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赏月(精选17篇)

时间:2023-12-15 15:23:38 作者:QJ墨客

优秀作文是用文字凝固的思维,给人以启迪,让人受益无穷。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摘录,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思想火花和艺术魅力。

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作文

今天的夜晚,很静很静;今天的月亮,很亮很亮;今天的人们,异常兴奋;今天的笑声,络绎不绝……今天晚上,在大人和小孩子们持续不断的说笑声与欢笑中,我们一家人迎来了月亮冲破薄薄的云雾—月圆的那一刻。

那一瞬间,孩子们的欢笑声似乎多了,大人们说笑声的音量似乎高了。大人们和我们几个小孩又说笑了一会儿,奶奶站起身来拿了西瓜、香蕉等水果摆在窗台上,又拿了一盘月饼放在窗台上,说是要祭祀月亮,与此同时,我们大家伙一起面对月亮,许下各自的一个愿望。过了一会儿,奶奶给我们讲中秋节的由来和吃月饼这个风俗习惯的由来。听奶奶说中秋节是因为嫦娥偷吃了不死药,飞上了天,后羿非常思念妻子,所以才有了这个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中秋节。中秋吃月饼是因为元代的朱元璋起义时用月饼来传递消息的,后来起义成功了,朱元璋就下令把月饼分给平民百姓,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这才有了中秋吃月饼这个风俗习惯。

该吃月饼啦!只见大家手里都拿着一个月饼准备吃。我咬了一口月饼,啊!真香、真脆、真甜。里面的青红丝、芝麻、冰糖、葡萄干等美味一起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今天的月饼我吃的格外香,格外甜,格外脆,格外酥,因为在做月饼时,我也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大人做月饼,所以这月饼我才吃的非常香、非常甜。

吃完了月饼赏完了月以后,就该吃晚饭了。奶奶可真热情啊!做了一大桌子菜让我们吃,有红烧鱼、肉勾鸡、糖醋里脊,还有许许多多的凉菜,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大人们一边吃,一边说着。我们小孩可就不同啦!小孩不用和大人说话,“主要任务”就是吃,还没等大人吃完,我们几个小孩早已吃得满嘴流油,肚皮溜圆啦!

今年的中秋节真美啊!我期盼着下一个中秋节的到来。

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幼儿教案

1、理解、学习儿歌,尝试迁移已有经验,根据儿歌的句式创编儿歌的内容。

2、在观察、发现关于月亮的画面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学习儿歌并尝试创编。

根据儿歌内容制作的幻灯片三幅。

1、观察第一幅幻灯片,发现和学习儿歌的第一句。(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观察画面上不断出现的树、月亮和小鸟,用语言进行描述,并学习儿歌中的语言。)。

2、迁移对句式的感受和经验,观察第二幅、第三幅幻灯片,进行学习。

3、观看幻灯片演示,欣赏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

4、迁移已有经验进行创编,体验快乐。(教师在创编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按句式进行讲述。)。

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幼儿园教案

2、体验活动的快乐,进一步感知中秋节热闹的气氛。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实物或图片:红菱、藕、毛豆、芋艿。

1、认识提供的实物。

回忆在中秋节中食用过,还食用过哪些东西。

2、讨论讲述:

(1)这些食品是怎么吃的?

(2)还有哪些食用这些食品的方式?

3、尝试食用。

幼儿用各种方式吃这些食品。

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对联佳作欣赏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的对联

虽然大家都同处一轮明月之下,但是能欣赏到的景色却不尽相同,有的山川地势高拥有得天独厚的赏月条件,比如峨眉山;另外江南一带天晴好,也能在水乡边感受千年诗人的情怀。一起来看看国内十大赏月圣地:

1、峨眉山云雾抱月。

2、黄山层林邀月。

3、崂山太清水月。

4、庐山月照松林。

5、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

6、桂林漓江月夜漓江驾小船。

7、大理洱海水映金月亮。

8、杭州西湖秋水印月。

9、苏州网师园临风赏月。

10、洞庭湖秋月照扁舟。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2、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玩花灯。

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4、烧塔。

中秋夜烧塔在江西吉安地区很盛行。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地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1、嫦娥奔月:传说古时候天上十个太阳,后羿怜悯世人用神力射落9个太阳,留下一个日升日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世人追捧,娶了美丽的嫦娥,也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投奔,其中有一个叫蓬蒙。后羿有次在昆仑山碰见王母娘娘并被赐予不死仙丹,但后羿不忍抛下嫦娥独自飞升,因此交给嫦娥保管,却被蓬蒙觊觎,趁着后羿出征的时候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嫦娥当机立断吞下仙丹,飞向离地球最近的月亮成为神仙。后羿回来之后仰望星空思念爱妻,并且摆上嫦娥喜欢的月饼,人们纷纷效仿,成为中秋节的习俗流传下来。

