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风筝教案(优秀14篇)

时间:2023-12-08 13:39:29 作者:文轩

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阅读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从中学习和借鉴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风筝教案

一、词串复习,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教师谈话导入,课件出示词串。

读下面每组词语,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语使你想到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女娲造人捏泥人甩泥巴丢了腿。

旋转跳跃撑离急速一转。

手持线拐翩翩起舞扶摇直上翱翔盘旋。

撒脱蹦跳气喘吁吁得意满足。

2、指名读词语,概括每组词语所描述的事件及全文主要内容。

3、师:对了,课文就是从具体的三件事来写刘老师的。作为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

伴乐课件出示作家图片及作家心灵独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教师深情朗读,学生倾听中进入文本情境。

4、师引入: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刘老师仅仅放飞的是风筝吗?他还放飞了什么?让我们深入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咱们先来学习刘老师放风筝的内容(第8、第9自然段),去感受刘老师放风筝的快乐。

二、学习第8、9小节,感受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2、学生圈画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

3、指名学生交流所读的句子,随机引导品味重点语句。

句子1: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放上蓝天的快乐。

师:刚才有同学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刘老师的不肯放弃。哪个词最能给你们这种感受?

师:你从“决不肯”感受到什么?

师:请你带着快乐读一读这句话,好吗?(指名朗读。)。

句子2: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

生想象回答。

师:也就是说,刘老师把他的理想与愿望寄托到这风筝中去了。

2)、师:想着想着,刘老师的脸上怎么样?(体味“漾”字的用法妙)。

师:我们平时用哪些动词刻画笑容?

师:作者为什么用“漾”字,你体悟到什么?

生:我读到一个童心未泯的刘老师。(无忧无虑、人老心不老、心中充满阳光、快乐的刘老师、热爱生活的刘老师)。

句子3: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一蹦一跳地飞跑。、

1)师:刚才我听你们读这句话时很投入,这句话震撼着大家,能说说为什么吗?

师:读这句话你们最想强调哪两个词?

师:你能把你的感动读出来吗?

2)指导个别读、齐读。

句子4:他笑着,叫着,……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1)、动画课件展示刘老师追风筝情景。

师:从他追逐中的笑容,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从刘老师的叫声中听出了什么?

师:是啊,他像孩子一样天真,一个老顽童形象,笑出了他的乐观,叫出了他心中的快乐,天真,叫出了挑战困难的决心。

2)请喊出他的心声来。

生:“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喊出他的忘我与自信来。(指名读)能喊得更自信点吗?

指导男女生读、齐读,赞赏评价。

3)(品味刘老师的动作,指导读书)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使你们震憾?

生:“蹦跳着”,我从这个词看到了刘老师超乎寻常的毅力。

生:刘老师蹦跳着,他却全然不顾自己,他完全沉浸在放风筝的快乐中了。

师(指导再读):读出你的震撼,读出刘老师的执着来!(指名读,齐读)。

4)(品评追逐结果)师:这样蹦跳着的结果怎样?

引读“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师:他脸上流淌的是得意和满足,得意是因为什么?

生:刘老师觉得我终于战胜了困难,证明了自己的力量。

生:那是追风筝胜利后的喜悦!

三、品读第4、5节,感受幽默、敬业。

生:谈腿疾、写板书。

师:我们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两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2、学生按要求自学、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点。

3、指名学生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汇报读到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4、引导品味朗读第4自然段句子:

1)从谈腿残疾感受幽默坚强:

师:刘老师是怎样谈他的腿疾问题的?

师:你们觉得故事怎么样?

师:其实,刘老师丢腿肯定不是故事中所说的那样的,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师:痛苦是他一个人扛着,却把悲伤化作趣事,而且你们发现没有,刘老师是怎样讲这个故事的?注意他的神态。

2)指导读书:你从这个“笑”看到刘老师的什么?

生:乐观幽默。

师:老师的笑,刘老师的幽默也感染了同学们,同学们有什么反应?

句子5: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刘老师的尊敬。

师:笑声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什么?又为什么泛起酸涩?为什么更增加尊敬?

课件出示填空补充题,学生填空。

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______;泛起酸涩,是因为______;更增加对刘老师尊敬,是因为______。

5、品悟刘老师写板书的艰辛。

1)过渡:刘老师上课时的哪些动作拨动了你的心弦?

2)指名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动作:

句子6: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再转向讲台。

(生找出关键词,课件红色字体显示)。

生:刘老师板书艰难、板书很累,刘老师很坚强、刘老师的敬业。

师:谁能用动作演示一下?

(同学读文,指名学生动作演示理解,教师采访刘老师扮演者。)。

师:刘老师板书是这样不容易,甚至很吃力,但他却竭尽全力,因为什么?

师: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仅仅是靠那根圆木拐杖吗?还靠什么?

6、师小结:30年过去了,刘老师上课时的笑容以及写板书的情景一直浮现在作者眼前,他用圆木棍撑地、跳跃旋转,成了同学们心中最美的舞蹈。

四、品味心声,深化风筝。

1、过渡:可是这一切都成了美好的回忆,因为作者近30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

请快速浏览第10、11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什么?

