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调查报告结论(精选16篇)

时间:2023-11-22 08:40:59 作者:FS文字使者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结论(精选16篇)

调查报告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方案。调查报告的推广和应用效果显著,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决策者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奉化,我们美丽的家乡,她位于浙江省东部,关于社会文化建设的实践调查报告。她境内源远流长的沂河水,惠泽着沂蒙人民,孕育了奉化的文明。改革开发以来,奉化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的奉化城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发达、交通便利、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然而经济的发展、工厂不断的建设给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家乡的一员,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对奉化的环境污染状况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希望冀此了解家乡的环境现状,找到改善家乡环境的对策,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此次调查活动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多方面收集资料和数据,尽量获得第一手资料,力求真实和准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到图书馆查阅了一系列图书、报刊资料,以便更好的了解家乡概况,历史沿革、发展规划;到市环境保护局索取了有关环境监测数据;在城区选点实地观察并采取水样;到几家企业调查了排污及治理情况;走访了城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对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调查报告《关于社会文化建设的实践调查报告》。要想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现状并作出准确评价是很困难的,限于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只能以主观估测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家乡的环境现状、影响、趋势作出一些粗浅的评价。

(一)实地观察过程及结果。

本次城区实地调查,我们一共选取了六个观察地点(分别为橡胶坝处、中山路、大成路附近、市图书馆附近、工业园附近、居敬社区附近)进行了大气污染状况调查。观察表明,奉化大气状况尚属良好,工业区大气有少许刺激气味,晴天时大气能见度不太高。个别地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体污染。如橡胶坝处河段水色浑浊,散发出臭味,水样ph值测定表明,其ph为酸性。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水质变黑发臭是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据调查这种状况主要是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体造成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河道的下游,一台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清淤工作,据了解,是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治理此河道,几个月后此河段的水有望变得清澈。

(二)企业调查结果。

我们走访了几家造纸厂和钢管厂,发现这些企业内都有一定的污染治理设施,排出的废水的水质都较好,能达到排放要求,有的企业还能够将水处理后循环使用。

(三)居民调查结果。

据调查,很多人认为,目前奉化的环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经过环保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努力,几年前脏臭的河水如今已经变得清澈了许多,污浊的空气也变得新鲜了许多,我们周围的环境状况确实改善了许多,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还有一些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时候市区内的空气质量也不能尽如人意等等。被访者普遍认为,确实应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被访者就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纷纷提出了意见和看法,他们也表示愿意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为把我们的奉化城建设得更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见人们对周围的环境还是十分重视的,他们的环保意识也是很强的。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目前这种环境状况,光靠环保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保护环境也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基础理论,巩固和掌握专业知识,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大纲要求,xx年11月我们组在指导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建设工程监理课题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建设监理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我们分别到当地三家有代表性的监理企业,通过问卷、访谈、参与实践等调查方式,收集和整理了有关监理规划方面的资料,并形成调查报告。

一、监理规划的编制。

1、监理规划的编制程序。

课题组所调查的三家监理企业,都十分重视项目监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监理单位在签订委托监理合同后,按规定及时组建了适宜的项目监理机构,在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依据建设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及项目审批文件;与建设工程项目有关的标准、设计文件、技术资料、监理大纲、委托监理合同文件以及与建设工程项目有关的合同文件,开始监理规划的编制,完成后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及时在召开项目第一次工地会议前报送建设单位。

2、监理规划编写的要求。

通过调查分析,并参考部分监理书籍和资料,归纳起来监理规划的编写,一般应遵循以下一些要求。

(1)基本构成内容应当力求统一。

监理规划在总体内容组成上应力求做到统一。这是监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要求。

监理规划基本构成内容应当包括:目标规划、监理组织、目标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

(2)具体内容应具有针对性。

监理规划是指导某一特定建设工程监理工作的技术组织文件,它的具体内容应与这个建设工程相适应。由于所有建设工程都具有单件性和一次性的特点,因此每一个监理规划都必然有它自己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质量目标,有它自己的项目组织形式、监理组织机构,有它自己的目标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有它自己的信息管理制度、合同管理措施。

(3)监理规划应当遵循建设工程的运行规律。

监理规划是针对一个具体建设工程编写的,而不同的建设工程具有不同的工程特点、工程条件和运行方式。这就决定了建设工程监理规划必然与工程运行客观规律具有一致性,必须把握、遵循建设工程运行的规律。只有把握建设工程运行的客观规律,监理规划的运行才是有效的,才能实施对这项工程的有效监理。

(4)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是监理规划编写的主持人。

按照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的要求,监理规划应在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编写。同时充分调动整个项目监理机构中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积极性,要广泛征求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并吸收其中水平比较高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共同参与编制。

(5)监理规划的分段编写。

监理规划的内容与建设工程进展密切相关,没规划信息也就没有规划的内容。因此,可以将监理规划编写的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编写阶段均可与建设工程实施各阶段相对应,从而使监理规划的编写符合实际和科学,使对实施该项建设工程的监督管理更有效。

3、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

这次调查,课题组收集了三家监理企业编制的六份监理规划,经过分析、比较,非常显著的共同之处是,各项目监理规划的主要内容,都符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的12项内容。包括工程项目概况、监理工作范围、监理工作内容、监理工作目标、监理工作依据、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成、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配备、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岗位职责、监理工作程序、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监理工作制度、监理设施。

从以上内容可以发现,监理规划作为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总体内容的构成上做到了基本统一。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我们发现不同的项目监理规划,具体的内容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各个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分别明确了项目监理机构工作的具体目标,确定了具体的监理工作制度、程序、方法和措施等,具有可操作性,起到了指导监理工作的作用。

二、监理规划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建设监理的中心任务是协助业主实现工程总目标,监理规划的实施及产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监理企业的实际监理工作水平。通过参与实践的部分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看,监理规划的实施情况总体较好,并产生了良好的技术经济及社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1、项目监理机构的组建及人员配备计划的实施。

监理企业在接受业主委托实施监理之前,都能及时建立与工程项目监理活动相适应的监理组织机构,并根据监理任务范围、内容、期限、专业类别以及工程的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工程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按计划配备了满足监理工作需要的各类监理人员。

通过对监理人员的资格和经历情况统计分析,反映出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大多是取得了国家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的监理人员,且具有多年丰富的同类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符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当然,也有一些省级监理师担任监理工程师的情况,总体上还是符合省建设厅有关监理行业管理规定的要求。

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各类监理人员的数量和专业配备基本能做到相应的调整,从而保证了不同阶段各项监理工作的实施。

2、项目监理机构人员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

从监理规划的编制情况看,项目监理机构人员的岗位职责都能符合《建设工程监理规范》规定的要求,也是各类监理人员应该履行的职责。对项目监理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及取得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反映出各类监理人员岗位职责的实际履行情况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但也发现少部分监理人员在一些方面有不作为的现象,需要加强监理人员内部管理。

总监理工程师职责履行情况:

(1)认真负责项目监理机构的日常管理工作,对项目监理人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并能有效地监督检查监理人员的工作,对不称职的人员进行调换。

(2)重视监理规划的编制工作,能亲自主持并组织各专业和各子项目监理工程师认真编写监理规划,严格审批各专业项目监理实施细则。

(3)能认真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和审定承包单位提供的开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方案,进度计划。

(4)坚持定期主持召开监理工作会议,及时签发项目监理机构的文件和指令。

(5)能慎重审核签署承包单位的申请,支付证书和竣工结算。

(6)按期组织编写并签发监理月报、监理工作阶段报告,专题报告和项目监理工作总结。

(7)能认真审核签认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资料,审查承包单位的竣工申请,组织监理人员进行竣工预验,参与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并主持整理项目监理资料。

(8)在审查和处理工程变更方面,有时受建设单位强式行为的影响,不能严格按程序进行。

(9)对调解建设单位与承包单位的合同争议,处理索赔,审批工程延期等方面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方法,不断完善。

专业监理工程师职责履行情况。

(1)总体上能胜任本专业监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但编制本专业监理实施细则水平尚需提高,多数情况下在总监理工程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

(2)能认真审查承包单位提交的涉及本专业的计划、方案和申请。

(3)能认真负责本专业分项工程及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

(4)对涉及本专业的监理资料,能认真收集、整理,并参与编写监理月报,认真做好监理日记。

(5)认真检查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原始凭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及其质量情况,对进场材料、设备、构配件进行平行检验,合格予以签认。

(6)能慎重审核本专业工程计量的数据和原始凭证。

(7)对本专业监员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应进一步加强并努力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监理员职责的履行情况。

(1)基本上能够检查承包单位投入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设备及其使用、运行状况,检查记录及监理日记内容尚不够详细具体。

