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财务人员不足之处 自查报告存在问题(精选6篇)

时间:2023-09-29 05:25:14 作者:梦幻泡 2023年财务人员不足之处 自查报告存在问题(精选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财务人员不足之处篇一

一、存在问题 (一)职能交叉重叠

中纪委等五部委联发的9号、10号文件下发之后,地方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而市直单位纪委一方面处于缺编缺人的困境,另一方面又承担着繁重的反腐倡廉工作任务,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区域,在人员编制、干部配备、办公办案装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的暴露出来。

二、工作建议

随着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按照中央关于“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直属部门(单位)纪委在预防腐败方面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发挥职能作用的空间和领域更加宽广,重视和支持直属部门(单位)纪委的自身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直属部门(单位)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加强市直部门(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建设

在派出纪检监察机构收归直管后,要进一步强化部门(单位)内部监督,加强内设纪检监察机构建设。成立党委的部门(单位),要在保留纪委的同时,研究解决职务设置和人员配备问题,干部总数超过100人或党员总数超过80人的部门(单位),要内设监察室,配备监察室主任;增设纪委副书记、纪委办公室主任;干部总数少于100人或党员总数少于80人的综合部门(单位),要配备专职监察员,保证有2—3名专职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内设纪检监察机构,但涉及人权、事权、财权的重点部门(单位),要明确1名领导分管反腐倡廉建设,并设置纪检监察联络员,负责具体业务工作的开展,同时接受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业务指导。(二)明确划分市直部门(单位)纪委与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职责权限 明确市直部门(单位)纪委全面负责所在部门(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同时接受派出纪工委监察分局的领导和指导。对涉及科级以下干部的信访、初核、立案调查和案件审理,以及其他正常的纪检监察业务,原则上由市直部门(单位)纪委负责,需要纪工委支持配合的,向负责(联系)的纪工委提出;对“三重一大”的决策监督,以及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由纪工委和市直部门(单位)纪委共同负责,涉及需要初核和立案调查的,由纪工委负责,市直部门(单位)纪委配合。

财务人员不足之处篇二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心得体会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然而,一些学生却存在着照搬照抄的问题。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道德,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该问题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

第二段:原因剖析

照搬照抄的问题源于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学生在应付大量作业的压力下,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往往选择将他人的心得体会直接复制粘贴。其次,部分学生存在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害怕自己的心得体会不被认可,因此更倾向于借用他人的观点来“壮胆”。此外,一些学生由于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入或者无时间进行深入研究,也导致了心得体会的照搬照抄。

第三段:影响分析

心得体会的照搬照抄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学术形象和能力培养,还给学生的自我发展带来了严重困扰。首先,照搬照抄的行为显然违背了学术道德,在考试或作业被老师发现后,学生将面临严重的处罚甚至被认定为学术不端。其次,照抄他人的心得体会无疑剥夺了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限制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最重要的是,缺乏真正的学术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将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第四段:解决办法探讨

解决心得体会照搬照抄问题需要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首先,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明确知识是为了理解和应用,而不单纯是为了考试和作业。其次,学生需要加大自主学习的力度,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再次,学校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对学术道德的教育和引导,提醒学生合理参考他人观点的同时,要注重个人独立思考和表达。同时,学校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学术指导和批改意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心得体会的质量。

第五段:总结观点

总之,心得体会存在照搬照抄问题是一个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需要引起广泛重视和解决。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自觉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学校应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术指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财务人员不足之处篇三

一存在的问题

1.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国家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办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能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所以国家理应承担教育投入的大头。一般来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大小,既可以反映政府对教育的“努力程度”,又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就世界范围而言,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92年为2.73%,1993年为2.52%,1994年为2.62%,1995年为2.45%,1996年为2.47%,1997年为2.54%,1998年为2.61%,1999年为2.79%,2000年为2.87%,2001年为3.19%。①从这组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徘徊在2%-3%之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政府在教育投资上大力倾斜于高等教育,这使基础教育的资金更加短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格局是:地方负担为主,中央和省级只提供少量的补助。大多县乡政府财力原本就较为薄弱,却负担着绝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这使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了我国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一般来说,城市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较好,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处境却越来越困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经费压力大