2、生带问题自读后谈感受,指导体会作者对刘老师的赞美与思念。

3、品味“风筝”:

生:刘老师希望自己的生命充实有意义。

生:他还放飞了放飞自己的理想。

生:他放飞了自己的快乐与信念。

……。

师:是啊,一只只风筝寄托了自己对事业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与不懈追求。风筝就是他乐观坚强、自信自强的标志。

4、拓展延伸,深化风筝:

1)师: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

2)教师介绍苏叔阳如何坚强面对失败和挫折的资料。

3)课件出示苏叔阳作家感慨,学生齐读。

师:这正是刘老师一生的写照、正是刘老师借理想的风筝告诉我们的。

5、指导深情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回顾开头,升华情感。

1、师:30年的不见,30年的思念绵延,正因为这份浓浓的思念,所以每逢春天,每逢人们放风筝时作者就会怎样?(引读)。

生(齐读)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师: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当疾病、灾难来临时,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也就是另外一种风景,另外一种境界。

3、伴乐课件出示小诗(小诗是由课文中刘老师的几件事改编而成),学生诵读。

4、师:我希望刘老师放飞的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入你们的心中,希望你们树立信心和理想,努力拼搏,飞向你们更广阔的蓝天,去实现你们的理想和志向。

风筝教案

设计理念和思路:。

《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文,是一个非常感人的童话故事。根据新课程规范的要求,文章的特点,以和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现把我的设计意图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生字局部:

新课程规范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应注重教给同学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根据这一要求,我注意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突出教学重点。

1、识字过程中由借助拼音读到结合句子读,然后用合作的形式认记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最后巩固认字。体现了由整体到局部,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符合同学的识记规律。

2、利用“放风筝”的方法,给同学创设合作识字的情境。“大风筝都被大家胜利的放飞到蓝天上去了”让同学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大风筝”和“草莓生字卡”的出现调动了低年级同学的识字兴趣,使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

3、在识字过程中,根据同学情况和生字特点,有重点有区别的对待不同的生字,教给同学识字的方法。如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字、读准字音,强调“扎”的读音等。

二、课文局部:

1、创设情景,体现童趣。

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环节,努力将同学带入一个富有色彩的童话故事中。如让同学给文中的小动物打招呼,并协助他们找到自身的家等。这样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在情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朗读交流是感悟的基础,老师要充沛尊重同学的感受、体验,让同学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让同学用心去读书,与故事发生共鸣。因此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读、互读、指名读、配乐读、老师范读等,引导同学在阅读中一步一步走向文中两个小动物的情感世界。

3、精心设计作业,体现文本的延伸与拓展。让同学动手做一做,动笔写一写,在互赠礼物的过程中,让故事的教育意义在同学的生活中得以落实。

周三听了两位老师讲得节课,给我的感觉,她们的课上得很精彩,很生动,两位教师能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发明性地使用了教材,课堂上教师教得声情并茂,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识字教学。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教师光凭借一张卡片,让同学死读硬记的这种保守教学显然已不能满足同学发展的需要。这两位老师在认读生字环节的时候,巧妙的采用了各种手段,如“放飞生字”、“给风筝点名”、“草莓卡片”、“读小果子上的词语”等方式,在游戏中识字,由句到词,由词到字,以层层递进的方式协助认读生字。在记忆生字时,鼓励同学自主识字,说识字方法,渗透生活中识字,以和形声字识字的方法,让同学在课堂上顺利记住字型。

2语文老师的语言。

两位老师在讲课时语言生动活泼,这种以语言烘托渲染气氛的手段,可以恰当的将同学带入到学习的氛围中。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说话时要做到抑扬顿挫,节奏鲜明,优美动听。为了能更好的吸引同学,还可以将语言的表达更夸张一些,并加上动作烘托气氛。

3配乐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课文是渲染课文情境的好方法,选择适合课文内容的音乐十分重要。在《纸船和风筝》一棵中,前半局部选择了欢快的节奏的音乐与课文内容较符合,但后半局部的内容感情是难过到高兴的一个变化过程,但老师所选择的音乐没有和时的变化,以“悲伤”的基调结束课文,处置的不够恰当。在这里音乐的选择应该突出出松鼠和小熊由伤心到高兴的变化。

《放风筝》教案

1、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放风筝的乐趣。

2、培养幼儿合作游戏能力,发展幼儿倾听及理解能力。

3、练习走、跑交替得协调奔跑动作,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放风筝。

1、请家长配合,为幼儿带来各式风筝若干,悬挂在活动室。

2、事先选好平坦安全的场地。

3、《放风筝》的散文配图,《春之声圆舞曲》音乐磁带。

1、播放《春之声圆舞曲》音乐,请幼儿自由欣赏已布置好的风筝,相互交流看到的风筝的外形是怎样的。

2、教师简单介绍风筝的外形特征:左右对称,保持平衡。知道放风筝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3、出示散文配图,教师朗诵散文,请幼儿倾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4、引起幼儿放风筝的兴趣,请幼儿自由结伴,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

5、师幼一起到场地上放风筝,教师示范放风筝的方法,请幼儿尝试自己放风筝,提醒幼儿注意奔跑时的安全。

6、开展放风筝比赛,比一比谁的风筝飞的高。活动结束后,幼儿说说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活动的快乐。

7、在生活活动中,可请幼儿继续欣赏散文《放风筝》,并可多次开展放风筝等活动.