2、朱元璋起义:元朝末年人们饱受残暴统治,朱元璋是其中的一路起义军,但是由于朝廷严查很难传递消息。军师刘伯温想了一条计谋,命令将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里,然后传递给各地的起义军,通知他们八月十五起义响应。后来起义成功,朱元璋把这个用来传递消息的月饼赏给百姓,并且品种越来越多,成为一种习俗在民间流传。

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作文

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大家子在泉城公园里的饭店吃团圆饭。我吃饱了,就和海南哥哥出去赏月。

我俩走出饭店的大门,上了桥,“月亮到哪儿去了?”我问海南哥哥,“不知道。”海南哥哥回答道,带着好奇心,我们开始找月亮。我俩下了桥,来到“映日湖”旁,只见湖面被月亮照得波光粼粼,湖里还有月亮的影子,可不见月亮,“应该是被饭店挡住了。”我想。我们继续往前走,看见月亮从楼后面露出笑脸,“看,月亮在那儿。”我兴奋地说,“好亮啊!”我们找到了皎洁的月亮。

我拿出望远镜,仔细观察月亮。哇,可真清楚啊,明亮的月亮上有山,山组成的图案很像桂花树,桂花树上坐着嫦娥,玉兔坐在嫦娥腿上捣药,嫦娥还对我挥手。“嘎嘎,给我看看。”海南哥哥说,我把望远镜给了他,哥哥认真地看了一会儿,说:“可真清楚呀!”

我还和海南哥哥办了一个比赛:找月亮,看谁找的多。我仔细看着周围的景物,发现每个人的眼睛里;每杯酒里;玻璃上;湖里都有月亮的影子,我自信地说出前三个景物,正想说“湖里”时,海南哥哥打断了我的话:“湖里!”我找到了三个,他找到了一个,我赢了。

欣赏着美丽的月景,我不禁朗诵起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幼儿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月饼是该节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与同伴共同品尝月饼的快乐。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几种形状、包装、口味不同的月饼。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过几天就要过节了,你们知道要过什么节吗?

(幼儿回答,引出中秋节)。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月饼,引出中秋节的特色食物。

教师:这是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吃月饼啊?

教师: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呢?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呢?(让幼儿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过节时全家要团圆,吃团员饭,一起赏月、吃月饼等)。

2、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及特色食品。

教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传说吗?

(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那你们都吃过哪些味道的月饼呢?月饼都有哪些形状的?

(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月饼盒的形状、颜色及画面内容)。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月饼盒上画的是什么意思吗?

(让幼儿了解月饼盒上的中秋情节)。

3、月儿品尝月饼,知道月饼的口味。

(教师分发月饼)。

(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传说,还转动了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最开心的是,我们还品尝了味道不同的月饼,月饼有很多不同的口味,老师没有全部带来,不过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小朋友们在家里过节的时候,可以边赏月边吃好吃的月饼哦!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预设的活动目标基本上能达到。

小百科: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幼儿教案

过中秋教案适用于中班的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与同伴共同品尝月饼的快乐,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月饼是该节日的特色食品,快来看看幼儿园过中秋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月饼是该节日的特色食品。

2、感受与同伴共同品尝月饼的快乐。

3、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几种形状、包装、口味不同的月饼。

2、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过几天就要过节了,你们知道要过什么节吗?

(幼儿回答,引出中秋节)。

二、基本部分。

1、出示月饼,引出中秋节的特色食物。

教师:这是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吃月饼啊?

教师: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画面,你会想到什么呢?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呢?(让幼儿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人自己的节日,过节时全家要团圆,吃团员饭,一起赏月、吃月饼等)。

2、幼儿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及特色食品。

教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有什么传说吗?

(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那你们都吃过哪些味道的月饼呢?月饼都有哪些形状的?

(教师介绍一下自己带来的月饼盒的形状、颜色及画面内容)。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月饼盒上画的是什么意思吗?

