞争。在教育理论上,教师要拥有良好的教学业绩至少需要三个要素——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教师的投入程度和教学工作环境,其中教学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一旦回到教育实践,尤其是教师间的教学竞争上来,这个结论就显得有点勉强了。

50、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谦虚地询问其课堂优点产生的原因,并向他学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

51、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两种途径:一是填补自己的课堂劣势,另一是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

52、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而回避课堂教学劣势的主要途径,是反观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堂教学是一项艺术化的工作,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工作。

53、决定课堂进程的,并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而是学生的学习进程;判断课堂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并不是教师本人的能力如何与表现如何,而是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帮助有多大。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学习心得54、要造就艺术化的课堂,需要的不是模仿别人,而是成就自我。成就自我的途径并不是对他人的崇拜,而是对自己教学理念的优化与改造,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要素的夯实与重组,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培育。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艺术性,但造就艺术化课堂的却是技术性。

55、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方面六个要素:教师教学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指导方式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面,主要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包括学习成功率与课堂思维深度。

56、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间的关联与互动,是成就成功课堂的重要因素。

57、精彩的教学,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些枯燥的课堂教学,却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是否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由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决定的。

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是学生基于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而走进课堂,容易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被动参与是学生基于外在的学习或者生活压力而走进课堂,这虽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但可以肯定的是,也会让学生对课堂本身产生厌倦感。

59、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梯度的回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有没有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二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是否顾及了不同问题的思维层次,并根据问题思维层次的不同,来照顾与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是教师在进行作业和试卷设计与点评时,是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回馈与反应。

60、评价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得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成功率进行评价。学习成功率可分为三项指标: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师教学计划实现度与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度。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主要是指本堂课的直接教育效果是否得以实现;教师教学计划实现度主要是指教师预先为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完成;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度是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与创新性教育效果的观察与评价,这些教育效果并不是计划中的,但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亮点。

61、对课堂体悟而言,课堂学习氛围、课堂人际互动和课堂思维品质,是表现课堂品质极为重要的核心要素。对课堂学习氛围的体验,主要聚焦在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控制两个维度上。应该把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看成是教育的起点,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所以控制欲宽容并不矛盾,但存在控制的程度与宽容的内容是否适应的问题。

62、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的课堂。

63、课堂中的人际互动,容易被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所掩盖。课堂中真实的互动,可以表现在行为层面上,但并不必然如此。更为深刻的人际互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对同一个观点的默契,应该是同学之间对同一样感受的共鸣。这不一定要通过具体的行为与活动表现出来,往往在彼此的相视一笑或者同样的身体语言中得以充分表达。不能将课堂中的活动互动作为课堂人际互动的全部,这回阻碍更深层次课堂人际互动的产生。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我本期读了《课堂密码》一书,深有感触,它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趣教学"、"有效教学"。本人教学几十年,一直教数学,深知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维性、知识性和逻辑性,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教育探究能力等,如何在课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采用"有趣教学"的方法最有效。

"有趣教学",顾名思义,那就是在教师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教育家鸟中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愿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心理活动、年龄段和科目等特征为依据,发掘数学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知识,运用多种、多变、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密码》一书中讲到:"要让学生对学习趣味较浓,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外在于学科知识的方法,姑且称之为外包装与广告效应。教师既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学科知识的未来价值,又要将这些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外在兴趣。在每堂的课堂切入时,对学科知识的包装都特别重要,因为这决定着学生能否将之集中到课堂上。"《课堂密码》中的这些话谈到了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措施:用生活实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如概率一节中用掷硬币来探究频率、频数,让学生亲自参与,从中获得快乐。同时,利用参观、实地考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见多识广知识。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的是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持久的兴趣,那就必须用学科知识的逻辑思维来锻炼学生,让他们在对学科知识的整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价值。在实现了课堂的有趣之后,我们又谈如何实现"有效"呢?如何仅仅停留在"有趣"这一层面上,学生课堂上很高兴,但却毫无收获,这样的兴趣是难以持久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就得让他们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觉得有趣之外,觉得这种可持续的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趣的同时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在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好,但对一些实际应用,其探索的题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问题也比较深刻。但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就要差一些,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模糊不清,逻辑思维较乱。但他这一次做得不好,可下一次或许就能够做好些,这说明他正在努力追求进步,对学科学习有兴趣,和积极赶上。因此我们不能把他和优秀的学生进行比较,而去批评他,应该看到他的点滴进步,保有他有了些收获,就会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是持续性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逐步提高,这样他们就会越来越爱学习。

