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实用12篇)

时间:2023-12-04 19:31:31 作者:QJ墨客

教学计划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系统的指导,使教师有依据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教学计划的范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计划的质量。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具:2张表格纸,画好表格的小黑板。

学具:直尺,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景,讲授新知。

2、教学例3。

4、大家都认为,可以按3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也可以按2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我们先按3人间由少到多的顺序来列举,为了方便记录和观察,我们可以先画个表格。(出示表格)。

提问:这样2人间怎样安排?符合题目要求吗?

谈话:你们会这样列举了吗?接下去应该怎样想?在小组里讨论。注意:组内每个人至少要说一种。指名说答案,教师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梳理以前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画图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自学导航: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们就总结一下我们常用的解题策略--画图。

我们可以通过画图列举出所有搭配方法,试一试。

(画图有利于我们列举出所有的可能)。

二、数的认识我们也是从图画上理解。

(1)。

(2)数的运算:

(3)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

说一说公共汽车从解放路到商场之间,行驶的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画图能帮助我们直观的理解所学内容)。

(画图能帮助我们分析数量之间关系,有利于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

综上三个方面,画图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直观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学生画的图只要能有效的帮助解决问题即可。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1、画图有利于列举出所有情况。

2、画图能帮助我们直观理解所学内容。

3、画图有利于我们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后记:

教学目标:

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列举教材中使用以上策略的例子。

教学准备:

投影片。

自学导航:

一、列表法。

(1)学校组织了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种。笑笑不喜欢踢足球,小明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淘气喜欢航模。画一表来帮忙,把信息记录下来,并进行推理。

足球航模电脑。

淘气。

笑笑×。

小明。

(2)下表是小明体重的变化情况。

年龄出生时6个月1周岁2周岁6周岁10周岁。

体重/千克3.57.010.514.021.031.5。

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列表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进行推理;也能帮助我们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二、猜想与尝试。

(1)鸡图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头/个鸡/只兔/只腿/条。

20101060。

2011958。

…………。

(2)。

长方体的体积        正方体的体积    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v=sh                v=sh         并验证你的猜想。

(第1题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和估计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建立假设、检验假设的过程,发展自己的判断能力;第2题引导学生了解归纳和类比是获取猜想的重要方式。)。

三、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答案是9+8+7+6+5+4+3+2+1=45(场)。

(这种策略体现了数学中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退”的思路。)新课标第一网。

四、教师鼓励学生对教材中使用以上策略的例子进行总结,进一步理解各种策略的作用。教师一定要重视此活动,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一、列表法。

二、猜想与尝试。

三、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教学难点。

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设计理念。

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反思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

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

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2、根据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

3、反思解题过程。

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如果画个图就可以将题意表达的更清楚了。

(2)自主尝试画图。

要求画出的图能让人更清楚地看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组织交流: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结合示意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观察这些示意图,你觉得哪些画的好?哪些需要改进?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a。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b。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根据刚才的讨论,修正自己画的图。

看示意图分析: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

你认为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一般怎样做?

明确:

理解题意画示意图整理信息。

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尝试画图、交流汇报。

比较、改进自己的示意图。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

按要求在教材提供的图上画出减少的部分。

2、想想做做第1题。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画图,同桌检查。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结合所列式子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先让学生从自己所画的示意图中指出增加的部分,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或所列的表格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五、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沟通"一一列举"和"列表"两种策略的联系,通过列表,帮助学生养成有序列举的习惯。3、在学生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同学们,以前我们曾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好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问题,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策略,这种策略和以前学习的策略还有很大的关系呢!

1、导语: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

出示:园艺工人用6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他是怎样围的?

(1)师:你可以算一算,或者画一画。写好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汇报板书:长(m)2,宽(m)1。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和他想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小结:看来这个花圃只有一种围法。

2、导语: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花圃:

(1)师:长和宽都有哪些情况?请你思考之后写在作业纸上。

(2)学生汇报板书:长(m)43,宽(m)12。

师:你有几种围法?你呢?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围法?看来我们已经找全了答案。(板书:全)。

小结:第一个花圃,我们找到了1种围法,第二个花圃,我们找到两种不同的围法,像这样把符合要求的答案一一的找出来,这种方法叫做一一列举,(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策略。

3、导语: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个策略来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几种不同的围法?

(1)请你思考之后,把不同的围法一一列举到第一张表格上。

(2)学生汇报(投影展示三张作业纸:不全、全而无序、全而有序)。

四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教学难点。

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设计理念。

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反思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

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

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2、根据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

3、反思解题过程。

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如果画个图就可以将题意表达的更清楚了。

(2)自主尝试画图。

要求画出的图能让人更清楚地看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组织交流: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结合示意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观察这些示意图,你觉得哪些画的好?哪些需要改进?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a。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b。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根据刚才的讨论,修正自己画的图。

看示意图分析: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

你认为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一般怎样做?

