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现状研究论文(通用15篇)

时间:2023-11-29 16:59:49 作者:温柔雨

范文是在学习过程中对一定范围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样本作文。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我们的审美和艺术鉴赏能力。

略谈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应采用新的与素质教育密切结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体育教育的主体,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分项目教学,使学生在大学获得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成为将来立足于社会的一技之长.

前言。

体育课作为普通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在2i世纪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好体育课,是广大体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了高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后几年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方向,明确指出高校体育课分项教学是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点.如何制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如何对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是今后几年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

1.据调查,我区三所师范学院都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规定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按照各系的班级将男女生分开上课,这种教学模式有较强的强制性,容易使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教学内容是学生从初中到高中都学过的重复性内容,使学生感到大学体育课没意思。部分学生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对体育课则不感兴趣,即他们喜爱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说明现在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课学习往往成为学生的被动性学习活动.

2.随着高校扩招,大部分高中毕业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进校的新生的身体素质却有很大的差异.以100米测试成绩为例,好的学生可达到12.5秒(男生),差的学生到了16.1秒(男生).将身体素质差异很大的学生分在一个班里,按现在的教学模式组织体育课教学,学生各自的适应性差异较大.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感到太轻松,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又感到很困难,但我们体育课的教学要顾及大多数同学.因此,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开小差或做其他活动,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因达不到训练要求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往往出现回避练习的情况.

3.现行的教学模式规定体育课必修两年,两年四个学期的内容有: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武术等七个大项目中的十六个小项目,两个学年公共体育课总课时为144学时(18周x2学时x4学期),平均每个小项目分配的学时为9个学时.这种学时分配,学生只能初步了解该项目的学习要点,根本达不到熟练掌握技术技能的效果,基础知识也只能了解一些皮毛.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跟班授课必须将所有的项目都熟悉,和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役有区别,投有精力去搞自己的专业研究.

4.现今社会对人才要求是很高的,在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多数都能胜任一两门课程的教学,我国沿海城市的一些学校也在向这方面发展.而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学生,除了应掌握本专业的教学技能外,还应掌握其他专业的知识.现行的`体育课模式,学生只能学一些简单的技术技能,锻炼一下自己的身体,对体育课的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教学训练的原理都不懂.学生毕业后,掌握的技能非常单一,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分项教学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是体育教育改革由计划性向市场性、封闭式向开放式转换的必然趋势.在国外,从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学校开始实行分项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身体条件等进行选择学习;教师根据具体情祝进行有效指导,原则是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长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为体育实践的主体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终生受益。先进的教育思想认为,不重视个性的教育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运动项目才可能有快乐可言.

体育教学大纲明确地提出了“教材的多样性和兴趣性原则”,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这种原则也符合体育教学中自觉、积极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兴趣对学习是很重要的,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地克服困难认真学习.

学校体育课,应成为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项目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课内容的设置,应按照学生的兴趣确定教学内容,如:学校可以开设球类、武术、游泳、乒乓球、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的能力来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体育课的学习,从进校第一学期开始系统学习自己喜爱的项目,一直到第四学期.从而对所学项目的技术技能、教学方法、训练方法等有更深入的了解.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所学的内容是自己所选的项目,所以感兴趣,不存在强迫性.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地去学去练.选同一项目的学生在课上或课外可以互相帮助,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钻研本专业,提高专业教学的水平.

由于分项教学每位教师承担的教学项目减少了,教球类的教球类,教舞蹈的教舞蹈,教师可以集中精力钻研自己的专业,提高专业知识,同时,一个项目有几个老师来上,教师之间在教法上可以相互学习,以求最佳的教学方法,无形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迫使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所教项目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自觉提高教学水平.

3.学生能掌握更多的技术技能,提高学院整体运动水平.

分项教学使学生学习专项的课时相对多了,可以系统地学习所选项目的基本技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对项目的教学方法、训练手段也有一定的掌握.将来,可以承担单项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技能,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随着每个项目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数量的自然增长和专项水平的提高,学校整体运动水平将得到不断提高。

分项教学的方法有不完善的地方,如考核方式与标准的制定,具体教学大纲的制定等,都有待广大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

1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与世界的差别,自80年代初国际体育舞蹈传人我国以来,经过体育舞蹈爱好者的努力,与1991年4月成立_r中国体育舞蹈协会.相继举办了15届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技术水平提高较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直到2004年5月,我国的栾江/张茹第一次实现了中国体育舞蹈选手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说明我国体育舞蹈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世界顶级选手相比差距还很大,以我国,一东队的尹卫东和龙卫娜为例,他们既是我国第一批职业体育舞蹈选手之一,也是多次全国体育舞蹈大赛拉丁舞冠军获得者,然而在1999年德国举行的世界职业拉丁舞的比赛中,尹、龙未能进入决赛圈.仅取得了前24名的成绩。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体育舞蹈水平与世界高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世界体育舞蹈的水平通过查阅资料和观摩实况录相得知,当今,高水平的选手基本上都在欧洲,舞技最高的属英国、德国,挪威、丹麦、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家.近几年来的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摩登舞和拉丁舞的冠军几乎均被上述国家所垄断。分析其原因有:

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具有自由发展个性的经济基础。

二、开展早,职业化水平高。体育舞蹈归属于体育的前身是国际标准舞,它是由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将流行世界各国知名的舞步和舞姿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规范化,形成了世界上流行的国际标准交谊舞一国际体育舞蹈。

三、1768年在巴黎开办了第一家交际舞厅,由此社交舞开始流行于欧美各国.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加上俱乐部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促进了选手俱乐部制的职业化进程。

2拉丁舞技术难度不断加大,选手技能不断加强

从1960年国际体育舞蹈拉丁舞正式成为世界公认的比赛项目发展至今.拉丁舞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演变,发展到现在花样复杂多变、风格迥异、引人人胜的精彩激烈竞争,选手在技术、技能上均有飞跃的发展.拉丁舞的竞技水平有着很大提高因此拉丁舞选手必须不断提高技术难度,增强艺术色彩,充分发挥独有的技能,才有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提高运动竞赛成绩。拉丁舞的技术难度不断加大,它有技术上发展的要求,也有拉丁舞选手进取的需要,这是拉丁舞发展的必然趋势。

3拉丁舞选手的身体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拉丁舞技术难度不断增强,动作速度加快、舞蹈意识、力度加大.选手的运动强度也随之增大,选手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选手.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提高技术动作质量,争取竞赛的好成绩。例如:桑巴舞以强烈动感美着称.选手那优美的线条,迷人的摆动,需要选手具有良好的腰部爆发力以及全身的协调素质配合才能够完成;牛仔舞的腿部动作千变万化,弹跳轻盈自如,需要选手们具备良好的弹跳灵敏素质;伦巴舞蹈那优美连绵动人的舞姿,需要选手们具有良好的静力与爆发力相结合的素质……等等。随着体育舞蹈的不断发展,提高拉丁舞选手的身体素质越来越显得重要,而且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体育舞蹈发展的必然趋势。

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兴的体育项目,自80年代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由于各国体育舞蹈艺术家在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上的精彩表演,而受到各国体育界的广泛重视。体育舞蹈进入体育比赛项目也将成为必然。

面对这一形势,怎样认识这一新的体育项目的发展与现状,怎样进一步认识它的重要意义,都是有待于研究的新课题。

一、国际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在当今世界,舞蹈主要有两大流派,称为古典传统与浪漫传统。前者起源于埃及,后者则起源于意大利。前者是以独舞、双人舞或多人舞的形式出现,后者主要以芭蕾舞著称。在古希腊的古瓶上我们可以看到手臂动作,看到同样的侧面的转动,看到同样的身体的极度的向后伸展,而在埃及纪念碑上,这些早已出现。所以说,埃及是“所有文明舞蹈的摇篮”[2]。在我国,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毛诗序》中就有“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 舞蹈最初就是用有节奏的模拟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在原始社会时期它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集体活动。例如在青海大通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盆上就有舞蹈的纹样,而这些舞蹈动作大都是来源于人的自然动作,也有一部分是模仿鸟兽动态,也有对自然景物的概括。随着舞蹈的发展,舞蹈动作的模拟成分越来越少,表情成分越来越强,逐渐以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成为舞蹈的主要因素[4]。于是, 舞蹈这种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就形成了。不同种类的舞蹈,以及不同种类舞蹈的程式也就形成了。而体育舞蹈这种新型的舞蹈是随着人们的交谊、欣赏、娱乐、健身与竞赛而产生的。

《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审视体育课认知动机的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现阶段,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农村经济在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本文主要针对的就是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我国实际状况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经济;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对农业而言,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的重中之重,因此,国家对农业的发展是比较重视的,党中央以及相关的农村各项政策的落实,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农村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的稳定局部也会受其影响。

