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应用六年级 积累与运用五西师版五年级教学设计(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22:42:25 作者:翰墨 积累与应用六年级 积累与运用五西师版五年级教学设计(大全8篇)

答谢词是一种表达感激之情的文字,用于向帮助、支持或关心自己的人表达感激之情。它是一种礼貌和谦虚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次我要写一篇答谢词,以表达我对大家的感激之情。答谢词的撰写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和技巧?这些答谢词范文来源广泛,涵盖了不同场合和目的的答谢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答谢词的技巧。

积累与应用六年级篇一

1.朗读两个句子,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分别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第一句,描绘了一幅动物变迁、植物荣枯的自然现象;第二句写出了高山榕给天地增亮丽、为山水添姿彩的壮美。关键是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从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再读一读。加深对排比句的认识与理解。

二、词语拾趣

1.读第一组词语,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想一想第二、三、四组应该填上怎样的词语,填出来。

3.小组内讨论交流。

4.全班分小组进行词语接龙比赛。

比赛分两种:第一种是完成书上的填空练习。

第二种是拓展练习,先由教师出一个词语,一组一组接下去,接不上的组退出比赛,接到最后者获胜。

三、互动平台

1.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回忆本组课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些什么道理。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谈感受,说方法。

四、口语交际

1.资料展示:日常生活中人们在不经意间的浪费行为,可以是图像资料,也可以是搜集调查的数据资料,等等。

3.全班交流:就以上问题通过小记者采访形式汇报。

五、习作百花园

2.提出本次写作要求。

3.学生讨论交流:你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你为什么珍爱它?你是怎么珍爱它的?

4.学生总结交流收获,深入思考后拟题写作。

5.学生写作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写作情况。

6.习作交流,指导修改。

对学生习作可以采用自评、他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帮助学生汲取多方面的意见,修改自己的文章,使之更有文采,从而提高学生写作与修改的能力。

对学生习作的评价重点放在对话与交流上,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鼓励,以调动学生写作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短文,一边读,一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把你的感受写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读书感受。

思考:内心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4.选择你喜欢的段落仔细品读,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5.联系生活谈感受,说说你怎样理解内心的顽强是不可战胜的力量,从生活中举例说明。

[积累与运用(六)(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积累与应用六年级篇二

1.感受汉语表达的灵活有趣,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加以注意。

2.积累语言。

3.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4.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5.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温故知新

1.学生自主阅读三个句子。

2.讨论、交流第一句中三个短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再读二、三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体会。

4.试着说一说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主读词语,不理解的通过查字典,与同伴讨论解决。

2.说说这些词语的共同特点。

3.哪些词语用在好的事物方面?哪些又是用在坏的事物方面?

4.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说”的词语。

(三)开心一刻

1.学生读笑话。

2.说说笑话让人发笑的地方在哪里,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3.要求学生回家后把笑话讲给家人听。

(四)自主阅读园地

1.提示本单元学习的阅读方法。

2.学生自主阅读,进行批注、勾画。

3.学生互相交流阅读感受、体会、收获。

(综合性学习:学会购物)

(一)教学目标

1.能在购物市场上与别人进行交际,在生活中用语文。

2.能将自己的购物经过清楚地讲给同伴听,并能认真听对方的讲述。

(二)教学准备

教师:拟定活动方案和注意事项。

学生:了解基本的购物知识。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本次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2.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购物,师生共同评价其得失。

3.学生到市场实地购物。

4.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购物情况,注意互相评价。

5.分小组到全班汇报情况,师生共同评价。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感受较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清楚、具体地写下来,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

2.能把自己的习作有感情地读给同学听,让同学分享快乐。

(二)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学生假日生活的图片、影像片断等。

学生:回忆自己的假日生活。

(三)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学生假日生活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讲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假日生活,注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讲清楚、具体。