要真正地促使课堂有趣和知识有效的互换与互助,需要为两者的转换预留足够的时间,教师在学科知识结构的整合中,学科逻辑与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中考数学的总复习,教师就得进行对每个知识面点系统复习,进行归类,知识点的整合,各知识点的展示,并进行解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方面要善于反思总结,一堂课学生究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知识上的收获,最佳的决定者是学生本人,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参与和体验是其产生与维持兴趣的决定要素,因学生要能够同想,自己去适应、反思、总结。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多引导他们,明确学习学科知识的目的,端正态度,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有趣"与"有效"之间的转换。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看完《课堂密码》总觉得也应该说些什么。既然是“密码”,那就不一定人人都可以“解密”。自知愚笨,悟性不高,无法解开所有密码。所以,看不懂的、解不了的也就不勉强自己了。因为现在的教师,即使他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他的“课外功”不够,还是算不了一个“好”教师,仅仅因为他教的学生的成绩没有那些“课外功”十足的教师教的学生的成绩来得好。呜乎,悲哉!人人都清楚,这十足的“课外功”要耗去一个教师的多少精力和时间,他哪会有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学生和教材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更不用说通过阅读来提升教学理念来。

回想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业余时间里,自己有足够的精力看些教育和教学书籍及杂志,当然还有不少的专业杂志。在上班时间里,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我总是能找到时间找学生谈心。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从容,有条不紊,也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累”,因为那个时候,真不觉得苦和累。自己真是把教书这个职业当作自己“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一生”的事业了。至于学生,他们有时间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做好事”“文艺汇演”“参观工厂”“学农”等等,而这些活动表面上看是占了学习时间,实际上却是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所有这些让他们懂得: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那个时候我们学生的英语课本没有现在这样厚,学生要记要背的单词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可是,他们的英语基础和语言能力却要比现在的学生好得多。学习的兴趣也是自然的而不是逼出来的。

然而,现在的教师,早上6:30到校,“督促”学生早读或称作“早辅导”白天上课、备课、做课件、改作业、教育学生充斥了他们的每一天。说实在的,连备课也不可能做到每次认认真真了,更不用说有时间好好地研究学生和教材了。即使想找学生谈谈心,也不忍心占用他们的时间了。早自习?要早读,不忍心打断他们;课间?一天至少8节课,总不至于课间可怜的10分钟也去占用,而且很多的时候是不到10分钟的,老师有拖堂的或提前上课的,自己累点没有关系,但真不忍心;午间?一大堆的作业放学前要上交,又不忍心占用他们做作业的时间。所以,除了不得不处理的问题,随时随地解决,能省的“谈心”就省了,不能省的就“硬着心肠”占用他们的早自习、课间或午间时间了。傍晚5:30回家,那是一种怎么样的脚步?灌铅似的!记得一年青教师的妈妈问她女儿的一句话:“你们老师都有没有‘家’,他们烧不烧饭,吃不吃饭?都这么早上班,这么晚下班。”是的,要不是老公工作轻松,我可能很多的时候会饿肚子。因为很多的时候“累”超过了“饿”。可想而知,一个“累”超过“饿”的人当他回到家里时会作出什么选择。弄吃的还是“睡一会儿再说”?往往这“睡一会儿再说”,即使醒来也不想再起来了。有过不少这样的经历。这样一种状态,怎么可能会有精力看书?即使有心看书,不一会儿就会睡着。至于现在的学生,学校里上课,做作业,到了家里继续做作业。正像我儿子说过的:“反正我做好了作业也不能玩,那就慢慢做了。”所以,很多的学生混着时间做作业。哪来以前学生“学习即生活,生活即学习;学习时学习,娱乐时娱乐”的境界?学生和老师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真的好怀念以前的日子,可能真的是老了,也许是精神上的富足没有心情去追究物质上的贫乏,那时候,没有现在吃得好也没有现在穿得好。而现在物质上的富足却掩盖不了精神上的缺失。吃好,穿好,却总觉得心里面少了些什么。前几天散步时碰到以前学校的一个同事,他今年已经退休。我们摇着头谈现在的教育,感慨颇多!

又扯远了,大概又是一种老了的表现吧!今天食堂老板说的一句“你太老了”又一次提醒我真不该是还有理想和追求的年纪了。那是年轻人的事,记得80年代有一首歌里有句歌词:“有人喜欢你,只是因为你年轻”。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很少有东西可以左右我们的了,为了对得起自己就多做些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吧!我非常认同这种说法:“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虽然我已经走不了多远了,但总可以走下去。那就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走到哪就算哪!

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也为了自己教得轻松还是得注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课堂密码》封底周彬说了下面这些话:“我们需要成绩,但却不能从学生身上抢成绩;我们需要趣味,但又不能偏离学科来讨好学生;我们需要有序,但又不能用权力和体力去管制学生。