《风筝》教案

孩子们在谈话的时候,很多孩子说到公园、广场放风筝,风筝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享受溢于言表。《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兴趣,设计了《风筝》这节活动,让幼儿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知道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增强幼儿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感。

1、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2、鼓励幼儿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

3、让幼儿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家长与幼儿共同制作风筝,并把场地布置成“风筝展”。

一、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风筝。

1、幼儿和教师走进活动室欣赏风筝展。

教师:孩子们,这儿是我们大家制作的风筝,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幼儿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情况。

(教师先请大家说出自己喜欢那一只风筝,再请风筝的制作者介绍自己和爸爸妈妈制作风筝的一些情况,增强幼儿的自豪感。)。

二、让幼儿了解风筝的起源。

1、教师出示“龙”形风筝的幻灯片。

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样的风筝?(龙形风筝)龙代表什么?(代表中国)。

教师:没错,“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风筝就诞生在我们中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创造的。

教师小结:风筝是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叫墨子的人发明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

三、幼儿欣赏风筝的幻灯片。

1、教师:很多年过去了,到了现在,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们喜欢到大自然里放风筝。你们有放过风筝吗?老师这里有一些风筝图片,一来欣赏一下。

教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风筝?(五颜六色的、好看的……)它的形状左右是一样的,有什么特点?(对称)是的,这是一只五颜六色的对称的蝴蝶风筝。

图二:鱼形风筝。

教师:这只风筝上有什么?(可爱的胖娃娃抱着一条红鲤鱼、荷叶、荷花……)人们在制作风筝时为什么会画上这样的图案?教师:这是一只具有年画特点的风筝。红鲤鱼在我们中国代表着吉祥、富裕,人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望画在风筝上,是希望年年有余,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

图三:小狗风筝。

教师:这只风筝是有几只小狗组成的?(三只)这种象糖葫芦一样由几只串在一起的叫串形风筝。

图四:夜光风筝。

图五:最大的风筝。

图六:最小的'风筝。

教师:看见风筝在哪了吗?这是世界上最小的风筝,只有零点几厘米长,比我们平时用的硬币还要小。

教师: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最长的风筝和最小的风筝是谁做出来的?都是咱中国人制造的,你觉得中国人怎么样?(聪明、能干……)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有何感想?(骄傲、自豪……)是的,我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的风筝教师:看了刚才的风筝,你还见过和它们不一样的风筝吗?(幼儿答)。

1、幼儿观看风筝节幻灯片。

教师:现在制作的风筝样式可真多。春天到了,人们便喜欢聚集在一起举办风筝节,进行放风筝比赛。

教师: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风筝,对风筝感兴趣?回复。

3、教师小结:风筝很美,可以装饰环境;放风筝给我们带来快乐;风筝还可以帮我们传递信息,放飞心愿。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有这样的习俗,把心中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风筝上,在放风筝的时候把风筝线剪断,让心中美好的愿望随风筝一起放飞。

五、放飞心愿。

1、教师拿出自己制作的京剧脸谱风筝。

教师:我也制作了一只风筝,我喜欢京剧,因为它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我把自己的心愿寄托在风筝上。

2、幼儿相互讨论自己的心愿,并说一说。

教师:你们的愿望是什么?

3、教师:孩子们,带着我们的心愿,拿着我们的风筝,一起放飞心愿吧!

活动延伸:

1、幼儿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到户外放风筝。

2、把放风筝时的情景画下来。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更谈不上体验劳动的快乐。为此我想到教幼儿自己亲手制作美丽的风筝,从而让幼儿在此活动中感受到劳动的快乐,珍惜劳动成果。

一、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习两声部轮唱。

2.借助图谱、指挥,保持两声部的和谐。

3.培养专注的学习态度。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演唱歌曲。

2.两声部轮唱图谱。

三、活动过程(一)复习歌曲1.幼儿看图谱或指挥演唱。

2.幼儿边唱边表演。

(二)学习二声部轮唱1.欣赏范唱,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形式。

2.出示第二声部图卡,引导幼儿摆放在图谱相应位置。

3.师生、生生合作用二声部形式演唱。

﹙三﹚全体幼儿用轮唱的方式合唱表演。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风筝》教案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主旨,获得思想启迪。

3抓住关键词语,领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4品味文章那声色兼备,形象鲜明的语言。

1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主旨。

2品味文章那声色兼备,形象鲜明的语言。

《风筝》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主旨

3抓住关键词语,领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文章主旨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幻灯片)

看图,图上的孩子们在进行什么游戏呢?(放风筝)

这是一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放风筝时,我们可以“上观白云朵朵;下览绿草茵茵”。尽情地感受春的气息,这是何等的惬意!然而,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地享受这份放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走进那个时代,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

板书:风筝鲁迅

二,简单介绍鲁迅(幻灯片)

鲁迅生于1881年,死于1936年,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他的作品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作品都收集在《鲁迅全集》里。《风筝》一文选自《野草》。

三,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风筝》。根据课文思路填空。(事先板书在黑板上)

过渡:“风筝是春的使者!”人之常情,见到风筝应该是愉快的。然而,作者“我”见到风筝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齐答: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1我为什么惊异?(故乡放风筝的季节是早春二月,而在北京,冬季尚未过去,就开始放风筝,所以“我”感到惊异)

2我为什么悲哀?(见到风筝,“我”不禁睹物生情,不由想起二十年前埋下的让“我”深深忏悔的种子――自己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的一幕,也就是践踏风筝的一幕。)(板书:悲哀)

过度:“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内容是什么?请在原文中找到。

四,研读“忆风筝”部分,挖掘主旨

(一)解读“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绝望地站在那里。”

(出示幻灯片)“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绝望地站在那里。”(齐读)

1,圈出其中表示我的动作或神态的字词。你认为作者当时的行为是一种怎样的行为?(板书:蛮横无理)

2,当我毁坏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的“蝴蝶”风筝时,小兄弟有何反应?(板书:悲伤绝望)

3,“我”凭什么能这样理直气壮地来管理教育小弟呢?