(2)能慎重复核工程计量的有关数据并签署原始凭证。

(3)能认真按设计图纸及有关标准,对承包单位的工艺过程或施工工序进行检查和记录,并对加制作及工序施工质量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4)基本能胜任旁站监理工作,发现问题能及时指出并向专业监理工程师报告。

3、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由于调查的三家监理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建设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因此,仅对施工阶段监理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具体的分析。从总体情况看,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实施情况都比较好,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比较圆满地实现了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项目业主基本比较满意。但在投资控制和合同管理方面,由于受业主授权的限制以及合同双方履约意识的影响,许多方面的工作开展还不够深入全面。这也是多数监理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强化、改进和提高。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的实施情况。

(1)项目监理人员能认真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工作,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的意见和建议。

(2)工程项目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能及时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各类专项方案。

(3)工程项目开工前,总监理工程师能全面审查承包单位现场项目管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4)分包工程开工前,项目监理机构能认真审查承包单位报送的分包单位相关资质资料。

(5)总监理工程师十分重视开工报审工作,能组织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各项开工条件进行认真审核。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

(1)专业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单位报送的进场工程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证明资料能进行严格地审核,并能按规定采用平行检查或见证取样的方式进行抽检,严格把关材料、构配件的质量。

(2)项目监理机构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报送的施工测量放线成果能进行认真的复验和确认。

(3)项目监理人员能按总监理工程师的安排对施工过程进行巡视和检查,对隐蔽工程隐蔽过程及下道工序施工完成后难以检查的重点部位,项目监理人员能按旁站方案实施旁站监理。

(4)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各个检验批、分项工程、隐蔽工程能及时根据承包单位的自检结果进行现场检查,质量合格予以签认。

(5)总监理工程师能认真组织项目监理人员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

(6)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缺陷,专业监理工程师能及时下达监理工程师通知,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并检查整改结果。

(7)监理人员发现施工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可能造成事故时能通过总监理工程师及时下达工程暂停令,要求承包单位按相关处理程序进行整改,并对处理过程和处理结果按程序进行监督、检查和验收。

施工阶段进度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

(1)总监理工程师能严格按施工合同的要求,审批承包单位报送的施工总进度计划及年、季、月度施工进度计划。

(2)专业监理工程师注重进度计划的检查实施,并能认真记录实际进度及其相关情况,当发现实际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时,能及时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采取纠偏措施,并认真监督实施。

(3)在监理月报中能明确向建设单位报告工程进度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并能提出合理的建议。

施工阶段投资控制工作的实施情况。

(1)项目监理机构基本能按程序进行工程计量和工程款支付审批工作,但工程款支付往往不能得到业主兑现。

(2)总监理工程师基本能从造价、项目功能要求、质量和工期等方面审查工程变更方案。

(3)项目监理机构有关竣工结算和费用索赔的工作,总体上开展的比较少。

三、监理规划编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通过这次调查实践活动,我们对监理规划的编制、实施情况及产生的效果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认识,真正理解了监理规划在监理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对监理规划在编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进行了归纳总结,经认真讨论,综合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1、监理规划在编制完成后,基本不再修改。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应尽快加以改进,监理规划应当把握住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变化,要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展开,尤其是实际情况或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更需要对监理规划进行不断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2、项目监理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过于单一,有的不切合工程实际。监理组织的形式和规模,应根据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规定的技术服务内容、服务期限、工程类别、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工程环境等因素,按照有利于合同管理、目标控制、决策指挥和信息沟通等基本原则来选择确定。

3、监理规划在编制、实施过程中,忽略了安全监理的内容。由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理责任,根据建设部的有关规定,监理规划应编制包括安全监理的内容,明确安全监理的范围、内容、工程程序和制度措施,以及人员配备计划和职责。在监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监理单位应严格履行安全监理职责,并承担安全监理责任。

沈xx。

20xx年xx月xx日。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使用报表,报表根据用途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那么总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边肖收集的关于加强社区女性社会工作者建设的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管理中心的不断下移,社区已经成为开展各项社会工作的主要阵地,成为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主战场,成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建设一支高素质、能力强、规模高的社区专职社会工作者队伍,是实现上述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社会工作者中,女性社会工作者占绝大多数,她们具有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有必要对女性社会工作者进行调查研究。

1.通过对现有数据和相关数据的整理,以及对部分女性社会工作者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以下现状:。

无锡南昌区街道有65名社会工作者,其中男性社会工作者8名,女性社会工作者57名。女性社会工作者的年龄结构为:30岁及以下32人,占56%;从3岁到40岁的xx年间,一些职能部门不断加强对社区创建的检查,迫使社会工作者腾出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处理。有些人确实从创造工作中受益,但也有一些创造工作的形式比内容更重要,消耗精力,没有实际意义。

第三,工作台账很多,现在都提倡无纸化办公。纸质台账比以前少了很多,但是电子台账和各种平台多了很多。某些行的社工在电子账本和各种平台上花费大量时间,间接影响社工与居民面对面的时间。

(3)心理状态。

第一,心理压力大。女性社会工作者要承担复杂琐碎的工作,面对弱势群体的一些无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此外,为了完成行政事务,分配给拜访和联系居民的时间相对较少,有时会引起居民的不满和误解,加剧社会工作者的无形压力。此外,女性社工的生理特点,如假期、怀孕、分娩、哺乳等。,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在工作和个人问题之间制造压力。

由于工作量大、收入低、对居民缺乏了解,部分女性社工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懈怠等情绪,长期影响工作积极性。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从此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城中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参与,志趣高昂,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式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务实、高效、节约、服务型机关。

办事处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提高效能建设。一是出台《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把高效和节约的着力点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造出高效、节约的机关整体形象。二是开展学习。每周五,办事处机关定期会对干部开展主题教育、集中整训、考核评议等学习活动,为干部思想解放、作风改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处直部门把服务做到点子上,把服务做到对象心坎上,以服务促管理。四是优化服务平台。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方便客商,办事处兴建了城中社会事务服务大厅,各社区均有自已的服务中心,形成办事处到社区的整体联动服务格局。

办事处按照区域集中、产业聚集、要素集合、错位发展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规划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纽带。市民营工业园已逐步完善园区内水、电、路、下水道、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工业园现已逐步向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一流工业园区迈进。园区力争今年引进项目5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2至3个,力争三年内,园区落户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

(三)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两型社会新农村试点工作。

(一)思想观念上还有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遵循的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全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付出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服务企业环境还有待加强。

1、从企业结构来看。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的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依然偏少。

2、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有机械制造、医用包装、石膏建材、农业肥料、油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优势,但传统产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相当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3、从服务企业环境来看。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制约,经济发展软环境依然不优。

(三)农村基础设施、结构、环境还有待改善。

1、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许多设施老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农民主体意识尚未到位。

2、从农村结构来看。我处的农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做好农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从农村环境来看。农村整体环境水平较以前有很大变化,但仍和城市存在差距,要以村镇清洁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三清三建工程,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建通户路、排水沟、水泥禾场等,改变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打造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力度还有待提高。

1、在企业层面还要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应该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在区域范围内要加强关联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的互助合作,构建生态工业网络,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努力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循环系统,向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循环。

(一)着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办事处要在进一步完善前几年打下扎实基础的招商引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战略招商。

(二)强力构建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调整生产布局。

1、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结合我处实际,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精准化水平。要继续围绕菜篮子工程,重点抓好肖湾、国光、周陈、长湖5000亩精细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节约使用土、肥、水、电、种、药等投入要素。

2、继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加大保丰、范河试点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的补充和替代能源。

3、持续发展特色林业。高标准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和松林岗林果基地。充分抓住应城市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契机,通过招商形式,建设松林岗林果休闲农庄,同时做好0.5万亩低产林改造。

(三)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1、继续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一票否决。抓好五小企业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坚持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倡导节约能源、资源,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2、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引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尽可能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自行消化和循环利用自身排放的废弃物,从源头上削减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计,培育清洁生产意识,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推行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物料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功能的建设。

1、着力实施一批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渠化工程,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

2、落实小环卫清扫制度,搞好与大环卫的衔接。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保障是国家的一项基本经济社会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稳定石”和“调节器”。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实现我市社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推动铜川转型发展的支撑。为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主题教育办的工作安排,我就铜川社会保障工作,主要以耀州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研主要选取了耀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进行了调查。铜川市耀州区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作为一项新的惠民政策,社会关注度极高,也是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笔者为了真实地了解这一惠民政策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革,笔者采取走访农户和村镇、农保干部,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重点了解了耀州区新农保实施以来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铜川市耀州区地处陕西中部渭北高原南缘,置县历史2160多年,20xx年10月撤县设区,是连接关中和陕北的交通要道,铜黄高速、210国道、包茂高速、咸铜铁路、梅七铁路穿境而过,总面积1617平方公里,人口24万,其中城乡居民中符合参保条件的118940人,实际参保117856人,参保率99%。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耀州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以“服务零距离”暨听民意、解民困、送温暖党旗领航奔小康为抓手,围绕建设农业大区、工业强区、中心城区、文化名区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果业富民、文化兴耀、城镇化带动”四大战略,突出重点抓关键,强化措施抓落实,经济总量不断扩张,产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全区呈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1、行政推动有力。