我国农村经济在党中央发布“一免三补”政策后,得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但是农村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的管理具有着重要意义。

1针对我国农村经济管理现状以及内容分析。

1.1对农村经济管理内容分析。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来说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对于农村财务管理,为了能够对管理人员和村民之间关系进行调和,所以必须要对财务制度进行公开化管理,并且对于农村资产使用中必须要建立起有效监督机制,这样才能够使其人们财产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土地方面,对于农村来说土地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必须要对农田的管理进行完善,同时要进行科学化的规划,对于不同土地的贫瘠情况来采取科学的种植,从而使其做到收益最大化效果。

在此之外还需要对农田承包以及转让制度进行完善,对其执行力进行加强;根据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来制定出明确发展目标,同时根据经济发展趋势来对其进行自我调节,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对农村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对以往的经验总结来看,素质高的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带动农村走向更远的发展道路。

1.2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来说,其核心主要是对于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来进行发展,与此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做到随机应变,使其带动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最近的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在管理方面依然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发展和管理之间并不是十分协调,导致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制约,要是能够对其进行解决,那么将会更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2针对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分析。

2.1由于管理人员的问题。

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主要是与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存在着直接的关系,管理人员具有着领头羊的职责,然而当今农村经济管理人员主要是来自于当地,虽然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当地情况进行了解,然而会容易出现一些偏袒情况出现,在农村进行利益分配过程中将会出现矛盾。

在此之外,由于农村管理人员自身文化素质并不是很高,导致在管理过程中由于专业能力问题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由于当今市场化竞争在不带的加快,然而作为管理人员依然是没有对这项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与此同时也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2.2由于农村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

现如今随着我国工商业在高速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农业来说却是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打击,由于农民为了收入增加,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务工,使农村出现更多的闲置田地。

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当今我国多数农村都是小规模自给自足的方式,然而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对于这种结构已经是无法满足如今的发展形势,所以必须要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保证农村经济发展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2.3由于农村人们素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已经是得到了完善,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然而针对农村来讲,由于农村的素质普遍要比城市低,导致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多数的农民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来进行生产活动,然而并没有采用现代化的种植及以及收割的方式。

由于现阶段农民对于当今的科学化难以掌握,导致出现效率低下,使其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制约。

2.4由于有关的法律存在着不健全。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但在实际生活的当中,这些政策是远远不足的。

比如在农村当中因为土地承包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对于农村财务方面的监督机构也存在着不健全等等,我国对此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在出现问题之后无法对其进行处理,与此同时也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混乱。

3对农村经济管理中的问题对策分析。

3.1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进行提高。

在新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基层的管理人员是中坚力量所在,并且在农村发展过程中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其开展定期的培训工作,使其自身素质能够提高,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也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危机意识,不断的对新的管理技术进行学习,同时结合当地特点来为农村发展制定出新的计划,带动农村经济水平能够得到提高,促进社会经济得到更好发展。

3.2加强对农村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需要做的是要对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且鼓励开展农村实行土地承包制度,使其能够对农田的利用效率进行全面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外部资金进行引入,或者是通过开展招标等手段来把农村传统单一的经济便成为多元化的经济,使其对农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进行提高。

与此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优惠政策,使其能够为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提供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3.3加强对农民的素质进行去全面的提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一个大国,在初期时候人们温饱问题已经是为国家政府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今虽然是温饱问题已经是得到了解决,但是要想能够使其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要通过加强对农民素质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将农民素质进行全面提高,这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去进行农业生产,与此同时也能够更好为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能够带动我国经济水平得到全面发展。

3.4对制度进行完善以及政策进行落实。

国家必须要对农村的经济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也需要出台一些有关的法律规定。

每个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业经济管理作出适当的调整,同时要对农村人们的维权给予高度重视,只有政府部门以及国家为农民提供坚实的后盾,才能够更好的带动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水平。

4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分析可以知道,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主要是与管理之间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必须要根据发展的情况对其管理内容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及完善,使其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后对于农村经济管理的问题将会得到人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并且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着的问题也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使其能够促进我国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2]蔺胜田.泰安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

[4]吴传元.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湘潭:湘潭大学,.

大学生体育运动中损伤现状调查研究论文

在高校体育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活动能力,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也是大学生前往校医院就诊较高的病种之一。近年来关于大学生运动损伤现状调查与预防措施方面有不少研究报告[1-4].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医疗保健工作,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对年9月至年9月期间在浙江工商大学校医院就诊的658例运动损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找到有效的预防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浙江工商大学校医院就诊的658例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453例(68.8%),女生205例(31.2%);年龄17~26岁,平均(19.5±1.28)岁。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结构式问卷调查表,详细询问和记录患者的损伤情况,调查内容包括运动项目、损伤部位、原因、伤后处理和运动场地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

2结果。

2.1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分布调查显示,大学生运动损伤的时间分布为课外活动343例(52.1%)、各种体育比赛156例(23.7%)、体育课134例(20.4%)、晨炼38例(5.8%).

2.2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项目分布大学生运动损伤项目分布前3位分别为篮球235例(35.7%)、网球86例(13.1%)和田径62例(9.4%).其中男生运动损伤项目分布前3位分别是篮球204例(45.0%)、足球55例(12.1%)、网球45例(9.9%);女生为网球41例(20.0%)、篮球31例(15.1%)、瑜伽30例(14.6%).

2.3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布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分布是踝关节311例(47.3%)、膝关节100例(15.2%)、腕关节60例(9.1%)、躯干47例(7.1%)、肘关节44例(6.7%)、指关节32例(4.9%)、头部28例(4.3%),肩关节22例(3.3%)、其他14例(2.1%).其中男、女生分布前3位均为踝关节215例(47.5%)/96例(46.8%)、膝关节71例(15.7%)/29例(14.1%)和腕关节42例(9.3%)/18例(8.8%).

2.4大学生运动损伤的类型分布运动损伤的类型分布为皮肤擦伤275例(41.8%)、韧带扭伤215例(32.7%)、肌肉拉伤117例(17.8%)、关节脱位或骨折18例(2.7%)、其他损伤33例(5.0%).

3讨论。

结果显示,男生发生运动损伤构成比明显高于女生,与陈彩虹[5]的调查相似。可能与男生喜欢篮球、足球、长跑等对抗性强的运动有关,而女生参加体育活动相对较少、运动量小,多为健美操、跳舞和瑜伽等非对抗性的运动。

调查显示,男生运动损伤项目分布前3位是篮球、足球、网球,与严小虎[7]和刘雪勇[8]的结果相同。在我国高校篮球运动比较普及,其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身体接触频繁,对参加者的动作技术、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打球时的偶发因素和不可控的因素时有发生,使运动的损伤防不胜防。近年来我校开设的网球和瑜伽课深受女生们的喜欢,虽然网球没有激烈的身体对抗,但需要一定的体力和技术,而现在的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很难达到网球大运动量的要求,体力跟不上而引起损伤;瑜伽对身体的柔韧性要求较高,在练习时动作僵硬,关节的柔韧性差,极易引起损伤。

运动损伤部位排在前面的分别是踝关节、膝关节和腕关节。李芳等[9]和brain[10]的研究认为踝关节的不稳定性是发生踝关节扭伤的原因。因为踝关节是滑车关节,稳固性相对较弱,两侧韧带的坚固韧性不同,外踝韧带虽然较内踝韧带长,但是没有内侧韧带坚固,故当遇到地面不平或重心不稳时,就容易发生踝关节内翻而使外侧韧带损伤。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1)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学生安全防范意识不足、运动前准备不充分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体育老师应将运动的自我保护措施方法及经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或锻炼方法和技巧,注意运动内容与自身特点(身体、心理等)结合。同时制订相应的预防措施,规范动作要领,注意把握运动节奏,坚持全面、经常、循序渐进的锻炼,宁慢毋快[11].

(2)准备活动要充分,合理安排运动量。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运动量、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均应符合学生的运动要求,并且加强易伤部位肌肉力量的练习,对于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

(3)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急救知识。学校应开设健康讲座,介绍解剖学、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宣传运动损伤的原因、特点、危害及处理,使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和外伤急救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校医院要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加强运动损伤康复指导,建立运动损伤统计制度,加强对运动损伤的管理。

参考文献。

[4]成坤。大学生运动损伤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2b):103.

[9]李芳,何中初,汪德凤。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分析与干预[j].中国校医,,22(5):523.

[10]brianc.functionalinstabilityoftheanklejointfeaturesandun-derlyingcauses[j].physiotherapy,,86(8):401-411.

