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以人民为中心措施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4-29 14:58:35 作者:曹czj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一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来的。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方略之一。这意味着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诸领域、各方面与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是不断丰富与发展着的中国共产党人民观在新时代的理论集成创新。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也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到每一个环节之中。

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党之所以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人民依法行使审判权,权力来源于人民,就要一切为了人民。当今我国已进入到新时代,社会矛盾发生了新变化,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法院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坚定的人民立场,保持真挚的为民情怀,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审判质效,持续优化诉讼服务,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贯彻到司法实践中,提高综合能力,以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建立,健全司法便民利民机制,推动法院工作在新时代取得新突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建设“沿海强县、美丽卢龙”作出新贡献。

一、科学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深刻内涵,是做好审判工作的政治基础。

正确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从三个方面解读。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我们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扩大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就要求我们把人民当家作主要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保证人民广泛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因此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人民要放在心理的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志。第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来: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所以说,我们的一切工作为了谁,为了人民!那么依靠谁?依靠人民!明确的把这两个问题进行了一个回答。所以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在治国理政之中,必须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历史和发展的根本力量和唯物史观;体现了我们党的人民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体现了我们的目标就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它是我们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指南和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容是什么?第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第二是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第三,要为人民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这是为人民担当。

二、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法院各项工作的指南。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忠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人民法院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在工作始终,坚持司法为民,不断加强和改进诉讼服务,不断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民主,不断提升审判质量与效率,妥善审理民生类案件,依法惩处刑事犯罪、损害群众权益的行为,加强环境司法保护,依法监督行政权力,以便捷、透明、民主、公正的诉讼过程和裁判结果,在司法领域更好地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二)坚持保障发展要务,有效提升服务大局能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人民法院必须要统筹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两个大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惩治颠覆国家政权、邪教、暴恐等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妥善审理涉及特殊人群以及社会高度关注的案件,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坚持调判结合的民商事审判政策,妥善协调各方利益,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审判工作,坚持各类所有制权利平等保护,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劳资争议、商事纠纷、企业破产清算、侵犯财产权纠纷,积极构建和谐劳资关系,为农村及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公司治理能力、改革供结侧结构性改革、激励创新、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规范指引和司法保障。

(三)坚持司法价值引领,努力促进社会文化自信。认真履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大力实施“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规模开展互联网直播庭审活动,正常化开展巡回审判,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积极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弘扬法治文化,积极促进法治社会建设。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严格执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律原则,充分发挥个案司法审判的法律评价与社会指引功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主旋律”,以法律权威增强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推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要坚持“三同步”原则,加强舆情分析研判与应对处置,审理案件时要综合考量天理、国法和人情,促进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要依法制裁失信行为,促进诚信社会建设。

(四)坚持固本改革强基,不断夯实履职能力保障。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法院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首位,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严格规范党内生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丰富学习教育形式,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坚持全面从严治院、从严治警,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持续加强纪律作风建设,通过培训教育、比武竞赛、“青蓝工程”,着力加强员额法官队伍、青年干警队伍的司法能力建设,着力培育一批专业化、职业化的法院精英。坚持顶层设计与探索创新相结合,深入推进司法责任制、案件繁简分流与多元化解、家事审判方式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内设机构改革等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措施,积极破解制约司法公正公信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适应“互联网+”发展模式,全方位打造智慧诉讼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与智慧警务于一体的“智慧法院”升级版,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审判。

只有心中有人民,行动上才能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我们的各项审判工作才能真正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二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灵魂

