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五年级谈论李白的(通用16篇)

时间:2023-12-14 18:51:05 作者:XY字客

优秀作文要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表达方式,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以下范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优美,是我们写作的很好的参考。

把李白的诗改写作文五年级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xxx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障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xxx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首诗为写景名篇。诗人李白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像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像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xxx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xxx访道的隐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谓序曲。然后转入第二段,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先写山景鸟瞰:“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古人认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庐山一带正是南斗的分野。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北的九叠云屏。三句意谓: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以上是粗绘,写出庐山的雄奇瑰丽;下面,则是细描:“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来描写: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接着,笔姿忽又宕起,总摄全景:“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旭日初升,满天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诗人用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层层写来,把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然后,诗人登高远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几句意谓: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雄伟壮美。大自然之美激发了大诗人的无限诗情:“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外苍苔没。”李白经过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庐山,不禁感慨万千。这四句意思是:爱作庐山歌谣,诗兴因庐山而激发。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心情为之清爽,谢灵运走过的地方,如今已为青苔所覆盖。人生无常,盛事难再。李白不禁油然产生xxx访道思想,希望超脱现实,以求解决内心的矛盾。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还丹,道家所谓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琴心三叠,指道家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神悦的境界。这两句表明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诗人仿佛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里,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诗人非常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此处用卢敖遇怪仙的典故。李白在这诗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卢敖借指卢虚舟,邀卢共作神仙之游。两句意谓:我李白已预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约会,并愿接待卢敖共游仙境。诗人浮想联翩,仿佛随仙人飘飘然凌空而去。全诗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此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诗的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稳徐缓。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庚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前人对这首诗的艺术性评价颇高:“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今观其……《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

把李白的诗改写作文五年级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题记。

从第一次听到你名字开始,就是一场无止境的热恋。

却又只叹我不能跨越古今的界限,对抗千百年的时间,进行一场跨越千百年的对话。属于你的时代早已过去了无法可数的岁月,但你的诗句,却刻在了历史的永不止息的写下去的长书之上。如今读那当年豪情满怀的诗句,似还能趁着时光不注意,捉住你仅剩的影子。

梦中寻见你,却也惜只能在历史悠远的梦中寻见你。

“李花怒放一树白”,七岁左右的你,便作出如此诗句。纵使有人说是你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后便有了身孕,但我却固执地更愿相信,那“李花怒放一树白”的诗句,是你姓名的源头。

二十四岁,你远离故土,去寻自己的梦与远方。

三十一岁,你穷愁潦倒于长安,自暴自弃。

四十二岁,你才入宫做官,却不过两年左右,你厌恶于写那宫中繁事,而你的傲骨,却又引宫中人恨之,而谗谤于玄宗。你便离了这是非之地,自寻自己的远方去了。

那双高傲的靴子,还躺在高力士的手里;酒入心胸,化作一片豪情,舒吐出一篇深沉的诗章。那酒,八分化作了你心中的豪情万丈,剩下两分,则留给了那些世俗可笑的人事。哪怕贬谪,你却是作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傲句;纵然你也曾穷愁潦倒,自暴自弃,但却从未低下你高傲的头颅!酒意微醺,提笔又是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章。酒杯一挥,似苦似乐的笑,听起来却才真觉悲凉。世人又如何知你的痛,只得空叹你命运多变;真正的苦,五分融在酒中,融在字里行间,消散在你诗句,在你嘴边;另五分,却被你用小小酒壶锁在不为人知的地方。

这场热恋,从儿时到青春,是我自己和你;这场热恋,从古代至今朝,是那历史和你。

把李白的诗改写作文五年级

晨风微熙,忽有一人踏风而来,云雾缭绕中只见他双目炯炯有神,气质飘逸非凡,竟似贬谪人世的谪仙,他便是李白。

李白的一生与仙是密不可分的,谪仙人,诗仙,酒仙全部加注在了这位周身弥漫着神秘气息的仙人身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生于豪富之家,是一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神童,却又一生坎坷多难。二十岁时他游历四海,希望结交朋友,去实现政治抱负,可是,十年漫游。一事无成,待到他四十二岁时才终于被玄宗赏识,十年之后却又被流放夜溪,六十二岁时他又踏风而去,只留给后人一团解不开的迷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之人便真如那朵青色莲花,任凭周身的黑暗与肮脏,却依旧清如莲,青莲花语之意便是热闹与荣华剥离后的淡泊与洒脱,李白以青莲自号,便是时刻自警,不为名利,权贵所缚,只取一瓢淡泊自饮,虽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殊荣,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仰天大笑出门去,留下青莲余香袅袅不绝。