我国1986年实行征收教育费附加的办法,这在基础教育资金筹措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2000年,我国实行了减轻农民负担的“税费”改革制度,取消了农村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这样一来,农村的义务教育投入除了来自收取在校学生的少量学杂费外,主要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尤显突出。

(2)基础教育投资差异愈加明显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经济将面临巨大冲击,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情况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个人以及国外集团力量由于利益的驱动,其投资重点会相对集中于城市,这将进一步拉大城乡基础教育的差距,致使农村基础教育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

(3)拖欠教师工资问题还未完全解决

从2001年开始,教师的工资由县统一发放,使得长时间、大面积拖欠教师工资的势头得到遏制。但是,由于地区间、城乡间、机关与学校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局部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

(4)农村信息化教育难以落到实处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已列入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内容。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中小学特别是贫困地区,几乎都不能按规划进行信息化建设。

2.投资比例欠妥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教育的要求首先是普及义务教育。按理,基础教育应是国家投资的的重点,其次才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可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方面的投资比例欠妥,把有限的教育经费过多地投向了高等教育。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九五”教育经费及相关指标统计数据》,我国义务教育应由国家承担的.教育费用占不到35%(世界发达国家约为50%——资料来源:原国家教委财务司编《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却占了相当部分资金。我国适龄儿童的人口基数大,人头平均费用很少,这不符合义务教育的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大学阶段投资的比重太大,从我国大、中、小学生均经费情况看,我国培养1名大学生的费用相当于培养6名中学生、66.5名小学生的费用,即比例为1:6:66.5(发达国家的比例约为1:1.7:4)。②这种不合理投资的结果,使得耗费大量教育资源的某些大学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因供过于求而被闲置起来,不但严重地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加大了政府的就业压力和失业补贴。[1]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投资,致使教育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教育设备老化,校舍不能及时改建、新建、一些农村学校危房情况甚为严重。

3.缺乏科学的管理监督

教育投资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强有力的投资管理和科学的投资方式。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财政管理比较薄弱,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尤其是采用无偿性财政拨款方式进行教育财政资金的分配,助长了人们不重视提高投资效益的倾向,教育经费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1)教育经费运用不当

在我国许多贫困落后地区,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许多老百姓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可一些行政部门领导为了自己的升迁,纷纷花公-款“读研”、“读博”,这些人上学的费用包括学费、往返于学校的费用,甚至“孝敬”导师的礼物,都出自国家财政和单位小金库。[2]这无疑加重了财政负担。由于我国教育财政没有单独立项,而是融入一般财政之中,是财政总支出的一部分,这就很容易出现一些行政领导利用职权之便挪用教育财政资金的现象,势必影响到当地政府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拨款。

财务人员不足之处篇四

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与大家学习和交流,也非常感谢组织对自己的信任。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农村党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省第十届党代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省委书记李金斌再次强调,要把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作为今年和今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因此,实现农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任务。现结合上级部署和文件要求,以及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和现行党支部工作相比,共同探讨农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请批评和纠正。

主要问题有:

目前,农村党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等问题仍相对突出。党员年龄老化、文化水平低的后果越来越严重,不仅导致党员缺乏活力,而且导致村干部和储备队伍不足。如果一些村党委书记卸任,就很难重新选择一个合适的村党委书记。同时,大多数35岁以下的农村中青年在学校学习,完成学业后就业或选择外出工作,导致村干部和党员缺乏后续保障。