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强调: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指南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观点,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始终秉持的根本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其贯通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个环节,使党的初心和使命得到全面彰显。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核心,是“民惟邦本”——把人民当作国家的根本。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会面临许多重大风险挑战、重大艰难险阻,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我们克服困难的不竭动力。新时代掀起的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热潮,昭示着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民本思想格外重视,在许多重要场合对古代的富民爱民安民的思想予以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把为民谋利、为民服务作为立党治国的宗旨,不单单只是传承了古代民本思想,更是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种转化和发展持续至今,“民”在国家的角色地位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内涵已经难以用传统的民本思想来诠释了,最具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就是目的的变化。古代民本思想始终把君王的权利摆在中心位置,强调“民本”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君王的统治,而今天强调的“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中,人民是目的,而不是工具,执政者的职能,从“君”、“官老爷”转变为人民的公仆,从“官管民”转变为官员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所以,全体党员干部们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对“以人民为中心”最通俗而精妙的诠释。

二、“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我国2001年到2020年,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我们党带领人民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促进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开平区作为唐山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主动地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问题,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开平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经济强区,依靠丰富的矿产资源而形成的第二产业系统,给开平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第二产业的发展难以避免的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开平区逐渐朝着第三产业转型,为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生态宜居幸福城”而努力奋斗,想要在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制造业服务业上形成新的竞争力,开平区仍然面对着重重困难。

二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返贫。以往提到扶贫助农,大家可能更多的会想到送钱送物送温暖,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虽然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许多刚刚“脱贫”的家庭仍存在“返贫”的可能。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应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重点对易返困家庭实施常态化监测,并及时制定精准帮扶措施。如在互联网如此兴盛之际,通过直播电商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实现农业生产网络化和智能化,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助农政策,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再比如构建多层次常态化帮扶新格局,组织收入较低的家庭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保障,互通有无,携手构建更光明的未来。

三是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开平是京东四大名镇之首,素有“填不满的开平城”之说,古时又名石城县,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近年来,开平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了开平公园、凤凰花卉、唐山花海等美丽的风景线。但景区的开发上仍然以“门票经济”占主导,旅游产品仍然以人文景观观光为主,处于价值链低端,业态培育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不匹配,游客逗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上,可以尝试坚持品牌化,着力延长产业链,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交通、农业融合发展,如增加农田采摘园项目、增加古城历史博物馆项目等,打响“古镇开平”的旅游品牌。同时坚持精准化,不断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增加旅游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积极支持校企合作,增加旅游人才相关政策,提升旅游行业的社会认可度,让更多精英投身到旅游行业中来。政府可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加大对旅游项目用地的保障和指导,积极借鉴其他县区,采取点状、定向、租赁等多种土地供地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的精细化、精准化、集约化程度。

四是着力提升各领域职工生活品质。激发职工提升生活品质的内生动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职工享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充足的生活福利、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引导广大职工通过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实基础,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才能使职工放心工作、奋斗创新,才能真正意义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唐山市开平区时刻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为了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我们齐心协力,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广泛听民声、解民忧、汇民智、赢民心,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要在全社会搭建形式多样、易于参与意见的征集平台,发放意见建议征集平台。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倾听群众所需所困。尝试将现有的下派工作队、基层党组织和其他基层网格力量整合,组成“服务队”遍访村居、企业和群众,鼓励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在听民声、问民意时做到不落一户、不漏一企。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全力以赴予以办理,能解决的协调各级部门立即解决,不能解决或诉求不合理的,作出详细解释,征得群众理解。同时,鼓励干部们广泛开展调研,带着问题深入人民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梳理对开平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好建议,让这些调研成果成为推动开平区高质量发展的钥匙。

二是让群众监督评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优势,创新群众监督方式,激发群众监督热情,汇聚群众力量和智慧。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优秀做法,比如选聘义务监督员、网络监督员,监督员可以单独行动或自由组成工作小组,采用录音、拍摄视频等取证方式,对全区各项工作进行群众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可以直接向有关单位反映,提出改正建议,或直接向区委报告,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三是着力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精神生活”富裕。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由此可见精神生活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我区各镇(街)村(社区)都配备了图书馆、文化馆或者文化活动室等文化场所,但实际利用率普遍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群众对于此类文化活动项目不够了解,没能在其中获得乐趣。同时,青壮年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琐事较为繁重,空余时间更多的是希望在家休息,出门参与文化活动的意愿极低。在这些现实条件的影响下,结合其他省市经验做法,建议开展“城市书屋”、“家庭亲子活动”等文化项目,利用自助借阅书籍的“城市书屋”推动群众精神文化建设,让大家可以“在下班路上把书带回家”。充分利用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解决青壮年人“陪孩子”、老年人“看孩子”和自身文化活动之间的矛盾,用一段时间解决两件事。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活灵魂!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见解,如有冒犯敬请谅解。)