3.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讲述。

4.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5.学生动笔作文,把自己所讲过的用文字记下来。

6.写完后进行修改润色,再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7.小组推荐本组的优秀习作到全班朗读、展示,让大家分享快乐。

[积累与运用(六)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积累与应用六年级篇三

1.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兔子里的不同意思。

2.积累有关执著、勤奋、惜时的名言名句。

3.了解成语故事梗概,理解寓意,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4.举办绘画或手工作品展览会,进行介绍和评议,锻炼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5.能用语言文字描绘自己的作品或写写展览会。

6.自主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书的奇妙,激发创造热情。

重点难点

1.理解一字(词)多义的现象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2.告诫学生从小应珍惜时光,刻苦努力。

3.懂得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积累成语。

4.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一字(词)多义的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把读通顺,想想带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2.比较同一个字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有何发现?

(一字多义现象)

3.在课本内和课本外搜寻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10)

1.反复读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说说自己读了句子的感受。

3.背诵4句名言。

4.你还能背诵其他名言吗?

三、点击成语(10)

1.自由阅读。

2.同桌交流读懂了些什么,有何感受。

3.老师引导答疑,讨论蕴含的意思,交流受到的启迪。

4.小组交流自己准备的成语故事。

5.选代表全班交流,积累成语。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自主阅读短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语段,读一读,背一背。

3.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激发创造热情。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引导学生清楚地、有个性地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动员,精心准备(10)

1.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提示,动员学生课前绘制一副美丽的图画或者制作一件自己满意的手工作品。形式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2.课前组织学生将作品在展厅展示,引导学生留心欣赏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二、积极介绍,组内合作(10)

1.了解如何介绍自己的作品:集全班学生的智慧,讨论明白可以从作品的样子,特别精致的地方、自己的想法等等方面进行介绍,注意声音洪亮,讲得清楚。

2.组内练习介绍: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作品。

3.推选代表,精心包装:各小组推选作品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全班竞争的代表。

三、全班交流,评议提高(10)

1.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其他组可质疑问难,本组同学可帮忙补充完善。

2.集体评议,评出作品最佳者和表达最佳者,予以奖励。

四、亲身经历,乐于表达(10)

1.引导学生明确写什么:可以描绘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写整个展览会,写展览会中你最感兴趣的作品、事情。要写得真实、清楚,能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就更好了。

2.学生静心习作,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探寻亮点,发现典型,及时导向。

4.分享习作,交流修改意见。

5.自我修改、完善。

五、布置作业(5)

把本次习作抄在作文本上。

[积累与运用(四)(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积累与应用六年级篇四

1.了解有的成语带有比喻性质的特点,积累成语;感悟、积累名言名句。

2.能就如何进行“有效的劝阻”这一话题,展开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能抓住人物特点,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一)温故知新

1.读成语,说意思。

2.体会3组成语中带点字的意思。知道“如”、“若”、“似”都是“好像”的意思,都是打比方。

3.拓展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二)语海拾贝

1.读名言,重在学生自主阅读,积累名言名句,不必讲解,学生如有疑问,交流解决,老师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交流。

2.熟读背诵。

(三)点击成语

1.自己读提供的材料,了解“口若悬河”的出处。

2.用“口若悬河”说一句话。

(四)自主阅读园地

1.提示用学过的方法阅读。

2.学生自主阅读,可抓住“锋芒毕露”、“脱颖而出”进行思考。

3.交流感受、体会、收获。

(口语交际:有效的劝阻)

(一)教学目标

1.向同学讲述你家里曾发生过的纠纷及你的处理方法。要求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2.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联系生活实际,切实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教学准备

学生回忆自己家庭里的小纠纷,在1~2分钟内讲述出来。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谈话愿望。

请5组学生上台讲述家庭小纠纷。学生上台讲述时,提醒其余学生注意观看。

2.小组合作,多向交流。

(1)选择本组同学感兴趣的1~2个“纠纷”,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解决此类纠纷的好办法,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2)大家讨论,哪些解决纠纷的办法更好。