对共产主义信心不足,觉得共产主义离我们很远,走上贪图享受、腐化堕落的道路,甚至迷失人生道路和方向,信仰封建迷信;有的党员宗旨意识谈化,不讲奉献,利益至上,不愿参加义务公益活动,参加支部党员培训、开党员会都要拿报酬;有的党员实用主义至上,拜金主义倾向严重,与自己有利的事情就愿意去做,为了金钱不讲原则,不择手段;部分党员荣誉感减弱,与党员标准和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党员先锋意识淡化的现象危害性很大,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近年来,我社区对村干部待遇问题非常重视,得到了有效解决,与相邻乡镇相比也处在前列,但村干部的工资较低。由于工资待遇低导致村干部缺乏工作积极性,没人愿意干或有能力的不干。村干部在政治出路等方面还缺乏一种激励机制,村干部认为自己干好最多能当个村支书,干的不好也抽不了自己的“一亩二分地”,所以在遇到“难、重、繁”的工作任务时,随时就有卸任的想法,导致农村一些难点问题解决不能及时到位。此外,村干部退职后也没有保障,虽然我社区给为历任村干部参加了养老保险,但缺乏长效保障机制,现任村干部没有制度保障。农村党员干部机制保障不健全,影响到村干部队伍稳定,更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村集体经济普遍十分脆弱,不少村集体收入有减无增,而刚性支出有增无减。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已是艰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则是难上加难。村集体经济弱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无法解决,特别是债务归还无期,导致党组织形象受损,威信下降。有经济实力才有战斗力,基层党支部威信的树立要靠实实在在解决老百姓的发展问题。可以说“经济发展到哪里,组织的威信就树立到那里”。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党员缺乏致富能力,更谈不上帮助和带领群众致富,也严重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趋频繁广泛,流动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流动党员外出前不向党组织报告,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在管理中表现为“五难”,即“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党费难收缴、作用难发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农村党建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

面临以上农村党建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不断强化党建工作措施,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第一,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要把党组织的凝聚力牢牢构筑在发展农村经济上,只有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抓党建,农村党建才有着力点,才能真正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一要围绕发展配强班子。一方面扩大选拔范围,创新选人界限。打破目前“限定村内选人、固定本村任职”的传统模式束缚,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职业限制,面向发展经济能人,选经济型、技能型、知识型、开拓型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党内民主,创新选人机制。要通过“公推直选”,选出精干高效、群众满意的村支部班子,真正做到“选准一个人、带富一个村”。二是围绕发展提升素质。帮助村干部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着手提升村干部引领发展本领。以区党校、远程教育站点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主阵地,对村干部和党员骨干进行专题培训,现场培训和技术轮训,加强对农村支部书记外出学习培训,开阔眼界,不断更新提升村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带动致富能力。三是切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村级组织有钱办事、是解决村级组织威信不高、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根本性问题。一方面要搞好集体原有土地、场所等的承包经营,提高集体资产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集体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大村级转移支付力度,要对村组运行中各项必要的开支和刚性支出,进行摸底了解和科学的测算,加大村组资金投入力度。

第二,把提高农村党员素质作为根本要求。

党员素质决定党组织的战斗力,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一要切实把农村党员队伍发展好。发展党员既要慎重,又要积极,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及时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标准发展党员,不断完善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制,全面推行党员发展双向推荐制、公示制及发展党员质量考核和违规追究制。建立优秀农村人才储备库和培养帮带机制,培养吸收农村“种养能手”、“土专家”等致富型农民入党,提高农村党员发展质量,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切实把农村党员队伍教育好。积极探索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在培训管理上,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强化各级责任;在培训内容上,要在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突出对党员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致富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要充分注重教育对象的差异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分类分层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在培训经费上,上级财政每年要安排农村干部和党员培训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三是切实把农村党员队伍管理好。进一步完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健全分设党小组制度,以村民小组或相关产业链条为单位,广泛建立党小组,将分散的农村党员集中起来,参与议事决策、财务监督等。进一步健全民主生活会、民主议事、党员活动日和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强化党员行为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党员自我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机制。完善党员年度评议考核、党员挂牌动态管理制度,建立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民主评议机制。强化预警告诫,健全党员淘汰机制。四是把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好。党员干部切忌静不下心、沉不下身子的浮躁心态和飘浮作风。要强化实干精神,只有实干,才会有成绩,才会促进发展,引导党员干部要树立“以民为本,奉民为天,为民奉献”的意识,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认真抓好工作落实。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做好党务公开工作。在工作中要善于突出重点,抓住主要问题,注意解决问题,搞好分类指导。树立群众事务无小事的意识,特别要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务解决好、落实好。要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与基层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意工作方法,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第三,把加强村级干部后备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环节。