开平区文旅局 张振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十四五规划以人民为中心体会发言

“以人民为中心”三个问题理论界说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三

;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以人民为中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延安时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最好的时期之一。我们党之所以完全彻底地成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实行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的领导方法。正因如此,党才会有非常坚实的群众基础,即使同敌人在力量对比上处于明显劣势,依然能从人民群众当中汲取无穷的力量,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延安时期,我们党对这一原理较以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在各项工作中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在对抗战胜利决定性力量的认识上,党提出全民抗战路线。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依靠群众、全民抗战,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这既是对中国全面抗战10个月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更成为指导中国抗战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指南。

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目标任务,并在整风运动中提出诸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 “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等。“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也成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理论根据。

在政權建设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这一原则,最大程度上团结了一切抗日群众,从而筑起了一道空前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经济发展上,开展了军民大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的困难时期。1943年10月,毛泽东在视察南泥湾时讲道:“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正是因为共产党人从上到下都一致与群众同劳动、共甘苦,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党中央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政治路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延安时期,我们党把群众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积极调研,切实关心群众疾苦,真诚倾听意见,不断把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形成指导全局工作的方针政策。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明确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强调,这一方法并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无限循环的,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许多实际工作的完成,如征收公粮、劳动竞赛、互助合作、选举投票、乡村自治、夫妻识字等,都遵循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一些工作方法,由群众首创,取得成效和经验后,集中起来,经过研究,上升为一种政策,然后推广实行,逐步完善。比如,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三次选举中,所有符合选举条件的人基本上参加了选举,包括老人和妇女。由于许多人是不识字的农民,便用“投豆法”“烧香燃洞法”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投票,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得到真实表达。

坚持从严治党

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从严治党,把反腐与党纪教育结合起来,与群众工作结合起来,与依法治理结合起来。从严治党,也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保障。

1935年9月,刚刚落脚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与陕甘红军会师后,在对新兵进行纪律教育时,把中央苏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为歌曲,广为传唱。讲纪律,成为我们党确保政治方向正确的关键因素。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在延安经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党的组织纪律教育,坚定了无产阶级的立场,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成为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边区政府成立后,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人民负责,向人民报告工作,发动群众在选举中检查政府工作,重点是批评政府工作中存在的脱离群众、包办代替、贪污腐败、官僚主义等现象,使政府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政府,并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调整政策的依据。1941年,陕甘宁边区征粮数量偏高,引起一些群众不满。在深入调查后,得知原因是公粮收缴负担过重,党中央和边区政府进行了深刻反省,及时调整征粮数量,将20万担公粮减为16万担,并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实行“精兵简政”,减轻了群众负担,密切了党群关系。

为保证纪律的坚决执行,一系列法律条规被制定出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和《惩治贪污条例》明确规定,对于党政公务人员中存在的贪污腐化、假公济私、蜕化变质、欺压百姓等行为,要严厉惩处,量刑治罪,党员有犯法者更要从重治罪。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依法严惩了黄克功、肖玉璧等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分子。仅1937年至1938年,陕甘宁边区司法部门就严格审判了180起贪污腐败案件。与此同时,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各级政府也建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廉洁政府。

延安时期,党与群众鱼水相依、水乳交融,成为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宝。正因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我们党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短短的13年,党的力量由小到大,中国革命的力量也由弱到强。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是与各级领导干部在实践中真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践中体现亲民、爱民、为民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直接关系的。

