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 四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模板13篇)

时间:2023-10-15 07:42:01 作者:ZS文王 2023年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 四年级语文园地二教案(模板13篇)

请示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错误。请示也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反思,以便在以后的请示中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请示范文,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一

1、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2、让学生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让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写法,也试着写观察日记。

4、练习修改习作。

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让孩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把自己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具体、生动地写下来。

作文讲评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二、选择典型,师生点评

1、出示几类优秀习作的'题目供学生选择:看到这些题目上,你想了解哪一篇习作?

4、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放大,师生共同修改。

三、继续修改,逐步完稿

【学法指导】能根据同学的评议,自我修改文稿,然后同桌修改,也可小组修改。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二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 了解纳米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 学会在课外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纳米吗?你们能猜想出纳米是什么吗?让我告诉你们一件有趣的事吧。北京大学纳米科技中心的刘老师曾经接到一个电话,问他纳米贵不贵,产量有多高。刘老师却告诉他说,纳米不是米,它是个不能吃的长度单位。听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纳米是什么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纳米新星》。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 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同桌相互听读,纠正字音。

3. 抽学生分段接读课文,评议。

三、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1. 结合课后第一题,学生再读课文。

2. 抽生简单说说对纳米的印象。

四、细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 联系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边读边思,边勾画。

2. 提问: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纳米?(治理和改善环境,医疗制药)

3.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提问:在环保方面,课文列举了哪些例子?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点拨。

4. 让学生自读课文,列举出纳米技术在医疗方面发挥神奇作用的例子。

5. 再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6. 说说你还知道的纳米技术的其他作用。

五、作业

1. 读记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2. 听写词语。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四五自然段,明白知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知音为人生带来的美妙享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在阅读期待中激疑

1、导语:同学们,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进入音乐的殿堂,仔细聆听那来自“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2、优美的旋律背后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让我们走进课文《伯牙断琴》。

3、(过渡)伯牙为何断琴呢?带着大家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寻伯牙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精思,在感悟交流中怡心

2、体会句子: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1)指名读,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指导朗读,强调“无论”“很快”这两个词。

3、引导学生体会“高山曲”

(1)指名读句子。

教师引导:伯牙用琴声表现了怎样的一座高山呀,让钟子期如此赞叹?

(2)学生交流听完表现高山的乐曲后的感受。(出示图片,品析“巍峨”)

(3)出示钟子期听完伯牙弹奏高山曲子后说的话。

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4)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前面的“立刻”与“兴奋”。强调突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

4、学习“流水曲”。

(1)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学生自由读。(播放音乐)

(2)出示“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画面,听着琴声还想到了些什么?指导学生将“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情形与伯牙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想象。

(3)再读句子,突出气势,体现遇到知音后内心跌荡之情。

5、学习“雨中曲”。

(1)出示“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

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3)说话练习:伯牙弹奏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

(4)再读句子,然后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5)理解“知音”的内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出示: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

指导朗读

1、理解“扯”“摔”包含的情感。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

四、课外延伸,在抒写心声中明理

1、讨论: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欣赏乐曲《高山流水》,在美妙的《高山流水》中结束新课!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收集赞美知音的名言名句。

2、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四

一、谈话导入,看录像

你从刚才的.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二、大家谈

1、小组说自己的发现;

2、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那些?

3、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乱改成语好吗?

三、自由读书上的成语,还原它的真面目。

百依百顺、默默无闻、有备无患、其乐无穷

四、小结

五、学习“日积月累”

1、自由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读懂了什么?

3、说说你收集的科学名言以及小故事。

4、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该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六、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内容;

2、交流收集的信息;

3、小组交流汇报;

4、展示自己的手抄报《科学改变生活》

七、总结,生谈感想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五

1、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系生活实际想出办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六

一、成语

囊萤夜读:(晋)车胤

悬梁刺股:(东汉)孙敬(战国)苏秦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

铁杵成针:(唐)李白

程门立雪:(宋)杨时

手不释卷:(三国)吕蒙

我还知道这些古人求学的故事:

孟母三迁闻鸡起舞负薪挂角韦编三绝

【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蝴蝶飞舞

一只白色的蝴蝶飞过来了。它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来回穿梭,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来回转圈,似乎在寻找什么。不久,它选择了一朵花在花上停了下来,尽情吸着花蜜。