审视体育课认知动机的现状研究论文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宗教信仰呈现出多元趋势。研究生是当代社会高级知识群体,是科技和文明的继承者和开拓者,具有很高的理性思维和价值判断能力。因此,深入了解研究生宗教信仰状况,并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对待宗教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特征。

随着社会多元化发展,研究生宗教信仰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笔者对此做了问卷调查,问卷共500份,针对是否信教、信教种类、信教原因、如何看待宗教等方面进行调研,剔除28份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472份(有效率为94.4%)。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部分高校研究生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后发现,浙江地区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有三个特征。

(一)研究生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

目前,我国有宗教信仰的研究生有越来越多的信仰选择,多元化选择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在调查的472名研究生中,有27名学生(5.7%)明确自己有所属宗教信仰,其中基督教信徒15名、佛教信徒8名、道教信徒两名、伊斯兰教两名,学生信仰宗教的种类呈现出多样化;还有15名学生(3.2%)游离于“宗教信仰”与“非宗教信仰”之间,不能明确自己是否信仰宗教。

(二)研究生宗教信仰呈动态化发展。

在访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研究生宗教信仰呈现出动态化趋势。有3名学生表示自己之前有过宗教信仰,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不信教”了;还有4名学生表示自己之前“不信教”,后来又产生了宗教信仰。虽然在“信教”与“不信教”间徘徊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多,但这也成为一个趋势。

(三)宗教信仰受家庭影响深远。

在坚定信仰宗教的27名学生中,有18名学生(66.7%)表示自己家庭成员中有教徒,学生明确表示是受家庭环境影响。18名学生中,又有12名学生从小学、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宗教活动,因其长辈笃信某种宗教,从小受其熏陶,因而也追随其信教。近年来,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在农村发展了大量中、老年信徒,农村研究生很容易受父母影响。另外9名同学信仰宗教则是因为受到同学或朋友影响,其表示,在遭遇挫折或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时,教友们会给予支持与鼓励,宗教力量能促使他们“振作”起来。

二、研究生宗教信仰现状成因分析。

依据马克思主义有关宗教信仰的理念,基于全方面、多角度的视角,分析了研究生信仰宗教的原因,认为研究生信仰宗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因素。

(一)研究生信教的客观原因。

1.地域和家庭背景。少数民族研究生信教比例较高,来自宁夏、青海、甘肃等地方的研究生信仰伊斯兰教,来自中、东部地区的研究生信仰基督教或是天主教比例相对较高。由此可见,研究生宗教信仰很大程度上和其生活的地域环境有关。一些研究生出生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从小接触相应的宗教文化,耳濡目染,因而更易信仰宗教[1]。2.社会对宗教的包容心理。我国执行宗教信仰政策,对公民的宗教信仰持包容态度。这种社会对宗教的包容心态也对研究生造成了一定影响,一些研究生一开始就不排斥宗教,甚至不断接触和了解,从而逐渐对宗教产生了兴趣。

(二)研究生信教的主观原因。

1.自身现实经历的影响。在访谈的25名研究生中,有5名研究生从小体弱多病,因此,一些家长让孩子信仰某一宗教来得到佑护;还有一些研究生因为自身专业学习的需要或是对西方文化的热爱,而学习和阅读了大量有关宗教方面的书籍,并渐渐被其文化所吸引,最终选择了信仰宗教。2.研究生为寻求心灵寄托。研究生由于对社会接触较少,缺乏某些经验,当面对学习或就业方面的压力时,经常会感到迷茫,面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和无力,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时往往感到精神空虚。对此,研究生会为了逃避现实而接近宗教,通过宗教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关怀来抚慰自己。3.高校与社会忽视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研究生往往在婚姻、事业等方面面临着巨大压力,并且远离父母,独自适应环境,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当受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三重压力时,很容易压抑或是孤单寂寞。而高校一般认为研究生各方面都已发展成熟,学校和社会往往会忽视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研究生为了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就会去接触宗教。

三、引导研究生合理认识宗教信仰。

研究生是高级知识分子,是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后备军,其信仰不仅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还有国家建设密切相联。对于研究生的`宗教信仰,高校与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引导。具体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

(一)个体维度。

研究生要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高校学习阶段是研究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时期,研究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切身了解和体会身边的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强化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要加强对自我身心健康的关注,通过学习各种心理健康知识来提高自身思想健康的意识。若遇到困难或心理问题,要及时寻找帮助,合理排解心中的烦闷,这样才可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感受世界的美好。研究生个体也应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让自己各方面都得到提升[2]。

(二)高校维度。

高校对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很多高校只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工作任务,而学生则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导致高校的思政教育流于形式。当研究生遇到挫折或压力时,反而会去追求具有“真、善、美”的宗教信仰。这说明研究生信念教育有待加强,学校需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法,切实做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宗教知识普及教育。很多研究生对宗教有着一种神秘感和盲目性。因此,高校应发挥心理教育功能,根据研究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地向其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咨询活动,帮助其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针对校内信教学生,高校有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其宗教信仰自主权受到应有尊重,同时保证其宗教活动在规定场所进行。引导信教研究生遵守国家相关的宗教政策,对其在校内传教等宗教活动予以制止。针对校内组织的各种非法宗教活动,高校应坚决予以制止,要严格防止一些宗教团体利用外语交流、节日庆祝等形式在校内进行非法传教活动。

四、结语。

信仰教育不可能离开社会大环境而进行。因此,我国首先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使研究生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其次,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树立马列主义的良好形象。再次,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道德风气,提升研究生的精神境界。社会媒体也要大力宣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大力弘扬自立自强、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研究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又至关重要,因此,研究生宗教信仰情况必须引起广泛重视。创建和谐的高校精神文明是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的中心环节,也是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健康的人格、执著精神的条件,是宗教信仰教育中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应加以充分运用[3]。为此,要加强对研究生宗教信仰的教育引导,帮助研究生树立起科学的宗教信仰观念,这对于推动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慧珍.信仰及其危机和转机:从真理和价值的视角看[j].哲学动态,2002(12):1-3.

体育舞蹈发展现状

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兴的体育项目,自80年代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由于各国体育舞蹈艺术家在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上的精彩表演,而受到各国体育界的广泛重视。体育舞蹈进入体育比赛项目也将成为必然。

面对这一形势,怎样认识这一新的体育项目的发展与现状,怎样进一步认识它的重要意义,都是有待于研究的新课题。

一、国际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在当今世界,舞蹈主要有两大流派,称为古典传统与浪漫传统。前者起源于埃及,后者则起源于意大利。前者是以独舞、双人舞或多人舞的形式出现,后者主要以芭蕾舞著称。在古希腊的古瓶上我们可以看到手臂动作,看到同样的侧面的转动,看到同样的身体的极度的向后伸展,而在埃及纪念碑上,这些早已出现。所以说,埃及是“所有文明舞蹈的摇篮”[2]。在我国,舞蹈也是最古老的艺术之一, 《毛诗序》中就有“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 舞蹈最初就是用有节奏的模拟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在原始社会时期它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集体活动。例如在青海大通县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盆上就有舞蹈的纹样,而这些舞蹈动作大都是来源于人的自然动作,也有一部分是模仿鸟兽动态,也有对自然景物的概括。随着舞蹈的发展,舞蹈动作的模拟成分越来越少,表情成分越来越强,逐渐以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成为舞蹈的主要因素[4]。于是, 舞蹈这种用规范化了的有组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就形成了。不同种类的舞蹈,以及不同种类舞蹈的程式也就形成了。而体育舞蹈这种新型的舞蹈是随着人们的交谊、欣赏、娱乐、健身与竞赛而产生的。

国际体育舞蹈的前身应该说是从社交舞或者叫交谊舞发展而来。社交舞(social dancing)最初起源于外国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华尔兹”一词来自于古德文“walzen”,意为旋转,华尔兹产生于维也纳。“探戈”最初是由西班牙的移民带到美洲的,经过黑人和克里奥尔人的加工改进后,又返回到西班牙。而“伦巴”起源于非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改造后被古巴的中产阶级所接受。“桑巴”是由巴西农村的“摇摆桑巴”演变而来。“恰恰恰”则来自拉美,由居住在古巴的海地人兴起而得到发展。以上种种,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不断地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加工,逐渐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交谊舞。

直到20世纪的20年代初期,为了使社交舞在舞步舞姿等方面有一个统一的规范,首先由英国皇家教师舞蹈协会集中了各方面的舞蹈专家对当时的社交舞进行整理,并确定了7种合乎标准的舞蹈,即探戈、 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舞、斗牛舞、伦巴、布鲁斯,并将此命名为“国际标准舞”公布于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皇家教师舞蹈协会又整理了拉丁舞蹈,也将它纳入国际体育舞蹈范畴,从此,国际标准舞(简称“国标”)就成为包括10个舞种的现代舞和拉丁舞两大系列[5]。这样国际上便形成了具有统一舞步的标准舞蹈。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国际体育舞蹈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青睐。它已从一种单一的娱乐型而逐渐变为艺术性很高、技术性和竞赛型也都很强的舞蹈。由于它具有健身运动作用,又与体育运动密切结合起来,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国标舞以它高雅、文明和规范化的优美舞姿轰动世界舞坛。50年代就从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传入我国。