(可由“论长幼”启发,引出封建礼教。)

明确:当时的思想观念是小孩子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另外就是封建的长幼尊卑观念,或许,以前长辈是这样教育“我”的。“我”就用同样的方式来教育小弟,这真可谓是一种“清醒的糊涂”。看似关爱,实在是一种剥夺!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的与众不同的“蝴蝶”风筝就被我毁坏了。自然,“我”和小弟就都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影响的人!(板书:封建礼教。)

过度句:“傲然走出的我”是否能够一直以这样的胜利心态坦然自居呢?(不)

(二)女同学齐读第5段。

惩罚终于伦到了。二十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认识了自己当年所犯的`错误。

解读“不幸”

教师小结:一种可能;当年的“我”因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从关心弟弟出发,以兄长的身份毁坏了弟弟的风筝。还理直气壮,傲然走出。直到二十年后,偶尔看到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当年自己的脚不仅是践踏了一只风筝,而且还践踏了一颗幼小的心灵,是对小兄弟的精神虐杀!此刻,他才知道自己当年的做法是错误的。所以,这里的“不幸”是针对当年毁坏风筝还自以为是的“我”来说的。其实,也是对那个自以为是的“我”的“讽刺”。二种可能:当时的鲁迅已接触科学思想,认识到当年对弟弟的管束有一种不平等的封建长幼尊卑观念在里面。这和他所接触的新思想和他的韧性的战斗精神是相违背的,而他又是一个严于自省的人,当年对弟弟的精神虐杀已激发作者对自己的深深的自责!因此,他把自己对弟弟的精神虐杀当作是对自己的惩罚。所以说“不幸”。

2,既然,鲁迅先生知道自己错了,他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呢?

(想办法向小弟说明,向他道歉)

3,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知错就改的人。很珍惜兄弟间的感情)

(板书:严于自省)

4,请求小兄弟的原谅,但小兄弟的态度又如何呢?从课文中找出表示小兄弟的态度的话。(“有过这样的事吗?”(板书:全然忘却)

(三)讨论:如何理解“有过这样的事吗?……”这句话?

(学生思考,各抒已见。两种可能)

(1),可能有的答案:小兄弟并没有忘记,因为他不想旧事重提,不想伤害兄弟间的感情;一个善良真诚,一个宽容大度;一个自省自责,一个幼稚纯真。是是非非总关情。(板书:亲情)

(2),小兄弟可能是真的忘了,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他们生活在封建礼教的黑暗里,传统的长幼尊卑观念已深入骨髓,所以从来没把这样的事当成是不开心的事。他已经变得“麻木”了。(板书:麻木)

按道理,小兄弟既然不记得此事了,“我”的心理应该是轻松起来才对的,可是,鲁迅先生的心情是不是变得轻松起来了呢?(没有)

“我不觉得轻松反而觉得沉重”为什么?

(1,“我”无从补过;

2,当年的精神虐杀者“横行无忌”,被虐杀者毫无反抗,并且,当虐杀者醒悟时,被虐杀者依然“麻木”。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这怎能使严于自省的鲁迅先生轻松呢?)

小结:一只承载着童年的梦幻和追求的胡蝶风筝,却由于我和弟的麻木,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地飞翔于蓝天,这正是旧中国儿童的悲哀!也是当年中国民众的悲哀!这怎能不让人思索?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怎能不让人愤怒疾呼呢?板书:悲哀(教师完成板书,勾画出胡蝶)

拓展延伸:文章还有个别语句我们留待下节课来品析。下面进行说话练习。大家应该都玩过放过风筝的游戏吧,下面就以放风筝为话题进行说话练习。要求说出你对这次游戏的感受。

结束语:

一出风筝事件,牵动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兄长严于自责,小弟全无怨恨,这兄弟间的情谊因风筝事件而显得更美、更和谐。鲁迅先生在这篇散文里不仅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儿童的毒害,也为我们吹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还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心的浪漫,自由的可贵,愿同学们都能拥有自己自由、快乐发展的天地,让我们一起来朗诵清朝高鼎的一首“风筝”的诗吧!清朝诗人高鼎的《村居》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用幻灯片)

《风筝》《纸船与风筝》《画风筝》教案

教材分析: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写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从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品格。故事的动人之处在于,当松鼠和小熊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们表现出的内心失落和难忍的痛苦,以及修补“裂缝”的独特的方式,和感人场面。只要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带着对真挚友情的向往,去学习课文,就一定会受到深深的感染。当我们的感情和友谊产生“裂缝”的时候,赌气只能使“裂缝”扩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敢于率先伸出友谊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课文的朗读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喜欢模仿各种语气、神态、动作进行朗读和表演。学生们能结合简单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朗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说在这方面,学生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欲望。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演”中悟。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美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出示图画:请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一手拿折好的纸船,一手拿着风筝。)学生回答:纸船、风筝。

2、师出示课题并板书,20.纸船和风筝。

3、指导读课题。

二、复习检测。

1、读词卡。

2、找朋友游戏——连字成词。

三、提出问题、合作解疑。

1、读课题、质疑、梳理问题。

2、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3、指名读1~6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4、4人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读中感悟。“祝你快乐,祝你幸福。”

1、指读1~6自然段,思考:“板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2、朗读指导,着重指导“乐坏了”、“祝你快乐”、“也乐坏了”、“祝你幸福”读出松鼠和小熊高兴的语气。

3、学生自我评价朗读。五、合作探究学习第7~9自然段。

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通过写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的帮助下建立友谊,维持友谊,告诉学生友谊需要容忍和谅解去维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后“我会读”练习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

