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端午节谈端午(通用23篇)

时间:2023-12-08 11:00:43 作者:雅蕊

优秀作文是对作者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观点立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经典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端午节我喜欢端午节

我国传统节日比较多,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其中端午节我最喜欢。

端午节的一大特点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节,人们都会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买。我非常喜欢吃粽子。我还听过一个关于粽子来历的故事:在古代,有一个人叫屈原,他在战场上战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做了一个透明棺材,放进了水池里。为了给屈原敬一些贡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进水池里。过了几天,人们才发现水池里有鱼,那些糖棒都被鱼吃掉了。人们很生气。这时,有一个人叫道:“大家伙们,鱼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净的草叶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人们将包好的糖棒扔进水池,鱼看到糯米糖棒以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们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绿豆味的',有蜜枣味的,有香肠味的等等,我们家通常包的就是这三种。这三种我都喜欢吃。

粽子和端午节是亲密朋友。因为我喜欢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欢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那天,人们都要包粽子、赛龙舟。妈妈一大早就去买包粽子的材料。超市里的人可真多呀!妈妈都买了2个小时才买到。材料买好了,我们把材料洗了洗,材料洗好了。我们开始包粽子了,连年纪很老的奶奶也来帮忙包粽子。粽子包好了,我们拿粽子去煮。过了一下粽子煮好了。我们全家人吃起了粽子。哇!那粽子真好吃。

以上的说明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我的端午节

早晨,天气阴沉沉的.几日来,家里发生了点事情,我一直也没有走出阴影,时时想起来坐着发呆.走到教室门口,一个孩子看见我"嗖"地钻进了教室.小家伙又想干什么我心里暗暗地嘀咕着.

走进教室,来了十几个孩子,都七手八脚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变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们该值日的值日,该读书的读书.渐渐的,教室的人多了,书声朗朗.那个早晨看见我钻进教室的孩子时时用眼瞟着我,好像在偷偷地观察着我.我装着没看见,时而倾听着悦耳的读书声,时而想着自己的心事微微叹气.

是啊,快过端午节了,应该是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爱意浓浓的端午节,我吸了一口气,心里充满了希翼.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除春节外,我最喜欢的`节日莫过于端午节。因为端午节蕴含着我国一些民族风俗特色;而且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便有了香甜可口的粽子。

端午节这天不但有粽子,还有有趣的赛龙舟,抢鸭子等热闹非凡的节目。 在我的记忆中有过那么一次难忘的回忆: 吃过午饭,叔叔带我去看龙舟比赛。那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哇,桥上,桃江河边都挤满了人,真可称得上人山人海,选手们早已准备好了,岸边的龙舟五彩缤纷,活像一条条花鳞龙。选手们的衣着与《安塞腰鼓》中那群茂腾腾的后生的衣着相仿,也都是元气淋漓的后生;那舟上的大鼓声音如雷,可与安塞腰鼓比美。 比赛开始了,哨声一响,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划行,各队船员竭尽全力,都想为自己家乡添一份光彩。忽儿这条龙舟在前,忽儿那条龙舟在后,这样一进一退,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此时我的心中也产生出一种感叹:太棒了,实在太精彩了,不知今年的冠军花落谁家?哈哈,一阵笑声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南方,原来,绿队的龙舟在旋涡中打转,看得令我也不禁笑了起来。这时,鼓声响了起来,震耳欲聋,好像是在给绿队加油,鼓劲,绿队也不甘示弱,终于划出了旋涡,虽然是最后一名,但绿队的精神值得人们赞赏。 赛龙舟已完,抢鸭子节目即将开始。只见几笼鸭子被投入水中,便有几十个青年跳入水中去抢鸭子,也许是太兴奋了吧,有的到手的鸭子也飞了,有的则因抢鸭子用力过猛而摔倒在水里......总之,这个节目是在欢笑中结束的。

在回家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还沉浸在刚才看龙舟的兴奋之中。

端午节端午节的粽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早晨,我一起床就闻到一股清香,于是连忙跑到厨房,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包粽子。 