美国记者斯诺曾写到:“我在延安看到毛泽东住在简陋的窑洞里,穿的是打了补丁的衣服,吃的是小米和辣椒土豆丝;周恩来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的背心是用缴获敌人的降落伞做的;林伯渠的耳朵上用线绳系着断了一只腿的眼镜……”不把自己当作特权阶层,一心为民,延安时期的党员干部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民公仆”一词的真正内涵。之所以出现“只见公仆不见官”的气象,正是优秀的共产党人读懂了“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党、一个组织,其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只有密切联系群众,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政治优势。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相关热词搜索:;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四

;

湖湘文脉源远流长,数千年弦歌不绝,薪火相传。新文化运动100多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湖南新文艺沿着民族化、大众化、经典化的路径,创造了众多的文艺经典——田汉、丁玲、齐白石、沈从文、周立波、欧阳予倩、贺绿汀分别筑就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文艺高峰。上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的由“文学湘军”“戏剧湘军”“电视湘军”等队伍汇成的“文艺湘军”,再次攀上文艺高峰。新时代,湖南文艺界理应奉献更多时代精品,在我国当代文化版图中占有更宽广的舞台。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文艺湘军”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重振“文艺湘军”雄风,推动湖南文艺高质量发展?湖南文艺界在思考、在探索、在行动。

举旗帜:坚持学深悟透,高擎指路明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指路明灯。当代湖南文艺的繁荣发展,需要湖南广大文艺工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学思践悟、细照笃行、入脑入心入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每一篇重要讲话一经发表,湖南文艺界就采取座谈会、研修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讨论。最近三年,湖南省文联、文艺家协会持续对全省国家级文艺家协会会员进行培训,实现了国家级会员培训全覆盖;去年以来,又开展对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的培训,力争用5年的时间实现省级会员培训全覆盖。这些培训的基本内容就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今年4月下旬,湖南省文联邀请省内外50多位文艺理论家、评论家,举办“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学术研讨会”,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内涵与特征,地位、作用与影响,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以及同中华美学精神、文艺批评的关系,同湖湘文化精神、湖南文艺创作实践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学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为湖南文艺工作者照亮了前行之路,注入了力量之源。

守正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创作

为谁创作,是文艺工作首先要搞清楚、解决好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像柳青到长安县、周立波回益阳桃花仑一样,几年、十几年深入到人民中、扑到大地上去吮吸生活的乳汁;为人民而创作,就要求文艺工作者拿出与人民同欢笑,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近三年来,我们组织全省知名文艺家、文艺志愿者开展“笑满三湘——送欢乐下基层”“笑满三湘——到人民中去”巡回演出,深入农村、厂矿、校园、军营和抗险救灾一线,远赴西藏、三沙、南海艦队,演出70多场次。在这个过程中,文艺工作者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也从人民中汲取了丰厚的创作营养。小品《谢谢你的渔》就是青年演员从扶贫实践中获得素材和灵感,在演出中修改完善,逐渐成型,受到观众喜爱的。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的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作者纪红建采访和写作历时3年,自费走访14个省、39个县、202个深度贫困村。他在获奖感言中说:“做一个忠实的默默无闻的行走者、记录者、思考者、报告者,做人民心声的传递者,这一点,在我心中从未动摇过。”只有当文艺工作者牢牢把握住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而创作的导向,深入到人民中去,我们才可以期望新时代的《创业史》《山乡巨变》的诞生。