以友情为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将课文中的故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自己感悟友情的可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受到交朋友和维护友谊的快乐。

2、了解友情在生命中的可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及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词语。

2、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友情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并能够运用课后词语造句。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2、学习小松鼠和小熊重视友谊的品德,引导学生感悟真挚友谊的可贵。

3、能独立将课文中的故事复述给朋友听。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怎样积极主动的去维护友谊,培养学生勇敢面对问题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字词,指导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指导写字,巩固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以纸船和风筝为话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纸船与风筝有关。因为这纸船和风筝,使两个小伙伴建立了友谊,又维护了友谊。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

[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相机板书纸船风筝建立友谊维护友谊]。

三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把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

(分析飘荡、漂流的区别)。

四、以友情为话题,引入课文学习,朗读感悟。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小松鼠和小熊是怎么做的。

3、[出示动画课件]让学生观察,说一说它们两家的位置,欣赏它们美丽的家,并引导。

学生读好这一段。

4、谁能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收到了礼物,它们的心情都会怎样,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课件出示课文两段话(第3、5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

小松鼠收到的仅仅是一个草莓吗?这风筝和草莓代表着什么?(友谊、祝。

福)所以,它们俩都乐了。谁能再读一读,把这快乐也送给大家?

5、师:就是因为这纸船和风筝的缘故,它们成了好朋友。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成了好朋友,它们会在一起做什么?

师:你希望这种美好的日子持续下去吗?可是,正当它们沉浸在欢乐中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师:从此,它们分开了,多么让人痛心啊!——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用课件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验它们痛苦,寂寞的心情]。

7、师:小熊和小松鼠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出示课件,小熊、小松鼠寂寞的日子]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度过的。

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看谁能读出它们寂寞的心情。

风筝教案

一、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风筝的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

法,培养他们喜欢提问、积极应答的良好。

习惯。

二、活动缝备:

录制好的儿歌《放风筝》,风筝一个。

三、活动过程:

1.教师用变魔术或猜谜语的方式引出风筝,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

2.出示风筝,让幼儿互相传着看一看,引导幼儿观察,初步了解风筝的外观结构。

3.小朋友们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所见到的风筝是什么样的,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有关风筝的生活经验。

.4.“老师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有关风筝的儿歌呢,可好听了。”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和幼儿共同欣赏儿歌《放风筝》。

5.幼儿可边学儿歌边表演儿歌中表现的情节,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演,并请几个有自己的创造性动作的幼儿上来表演。

6.布置任务:回家后,请小朋友们一起搜集各式各样的风筝,将它带到幼儿园,大家一起欣赏。

活动二:放飞风筝。

一、活动目标:

1.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风筝的兴趣,喜欢与同伴分享快乐。

2.认识风筝各部分的名称,了解风筝的结构特点。

3.引导幼儿发现风筝飞行的条件。

二、活动准备:

幼儿搜集的各式各样的风筝、线轴、网上下载的风筝图片等。

三、活动过程;

1.今天小朋友们都带来了自己的风筝,请介绍一下你的风筝是什么样的(名称、形状、颜色等)。

2.你还看见过什么样的风筝?

3.带领幼儿到户外去放风筝。老师示范放飞过程,请幼儿自己尝试着放飞。(幼儿分小组学习放飞风筝,三位老师分组指导。)。

4.回班后与幼儿一起总结:风筝怎样才能飞起来,}引导幼儿讨论风筝放飞的条件。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发言。

(引导幼儿说出要有风、要逆看风飞才能飞起来。)。

活动三:设计风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绘画等操作活动中感知风筝的结构特征。

2.激发幼儿创作风筝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实物风筝,画笔,纸。

2.教师事先录制“风筝专集”供幼儿欣赏(教师利用摄像机提前录制)。

3.事先学习一首有关风筝的儿歌。

三、活动过程:

1.欣赏“风筝专集”,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提问幼儿:录像中出现了什么风筝,7(蝴蝶风筝、飞机风筝、蜜蜂风筝、鲤鱼风筝、机器猫风筝、老鹰风筝等。)。

3.如果是一名小小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风筝?(奥特曼风筝、小花风筝、小鸡风筝、黑描警长风筝、小人风筝……等等。)。

4.现在就请小朋友当一个小小设计。

师,用你手中的画笔,设计出与众不同的风筝。看看谁的风筝最漂亮,谁的风筝最有特点。

5.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引导幼儿画风筝。

6.将幼儿的作品放在事先布置好的“天空”中,同时引导幼儿自评和互评。

7.幼儿边欣赏“天空”中的风筝,边唱有关风筝的歌曲。

8、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可以制作风筝的材料,下次活动时拿来。

活动四:制作风筝。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和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小肌肉的协调性。

二、活动准备:

幼儿和家长共同搜集的制作风筝的材料,包括线、线轴、各种纸张、塑料管、竹坯、胶水、剪刀、小棍等。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感知风筝的基础上,利用从家中带来的材料动手制作风筝。

2.放飞试验。让幼儿带上自己制作的风筝到户外去放风筝。有的幼儿的风筝能够飞起来,有的幼儿的风筝飞不起来,为什么?引导幼儿感知风筝飞行的条件。

3.再次利用废旧物品制作风筝。要求:每个幼儿的风筝要体现与众不同之处,要有自己的个性。制作过程能够体现幼儿之间的合作、互助、交流,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争取让所有的风筝都能飞起来。

4.再次放飞试验,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飞吧,风筝!