我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便向妈妈要求,让她教我怎样包粽子。妈妈告诉我包粽子,首先要把棕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枣子、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棕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棕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之后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后,改文火煮30分钟就可以。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急不可耐地要揭盖子察看情况。因为从锅里飘出那粽子的香气,馋得我直流口水。粽子煮熟了,我吃着粽子便问;“妈妈,粽子是怎么来的?”妈妈说:“说来话长,屈原是我国一位着名的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在他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流放期间,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秦军攻破,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江身死。

因此,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怕他的真身被鱼龙虾蟹吃掉,做了粽子投入江中。”听了妈妈的述说,我不禁敬佩起屈原来了。

端午节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也有另一种故事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还在五月五日把伍子胥的尸体扔到了钱塘江中。从此,江浙一带的百姓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各种祭祀伍子胥的活动,这也就成为后来端午节种种风俗的起源。

这些故事,世世代代在两岸民间广泛流传,使端午节带上了一种悲壮的文化内涵。

民族的节日。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

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除祟之用。

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据说中国古代百姓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来历平风,因为当时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他忠于国,所以跳河自尽。当地的人们为了不让河里的鱼毁了屈原的身体,大家就动起手来包粽子,再把它丢进河里让鱼吃粽子,而不损害屈原的身体。后来,每年的这个时候就叫做端午节,女儿们都要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饮用雄黄酒……而且还有许多活动,如:赛龙舟。

在端午节,都要吃粽子。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在吃粽子。我拿起一个粽子就开剥,可是手中的粽子老是不听话,一直与主人我唱反调:开始剥这里,那边在掉;去剥那边,这边又在掉。就这样,来回好几次,终于把它搞定了。但是,它把我的手又弄得黏粘粘的。在我一气之下,说:“不吃了,不吃了!”扔在桌上后就去洗手。可爸爸却逼着我把粽子吃了,我在无奈之下吃了粽子,而且还生了还一会儿气。

洗完手后,妈妈的手机响了,我抢着接通了,原来是姑姥姥打来的,而我生气的心情早已抛到千里远了。挂掉电话后,我不知道哪里冒出来一个坏点子:我走到餐桌前,沮丧地说:“姑姥姥生病了,病的名字太长,我忘记了,可能撑不了多久了。”妈妈的心情也发生了大转变,连忙说:“什么?你怎么才说?赶快再给姑姥姥打一个电话,问问情况。”看到妈妈着急的样子,我哈哈大笑,说:“逗你们玩儿的,姑姥姥没事,哈哈哈……”妈妈松了一口气。就因为这就话,我又挨批评了,我小声地嘀咕道:“开个玩笑嘛,至于这样吗?再说今天还是节日呢!”没想到这句话也被爸爸听到了,我再一次被批评了。

端午节还有许多乐趣,等你来发掘!

端午节

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里的一些民间风俗活动;

2、知道端午节时中国人的节日。

准备:

1、幼儿用书《民间风俗活动》、赛龙舟的一段录像;

2、几个打打小小的香包;

3、一个大粽子,幼儿每人一份小粽子。

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话题:

教师出示大粽子:

——“这是什么?你吃过吗?什么味道?”

“过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介绍节日名称“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中国人就要过端午节。”

“那么端午节时怎么来的呢?这个节日表示什么意思?让我们来听故事。”

教师讲述《屈原的故事》。

——“现在你知道端午节时怎么来的吗?”

“你喜欢屈原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民间风俗活动》,了解端午节里的一些民间风俗活动:

——“在端午节里人们还要干什么?”(出示香包,看看闻闻)。

观看录像片,感受赛龙舟时紧张欢乐的气氛。

3、品尝粽子,体验快乐:

幼儿自己剥粽子,体验快乐:

交流粽子的味道。

粽子(泥塑)。

目的:

1、学习用彩泥表现不同形状的粽子;

2、体验中国民族节日的快乐。

准备:

1、范例粽子。

2、彩泥、彩带。

3、幼儿用书《粽子》。

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话题。

——“什么节日要吃粽子?你们吃过什么粽子?”

“粽子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学包粽子。

——今天,我们用彩泥来做粽子,好吗?

幼儿用彩泥自由的搓、捏、压、团,做出不同形状的粽子。

尝试用彩带捆绑粽子。

——你们可以请来时帮帮忙。

3、分享、欣赏泥工艺品。

——你做的粽子用什么馅?什么味道?