要强化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职责,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好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一要拓展选拔培养视野。及时把那些思想品质好、奉献精神强、会经营、善管理、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提供优秀人才支撑。做好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任用工作,把一些思想观念进步,开拓创新能力强,下得去、呆得住、能吃苦的大学生安排到村内任职。要把选人范围扩大到回乡学生、复退军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等各个领域、各种群体之中。二要创新培养制度。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联系人制度。实施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和村支书接对联系培养制度,帮助后备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建立后备干部考察制度。定期对后备干部表现情况进行考察,建立干部培养档案,作为村干部选用的重要依据,克服选用的随意性。建立谈话沟通制度。定期与后备干部进行谈话,关心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出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要求,增强后备干部的组织归宿感。三是加强动态管理。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在乡镇党委考察的基础上,村党组织每年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后备干部进行一次民主评议,根据评议结果及时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充实,使后备干部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

第四,把强化保障激励作为努力方向。

要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必须强化保障激励措施。一要着力加强待遇保障。建立健全适合农村基层特点的激励和保障机制,以适当待遇留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村干部补贴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完善村干部补贴各级财政分担统筹制,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逐步提高村干部的报酬。健全完善村组干部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并形成长效的保障机制,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制定相关政策激励机制,拿出一定的比例或名额,选拔优秀村干部到乡镇机关任职,享受公务员待遇,多途径解决村干部的政治出路。二要着力加强考核考评。将农村党员干部的补贴及晋升与其担负职务、付出劳动、工作成绩挂钩,使他们工作起来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制定以经经济工作、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实行量化考核,建立个人政绩档案,作为奖罚依据,实行村支部干部补贴在乡镇推行目标管理考核的基础上统一发放。三是着力加强权利保障。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机制,扩大基层党员的参与面,对表现突出的基层党员可聘任为党内民主监督员。逐步建立党代表常任制,定期听取和评议党委的工作报告。四要建立健全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生活上随时了解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切实感到组织的温暖。建立年龄高和党龄长的老党员到龄补助机制,党龄或年龄达到标准的党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健全党员创业帮扶机制,主动创业的党员要给予贴息贷款等政策性创业扶助;完善党内救助体系,开展贫困党员党内生活补助工作。通过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提高党员的荣誉感,使农村党员在生活上不忘党,思想上不脱党。

第五、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流动党员大多年富力强,经常出门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许多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管理和利用好这一群体,通过发挥流动党员“双带”作用,促使本地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学先赶优,提高整体素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因此,我们充分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流动的客观现实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切实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健全目标责任制。一是建全流动党员申请登记制度。党支部在流动党员外出前后要负责对其基本情况、流动原因、去向、联系方式、流动时间、作用发挥等进行登记造册,以便党组织随时掌握其动态。二是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凡外出流动党员,在其外出期间,党支部在征求本人意见后确定一名正式党员作为联络员负责对其进行日常联络,联络员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主动了解流动党员情况并督促其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定期到流入地或原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按期交纳党费。三是建全流动党员鉴定制度。流动党员返回前,流入地党组织应对该党员流动期间的具体表现和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做出书面鉴定,加盖党组织公章后寄回所在党支部,作为年底评议流动党员的重要依据。对流出的预备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负责按季度培养考察并及时寄回培养考察意见,对流入地无党组织的,原党支部要采取专人培养考察和个人主动思想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养活动,党支部要对外出流动党员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使其在外出期间有责任、有压力,有目标,使流动党员流动期间不脱管,解决流动党员“无人管无人问”的问题;四是对个别在外出期间思想退化,表现恶劣,经党组织多次教育仍不悔改的流动党员,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予以组织处理,严重者要做出劝退或除名处理。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看法,谢谢大家!