一、活动目标:

1.在共同放风筝的过程中,密切家匠关系,加深亲子感情。

2.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活动准备;

幼儿自己制作的风筝,照相机,摄像机。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家长和教师一起放飞孩子们自己制作的风筝。在路上要求家长引导孩子们说一说路上的风景以及所见所闻,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验生活的无限美好。

2.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拴风筝,一起放飞风筝,一起玩耍,一起游戏,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孩子们体验和父母在一起的快乐。

3.讨论:孩子们,你们玩得开心吗,为什么,

4.让父亲和母亲说一句话,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家长的爱。

5.最后,每个家庭摆一个造型,用摄像机摄下来,用照相机照下来,留下美好的回忆。

风筝教案

本课教材,通过写松鼠和小熊在纸船和风筝的帮助下建立友谊,维持友谊,告诉学生友谊需要容忍和谅解去维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后“我会读”练习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

3、独立完成课后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本课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

以友情为话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小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将课文中的故事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让学生自己感悟友情的可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感受到交朋友和维护友谊的快乐。

2、了解友情在生命中的可贵。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8个生字及课后练习“我会读”中的词语。

2、学习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友情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掌握生字,并能够运用课后词语造句。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2、学习小松鼠和小熊重视友谊的品德,引导学生感悟真挚友谊的可贵。

3、能独立将课文中的故事复述给朋友听。

教学突破。

引导学生怎样积极主动的去维护友谊,培养学生勇敢面对问题的精神品质。

教学时间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字词,指导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指导写字,巩固理解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以纸船和风筝为话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和纸船与风筝有关。因为这纸船和风筝,使两个小伙伴建立了友谊,又维护了友谊。你们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0课《纸船和风筝》。

[板书课题20纸船和风筝]。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1——6自然段是写什么?从7。

——11自然段是写什么?

[教师相机板书纸船风筝建立友谊维护友谊]。

三学习字词。

1、学生自学,把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分析飘荡、漂流的区别)。

四、以友情为话题,引入课文学习,朗读感悟。

2、老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不错,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课文中的小松鼠和小熊是怎么做的。

学生读好这一段。

4、谁能说一说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收到了礼物,它们的心情都会怎样,找出。

你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课件出示课文两段话(第3、5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

5、师:就是因为这纸船和风筝的缘故,它们成了好朋友。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成了好朋友,它们会在一起做什么?

师:你希望这种美好的日子持续下去吗?可是,正当它们沉浸在欢乐中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出示课件]想象一下,它们可能为了什么事吵架呢?值得吗?

6、[课件演示它们分开的场面]。

师:从此,它们分开了,多么让人痛心啊!——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用课件出示这句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验它们痛苦,寂寞的心情]。

7、师:小熊和小松鼠的心情也和我们一样,[出示课件,小熊、小松鼠寂寞的日子]。

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样度过的。

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你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看谁能读出它们寂寞的心情。

你会怎样做?让我们来看一看是谁先主动伸出了友谊之手的?

10、[出示课件小松鼠收到风筝的情景]。

师:松鼠高兴的哭了,这泪水包含着什么?(是幸福、再度和好兴奋的泪水)让我们带着幸福、兴奋齐读这一段吧。

教师范读最后一段,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

五、拓展。

六、总结。

师:纸船和风筝,带着问候,带着祝福,带着谅解,带着浓浓的真诚,在山顶和山脚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建立一段友谊很容易,维护一段友谊却不容易。当友谊出现裂缝时,如果赌气,一走了之,只能使裂缝越来越大,容忍和谅解才是最好的办法。我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能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去建立和维护你们的友谊。

七、作业。

选择一种方式,去和你有过矛盾,尚未和好的朋友和好。

《风筝》教案3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学习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点击课文主题图)。

齐谈课题,教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写了风筝的哪些事情?

2、检查词语,认识词语朋友。

点击词语: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文中写了关于风筝的哪些事?

相机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三、学习课文,感悟情感。

1、你对课文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并找出那一段中描写他们心情的句子,划一划。

2、学生自主读喜欢的部分。

3、个别汇报:集体学习。

出示: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从这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作者和这些孩子,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1)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和学生一起发现朗读中的问题。

(3)谈谈感受到的放风筝的心情。

(4)联系生活,深究文本。

理解“快活地喊叫”、“拼命地奔跑”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放飞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讨论交流,随机点红词语:凌空飞起高过树梢越飞越高翩翩飞舞。

品读词语:

讨论明确: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快乐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激动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自豪也飞起来了!

风筝飞起来了,我们的幸福也飞起来了!

师引导: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5)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读读这段话。

过渡:越飞越高的风筝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快乐啊!

出示:

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上拼命地奔跑。

结合你放风筝的体会,说说他们此时会“快活地喊叫”什么呢?

a幸福鸟!幸福鸟!世界上最伟大的幸福鸟!

b幸福鸟!飞吧!飞到白云上面去!

多么开心啊!谁还想来开开心心地读读这段话?

(6)欣赏放风筝的片段,感受快乐的心情。

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想起了清代诗人高鼎的诗《村居》,和学生齐背诵。

(1)风筝找到了吗?他们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风筝还准备继续寻找,他们会找到吗?

(3)布置小练笔,回去写一写《风筝》的续写,把这个故事再编下去好吗?