当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尊重同事,尤其是同事的课堂时,才可能在有序的课堂中获得乐趣,在有趣的课堂中获得成绩。”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我本期读了《课堂密码》一书,深有感触,它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趣教学”、“有效教学”,谈谈读书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课堂密码》读书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密码》是一本很不错的书,里面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学科深度上,当学科还没有分化的时候,教师普遍看重育人,这就是韩愈所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科分化之后,教师普遍看重教授知识。至今,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时,虽然也看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却是看学生的学科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有两个来源:一是教材,一是教师。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以一次性的、平面化的形式呈现的。之所以说它一次性,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解释;之所以说它平面化,是因为它不会根据学习情境的变化进行演绎。但也正因为如此,教材较教师提供的学科知识更有权威性,也更有逻辑性。于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科知识,并不重在学科知识本身的权威性与深刻性,而是对教材弱点的补充,也就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材提供的学科知识进行多重解释,根据学习环境的变化对教材提供的知识进行多样演绎。因此,教师在学科知识上的深度,并不是让教师在学科知识内容上更精尖,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在内容上越是精尖的教师,学生学起来就越艰难,能够掌握学科知识的学生人数也越少。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学得更有趣,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其次在教育广度上,教师教学生,是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而非专业选手。当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时,可以把专业选手描述成是“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可是,对于学生来说,尽管学习是他们的专职工作,但在众多学科中喜欢上哪门学科,致力于哪门学科,并没有强制性的限制,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学生称为业余选手,把他们描述成是“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而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第一步是如何吸引这些业余选手,以便让他们在专业学习这条路上更愿意走下去。只有他们愿意走下去了,才有机会发挥专业教练的专业价值。两相对比,专业教练教专业选手,走的是专业深度的道路,教学广度对他们的要求并不太高;专业教练教业余选手,就得先走教学广度的道路,因为教学广度是教师推进专业深度的前提与手段。

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作是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这样可以在以下3个方面来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第一,学科教师要全面爱护与关心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总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关系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爱护,师生关系本身也就不复存在。如果连师生关系都不复存在,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活动也就无从谈起。“亲其师信其道”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第二,教师要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使用还需要锻炼,他对文字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而书面化学科知识的最大弱项在于,它的表达方式是书面语言而非口头语言,使用的是抽象思维而非具象思维。因此,学科知识生活化的过程,就是教师把学科知识从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从抽象逻辑转化为具象逻辑的过程。第三,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教材所呈现的学科知识并不是对学生的初始要求,而是对学生学完教材后的最终目的。如果我们用最终目的去要求初始学习的学生,往往会吓跑了学生。

教师只有从对学科知识的过度关注中走出来,才可能以“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代言人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更愿意向一个“人”学习,而不愿意向死板的、平面化的、抽象的教材学习。如果教师以“学科知识”或者教材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那么他也势必会获得死板、平面化与抽象的形象。

对教师个人而言,这本书可以改变学科教师只对学科知识负责的意识,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科深度不再越来越深,而教育广度越来越广。

我本期读了《课堂密码》一书,深有感触,它为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趣教学”、“有效教学”。本人教学几十年,一直教数学,深知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维性、知识性和逻辑性,如何培养学生实际运用逻辑思维的能力、教育探究能力等,如何在课堂上完成上述的教学任务,采用“有趣教学”的方法最有效。

“有趣教学”,顾名思义,那就是在教师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教育家鸟中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的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愿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心理活动、年龄段和科目等特征为依据,发掘数学教材中激趣、引趣的知识,运用多种、多变、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刺激、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堂密码》一书中讲到:“要让学生对学习趣味较浓,需要教师采用一些外在于学科知识的方法,姑且称之为外包装与广告效应。教师既要向学生说明这些学科知识的未来价值,又要将这些学科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外在兴趣。在每堂的课堂切入时,对学科知识的包装都特别重要,因为这决定着学生能否将之集中到课堂上。”《课堂密码》中的这些话谈到了教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采取这样一些措施:用生活实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可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如概率一节中用掷硬币来探究频率、频数,让学生亲自参与,从中获得快乐。同时,利用参观、实地考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见多识广知识。

总之,激发学生兴趣,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的是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持久的兴趣,那就必须用学科知识的逻辑思维来锻炼学生,让他们在对学科知识的整合来提高自己的能力,真正体会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价值。在实现了课堂的有趣之后,我们又谈如何实现“有效”呢?如何仅仅停留在“有趣”这一层面上,学生课堂上很高兴,但却毫无收获,这样的兴趣是难以持久的,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持久的兴趣,就得让他们在课后有真正的收获,而且觉得有趣之外,觉得这种可持续的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趣的同时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在些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好,但对一些实际应用,其探索的题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分析问题也比较深刻。但有些学生理解能力就要差一些,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总是模糊不清,逻辑思维较乱。但他这一次做得不好,可下一次或许就能够做好些,这说明他正在努力追求进步,对学科学习有兴趣,和积极赶上。因此我们不能把他和优秀的学生进行比较,而去批评他,应该看到他的点滴进步,保有他有了些收获,就会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是持续性的,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会逐步提高,这样他们就会越来越爱学习。

要真正地促使课堂有趣和知识有效的互换与互助,需要为两者的转换预留足够的时间,教师在学科知识结构的整合中,学科逻辑与思维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了。如中考数学的总复习,教师就得进行对每个知识面点系统复习,进行归类,知识点的整合,各知识点的展示,并进行解题的方法指导,学生方面要善于反思总结,一堂课学生究竟有没有兴趣,有没有知识上的收获,最佳的决定者是学生本人,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和参与和体验是其产生与维持兴趣的决定要素,因学生要能够同想,自己去适应、反思、总结。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多引导他们,明确学习学科知识的目的,端正态度,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心理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这样他们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科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有趣”与“有效”之间的转换。