唱大风: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熔铸着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不断提出新的问卷,要求每一代文艺工作者认真交出答卷。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唱响新时代的大风歌、正气歌、主旋律,是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亿万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实践,是一场亘古未有的历史巨变。湖南文艺工作者鼓足干劲奔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战场。“武陵追梦”文艺采风创作连续举办4年,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到武陵山片区沟沟岭岭采风创作、体验生活,开展文艺扶贫;“脱贫攻坚”主题文艺创作三年行动计划、“圆梦2020文学征文”相继实施,硕果不断,推出了报告文学《逐梦——湘西扶贫纪事》和《乡村国是》、电影《十八洞村》、花鼓戏《桃花烟雨》等。其中,《逐梦——湘西扶贫纪事》获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电影《十八洞村》作为党的十九大献礼片,既是获奖大户,还收获了过亿的票房,是一部既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影片;花鼓戏《桃花烟雨》在第23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中占得鳌头。去年12月,湖南省文联引才聚智,召开脱贫攻坚主题创作推进会,进一步给脱贫攻坚主题创作加油添薪。此外,围绕“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守护好一江碧水”等重大主题的文艺创作也在同步大力推进。

创精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努力推名家出名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对照总书记的要求,湖南文艺创作还处在一个负重爬坡的过程中,特别是文艺创作中名作少的问题尤为突出。

通过组织文艺界认真开展“推名家、出名品”大讨论,形成了广泛共识。推动湖南文艺进一步繁荣发展,要建立“以创作为中心”的文艺工作评价机制,优化对文艺工作的考核评价,鼓励实实在在抓基础工作、抓人才培养、抓创作生产,不给做表面文章和短期政绩行为者留空间;引导文艺工作者以作品立身,淡泊名利;尊重和宽容潜心创作的文艺工作者,优化文艺发展舆论环境。着力提升文艺人才原创力,抓实文艺界党建工作,抓牢文艺界行风建设,抓细文艺家协会会员培训,抓好“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抓深各类改稿会、评审会、学术讲座,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和创造力。狠抓文艺领军人才培养,大力引凤还巢、引导外流文艺人才回湘发展,适当引进紧缺原创环节优秀人才,改善湖南文艺人才结构;建立文艺名家签约制度和名家工作室,特聘一批优秀专家,选准一批人才苗子进行“一对一”名师传艺,为成就突出的新文艺群体、网络文艺人才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夯实文艺人才基础。强化文艺创作扶持激励机制,统筹文艺创作项目扶持,规范文学艺术评奖,加大扶持、奖励力度,健全文艺家深入生活、挂职锻炼制度,推动文艺工作者长期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抓好红色题材和重要时间节点文艺创作,深入开掘红色文化资源富矿,推出更多像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共产党人刘少奇》这样能够担当培根铸魂使命的文艺精品;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组织创作攻关,推出更多带露珠、沾泥土、接地气,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主旋律文艺作品。同时加强对优秀作品的宣传推介,推动湖湘文艺早日迎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喜人局面。

(作者系湖南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

相关热词搜索:;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五

;

3篇党课讲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职尽责,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决战决胜的勇气,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实现根本好转,书写全面从严治党新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坚持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的本质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确保人民拥护和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

  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 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坚决反对腐败,赢得人民拥护,夯实最牢固的执政基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坚持为人民服务,就要坚持”一切为了 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求作为第一要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我们要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难事、做好事,尽心尽力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让群众在一桩桩为民服务的事情中,在一个个为民解忧的点滴中感受到幸福和温暖。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严格遵照敢于担当、廉洁勤政、敢于负责的原则,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举措纠正“四风”,打好作风建设“保卫战”,用实实在在的业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篇二)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根本的一条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作为一名合格员,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党员的根本所在。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而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作为一名合格党员要充分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优势”。

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用,做一名合格党员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始终记得要微笑面对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负责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

做一名合格党员干部一定要敢想、敢做、敢当,不怕群众事情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和冷暖铭刻在心,及时掌握群众所想、所需、所急,真正把群众工作做实、做好、做细、做透。