财务人员不足之处篇五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及与大学招生潮的蔓延,心得体会成为了许多高中生写作的一种重要方式。然而,人们也逐渐发现,心得体会的写作中存在着照搬照抄的问题。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也削弱了心得体会的真实性和独特性。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寻求解决之道。

首先,照搬照抄问题使得学生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写心得体会时,一些学生往往选择从互联网或他人的作品中寻找灵感,甚至直接复制粘贴过来。这样的行为使得学生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无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而独立思考正是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整理以及提炼,才能真正将所学转化为己有的知识。

其次,照搬照抄问题缺乏了心得体会的真实性和独特性。每个人的学习和人生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个人的心得体会也应该是独特的。然而,照搬照抄导致了学生之间心得体会的雷同现象。这不仅使得心得体会失去了个人的真实感受,也缺乏了深入探讨和思考的基础。如果学生只是简单地从他人的经历中复制,那么无法体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真正理解和反思。

再次,照搬照抄问题削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大学中,创新能力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之一。然而,照搬照抄的行为往往削弱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果学生只是将别人的观点搬到自己的文章中,那么就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无法培养自己创新的能力。而创新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也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针对照搬照抄问题,我们应该寻求相应的解决之道。首先,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教会学生正确看待和运用心得体会的方法。其次,学生也应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从而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最后,社会各界也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和心得体会的撰写,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和眼界。

综上所述,照搬照抄问题在学生的心得体会写作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发挥心得体会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

财务人员不足之处篇六

留守儿童,就是那些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经商或谋生而将孩子留守在农村老家或寄宿在学校的少年儿童。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父母不在身边,均由家庭或社会的其他成员作为监护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经商,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着增加,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卫生、安全问题越来越凸显。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全省民营经济和承建产业转移示范县,以毛织、制鞋为主的外贸型加工企业已达560家,用工达4万多人,虽然受金融**影响,但现在已初步复苏,企业用工紧缺。县委政府号召相关职能部门充分整合资源,动员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县城打工。目前全县外出务工农民数量有 7万人,其中在县内务工有 3万 人。对于广大农民工来说,把孩子留在家里是无奈之举,非常担心牵挂。为了更好地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服务广大的农民工,让他们放心在外打工谋生,县妇联组织人员于7月中旬对我县有代表性的犁头瑶族乡、祠堂圩乡和县博爱学校的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主要方式,统计基本情况,走访留守儿童家庭,采访学校老师和留守儿童,更翔实了解掌握我县留守儿童的现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准对策。现将调研情况综合如下:

一、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全县辖25个乡镇、办事处,其中有6个少数民族乡,358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6万,儿童人口(14岁以下)约为 8万,农村儿童约为7万。据初略统计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约为3.5万名,其中在校留守儿童为1.6万名,占在校儿童总数的51%。被调研的3个单位的基本情况:犁头瑶族乡,全乡总人口2700 人,农村儿童人口约为380 人,留守儿童 230 人,占 %,在校儿童 160 人,在校留守儿童110 人,占68 %;祠堂圩乡全乡总人口 1.3万 人,农村儿童人口约为 2800人,留守儿童 1500 人,占51 %,在校儿童 520 人,在校留守儿童 340 人,占 65 %;县博爱学校在校生 3200人,留守儿童 2960 人,占 90 %。