端午节

活动目的:1.通过班会课,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向屈原学习,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活动准备:学生搜集端午节的一些资料,用于在班会课上交流。活动过程:1.学生交流对端午节的认识。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陕西省]。

端午节端午节作文

“偶耶,太棒了,太棒了,今天端午节……”一大早起来,我就兴奋的'喊道。

端午粽子:

咦,老妈在包粽子呢,上去搭把手。“妈,教教我。”于是,就开是学习咯!唉,这可真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哦,每一次都自信满满的开始,最后都以失败告终。“不急,不急,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慢慢来,一定可以的,相信自己!”我自我安慰的说道!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次失败后,终于给学会了。现在,包粽子的方法我已经熟视无睹了。

第一步:把粽子叶靠近叶尖那一半折成三角兜状,留出来到粽子叶柄的长度差不多是整片叶子的一半长。手心向上用拇指压住折过来的叶尖部位,其余四指在叶子下面托住。

第二步:先在三角兜的底部放一颗枣,用来把尖部堵严。然后取一把江米放入三角兜中,以达到整个兜的一半为宜。再次放入一颗枣,一个粽子放两颗枣到四颗枣,视粽子大小而定,不过建议包小粽子,一是好熟,二是好看,三是好吃,吐两次枣核就可以了。

第三步:再次填入江米,把刚刚放进去的枣盖住而没有高于三角兜的边缘为宜。为了让粽子好吃,可以把江米用手指压一压,相声《大保镖》里不是还有”压压我的大徒弟,压压我的二徒弟“的词呢吗?压完江米,粽子会更瓷实更有弹性。

第四步:把粽子叶长出的部分折回来盖住那个三角兜,如果留得正确的话,可以在盖住兜口的同时,再覆盖上粽子的其他一部分。包严,不要留下漏洞,否则一煮的话,粽子就会变形。

第五步:子捆好扎紧,多余的粽叶和马兰草要用剪刀剪掉,这样既不会扎手又很美观。

怎么样?我会了,你学会了吗?

“一个,两个,三个……”哇,好多,战果还真不少!哇,我包的粽子好香,你闻到了没?不多说,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真是棕香飘满端午节啊!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

有些小朋友会问: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呢?这个问题我来告诉你吧,相传龙舟竞赛都是为了捞救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则是为了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还有一些小朋友想问:“端午中的“午”与数字“五”音多么的像呀,一定有一些关于“五”的风俗,可就不知道有哪些?的确有很多,如每家在端午节那天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还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并且这一天有许多孩子额头上都有用雄黄酒写的“王”字。有些孩子没有写,我想应该是爸妈认为只要有做人的品德就行了,不需要是第一,称“大王”吧!在这天中,有的孩子还佩戴着五颜六色的香囊呢!

昨天我一起床奶奶就给我烧了两只粽子,还在我的裤子上挂了香囊,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奶奶讲端午节的由来。吃好早饭奶奶带我去菜市场买了艾草,奶奶说:“挂在门上可以辟邪。”买好菜我们刚刚回到家,姑姑和姐姐来我们家过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准备开开心心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不过昨天真的很开心······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都能有口福尝到奶奶亲手包的粽子,因为奶奶包的粽子有许多特别的讲究,所以我最爱吃奶奶包的粽子。要说奶奶包的粽子为什么那么好吃,那是有秘诀的。

因为奶奶退休前,是在国营的粮店里工作的,所以她对糯米的挑选有独到的心得,所以基本上经过奶奶法眼挑选的都是颗粒圆润的优质糯米,然后再配上最新鲜的粽叶和品种繁多的馅料,那自然是与众不同啊。包粽子前,奶奶先要把粽子叶放在锅里煮一会儿,据说煮后就能发出更浓郁的香味。然后再把叶子两头剪掉,把不好的挑出来……经过一道道的工序,最后,粽子可以放在大锅里煮了,而这煮粽也是外婆的独门一绝,因为越大的锅子煮出的粽子越香,锅内的粽子在蒸煮时香味会互相渗透哦。奶奶包粽子用到的配料可多了,除了有传统的猪肉,蛋黄、红豆、红枣,还有香菇、鲜嫩笋丝、虾肉、金针黄花菜、新鲜鱼肉等独门配料……粽子比在外面卖的那种小一些,但却好吃多了。