遇到阻力、面对矛盾,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严于担责的魄力,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不胆怯,这样服务群众才能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群众在你心里分量有多重,你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心系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把解决群众的疾苦当成自己的职责,把倾听群众呼声当成自己的工作习惯,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真真切切地帮人民群众渡过难关。是一个合格党员应尽的责任,更是一个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应有的坚持和真诚。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深刻阐明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就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作出新部署,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指明了实践方向。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突出问题导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着力在一体化发展中补短板、强弱项,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要做好普惠文章,推进实施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让长三角居民在一体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

  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就是要面对大众百姓,倾听基层声音,协调社会问题,维护居民利益。所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身体力行,对工作认真负责。做到眼勤、耳勤、脚勤、手勤。熟悉业务知识,为成为社区工作的多面手。

相关热词搜索:;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六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当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无不围绕仁展开,三纲五常是儒家倡导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仁”的本意是亲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由此推导出为政者对于百姓的关切,进而再推导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关切。所以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当中的这种仁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优秀基因。

1981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基本内涵作出了新的概括:“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朴实的话语,明白无误地道出了邓小平群众观的思想情感来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和设计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决策的可行性,邓小平同志都始终坚守一条准则: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引述的这句古语,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观念。人民至上,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表达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宏愿,也说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这样的为政哲理。从2014年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到2017年的“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关心的民生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扶贫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风雨兼程、访贫问苦,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人民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源头活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上升为党的创新理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015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

如何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关键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大力弘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鼓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守法经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一名工作者,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贯穿在我负责的每一期培训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用细心对待我负责的每一个培训班课程计划,我用耐心对待学员的每一次询问,我用恒心服务于公路行业培训,我用忠心对待我的信仰。不忘交通人的初心,为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交通贡献智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新诠释,也是我们冲刺全面小康征程的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始终体现着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人民立场,始终饱含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家国情怀。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七

;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这一重要科学论述,再次释放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彰显了中国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最真挚的责任担当和最核心的执政理念。

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最震憾的奇迹源于人民。历史和反复证明,“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终奋斗目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盼群众之所盼,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需牢牢把握“三个关键点”。

想群众之所想,运用好调查研究这个“切入点”。没有调查,就没有权。调查研究既是锤炼干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渠道,更是确保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有蠢人才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的地点是“安排好的”,的对象是“挑选好的”,的内容是“准备好的”,如此刻意的秀场只会带来形式主义的成果。只有静下心来“沉”得下去,才能避免浮于水面的荒唐决策。莫让“”沦为精致的形式主义,就要坚决杜绝那种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的伪、浅、虚,实打实地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到改革深水区、矛盾复杂区、问题频发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准确掌握发展最现实、群众最迫切、攻坚最急需的第一手资料。

急群众之所急,解决好现实问题这个“转折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更是前行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条宝贵经验。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才有说服力、彰显公信力。问题犹如弹簧,你用力它就收缩,你放手它便任性。放任自流、任其纵容,小毛病就会演变成大问题,大问题就会裂变为疑难顽症。正确对待问题,走出怕的误区,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问题积愈因素较多,无论大小、不管难易,群众都希望等同待之、一视同仁,不能避重就轻、抓易放难。树立强烈的短板意识、忧患意识、使命意识,涵养临危不乱的定力、精益求精的能力、水滴石穿的毅力,坚持抓早抓前、抓准抓细、抓根抓实,聚焦问题不走神、对准问题不跑偏、揪住问题不松手,从纷繁中厘清思路、从杂乱中摸索规律、从个性中提取共性,再大的困难也都会迎刃而解。

盼群众之所盼,回答好是否满意这个“落脚点”。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百姓的心中有杆秤。评价地方发展是有功还是有过,班子政绩是多还是少,干部表现是优秀还是平庸,群众的感受最直观、最具体、最现实,是最有权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违背群众意愿、脱离群众支持,任何事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检验我们一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就是“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塑造正确的群众观、政绩观、发展观,坚持敞开门、真开门、开大门,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考评机制,让群众打开天窗说亮话,才能真正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百姓之心为心,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间,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业绩撑起群众获得感,群众的表情方能多云转晴、喜笑颜开。