放风筝教案

1.理解课文是如何将风筝飞上天的过程以及美丽、热闹的天空写具体的。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五、六节。

多媒体幻灯片(五张)。

(1)各式图案的风筝、说话练习题一道。

(2)两段对比的话。

(3)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伴随优美的音乐)。

(4)辅助背诵的两段话。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一、二节,了解到作者从体育场上人很、风筝的样式多、放风筝前的喜悦心情这几方面来具体写的。

2.朗读一、二节。教师引读:

到体育场来放风筝的人可真不少……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我跟哥哥说……。

3.出示多媒体幻灯片(1)。

(1)仔细观察:除了书上描述的以外,天上还有哪些风筝?

(2)说话练习:

天上有(。

),有(。

),有(。

)…就是没有(。

)。

1.过渡:望着天上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哥哥迫不及待地想让风筝飞上天。课文(三、四节)具体描写了放飞风筝的经过。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2):哥哥拿着线轴,向前跑。我拿着风筝。哥哥收住脚,“大蜻蜓”飞上了天空。

3.这两段话有哪些不同?课文第三节是怎样将放风筝的经过写具体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四人小组学习。

要求:

1)每位组员都要发表意见。

2)学习组长组织组员交流。

3)组长最后归纳总结。

4.学习组长交流学习结果,教师适时点拨。

5.朗读三、四节,读出高兴的语气。

1.过渡:成功地将风筝放飞上天,给“我”和哥哥带来了快乐。欣赏风筝在天上随风飘荡的情景,更是一种无穷的乐趣。

2.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风筝在天空中随风飘荡的情景。

3.多美丽的天空,又多热闹的天空。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蜓”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4.学生评价教师的朗读。

教师追问:这些语句为什么不能去掉?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美丽的天空写具体的。

5.有感情朗读第五节。

6.分工读第六节,在朗读中体会并总结相似的句式:

什么,怎样,好像在干什么。

7.再次出示多媒体幻灯片(3),用以上句式练习说话:

那美丽的“花蝴蝶”,(),仿佛()。

那灰褐色的“蜈蚣”,(),好像()。

那碧绿的“大蜻蜒”,(),犹如()。

8.有感情朗读第五、六节。

9.背诵五、六两节。

(1)出示多媒体幻灯片(4),辅助背诵:

一会儿,又飞来几只小鸟,它们围着“大蜻蜒”叽叽喳喳地叫()。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美丽的“大蝴蝶”()。

(2)独立背诵。

(3)集体背诵。

1.总结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放风筝》教案

1、教会学生放风筝的正确方法,体会其中的乐趣,练习快速跑。(重点)

2、学会按一定的规则放风筝。

3、培养学生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难点)

三组学生 、 斜坡跑道、自制风筝六只 、奖品。

一、准备活动

1、活动学生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腹背

教师用语:春暖花开了,我们来学学花草树木在风中点头、摇晃的姿势好吗?

2、练习追逐跑,为放风筝做身体上的准备。

二、基本部分

1、请六名学生放风筝,让学生尝试错误。

教师用语:春天到了,你们自制的这些风筝真漂亮,我们来放风筝,好吗?

学生放风筝

2、就幼儿在放风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习正确的方法。

幼儿讨论

小结:起跑前,一只手臂伸直上举,放出一段线,抓牢线。快速奔跑,让风速将风筝托起。

3、请第二组学生再次尝试,就秩序问题再讨论。

讨论

总结:从斜坡的右边跑上去,从左边跑下来,这样就不会两人迎面相撞了解。奔跑时,注意前面的学生,与他们保持适当距离,当前面的人停住时要能及时刹住脚步。

4、提问:如果风筝被树枝刮住了,怎么办?怎样可以避免呢?

5、请第三组学生尝试按正确的方法和秩序放风筝。

6、放风筝比赛。请三组学生中出现问题较多的幼儿进行比赛,观察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为放得好又遵守规则的幼儿发奖。

7、总结:今天你们放风筝,玩得开心吗?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不但可以玩得开心,还能避免许多的危险。既玩到了又保护了我们自己。今后在晨间体育游戏时我们再来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好。

三、结束活动

放松整理:学风中的蒲公英自由地随风飘回教室。

放风筝教案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学会其中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风筝、体育场、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老鹰、端端正正、稳稳当当、骨碌碌、橘红色、墨绿、斑纹、热闹、宇宙、飘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情景。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孩子们在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激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兴趣。

4、学习作者观察和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叙述清楚的方法。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放风筝具体过程的描写,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喜悦心情。

根据课文的描述,引导学生对天空中的风筝进行想象。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2、搜集有关风筝的图片。

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三课时。

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放风筝图片,欣赏。

2、谈话:大家刚才看见的风筝漂亮吗?春天,万物复苏,春风和煦,是放风筝的好季节。你放过风筝吗?你愿意参加放风筝的活动吗?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几个小朋友是怎样放风筝的课文。(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运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生字词。

3、读通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字。

1、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

2、四人小组内交流哪些字难记,哪些字难写。

4、全班交流。重点指导:

“鹰”、“嚷”、“墨”等字的写法。

5、检查读课文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分小组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哪些问题在初读之后可以解决。

1、抄写生字新词,并家听。

2、熟读课文,思考:画出描写图画内容的句子。

教学过程:

1、读课文,这段说的是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高高兴兴地去干什么?(放风筝)。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画面。

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心情怎样?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自己的观察所得。

2、图文对照,课文中哪一段描述了画面中“我”和哥哥放风筝的情景?