李白爱酒,故得酒中仙之名,他爱酒嗜酒已到了不可一日无酒,不可一日不饮的境界,而他的诗便常常是酒后随性所作,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此时的李白意气风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单落寞之意油然而生;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无尽惆怅环在李白身边。除了酒之外,月也是李白的最爱,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秋风渡江来,江落山上月。

李白诗之洒脱,飘逸,前无古人能及,故杜甫赞他落笔惊风雨,诗成位鬼神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大笑着随风而去。

——诗仙李白优秀作文。

把李白的诗改写作文五年级

一天下午,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我正在烈日当头的天气下种田。傍晚,日落了,小儿子跑来叫我吃饭,然后我牵着儿子的手,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到家了,餐桌上摆满了丰富的饭菜,我们一家三口坐下来享受,我对妻子说:“今年我们一定要多开垦,一定比去年赚得多。”妻子在一旁笑了笑,便吃了一口饭。

晚上,星星点缀在天空中,我坐在床上津津有味的看着书,妻子在外头晾衣服,儿子在自娱自乐。我享受着着幸福的生活,心里觉得美滋滋的。

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我连忙穿好鞋,打开门一看,原来是隔壁的邻居,他气喘吁吁地说:“敌人来侵略咱村啦!村上征兵,你快去报名啊!”一旁的妻子听后傻了眼,不懂事的儿子哭了起来,我一边安慰儿子,一边对邻居说:“我现在就去!”我和妻子一起整理行李,穿好衣服准备出门时,儿子泪流满面地说:“爸爸你不要走!”他边说边抽泣着。我没办法,只好蹲下来说:“儿啊!爸爸出差了,你一定要听妈妈的话,回来给你买好吃的。”儿子乖乖地点点头。“我走了,管好家,我不会有事的!”说完后便提着行李走出了小院。

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家人,来到村长家。村长见到我激动地说:“前几批都没有打胜仗,还把敌人引到咱村来了。我们先让敌人打,这几天把村民们移到安全的地方,我们绕在敌人后面打,可能要几个月的时间……”几个月的战争,我们把敌人打得穷追不舍,战场上,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最后敌人只好投降了。

战争结束了,我们格外的兴奋,在回家的路上,大雪纷飞,地上白茫茫的一片,几只小鸟在树上跳来跳去,看到这些,我不禁想起了去的时候还是春暖花开,然后慢慢想起了家人,我放快了脚步,急急忙忙的回到了家。

把李白的诗改写作文五年级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

这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是蜀王杜宇的精魂所化,鸣声异常凄切动人。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以官名作为称呼是唐以来文人中的一种风气。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的不毛之地,也正是王昌龄要去的贬所。读了这两句诗,我们不难想象出:寄游在外的诗人,时当南国的暮春三月,眼前是纷纷飘坠的柳絮,耳边是一声声杜鹃的悲啼。此情此景,已够撩人愁思的了,何况又传来了好友远谪的不幸消息?这起首二句看似*淡,实际却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起到多方面的作用:它既写了时令,也写了气氛,既点明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张本。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二句紧承上文,集中抒写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情怀。“君”字一作“风”。这里所谓“夜郎”并不是指汉代的夜郎国,而是指隋代的夜郎县,其地当在今湖南辰溪一带(见《舆地纪胜》卷七十一);而龙标恰恰在辰溪以西,所以才有“直到夜郎西”的说法。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值得细细玩味。诗人为什么满怀愁思呢?不妨说,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见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种联想和表现手法在李白以前的诗作中便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鲍照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汤惠休《怨诗行》:“明月照高楼,含君千里光。”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中也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句。但拿它们和李白这两句诗相比,李诗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把李白的诗改写作文五年级

时间倒流,历史重现,一位白衣书生,持酒欲饮,双眸出神,凝视远方。

你就是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人”的游客;你就是那“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义气之人;你就是那“千古诗才,一身傲骨”的隐士。

年少的你,便开始离家求学,浪迹天崖。“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见你是多么的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生活,憧憬未来。

中年的你,不慕权贵,豪情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你曾吟“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曾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何等傲岸,何等洒脱!