领导干部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更加注重基层、关心基层、回应基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群众满不满意、支不支持作为重要检验标准。观念决定作为,追求何种政绩对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心怀大我,坚持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始终涵养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就会心底无私天地宽,就能践行宗旨、摆正初心、校准使命,赢得人民的尊重和时代的认可。

   

把为民情怀转化为工作中的自然而然,不矫情,不做作,不虚情假意,不弄虚作假。心怀人民才能服务为民。思想上有了正确的政治站位,为民服务为民工作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只要工作中是关乎民情的,要主动联系人民群众,不是坐等人民群众自己上门;人民群众的大事小事,心里要时刻有本明晰的账本,摸得清,算得准,做得实。

为民情怀立于群众立场。群众工作千头万绪,站稳群众立场,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正常诉求,才能拉近群众距离,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贯穿干事创业的全过程,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群众利益为上,面对矛盾不回避、群众上门不推诿、群众误解不抱怨。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出思路、作决策,及时解决好群众的合理诉求,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决不好大喜功搞形式,决不忽悠百姓做官僚。

   年初疫情来势汹汹,挑战前所未有。面对这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坚决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习总书记亲自指挥下,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全军4000多名医护人员火速驰援武汉,19个省份集中优势资源,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外的16个市州及县级市,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以“中国速度”拔地而起……,这些奇迹般的高效行动,令世人由衷感叹“这个超大型国家的体制力量”。

   人民至上,行动是最好的证言。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自觉转化为行动,体现在工作中。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目前面对疫情带来的困难挑战,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提出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的“六保”工作目标,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句话堪称我们党新时代为政之要的点睛之笔。它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对中国应该如何看待自己作为执政党的地位和作用,给出了新的自我定位和目标追求。作为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领会“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以实际行动彰显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关热词搜索:;

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篇八

;

擦亮为民服务的“金字招牌”。“管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 于察其疾苦”。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 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金字招牌心得体会》,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 中坚力量,夺取‘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离不 开一支实干担当 专业敬业的干部队伍。”进入‘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不 辱使命 不 负时代 不 负人民。

擦亮忠心赤胆的“金字招牌”。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党员干部’首要标准就是要旗帜鲜亮的讲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要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权威,向党 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 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 中央提倡的坚定响应,党 中央决定的坚定执行,党 中央禁止的坚定不 做。要遵守党章党规以及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以高度的政治自觉 思想自觉 行动自觉同党 中央保持一致。

擦亮担当有 为的“金字招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推进乡村振兴,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面对各种深层次 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党员干部’要敢于直面各种矛盾艰难。要在 其位谋其政,做其事尽其责,干一行爱一行 钻一行精一行。要有 “明知山有 虎 偏向虎山行”的担当,以锐意进取 开辟创新 善作善为 善做善成的“闯劲 韧劲 干劲”,在 攻坚克难 中书写‘共产党员’的最美“答卷”。

擦亮为民服务的“金字招牌”。“管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 于察其疾苦”。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 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涌现出一大批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如亲政爱民的焦裕禄 公正为民的邹碧华 默默‘奉献’的谷文昌,他们始终坚守“为民服务”这颗赤诚之心。‘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时刻心 中装着百姓,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要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从人民群众关怀的事情做起,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擦亮廉洁奉公的“金字招牌”。“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 正?”清正廉洁 克己奉公是共产党人的为人之本,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是共产党人的从政之基,洁身自好 严于律己是共产党人的正气之源。‘党员干部’要坚守廉洁底线,筑牢思想防线,强化规矩意识 纪律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在 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要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把好“三关”,算好“明白账”,不 做糊涂人,不 做糊涂事,不 犯糊涂错。要正确使用手 中的权力,知敬畏 存戒惧 守“底线”,时刻不 忘“一日三省”,正己修身。

快捷搜索:人民为中心  金字招牌  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