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蔬果变变变活动反思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09-26 17:38:32 作者:MJ笔神 大班蔬果变变变活动反思 商不变的规律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大班蔬果变变变活动反思篇一

今天的教学很顺利,书本上安排的题目的量的确不多。所以我把时间花到让学生表达上去了,哈,有充分的时间,上下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我要说: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学生也很舒服。

一、

首先,在出示了例题1之后,学生列式进行解答。

900÷50=

我下面巡视的时候发现,在复习了商不变的规律之后,有学生还是采用了老方法来做,没有简便。我就让他上黑板板书,然后和简便的算法进行比较。得出:这样计算是可以的,不过就是比较麻烦。而且,你的算法也正好给了我们检验简便计算是否正确的一种方式。学生听着,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二、争论

到例题二900÷40时,我还是让学生自己完成,果然,上黑板的同学在横式上把余数写成了2.正打算着重强调呢,学生们倒也眼尖,一看见了就马上举手发言,说:余数应该是20,又有学生说:余数就是2.班中的意见马上分成了两派。我让认为余数是20的学生说说理由。说得很好。

方佳凯:余数是20,因为2在十位上,表示的是2个十。

袁林丽:余数是20.我用了简便计算后,用原来的竖式进行了验算,得出余数是20.

杨谨侨:余数是20,我也是验算的。不过我是用乘法进行验算的。

第一题例题的渗透还是可以的,最起码到这儿为止,许多学生就开始自觉运用验算了。到此,我就顺势把验算的过程讲了,通过验算得出余数是20.

现在,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在课上有话是敢讲的,有不同的意见是敢说的,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和他人进行争论。甚至有时当我一不注意出现口误的时候,他们也会当堂进行纠正。

所以,今天的课我上得很舒服。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蔬果变变变活动反思篇二

这节课最重要的我认为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因此我非常重视和期待生成的过程。在观察4个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时,我预设了3个阶段----1、末尾0多少的变化;2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的通过全班交流、小组合作、同桌探讨等方式,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归纳和验证的学法,积极主动地探索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发现、理解和掌握了商不变的规律,最重要的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的效果也比较明显,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收获。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注重学习过程,相信经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学生会掌握必备的学习方法,取得长足的进步,正所谓:积硅步,至千里!

大班蔬果变变变活动反思篇三

通过本节课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开始,我创设猴王分桃的故事情境。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展开,学生趣味盎然,悬念顿生,紧接着根据学生观注的焦点(分桃结果)来提问:猴王为什么笑了呢?噢,是因为每只猴子都只分到了2个。让学生感悟到商没有变,再问:小猴为什么要笑?它不是太笨了吗?使学生初步感悟到被除数、除数有变化,通过对这一故事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知变与不变,这是研究商不变性质的基础,然后抛出问题,猴王分桃的奥秘是什么呢?也就是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商不变?这一问题一出示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句话,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有了问题学生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方向。要关注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规律,接下来就是组织探究活动。这节课主要是采用独立探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独立探究之前,我认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一点很重要。

本节课,我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将这4个算式竖着写在练习本上,选好观察顺序,每次选2个算式进行比较,观察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商不变。这样提建议,是为了避免学生横着排列算式,不便于观察变化规律。课堂上学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先竖着观察所有被除数的变化,再竖着观察所有除数的变化,而没有去关注2个算式之间的变化情况,最后的总结概括就出不来,另外由于没有指导观察的顺序,学生按黑板上算式排列的特点,只关注了“乘”的变化规律。

1、先选好观察顺序,明确方向。

2、每次选2个算式,便于让学生明白是算式和算式比较。

3、最后要求学生像黑板上这样排列算式即将4个算式竖着写。避免了学生横着写算式这一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还应给予恰当的指导,完全放开是不行的。

本节课的时间安排,独立探究用了7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全班交流7分钟,整个探究活动用去二分之一的时间,也就是探究活动不能流于形式。

本节课我就将“商不变的性质”分解成了3个子问题:一是“都乘相同的数”;二是“都除以相同的数”;三是“0除外”。前2个子问题放在同一时段内研究,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认识到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课的结尾,让学生回过头来回忆一下是怎么学会这一知识的,比提问学生学会了什么知识更有意义。后者只注意了知识的结果,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思想和方法。反思是一种很有用的学习方法。

总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规律,能有效促使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大班蔬果变变变活动反思篇四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索,能够发现理解商不变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上课伊始,我带来了学生爱吃的糖,一下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们都想分到更多的糖,都选择了6000块糖,当翻牌儿后,有的孩子认为6000块多,有的孩子认为300人比3000人少,当孩子们细心观察后发现其实每一种分法的结果是一样多的。一个巧妙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孩子们发现自己中计了,我疑惑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一位同学迫不及待地说:“6÷3=2、60÷30=2、600÷300=2、600÷300=2”。就这样,本节课研究的四个算式让孩子们说了出来。我接着提出问题:“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我热情地鼓励同学们认真观察,开动脑筋,团结合作,一定可以找到奥秘所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了这些算式的变化过程,这时,老师追问:“那么要想商不变,只能乘或除以10、100、1000吗?”同学们心领神会,拿起笔,用不同的算式开始了验证。验证之后,在大家不断的补充、修改、完善下,同学们自己总结了商不变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质疑,我并没有亲自解释,而是引起同学之间的争论,让同学自己发现、探讨,自己来解决疑问,在这种不断的提问、解答过程中,更加深了对商不变性质的进一步理解,更增加了学生之间高水平思维的沟通,让学生体会到课堂是大家学习探讨的天地,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孩子们是愉快的。

同学们掌握了商不变性质,我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了有趣的练习。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找朋友”这个环节,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孩子们没玩尽性,我打算在练习课上再带孩子们玩一玩,从而加深对商不变规律的掌握。

大班蔬果变变变活动反思篇五

商不变的性质是一节探索规律课,通过观察、猜想、验证从而总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在实际授课中,虽然我也设计和安排了一系列探索活动,但是在细节上仍有很多不足。

一是课堂评价语中引导语这一部分,由于在观察阶段没有将学生的总结语言进行夯实规范,让学生明确表达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几,商不变。导致学生整堂课到结束时也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表达能力,即使观察到商不变的性质表述地也是五花八门,使得整节课零散而缺乏规范。

二是验证环节设计欠缺,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穷尽各种可能性。由于观察示例中学生看到的是乘10,除以10,乘2,除以2,所以受思维局限性,很多同学自己举例验证时也都是乘10,除以10,乘2,除以2,这样总结出的结论是经过片面验证的,应该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试试乘3,乘5,乘12,除以3,除以3,除以12等,尽量多举例,列出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即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相同的数有没有范围或特殊情况,如果学生想不出,老师提示0和1,得出0不可以,完善结论。这一部分一定要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经历思考、验证、表达,不断夯实对于商不变这一性质的理解,这样验证的过程也就是一个练习的过程,学生对于这一性质理解透彻,做练习自然水到渠成。

三是客观方面,对录播教室的多媒体操作不熟悉,导致中间频出问题,教学过程中断,孩子的认知也是片断性的,再是准备了两份课件,结果全部点开,自己最后也混淆了,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总的来说,作为年轻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重难点知识的突破仍缺乏方法,整节课老师只是不断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不是通过几句简单的引导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进行同桌交流,小组合作,自主解决问题,整堂课过于零散、平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