由于国际体育舞蹈既有娱乐和陶冶性情,又有竞技的双重特点,以及它很强的观赏性,因此也称它为“体育舞蹈”,许多国家都将它纳入到体育竞赛的范畴,积极开展和推广“体育舞蹈”运动。

二、国际体育舞蹈在我国发展现状

早在30年代作为国际体育舞蹈的前身——交谊舞就已在我国一些大城市流行。解放后,交谊舞的流行就更为广泛。节日盛行开舞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舞会,国家领导人与人民群众同乐,在一起跳交谊舞。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体育舞蹈也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1989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1991年5 月“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成立,中国体育舞蹈培训中心在全国广泛开展培训工作,并依照国际比赛规则,制定了我国第一个《体育舞蹈竞赛规则草案》,全国 80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体育舞蹈协会。从1991年起,每年都举办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1995年5月, 我国首次派代表团赴英国参加第70届国际体育舞蹈锦标赛。1993年12月,我国举办了“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这是我国首次举办获得世界体育舞蹈职业总会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

《体育舞蹈发展现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略谈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3-3设置多层次的学习任务。

3.4整合学习形式。优化学习活动。

优化学习活动。要落实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掌握,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身体索质的不断提高,是体育教学所应完成的任务.因而在教学中就须注意做到:启发学生对体育课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启发学生的知识和动作记忆;启发学牛的各种练习想象;启发学生观察力和注意力;充分利用体育学科特点启发学牛意志和志向,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5加强课堂管理。

3,6提供可有效学习的评价。

3.7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审视体育课认知动机的现状研究论文

摘要: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是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的人才基础,推动着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存在的系列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面对农业现代化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探讨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开发与培养路径。

以期为解决当前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建议,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管理人才。

农业现代化是通过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得实现农村经济管理的现代化,而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为农村经济管理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

因此,基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对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开发与培养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一、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才。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覆盖面广、涉及面宽,既包括农村生产也包括农村生活方方面面,涉及到农业、农村工业、农村商业、农村运输业、农村金融信贷等。

这就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提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要求,包括农业知识、商业管理知识、法律法规常识、金融信贷知识等。

可见,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既专业又综合发展的人才。

2.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才必须不断开发和培养。

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工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管理水平上不去,管理人才能力上不去,就会影响农民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政府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通过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重点引导高等院校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农村经济管理队伍,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完善了各级村镇管理人才队伍,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开发和培养农村经济管理人才不断完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

二、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数量不足。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有利政策和措施的引导,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不断扩大,融入了很多新生力量,但总体上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其中最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基层经济管理人才即村级经济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经济管理人才的分布应该是金字塔形的,即村级经济管理人才应该是数量最大的,乡镇级次之,县级更次之。

而实际上,当前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中村级管理人才数量是最少的,这就会造成村级经济管理工作人员一人分担多个角色,无法专司其职,更不可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某项事情当中,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工作的进展。

2.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主要由本地村民提拔、外来大中专毕业生村官构成,其中本地农民提拔上来的农村经济管理人才仍占主要群体。

无论是本地经济管理人才还是大学生村官都面临着知识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

本地经济管理人才大多数了解农村、了解农业,但不了解管理、不了解商业,大学生村官则多是了解经济管理、了解金融知识,却不了解农村。

尤其是前者中多数本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人员既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长期的业务培训,文化素质较弱,缺乏比较系统的经济基础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创造力不够。

因此,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3.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稳定性有待提高。

面对繁杂琐碎的农村生产生活活动,相对于城镇来说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工作繁重比较辛苦,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住房交通等困难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受外因影响,相当一部分具备一定素质的大学生村官经过两三年的锻炼对农村经济管理有一定经验了,但仍不愿意长期留在农村经济管理岗位上,一心想要离开农村前往城镇发展,能够真正融入农村生活,心甘情愿留在农村服务于农村经济的管理人才少之又少,造成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队伍流动性强、不稳定的现象,极其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三、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应用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缺失。

缺少应用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是导致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增长缓慢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除了原有的高职中职院校以外,也有更多的三本民办院校开始加入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队伍当中。

但实际上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大多以城市经济活动为主,很少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较多侧重的是工业、商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忽略了农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应用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更少之又少。

略谈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随着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在高校中公体教师工作量计量管理方面,存在着不仅没有合理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而且还存在打折扣、缩短、减少工作量现象,这极大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1]。除此之外,学校体育工作中存在各种隐性工作量,并且随着学校办学积累有显著增加。研究表明,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师已经属于超负荷工作,影响了体育教师的身心健康,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编制偏少,学校只看到体育教师实际的上课工作量,忽视了各种隐性工作量[2]。基于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管理中体育教学职业的特殊性和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在评估、考量管理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方面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使得考核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成为一种争议[3],导致公体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本文对浙江省某地区高校至第二类体育工作进行了分类统计(详见表1),表中说明,除体育教学外,体育教师承担的工作类型多,频次高,覆盖面广,工作强度相对较大。但是,事实上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针对公体教师的工作量计算问题以及体育教师的劳动保护问题,不仅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也需结合当代体育教学实况,优化制定详尽的决策,确保合理管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为避免教师过量劳动发挥积极影响[4]。

二、强化高校体育教师劳动保护的意义。

(一)维护体育教师的权益。

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公体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劳动领域广泛,不仅涉及体育教学劳动,也涉及课外体育活动、课余时间的体育训练、体育竞赛等方面的劳动。设置教师劳动保护策略,能够规范化实现对于高校体育教师劳动行为的保护,避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过量劳动[5]。在高校的体育教育过程之中,强化对体育教师的劳动保护,使教师的劳动权益不受侵犯,使体育教师的劳动有所收获,对维护教师的权益,提升教师存在感具有积极意义。

(二)避免体育教师过量劳动。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教学的公体教师劳动表现形式的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为学生作体育示范动作,在帮助、保护学生能够有组织的参与到体育活动训练中,教师不仅耗费体力,也会在教学中耗费脑力。若是不对体育教师设置劳动保护方案,教师因过量劳动出现身体疾病,或是工作计量不合理,不仅教师劳动权益没有得到回报,也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打击[6]。为高校中的体育教师制定相应的劳动保护策略,可以避免教师过量劳动,使体育教师保持积极的心态开展体育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研究体育教学改革方法。

除了专业体育类高校,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不及其他专业学科被重视,体育教师工作耗时长,牵扯精力多,教师疲于应付日常工作。高校对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特色专业进行培育建设,但是对基础课相对缺乏大的投入,体育教师较其他专业课教师也鲜有国培省培、访问工程师、出国访学等机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强化高校体育教师劳动保护,提升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对于高校体育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体育教师而言,也更要留有更多的时间去更新教学理念,开展教学研究。

三、优化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统计策略。

(一)以时间定额教师工作量。

在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管理中,很多地区和学校把教师的工作量等同于体育教学的课时量,因此仅仅通过计算课堂中体育教师教学的工作05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第37卷量,而忽视教师在课堂外的教学工作量,其实这对体育教师工作量打折的计算方法,是不合理的[7]。仅仅认定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工作量,而忽视教师在课外的工作量,不仅在忽视体育教师课外的辛勤劳动,对教师的劳动成果视而不见,更是对体育教师的不尊重,不能适应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会挫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此,应该优化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管理决策,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对体育工作统计要增加透明化、阳光化。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要维持在一个公平、公正以及公开的范畴,不能够搞私人的暗箱操作,应该给高校中每位体育教师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计量评估环境。对于课堂中体育教学工作量的设定方面,应该设置出一个基本的教师工作量时间,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实际的差异,个性化制定教师工作量记录方法[8]。通常,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每学期公体教师的工作量,以实施12节课以下体育课为宜,对于超过的课程教学部分,需要按实际教师的上课次数,给予教师足额的课时费,不能在实际中变相打折计量教师的工作量。其次,将课外体育教学时间计入体育教师工作量。课外体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课堂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内涵建设,因此,应该将体育教师的该部分教学也加入到教师工作量中,为教师的这部分工作量给予资金补贴,从而有助于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教学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最后,制定详细合理的工作量考核标准。对于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以外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教师也能够制定一份详细的、可参考和对比的工作量考核标准,可以根据体育教师的工作性质,具体工作时间长短,教师工作的强度,体育课外活动中学生的人数,拟定严格的体育教师工作量记录标准,并能够严格的执行该标准。