一口咬下去,香味四溢,又香又糯。现在,人们几乎什么时候都能吃到粽子,在超市、街边饮食店都可觅到它的踪影,可那些粽子似乎都缺少一股特有的香气,不是糯米不够糯,就是馅料单一和太少,所以吃来吃去,还是外婆包的粽子味道最鲜美,因为她饱含了外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我们亲情与关爱……这个端午呀!我一定会过得很开心!

端午节

是我国比较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伍子胥等人流传下来的活动。

每到的时候,江南大部分地区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纪念动比如:赛龙舟,祭祀活动,抬屈原像上街游行……。

今年,由于我们家乡的河水比较浅,所以没有举办赛龙舟这项活动。但是举办了盛大的游街活动,这次举办的活动比往年更加热闹,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游街的队伍最前面是举着五颜六色彩旗的队伍,后面跟着的是打腰鼓的队伍,再后面的是抬着龙王和屈原像的队伍,还有敲锣打鼓的花灯的……。

当然,最典型的就是吃粽子了。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包粽子。我奶奶包的粽子可好吃了,快来尝尝我奶奶的手艺吧!

端午节灾后的端午节

今天是地震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本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粽子、皮蛋的日子,但是这次地震中夺去了很多人亲人的生命,所以很多人无法跟自己的亲人团聚,一起过端午节。但是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感人的一幕。很多的解放军与自愿者都去陪同那些失去了亲人的人们与他们一起过端午节,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粽子叫做“爱心粽子”。让他们深深的感受到了全国人民与党中央对他们的关心与关怀。

给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奋战在第一线的解放军、自愿者叔叔们与医护人员以最真诚的敬意来感谢你们!

今年端午节是第一个成为全国假期的端午节,3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总能给在百忙之中的人们一丝喘息休息的机会。特别是刚刚经历的汶川大地震的四川,这个端午节就好像是久旱之后的甘露,浸润着每个对地震惊魂未定的人们的心灵。

端午节

一到家门口,我们居然发现门外多放了一双鞋子,瞧那鞋子沾满了泥巴,会是谁的呢?妈妈掏出钥匙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奶奶来到我家里了!最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我的鼻子闻到一股清新浓郁的粽香,还没来得及和奶奶打招呼,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从一大堆散发着热气的粽子中拿起一个,解开箬叶,就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好像一个干渴的人突然发现一大眼清泉一般…….看着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奶奶笑呵呵地说:“吃慢点!小心噎着!我就知道你们工作忙,来不及包粽子,所以一大早就起来包好粽子,烧熟了给你们送过来。”

我一边吃着粽子,一边不住地点头称赞:“好吃!真好吃!真香!”

端午节的粽子真香!我永远忘不了那天的粽子,因为它不仅味美,还包含着浓浓的亲情!

端午节

又迎来了过端午节的日子,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吧!“你说了来!”好吧,我给大家说说我是怎么过的吧!

20xx年5月28日,是我们盼望已久的端午节。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粽子,是一件多好的事啊!所以,这一天我们和亲戚一起到外婆家过端午节。我和妈妈到了外婆家时,已经是上午11点了,可亲戚还没来,我和妈妈就到外面跳了一会橡皮筋,不一会儿,我看到亲戚来了就赶快和他们上楼到外婆家去了。

吃午饭时,我和姐姐边吃饭边看电视边教我翻绳游戏,我学会后,姐姐就拿了一个粽子吃了起来,我同时也拿了买粽子送的糕点吃,吃完了粽子,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就告别了外婆,回家去了。

这端午节不出去玩,怎么行呢?这不,我们有出行计划了。我们的出行计划是到海底世界去玩,有时间再到重庆游乐园去玩。

我先介绍一下海底世界!海底世界是由澳大利亚投资公司投资4亿元人民币兴建的,它座落于南岸区海滨路南桥头,占地23亩,是目前整个西南乃至整个国家最具影响力的海洋馆之一。

