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经典诵读活动计划和总结(案例14篇)

时间:2023-10-23 01:21:33 作者:曼珠 热门经典诵读活动计划和总结(案例14篇)

通过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下是一些军训总结的写作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标:。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诵读内容。

1、《经典诵读读本》每生一本,共有三十多篇。

2、课内拓展。各班级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适当增添相关经典诗文。

3、课外阅读。每班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内图书,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四、活动时间。

1、各实验班利用每日晨读,每节课前两分钟,每周二、四下午课前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另:一、二年级每周各开设一节诵读课)。2、每日放学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15分钟。

3、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五、活动措施:

(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倡导家长积极参与“亲子共读”活动。以此为学生的诵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2、各年级开展“亲子诵读”活动。

3、10月31日开展5—6年级“亲子诵读”活动展示。

2、各年级开展“亲子诵读”活动。

3、11月14日进行3—4年级“亲子诵读”活动展示。

2、各年级开展“亲子诵读”活动。

3、12月26日开展1—2年级“亲子诵读”活动展示。

元月:1、1月9日活动总结,表彰优秀诵读家庭。

2、汇集资料,本学期课题活动情况总结。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计划

自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已经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会坚定不移地抓好实验工作。使中华经典诵读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小老师教读与老师讲故事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小型而灵活多样的诵读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如:采用比赛的形式,看看五分钟的时间内谁背的多;比比看谁最先背下一条;规定任务,谁先背下谁就可以先出去玩(这一方法最好用,能更好地激励孩子背诵的热情,只是咱们场地有限,让先背下来的孩子在走廊上玩,他们的声音又太响了,影响其他孩子背诵)

着重面向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多向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促进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通过古诗诵读活动我们大有收获,也充满信心。我们会继续坚持,并不断摸索出更新更好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让师生沐浴在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阳光中,在唐风宋雨的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1、展示学生在国学诵读方面的成果,提高学生的成就感,折射学校在国学经典诵读的`发展。

2、通过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爱国学的兴趣。

3、在活动中陶冶心智。

以诵读花的诗篇为主,体现学校特色——花文化。

(一)诗篇接龙(以班级为单位,全校参与、展示)。

说明: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盛开的鲜花为主线,各班背诵相应的花的诗篇。(用串词相连,以花的诗篇的教材为蓝本)。

(二)猜花名,并背诵相关的花的古诗。

1、用语言描述花的特征,请同学猜出花的名称。

2、猜出后再背诵花的诗篇。

说明:主要为了增加学生的互动性。

(三)组别诗(或千古名句)(挑选部分学生)。

1、数字诗、送别诗、写景诗……。

(四)演绎经典——马说。

1、活动的串词。

2、挑选主持人。

3、各班练习(阅读课为主)。

校园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诵读古诗词对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有校园经典诵读活动计划,欢迎参阅。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1、通过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3、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

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学习《语文经典读本》一书、背诵《弟子规》、和家长共读一本书。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

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天60分钟的诵读时间,除早读时间、阅读课,提倡课后诵读。

4、学习《语文经典读本》一书,对于较难理解篇目,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并且认真填写《背诵好诗佳文》评价表。

5、每天中午背诵《弟子规》,适当帮助学生理解含义。

6、和家长共同阅读《爱丽丝漫游奇境》并填写《书海泛舟》

7、检查落实

(1)开辟“古文诵读园地”评出每月的诵读明星。

(2)每月统计学生的背诵进度。

(3)集体展示,评选班级明星。

一、必读书目。

1、《语文经典读本》

2、《爱的教育》

3、《爱丽丝漫游奇境》

4、《稻草人》叶圣陶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xx年版

5、《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农村读物出版社20xx年版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标:。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诵读经典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诵读内容。

1、《经典诵读读本》每生一本,共有三十多篇。

2、课内拓展。各班级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适当增添相关经典诗文。

3、课外阅读。每班充分利用班级图书角内图书,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活动。

四、活动时间。

1、各实验班利用每日晨读,每节课前两分钟,每周二、四下午课前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另:一、二年级每周各开设一节诵读课)。