触摸你,就像品尝一瓶百味酒,有酸,有甜,有苦,有辣,有咸。不管不何味,你都能以乐观的心去面对。

把李白的诗改写作文五年级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要在这里巢居,以云松为家。

《登庐山五老峰》首句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先用朴素的语言、*缓的语调,介绍了五老峰在庐山所处的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紧接着,诗句如异军突起,托出诗人望中所见之景,实为飞来之句。嶙峋峭拔的五老峰,气势磅礴,真如削出的金芙蓉,矗立在青天之上。“金芙蓉”,不但写出了五老峰的秀丽形状和金黄颜色,也道出了诗人写作此诗的时间是在秋冬之际。以“金芙蓉”喻五老峰,而以“青天削出”四字作陪,点出了五老峰的真精神。“削”字也下得有力,它化静为动,维妙维肖地表现出五老峰雄奇峭拔的视觉形象。“削”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神奇功力的赞颂。“青天削出金芙蓉”,从观望角度而言,当为由下向上仰望所见,这是第一景。

第三句“九江秀色可揽结”,是诗人转换角度,从山上俯视山下时所见。登临高入云端的五老峰上,九江一带的秀美景色可尽收眼底,仿佛能够随手采取一样。“揽结”这两个字给静景中加入了有生命的人,使得景色也亲近了许多。九江在庐山下,这种由上望下所见的九江秀色,当为第二景。镜头的转换,给人以新颖的感觉,也使得诗调由高转低,诗人的情绪由涨到落。既然有如此美好的处所,那么,政治上处处碰壁,饱经磨难,倍受世人冷眼,壮志消沉,又素怀隐居之志的诗人自然就把它当成理想的栖息之地了。“吾将此地巢云松”一句也就随手拈来,天衣无缝。相传李白的书堂就在五老峰下的屏风叠,李白晚年时,很喜欢这里山势嵯峨,环境优美,于是就在此修建了太白书堂,隐居读书。以忧患意识作为主体人格固有特征的*古代知识分子,在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破灭时,仿佛从希望的峰颠跌入失望的深渊,往往走向反面,隐身避世,断尘出家。而生逢大唐帝国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远大抱负的李白,早年就接触并信仰当时很盛行的道教,喜爱栖隐山林,求仙访道,超凡脱俗。他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一方面要做超凡的神仙,这样就形成了他贯穿一生的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当他政治上受到挫折时,出世思想便占了上风。晚年李白在政治上已屡遭打击,虽壮心未泯,但已心力交瘁,因而,隐居青松白云间,修道养性,终其天年便为晚年李白的主导思想。这实际上是时代给诗人酿就的悲剧。《登庐山五老峰》正反映了李白的这种思想倾向。

与李白大刀阔斧、奔腾豪放、激情喷涌的诗风有所不同,这首七言绝句中虽然不乏矫健飞腾之句,但全诗是以*淡取胜的。诗中又很好地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真切自然、形象逼真。语言也含蓄凝炼,具有很大的艺术蕴量。

把李白的诗改写作文五年级

李白是文学上的一座丰碑,他青衫长袖,持剑把酒,被誉为“诗仙”。在我眼中的李白,一身傲骨。记得我在幼儿园时,就认识他了,他的是深刻的铭记在我的心中。

李白他的一生与月亮息息相关,生于月亮有关,离去也与月亮有关。据说,他妈妈在生他的时候,有一颗金星落下来,所以给李白取了这个名字——李太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出天门,苍茫云海间。”这时,我觉得他十分性情豪放。

李白还喜欢游山玩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在我眼中的李白无拘无束,格外逍遥。

李白不仅喜欢游山玩水,而且还喜欢交朋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孟浩然,汪伦都是他的好朋友。在我眼中的李白是一个看重情义的人。

酒是李白的最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五花马,千金裘,呼而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觉得酒在他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与酒相伴。我眼中的李白是一个自由自在,超凡脱俗,真性情,真豪杰的人。

李白的诗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怪不得杜甫评价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你这诗仙,这青莲居士,用豪情作巨笔,写下了锦绣大唐,你功不可没。

把李白的诗改写作文五年级

星期天上午,我坐在阳台上背诵李白写的《独坐敬亭山》。暖洋洋的阳光透过玻璃折射过来,我不知不觉竟睡着了。

这时,我眼前出现了一座座高大雄伟的山峰。正巧从附近走过来一个人,我连忙对他说:“请问,这是哪里呀?”那人回答:“这里是安徽宣州,前面的山峰名叫敬亭山。”我今天居然可以来到这么好的景区,一定要开开眼界。

我继续向前走,一路看到了许多亭台楼阁,有翠云庵、丹梯亭、太白楼等,真让我饱尽眼福。

突然,我发现有一名衣冠华丽的男子在穿云亭中坐着。我便上前与他打招呼,“请问阁下贵姓?”“本人姓李字太白。”天哪!