通过调查了解,总体来说,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还是好的,父母在外打工或经商,多少有些收入,如果加上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孩子1-2个,自然条件可以,那么家庭经济状况就相对好些,孩子在家不缺吃穿,无忧无虑的生活。采访中我们看见,大部分孩子暑期在家玩耍,看电视,做作业,还有少部分孩子暑期放假就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度假。祠堂圩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比犁头瑶族乡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就好得多,这与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有些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成长,辛苦赚钱,勤俭节约,将孩子送到县城或外地上学。如在博爱学校寄宿的留守儿童就与其他的同龄人没有什么两样,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在家由谁来带养监护,因不同的家庭情况而异。由于在农村结婚年龄普遍偏低,隔代的公公婆婆年纪不老,一般在45—60岁之间。年轻父母外出一般将孩子交给家中的公婆和外公婆。这类监护方式占85%,另外交给亲戚或朋友监护的占10%,有条件的家庭将孩子送到县城的学校寄宿,交给老师管理的占5%。大约30%的留守儿童在2岁前父母外出打工,40%的留守儿童6岁前父母外出,30%的留守儿童入学后父母外出。我们随机问了10名在校孩子,有7个孩子父母外出5年以上。

二、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留守儿童近距离的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令人极为担忧的困难和问题。

1、学习成绩偏差。这是留守儿童群体中一个十分明显而又普遍的问题。在乡村中小学表现尤为突出。犁头中心小学,54 名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居上的仅有6名,占10%。在学校里,有些留守儿童学习态度不端正,有厌学情绪,不专心听课,作业马马虎虎。与同学交流较少,不懂也不问。祠堂圩乡大兴村有一名叫李雄的男孩,13岁初一学生,读小学的时候爸爸外出打工,妈妈在家,对他的影响不大,但去年爸爸妈妈都外出了,他很不适应与公公婆婆生活,继而对学习也不感兴趣了,成绩下滑,暑假作业也是潦潦草草,当问他的上学期的成绩时,他说不想读书了,想尽快毕业外出打工。

个叫赵雯的女孩,11岁,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里有公公婆婆和曾祖母三个老人,公公患心脏病和脑血栓,婆婆脚残疾,曾祖母94岁神智不清了,这样的家庭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因而觉得自己与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缺少太多,没有自信心。

3、行为习惯不良好。一般孩子自控力和约束力差,由于得不到父母良好的教育和管理,隔代教育毕竟乏力,许多留守儿童表现得明显比同龄其他孩子差。在学校老师眼里是“差生”,逆反心理,不听老师的话,逃学、厌学、旷课、打架、说谎等等不良习气。有些在县城寄宿的孩子把父母给的零花钱上网打游戏,还与社会上的小混混一起做坏事。如在博爱学校,尽管学校和老师管理很严格,但还是有少数留守儿童利用月休假不回家,认为回去爸妈也不在家,不如在城里玩,学校也没有办法,有的甚至走上违法之路。去年9月,在该校读完初中已回家的黄某竟带上几个社会小混混,为了一件小事找原来的同学打架报仇,酿成一死一伤的后果,后曾某获刑4年,赔偿3万元。

4、生活贫困及卫生条件差。有些父母没有什么技能,收入微薄,寄回家里的钱最多维持最基本的温饱。如犁头瑶族乡自然条件极差,全乡人平年纯收入不足1000元,大部分居住在崇山峻岭和半山腰。住的是泥巴房,喝的是山涧水,种的是高山田,家庭基本没有收入。有些一家六七口人全靠年轻夫妻或子女在外打工。有些家庭一个星期吃不上一点肉,有些孩子从来没喝过牛奶,一年里穿不上一件新衣服。而且有些单亲家庭,父亲过早去世或母亲改嫁的家境更穷。生活贫困还导致留守儿童辍学、失学。该乡现读高中的学生屈指可数,大学生十几年才考上一二个。有一个叫成勇的男孩15岁,2007年从犁头中小毕业,到县民族中学上初中,只读了一个学期,虽然是义务教育还是需要生活费,就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一分钱而失学,他有个哥哥前几年小学毕业就外出打工了,他的父亲患病去世,欠下一大笔债,还有一个80多岁的婆婆。成勇已失学一年半了,他对我们说还非常想上学。在留守儿童中贫困儿童约占15%,瑶族乡则占65%。由于没有年轻的父母在家,家里的卫生状况一般要差些,有些小孩几岁就自己做饭菜,洗衣服,根本不懂得如何讲究卫生,加上家里厨房、卧室、猪栏紧密相接,潮湿不透风,臭气难闻,影响身体健康。