里面的鱼、虾、珊瑚种类繁多,我印象最深的是千手佛珊瑚和借居蟹、黄尾蓝魔鱼。千手佛的须是黑白相间的,有很多须,所以被人们叫做“千手佛”。借居蟹有的大,有的小,生来没有壳,吃的第一个动物是有壳的,吃完后,把壳留给自己用,所以被人们叫做“借居蟹”。黄尾蓝魔尾巴是黄色的,其它地方都是蓝色的.,所以人们叫他“黄尾蓝魔”。

海底世界玩完了,我们该去重庆游乐园了!在重庆游乐园,我玩了救火勇士和星球大战。玩救火勇士时,我这边的火一直没燃起来,可另外一边的火越燃越大,控制另一边的人一直往我喷水,真是太好玩了!玩星球大战的时候一直没打到敌人,真是太扫兴了!

端午节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支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这首是宋朝诗人文天祥写的,写了当时发生在的一件事。

说起,它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的由来吧,“从前在春秋时期怀王有一位大臣,他的名字叫屈原。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主力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流放到沅,湘流域。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这个文章的主人公屈原是怎样的人呢?这个问题就留同学们一起讨论吧!下面就让我来讲讲我家过端午的习俗吧!

说的时候吃粽子也是一种习俗,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家是怎样包粽子吧!

第一步:先将粽叶放入锅内煮嫩,然后将五谷和糯米加在一起煮。

第二步:拿出已经煮好的几片粽叶搭在一起,中间在放五谷和糯米。

第三步:将既有瘦肉也有肥肉的猪肉切好,放入五谷的中间(记住是横着放哦)。

第四步:将缺口补好,用粽叶包好,并用绳绑好。

第五步:向锅里倒点水,用小火来煮,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煮好的粽子十分香,我家包的粽子不像别人包得像三角形。我家包的粽子从上面看,像长方形;从前面看,像三角形。咬一口味道香喷喷的。

我喜欢在家里过,更喜欢家里的粽子!

端午节

提到,就想起了跳进汨罗江自杀的屈原。爱戴他的人们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是吃掉,人们就向汨罗江投米,后来,每年五月初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就会在这天包粽子,赛龙舟。

今年的到了,吃着妈妈煮的香喷喷的粽子,我心想:粽子是怎么做的呢?我跑去问姥姥,姥姥说:“做粽子首先要把糯米和粽叶放到水里泡两天,每天换水。包粽子时把粽叶卷成漏斗形,把米放进去,再放两个蜜枣,用泡好的马莲紧紧地捆好,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里用慢火煮三四个小时,香喷喷的粽子就做好了。”做粽子的过程还真复杂,不过还是挺想尝试一下,我对妈妈说:“明年我们也自己包粽子吧。”妈妈答应了。我想:如果是我自己包的粽子,吃起来会更香。

我喜欢,因为可以吃到好吃的粽子,还可以看到龙舟比赛,还有香喷喷的荷包……。

端午节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增强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风俗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屈原这位爱国诗人与端午节的关系及相应的民俗风情。

二、活动准备:

1、查找有关端午节的民俗、故事。

2、排演有关节目。

3、制作相关小报和媒体幻灯资料。

4、请胡晨旖的奶奶教小朋友学包粽子。

三、主题会过程:

中队主题会开始仪式(略)。

甲:最近好多人都吃粽子了呢,你家吃了吗?

乙:粽子呀,我家也买了好多,你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甲:知道啊,因为端午节马上要到了嘛,吃粽子可是端午节的习俗哦。

乙:是呀是呀,真希望今天就是端午节哦,我现在好想吃粽子啊。

甲:哈哈,看你馋得!那我们先来听听粽子的声音吧。请听配乐诗朗诵《粽子》。

(配乐诗朗诵《粽子》)。

乙:真没想到,小小一个粽子居然还有那么多的故事,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为了纪念一个爱国者屈原。

甲:嗯,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乙:屈原真是一位伟大的人,让我们来缅怀一下当年的屈原吧,请看短剧表演《屈原》。

甲:我们的小品虽然很短,可是却让我们对屈原有了更多地了解。和我们一样,还有许多人在纪念屈原,他们做了许多flash,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flash播放(1.2)。

