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汇总9篇)

时间:2023-09-24 02:57:18 作者:念青松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加减混合教学反思(汇总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这节课虽然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去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是没能让孩子们自己去讲出自己的做题思路,自己给自己纠错还是一个失误,如果能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实践过程中自己归纳总结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再谈论例四72-(47+16)=有没有简便算法时,抛出的问题应主要是让学生讨论出为什么,而不是单纯的停留在讨论有没有的层面上,也就是讨论的问题一定是要有意义的,有讨论的价值的。

课件的制作出现瑕疵,应该让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现在了大屏幕上,影响到课堂的教学,在今后制作课件完成后要多次检查之后再使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的运用上课前调研,例如这节课其实学生们通过连加连减的学习,同学们对于混合加减可能已经会了,亦或存在哪方面的共性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做及时的调整,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的症结,又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得课堂更加高效!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二

学生们在学习了6、7的加减法后,第一次学习解决问题的内容,并介绍了大括号和问号。教材第一次出现了这种形式的内容,是一种在情境图中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会一般性策略所要经历的步骤: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检验、口答,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节课反思如下:

教材中的解决问题是一幅幅生动活泼的情境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难免有一些非数学因素的存在,例如例题中小兔子采蘑菇的事件、小兔的颜色等都有可能干扰学生,有孩子很关注这些方面,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找到数学信息,理解数学问题,我采用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相结合的方法,在动态中经历简化题目的思维过程,我先让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图,获取数学信息,过滤非数学因素,再介绍大括号和问号,并根据情境图理解其意义,从而提炼出问题,并用手势边比边说,这样,就使图中的数学问题完整而深刻,也使学生在学解决问题时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获得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有些学生在以后的解决问题的学习时,会遇到困难,主要原因就是缺少经验,所以,在这节课中,我注意适时引导,让学生经历、积累学习经验。例如在本课中,学生学习图意后,让学生用图形或符号画直观图的形式将图意呈现出来,能有效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度理解,使学生积累理解题意的好经验。

解决问题是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不仅仅是获得问题的具体答案,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模型。在这节课中,一年级的学生是第一次解决问题,教材中给了三个基本步骤: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并借助做动作、画图理解题意,检验引导学生有序,练习体验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建立用加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创设快乐的森林情境,提供孩子感兴趣的动物素材,让孩子在游戏中练习,在做小老师的过程中甄别错误,在运用中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快乐的加入学习,最后,发现生活中这样的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在自己的身边,还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价值所在。学生们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本节课学生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应和学生加强应用,练习。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还是听明白了会做题了,还是有一部分小朋友还会想当然,将应该用减法的题写成加法,或者不用总数减,而用大数减小数。他们并不会特意的去看问号所在的位置,做题容易跟着感觉走,第一印象对他们来说尤其深刻。若要让一年级的他们学会初步的辨别和分析,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改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来克服这个定势。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三

10-5+3式题的引入,可以使学生自然地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入口,从而有效地突出新知识的重点,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教学中,教师演示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多层次的信息反馈,全班的教学活动与个体差异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体现教学活动“教—扶—放”原则,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例2的教学。同时教师还重视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概括规律,把加减混合与连加、连减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方法相同的结论。练习题设计有梯度、有趣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电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它能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课始终穿插着电脑画面,如例题画面的展示、练习题中的森林运动会等。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四

周二上午执教了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混合》,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学会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2、看图能说清图意,再列式计算。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上完这节课,感觉有以下几点处理较好:

1、复习旧知,导课自然。

先引导孩子复习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接着引导孩子说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出示两道加减混合算式,引导孩子模仿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试着说说计算过程,孩子说得很好。老师小结:像这种有加有减的算式就叫加减混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加减混合,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丑小鸭变白天鹅》这样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新课部分也延续了这一情景,由丑小鸭变成的这些天鹅展开教学,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组织了课堂纪律。