读书笔记。

该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

作者主要观点如下:

1、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以同事的课堂为友。

2、当前的知识竞争不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是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困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越容易。

3、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

4、衡量自己有没有学会一本书的标准:当你看书的封面时能够把目录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40%;当你看目录时能够把书中的要点写出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60%;当你看着知识要点能够把细节想起来,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80%;如果你还能够把这本书的知识进行重组并灵活应用,那你就掌握了这本书的90%以上。

5、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学科知识点,教师以训练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教师以教学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面对学生可能最有效。

6、课堂结构=学科深度×教育广度。对于学科深度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内容的艰深,二是指理解的深刻。教师在学科知识上要有深度,并不是要求教师在学科知识的内容上要艰深,而是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要深刻。在内容理解上越是深刻的教师,就越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就越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就越能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对于教育广度也有两种理解,就是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专业选手),还是当做“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业余选手)。从“一个人在学习学科知识”的立场出发,就意味着必须把学生当做一个整体的人来对待,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是学科教师要全面地爱护与关心学生;二是力求让“书面化的学科知识”生活化;三是要从学生的知识原点出发,引导学生走到学科知识的终点。

7、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仅需要更多的方法与策略,还需要优化自己的课堂结构。课堂结构应该是学科深度与教育广度的均衡配置。

8、课堂效率=教学进度×学习接受度。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非常努力,但学生不参与,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仍然为零。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换而言之,教师的主导只是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从目标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学生的学习接受度,而不是教师的教学进度。

9、课堂效率需要教师的努力,需要学生的参与,更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协同合作。要让课堂发挥最大的效率,肯定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与投入,但在教师与学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相互照顾对方的进度,才是最佳的选择。教师一味地加快教学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学习接受度,或者学生只管个人的学习接受度而不顺应教师的教学进度,都很难让课堂效率最大化。

10、肖川教授认为,只是关心“怎么教”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只是关心“教什么”的教育是没有肉体的教育。

11、“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符合科学的特征,具有可以重复与可以迁移的特点;“怎么教”是指教学手段,符合艺术的特征,具有个性化与即时性的特点。

12、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具有即时性,它需要教师有灵感,也需要教师能把握当时的课堂情境,有预设的课可以保证不出问题,但难以保证它非常精彩。一堂成功的课也具有个性特征,教师的个性魅力、知识结构,就决定了他会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方法就像镶嵌在教师身上一样,难以为他人所模仿。因此,课堂教学既不会由于外在的强制或者指导而变得精彩,也不会因为对他人的模仿而更为成功。因为在强制的状态下艺术家是做不出精品的,而对艺术品的仿制就是地地道道的赝品。

13、不管教师在学科教学上多么努力,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始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但永远不可能替代学生去学习、理解与掌握学科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不应该止于学科生活化,还应该以学生自己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为最终目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学科生活化之后,进一步推进与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

14、学科教学只是学生习得学科知识的一种辅助手段,真正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是学生自己对学科知识的主动建构。

15、课堂有趣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其他地方吸引过来的外在兴趣,这种兴趣有比较价值,但并不一定有内在价值;另一个是真正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的内在兴趣,这依赖于学生在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对逻辑与思维的把握与练习。这两种兴趣缺一不可,但绝不应该仅止于第一种兴趣。

16、考试成绩=学科兴趣×学习方法×学生智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要素,大致包括以上三大方面。在这三大学习要素中,最难改变的应该是学生智商,甚至可以说是完全不可改变的要素。我们不能改变学生的智商,但能够改变学生对待自己智商的态度与使用它的方法。对学生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学习成绩的前提。在学生的学习要素中,最容易改变的是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生对某一学科喜欢与否,很少以其专业价值为标准,一般是以之是否对他们的胃口为标准,在这一点上,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甚至学科教师自己的生活态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中,教师往往是用强迫来替代学科兴趣,用训练来替代学习方法,虽然明知这种教学方法是饮鸩止渴,但是要让他们在渴死与毒死之间进行选择,教师们情愿先止渴再被毒死。

17、教师要切记:不要因捍卫教材而丢失了自己,不要变成教材的“传声筒”、“卫道士”;不要因拘泥于教材而变得教条;不要替代教材而成为学生的敌人。课堂的主要矛盾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教材的内容深度之间的差距,次要矛盾应该是学生学习模式与教师之间的差异。

18、教师有三种定位:其一,团结教材而进攻学生;其二,团结学生而进攻。

教材;其三,成为课堂中的陌生人,看学生与教材恶斗不止,而自己坐看“风景”。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不会选择第三种,选择第一种情况的占绝大多数,选择第二种情况的占极少数。要进攻教材,教师就要掌握三项本事: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成功的课堂,就是教师带领着学生,富有智慧地读透教材、补充教材与批判教材,而不是对着教材顶礼膜拜。