(让幼儿了解月饼盒上的中秋情节)。

3、月儿品尝月饼,知道月饼的口味。

(教师分发月饼)。

(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传说,还转动了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最开心的是,我们还品尝了味道不同的月饼,月饼有很多不同的口味,老师没有全部带来,不过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小朋友们在家里过节的时候,可以边赏月边吃好吃的月饼哦!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预设的活动目标基本上能达到。

小百科: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作文

这几天来,真高兴,想吃就吃—我爱吃的月饼;在学校又得知,晚上21时09分是赏月最佳时间,且这种机会要等九年后才有。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早早地赶回家,早早地完成作业,为赏月做准备。

21点,我们一家准时来到草地,泡上一壶茶,摆上月饼,抬头望月。只见一轮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周围没有一丝的云彩,连星星都特别的少,好像羞于同月亮比美;又如一块银盘倒嵌在巨大的碧玉之下,射出清清的光,让我们看得更清更爽,仿佛吴刚正在广寒宫前挥斧砍树吗。

这块草地在城郊,只有我们一家,很清静,偶尔从远方传来小小的鞭炮声,闪过点点焰火的余光。今晚的月光也特别的亮,连远处的人都可认清,近处的东西自不在话下。静静地坐在草地上,以前看过的有关赏月的知识,不知不觉中从我脑里流过:

中秋祭月,始于古代,《礼记》中就有“秋暮夕月”,盛于唐代,《东京梦华录》有“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此时已从单纯的祭月变为更广泛的赏月,到了明清更是普及,几乎家家都要举行。古人祭月,即祭拜月神,祈求月神的保佑,祈求来年的丰收,后来人们因为月圆、饼圆(祭物),又赋予团圆之意,庆祝一家人团团圆圆;现在人们已不注重原始含意,主要为庆祝家人的幸福团聚,为此不远赶回家欢度中秋节。

中秋赏月,从远古开始,代代相传,盛行不衰,从帝王之家走向平民百姓,从汉族祭月普及到少数民族的拜月,如今随着华人已落户世界各地。随着中秋赏月的普及,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最著名的就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

在这全世界华人举饼邀月之期,我祝世界人民团团圆圆,祝伟大的祖国团团圆圆!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幼儿教案

教案目标:

1、知道月亮是会变化的,中秋节的月亮是圆的。

2、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学习围绕主题“月亮”进行谈话。

3、喜欢与同伴交谈,并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教案准备:

1、不同造型月亮的图片(弯月、圆月)。

3、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cd、练习册。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昨天在家里有没有吃月饼呀!月饼是什么样子的呢?昨天为什么要吃月饼呀?(请几个孩子来回答)。

2、因为昨天是8月15中秋佳节,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圆圆的月饼吃,圆圆的月饼又香又甜真好吃。

二、幼儿欣赏中秋节的图画。

1、教师:你们见过月亮吗?图画里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你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请几个小朋友回答)。

2、幼儿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指导,提醒幼儿安静地倾听同伴说话。

教师:一个小朋友在说话的时候,其他小朋友要安静地听他说,等他说完以后再补充。

3、教师边出示月亮的图片边请幼儿回答:月亮有时候是圆圆的,有的时候是弯弯的'。

4、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

教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关于月亮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提醒小朋友仔细倾听)。

三、幼儿学习。

1、教师:里说月亮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时候变成圆圆的呢?(请几个小朋友来回答,老师给幼儿提示及补充)。

2、里面说中秋到,月儿圆圆庆国庆,那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

3、教师:我们一起来念一念这首。根据幼儿对的熟悉度,可重复几次。

4、幼儿集体念一遍。

小朋友们真棒!我们知道了中秋节的时候,月亮是圆圆的,圆圆的月亮就像我们的小圆脸。

四、幼儿画一画月亮。

教师:请小朋友们在练习册上画一个你喜欢的月亮。

幼儿传书(老师继续教孩子学习传书)。

活动结束。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幼儿教案

月华掠枝惊鸟飞!

月裳欲借曳云霓,

遥登广寒寻玉麒。

杳杳白宫浮云圃,

滴滴露华坠人间!

明月几时圆?

盈缺有谁怜?

何人初望月?

何年初照人?

碧玉熠熠蕴光辉,

月华碾尘细如霏,

遇土凝霜阶成雪,

万丈紫冥绽冷妍!

闲门独向空山敞,

溪畔秋色转绿o。

竹简玉壶绽牙翠,

汤茗一杯醉心扉。

月照秋花映容颜。

金汤独酌望倩影,

饮月醉茶人微薰。

月影翩翩没云霓,

斗星烁烁隐紫冥。

兰舟弃岸追滟影,

月随君心到江清!