3.全班交流,评议提高。

(1)四人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介绍本组解决纠纷的好办法。

(2)集体评议。

(3)教师根据情况,适当点拨提升。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的特征写出来。

2.能自改习作,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体验到习作的乐趣,增强习作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认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想想他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教学过程

1.审读习作要求。

学生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习作要求。

2.启发回忆,筛选内容。

(1)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他为什么给你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说说具体的事例。

3.自拟草稿,构思习作。

4.自读自改。

5.教师选取几篇习作,当面评改,以点带面。

6.同桌互评互改。

[积累与运用(五)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积累与应用六年级篇五

1.了解成语形式的多样性,积累成语;积累歇后语。

2.能清楚地述说自己碰到的问题,能倾听别人的述说,并替别人出谋划策,从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能看图展开想象,把事情清楚、有条理、具体地写下来。

(一)温故知新

1.自己读成语,作比较。

2.合作交流,发现规律。

3.总结拓展。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己朗读,读熟歇后语。

2.课中可鼓励学生针对歇后语的内容提出问题,师生互动解答。

3.学生熟读成诵。

4.拓展:交流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三)点击成语

1.借助工具书,自己阅读短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说说“破釜沉舟”这个成语的意思。

小结:有的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要多读、多积累成语。

3.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能讲给大家听听吗?

(四)自主阅读园地

1.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让我们看看“自主阅读园地”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好方法。学生自由读短文,边读边思考。

2.讨论:读了短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开一个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

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已经掌握的读书好方法和经验,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再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可先勾画,再摘抄,最后记忆。

(口语交际:小小讨论会)

(一)教学目标

1.能提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能千方百计地解决。

2.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认真倾听,能围绕别人的问题作答。

3.能热情、大方地与人交往。

(二)教学准备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请提前思考。

(三)教学过程

1.出示本次“口语交际”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足智多谋的孙膑、聪明能干的禄东赞、机智勇敢的小姑娘杰奎琳……他们用智慧解决了种种难题。在生活、学习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告诉大家,请大家为你出谋划策。

(1)自读“口语交际”内容要求。

(2)全班交流: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

2.学生按要求先在小组交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

3.全班交流。

4.集中学生交流中的二至三个问题,再组织学生在小组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5.全班交流:如何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评价。

6.小结:通过今天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按正确的方法观察多幅图,准确把握图意,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

2能围绕图中的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这一中心事件,合理地展开想象。

3.能口头表达图意,再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下来。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围绕中心事件合理地展开想象。

2.准确把握图意,再按一定顺序、清楚地写下来。

(三)教学准备

1.带领孩子们玩皮球。

2.展开想象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妈妈听,请她给你提提意见。

(四)教学过程

1.观察图画,把握图意。

(1)书上一共画了几幅图?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观察?

(2)每幅图讲了什么?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2.展开想象,分组讨论。

(1)图中的小男孩是怎样把皮球弄出来的呢?

(2)小组讨论: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巧妙,谁讲得清楚,讲得生动。

3.代表汇报,自拟草稿。

(1)仔细倾听,互相学习。

(2)理清思路,拟出草稿。

4.习作讲评,誊写草稿。

5.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6.自我修改完善。

7.全班赏析成功习作。

[积累与运用(四)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积累与应用六年级篇六

1.了解比喻句的两种形式。

2.积累俗语,了解成语。

3.能够清楚、明白地介绍自然风光;并能学习课文的写法,把景物生动、形象地写下来

(一)温故知新

1.出示课文中出现过的两个句子,读一读。请大家区别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2.谈发现。

3.小结,说说还可以换上哪些比喻词,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二)语海拾贝

1.学生自读四则俗语。

2.读完后谈体会。

3.你还知道哪些赞美某个地方的、言简意赅的俗语?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点击成语