3、抓情境图,讲清图意,突破难点。

出示例1情境图: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引导孩子认真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挑了很多孩子反复地说,孩子们说得很充分,孩子能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清楚。说清图意之后让孩子列出算式:4+3-2= ,请学生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原来有4只天鹅,“3”表示飞来了3只,“2”表示又飞走了2只,“= ”表示现在有几只天鹅?只有孩子们把意思说清楚了,才能把算理弄明白。老师小结这个例题的学习方法:第一,看图说清图意;第二,列式计算;第三,对照图片检查是否正确。教学例2时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们反复地说,边说边理清图意,列出算式计算,最后检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1、教师备课不够充分,不够透彻。引导孩子说清图意的时候,提出问题用词不够准确,比如:还剩几只?一共有几只?其实在有加有减的时候是不能用这些词语提问的,应该把问题改成:现在有几只?会更合适,但是教师没有要求。两幅图之间的关系没有讲透彻,也是备课不充分的表现。

2、时间把握前松后紧。由于前面两个例题说得人数太多,老师对课堂把控能力欠缺,导致后面练习题没有时间让孩子说图意以及表示的意思。

3、课堂气氛太沉闷,不够活跃。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把例题或者习题演一演,活跃课堂气氛。

课后,同级段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改进方法,感觉这节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后教学中,要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五

《6—10的熟悉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同学熟悉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育了观看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同学依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精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同学亲身经受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学问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同学的学习爱好。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同学从经受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把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挨次,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同学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同学经受数学学问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学问,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细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仔细关注同学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同学的接受力量,做到精讲多练。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六

本堂课总体环节的设计尚可,但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

1.关于意图的讨论与算式意义的讲解欠详细。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可适当多让几位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可通过自由说、指名说、示范说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认知。

2.计算过程的教学可再简略些。对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点,如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由于学生普遍掌握得较好,因此可挑选其中的几位学生回答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不必一一作答。另外,计算过程的用语可改作“先算……再算……”“第一步……第二步……”这样的用语更加妥当。

3.提问的选择在代表性的选取上还需斟酌。本堂课提问过于细琐,且作为教师的我本身说得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明显不够。

4.练习的情况没有及时向全班反馈,并且没有分层次,不具梯度性。在练习时还可适当增加设计,如“5+( )-2=6”这样的提高题,而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同一种类型。

5.忽视了若干细节问题。如提问的规范用语,练习设计的细节问题,等等。

当然,本堂课还是有几个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整体环节设计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进行顺利;其次,教态亲切自然;最后,在巩固旧知中引入新课并揭示课题,导入过渡自然。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七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是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是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

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八

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通过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由于有了前面学习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以及一年级学习2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对运算顺序的掌握,并且在上节课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什么难点,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适当提高了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尝试,自主解决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节课我反思如下:

1.课堂引入时,我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2位好朋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连加连减的算式和混合算式的比较,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直接明了。

3.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什么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讨论,逐渐条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列出67-25+28这样的算式来解决此问题,也能理解所列算式的意义。有少部分的同学能列出67+28-25这样的算式,个别同学能说清楚算式的意义。而第三种方法呢?几乎没有同学能说出来,我故意说这是下面的一位同学写的28-25+67,28代表什么,25代表什么?67代表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体现了一题多解。

1.课堂引入时,我说今天给大家带来了2位好朋友,设计比较好,但是老师的语调语气太过平淡,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太过紧张,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不高,导致教师最后唱独角戏。

3.再讲72-(47+16)的时候,我直接告诉学生带括号的算式没有简便写法,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32+(55-46)和86-(13+42),如果()前是+,这种混合运算列竖式时可以有简便写法。如果()前是-,这种混合运算列竖式时没有简便写法,只能列2个竖式。

今天早晨我又去课堂做了补救。但是在平时的计算过程中,还是希望学生列2个竖式,这样不容易出错!

三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九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8和9的组成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提供一幅画有8个笑脸的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8和9的组成,为8和9的加减法计算打基础。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笑脸图,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写出5+3=8,3+5=8,8-3=5,8-5=3四个算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一图四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我分两个教学,一是通过摆学具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两道减法算式;二是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在复习导入时,没有对之前学习过的6、7的加减法进行复习,以至于在看到笑脸图写算式时,很多同学都写不出。其次就是学生汇报所写的算式时,我把不符合要求的算式打上了×。其实这一点很不好,学生们所写出的算式本身是对的,只是不符合我当堂课的意图,但是应该向学生说明,而不是轻易的否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的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