乙:哎,这个flash告诉我们了另外一个端午习俗。

甲:是呀,划龙舟嘛。原来在屈原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便划着小船来到汨罗江,将米往江里倒,久而久之变成了一个习俗,称为“划龙舟”。

乙:呀,听到这里,我有个创意。

甲:哦?说说看啊。

乙: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屈原,那么我们也来进行一次划龙舟比赛吧。

甲:好啊,真是一个不错的提议。

乙:那我说一下比赛规则。我们以小队为单位,每个小队派三名队员参加,从起点划到终点,看哪组最先到达终点,这个小队就获胜。

甲:好,就这么办,比赛正式开始。

划龙舟比赛(媒体播放代表性的湖北民歌——龙船调)。

甲:刚才的比赛真是激烈啊,我想,划龙舟这一习俗延续到现在,也可以算是强身健体的一种体育运动了吧!

乙:说的一点也没错,让我们来看一下世界各地人们划龙舟比赛的照片吧。

播放照片(ppt)。

甲:如果我现在一边在吃粽子,一边又能看划龙舟,那该多好呀!

乙:别老想着吃,你还能说说我们过端午的其他习俗吗?

甲:哈哈,当然知道啊,不过先在这里卖个关子,不说。我们来考考同学们对于端午知识的了解程度,来个知识竞赛吧。

乙:好啊好啊。我来出题,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抢答,答对加分,答错不得分。

1、端午节在那一天?(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又叫什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3、端午节有什么习俗?(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甲:原来大家知道得都这么多呀。我还听说端午节的由来不仅仅是纪念屈原哦。

乙:哦?那还有什么来源呢?

甲:嘿嘿,不告诉你哦,究竟是怎么样的故事,我们请王欣芃和施琦来为我们讲讲吧。

讲故事。

(王欣芃: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施琦: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乙:曹娥是个孝女,她的孝心终于感动了天地,让她找回了父亲的尸体。我们用乐曲来缅怀一下这些爱国爱家的人吧。请听王紫迎为我们表演小提琴独奏。

甲:虽然说,端午节的由来有许多种,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所以影响最广最深,他留给我们的著名诗辞有《离骚》、《天问》、《九歌》等,而当代文人也写了许多诗词来纪念屈原。下面请听诗朗诵《端午节的情思》。

诗朗诵《端午节的情思》——遥祭屈原。

乙:这首诗真让我感动,屈原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了我们大家,作为一名当代学生,热爱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甲:听了屈原的故事,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

乙:吃着粽子,我们感受到浓浓的清香。

合:今天我们请来了胡晨旖的奶奶,来教我们包粽子,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学生学包粽子。

甲乙: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我们欢庆端午、缅怀屈原的主题队会即将结束了。这生动的一课教育我们少先队员,要成为一个爱国爱校爱家的人。下面请中队辅导员发言。

(讲话:端午背后,有我们那么多的传说、诗词、风俗,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现在有些人的注意力被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吸引了过去,被我们注意到的传统节日反而越来越少。马上就要怎样过端午节了,你打算怎样过这个节日?有些什么好办法能增加端午的吸引力,让大家都更加关注这个节日?看,这里是端午最明确的见证,请你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的肺腑之言。

端午节

今天是,我起了个大早,因为今天爸爸妈妈要带我和弟弟去洞头玩。我们先来到了金海岸度假村,在那里我和弟弟妹妹玩水上滑滑梯。我们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我们去吃了可口的农家菜,然后去大沙岙沙滩玩,这里人山人海,我们兴奋地跑到沙滩上!。我和弟弟妹妹挖了个大坑,把爸爸和舅舅埋进去,他们被我们弄得像“沙人”一样,惹得弟弟和妹妹哈哈大笑!

我们玩到了下午4点,就回家了!今天玩得好开心啊!