1.学生默读提供的材料,读完后复述故事。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3.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

(四)自主阅读园地

1.请大家默读《读不完的大书》。

2.交流自学情况。

3.再读短文,积累好词佳句,可先勾画,再摘抄。

(口语交际:美丽的自然景色)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美景或奇妙的见闻。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能从中吸取别人的好词好句,或者好的表现方法。

3.能接受别人的建议,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请同学回忆自己心目中的美景,可以带那个地方的有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1.自读题目,理清要求。

(1)默读题目,说说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提出注意点:这次是讲美丽的自然景色,奇妙的见闻也应围绕你所选择的景点。

2.小组活动,交流点拨。

(1)请在小组内交流,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来介绍。

(2)交流。适时点拨同学们在说的过程中的不足处。引导他们介绍那个地方要按一定顺序,注意要展现那个地方的特点。

3.总结。

美丽的景色需要大家用美好的语言来描绘,希望大家能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让自己眼中的美景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和大家共同分享。

(习作百花园)

(一)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看到的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来。

2.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大自然的美景。

(二)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写景的好词佳句。

(三)教学过程

1.读题,明确要求。

2.引导大家回忆自己印象中最美的自然景色。拓宽学生的视野。

3.小结,自然景色是天然形成的,山水树木都是我们极好的作文素材。

4.教师点拨写法,我们既可以采用总分的形式,也可以按照一定顺序,还可以像照相那样,选取你认为最值得写的镜头组合在一起……总之,形式是多样的。

5.学生习作,教师相机指导。

6.同桌交换习作,互相欣赏,提出意见和建议。

7.自我修改完善。

8.全班赏析成功习作。

[积累与运用(二)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下册)]

积累与应用六年级篇七

1.理解同一个字在不同兔子里的不同意思。

2.积累有关执著、勤奋、惜时的名言名句。

3.了解成语故事梗概,理解寓意,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4.举办绘画或手工作品展览会,进行介绍和评议,锻炼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5.能用语言文字描绘自己的作品或写写展览会。

6.自主阅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感受书的奇妙,激发创造热情。

重点难点

1.理解一字(词)多义的现象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2.告诫学生从小应珍惜时光,刻苦努力。

3.懂得成语的意思,引导学生积累成语。

4.让学生自主阅读,提高自学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一字(词)多义的是汉语的一大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10)

1.把读通顺,想想带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2.比较同一个字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有何发现?

(一字多义现象)

3.在课本内和课本外搜寻类似的句子。

二、语海拾贝(10)

1.反复读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讨论句子的意思,说说自己读了句子的感受。

3.背诵4句名言。

4.你还能背诵其他名言吗?

三、点击成语(10)

1.自由阅读。

2.同桌交流读懂了些什么,有何感受。

3.老师引导答疑,讨论蕴含的意思,交流受到的启迪。

4.小组交流自己准备的成语故事。

5.选代表全班交流,积累成语。

四、自主阅读园地(10)

1.自主阅读短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勾画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语段,读一读,背一背。

3.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激发创造热情。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引导学生清楚地、有个性地介绍自己的作品。

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注意多种能力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动员,精心准备(10)

1.了解综合性学习的提示,动员学生课前绘制一副美丽的图画或者制作一件自己满意的手工作品。形式可以是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2.课前组织学生将作品在展厅展示,引导学生留心欣赏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二、积极介绍,组内合作(10)

1.了解如何介绍自己的作品:集全班学生的智慧,讨论明白可以从作品的样子,特别精致的地方、自己的想法等等方面进行介绍,注意声音洪亮,讲得清楚。

2.组内练习介绍: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作品。

3.推选代表,精心包装:各小组推选作品和表达俱佳者,小组集体出谋划策,包装出本组参加全班竞争的代表。

三、全班交流,评议提高(10)