5、安全有隐患。家庭安全隐患:一般大人外出干活,孩子独自在家,十分危险。强奸、盗窃、火灾等时有发生。有对夫妻将仅8岁的女孩寄养在外婆家,有一天晚上没电,看书不慎将蜡烛弄倒引发起火,外婆不懂扑火方法,小女孩被烧成一级重度残废,花了十几万也无法恢复。上学安全隐患:有些学校没有住宿条件,像犁头中小部分学生每天都要走几公里或更远的路,没有家长送,很不安全。另外留守儿童还容易上当受骗。平常缺乏亲情和关爱,没有安全感,极容易被人施以小恩小惠而上当。曾有名女初中生在课外时间被一伙社会青年诱骗到宁远被迫卖淫,导致怀孕,单亲母亲得知后从广东赶回来欲哭无泪。

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中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作为职能部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高度关注他们的现状,加强调研,分析原因,不断探索和妥善解决。

三、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的原因

1、缺乏父母的亲情关爱。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良好的教育从小开始。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现在城里的父母从孩子一生下来就科学育儿,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暑期忙着给孩子参加各类特长培训班。而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连亲情都无法感受到。当我们从离县城不到20公里的犁头返回的那一刻感觉城乡差别实在太大了。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有着自己的认识,也带来一些烦恼。父母不在家,代理监护人有无暇顾及他们的这些变化,在委屈和困难面前得不到感情的支持和与父母及时交流,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如自卑、封闭、虚荣,过分敏感,自尊,内心孤独无助等。

2、家庭无力管教。一般公公婆婆十分疼爱孙辈们,通常孩子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这种隔代亲容易造成溺爱,对孩子的约束力有限。有时明知道孩子做得不对,还是持一种宽容甚至放任态度,认为孩子还小,只管好吃穿用,其他今后由他爸妈来管。公公婆婆年老没什么文化,山里的老人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对孙子们的文化辅导爱莫能助。无论体力上还是文化上都力不从心,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3、社会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因为发展城镇工业,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发展存在差距而造成的结果。农村经济底子薄,提高生活的难度大,更多的农民朋友在家里不能养家糊口,只能外出谋生。由于户籍及高考制度,城里高昂的学费和住宿等原因,无法将孩子带到身边。在孩子看来,大量的父母外出打工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没有多少文化的父辈能在外打工挣钱,“读不读书没什么区别”,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而且公公婆婆们认为“只要吃好喝好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

4、学校条件和教育管理不到位。父母外出打工很不放心家里的孩子,都想努力挣钱,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目前我县大部分中心小学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另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也跟不上,我们所到的学校只有一个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大部分没有开设有针对性的辅导课,家长学校的作用发挥不好。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基本不开设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而这些内容对留守儿童又是最重要的。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各级政府要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帮助农村快速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更多的农民就可以就地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使更多的孩子可以在父母的身边享受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加大投入,落实政策,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教育经费投入力度。要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寄宿到学校,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落实政策,确保夫妻双方外出打工可以将子女带到流入地就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孩子,这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鼓励创办民营学校,改变不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流学和失学问题。

3、加大学校教育管理力度。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学业,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与家长多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和成长变化。建立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如县博爱学校作为民办学校,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摸索一套较成功的经验,成为全国百强民办学校,荣获“湖南省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成为全县最好的留守儿童之家。

4、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共同促进儿童事业发展。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县人民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督促县教育局、县妇联、团县委、县计生委等各成员单位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整合资源,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打造“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不断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让留守儿童同在一片蓝天下。

5、加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性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每位父母亲千万不能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应有开阔的眼界和长远的打算,在物质条件基本满足情况下,应该多为下一代考虑。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成功。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否,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共建。从目前现状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它不仅是学校和家庭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必须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当作一项希望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并切实落实在行动上,全面推动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