(二)以教学效益衡量教师工作量。

大部分高校设有体育的基本教学工作量,若是超过工作量,就有课时补贴。但是我国还有不少地区以及学校中,还存在不设基本体育教学工作量的情况,教师多上体育课,或是教师少上体育课,最后拿到的教学工资则是一样的[9]。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之外的教师教学工作量,仅仅是有选择性的去“断章取义”的计算其中的体育教学工作量,或是对体育教学工作量进行打折的处理,甚至有的学校是不将其计算到教师的工作量中,使体育教师的权益受到损害。对此,在管理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出台关于工作量方面的优化管理办法。学校组织专人对历年的教师校内、校外工作量进行评估考核,制定某项体育活动的工作量标准,作为今后统计依据。将教师的校内、校外实际工作量进行表格记录、存档管理,最后将其综合到教师的工作量中,进行工资结算。其次,分类统计管理工作量。针对高校体育教师日常所完成的教学工作,按规定以及具体情况,准确进行登记工作量。教学、群体等工作量应分开计算。基于体育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以及体育教师训练模式、组织体育竞赛方面的付出参与度,可以有所区别的记录,使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权益更加合理。再者,实行现代化弹性机制。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计算之时,可引进一些现代化的弹性机制,注重对体育教师的人性化管理,可以针对不同年纪、体质、不同方向的高校体育教师,给予区别化的对待,确保教师工作质量考核的精确度。具体针对赛事,也可以根据比赛获奖情况,给予工作量的统计和奖励。高校体育教师预算之外增加的工作量,学期结束进行统计公示,及时发放工作报酬。

四、基于公体教师强化制定劳动保护策略。

(一)人性化管理教师劳动量。

首先,合理安排教师的劳动总量。在分配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中,应该加大对体育教学中师生差异的关注度,按需求优化体育教师每节课的工程量,保证教师的主导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积极性,也使体育教师的劳动不超出极限。其次,发挥教师特长促使劳动有成效。有方向性地培养教师在诸如武术教学、网球教学、体操教学、羽毛球教学、篮球教学等不同课程的的专长,充分利用教师分类专项,通过教师针对性教学,促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可以延伸到课堂外,让教师的劳动获得更多成效,也保护教师的劳动成果。最后,提升个性化体育教学能力。在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个性化地管理教师的劳动量,以多元化的角度,去计量评估教师的劳动成效,多维度的评估公体教师的劳动量,将其加入到教师的工作计量表中,确保高校公体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劳有所获。

(二)合理定制劳动时间。

第一,明确规定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鉴于体育教师的工作特殊性,对照高校体育相关的法律制度,制定体育教师的基本工作范畴。在基本工作之外的,要加强教师的劳动保护,特别是要维护教师的特殊待遇权和进修培训权,确保高校的体育教师能够参与进修,并且保证劳动能够有所回报。第二,成立体育教师劳动侵权的救济反馈系统。合理运用的国家政策行政手段,建立体育教师劳动行为保护的督导委员会,负责教师劳动超时过多、劳动时间计量不合理等的维权事宜。研究制定高校体育教师劳动侵权的事后补救措施,一旦被劳动时间收到不合理待遇后,能够得到的补救,避免劳动侵权的发生。最后,提高体育教师的劳动报酬。在高校体育教师劳动中,存在劳动报酬低于其实际劳动的价值的现象。要努力从学校人事分配上予以倾斜,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高校公体教师能够劳有所获,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高校体育教师会全身心工作,他的人格与其他的心理品质,就会对教学过程及学生身心发生实际的作用和影响[10]。

(三)科学化考核教师劳动强度。

在高校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教师不仅涉及校内的体育课、组织体操活动和校外体育经济活动,同时还承担了校外体育交际辅导等工作,体育教师劳动范围、强度被扩大,体育教师的劳动范围就比一般教师增大20%左右的比例,因此,为保护高校体育教师过量劳动,重视遵守劳动规律,要科学化考核教师的体育劳动组织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从体育教师人格魅力方面来考核。体育教学工作中,较其他课程更能直观表现出教师的基本技能素质,如优美的动作、娴熟的体育技巧、健壮的身体气魄,还有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精神,对学生热爱体育也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进行科学化考核教师劳动强度可以从课堂中教师表现出来的品格是否优良来考量。若是教师在教学中,能表现出这些品质,可判断教师能为其付出的劳动收获教学成果,也能反映出其在课堂中的劳动,在教学业绩考核中设置好、中、差的评估标准,评估高校公体教师的劳动强度。其次,将课堂和课间劳动结合来考核。在科学考核体育教师劳动强度时,需要将课堂内的体育教学工作及课堂外的常规早操、课间、课外体育活动等内容统筹到教师体育劳动范围。如将早操、开展体育活动、运动竞赛进行课时量的统计,合理科学的量化,量化的指标可以与专业人员相互协调,兄弟高校之间相互借鉴,合理管理校与校之间的教学比赛活动,维护公体教师劳动权益。最后,要充分利用好《体育法》中条例进行劳动保护核算。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体育法》为依据,保护教师劳动强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条例、程序以及方法,并且严格执行,完善关于法律中体育教师劳动侵权的保障体系,有效地拓宽高校体育教师劳动维权的救济保护路径,完善高校体育教师劳动立法,对规避过量劳动,保护体育教师劳动权益,发挥积极影响。五、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管理中,应该优化制定高校公体教师工作量管理决策,可以从时间定额以及教学效益衡量方面,科学化评估管理公体教师工作量,并能够以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的角度为教师制定劳动保护策略,为公体教师提供劳动保护,避免教师过量劳动,发挥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体育作为职业中学所必须开设的一门课程,在职业中学中的处境并不乐观,也存在的不少的问题,下面就将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学校不是很重视体育教学。

因为体育在中考不涉及到,没有比较明确的学习压力,同时教学内容也不够统一,教学方式也比较少,所以教师自己上课也比较随意,大多是要求学生在校园内自由活动,很少会向学生讲述体育知识和技术,在这种教学中,学生大多没有什么有针对性的运动,知识学习也比较少,根本算不上是体“育”。而且,在职业中学中也会出现教师占用体育课程时间或者取消体育课的情况,学校对此也保持着默许的态度,这样体育老师自身也就会对自己的课程轻视,在上课时也是消极应对,体育课程的质量基本没有保障。

(二)对课程的认识不搭到位。

不少的体育老师对于体育教学的目标不甚明确的问题,体育到底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还是为了教会学习体育技能?也有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一些常识,不过很显然效果大多不是很好。部分教师在上课时确实带来了不少体育用品,让学生自由选择自由活动,之只要是体育活动怎么都可以,他们认为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对新课程标准的践行,当然这也让体育教师省去了不少教学上的麻烦,学生也比较开心。实际上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是有着比较明确的定位的,它是通过体育锻炼方式,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一门科目。从这个角度上讲,体育课程的教学是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的,同样,运动技术和技能也是要以身体锻炼作为依托的。在运动技能的使用中,學生身体素质才能真正有效的加强,所以说失掉了运动技术和技能教学和践行的体育课程就无法达成科目教学目标的要求。至于体育锻炼的兴趣是在学习运动技能中不断培养的,它会迁移默化的使人让成锻炼的本能,进而促使其在为未来能养成运动的好习惯,保障其身体健康。

(三)体育教师思想陈旧,方法单一。

和其他科目的教学一样,体育教学也随着教育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而进行着改革,它主要表现在去除教学在课堂的主体性地位,改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去探索知识。但笔者在经过观察和调研后发现,职业中学的体育教师大多都还在持有着本世纪初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甚至几十年不变,这很明显无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接受调查的五十名体育教师里,只有十二人对新课标的教学思想略有所知,这个比例无异是令人担忧的。教学思想理应是这个时代更新最快的思想,因为教师所面对学生就是祖国的明天,但在几十年的传承中,职业中学所走的.教学道路,仍是一条充满程序化、单调化的古板之路。教师讲述。学生记录,所有的内容都是课本上的,同时课堂气氛也如同死水,学生提不起学习体育技术的兴趣,造成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教师教学思想陈旧,方法单一所导致的。

(四)师生缺乏教学和学习动力。

上体育课并不难,有体育技术和知识的人都可以上,但是要真正的上好一节体育课,就要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和别的科目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要求学生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要活动锻炼,但是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恰恰是不愿意锻炼的,这就造成很多学生都害怕体育课,抗拒上体育课,所以这样也让职业中学的体育课进行更为艰难,尤其是运动量比较大的项目更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体育教师即便有心设计课程,但学生的不配合,以及体育没有考试,导致教师在备课时兴趣也不高。

(五)学校担心出现事故。

在体育课上,运动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而在运动中有着不少的不可控因素,这样就导致其事故发生率远高于别的科目,而教学事故的出现会影响学校声誉,所以不少职业中学对于教学要求并不做具体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保证学生不出事故。学校不愿担责,教师就更不愿了,这也就导致教师在设置课堂活动时畏首畏尾,过分注重安全,至于运动技能的教学也就抛之脑后了。

导致职业中学体育教学出戏诸多问题的原因实际上有很多。上述的教学问题让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受到了严重的阻滞,对于体教改的深化是明显不利的。为了改善当前这样的教学情况,提出如下几条对策。

