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免费实用

时间:2023-06-23 09:19:14 作者:曹czj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免费实用篇一

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国家教材委委员、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韩震老师。韩震老师主要从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变化与突破、课程性质与理论、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材的编写要求五个方面展开详细的介绍。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

作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在于:体现新时代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加强一体化设计,注重整合和统筹。

二。主要变化与突破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变化与突破体现在: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组织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六个方面。

三。课程性质与理念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坚持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主体构建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四。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本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体现在:观念的突破;育人方式的改革;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教育知识体系和研修方式的改变四个方面。

五。教材编写要求

此部分韩震老师从教材编写原则、教材内容选择以及教材编排与呈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最后指出教材要做到一个坚持、五个体现,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以及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最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免费实用篇二

以下是我在本次讲座学习中知识方面的收获。韩震老师的详细讲解为一线教师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指明方向、奠定基础。本次讲座,韩震老师的独到见解令我印象深刻,醍醐灌顶。现将感悟进行总结分享。

一。新课标的修订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新事物的出现是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对于社会的发展与推进是有意义的。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党的理论、重大实践应同步推进。难度大、变化大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新突破、新亮点,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韩震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有价值、有意义。

二。不是为生活而生活,是通过生活讲道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我们真的为之努力而展开教学的时候,我们会体悟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是如此的美好与幸福。我们是接地气的,是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思政教师都在为此做着努力,尽管这还需要些许时间,但是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价值满满。韩震老师谈到: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通过生活讲道理。韩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的使命感。

三。核心素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种核心素养间的关联,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核心素养不是分解的动作,而应是一致性、连贯性的动作“成品”。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影响个人的一时,而应是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即便学生不能清晰的记得老师所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依然能够深刻的认同老师所传授的道理。

四。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韩老师认为与笔试的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对于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同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乐于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这种关于正能量的评价就是一种行为评价。

五。教师以身作则,教师“教的好”是关键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其实教师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教师本身就会带来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也属于教育资源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准确,我们自身就应该扎实学识;我们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们自身就应该信守承诺;我们要求学生以礼待人,我们自身就应该文明有礼。“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通过此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讲座的学习,我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意义。

最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免费实用篇三

以上是我在本次讲座学习中知识方面的收获。韩震老师的详细讲解为一线教师深入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指明方向、奠定基础。本次讲座,韩震老师的独到见解令我印象深刻,醍醐灌顶。现将感悟进行总结分享。

一。新课标的修订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

新事物的出现是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对于社会的发展与推进是有意义的。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与党的理论、重大实践应同步推进。难度大、变化大是本次课程标准修订的特点。有新突破、新亮点,属于历史进程中的一部分。韩震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新课程方案与新课程标准的发布有价值、有意义。

二。不是为生活而生活,是通过生活讲道理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当我们真的为之努力而展开教学的时候,我们会体悟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是如此的美好与幸福。我们是接地气的,是亲近生活、亲近学生的。我相信每一名思政教师都在为此做着努力,尽管这还需要些许时间,但是这种探索的过程也是价值满满。韩震老师谈到:不是为生活而生活,而是通过生活讲道理。韩老师的观点令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思政教师的使命感。

三。核心素养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体现在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以及责任意识。这五个方面的体现不应是孤立存在的,而应是一种核心素养间的关联,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核心素养不是分解的动作,而应是一致性、连贯性的动作“成品”。另外,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影响个人的一时,而应是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一生影响。这种影响就是即便学生不能清晰的记得老师所讲的知识是什么,但是依然能够深刻的认同老师所传授的道理。

四。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重要

作为一线教师,成绩有时作为我们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韩老师认为与笔试的成绩相比,过程性评价与行为评价更为重要。对于此观点,我深表认同。我常常跟学生说这样一句话;“学习成绩不能代表所有,但是至少代表这一阶段大家的学习态度。”是的,态度很重要。老师不是要求人人考满分,而是希望学生都能积极向上。这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是一种过程评价。同样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看到一股正能量——乐于助人、坦诚相待、无私奉献。这种关于正能量的评价就是一种行为评价。