耀州区将新农保纳入“民生工程”和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区上及时成立了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铜川市耀州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和《铜川市耀州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考核奖励办法》,并为镇办配备了电脑,安装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软件系统,抽调干部进驻全区行政村,并在每个行政村设立了新农保信息员,为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为扩大新农保的知晓率,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原文刊登、政策解读等多种形式、实施多渠道、多轮次、不间断地宣传。并由区上组织对各镇办领导、劳动保障所长等相关业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组织业务人员深人镇办、村组及农户,面对面答疑解惑。

2、政策保障有力。

区政府适时出台了《铜川市耀州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细则》,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细则规定凡在耀州区行政区域内农业户籍、年满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自愿参加。

3、银行服务有力。

农行耀州区支行是新农保业务的唯一金融合作单位,承担着全区新农保养老金的发放兑付工作。农行选择各镇办有经济实力、信誉度高的村民作为新农保发放点,并为其安装了支付通电话。

4、农民配合有力。

农民普遍认为参加新农保好处多:一是政府主导,政府补贴;二是零风险、能和城里人一样养老有保障;三是缴费基数越高、年限越长,领取标准就越高;四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适合农民的缴费能力;五是档次多,可灵活选择。

1、参保政策的完善还需进一步探索。耀州区基本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此项业务,整户参保的规定,虽然是新农保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也增加了扩大参保面的难度,在实际执行中60岁以上老人由于子女经济条件不一,参保意愿不一、导致个别达到发放养老保险金年龄的人员不能按时领取养老保险金。

2、部分贫困群众存在参保困难。调查中,有村干部反映一家三口人均最低标准一年300元缴纳,部分特困家庭由于经济原因参加不了新农保,造成经济越困难的,越享受不到国家这种优惠政策。这部分人群在不愿参保的人群中占比为60%。

3、经办力量需尽快加强。调查中参保登记、养老金待遇审核审批要经过村委会、镇办农保所、区农保经办机构,环节过多,程序复杂,而且规定身份证、户口本原件要经过区农保经办机构集中审核,工作量非常大。

4、服务网点亟待进一步完善。调查中农民认为目前农行在各镇办网点少,农民持惠农卡必须到就近的新农保代办点或者县城农行办理,如跨行取现还要收取手续费,很不方便。

1、灵活政策。根据农民实际情况,对已年满60周岁缴费后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的老人,规定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但不应作为必备条件,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2、加大新农保基础设施的投入和人员配备。目前县、镇办一级人员非常不足,村一级新农保一般由村文书代管,工作量非常大,建议给予一定的补助,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加大对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减轻地方财政压力,确保“新农保”政策在县域的可持续开展,对于缴费确实存在困难的,可以适当降低或者由国家新农保基金收益给予一定补助。

4、尽快完善服务网点建设,争取将网点延伸到行政村一级,提高服务质量,新农保业务的合作银行应尽量选择有基层网点的金融机构,或者是将支付通电话村村安装,在为农民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可减少金融机构费用。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筹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农村建设关键在农村和谐,难点在农民增收。我镇在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新农村建设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1、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极大地伤害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养猪积极性。

2、希望着力推进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建设,利用各种优势取得种子、化肥采购以及农产品销售上的优惠,增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能力。

3、希望各级政府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要坚持两手抓。在落实财力投入的同时,希望村级党组织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基层党的建设,培养农民的创新精神,通过创业改善自己生活,帮助困难群众致富,共同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希望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应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

5、希望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先导,塑造新风貌。我镇在近期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中,农村村容村貌已有较大改观,但村民的文明素质还有待提高,村民乱扔乱吐现象还大量存在。希望在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6、希望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抓农村社会治安要以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突破口,俗话说:“游手好闲”,人们都有事干了,小偷小摸和聚众赌博现象自然会销声匿迹;另外要对外来走村串巷的流动人口加以监管,避免不法行为发生;对村民要适时进行法制教育,严禁邪教等违法乱纪行为在农村中蔓延。

7、希望注重农村教育。孩子是社会发展的希望,再穷不能穷教育。从长远考虑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壮大师资力度,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进农村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节约资源,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

8、希望整顿农村药品市场,进一步加大新型合作医疗的减免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医疗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大对药品的监督管理,严禁假冒伪劣和过期药品在农村市场横行。控制药品价格,让农民能够看得起病,放心看病。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统筹各方力量,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总之,通过各级部门与广大农民群众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环境优美、村舍整洁、经济繁荣、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可靠、社会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方法:实地走访。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各方面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

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二零一二年的暑假期间,我进行了暑期。

回乡实践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的家乡—江苏省灌南县长茂镇,我就我的家所在的村—西盘村,进行了为时四天的调查走访,走访时得到了广大村民的信赖与支持。调查时也针对村里开展的一些工作,对部分村民进行了实地调查走访,以取得更好的调研效果。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是最终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以促进农村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教育和文化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法制建设五个方面进行,以达到经济发展、管理民主、文化水平提高、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增强的目标。

以下是我的调查经过及内容:

我村坐落于文明的沂河大堤之南。沿着经过长茂的204国道直往北大约半小时的车程,便可以到达我村。暑期回家不久,我找到了村长,得到了村长的热情款待,当我说明了此行的目的时,村长很是赞赏,并对我此次的调查和实践表示大力支持,从而也增加了我对调研的信心。

有在外地买房的思想,还有部分村民有在镇上买房的打算。

由于我村地形比较平坦,土地临河而依,村里耕地类型主要有水田和旱田两种,属于亚热带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西瓜,香瓜,葡萄,辣椒,蔬菜等,这些经济作物大多以大棚种植为主,成熟后向外市出售,增加了村民们的经济收入。

近几年,我村的农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科学性。我村前几年建了一个小的农业站,聘请了几个专业大学生。从此,这个小小的农业站成了村民们的咨询会所,村民们在施肥,播种,除害方面有什么疑问都会去咨询,而且专业大学生们也会给予耐心的指导。这次回来做这次调查研究,我从学校图书馆收集了许多有关农业方面的书籍资料,看村里发展的这么好,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了,但当我把资料拿出来的时候,村长十分激动,他说:“放心!我们这些村干部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很感谢你带来的资料,也谢谢你们学校领导这么关心我们农村的发展,相信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你们的关心,我村的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农村基础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通过对我村概貌分析,村民住房没有进行统一规划,主要类型为砖,石,木材型房屋,较过去的土坯房有很大的改善,少数村民的房屋倾向于洋房化,尤以道路两旁人家为主。而且村里许多主干路都铺上了水泥路,日常助行工具多以电瓶车,摩托车为主部分家庭拥有私人小轿车。

我村的基本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善,村委会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小学,医务室,诊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设施也很健全,到目前为止,村里几乎所有人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国家政策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有今年回家让我值得一赞的是,我们村配置了专线公交车,方便了出行。