明确:

理解题意画示意图整理信息。

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尝试画图、交流汇报。

比较、改进自己的示意图。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交流反馈解题的情况。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

按要求在教材提供的图上画出减少的部分。

2、想想做做第1题。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画图,同桌检查。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结合所列式子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先让学生从自己所画的示意图中指出增加的部分,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或所列的表格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五、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1.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列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深入感受使用列举法时的有序性。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光盘。

一、复习导入。

通过谈话,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收获。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6题。

让学生说出他们是怎么想的,然后总结出在使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2.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7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观察表格并回答问题:“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然后给出解题方法。

3.完成练习十一中的`第8题。

指名读题,让学生理解“只是向东、向北走”的含义,并使用字母代替路线上的直线交点。

4.完成练习路线十一中的第9题。

出示题目,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题目。

三、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并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集体订正。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用“替换”“假设”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多种解题策略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解题策略,你能举例说明吗?(请几位学生交流。)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了一些实际问题,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我们学过的解题策略来解决这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6.1元钱买4分一张和8分一张的邮票共20张,应买4分邮票多少张?

小结:运用“替换”或“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后都应该及时进行检验。

三、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解答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教师及时评价学生。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综合运用一些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思考;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灵活确定解题思路,合理选择解题方法,有效解决问题。

2.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灵活的思考,并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具有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升对解题策略价值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理一理。

1.列表。

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便于分析数量关系。

2.画图。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如:可以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可以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有关行程问题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还可以用一一列举、还原、替换、假设、转化等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练一练。

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学生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找出不同的围法,然后交流,再要求学生算出每个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说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题,然后交流。

学生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学生用假设法来解决,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这一题,然后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教师及时小结。

三、补充练习。

1.小明有5元和2元两种人民币若干张,他要拿37元,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6.一套西服840元,其中裤子的价格是上衣的2/5。上衣比裤子贵多少元?

课后反思:

本课时内容与后一课时内容合并为一课时进行了复习。从复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还是掌握了以前学习的这些内容。难度不大的有关找规律或是用假设、替换等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也都能正确解答。在运用假设法或替换法解决实际问题后,检验也很重要,课上结合一些实际问题,我请学生在列式计算后再进行检验,看看是否符合已知信息。

和沈老师一样,感到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复习中学习困难生就感到困难重重,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

课后反思: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不错,补充习题的第3题和第4题学生错的比较多,可以理解,在之前学习的时候,第3小题也是学生有错误的。而第4小题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分倍数和差数关系,题中如果告诉我们的是倍数关系,则总量是不变的,如果是差数关系,则总量要发生变化。另外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有时候判断不出用替换还是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时,则可以让学生用列方程来解答。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学生采用了列方程的方法,在没有明确用哪种方法解答时,这也未尝不可。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p63~64例题和试一试、p65“想想做做”

(1)让学生学习有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和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一、导入新课

(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哪些方法可取,比较好?

遇到问题如何解决,就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这节课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场景

(1)说一说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据提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出示问题:

(1)小华买5本需要多少元?

(2)小军用42元可以买多少本?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2、进一步感受使用列举法时的有序性。

3、进一步发展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然后小结:我们用列举法解决问题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指名读题,问: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你是这样想的?

3、完成练习十一第八题。

指名读题,问:“只是向东、向北走”是什么意思?

4、完成路线十一第9题。

出示题目,要求仔细读题。

三、完成思考题。

出示思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可在书上画一画)并进行集体订正。

“解决问题的策略”

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加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三、再次体验。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策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到底增加了多少?学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测,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五、全课总结。

《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设计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策略的体验和理解。

分了五个环节。

第一部分是导入,先出示一个条件,让学生初步体验只有一个条件无法求出问题,接着提供两个条件,让学生选择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条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只有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是教学例题,感悟策略。出示例题后重点让学生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从两个角度提炼出了数量关系,然后说解题思路,主要讲清楚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什么,再根据哪两个条件什么。完成填表和列式后沟通了两者的关系,最后总结得出解决问题时我们紧紧抓住条件在思考。揭示课题。

第三环节是变式沟通,形成策略。通过两个变式的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策略的感知。接着安排了皮球那道题目,学生对条件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安排了一个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四个题目结束后,安排了回顾反思,这一环节是新教材比较强调的,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经验。

第四环节是练习巩固,运用策略。选取了想想做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最后在分析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第三个小窍门。紧接着请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第5题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一是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二是国际象棋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三是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四是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第五环节是课堂总结,交流收获。回顾学习了什么内容,以及解决问题时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