小男孩打羽毛球

只见他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手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地盯着,右臂向后一扬,向前猛一发力,球向这边飞来。

妈妈下班回到家

妈妈下班回到家,赶紧换上拖鞋,走到厨房,系上围裙,麻利地做起饭来。

【日积月累】

表现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

句子理解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宇宙天体不停运转、昼夜不息,君子也应该效法天地,要求自己不断奋发上进。

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3、不怨天,不尤人。

不埋怨人,不责备人。尤,责怪、怨恨。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人在忧患中能奋发图强,进而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中,则会逐渐走向灭亡。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主要题型解题方法

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七

一、连一连

疼得孩子急得转动

满天的灭绝满意的说

聪明的直打滚庞大的'笑容

伟大的星星慢慢地团团转

渐渐地发明家委屈地恐龙

二、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是我们飞向天空的()。

()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

科学的未来,只能属于()而又()的年轻一代。

三、填一填

1、人们在地上撒满了_________的花瓣,好象铺上了________的地毯。

2、茂密的枝叶像_________似的,遮住了阳光。

3、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_________。

4、夏天要穿浅色衣服,是因为它们吸收太阳的热比深色衣服(),穿在身上就不会感到太热。

5、我知道我国现代优秀的科学家()、()研制出了原子弹。

6、我还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够说说自己身边的科学。

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并养成倾听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思考、积累,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2、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收集资料,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制作简笔画图片。

搜集身边的科学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情景体验引起话题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魔术――神奇的尺子。

(教师用毛皮手套摩擦尺子,吸取碎纸屑。)

2、师:当然这把尺子并不是真的有魔力,这是一种科学现象――静电现象。日常生活中的这种静电现象还有很多,谁能举例说一说?(如果不知道由教师补充。)

例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粘在梳子上;冬天脱毛衣时,会听见“噼啪”的响声,看到亮光。

2、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静电现象。

1、以魔术的形式展示静电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用具体的事例启发学生。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

1、课件出示身边的科学图片(或者直接读课文中的内容)

如:(1)浅色的衣服吸收太阳的热少,夏天穿浅色的衣服不会太热。

(2)常吃糖或甜食容易蛀牙、发胖。

(3)电灯、电视开着时,用湿毛巾擦容易触电。

2、本期话题:

你还知道哪些身边的科学?怎么知道的?

3、明确方法

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交流、展示身边的科学?

4、教师小结:a、举例说事件

b、演示小实验

c、交流科普图书或交流上网搜集到的资料。

1、学生观察图片文字,了解

身边的科学,给学生以启发。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九

感谢和安慰

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想一想她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以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自拟题目。

如果你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写的.串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见到的。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最好还能写出自己的感受。

写完以后.先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再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进行修改。

小林:

我发现并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初学《塔石》这一课,我不知道脱鞋绾裤中的绾字是什么意思。就查了字典。字典中的解释是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我就知道绾裤是卷起裤管的意思,再读读课文中的句子,眼前仿佛出境了人们脱掉鞋子、卷起裤管的情形。

小东;

我也有这样的体会。读《秦兵马俑》这一课的时候、对于战车千乘这个词语,联系上下文,大概知道是说战车很多.查了字典.知道古代称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为一乘。这样、对战车千乘的理解就比校具体了。再读读句子,对秦兵马俑的宏伟气势有了更深的感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杏林春满

这样。十几年以后,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春天来临,董奉眺望杏林,仿佛绿色的海洋。他感到十分欣慰。就在林间修了一间草房、住在里面。待到杏子熟了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剖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

董奉又把用杏子接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

根据这个传说。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十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

2、感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abb式词语和成语。

3、读背《三字经》节选,

4、大致了解意思。

5、猜字迷,

6、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7、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外,

8、通过具体的事情,

9、真诚地夸奖别人,

10、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1、通过自由表达,

12、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2、版本的《三字经》。

3、学生带字典或词典。

4、学生搜集了谜。

第一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课堂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温暖的阳光。因此,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2、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引导学生认识到,夸奖别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3、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4、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5、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一、习作

1、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2、交流拓展

a.最的,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3、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4、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