我村近几年的厂房建设也在不断的扩大。典型的以轻工业为主,有服装厂,纺纱厂,绣花厂等,这为村里的妇女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听村长的话里,我村有望在未来的几年里扩建一个食品厂,还有每逢丰收过后,田里总会有许多秸秆,烧了污染环境,于是村长积极鼓动村民,建议建一个养猪场,田里的秸秆就可以加工出来喂猪。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2所中学、10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我村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xx年在全镇12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30名干部平均年龄为25-45岁,大专以上文化10名,高中、中专17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长茂镇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经过村长介绍,我对村里的基本概况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实地走访时必不可少的,我找了孩童时玩的较好的朋友,说明来意后,他们都很愿意帮我,他们把村里现做的大爷大婶们叫到一起,因为他们是村子发展全过程的见证人。我和他们围在一起亲切的聊了起来,从他们的话语里我听出了幸福的声音。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认为进一步对农村发展的了解是一条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的好途径,是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好办法,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形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近年来,※※街道坚定不移地实施“兴工强街、借力发展”战略,致力做大经济总量,切实增强发展后劲。,全街道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3亿元,财政总收入3.7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被评为全国千强乡镇,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跨跃。一是实施“四个一批”工程,强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通过实施“深化改革、改制一批,培植骨干、带动一批,放宽政策、扩张一批,科技创新、提升一批”的措施,有力推动了全街道的经济发展。目前,全街道共有各类民营企业400多家,个体工商户4000多户,工业产值年均增长24,经济技改投入年均增长20。在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各村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建设大型批发市场、提供优质服务等方式,积极拓展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朱陈西南、于泉庄等村依托※※陶瓷产业优势,分别建起建材批发市场和陶瓷商城,增加了集体收入,同时也带动了餐饮、娱乐、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突出“三个重点”,促进农民增收。突出现代农业建设,把“奶牛富民”工程和“农业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工程作为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龙头工程,加快养殖业发展;突出富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增强再就业能力,几年来累计转移富余劳动力3万多人;突出第三产业发展,以老206国道、新206国道和龙潭商业街为轴线,建成“工”字形商贸区,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商贸、物流业,膨胀第三产业规模,促进了农民向商人的转变。20,全街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00元。三是实施“工业反哺农业”,让群众享受到发展成果。实行“多予、不取”,彻底免除了农民的“三提五统”,大部分村免费为群众供应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为老年人按月发放一定数量的生活补助,朱张桥西南、河北等村还在农业生产中免费实行“统一耕地、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浇水、统一收割”服务,使农民能够腾出更好的时间发展经济;完善保障机制,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97,15个村居利用集体积累为群众垫付参保基金。

(二)围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开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专项资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组织各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三)围绕“规范运作、管理民主”,构建起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格局。

近年来,※※街道紧紧围绕发展农村民主,以基层党建为重点,牢牢把握配强班子、完善制度、规范运作三个关键环节,坚持规范与创新并举,营造了农村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一是配强班子,夯实基础。年底成功对党支部、居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运转过程中又对个别素质差、能力弱的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进行了调整。针对各村不同情况,重点采取“选”、“派”两种方式选拔任用支部书记。去年以来采取“选”的方式对6个社区的班子进行了调整,调整支部书记6人。对朱张桥东南、连泉庄采取“派”的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完善制度,推进党员干部管理科学化。建立农村干部管理制约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制定了农村干部经济待遇德、能、勤、绩、廉“五挂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出台了《关于严肃劳动纪律强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意见》,对农村干部应遵守各项纪律进行细化,制定了“十四不准”,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实行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制,制定了《关于严格落实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和践诺奖惩制的意见》,与当选的村干部和班子签定了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责任书,面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三是规范管理,推进居务运作正规化。出台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了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党支部向党员、居委会向党支部、居委会向居民代表定期报告工作制度,进一步深化了居务公开民主管理,重要事项实行全面公开,广泛听取群众对集体事务的反映、意见与建议,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综上所述,该街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是盖新楼房,建新农村就是修新马路,忽视了全面发展,忽视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是中央提出来的,应该由上面拿钱解决,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还有的认为建新农村,就要马上将现有的自然村落拆迁,进行统一建设,忽视了新农村建设要立足各地实际,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

(二)失地农民众多。作为全区工业基地,失地农民逐年积累,数量众多,全街道失地农民人口达到人,占全部人口的,人均耕地为0.2亩,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压力。一是失地失业,生活难。多数居民失地,未能得到很妥善地安置,基本上失去了养活自己及家人的经济来源,为其生活及家庭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二是补偿标准低,再发展难。由于当时土地占用补偿制度不健全,因为政府行为等多种因素,多数土地补偿标准低,甚至无偿占用,为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困难,为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三是居民成为社会“边缘人”,获得社会保障权难。农民失地即为非农民,失去了土地的社会保障权,但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措施缺乏,难以获得城市人所享有的基本养老、医疗及各种福利等社会保障权,全街道养老保险参保率仅达到4,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三)集体收入不平衡。由于各种原因,村居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条件好的村庄与差的村庄差距太大,个别村居基层集体经济相对薄弱,部分村因历史原因集体经济负债重,经济收入渠道少,但用于居民的福利、老年人保障等支出费用巨大,正常的办公费用基本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如此次调研的湖南崖村,每年用于基础教育、村庄建设、发放居民面粉粮油、交纳居民电费水费等开支大约为120余万元,村集体仅靠收取沿街商品房等收入,收大于支,难以维持正常运转。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仍然很大。

(四)居民素质偏低。当前,绝大多数居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思想方面,思想比较保守,传统意识比较牢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文明意识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公共卫生、热心公益等集体观念逐步淡化,乱堆、乱放、家庭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行为依然存在。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识是前提,规划是龙头,产业是支撑,投入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农民是主体。现根据我们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发动。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让基层干部、社区群众全面理解20字方针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含义,切实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鼓励群众勇于创新,积极改革,大胆实践,调动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觉悟,增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防止出现片面性、盲目性和急躁情绪。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几个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村的经验表明,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尤其是村支部书记作用的发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选好、配强农村支部书记,加强培训教育,并充分发挥好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二)制定规划标准。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城乡联动、统筹发展,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分类指导、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本区域生产生活发展、土地状况、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城市化进程等,确定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标准。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在此基础上,细化目标任务,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结合实际,分步实施,经济条件好的村居可以先行一步,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居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

(三)突出建设重点。针对街道实际,重点抓好以下七个“突破口”,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以强化为民服务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为民服务大厅的作用,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尊重群众意愿,维护群众利益,增进群众福祉,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二是以经济发展为突破口。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离开了发展,新农村建设就成为无源之水。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扶持,千方百计地发展村(居)集体经济,拓宽村(居)集体收入渠道,增加村集体收入,为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福利待遇奠定坚实的基础;想方设法地优化环境增加群众就业、经商的机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切实提高群众的收入,以保证新农村建设稳步、持续推进。三是以“五改”为突破口。全面实行改水、改厕、改路、改灶和改圈,彻底清除垃圾堆、柴草堆、石头堆和粪堆,对社区大街小巷、居民庭院进行净化、绿化、美化,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居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以提升群众素质为突破口。加大对群众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强化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五是以加强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六是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突破口。围绕改善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旧村改造,大力实施小区开发,全面搞好水、电、暖的配套设施,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让群众享受到城市居民享受的待遇。七是健全社会保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加快农村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建立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引导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对乡村进行结对帮扶。要加强舆论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和谐社会建设社会调查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刻的客观要求。深入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情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孜孜以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我们民众所向往的一种理想。自古以来社会和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向往,因为在和谐的前提下我们的经济能够稳定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的繁荣富强,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并没有达到和谐,时不时的我们就会接收到种种冰冷的现实让我们意识到这社会依旧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建设梦想中期待的“乌托邦”仍然任重而道远。为了深入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情况,我于2013年8月15日到25日期间以上访住户的方式对镇雄县现住120户居民进行了简单的抽样调查。

调查显示:有20.6%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举措一般,85.2%的被调查者都对和谐社会的举措非常满意.而对于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18%的被调查者对实现和谐社会很有信心,17.2%的被调查者认为比较有信心,36.1%的则认为一般,22.9%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信心。

谈到政府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时,被调查者大多都认为比较满意的。结果显示,50%的人认为政府能解决贫困人群的生活问题,30.1%的人认为能解决部分问题,18%的人认为政府的作用一般,1.8%的人认为基本不能解决.从被调查者口中了解到,大多数的贫困人群现在都有保障了,特别是一些老人和残疾人,现在政府都有补贴。农村老人大部分都能得到低保和养老保险,虽然不是很多,但是能解决不少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

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的满意度不佳。现在在农村看病,除了要有钱之外,你还要有关系,否则哪怕你有钱也不一定就能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如果是穷人的话,看病就更不容易了。62.5%的人对执法机关的执法力度和公平性不满意。调查者表示部分司法机关和司法队伍的状况都并不尽如人意,对于一些显失公正的案件,对于一些身陷腐败的司法人员,他们都表示不满。从他们的愤愤不平中,让我明白。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国家公器,作为公民权利救济的重要保障,司法机关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化身,一旦司法机关自身出了问题,人们就很容易丧失对自身权利保障的信心,丧失对社会公正的信心。

基于以上结论,大多数人认为,要建设和谐社会,光靠嘴说是不行的,必须要做出实际行动让百姓看到,让百姓感受到,提升人民各方面的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建设好和谐社会。根据调查显示:有39.2%的人认为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阶层之间没有差别,没有不公平,资源共享。有32.8%的认为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来建设和谐社会,社会想要和谐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要实现和谐。还有11.6%的同学认为制度要创新以此来实现社会和谐,腐朽的制度应当废除,新的充满活力的制度替代老旧的制度。从这些结果看到大多数人民也都认为单一的从某个方面的改善来构建和谐社会是行不通的,毕竟这个社会包含的是方方面面的内容,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还是要在宏观的把握,各个方面都无法偏废!