1.各组代表在全班介绍,其他组可质疑问难,本组同学可帮忙补充完善。

2.集体评议,评出作品最佳者和表达最佳者,予以奖励。

四、亲身经历,乐于表达(10)

1.引导学生明确写什么:可以描绘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写整个展览会,写展览会中你最感兴趣的作品、事情。要写得真实、清楚,能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就更好了。

2.学生静心习作,老师巡视,相机指导。

3.探寻亮点,发现典型,及时导向。

4.分享习作,交流修改意见。

5.自我修改、完善。

五、布置作业(5)

把本次习作抄在作文本上。

[积累与运用(四)(西师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积累与运用(五)》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积累与应用六年级篇八

1.巩固学过的成语,体会成语的意思及感情色彩的不同,并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2.积累各种谚语,体会谚语的含义,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3.掌握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乐于用普通话文明地讨论交流保护青蛙的方法,能认真耐心地倾听他人说话,能抓住要点。

5.认真观察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拘形式写下所见所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6.培养个性化阅读,从不同角度有所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并在生活中运用。

难点:了解阅读方法,鼓励个性化阅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收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谚语,查找有关青蛙的资料。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迁移运用

1.学生自由读成语。同桌相互读。

2.抽读。

3.小组讨论两组成语的特点。(都是有关动物的成语。第一组:贬义;第二组:褒义。)

4.再读,感悟它们感情色彩的不同。

5.在实践中去运用、感悟。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动物的成语,并注明它们的感情色彩。

(2)全班交流。

6.全班齐读成语。

二、语海拾贝,读读记记

1.学生自由读谚语,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内检查,要求读准确。

3.小组内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动物的谚语,组长做记录。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类似的俗语、谚语,并把这些句子记在“采蜜集”中。

三、互动平台,学会方法

1.学生自由读对话,想一想: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读了这段话后的收获。

3.小组分角色朗读,找一找,勾一勾,议一议:有哪些读书方法。

4.全班交流阅读方法。

5.除了书上列举的阅读方法外,你还知道哪些阅读方法?

6.再读对话,把这些阅读方法记下来。

四、口语交际,自主表达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谈蛙”。(配乐朗读辛弃疾的《西江月》)

教师:同学们,听了这首词,你有什么感受?说说你对青蛙的了解。

2.小组内交流资料,互相补充,并选一名成员上台演说。

小组交流讨论:怎样保护青蛙?请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方案。

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有条有理,态度大方。其他同学专心倾听,认真思考。

3.小组间评比,相机指导。大家评议。语言要文明谦逊,要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设计方案,抓住要点把意思表达清楚。

4.总结方案,深化话题。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为保护青蛙出一分力,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和谐,更加舒适,更加美好!

五、自主阅读,培养能力

教师: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上,我们知道了青蛙是庄稼的朋友,是捕虫的能手,今天我们再走近青蛙,去了解一下青蛙。

1.学生自由朗读,了解内容。

出示自读要求:

(1)想想文中介绍了青蛙哪些方面的知识。

(2)找出写有关青蛙知识的语段读一读。

(3)分组讨论文中介绍了青蛙哪些方面的知识。(青蛙的种类、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是两栖动物、青蛙的生理结构)

2.小组内互相帮助学习。

3.交流汇报。

六、习作百花园

出示图画。

1.仔细看。认真看图: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2.尽情想。看着图画,发挥自己的想象,构思自己打算写的故事情节。

3.大胆说。

(1)小组讨论写作方法,把握图画的重点部分。

(2)小组互相交流故事,注意倾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

(3)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自己的故事内容。

(4)全班同学进行评议。

4.认真写。

(1)自拟一个新颖的题目。

(2)把你想写的精彩故事写下来。

(3)师巡视,个别指导。

5.耐心改。

(1)自读自改。

(2)同桌互读互改。

(3)全班重点评议修改不同水平学生的文章。

6.品味读。把自己作文中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以肯定、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积累与运用(三)(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