5、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

6、提出修改意见。

7、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第三课时

一、评议作文

1、教师概述上次习作的成绩,

2、重点是内容丰富多样,

3、习作态度认真等。

4、优秀习作赏析,

5、激励学生以后把习作写得更好。

6、建议学生把这学期的习作整理一下,

二、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2、读词语,

3、纠正读音。

4、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5、指导朗读,

6、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7、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三、读读背背

2、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做指点。

四、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四课时

一、读读记记

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2、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趣味语文(猜字谜)

1、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吗?(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4、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5、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十一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课前预习提示。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2、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4、质疑。

二、逐一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词,读正确。

欣赏陶醉浑然泰山勤学苦练山崩地裂抒发胸中的感慨

琴弦擅长情不自禁汹涌澎湃触景生情(意思)江水滔滔

大雨滂沱(意思)狂风怒吼悲痛万分

巍峨的高山雄伟的气魄蓬莱山

2、注意“泰、勤、抒、裂”,当堂写“勤(左宽右窄)、泰(上下展开,撇捺舒展)”

3、主要内容:伯牙琴艺高超,钟子期是他的知音,子期去也,伯牙断琴不再弹。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想法呢?自由论。预设点

a、琴艺高超;

b、子期很会听;

c、伯牙重情;板书:伯牙擅长弹琴;子期善于听琴。

5、质疑:

a、为什么伯牙要断琴?

b、子期为什么会听?

6、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看来,我们想要读懂这篇文章,得在这个“断”字上做文章。

三、精读文章

1、读最后一自然段,伯牙为什么会摔琴,直接问题回答,引出“知音已去”,板书:知音已去,什么是知音,指名说说。文章第几自然段描写了有关内容?读第四段。

2、默读,把能表现伯牙和子期是知音的句子画下来,写感受,交流5分钟

3、指名交流:“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无论。。。很快。。。”说明什么?“很快”表明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子期都能不假思索地,熟练地说出曲子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后面的内容举了几个例子来具体表现?按顺序出示第一句和第二句。

a、“立刻兴奋”说明什么?善于听琴。

b、“不住赞赏”又说明什么?听懂了伯牙的琴声。

c、着力点在最后一次,“一天,伯牙和钟子期出去游玩,突然下起大雨。伯牙触景生情,便弹奏乐曲,抒发胸中的感慨。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指名体会:触景生情,重点“一一说出”,怎样叫做“一一说出”?(一个一个地说出,一个都不漏)

出示设计

当音乐表现大雨滂沱时,钟子期地说:“。”

当音乐表现狂风怒吼时,钟子期地说:“。”

当音乐表现山崩地裂时,钟子期地说:“。”

你能读好这一句吗?指导朗读。

子期能“一一说出”琴声所表达的含义,说明他不仅听懂了曲子所表现的含义,连伯牙的心情都能听懂。所以说“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再读这一句。

如果我是伯牙,这时我不禁会说:子期不但能听懂我的琴声,还能听懂我的心,知我者,莫过子期也!——生读“伯牙感动地说......”千金易得,知音难求,子期,你的欣赏,成了我前进的动力,你的欣赏,让我的音乐生涯有了更高的追求目标——生读“伯牙感动地说......”

4、伯牙通过琴声来抒发自己的内心,而这琴声只有子期听懂了,他们俩以琴传情,从而达到了心灵的默契。

5、小节内容:钟子期不仅能听懂音乐表现的是什么,还能听懂音乐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他善于听琴,也说明伯牙琴艺的高超。回扣到知音的含义上,初读知音时,知道知音的含义,现在再说说知音的含义——能彼此体会思想感情的人。板书:知音难得。

6、小结方法:作者在表现钟子期和伯牙是知音的`部分时,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真情的交流,作者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的呢?(先总的说他能听懂琴声,再举了三个例子——先总后分,很有条理,很清晰地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是知音的原因(渗透表达方法)具体写时,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表现。

小结:他们是知音,知音难求,子期去也,伯牙悲痛万分,摔琴不再弹了,对于他摔琴这件事,你们有怎样的看法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伯牙断琴

知音已去

伯牙钟子期

擅长弹琴知音难得善于听琴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十二

1. 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2. 默读课文第2节,并能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3. 了解扬州茶馆的特点,感受喝茶那种平民化的趣味,并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的中国小吃文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能学习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

复述“烫干丝”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茶馆

2. 交流:你有没有去过茶馆?吃过什么茶点?