端午节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奶奶家过。

我们来到家和超市,爸爸、妈妈去买东西了,我看见了我们班的同学季官清,我们两个在超市门口说着话,忽然发现旁边大树上的鸟窝里掉下来一个鸟蛋,但是鸟蛋已经破碎,我们心里挺难过的。

我们来到了东营奶奶家,一看奶奶正在包粽子,我也去帮忙。我先把竹叶卷成圆筒形的,再往里面装上各种各样的馅儿,然后把粽子包成四个角,再用线把粽子捆好,放在锅里煮了一个小时,我们就吃到了美味可口的粽子了。

指导教师崔梅茹。

端午节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为这一天的到来而庆祝。

说到端午节的由来,要追溯到几千年以前的'战国时期。据说,在屈原投汨罗江之后,当时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找不到屈原的尸体。那时候,恰逢雨天。于是湖边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因此,人们渐渐养成了这种习惯,也就逐渐变成了中国一直延续至今的传统节日。这个节日也有一个独特的食物-----粽子。相传,传说屈原投江死后,楚国老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粽子又叫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在端午节那天,包粽子是家家户户都不可缺少的“节目”。

每到端午那天,我就会看着奶奶一遍遍的淘米,泡在一个盆子里。然后去准备粽子和大枣。接着他们就会把粽叶卷成一个类似圆锥状的筒中,加如大枣和糯米,包成粽子的形状,再拿绳子扎紧,一个粽子的原型。最后就是煮粽子,把粽子和清水一起倒入锅中,再用旺火来煮就好了。接下来就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吃粽子!不过,粽子虽是好吃,但也要为自己的胃着想一下,不然晚上自己的肚子就遭殃啦。在这个时节,是栀子花开的季节,很多人会把白色的栀子花插在头上,或是戴在胸前,不知是在闻栀子花的浓浓清香还是在祭奠屈原的忠贞爱国。中国有无数个传统节日,各有各的文化,各有各的起源,都是古人想象力的结晶。

怪不得中国文化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呢。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早晨,我们一大家子人兴致勃勃地赶往奶奶家。到了奶奶家,就看到奶奶已经铺开了包粽子的场面,我便快速地加入了。

包好了粽子,爷爷拿出毛笔蘸上雄黄酒,在我和弟弟的额头上写了一个“王”字,在我俩的手指和脚趾之间涂上雄黄酒。闻着灶上飘出的粽子香味,奶奶端出“五黄”和几个小菜,我们便开吃啦!

我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也很喜欢吃味道可口的粽子,因为它是我心中的端午的味道!

端午节

在中国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元宵节、……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了。

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都包粽子、插艾叶、挂香袋,有些地方还要举行龙舟赛活动呢!

我喜欢,是因为那天可以吃到外婆包的粽子,还有亲手做的香袋,挂在脖子上,可以保佑我健康成长,学习进步。

在吃粽子,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习俗,听张老师说:以前家家户户都把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大铁锅里,用柴火煮,开锅时,满屋都是粽子的清香。出锅了的粽子要挂在家里阴凉处晾干。

现在人们不仅包白米粽,还包各种馅类:如蜜枣、猪肉、豆沙等,吃粽子时,粽叶清香四溢,糯米柔软香醇,每次我都吃的津津有味。

但张老师在这里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家有老人,要常回家看看。在中国的一些传统日子,回家看看长辈,是对长辈最好的礼物。

今年的,我就跟爸妈回了爷爷家与外公家,给他们带去我们的欢乐与节日的礼物。

端午节

活动过程:

一、知识小竞赛。

1、端午节是哪一天?(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2、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

二、请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

三、大家说说怎包粽子?

亲历感悟:

【教师】:

【学生】:

端午节

今日是一年一度的,一大早,我们一家前往外婆家过端午。在路上,妈妈跟我介绍了,的习俗:喝雄黄酒,挂艾草……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要包粽子、赛龙舟。

外婆是个包粽子能手,把长长的箬叶折叠,围拢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馅,包出棱角,最终把箬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就算完工了。外婆动作麻利,边说边做,包的粽子模样各个“标致”,我羡慕的不行,也想试一试,笨手笨脚地怎样也没包好,最终在外婆的指点下,才算完工。不禁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外婆,你真绝了!”把包好的粽子放进一个大锅里煮,不久便从我垂涎三尺,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最终从锅里“解放”出来的时候,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剥开,咬上一口,真是美味无比!

在这一天,我们既能吃到又香又甜的粽子,又能观赏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欢乐的一天啊!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