(一)做好体育教学的科学管理。

学校教育主管机构应该对体育给予更多的关注,基于教学现状订立合适的体育教学管理规定。搞好体育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总评几个要点的管控、检查和指导工作,让体育教学从“上课解散,下课点名”的“放纵型”归回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本身上。

(二)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给予体育教师更多的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使其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并在待遇上给予支持,使其工作积极性得到提升。

(三)找出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可尝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前提下,开发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体育课有更多的好感,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上课态度,以积极心态配合教学,而不是消极应付。

(四)做好体育课事故的预防工作。

完善体育活动规定,找出校园安全隐患,让体育课活动的实施再无隐患。同时对于教师因为监管不当造成的事故绝不姑息,以防止教师在监管上缺位,进而起到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学校也要负责对各种体育教学设施进行定期检检测,对于有安全隐患的设施要即时维修,不可拖沓,让学生于安全隐患之下。教师则要负起责任,用心备课,做好课堂准备,在活动中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有无危险动作,对于出现异常的学生应及时终止其训练活动,并送医处理。

参考文献:

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结构的现状与创新性研究论文

摘要:探索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其目的是发现体育人才培养的科学结构。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专业的体育指导。深入探究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对当今我国体育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国体育人才发展现状的培养模式。文章主要对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结构及创新发展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体育人才培养做出积极地贡献。

我国是体育大国,从近几届奥运会上体育健儿优秀的表现上不难发现,我国体育事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高等体育院校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十几年来,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体育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做出许多重大贡献。当然,我国虽然已经步入体育强国的行列,但是在现行体制的制约下,其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严阵以待,积极解决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体育运动条件也随之得到改善。从近几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运动员优秀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体育教育水平也有了大幅提高。我国体育教育在进步的同时,收到现行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消极因素。例如,高等体育院校对教师队伍建重视程度不及对体育教育的事业重视。在体育实践当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过于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校教育的其他任务,即培养高素质、高学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这些消极的影响导致学校的素质教育相对落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缓慢。

此外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从宏观角度来说,体育院校开设了众多西方竞技类体育项目,包括体操、篮球等,而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开设很少,大部分是理论介绍,缺乏实践练习,而且传统体育项目的课时实践安排很少,这非常不利于我国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微观上来说,高等体育院校的结构设置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什么项目在世界上流行,什么专业就会成为热门专业,学校就会花重金建设该专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聘请专业的体育教师,团队教练。这样建设体育专业可以从众选优,大力发展热门体育专业,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人才,但是忽略其他专业则不利于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甚至会导致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失传。

从目前我国体育高校的教学组织结构来看,学科教学的组织过于限定教师地“单位所有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单位所有制”阻碍了教师在学科上的交流与合作。归纳近几年我国体育高校的教学组织结构,发现我国体育高校采用的学科组织结构主要有以下特征:第一,以单科为基础,第二,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这两个鲜明的特征使地体育高校的学科组织的先锋领导人物都居于塔尖,以严格的法规法规化和制度化在全校范围内构建等级制度,对整个体育教学体系进行纵向分工。这种结构在体育学科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优点在于快速决策、分工细化、指挥集中、指挥明确,便于传达高校的方针、政策,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率。但是这种结构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此种结构过于强调学校管理层的权威性,侧重管理阶层的统一,但是严重忽略了学校教学组织特有的无序性和自由性,导致学校对国内外体育变化反应相对迟钝,无法根据现实要求及时改变。其次,这种结构主要以学科为依据,将各层次的教学进行多重分隔,虽然重视学科的细致分化,但是却忽略了最终地整合,不利于交叉学科的发展。最后,这种结构组织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虽然体育人才教育倾向于体育技能训练,但是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下降,学生不可能终身从事体育竞技比赛,迟早都会有退役的一天。如果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仅仅停留在体育机能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机能的培训,最终可能导致学生只掌握专业体育机能而没有其他技能,影响到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如果能够针对体育高校的`教学现状建立一套教学与科研既分离,又稳定的教学结构,则一方面可以承担教学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内外体育教育环境的变化,最终可以实现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体育虽然是按照某种规则进行的体育运动,但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地方可以进行创新,所以,高校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意识决定行为,学生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在无数次的练习中进行创新。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了解体育文化,练习体育机能,更要让学生探索体育的规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规律中进行创新。此外,教师的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也非常重要。教师坚持以身作则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学习的创新主要依赖于三点:思想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全面发展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是个人受教育的高级阶段,大多数学生的学校体育生涯在此也即将结束,他们将要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大学体育教育要求既能巩固中小学体育的成果,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这一时期是人生体育的转轨期。体育教学中的理论课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掌握一定体育与卫生保健方面的理论知识。大学生从年龄看,已经接近成人;从文化知识掌握的程度、理解能力上来看,也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这有利于他们对更多的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会讲究卫生和预防伤病的各种手段,学会健康的生活,这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以及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意义。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理论课的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这种情况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新的世纪、新的形势下,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对体育教学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意义深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陕西省除体育院校以外的普通高等院校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随机抽取了西安、宝鸡、咸阳、汉中等地的36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

1.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近几年来有关体育理论课方面的相关研究资料,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以求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

(六)改革医学化学教学内容医用化学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为学生学习医学课程打好必要的化学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实用性,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可以删减与医学无关的‘纯化学”内容部分。同时,可以增补一些实用性内容,体现医用化学教材的'特色。例如,增补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种类和性质、对人体的影响等。回收66份,有效回收率为91.7%;对学生发放问卷360份,有效回收323份,有效回收率为89.7%。

(3)数理统计法。将获得的调查数据在计算机中应用社会统计学软件包spss10.0进行相关处理得出量化指标进行分析。

(4)个别访问法。通过与个别调查对象的直接接触,进行有目的的谈话直接获取所需资料。

(二)结果与分析。

1.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视不够。目前,在陕西省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而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不够重视的现象。这种不重视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学校的相关领导来看重视不足。许多学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认为体育理论课可有可无,可以把理论知识贯穿在技术课的教学中。甚至有些学校把理论课作为对付阴雨天气、室外不能上体育课的一种临时安排。这种情况导致了体育理论课程的正常教学得不到应有的保证。其次,从教师教的角度看,不重视理论课的教学。大多数体育教师自身理论知识学习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储备,理论课的讲授平淡、无序,缺乏理论讲授技巧的研究,导致教的质量不高。最后,从学生的角度看,因为大多数学校体育理论课没有严格的考核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听讲,不认真对待,理论课结束后大多留不下深刻的记忆,导致学生学的质量不高。

2.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偏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理论部分的学时不得少于教学时数的12%。”现在高等院校按规定每周体育课为2学时,一个学期共36学时,12%的理论课学时一学期是4学时,不少于两次。利用两次课的时间教学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根本不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而现状距此还有一定的差距。据吴明智等人对全国20个省、自治区的56所普通高校的调查,按规定体育理论课占整个授课时数12%的学校仅有10所(18%);在对陕西省的36所普通高校调查中,按规定体育理论课占整个授课时数12%的学校也仅有6所(17%),其他学校均达不到这一标准,甚至有些学校在大学两年的体育课中只开设2-4学时。这种现状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

3.体育理论课教材缺乏统一性,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体育课的教材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近年来,普通高校体育课教材有多种不同版本,从使用情况来看各地各校都有不同选择。调查发现,选用自编教材的占57%左右,省编教材的占28%左右,统编教材的有15%左右。这些教材都有各自的特点,实践部分都较为系统、全面,但理论部分的编写差异较大,有些自编教材甚至没有设计相关的理论课内容。

教学内容是针对学生‘教什么”的问题。从现状来看,体育理论知识在教授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如同鲭蜓点水”,今天教一个内容;明天又换一个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缺乏科学性、针对性、时代感和长远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实践课大都会在开学前按照大纲做出严格的安排,理论课的内容没有具体标准可循,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选择。教师往往根据自身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和兴趣选择内容,较少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方面的因素。这种情况,使学生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效果较差。

4.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法是教师‘怎么教”的问题。科学的解决体育教学方法问题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与文化课的教法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它的特殊性。体育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学中要选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教师选用最多的仍是讲授的方法,以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听的方式传授理论知识。这种方法过于单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导致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佳。

5.体育理论课缺乏严格的考核。必要的考核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情况的测验和评价,也是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理论课的考核能相应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兴趣和重视程度。而现在大多数普通高校都不太重视学生理论课的考核。许多学校只有技术、技能、达标等方面的考试,不考理论;有理论内容考核的也大多是开卷或简单的口试,而且所占分数最多不超过体育课总分的20%。这种情况使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不够重视或不能产生兴趣。这些问题都影响体育理论课程教学目的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