君落半山染层云,

斗星北转向东明。

伴君三百六十日,

何日同辉共青冥。

摇曳生辉玉作盘,

倩影江心水为媒。

问君何时渡东来,

月伶丹心印君心!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幼儿教案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2、能画出不同颜色花纹的月饼。

3、感受到中秋节的快乐。

4、知道中秋节是几月几号。

【活动准备】。

2、不同款式的月饼图片;。

3、彩笔、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小朋友想想你记忆中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圆圆的半圆形弯弯的)。

二、播放《中秋月儿圆》教学资源,了解月亮变化。

三、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

出示月饼图片,引导幼儿讨论月饼的外形、颜色、味道,说说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

小结: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古人又称团圆节,是欢庆丰收/家人团聚/赏月、品月饼的传统节日,月饼圆圆就像月亮一样人们都要吃月饼来欢庆中秋节。月饼也象征团圆,一般人们把一个月饼分开来全家吃,就好像全家人永不分开。

四、鼓励幼儿大胆的绘画月饼。

在指导过程中,提醒幼儿用不同颜色来表示不同口味的月饼,如红色——草莓味、黄色——橙子味、绿色——青草味等等让幼儿缠身作画的热情。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幼儿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感受与教师、家长、同伴共同庆祝佳节的快乐,萌发爱老师、父母、同伴的情感。

2、乐于交往与分享,能积极、主动、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开展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活动。

2、物质准备:与幼儿共同制定庆祝中秋节亲子活动的计划、确定布置方案后,共同准备布置活动会场所需要的材料,月饼及分享食物等。活动前幼儿通过张贴海报、制作邀请函的形式,邀请父母来园参加庆祝活动。

活动过程:

1、庆典活动(幼儿主持活动):

(1)、幼儿交流观察月亮边哈的情况,进一步感知月亮变化的奥秘。

(2)、请家长介绍中秋节的来历。

(3)、开展亲子活动:师、幼、家长共同表演自己编排的节目。

2、团团圆圆过中秋,赏月、分享活动。

1、结束:举办化装舞会。(扮演自己喜欢的形象并跳邀请舞)。

教学反思:

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小百科: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教案

月儿圆,中秋乐。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意义,感受节日的气氛。

2、体验和同伴、家长一起表演、品尝月饼的快乐。

1、请每位幼儿带一些月饼及其他食物。

2、发邀请书,邀请家长参加活动。

1、谈话,导入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都带来了月饼和很多好吃的食品,还请来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你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为什么在中秋节要吃月饼呢?引导幼儿自由谈一谈。

教师小结: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在中秋节人们都会吃月饼,表示团团圆圆。

2、节目表演。

师: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都来到了幼儿园,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为他们表演一些节目吧!

幼儿个人、集体表演,鼓励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

3、品尝月饼。

大家一起品尝月饼。鼓励幼儿相互介绍月饼的形状、味道等,并鼓励他们相互赠送月饼。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教案

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习俗,激发幼儿爱长辈的情感。

有关中秋节的图片、vcd等资料。

1、了解中秋节习俗及有关中秋节的民间故事。

2、播放电视节目《海峡同乐》中有关中秋节的`录相带,让幼儿懂得台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和台湾小朋友都在欢度中秋节。

3、引导幼儿做月亮圆缺的记录卡。

4、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5、教学延伸: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教案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

2、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通过给月亮设计衣服,体验节日的快乐。

3、体验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图片蜡笔35张月亮图样的纸。

一、出示中秋节夜景图,让幼儿观察。

提问:图上有什么?你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吗?

二、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三、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断变化的。

讨论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下?

四、你愿意为月亮姑娘设计一套合适的衣裳吗?教师讲解要领。

五、幼儿为月亮姑娘设计漂亮的衣服。(在已画好的月亮上,通过点、圆、线等形式进行装饰,并涂色)。

六、教师巡回指导。

月亮姑娘做衣裳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子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教学反思:

从本次教学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亮作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昨天,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中秋节。爸爸妈妈告诉我,中秋佳节是团圆的节日,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总是特别的圆。远在他乡学习、工作的游子,在这一天总是特别的想家,想念故乡和亲人。许多的古人,在这天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传颂至今。

昨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婆家吃团圆饭了。姐姐一家也去了。大家高高兴兴吃着和气融融的团圆饭,一边分享着可口的月饼,一边欣赏电视中秋晚会。

我真希望年年的中秋节都能像今年一样,一家人团团圆圆,永不分开,共享天伦之乐。就像诗词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更希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圆,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让台湾的小朋友都能和我们在一个教室读书。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