(1)合作学习第三自然。

同桌同学按照下列步骤,合作学习。

a、读一读,弄清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

b、画一画。,段中描写“我”和哥哥动作的词语。

c、演一演,说一说。分角色表演“我”和哥哥放风筝的过程,边演边说。

(2)表演复述。

a、请出一组同学上台表演,观众评说。

b、对比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举着“大蜻蜓”拽着风筝才收住脚。

拿拉停。

(因为“举”含有用力向上的意思,“拽”有紧抓的意思,“收”因为在奔跑中急停下来。)。

(要写得清楚,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要写得具体,要朱雀抓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现。)。

(4)指导有感情朗读。

我高兴得一边拍手一边嚷:“蜻蜓赛过飞机啦!蜻蜓赛过飞机啦!”(通过朗读表现出欢快、愉悦的心情。)。

1、“大蜻蜓”飞上天空以前,有哪些风筝?

(1)观察画面说一说。

(2)对照课文——课文是怎么写的?

a、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b、通过看图、联系生活实际或切换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表现了风筝鲜艳的色彩、多样的形态。)。

c、具体说说在天空中飘荡的风筝有什么颜色,是什么样子的?想象说词说句。出示:

()的老鹰()的鹦鹉。

()的仙鹤()的蜈蚣。

用“()的()在天空中飘荡。”说一句话。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过渡:“大蜻蜓”放上蓝天后,又多了些什么风筝?

1、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

(1)天上的风筝越来越多,热闹极了,有哪些风筝?

(2)你觉得哪一只风筝最好看?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对比句子,体会写法。

金黄的小蜜蜂,在空中飞来飞去。

金黄的小蜜蜂,翘着绿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丛中飞来飞去。

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小结:第二句不仅写出了颜色,而且写出了风筝的样子和好像在干什么,通过想象,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五颜六色的风筝随风飘荡”的鲜艳美丽的图画。

3、想象续说。

(1)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课文描写的这些风筝呢?从哪里看寻出来?

(2)天空中这么多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挑选你最喜爱的一种或以前你放过、见过的一种,学习作者的写法,画一画,说一说。

课文给我们描绘了放风筝时所看到的热闹欢乐的情形和各式各样的风筝。

在天空中争奇斗艳的景象,在学习中我们感受到生活是多么美好,课后,让我们一起去放放风筝吧!

1、摘抄课文中描写风筝颜色、姿态的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第二课。

4、(选做题)小练笔:把自己课外放风筝的情景用一段话写下来。

放举跑放线松手。

高兴。

风筝多热闹鲜艳美丽。

《放风筝》教案

引导学生了解风筝的左右对称的特征,认识、熟悉风筝的种类。

把放风筝时的场景、气氛和感受的亲身体验加以表现和画出来。

1、导入新课:提问:你玩过风筝吗?都玩过哪些风筝?

2、欣赏多种风筝,了解左右对称的特征:教学生如何玩风筝,从风筝结构与放飞的关系,让学生了解风筝能平衡飞在空中的起码条件就是左右对称。同时欣赏课本中的风筝,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美,它不仅是对生活中动植物等的摹仿,更是对生活中事物的提炼、美化。

3、展示风筝的照片,直观体会风筝的多种样式。通过对风筝实物的观察和触摸,感受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的风筝。

4、放映录像,观看风筝的艺术节的录像。

5、把自己放飞的场景或是录像中的映象最深的画面表现出来。

6、生生互评、取长补短、修改画面。

研究风筝的飞行原理以及它和飞机飞翔的原理的关系。

《放风筝》教案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展开想象,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理想的翅膀》这一课,孩子们放飞了风筝,也放飞了自己的理想。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多次提到放风筝的乐趣。

(朗读学生写的作文片段。)。

师:放风筝的确是春天里的赏心乐事,你相信吗,花儿也会放风筝呢。

(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同学自读课文,要求:把诗歌读流利,读准确。

2、抽生分小节读。

3、生评读。

三、细读体悟,感受情感。

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自由读,边读边体悟。

2、学生汇报,交流。

学习第一节。

(1)、抽读,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齐读,体悟。

(3)、师问:这里已经有了一个“蹦蹦跳跳”,为什么还要写一个“跳跳蹦蹦”?

(4)、抽生回答,表演读,评读。

(5)、牵着一条渴求的线,放飞了长尾巴和不长尾巴——风筝。”

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归纳:为什么说是牵着一条渴求的线?

提问:“渴求”是什么意思?那么我们是渴求什么呢?

(6)、学生带着感情齐读。

学习第二节。

(1)、抽生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感受诗句带给你的感觉。

(2)、点评赏析:儿是在远处对我们说话。我们对着远处的人说话会是怎样的?(老师边说边做了一个朝远方喊话的动作。)。

学生再次品读感受。

(3)、如果花儿离我们很近,那又该怎么读?

(4)、西红柿练习,抽读。

师总结:我们朗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联系前后文,才能读得更准确。

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

发散思维: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有的.在上空盘旋滑行,还有的会在干什么呢?

(2)、生齐读这一节。

生回答。

学习第四节。

(1)、指名朗读。

(3)、学生回答。

(4)、生再次感情朗读。

四、拓展发散。

1、花儿还会放飞什么?

一个孩子无拘无束的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一条条游动的鱼儿。妈妈来了,她用拖把把这些“鱼”一“网”打尽。

在一个钟表柜台前,晴朗摇着拳头念起来:“锤子,剪刀,布”。我们往墙上一看,原来墙上很多钟摆在来回摆动,还真像在玩锤子剪刀布的游戏呢!

3、你曾经看到过什么,引起了你美好的想象?

学生充分想象。

五、总结背诵。

1、试着练习背诵。

2、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