实现社会公平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之一,可以说没有社会公平就不会存在和谐社会,公平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维护社会公平涉及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然而现在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的现象越发严重,已经影响到了社会公平,我国的经济目前正高速的发展,而阶层收入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阶层收入差距的加大导致社会阶层矛盾的激化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长久治安的重要保障,而法律的公平就是维护社会和谐的保障,保证法律的公正就是在促进社会的和谐。

中共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经过近十年建设的社会是否正在趋于和谐呢?在我们的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人认为现在还不是和谐社会,有将近六分之一的人则不清楚社会的现状,只有少部分人认为现在已经是和谐社会!可见社会和谐的景象并没有没有深入人心,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成熟,城市的社保体系相对农村较为成熟,有大部分人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的效果上作用一般,有少部分人认为基本不能解决。社会保障制度是直接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方面,关乎民众的切身利益,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尽快完善,它不仅是社会稳定的需要还是社会和谐的直接体现。

有做到到位的保护。调查中大部分人对当地政府环境保护工作并不满意!对其满意的人少之又少,和谐的发展必然是可持续的发展,对环境的爱护才是持久利用的的前提。我国自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我们的经济体制依旧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终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还不能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需要。不发达的生产力与不完善的经济体制使得社会产生种种不和谐的因素。因此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基石,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和谐的保障,而不管经济会是怎样发展,它必然能够满足公民的物质需求,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和谐的前提!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努力使主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因此,充分的就业和健全的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要把充分就业和健全保障作为党委和政府的第一责任,让每个人民都能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构筑一道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网。要结合企业事业单位,把社会保障向民营企业延伸,向农村空间拓展,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尽管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着诸多压力,不和谐的因素依旧存在,但是我们仍然满怀期望,希望这个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也希望当今的大学生们能够继承建设和谐社会的艰巨任务。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一)人口老龄化现状。截止20xx年底,全县人口总数387330人,其中60岁以上老龄人口63803人,占人口总数的16.5%;65岁以上40936人,占人口总数的10.66%;80岁以上7117人、90岁以上751人、100岁以上6人。全县空巢和独居老人21299人,占老龄人口的34.4%;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13310人(享受农村低保3037人、城市低保1414人,五保2120人,领取养老金6100人,享受新农保老人639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医疗保险的老人53696人。根据现状推测,我县老年人口将以年均3%的比例快速增长,到20xx年可达76250人。我县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日趋高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即“未富先老”及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明显特征。

(二)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状况。近几年通过抢抓“福星工程”建设机遇,城乡福利院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五保集中供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全县建有福利院21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1060人,入住率50%,现有床位1375张,电视机210台,健身器材8套,沼汽池18个,洗衣机50台,冰柜60个,太阳能12组,空调2台,电脑1台,投影仪1台。福利院建筑总面积18.6万平方米,人均使用面积达到5.1平方米。现有生产基地465亩,其中经济林95亩,年饲养出栏牲猪500多头,折合经济收入25万元,年人均增加收入200元。部分福利院还办有柑橘厂、茶厂、养猪厂,所有福利院基本实现了蔬菜和肉食自给。

(三)政府扶持和投入情况。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优待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初步建立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容的养老保障体系。截至20xx年底,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58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978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3万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300元,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年1800元。百岁老年人长寿补贴金每人每月200元。在资金投入上,20xx年至20xx年,省、县级财政累计投入养老服务专项资金2500多万元,其中,养老机构房屋和设施建设经费800多万元,新农保养老金300多万元,“五保”老人供养经费1415.7万元。

(一)空巢留守老人养老十分困难。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多,使得一些老人只得独居。经过调查,农村外出务工经商的子女有59.89%的人给父母生活费,但同时将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抚养,所给生活费,大多数还不够第三代生活、教育费开支,还得由老人补贴。有40%在外务工子女不给付老人养老费用。老人患病,身边需有人照料时,能回家照顾老人的只占外出务工人员的6.3%。调查中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忧虑经济困难、生活无助,怕看病难、看病贵,怕精神感情孤独寂寞等问题。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存在“缺位”与“错位”的现象,养老十分困难。当前对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而言,保障温饱、有基本的经济收入应对养老和疾病显得尤为迫切。

(二)集中供养入住率偏低。现阶段我县养老服务仍然是以家庭养老为主。通过对杨林桥镇天鹅、响水洞、杨林桥三个村空巢老人调查显示,120人中有111人不愿意去福利院,占94.1%;因为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或工作繁忙难以照料日常生活,有选择机构养老愿望的仅有5%。绝大多数老年人,特别是需要生活照料的老人,目前还没有形成选择机构养老或社区生活照料的自觉意识。其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守旧,认为到福利院养老给子女丢面子。一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社会化的养老新模式不适应而不愿“走出家门”;一些子女因怕背“不孝之名”也不同意老人进入社会养老机构;还有部分“五保”老人认为在家住习惯了,入住福利院属异地搬迁难以适应,怕受约束,还担心死亡后回不到本村本地,成为孤坟野鬼。这些守旧观念,导致老人社会化养老参与率较低。

(三)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公办养老机构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硬件设施落后和服务质量不高两个方面。我县福利院中,除县福利院配套设施标准较高以外,农村福利院有19所是通过原有学校、厂房以及乡镇合并后闲置房屋改、扩建而成,房屋设施设备陈旧,配套设施落后,养老服务设施、床位数依然较少,福利机构服务对象仍然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据统计,20xx年底,全县养老服务床位数仅达到每百名老人2.1个床位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只能基本满足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老年服务设施尤其是各供养机构的功能用房十分紧缺。同时全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医疗服务设施、村(居)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及公共娱乐、健身设施都严重不足。福利院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在社会上临时雇请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现有101个管理人员中,50岁以上的有39人,占管理人员总数的39%;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5人,仅占管理人员的14.8%,其余为文盲半文盲状态。精通老年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极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二是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尚未起步。目前我县老年福利设施主要由国家包办,依附行政部门特别是直办直管的做法没有根本改变,政府负担十分沉重。而有巨大潜力的社会力量还在观望徘徊,没有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中来,养老服务行业缺乏生机和活力。三是社区养老服务力量薄弱。基层社区目前普遍存在着服务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窘境,既要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自治,又要协助政府工作,工作上往往顾此失彼、流于形式。据统计,全县7个城镇社区,从事社区专职工作人员6名,平均每个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不到1人,但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平均达9项之多。四是社区养老经费不足。社区资源有限,办公经费捉襟见肘,人员工资待遇低,难以吸引专职人员和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尚未启动。

针对当前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必须认真对待,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积极应对。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浓厚的养老氛围。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类政策法规和孝亲敬老模范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重今天的老人就是尊重明天的自己”。要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的意识。各乡镇要以司法调解中心为依托,建立老年人维权保护工作站和老年人司法援助公开宣判机制,引导群众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意识。村级组织要通过《村民自治法》,完善村规民约,将不尊敬赡养老人纳入村规民约的范畴进行自治约束。

(二)努力构建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大城乡公办养老机构投入建设力度。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多方争取资金,加快城乡公办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福利机构的建设步伐。要加大城乡福利院维修、改造力度,不断完善配套设施,积极探索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有效途径,努力提高供养水平,基本实现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以集中供养为主、分散供养为辅的养老格局。二是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坚持“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支持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增强社会养老服务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税费减免等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农村集体组织闲置土地、场所、设施等,开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对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一方面要按照省、市文件落实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督管理,逐步推行养老服务iso质量体系认证,确保社会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三是探索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和特殊群体社会福利服务。把城乡社区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阵地,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养老的服务形式,努力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家政服务、物业公司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福利服务工作,探索建立机构福利服务、公共福利服务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特殊群体服务体系。

(三)建立健全县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一是依托现有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或构建相应的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管理和指导,加强对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切实提高基层老龄工作者的待遇,确保他们进得来、留得住、能安心工作。三是要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四)建设城乡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城乡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完善居家养老服务配套措施,增强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功能,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在农村,将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与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以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根据相应的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规模、经济状况和老年人口数量及需求情况,遵循习俗相近、地缘相邻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分步推进实施。同时,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设和管理,着力在综合性、配套型、服务性、多功能上下功夫,达到功能互补,形成网络。对于尚未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部分村民委员会或居民委员会,可采取合用、置换、租用、建造和改建等多种方法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在县城,以具有一定规模(1000户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区为基本单元,采取新建、改建、租用等多种方法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站。确定要建设居家养老中心服务站项目的乡镇和社区,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设置服务项目,配置必需的设备设施。