(三)对策。

新世纪、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对体育理论课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寻找发展对策,解决存在的问题,使体育在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中切实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1.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重视体育理论课。要加快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相关领导和体育教师要尽快转变观念,提高对体育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他们‘理论课可有可无”、‘理论知识都可以融入到技术课的教学中”的认识,树立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重视体育理论课程的开设。此外,体育教师也要重视理论课教学,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增加知识储备并不断更新、充实,提高理论课教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讲授技巧,并把理论课教学情况纳入对体育教师的考核评定中去。

2.适当增加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时数。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应适当增加才能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理论课的教学时数增加过多也会影响体育实践课的教学。所以,除了要保证正常比例的理论课教学时数以外,增加时数也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可以在阴雨天或室外不能上体育课的情况下上理论课;还可利用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因为课外体育活动本身就是完成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延伸和补充,所以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也应属于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还可聘请一些专家、学者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专题讲座等等。总之,学时的增加是在保证体育实践课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方式补充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

3.体育理论课的教材应适当统一并灵活,教学内容选择应系统、科学。教材的使用应适当统一并有一定的灵活性,目前教材使用较乱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对必要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有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统编的教材,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选择自编或其他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内容的系统性要求对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要全面、系统讲授,并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4.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在课堂讲授中多采用启发的方式,改变过去教师直接陈述的方式,比如采用对比法、范例法、提问法、讨论法,还可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其他手段丰富教学方法,避免单一教法给学生学习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这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此外,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也要考虑到教学目的任务、教材的内容性质特点、学生的实际等方面的需要,并遵循教学原则科学选择,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可行性。

5.体育理论课要进行必要的考核。必要的考核能引起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视。现状表明:大多高校对学生的考核不严格,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学生认为体育课最主要的是实践课,学生对体育理论课不感兴趣、不重视。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每学期对学生加强考核,把考核成绩计入体育课总成绩中或者单列体育理论课考试成绩。考核的方式可以是开卷,也可以是闭卷或其他方式。总之,要达到督促学生自觉学习、重视理论知识掌握的目的。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国家教育部新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把课程教学评价列为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学评价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出建议。

1问题的提出。

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引导课程实现正确目标的轨道。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质量特点进行研究,了解课程教学性质和评价范围,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

2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特性。

2.1抽象性和具体性。

从宏观上看,课程教学质量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反映教育者的观念和思想意识。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的观念也在进一步更新,正在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良好、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现代健康观涉及到“社会尺度”、“生理尺度”、“心理尺度”这样的三维立体层面。因此,反映在体育教学质量中的道德、情感、意识是抽象的。从微观而言,教学质量则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概念。它包括教学目标管理、教学任务确定、教学手段实施情况等,也就是学生的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合作行为、意志表现,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教研水平、管理能力等,直至具体落实到课的每种类型、每个专项内容、每一节课、课的每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应该把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到体育课程的每个环节。

2.2统一性和层次性。

教学质量要求有统一的规范,也就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和目标。反映在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方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可以有统一的要求。但体育又是一项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过程,由于同一年龄段群体身体运动能力的差别,教学质量又具有层次性。也就是统一的实践教学内容,因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完成情况不一样,收到的效果也不同。所以,如果按着统一的技术内容来衡量教学质量,就不能完全反应真实的情况。因此,体育教学质量在理论知识方面有统一的要求,而在运动实践方面要区别对待,教学质量评价应有不同的内容和尺度,统一要求和区别对待相结合才能客观地衡量教学质量。

2.3延时性和动态性。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育更是伴随人一生的重要内容。大学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部,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学质量及时检验和快速反馈的重要阶段。所以从总体上看,衡量体育教学质量,一方面是看受教育过程中的即时所得及接受程度,另一个重要方面还要看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实践,也就是要具有健康思想、健身意识、参加体育锻炼主动性,以及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导、组织和创造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知识、技术内容也在不断更新,能够根据具体条件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和进行科学实践才是根本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质量也是动态的。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及时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要。只有这样提高教学质量才具有实际意义。

3影响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3.1人的因素。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学校系统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典型的“人—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高水平的教,才会有高水平的学。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又有各方面文化的含义。体育专业培养的教师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型”,也不应该忽视技术一味追求“知识型”,而应该是专业技术“一专多能”和知识广泛、文化素养高的“全面型”,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能善于总结研究、不断改进提高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3.2物的因素。

物的因素是指除人以外所具备的物质条件。也就是体育场、馆面积和体育器材质量、种类、数量等。由于近几年来高校扩大招生,生均体育场、馆面积减少,体育器材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物质条件是维持活动正常运转的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保障。高校应该想办法,利用学校周边环境、郊区地形和野外地貌等自然条件,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体育资源,以保证教学质量。

3.3管理因素。

4.1加强教学质量评价。

教育发展着重培养智能,即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教育活动,因此通常的教学质量评价偏重于感性认识的技术评定和身体素质、机能活动效果的达标,这样的评价限制了体育在文化方面的发展。就其机能而言,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也是一样的,也是认知过程的发展和文化实体的传递,这是体育作为教育内容的根本目的。教学质量评价能够反应教育体制和教学目标,对学生又具有动机强化和导向作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应从掌握健身方法、增强健康意识、促进体育文化发展入手,重视健身效果和情意功能发展以及进步提高幅度。把学习态度(行为、交往、合作精神、情意表现)和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不求“更难、更精、更险”,但求参与运动、合作愉快、巩固提高。这样的教学质量评价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引导学生的体育行为,养成锻炼身体习惯是有帮助的。

4.2加强教学质量管理。

学校体育教学应设法把目标规定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质量标准,分解到有关教学环节和课程中去,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见表1),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以制度管理和激励政策为基本要素,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4.3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体育教学保障体系包括师资、教材、场地设施、器材设备等。在师资方面,应建立岗位培训机制,保证培养方案落到实处,以使广大教师能够具有占领学科前沿的意识和能力,使业务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积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以聘请、学习、联络等方式建立人才合作机制。教材方面,由于体育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可供选择的素材很多,许多大众体育和娱乐体育项目都进入了高校。素材要成为教材还要经过一个加工过程,所以要抓好教材的选择与运用,注重体育教材多功能拓展和进行综合运用。在教学场地设备方面,实行场地、器材最佳配置和合理使用。在保证基础设施基础上,重点装备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足够的电教设备和开发体育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石家庄市初中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宁波市××县农村中小学田径训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田径训练中还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家长支持率不高和场地器材不完善等问题。笔者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的田径训练中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现代中小学生的心理、家长的宣传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干预,以提高田径运动训练的效果,达到发展田径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学校;田径训练;体育运动;兴趣;心理。

田径运动是运动之母,田径训练对提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体质健康起到很大促进作用。田径有着其他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健身效果,它有利于发展人类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度等方面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人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满足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需求。

田径运动的内容包括男女竞走、跑、跳跃、投掷等40多个单项及由跑、跳、投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计量成绩的跳跃和投掷项目叫“田赛”。其实在上古时代,出现人类的时候,田径运动的雏形就已经形成了。当时的人类为了生存,为了食物不得不经常在深山老林、沼泽平原、小河丛林中用石头做投掷武器,用木棒做近身武器与猛兽做斗争,在他们当时的日常生活中就渐渐出现了走、投、跑、跳等简单的田径动作,再加上温饱之后的娱乐或种族间的斗争就更加完善了。

这些走、投、跑、跳等田径动作,成为田径运动的雏形。公元前776年第1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出现较完整的田径运动,之后田径运动发展万分艰辛,几乎停滞不前,但经过种种阻挠、障碍,发展延续到现在,并进入学校,成为学校的教育内容及竞技项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田径运动作为集健身、娱乐、休闲于一身的活动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焦点,现在宁波市xx县每年举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但是自本人参加工作以来,却明显感觉到农村体育比较薄弱,家长、学生并没有很强的运动意识,对参加田径训练总是抱以偏激的态度,使田径训练出现时间短、学生少,难以进行大周期的系统训练等的难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田径训练工作各方面的调查分析,意欲改善农村学校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田径运动的开展,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宁波市××县部分农村中、小学在校田径训练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翻阅了许多与学校田径训练有关的杂志期刊,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料。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与农村田径训练相关的内容。将收集到资料数据做了整理和分析。

1.2.2访谈法笔者就田径训练情况与家长、学生等进行了简单的座谈,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各方面了解了其对待和评价田径训练的情况。

1.2.3观察法采用非结构性的直接观察,对学生训练的兴趣,项目等进行了观察。

2结果与分析。

2.1场地器材对田径训练有限制。

田径场地包括田赛和径赛场地,根据笔者的了解,宁波市xx县农村学校一般都是200m和300m的塑胶跑道,没有400m跑道,也有个别学校没有塑胶场地,田赛场地及其匮乏,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场地器材限制,一些田径项目训练无法进行,如在200m的跑道上,没有100m的直道,这对学生的100m跑训练就无法进行。因为场地小,小学生垒球训练则必须清理操场上的所有人之后才能进行。因此,除了要求教师非常合理的利用场地,考虑安全以外,最终的解决途径是学校通过各种可能,尽其所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场地设施,为田径训练提供条件。