3. 板书:扬州

师述:扬州是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山灵水秀,而扬州最的就是茶馆。

4. 齐读课题。

5.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我国的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文章,从他朴实的语言中,去感受扬州茶馆那独特的风俗文化,并走进扬州茶馆去看一看,品一品。

二. 介绍作者(出示多媒体)

三.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扬州茶馆的特色是什么?

板书:吃的花样最多

2.再读课文,列出文中扬州茶馆的茶食名称。

3.交流。

4.在那么多的特色茶食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茶食?

5.学生自行准备,然后交流。

四.语言实践和课外延伸。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观察,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2.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有名的特色小点?向同学们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吃。

四年级园地游灵山大佛篇十三

教学要求:

1、扩展识字量,反义词练习,朗读、识记成语,能写话,口语交际,才艺展示。

2、通过认、读、识、记、说、做完成练习。

3、培养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1、利用部件区分形近字,扩大识字量。能看图说反义词。

2、能在具体语境中区分意思相近的词语。

3、培养学生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具准备:形近字卡片,找反义词的画面,几种熟悉的动物、植物画面。

课时划分: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这个活动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二是通过看图,引导学生发现由图中的事物可以构成许多反义词。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所提供的内容,让他们去主动发现,自主归纳,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读小泡中的话,然后让学生自己发现许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这一汉字特点。

2、让学生展开想象认记这些字。如:第三组的四个字可以这样记,衣被是一家,用手来披挂,土坡一口缸,砸破石头上。

3、“看看说说”让学生自己发现,不必引导。指名说。如:黑、白,大、小,长、短,高、矮,多、少,前、后,左、右,单、双。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本部分安排四项内容:读记四字词语;选词填空;写话;读短文。“读读记记”重点是指导学生读熟、记住,通过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词语的意思。“我会写”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产生写作的愿望,对于内容和语言方面不必提出过多限制。“读短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记记

1、自己读词语,一起读。

创设情境帮助理解:如,太阳一出来――金光闪闪,黄山的风景――秀丽神奇,小兔子跑进树林――无影无踪,广阔的大海――无边无际。

2、自己想办法记住这些词语。(也可以让学生的把这些词语写在自己的积累笔记上。)

二、我会选

引导学生自读词语和两个句子,想像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自己选词填空,请同桌检查,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三、我会写

1、启发谈话:平时你们有很多悄悄话在心里藏着没有说,你想说说吗?

2、组内同学互相说自己想说的话。(内容不限,长短不限。)

3、你可以说更可以把他写下来。这样自己以后看了还能想起来呢。

4、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了解。

也可以组织组内同学互相读读一读,评一评。

四、我会读

1、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同学比赛读,读给老师听。

3、组织学生说说韩愈聪明在什么地方。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本组教材主题的一个延伸,融科学自然教育于口语交际活动之中。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对生物知识的认知,培养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解生物,保护生物的意识。活动中教师应该按照教材安排,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准备,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评价,以达到此次活动的多重目的。

交际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动物、植物的有关资料(文字、图片等)。

2、相关的动物头饰、写有动物名字的标牌等。

3、动物自我介绍的录音。

4、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教学过程:

1、小组讨论交流

(1)展示并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间互相阅读。

(2)互相推荐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3)用简单的话想全班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召开“动物,植物介绍会”

示范引导:昨天,我请作北极熊做了一次讲解,下面我把录音放给大家听听,我们可以学着它的样子介绍一下自己。

3、分小组准备讲稿。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解,讲解的同学要戴好相应的头饰,挂上相应的动物标牌。(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

5、各组推选最佳讲解员参加全班比赛。

6、师生共同评议。

展示台

这是本学期结束前的一次展示,可以把本学期的学习成果都那出来展示。教师要组织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展现自己,总结收获,在相互的交流中促进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自我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1、日记展示可以让学生自己读,也可以摆出来参观,或是打印成册发行在全班,全年级,家长。

2、中华鲟等资料可以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展示。自然博物馆见闻可以在小组内介绍,再在班里介绍。(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相关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展示。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