(五)统筹规划养老供养机构。建议县老龄委和涉老部门加大对全县老龄人口发展变化及供养机构的调查研究,结合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实施,对全县现有的供养机构以及今后新增机构进行一次统一的规划布局。规划中要依据不同地区老龄人口的基数和供养需求进行布点,该改造升级的、该撤销归并整合的,要下定决心,一步到位。就我县现有情况,有的乡镇2万多人,建了3个福利院,每个院供养人员严重不足,加大了供养成本,浪费了供养资源。在规划中可以打破乡镇界线,研究建立中心福利院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遵照省政府领导的批示和省政府研究室的安排,我们省扶贫办调研组,于元月十七日赴**县,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了解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县是一个集老、山、库、边、贫于一体的县。全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山林面积220万亩。全县辖7镇5乡4个国营林场,411个行政村,60万人。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3.7亿元,同比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2495元,同比增加157元。该县既是全国知名的老区县,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也是全国闻名的“板栗之乡”、“桑蚕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和“小水电百强县(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区传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发展路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

[找材料到大-秘-书-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

(1)特色农业建设成效显著。全县按照“县抓经济带,乡抓万亩村,村抓千亩园,户抓万亩田”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已建成板栗、桑蚕、甜柿等多种经济基地102万亩。名贵药材生产形成气候,其中茯苓常年产量150万公斤。全县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近200家,并引进了山东绿润、辽宁君澳、宁波佳佳等全国知名企业来县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全县逐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特色农业格局。以板栗、桑蚕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收入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5%,财政收入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

(2)县域工业初具规模。该县通过自主创业和开放引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丝棉织造、医药化工、绿色食品、建筑建材、小水电、汽车配件”六大系列为重点的地方工业体系。全县已建成2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家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12家上交税金过百万元的企业,培植和开发了一些当地的知名品牌和名特优产品。以民营化为取向的企业改革进展顺利,全县139户国有企业进入改制程序的达98%,民营改革和招商引资增强了县域工业发展活力。

(3)旅游开发方兴未艾。该县的生态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全国全省著名景区71个,被湖北省列为八大景区和十条黄金旅游路线之一。近五年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地位和效益初步显现。

(4)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全县已初步形成了出境公路等级化、主干公路黑色化、乡村公路普及化、景区公路网络化的目标。城镇化建设围绕“建设依山傍水的特色山城和生态农村”的思路实施,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全县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数字移动通讯、宽带,建成了邮政处理中心、大别山信息港,移动电话乡乡通、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95%。全县修建水库188座,总库容量达3.47亿立方米,修引水渠1600公里,旱涝保收面积达14.2万亩。

(5)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8%,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农村实用技术推广蓬勃发展。从起,该县连续举办了五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全面推进,文化体育事业同步发展。人口出生率8.6‰,计划生育工作达标。环境保护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6)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通过“三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活动,特别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调查中,我们明显感觉到,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较好的基础。他们早在19就开始了以建设“生态文明垸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成“生态文明垸落”示范点50多个,正在建设的自然村落600多个,新修乡村公路280公里,新增电视和通信用户1万余门,开发小林园面积30万亩,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人类、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新路子。时任省委副书记的邓道坤同志到**考察,看了这里的“生态文明垸落”后称赞说:“小楼掩映在树林之中,人民生活在绿色之中,农民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因势利导,形成创建共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县根据农民致富后求美求乐的愿望,提出了结合发展经济,建设“文明垸落”的思路,并付诸实施。进入新的世纪,他们更是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来抓,并在“文明垸落”前面增加了“生态”两个字。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根据全会精神和部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将“生态文明垸落”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接轨,并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十一五”规划,为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明确内涵,规范创建标准。他们把建设内容具体为“五个五”和“十无”。“五个五”:第一,突出抓治乱,进行“五改”:改猪圈、改牛栏、改厕所、改柴灶、改收捡屋。第二,重点抓配套,实施“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第三,长远抓开发,建设“五园”:在垸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药园、小花园,实现户平一亩庭园经济,人平500元的庭园收入。第四,着力抓固本,开展“五治”:治穷、治愚、治脏、治乱、治差,全面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第五,努力抓服务,做到“五进家”:党的政策进农家、法律知识进农家、先进文化进农家、致富信息进农家、文明习俗进农家。“十无”:无聚众上访,无刑事案件,无打架斗殴,无“五乱”现象,无大操大办,无封建迷信,无聚众赌博,无非法集会,无计划外生育,无车匪路霸。通过“文明垸落”的建设,从硬件上解决“五乱”问题,从观念和制度上解决“三风”问题,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农村的新风貌。三是把握关键,落实创建举措。首先是健全组织领导。县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文明办、建设局、扶贫办等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制定工作规划和组织协调工作,确立了督促检查制度和考察机制。其次是科学规划。县组织专业人员到垸落考察,以现状为基础,因地制宜,原地改造,为文明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做到山水田园林路等一并考虑,不搞大改大建。再次是采取群众为主、国家扶持、社会筹集、乡村补贴的办法,保证文明村建设的必要投入。县财政、计划、扶贫、科技、农林等部门共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文明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对建房的农民免收规费,对开展“五小”建设的农户,给予沼气补助500元。各乡村也采取多种途径对文明村建设进行投入。最后是部门参与。县发改局、扶贫办每年安排40万元农村“五小”建设扶持资金,县能源办近三年来为农户建成“五小”设施1500余处,县广播电视系统为农村接通有线电视11000多户,县文教卫部门围绕文明村建设开展“三下乡”活动,为农村培训科技带头人500多人,向农村捐书2万多册,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四是创新方式,增强创建活力。主要是搞好“五个结合”,就是将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与发展支柱产业、城镇化建设、农民致富奔小康、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这五个结合,既涵盖了文明村建设的内容,又丰富了文明村建设的形式。以建设文明生态垸落为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规划了500个村,试点村200个,通过建设已具备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50个,占全县总村数的十分之一。这为下一步在全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下步的思路与打算。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通过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他们在总结“生态文明垸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个字的要求,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总的思路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个字的要求,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垸落、塑造新风貌、培育新农民、健全新组织”五个重点,以“生态文明垸落”建设为载体,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步实施,创新机制,协调配合,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建成文明垸落个左右,其中小康示范点500个左右(每个乡镇40个以上),普及点1500个左右,全县五分之一的村基本达到中央提出的要求,其余村初具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

他们按照这个总体思路,打算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在观念上促转变,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广大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广大干部群众得知后,无不欢心鼓舞,跃跃欲试,都说农村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了!但在人心沸腾之时也不乏有些杂音干扰。有的片面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大拆大并建新村;有的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是好,我们没有实力建不了;有的认为要我建新村,上面给资金;甚至有的认为拆并建新村,风水破坏尽,有财发不了,谁来负责任,等等。县委、县政府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村,统一思想要先行。他们打算,在全县继续广泛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联系**实际,认真开展讨论,做到“四克服四树立”:克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片面认识,树立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揽农村工作全局的思想;克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大拆大建的错误思想,树立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的求实观念;克服因循守旧、封建迷信思想,树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观念;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观念。通过“四克服四树立”,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意义、精神实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在“新”字上做文章,把要求具体到建设的内容上来。县委、县政府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建新房、修街道。不能只把眼光盯在“村”上,而是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的要求,深刻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包容了“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结合**的实际,把20个字的要求落到实处?他们在这个方面都有一个初步的构想。概括起来为10个“新”字:

1、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发展新产业。只有农民富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基础。要继续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使农民有稳定的增收来源。该县三里畈镇,是全省“百镇千村建设”试点镇之一。他们打算立足本镇特色和现有基础,在发展壮大以板栗、甜柿、蔬菜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今年还大力发展竹笋和特色养殖业,尽快引进和扶持一至两家新的农业型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2、以在建的“生态文明垸落”为基础,建设新村镇。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从**的实际出发,按照“建设依山傍水的特色山城和生态农村”的总体构想,在已经进行的“生态文明垸落”建设的基础上,再高质量地抓好300个自然村文明示范点建设。三里畈镇计划两年内修编完成所有的村镇规划,做到科学布局、合理安排,力求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目前还比较贫困的胜利镇,今年打算进一步抓好全镇“一心(一个中心镇)七点(七个重点村落)”建设和20个300户文明示范点建设,以此推动扶贫开发再上新台阶。

3、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内容,展现新面貌。继续抓好“五通”,即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使群众生产更方便、生活更丰富、信息更灵通。努力搞好“五改”,即改猪圈、改牛栏、改厕所、改柴灶、改收捡屋,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通过五通、五改,使广大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4、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培育新农民。加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事业的投入,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健康水平。采取大规模训、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形式,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建设”工程,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地开发和转移就业的能力。

5、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形式。要依托主导产业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民市场主体意识,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在更大程度上得到产业化建设的实惠。