他就是大诗人李白!

只见李白望着敬亭山吟到:“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相看……”我连忙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好!

好啊!

你真是佳句天成啊!

这两句诗正说出了我思念家乡的孤独之情。”“快起来。”我猛地睁开眼,原来是妈妈在叫我。哎,如果妈妈晚叫我一会儿,我一定要拜李白为师。

把李白的诗改写作文五年级

那一年,过去了。过去的终究不会再回来。

——题记。

我走在寒风凛冽的路上,去往出征的方向,因为,我是一名士兵,我的任务就是出征上战场。

那一年。我踩在软如棉花的雪上,顶着凛冽的寒风交加着雪。我没戴帽子,雪落在我的头顶上,有的化成水,有的变成绒球冻结在我的头顶;有的化成水后,顺着发丝滴落到脸上或流进头发里。

我转头想弄一下头发,眼角却无意间扫到了雪中一支瘦小的杨柳轻轻随风摇曳。啊,它是多么的瘦弱。小小的一支,却能在寒风中屹立不倒。它的根埋在厚厚的白雪中,它承受着多么强大的刺骨的寒啊!我低头沉思着,又抬起头默默凝视着那痩弱的小杨柳。

转眼间,三年已过,我在战场上也打了三年的仗。

我再次走上这条羊肠小道,满是思念,思念化成水,融入雪中。这是出征回去的路。

长路漫漫,我又渴又饿,恨不得能把雪当饭吃了。我有点苦恼,很烦,只能一直往前走。

我只想快点回到家,看到家人,看到家里那只纯白如雪的兔子,摸着它的毛感受家的真实。感受着家的空气,家的一切以及家人关爱的眼神。

可我面对的还是没有走到头的羊肠小道,我心里又顿时涌上一阵失落。

我想到了当年路旁边的小杨柳,可再向路边看的时候,它却没有了踪影,不知去处。我不知它是否想念着这里,不知它是否被人折了柳条,也不知它是否能想起当年的我在树下凝视它的的身影。

我心里的伤悲,藏起来的哀伤,又有谁能替我细细道出……。

五年级作文李白的魅力_

品一杯香茗,点一瓣心香,捧一本好书,读一地阳光。

——题记。

春日的午后,我独坐窗下,一杯香茶,一卷诗篇,四溢的茶香与墨香,使人身心沉醉,心绪开始飘飞,慢慢升腾,溶入在千年的唐风宋雨中,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我来到大唐盛世,邂逅了那云中谪仙——李白。才情,缔造了诗仙李白,也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孤傲,李白的魂。他一身傲骨,视富贵利禄为尘土,不义而富且贵,于他如浮云;他不会阿谀奉承,“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使力士脱靴,丞相磨墨;他不与官场奸臣同流合污,才有了“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壮志难酬的感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惑。

酒,李白的最爱。他的好友杜甫曾这样评价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无酒不成诗,有酒诗百篇。他对天发问,“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他对地豪言,“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他举杯邀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是李白生命的寄托,灵魂的归宿。吟吧!醉吧!在长安这片悲悲喜喜中,临风独舞!

梦回北宋,只听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高歌,只见一人,目光深邃,丰神俊朗,谈笑自若。诧异间,恍然大悟,他就是苏轼!

诗词中的苏轼,文采飞扬,豪放不羁。“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半阙宋词,一曲春景,道出一个清新婉丽、心思细腻的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显现出苏轼豪放、豁达的宽广胸襟。“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活画出苏轼威武豪迈的雄姿。“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个气吞山河!好个雄心壮志!

阳光暖暖,茶香袅袅,墨香氤氲,我阖上诗卷,回味着书海中的一道道“美食”,余兴未尽,犹如穿越时空,身临其境,邂逅了李白、苏学士等才子。记得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真的是“畅游书海,邂逅诗人,感悟人生,乐在其中!”