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读周彬著《课堂密码》读书笔记19、对学科教师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分化,即教师只对学科教学负责;另一种观点认为,学科是对教育功能的延伸,即教师不但要教育好学生,还要对学科教学负责。

20、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的授受,我们称之为传授;二是对学生学科兴趣的激发与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称之为教学;三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引领,我们称之为教育。

21、哲理故事:国王要一位画家为他画一匹马,但是一直等了5年也没有看到画家的作品。国王专程来到画家的画室,画家便当场为国王画马,仅仅5分钟后,国王便看到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从画家的笔端奔跃于纸上。国王为此非常生气,质问画家为什么5分钟可以完成的任务,居然让自己等了5年。画家平静地说:如果你需要一匹普通的马,那我当时就可以完成,但因此我永远都只会画普通的马;可如果你需要一匹骏马,那就需要5年的汗水与艰辛作为铺垫了。

22、建构主义心理学中关于“鱼牛故事”的经典案例:从前,有一条鱼和一只青蛙一起在一口井里生活了很长时间。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来到了岸上,它东看看,西看看,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这时,它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头牛,就仔细地观察了一番。回到井里后,它向鱼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绍得最具体的就是牛了:它长着大大的肚子,有一对犄角,还有四条长长的腿、四只蹄子……鱼边听边把牛的样子画了下来,但它画的仍然和鱼的模样一样,只是肚子大大的,长着四条腿,在鱼头上还长着一对犄角……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能让学科知识独立于生活知识之外,也不可能让学习生活孤立于日常生活之外。

23、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藏书,如果父母对书本的感觉很贫乏,那孩子就很难在学校中对学科学习有兴趣。当家庭教育不但不提供有智慧的日常生活,反而摈弃学生的日常生活去迎合学习生活时,这种错位的教育模式,就同时扼杀了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

24、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时,还需要非学科知识为它奠定亮丽的“智识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时,还需要课外活动为它奠定灿烂的“智能底色”;当我们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时,还需要日常生活为它奠定阳光的“智慧底色”。没有了这些“底色”,学生的一切都将毫无生机与希望,包括学科学习。

25、课堂管理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避免发生或者消除影响班级有序学习的事件,可称之为维持课堂秩序,这是消极课堂管理;另一是通过合作学习凝聚班级合力,在整体上提高学习效率,可称之为促进课堂合作,这是积极课堂管理。

26、为何需要课堂管理,原因有六:一是要维持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并学会使用学习方法;三是要调动学生集体力量提高学习效率;四是要通过纪律教育形成课堂学习秩序;五是要通过学习诊断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六是要避免与诊治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

27、课堂管理最成功的境界,就是发掘学生群体的力量来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课堂管理最失败的境界,就是对学生群体的失范行为无能为力。

28、怎样进行课堂管理:教师需要反省自己的课堂管理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群体,而非管制学生个体;要寻找学生调皮的原因,而非责备其态度;要让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而非禁止学生做什么。

29、衡量课堂教学的效率,既不能只以教师的功劳为标准,也不能只以教师的疲劳为标准,而应该以以功劳为分子、以疲劳为分母形成的比例为标准。

30、良好的学习态度缘自积极的学习兴趣,而积极的兴趣是对学习过程的内在享受,这种享受是由良好的学习方法带来的,而学习兴趣也只可能由良好的学习方法产生。

31、学法指导包括以学习为核心的三项工作,即解题方法的传授、学习方法的引领与学习过程的指导。和学生谈论学习中的成就与挫折,教会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的短期成本与长期收益,指导学生正确地处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就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

32、对于绝大多数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来说,让学生静下来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学生主动内化学科知识的必经之道。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静下来,有三种方法可以使用:一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转化为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二是想办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压下去,不让它有发挥的机会与空间,并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分,为它的发挥创造机会并提供空间;三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分消耗或者过滤掉,把保留下来的具有较高浓度的静下来的本能成分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33、影响学生人格的要素,有遗传、环境与情境。教育对这三个要素的影响程度决定着教育塑造学生人格的空间。

34、善待学生的无知,不但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度量和改变学生无知的智慧,还需要教师有宽容学生无知的勇气与改变学生无知的责任感。

35、倡导站在学生那面的教育。站在学生的那面,并不是去纵容他们,而是接受学生的现状,理解学生的现实。站在学生的那面,就意味着教师既不可能直接改造学生,也不可能替代学生,而是做学生的欣赏者与鼓励者。教育一个人,并不是让你去改造他,而是让你去塑造他。改造是站在学生的对面,挑出学生身上的刺与不足,然后再为学生嫁接上美丽的花朵;塑造是站在学生那面,通过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力,改进学生身上的不足,从而在学生身上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36、如果教师站在学生那面,教学设计就要根据学生的经验与知识来展开,这更容易让他人看到学生的智慧,它并不直接体现教师的能力,而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与学习有效性来予以展现,但是这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非作秀的教育。