6、以文明创建活动为先导,弘扬新风尚。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和“文明村”、“文明乡镇”等创建活动,做到农村政策宣传到户,思想道德教育到户,科技知识普及到户,乡规民约签定到户,法律法规宣传到户。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7、以“两公开”、“一直选”为载体,实施新管理。进一步坚持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直选村官的制度,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不断提高群众的参与度,使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决策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把民主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8、以人与自然友好相处为目标,构建新和谐。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得暂时的发展。切实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场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积极防治环境污染,切实解决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村镇。

9、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为抓手,健全新机制。高度重视免征农业税后农业农村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征地制度、农村信用社、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公益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为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各具特点的长效机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新的活力。

10、以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建好新班子。今年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好班子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按照黄冈市委“五个基本”的要求,结合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在统筹上下功夫,把力量整合到目标的实现上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协调一致,才能把工作做好。他们打算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1、规划管总。计划用一年时间完成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村落建设具体设计。然后经过法律程序固定下,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农户,都要按照规划实施自己的行动。

2、政策调控。拟制定财政投入,建设用地,农村能源,交通、水利、通信、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发展,农业开发,金融、税务、法律服务等方面的政策,鼓励和调节各个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

3、资金捆绑。经调查了解,目前可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涉及到10多个部门和单位。为了集中使用,提高效益,拟由政府牵头,按照“投向不变,渠道不乱,根据规划,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各个渠道来的可用资金整合起来,集中投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项目上,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整体效益。

4、市场运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定离不开市场的运作。因此,他们在统筹工作中,一方面抓公共财政的支持,一方面抓市场运作的促动。通过双赢机制,把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吸引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以进一步加大推进这项工作的力度。

(四)在责任上抓落实,把工作提升到重要的日程上来。推进工作搞不搞得好,关键在领导。县委、县政府明确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三农”工作全局,切实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狠抓落实到位。

1、成立工作专班。县乡都要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工作办公室(简称“新农村建设办”),负责日常工作,明确专职工作人员,落实专门工作经费,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单位协同抓、有关部门配合抓、成立专班专门抓”的工作局面。

2、落实部门帮扶。县领导定点联系示范村,县、乡两级部门对口帮扶所在示范村。建立帮扶班子,选派优秀年轻干部下村挂职或定点联系。班子成员挂联和部门对口帮扶关系一定三年不变,所挂联和帮扶的村推进工作验收不过关,帮扶的责任领导不能变,挂联的班子成员不能换,帮扶的单位不能撤。

3、严格考核奖惩。把分工明确的推进工作任务纳入各级各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实行“绩”、“职”联挂和责任追究制。对实绩显著的县、乡党政领导和部门优秀帮村人员,要予以表彰。

三、存在的困难与建议。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工作,目前还处在学习、宣传、思考和尝试阶段。虽然广大干部群众热情高、决心大、劲头足,但面临的挑战还很严峻,深层次矛盾还很突出,存在的困难还相当多。为了赢得挑战,化解矛盾,克服困难,切实做好推进工作,除了自身克难奋进、艰苦努力外,他们迫切希望省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作尽快作出部署,能够召开一次会议,下发一个决定,制定一套政策,形成一个氛围,为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反映的困难和提出的建议如下:

1、任务艰巨,投入不足。**县是一个还没有摘掉贫困帽子的山区县,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特别是税改后,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面貌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现在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规划有11000多个村落,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上加以改造和完善。如果农民属自已所有的设施自已投资,仅公共设施由公共财政和其它渠道投资,若平均一个村落投入10万元,总共需要11亿元。从目前情况看,10万元是绝对不够的'。**现在还是一个需要上面转移支付过日子的财政穷县,没有能力支付以上这项投入,这势必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他们建议省里制定投入政策,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共设施建设的支持,并区别对待,重点向老区贫困地区倾斜。

2、农民增收,难度很大。农民收入不增加,新农村建设是空话;富余劳力不转移,新农村建设难破题。但目前由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的政策驱动的后劲不足,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很低,使农民产业开发增收和转移就业增收受到严重制约,因而无法进行资本积累用于新农村建设。他们建议省里制定激励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增收的政策。在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子女就学、医疗保险、职业安全卫生保护、维护农民工权益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民外出务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3、债务沉重,化解艰难。据统计,到20底,全县村级债务总额为1.18亿元,村平27万元。其中,负债额10万元以下的村84个,10万至50万元的村63个,50万元至100万元的村41个,100万元以上的村8个,负债最多的村达300多万元,全县没有债务的村仅有20个。长期债务缠身,哪有精力建设新农村。他们建议省政府高度重视当前农村工作中的村级债务问题,制定和出台好的政策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好村级债务,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创造好的环境。首先是要严格按照两个办公厅的文件规定,合理计算村级贷款利息,解决村级不合理债务;其次是将原锁定的债务实行解冻,进行分期分批清收化债;再次是对村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办企业借债,应争取国家政策,特别是对“普九达标”形成的债务应给予政策扶持,对银行、信用社贷款应出台政策挂帐停息或予以豁免,不然很难偿还原借款。

4、社会救助,急需解决。特困群体不采取救助措施,很难生存下去,更谈不上做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目前的问题:一是农村特困救助的覆盖不够。首先是救助面过小。全县年纯收入低于600元的特困对象有2.1万人,而实际救助的人数不到一半;其次是救助标准偏低。月平仅10元,每年120元,只能买100斤大米;再次是整个救助资金偏紧。二是农村五保“福星工程”的配套政策不够。最主要的是福利院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难以解决。三是农村五保转移支付资金不够。全县五保实际人数为6180人,而实际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只有2942人。四是大病救助无着落。于是“小病忍,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他们建议省里根据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农村救助体系,增强农村社会保障功能,同时在转移支付政策上,对贫困地区予以倾斜。并要求尽早将**县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

5、基层班子,有待加强。一个好班子,带富一方人。新农村建设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基层班子的素质和能力密切相关。从目前全县411个行政村的情况看,班子强、发展好、已具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的有50个,占12.2%;一般的251个,占61.1%;较差的110个,占26.7%。较差村的班子情况,一是文化素质低点、思想观念旧点、奋斗精神差点。二是干部的报酬待遇难兑现。我们去调查的胜利镇方家坳村,没有任何村办企业,上面拨给村的1.3万元转移支付资金,因过去欠债多,那边扣这边抵,所剩无几。村干部的工资几年没有兑现,已经退下来的老干部更谈不上给点生活补助,严重影响到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三是有的村条件差,困难大,债务重,干部的畏难情绪比较严重,工作很难有大的起色。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最重要的是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同时也要给予生活上的关心。他们建议省里适当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的力度,探索解决村干部的社会保障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以稳定干部队伍。

社会建设调查报告

本文目录。

人们无不向往和谐社会愿景。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正是顺乎民心。但目前社会和谐程度并不理想,尖锐的正与邪、法与罪、富与贫、廉与贪等等矛盾冲突,正在严重撕裂着社会和谐,因而迫切期待艰苦、复杂和长期的建设工作。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它是由许多局部工程有机合成的。家族文化无疑是有益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充分关注。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纵观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根本力量当然是国家、是政府,但在国家和政府主导力量发挥的同时,社会力量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这个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是家族文化功能的实现〔注1〕”。

中国是一个从氏族社会发展而来的文明古国,家族观念成为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由家族观念孕育生成的家族文化则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张力。最近,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你知道你爷爷或奶奶的姓名吗”这个问题,有42.1%的调查参与者回答“不知道”。然而另一方面,每年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想方设法从四面八方赶回家过年。这样的情形令世界对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感叹不已。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血浓于水,这些带有浓郁家族精神的家族观念,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族人,在增强宗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抵御困难、创造成就方面,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作为家族文化核心的家族观念是“失落”还是“回归”,提倡家族观念是“落伍”还是“进步”,由此引发的争论尤其引人关注。

笔者认为,没有家族观念的中国人属于价值模糊的“边缘人”。家族观念其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客观存在,它是家族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合理的社会产物。忽视或曲解家族观念,是精神文化大交融、大比拼中出现的一种传统精神背反,是个性极端膨胀和个人极乐主义扩张的结果。专家说:“家族文化以亲缘关系为基础,以家族观念为核心。就内容而言,在中国文化的诸多构成中,与地缘文化(以及物缘文化、神缘文化)之类的亚文化相较而言,以亲缘关系为核心的家族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极为巨大。亲缘关系,一般表现为宗族关系、亲戚关系,包括血亲、姻亲关系,以及泛化的干亲关系,主要是血亲和姻亲关系。亲缘关系中,又以血亲关系为重,但在当代社会中,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随着人们拓展资源和社会关系需要的增长,姻亲关系在家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在亲缘关系中,血亲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方面。血亲关系所蕴含的伦理亲情,血亲关系的天然性,无疑可以超越时代性和阶层性,超越世俗社会的功利性而长期存在,并在不同时代都顽强地用具有显著民族特色的方式彰显出来〔注2〕。”可以肯定地说,优秀的家族文化,对社会的进步与和谐,是有很大积极价值的,任何时候,中国特色背景下的社会进步,都将需要潜力巨大的家族文化予以支撑和推动。