2、每日放学后,鼓励学生和家长诵读15分钟。

3、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背,不增加负担,使经典诵读和课外阅读书籍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五、活动措施:

(1)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校内主要由班主任、语文教师和班干负责,每天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校外倡导家长积极参与“亲子共读”活动。以此为学生的诵读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提高家长的人文素养,推动社会的进步。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加强课内外阅读的横向联系。通过课内阅读指点方法,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外涉猎更宽阔的阅读领域,欣赏作品的语言、把握艺术的构思、辨析人性的美丑善恶,学会对作品进行剖析和评价,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全面提高鉴赏能力。

(3)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多形式,展示经典佳句,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

2、各年级开展“亲子诵读”活动。

3、10月31日开展5—6年级“亲子诵读”活动展示。

2、各年级开展“亲子诵读”活动。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1、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扩大学生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丰富各科知识,激发阅读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诵读、识记能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多读多背传统经典美文,并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民族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让学生在诵读中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之源。

成立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组长:孙永臻。

副组长:杨军泽。

成员:赵彩虹孙玉玲曹晓娟冯徐红等语文教师。

《国学诵读》、现行教材课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1、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以校本课程课时为主,每周一课时,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由各语文教师教师具体负责。

2、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3、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4、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5、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6、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

7、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8、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开展“经典诵读会”、“诵读擂台赛”、“情景剧表演”等。将经典诵读活动科学的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

1、开展听评课活动和专题教研,及时发现、传播好的经验和方法。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指导学生诵读的能力。

学校将不定期对各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形成特色和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提高的表现。本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及特长、张扬学生个性的教学理念,也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学期我组的阅读兴趣小组以拓宽学生知识面、陶冶学生情操为重点,使活动成为增强学生生活能力、接受知识的整合、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

让兴趣做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爱读书,广阅读,会阅读,快乐读书,做小书迷。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小学生个性特长。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学生文学欣赏水平和写作乐趣。同时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阅读、对语文、对学习、对生活的自信心。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学会读中思考,学会边读边想,找到学习的方法,获得个人的学习与阅读体验。

3、学会欣赏,能感受作者感情,摘录文中佳句。

4、学会在阅读中质疑,能发表自己的意见。

5、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提高文学水平。

本小组将进行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内容主要分为:欣赏与背诵古诗、对文学作品的赏析与内容归纳,指导学生阅读与推荐名家名著,写出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具体措施如下:

1、指导学生读书:比比谁读的多,争当小书迷。

2、懂得合作:小组间合作阅读,交流感想。

3、玩积极有益的文学小游戏,如成语接龙:丰富学生体验,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

4、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多创新,多摘抄与运用优美语言。

5、结合课外书的阅读情况,学生个人进行阅读反馈,如:可介绍好的课外阅读作品。

第一周。

拟定计划。

第二周。

选好兴趣小组名单。

第三周。

《三字经》《弟子规》。

第四周。

《三字经》《弟子规》《戒子书》。

第五周。

《论语十则》《天时不如地利》。

第六周。

《登鹳雀楼》《鸟鸣涧》《江楼感》《旧江南春绝句》。

第七周。

《寒食》《南园》《游子吟》《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八周。

《过故人庄》《登幽州台歌》《行路难》《送友人》。

第九周。

《望岳》《登高》《蜀相》《将进酒(节选)》。

第十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十一周。

《水调歌头》《如梦令》。

第十二周。

《西江月夜行黄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第十三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雨霖铃》。

第十四周。

《满江红》《虞美人》。

第十五周。

《渔家傲》《卜算子咏梅》。

第十六周。

《无题》《沁园春长沙》。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自学校开展诵读活动以来,已经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会坚定不移地抓好实验工作。使诵读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古诗词》《诗歌》等让他们在一生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小老师教读与老师讲故事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小型而灵活多样的诵读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如:采用比赛的形式,看看五分钟的时间内谁背的多;比比看谁最先背下一条;规定任务,谁先背下谁就可以先出去玩(这一方法最好用,能更好地激励孩子背诵的热情,只是咱们场地有限,让先背下来的孩子在走廊上玩,他们的声音又太响了,影响其他孩子背诵)。