37、让学生在“积极归因”中寻找“学习。

自信”。把学习成就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与稳定的学习因素,可以提高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水平。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教学要求相比,学生可能永远都处于失败的境地;将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与他过去的知识储备相比,他永远都在取得进步。把可以解决的学习问题归因于内在的、可控的因素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归因于外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

38、父母会用孩子的聪明来证明自己的聪明,而学校则会用学生的愚笨来证明自己的聪明。

39、差生的存在是必然的,差生的形成是偶然的。莫用差生“存在的必然”遮蔽“形成的偶然”。借助差生“形成的偶然”走出“结果的必然”。首先,教师应该弱化差生的差生意识;其次,探索形成差生的多种可能性原因,为避免形成差生寻找方法与策略;最后,教师要用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更高的教学品质去吸引学生,以此来帮助他们避免沦为差生。一言以蔽之,莫给学生变差的机会。

40、父母往往用成人世界的功利标准来评判孩子,改造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这表现为父母不再关心孩子的生活世界,不再关心孩子的心理感受,而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对孩子前途有直接影响的班级排名与教师评价。这使得孩子对父母的功利性关爱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拒绝与父母进行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因此就不再有“恋母”与“恋父”的需求,相反,这会增强他们对爱的需求,从而促使他们过早地在同辈群体中寻找“爱的归宿”。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孩子们彼此间形成的爱并不是成人所理解的爱情,而是父母关爱的一种替代品,是父辈们真诚关爱缺位的产物。

41、成人在面对孩子世界时,更多的是一种武断,而不是理解;是一种抵制,而不是尊重。作为成人,我们可能漠视孩子的世界,也可能承认孩子有自己的世界,但无论如何我们没有赋予孩子世界应有的地位。孩子们并不是要占有美的东西,而是更着力于对美的追求。

42、学校存在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学生,因此学习世界的意义更甚于教学世界,甚至可以说,是学习世界的现状决定了教学世界的现状,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决定了教师的教学状态。但事实并非如此。

43、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交给他们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主要责任,而积极地用所学方法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则是学生的主要责任。教师上很多课,就是阻碍学生完成自己的任务。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学习世界的不了解、不理解、不尊重是导致教师与学生都“忙碌而无效”的主要原因,教师的教并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教师与学校。

44、学习评价有两个直接的功能,一是证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另一是查明学生遗漏了多少知识。基于威胁的学习评价最终让学生远离学习;基于支持的学习评价才会让学生走进学习。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的学习积极面来帮助学生,往往比否定学生的消极面来诊断学生,更有利于发挥学习评价的影响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并不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而是对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法的诊断。诊断需要具备更多的专业智慧,需要非常明确的指导、非常清楚的问题解决办法。

45、学生成长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扩张自己的优点来发展自己,另一是通过弥补自己的缺点来发展自己。不管在态度上,还是在技术上,前者都更占优势。

46、家长眼中的孩子越来越聪明,教师眼中的学生越来越笨,这个明显的落差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47、对于学生而言,教育具有双重功能:一是发现并发展学生的独特优势,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发展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独特优势的发现与培育,是开放与多元化的;另一是根据学生的独特优势对学生进行评价与筛选,我们称之为教育的筛选功能,它注重对学生特定优势的测量与鉴别,是封闭与单一化的。

48、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鼓励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与成绩,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根据学生目前的优势与成绩来设定教学目标,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二步;让课堂教学还原学生优势与成绩的获得过程,是从学生优势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的第三步。课堂教学并不是来教训学生的,更不是用学科知识塞饱学生的无知,而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自己获得优势与成绩的方法,通过自己优势与成绩的拓展,来填补自己因为年轻而拥有的幼稚与无知。

49、成绩竞争=专业竞争+时间竞争。在教育理论上,教师要拥有良好的教学业绩至少需要三个要素——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教师的投入程度和教学工作环境,其中教学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是,一旦回到教育实践,尤其是教师间的教学竞争上来,这个结论就显得有点勉强了。

50、竭力去发现上课人的优点,谦虚地询问其课堂优点产生的原因,并向他学习,这是课堂观察中上课人与听课人最为良性的互动模式。

51、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两种途径:一是填补自己的课堂劣势,另一是拓展自己的课堂优势。

52、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而回避课堂教学劣势的主要途径,是反观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堂教学是一项艺术化的工作,是一项没有终点的工作。

53、决定课堂进程的,并不是教师的教学设计,而是学生的学习进程;判断课堂教学成功或失败的标准,并不是教师本人的能力如何与表现如何,而是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帮助有多大。

心得体会。

学习心得54、要造就艺术化的课堂需要的不是模仿别人而是成就自我。成就自我的途径并不是对他人的崇拜而是对自己教学理念的优化与改造是对自己课堂教学要素的夯实与重组是对自己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与培育。课堂教学追求的是艺术性但造就艺术化课堂的却是技术性。