2.2学生对参与田径训练无兴趣。

本文研究对象是初中、小学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农村学生心理是懵懵懂懂,体育意识不强。有表现欲,但也带有很大的羞涩,自信心不够坚强。想参加训练却担心做的不好被别的同学笑话,更不敢做某些常规的训练动作,担心其他同学指指点点。因此,已经参加训练的学生也是畏畏缩缩,不能全身心投入,很难体会到运动后的快感。再者,这一阶段的.农村学生,没有很强的个体意识,很容易受家长、学习等方面的影响。笔者组织学校田径队训练,从观察、选材等挑选了十几名学生,训练几天后,好几个学生面带失落地说他们不想参加训练了,一部分学生认为田径训练运动量太大。在与学生的座谈时了解到,学生一般情况下不会去参加田径训练,对待田径课程也有他们的看法,每当教师要求上田径课程,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求教师将难度和运动量降低,认为田径课就是跑步受累的代名词,何况是田径训练。

另一部分理由是家长认为田径训练会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制订比较新颖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做好思想工作,争取参加田径训练学生的数量和质量。

2.3家长对田径训练认知度不高。

现在实施的中考高考制度,使得家长仅以学生理论课程成绩为标准监察学生。没有认识到田径课程能够发展学生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度等方面的身体素质,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家长从两方面说明,一是田径运动太苦太累,而在农村,参加田径训练的学生以学习成绩差的居多,因为他们比较有运动潜质,家长则片面地认为,参加训练的都是差生,参加训练是与差生为伴,影响学业;二是怕学校经常要求自己的孩子参加训练耽误文化课程学习,跟不上其他同学。因此大大影响了田径训练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学校田径课程的开展。为改变家长的观念,校方可以主办一些趣味性的家长田径运动会,以家长小时侯的玩具为运动器材,如滚铁环,50m或100m竞速、100m障碍,如绕树丛、过独木桥、4×100m接力等比赛项目。由此,不仅唤起家长们儿童时期的快乐,愉悦身心,更让他们体验到现在学生的心情,明白田径训练能更好地提高精神状态,更有效地参加学习。

2.4教师的训练方式还不够全面。

很多教师把田径训练单纯作为比赛的任务,教师以“传技”为主要目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加大了学生压力,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是以玩为主,而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几乎全是为参加宁波市xx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而进行的,从而自然而然的会以“传技”“体能”为主要目的,制订的计划是比较一般的训练计划,没有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压力,以及运动强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因此教师应将训练多样化、游戏化,在有系统地训练的同时,要穿插游戏,以提高学生兴趣,不能重复枯燥的训练项目。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肺活量训练的时候,可进行吹气球比赛,吹完气球还可以进行踩气球比赛,锻炼学生腿部力量,这样既能达到效果又能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在对中学生耐力训练方面,可以采取越野跑、爬山等训练模式。同时要创造和谐的训练气氛,有助于学生坦然参加训练,直言相对。

3结论与建议。

3.1农村中小学的田径场地设施不够完善。

除极少数学校外,各农村中小学的田径场地设施比较简陋,有些田径项目不能正常开展。建议教师合理利用有限的场地、器材,考虑安全问题,以轻代重,以轻物练习投掷方法。学校应尽其所能改善场地设施。

3.2学生家长对田径训练认识的程度还不到位。

学生受外界因素干扰,认为田径运动量大,技术难。家长出于对子女的关爱,怕子女受苦,不主张自己的子女参加田径运动。基于双方面的原因,学校一定要及时主动地采取措施。对学生与教师应在课堂上正面引导,降低某些动作的难度,让学生体验到成功感和运动快感,进而提高其自信心和参与兴趣。对家长,学校应积极与其沟通,说明现在的训练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并建议开展趣味性家长田径运动会,使家长能切身体验现在的学校田径运动,为学校田径训练开展做好铺垫。

3.3教师需要优化田径计划并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

农村教师面临着重重难题,在各方面的压力下,一定要以县田径运动会的成绩为出发点,使得制订计划时产生一点偏差。家长对田径训练的误解,使得他们对田径训练的不支持,这需要教师做好各个方面的思想工作。建议教师系统训练的同时,要穿插游戏,推出新颖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表现欲,创造和谐的训练气氛,提高学生兴趣。要做好家长思想工作,可以以告家长书的形式通知,学校积极与之沟通。

参考文献:

[1]孙庆杰。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刘修武。世界田径大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季浏,汪晓赞主编。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唐晓亮。快乐教学方法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6)。

[6]廖志锦。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田径教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体育教学,2004(5)。

石家庄市初中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论文

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国家体育事业和全面健身的基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面,体育工作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的工作主要是依靠体育教师去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质量。因此,为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初中体育教师,研究初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显的尤为重要。

一、体育教师的教案情况。

体育教师的教案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在被调查的62名体育教师中全部都写教案,其中69.35%的体育教师能完成所有教案,还有16.13%的体育教师写有部分教案。这说明初中体育教师大部分基本上能够按教学要求,课前进行备课,钻研教材,为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供保障。但还是有14.52%的体育教师不能正常写教案,而用旧教案上课,还有部分的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过于简单。由于部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条件的制约,只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客观上造成部分体育教师的教案编写简单。

二、教师的继续教育的情况。

青年教师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力量,对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丰富教学经验是当务之急。调查中的72.58%体育教师都认为自己应当进行继续教育。积极要求提高学历,增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这方面得出:应继续办好成人教育和进一步发展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为各级体育教师实现学历达标和更新知识、技能,完善业务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成人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体育教师进修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队伍是完成学校教育任务最基本的条件。调查结果表明:10所初中共有体育老师62名,平均每校为6.2名,学生将近有6000多人,平均每校有600多人。由此可知10所学校体育老师与学生之比为1:100。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中学每6个教学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由此推算石家庄市区初中教师的数量配备还是可以,但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的学校中有14班,却只有2名体育教师负责,这说明体育教师的配备具体到各所初中,情况就有所不同,这就存在着总体配备满足,但局部配置失衡的现象。

在被调查的初中体育教师中,35岁以下体育教师的为61.29%,36-45岁的体育教师占30.65%,46-55岁的体育教师为6.45%,56岁以上体育教师的占1.61%。说明在石家庄市区初中学校中青年体育教师的比例较大,体育教师年龄呈年轻化,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为今后的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中青年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工作热情,具有锐意进取和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且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善于汲取先进事物,先进知识,敢于推陈出新。应该说石家庄市区初级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

但是,青年体育教师比例过大,也可能出现一些其他不利的现象。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青年体育教师的思想容易产生被动。所以,初中应尽一切可能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管理,不断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

初中体育教师平均周授课在8-10节的占被调查体育教师的16.13%,周平均授课在11-14节的体育教师为59.68%,15-20节的体育教师占24.19%。说明大部分初中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是比较多的。由于教学工作量较多,使体育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充实知识,钻研业务,进行科学研究,不利于体育教师的成长。这一现象应引起有关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被调查的初中体育教师中的一半体育教师对其工作前景充满了信心,有40.32%的.体育教师对工作信心不足,而有9.68%的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前景失去信心。这样的现状令人堪忧。信心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奠基石,所以,初中教育行政部门应注重培养体育教师的自信心,使其对自己的工作前景充满自信,树立献身于体育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有一半的初中体育教师能应用计算机,而有50%的初中体育教师却不能应用电脑。在21世纪,网络作为信息时代的高速公路。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它的方便、快捷、直观等优越性已经得到认同,但仅有一半的体育教师有能力应用计算机这种现象与当今信息时代不符合。中老年体育教师因年龄大的原因,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差,学习与掌握起来较慢;但对年轻的体育教师来说,应该掌握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应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科研等领域上来。

体育教师的科研成果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和升华。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初中体育教师中有32人发表的科研论文是0-1篇,有20人发表的科研论文是1-3篇。有16.13%的体育教师发表科研论文4-6篇。

导致这样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年轻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工作量比较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科学研究。二是同工作经验与科研能力有关,青年体育教师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丰富,同时科研能力较差。通过走访了解:有一些年轻体育教师曾多次尝试写作,但由于写作水平不够和科研标准差未能被杂志社和报社所录取。而发表论文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体育教师,年轻的体育教师发表的论文却比较少。对于中老年体育教师来说,应当多指导年轻的体育教师撰写论文,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三是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学校对体育经费的投入有关。由于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而且对学校体育各项经费投入较少,尤其是科研经费更少,这样不能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最终导致体育教师对科研工作的不重视。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