着重面向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多向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促进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通过古诗诵读活动我们大有收获,也充满信心。我们会继续坚持,并不断摸索出更新更好的方法,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让师生沐浴在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阳光中,在唐风宋雨的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中华经典文学源远流长,她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一部部作品,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反映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扎实有效地开展中华经典文学诵读及全读书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对于帮助学生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文化底蕴,陶冶高尚的情操,获得智慧的启迪,提升人文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经典诵读、读书活动,推动书香班级建设,形成书香校园。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组织学生诵读中华经典,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以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设计活动能力,深化学校读书文化的教育。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努力塑造学校文化氛围营造书香校园。

1、深入开展《中华古诗词诵读》《论语》等诵读活动、,和学生素质评比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课前两分钟吟诗”活动,对学校推荐的古诗、词、论语等要力求滚瓜烂熟。

2、继续开展早读和午读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早读与午读的习惯。早读要求每周五次。午读每周五次,时间二十分钟左右。开展好“每天为学生读20分钟书”活动。

3、联系学生生活,注重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注意挖掘经典与现实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加强诵读、在实践之中学习。

4、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5、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说明:论语、古诗80首、宋词二十首、古今贤文六篇等中华经典要让学生阅读成诵。

1、评价方式。

采取等级制,口试为主,测试与平时学习表现相结合。

2、评价内容。

朗读要求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中华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并推动“书香校园”、“书香班级”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目的意义。

1、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初步学习、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使小学生从阅读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汲取民族精神的丰富营养,不断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弘扬人文精神。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在诵读中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眼界、净化灵魂、启迪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崇高志向、自强人格、诚信品质等,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和谐发展。

3、加强思想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学生吸取不竭的精神营养。

4、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感受汉语语言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提高学习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三、活动内容。

此次诵读形式不限,须使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超过8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围绕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团圆平安、孝老爱亲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向同学们经典文学作品。每位同学选择其中一本阅读后写一篇读后感,经指导老师点评后,20xx年2月10日每班推荐3篇参评,校大队部将组织评选优秀读后感。

3、诵读以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中华诵读诗文或中小学教材中出现及推荐的经典古诗词、传统意义的儒家文化经典和蒙学读物(如《三字经》、《论语》等)此次诵读形式不限,须使用普通话,人数不少于2人,不超过8人(含伴奏),不得伴舞,演出时间不超过5分钟。

四、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长:欧阳旭。

副组长:熊小春。

组员:钱培静、熊丽芳、刘会平、李霞等。

2、工作小组。

组长:熊小春。

副组长:各年级组长。

组员:全体语文教师。

五、活动安排。

1、各班利用每周星期四、五晨会时间和地方课时间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

2、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与学校《中国传统文化导读课题研究》课题的研究相结合,为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材料。可充分利用儿童节、校园读书节以及德育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经典诵读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3、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7、检查与考评。

(1)每周五检查各班活动开展情况,做好记录,并在例会上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2)每月组织一次检测,每次抽测部分学生,并评出优、良、合格、不合格等不同等次,同时将检测结果在例会上通报,学期末对检测成绩突出的班级和语文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3)每学年组织一次考级活动(一、二年级学生参加),过关的学生,统一颁发等级证书。

3、活动展示。

(1)每学期举行一次全校性的国学知识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学生和优胜班级,颁发荣誉证书和奖状。

(2)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性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比赛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可以是大型集体诵读,也可以是情景剧表演、诗剧表演等小型展演。鼓励教师与学生同台展示,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展示的机会。

六、成果收集与资料整理。

1、每学期将活动开展的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和表彰。

2、每学期对各种活动的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经典诵读社团活动计划

经典著作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

通过诵读、熟背经典,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以经典诗文,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弟子规》《三字经》。

1.开设经典诵读课、活动课。每周一节,由语文老师担任教师。通过开展晨读、早读、语文课前三分钟、课外活动等时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确保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在时间、数量、质量的保证。