五。教师以身作则,教师“教的好”是关键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其实教师教的不仅仅是书本的知识,教师本身就会带来一种影响。这种影响也属于教育资源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求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准确,我们自身就应该扎实学识;我们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我们自身就应该信守承诺;我们要求学生以礼待人,我们自身就应该文明有礼。“言传不如身教”,我们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通过此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讲座的学习,我积累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学无止境,行以致远。教师的成长推动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成就了教师的成长。这也是教育的一种特殊意义。

最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免费实用篇四

新课标“前言”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需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主动迎接来自新课程的挑战。

一、走进新课程,走出传统教学误区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冷落和贬低学生的发展、探究学习;自我封闭不与其他学科相渗透;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进步极端处理,死记硬背;评价的标准也是看你记了多少,而不是看你掌握了多少。这种学习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会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本学科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如社会人文、时政法治、名人轶事、心理健康等),把道德与法治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新课标,倡导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坚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原则,即坚持科学的态度进行创造性地教学。

二、积极设计开放的教学目标

开放的教学目标,按新课程理念可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在考虑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看得见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短期的可检测目标,更要着眼隐性的(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长期的、不可测的目标,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坚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坚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有教育专家指出,新时代的中国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应用能力外,还要强调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有效地学习,注意培养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意识。

因此,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在教学中设置开放性教学目标,有显性的、单一的、近期的,也有隐性的、长期的、综合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培养时代新人,这正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

三、善于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

1、教师要用好教科书。读好课本、用好课本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要由教材教转变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所用。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如指导学生阅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类书籍,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红色基因,进行依法治国、立德树人教育,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学习强国”平台推荐的时政类、文化类栏目内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读本等。

3、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无字书。生活是一本无字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让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如定期组织学生去学习参观烈士陵园、博物馆;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社会调查,并鼓励他们针对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学校举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举办在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所要达到的归宿点。

4、要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各学科之间是融会贯通的,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切忌把道德与法治课变成纯政治理论课,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综合起来讲解,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点,又用道德与法治的辩证思维方法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

5、要用好优质远程网络教育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网络视频资料、各类教育软件、多媒体设备、自然和人文景观、人力资源等,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四、不断拓展和开阔思维空间

新课标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面向学生、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关注人文精神,全面提高政治素养,重视学生生活实践,积极倡导自主探究,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紧紧跟上新课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充当课堂教学的对话者、商谈者和促进者。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并让学生去解决,同时要不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树立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想象的信心,这样才能真正地解放学生,解放了学生,学生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五、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1、尊重学生。教师要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缺点;期待、耐心等待学生转变、成功。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自由表现、发展。

2、平等待生。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商谈者、促进者、合作者,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改革创新。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有新思想,要拓宽教学视野,做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

在新时代、新课标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该把课堂变成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努力促使学生形成自觉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最新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免费实用篇五

本次讲座主讲人为国家教材委委员、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韩震老师。韩震老师主要从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变化与突破、课程性质与理论、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材的编写要求五个方面展开详细的介绍。

一。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

作为在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要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本次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在于:体现新时代培养担当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坚持价值导向,突出政治性,特别是党的领导;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加强一体化设计,注重整合和统筹。

二。主要变化与突破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变化与突破体现在: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落实的课程目标;基于课程核心素养的结构化内容组织与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坚持素养导向的教学建议以及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与考试命题六个方面。

三。课程性质与理念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坚持教师价值引领和学生主体构建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四。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

本次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体现在:观念的突破;育人方式的改革;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教育知识体系和研修方式的改变四个方面。

五。教材编写要求

此部分韩震老师从教材编写原则、教材内容选择以及教材编排与呈现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最后指出教材要做到一个坚持、五个体现,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以及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