55、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方面六个要素:教师教学方面,包括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指导方式与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方面,主要考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包括学习成功率与课堂思维深度。

56、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目标间的关联与互动,是成就成功课堂的重要因素。

57、精彩的教学,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有些枯燥的课堂教学,却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是否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由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决定的。

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是学生基于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而走进课堂,容易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被动参与是学生基于外在的学习或者生活压力而走进课堂,这虽有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但可以肯定的是,也会让学生对课堂本身产生厌倦感。

59、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梯度的回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有没有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二是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是否顾及了不同问题的思维层次,并根据问题思维层次的不同,来照顾与教育不同层次的学生;三是教师在进行作业和试卷设计与点评时,是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回馈与反应。

60、评价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最终还是得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成功率进行评价。学习成功率可分为三项指标: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教师教学计划实现度与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度。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主要是指本堂课的直接教育效果是否得以实现;教师教学计划实现度主要是指教师预先为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否完成;课堂教学效果拓展度是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与创新性教育效果的观察与评价,这些教育效果并不是计划中的,但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亮点。

61、对课堂体悟而言,课堂学习氛围、课堂人际互动和课堂思维品质,是表现课堂品质极为重要的核心要素。对课堂学习氛围的体验,主要聚焦在教师对学生的宽容与控制两个维度上。应该把教师对学生的宽容看成是教育的起点,而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所以控制欲宽容并不矛盾,但存在控制的程度与宽容的内容是否适应的问题。

62、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并不是教师个人的精彩课堂,也不是学生个人习得学科知识的课堂,而是教师与学生借助课堂教学这一活动与平台,在教师的精彩教学之中,在学生学科知识的习得过程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的课堂。

63、课堂中的人际互动,容易被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同学间的合作学习所掩盖。课堂中真实的互动,可以表现在行为层面上,但并不必然如此。更为深刻的人际互动,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对同一个观点的默契,应该是同学之间对同一样感受的共鸣。这不一定要通过具体的行为与活动表现出来,往往在彼此的相视一笑或者同样的身体语言中得以充分表达。不能将课堂中的活动互动作为课堂人际互动的全部,这回阻碍更深层次课堂人际互动的产生。

《教师成长密码》读书笔记

古语有云:“读好书如饮美酒”。

有幸读完《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书中时刻围绕“教师成长”这一中心。通过讲述众多优秀教师生动感人的成长故事,如穿针引线般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转折分析的丝丝入扣,给做为年轻教师才刚刚出道的我以很大的震撼和启迪。

仔细读来,书中所涉内容包含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师风师德的建设,如何做尊重学生的老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未来的出路……等等。通过阅读学习,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更是授人以渔!

感受最深是当是:在绿草青青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你》中,关于“亲其师,信其道”重要性。学生喜欢老师,才会更加信任老师,那么对于老师传授与他的知识也才更能有所收获;还有李友焱老师写的《做养马的“伯乐”》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同时老师要摒弃“唯成绩论第一”等世俗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学生;更有刘祥老师的《我的秘密“武器”》中,关于“眼皮浅”的理解。往往妒忌别人只能使自己变的自私狭隘,可是通过合理的价值观引导却反而能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

“临渊慕渔,不如退而结网”,书上的知识只有切切实实的得到理解,并且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通过学习我觉得在未来任重而道远的.教师成长生涯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要善于学习。“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学亦是如此。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只有如此才能大大加快我们教师成长的步伐,为日后在教学过程中能游刃有余打下基矗而且作为新老师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有时同事也无法给予相应的帮助,那就只能通过学习来解决。

其次,要学会团结协作。“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缺点,因此大家合作起来相互取长补短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新教师更应该以积极的的态度寻求合作,与同事、家长、学生,特别是向老教师虚心求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和指导,并付诸实践,进而弥补自己教学方面的不足。

在次,要学会关爱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新教师一定要克服“填鸭式”教学困境,教学中应该多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心研究教材,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使课堂40分钟里学生能快乐、高效的学习。同时教师应该学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关心去打动学生,用爱心去点燃学生,用真心去感染学生。

最后,要学会善于反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因此养成反思的习惯能给教师成长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课前反思有助于上课中游刃有余;课中反思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后反思有助于了解教学中的失误,为下次改正做好准备。

《课堂密码》读书心得

课堂上,为什么我们的教师积极忙碌却徒劳无功?为什么有的学生总给老师制造麻烦?为什么有学生听课走神?为什么学生会沉默不语?为什么学生不听老师的话?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一线教师。而《课堂密码》一书,就像是解开这些课堂现象的密码,透视出掩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有效的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实践作出反思,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课堂密码》从打造“有效课堂”、营造“有趣课堂”、塑造“有序课堂”、课堂中的“学生”、课堂中的“教师”五个方面打开“课堂困惑”之门,让我们深深感觉到:莫把课堂只当课堂;莫把课堂只当教学;莫让课堂止于安静;以学生为师,在学生的心灵中教书,既愉快又有成就感;以同事的课堂为友,会尊重同事的劳动成果,更乐意向同事的课堂学习,不是把听课、评课当作一项任务,而是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发现课堂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本人认为《课堂密码》提出的观点、问题、案例很值得我们去深思与研读,特别以下几个观点我更有兴趣:

一、学得好,还要考得好”。周彬老师用“爱人教育我”放、找东西的实例来说明在平时的学习中,不管我们用什么方法,也不管我们用什么逻辑来掌握学科知识,似乎只要记住了或者储存好了学科知识完事大吉了。可是,当我们身处考场时,储存得好好的学科知识,不但不会主动跳出来,即使我们去找,也不见得能找到。然后论述一、从“知识的储存”向“知识提取”的转变,提出了考前如果教师和学生呈现出来的疲惫、显现出茫然,学生不可能考好成绩;考试的竞争不是知识储存量的竞争,而是知识提取量的竞争。二、“知识提取”对“知识储存”的工具功能,发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知识储存过程中运用的方法越简单,学生的知识提取就越是难;逻辑越是清晰,学生提取知识就越是容易。

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储存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提取知识;不但要让学生在做作业时提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在考试中提取知识。既要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还能让他们提取出来的学科知识为他人所理解,还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不断地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储存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不忘记旧知识。三、为了“知识提取”的“知识储存”,在教育的意义上,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并不在于他储存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在于提取多少学科知识。有的学生有了辛苦的储存,但却得不到有效的提取。也就是学科成绩不好。因此,重视学科成绩的提取,在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责任,更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进行互动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

二、为何教师总是忙而无功周彬老师指出:“有的人一生都很忙,也显得很聪明,但最终却一事无成”。这种现象现实生活存在不少,本人颇有同感。周彬老师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1、深陷课堂教学的“忙碌之井”。指出了,在时间管理上,有的老师认为,我们每天课都上不完,哪有时间看书?很少人会想到,在今天这个时代,一个不投资的人自然是买不起房子的;一个不再看书的人,必然会在每堂课中都处于挣扎状态。要上好一堂课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每堂课都上好却是非常困难的。教师要从课堂教学能力向学科教学能力的转变,需要课堂教学经验在量上的积累,但更需要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在质上的突变。前者需要教师潜入课堂教学之中,后者需要教师跳出课堂教学。

2、踏上学科教学的“理性之路”,我们行走时若只是盯着脚下的路,虽然每一步都走得稳健,但离最终目标往往相去甚远。我们认为学习与储存知识点时要“盯着脚下的路”,但在总结与提取学科知识时要“盯着前方的路”。学科教学的困惑在于,为了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就必须将学科知识肢解为知识点,让学生逐点学习与掌握。可是在学生逐步学习与掌握的过程中,越是仔细,越是投入的学生,就越是难返身整理与总结学科知识,也就是说,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分析学科的知识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综合学科知识能力,可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因此,不管在学期初,还是在学期中与学期末,只有站在学科教学的高度,始终盯着让学生掌握系统化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教学目标,再在每次课堂教学中努力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才能避免虽然学科教学赢得知识点上的胜利,却偏离了最终的学科教学目标的情况。

3、打开教育教学的“展望之窗”。学校是帮助学生学习得更好的地方。学生学习得更好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学生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二是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了。如果只是对学生的短期学习成绩负责,前者肯定最重要;如果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负责,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负责,后者肯定更重要。如果学校只是对学生的短期成绩负责的话,难免会以牺牲“牺牲越来越喜欢学习”为代价。

一旦牺牲学生对学习兴趣,最终的结果恐怕只能是即没有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让学生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需要学校与教师的眼界,又需要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系统驾驭,远比训练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点更为困难;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又远比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

周彬老师在《课堂密码》中对课堂的独特见解,本人学习后,在课堂教学中受到了一些启迪。上面只是我一些点滴的感悟。

《教师专业成长》读书心得

在假期中拜读了肖川主编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感触颇深,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践和自己的体会浅谈自己对实现教师幸福人生的认识:

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发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

教师作为最应该阅读的职业群体,有许多人放弃了阅读,有不少人靠几本教参在课堂上打拼,有些教师顶多不过读几本流行杂志,更不用说教育学和心理学了。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很难相信他是一个能够读懂学生内心世界的教师,这种精神的荒漠化导致的是教育的贫瘠,日趋依靠规训、惩戒或者利诱来维持教学,这会使大批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精神相当贫瘠。

从事教育事业,没有一片爱心是不可能成功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对于职业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新课程的实施,或许我态度的转变会更缓些。不可否认,新课程的实施给我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刹那间我感觉自己的.面前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可以尽情的跳跃、施展。从对新课标的研究开始,到认真的备课、写教案、上课,再到与学生打交道,我逐渐的习惯了这份职业,并且在习惯中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与日俱增。感之愈深,爱之愈切。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