2.语文阅读课。

1)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总体目标。

通过学校和班级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书达礼,心地向善,修养提高,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等。

1、每天利用早上和中午课前时间,进行10分钟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不定期对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形成特色和成效显著的个人进行表彰,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1、弘扬民族文化。《春望》、《登高》、《过零丁洋》等作品都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诗作代表,通过朗读、学习,感受泱泱祖国的深厚文化底蕴。

2、培养爱国情感。通过学习理解作品《春望》,体会作者杜甫的拳拳爱国之心,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语文知识积累。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透过文字体会情感,帮助学生在字里行间“悟”情。

4、信息素养培养。能根据需要自主操作计算机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并学会在网络中与他人交换意见(主要指在“论坛”中发表个人见解。)。

5、个人修养陶冶。学会赏析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自身修养;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春望》是爱国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义务教育课本以外的内容,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理解。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利用网络将与此有关的学习资料筛选、整理后提供给学生自由阅读和理解,而后,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感受或者体会,不去纠正“对”或者“错”,只要合情合理,只要发于内心,都是值得肯定与赞赏的。与此同时,我们所反馈到的也绝不仅仅是学生在“语文”学科这一领域的收获,通过阅读、理解、讨论、交流,他们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感受了为人子民的拳拳爱国之心,欣赏了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也品读了风格迥异的诗词作品。

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谈话导入。

利用“笑眯眯的网上教室”开展多项活动,本课将以此为平台,展开学习《春望》一课。

1、回忆曾开展过的《桂林山水》一课的学习;

2、回顾作品《春望》。

指导学法。

打开“学习步骤及要求”,口述其内容并强调需在学习前仔细阅读。

跟随教师简单浏览“学习步骤及要求”的内容。

学生自学。

1、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状况;

2、指导小部分计算机操作不够熟练的学生展开学习;

3、引导部分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在文后的“评论”或“笑眯眯的论坛”中留言;

4、在自学结束前,再次提醒学生回顾“学习步骤与要求”中的反馈方法,以备后面的讨论。

2、在时间准许的情况下,可以先行在“评论”或“论坛”中留言(部分精彩留言将附在文后)。

讨论反馈。

1、不作任何要求,完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或感受;

2、在反馈中注意引导学生着重感受作者因战乱而不安的爱国之情,及诗文的朗诵。

自由发言,也可以针对别人的意见谈自己的观点。

小结。

1、通过读、悟、说共同感受了作品的内涵;

2、可将尚没有机会发表的看法发于“论坛”。

齐诵《春望》。

经典诵读活动计划

本学期,在开展“传承华罗庚精神,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课题研究中,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培养读书习惯,提高文化底蕴,培养道德情操。

诵读中华美诗文,学做谦谦好少年。

直面经典诗文,提高文化底蕴。传承中华文明,培养道德情操。

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

此项活动使用《中华古诗文读本》、《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有关书目。

1、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质量第一,效果第一,不盲目追求数量。

2、以激发学生兴趣,多鼓励、多表扬为原则,让学生愉快地、自主地参加这项活动,并在活动中感到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3、保证平均每天20分钟的诵读时间。

4、对于较难理解篇目,班主任应做适当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再背诵。

5、各班板报专门开辟“古诗文园地”,报道本班活动情况,发表诵读体会,通报诵读成果等。

6、各班每学期安排不少于2次的以古诗文诵读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队会,形式力求新颖,为学生提供相互沟通、交流、创造的'展示的机会。

7、政教处、教导处对各班诵读情况进行检查,形式不定。

8、本学期期末举办一次全校性古诗文诵读展示。

9、红领巾广播开辟诵读专栏。

10、召开家长会,介绍诵读活动,请家长协助搞好此项活动。

1、开始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不要急于求成。

2、可号召学生制作随身携带的古诗文诵读卡,背面可设计配图或注释。

3、教师率先垂范,先行背诵。

4、教师指导有感情诵读。

5、可将古诗文上墙、上板报,便于全体学生随时背诵。

8、班内开展竞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