李白的三年级作文

有这么一个人,他潇洒飘逸,少年时期写出了《蜀道难》;有这么一个人,他仗剑走遍天下,有感写出了《望庐山瀑布》;有这么一个人,他一袭白衣满腹才华,却遭小人排挤被贬夜郎,年仅六十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传说,他是谪仙,是啊!他亦是诗仙!他,是李白。

他能出口成章,在寻师久等不至时,能写出“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他也有真挚的友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他有乐观的心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清高孤傲,连杜甫都知道”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虽”长安市上酒家眠“,但仍写出”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诗是他的魂,酒是他的魄。

”大鹏飞兮镇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一代诗仙的临终歌让人心碎!

李白的三年级作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豪放,这是我心中的李白。

赵翼曾说“李杜诗篇万口传”。李白,奇人也,但他的一生也有许多大起大落,但他豪放,乐观,以酒抒情。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自信,认为生活充满欢乐。他洒脱,没有拘束的生活。

酒以命,人大信,狂人也。让杨贵妃磨墨,叫高力士脱靴,号称酒中仙。他不畏权贵,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名句。喝酒作诗,已成为了一种常态。“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也成为了他最终的归宿。

云游四海,广交天下之人,演绎了一场场送别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也可谓人在天涯,心在家乡。孤寂,无助时刻与他那颗开朗的心做斗争。在这种时刻,创作了许多万古流传的诗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飘逸豪放,狂放不羁表现的淋漓尽致。

洒脱的,婉约的,矛盾的多个李白形象相互交织,织出一位诗仙。在我眼中,他高大无比,他在和命运无穷抗争中的自我坚守与不羁永远留在我心中!

五年级作文李白的魅力_

“琵琶一曲世千年,瞬息兴亡过眼”,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太过深刻,多少文人墨客,英雄豪杰如曙光乍现却又黯然离场。但在一个文化之中,总有一些惊艳之人,以他们的精神凤貌,独立撑起一番天地,引得后人对其惊叹不已……而最令我留恋好奇的,便是“诗仙”李白,那位富有传奇色彩而又捉摸不透的风流才子。

李白的三年级作文

中国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诗词给予我不一样的童年,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深深地植根于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难以忘怀。

纵观《诗经》《离骚》、唐诗、宋词,以李白的洒脱、奔放最为突出。“诗仙”正是形容李白,这是他人对他诗歌的评价、对他本人的赞誉。数以千计的唐诗出自李白之手,从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到《将进酒》,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得淋漓致尽。

一壶酒便能让李白的灵感油然而生,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诗篇便跃然纸上,在一首首诗中都有个与众不同的世界。我最喜欢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人生得作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彰显着李白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大好未来的自信。

我们何尝不能大胆地去拼搏?李白的一生放荡不羁,不受朝廷和世俗的约束,不断创作,激励着自己不断进击;“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绽放着与众不同的光芒,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都做出了不同的贡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既然自由、快乐的“诗仙”都有忧愁、悲伤的时候,我们更不例外。之所以“人生得意须尽欢”,也是对世人的启迪,不要活在失败的忧郁中,应当快速走出阴影,在快乐、自由的时候抓住机会,继续前进。不做时代的奴隶,只求做有自由灵魂的最真实的自己。

写李白的初中八年级作文

一说起唐朝诗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人肯定是李白。杜甫也曾赞叹他“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像他一样,会在大唐恢弘大气的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像我们所知道的那样,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李白十四岁时,就因出众的文学才华在家乡小有名气。有一次与李白同乡的胡乡绅过50大寿,想邀请李白去参加宴会。但是他又不喜欢李白的不拘理法,想让他在他的宴会上出丑。席间,胡乡绅指着墙上的一幅画,对白说:“听说你才华横溢,我这有一上联,特邀请你对出下联。”说着,便摇头晃脑的念道:“酉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李白思考了片刻,便胸有成竹地说:“月加半是胖,月加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当中站,不知是胖还是胀。”众人听完后,不禁大笑起来,胡乡绅却显得很没面子。

李白不仅才华横溢,还十分擅长驯鸟。在他二十岁左右时,曾在四川成都附近的青城山上隐居,他在山上除了读书练剑以外,还养了一群鸟儿。他养的鸟不仅数量多,而且他还能让这些禽鸟听从他的号令来他掌中取食,这足以说明他的驯鸟技术相当高超。当地刺史知道这件事情以后,还专门上山拜访李白,并以李白“身怀道术”向朝廷举荐了他。然而李白不愿意去做唐玄宗的御用法师,所以没有应召。

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李白虽然早已不在,但他却永远地活在了人们心间。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