我国的家族文化具有其特定的物质外壳,是其永恒精神价值的寄托之所,它包括家乘谱牒、宗祠庙宇、宗族文化活动等等。由于封建制度下的家族文化具有封建宗法的特征,所以往往成为新派人物加以攻诘的致命软肋。故我们首先明确,我们是在排除了封建宗法在家族文化中的影响后来谈家族文化话题的。也就是说,新时代的家族文化物质外壳中,是剔除了封建宗法元素的,我们主张的是一种与我们党和国家的社会理想相一致的中华家族新文化。

族谱是家族文化的第一载体。它是家族文化内涵、历史、秩序和体例的综合容器,是一个家族人心所向甚至魂魄所依的文化归宿。因此,我国历来有修谱的传统。欧阳文忠公主张“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并说“30年不修谱为大不孝”,这应该是家族历史传承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有一篇博文说:“近日跟几位朋友交流,发现家乡人民修家谱的热情颇高。国家也是如此,重点图书规划项目,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的千万巨著《中国家谱总目》,经过6年的打磨之后,在xx年底定稿。据说不久的将来,全球华人只要一点鼠标,就能寻根问祖,查明自己的"来历"。玄极了!”从临澧现状看,据初步调查,已有40多个家族先后续修过族谱,这40多个家族大约涵盖了全县43万人口的80%以上,影响可谓不小,且势头方兴未艾,正应了前人“盛世修谱”的感言。

什么是社会和谐?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虽然我们不能夸大家族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但至少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家族文化中寻找到许多旨在构建社会和谐的闪光点。家族文化最闪光之处,主要体现在四大文化特征,即“德文化”、“法文化”、“孝文化”和“爱文化”特征。显然,这些文化特征从本质上与所论“和谐社会六大特征”是共鸣的。

除此之外,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还体现在各种健康向上的联谊活动和建设项目中,那些对家族古迹和族史的保护与传承行为,同样也是为社会作出的积极贡献。

家族文化即具有坚韧性,又具有脆弱性。其坚韧性在于不管人们怎么评价和看待它,它都不会因为任何个人的意志而灭亡。其脆弱性在于它完全没有行政支撑,意志可自生自灭。诚然,许多国家根本就不存在家族概念,但在中国,如果家族概念消失,那将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灵魂皈依可以说都与家族相连,在中国,家族的消亡,可能也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精神灭亡。所以,我们不能漠视家族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懂文化、有远见的领导者,应该自觉充当家族文化理性的扶持者和引领者。

文化部门可以考虑建立谋划家族文化发展的责任。家族文化涉及到典籍、设施和文化活动等等,为了避免盲目、低俗和混乱,文化部门可从地方文化发展的通盘考虑上着力,制订指导性意见或规划,使得家族文化在内涵和外延上更贴近先进文化的标准,更具普遍性和恒久性价值。这是个全新课题,但也是个极有意义的课题,不仅是一项创新,而且是一项使本地文化建设抢占发展先机的积极举措。

民政部门可以考虑积极扶持家族宗亲会的建立与运作。对于有意图成立宗亲会的家族,我主张民政部门在原则上予以支持,提供机构名称登记、审批、注册的方便。为了使这项工作有序推进,建议民政部门制订一个《关于成立家族宗亲会的指导性规定》,其中应包括宗旨、原则、活动、程序、管理等相关内容,以便把方兴未艾的家族组织与活动引导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共同轨道上来,为地方营造和谐氛围积极培植一支新的生力军。

档案部门可以考虑积极指导族谱编修和保存工作。国史、方志、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三大支柱,好的家谱,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教化价值,还有欣赏与研究价值,因此,指导区域内的民间力量编修好的家谱,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档案部门作为专业部门,对族谱的编修具有专业业务优势,对现行政治原则也深有了解,因此是可以对族谱编修工作提出科学指导的优势部门。建议档案部门制订《关于族谱编修技术性与思想性指导方案》,而且尽可能介入各家族族谱内容的必要审定指导,以确保新编族谱积极的、进步的、科学的价值。

总之,我们应该对中国国情和发展走向不断进行创新性研究,及时发现和助长各种文化新生体,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返回目录。

我办事处于x市中心城区,从xx年起,全处工业经济形成了医药包装、石膏建材、油品加工、农业肥料、机械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我省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后,城中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参与,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展开“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式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务实、高效、节约、服务型机关。

办事处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提高效能建设。一是出台《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把高效和节约的着力点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造出高效、节约的机关整体形象。二是开展学习。每周五,办事处机关定期会对干部开展主题教育、集中整训、考核评议等学习活动,为干部思想解放、作风改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处直部门把服务做到点子上,把服务做到对象心坎上,以服务促管理。四是优化服务平台。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方便客商,办事处兴建了城中社会事务服务大厅,各社区均有自已的服务中心,形成办事处到社区的整体联动服务格局。服务大厅采用窗口服务的形式,服务内容囊括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城镇低保、社会救助、法律服务、养老保险等方面,服务大厅部门集中,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截止目前,服务大厅已为3371户城市困难户办事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月均代发保障金、救助金50多万元;调解纠纷40多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00多件;培训劳动力1690人(次),对外输出劳动力6300人(次)。

(二)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办事处按照“区域集中、产业聚集、要素集合、错位发展”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规划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纽带。市民营工业园已逐步完善园区内水、电、路、下水道、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工业园现已逐步向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一流工业园区迈进。园区力争今年引进项目5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2至3个,力争三年内,园区落户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

为更好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办事处还对恒天公司、鸿祥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实行领导驻点包保、政策扶持、强化服务协调等措施,帮助企业实施扩张战略,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恒天化工是一家改制成长起来的医药用品企业,公司所生产的天然橡胶制品占有国内同类产品一半以上的市场。但恒天人不甘心一直只是这样经营下去而毫无发展,但扩能项目所需资金是很大的也是事实,办事处得知企业面临的困境后,与企业一道积极研究国家政策,从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给他们提供多方服务,加快恒天公司扩能项目的建设。为了更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办事处积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引导发展有潜力、产品有市场的华兴机床、中利免烧砖、东翔公司等中小企业加速发展。

(三)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两型”社会新农村试点工作。

一是建设精细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围绕“菜篮子”工程,以光明大市场为龙头,以蔬菜种植科技户为依托,采取“市场+基地+农户”的办法,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基地。目前,全处拥有精细蔬菜基地3500亩,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推行“养殖协会+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不断壮大保丰10万只鸡鸭养殖板块。该养殖板块已销售鸡鸭9万余只,存栏2万余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增收的能力办事处投入35万元对5个村的泵站进行了整治,更新机组2台套,维修机组5台套;与市电力部门合作,安装农业用电磁卡电表30户;组织范河、周陈两村清挖沟渠3000余米,确保近4000亩农田旱涝保收。

二、现阶段,城中“两型社会”建设的不足。

(一)思想观念上还有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遵循的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全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付出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服务企业环境还有待加强。

1、从企业结构来看。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的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依然偏少。

2、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有机械制造、医用包装、石膏建材、农业肥料、油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优势,但传统产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相当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农村基础设施、结构、环境还有待改善。

1、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许多设施老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农民主体意识尚未到位。

2、从农村结构来看。我处的农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做好农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从农村环境来看。农村整体环境水平较以前有很大变化,但仍和城市存在差距,要以“村镇清洁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三清三建”工程,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建通户路、排水沟、水泥禾场等,改变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打造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力度还有待提高。

1、在企业层面还要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应该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在区域范围内要加强关联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的互助合作,构建生态工业网络,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努力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循环系统,向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循环。

三、加快推进我处“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一)着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办事处要在进一步完善前几年打下扎实基础的招商引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战略招商。一是全处要突出“五大产业”和“两园一城”的优势做文章,对接战略投资者,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依托其市场、技术、管理、资金优势,把处内相关产业做大做强,把支柱产业变成主导产业,把单一产业变成产业集群。二是主攻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和武汉市等重点区域,特别是要抓住应城融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机遇,继续走依托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差异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与武汉工业配套、农业入市。做好产业对接,要按照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相互依存的要求,主动承接武汉市的辐射,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的相关产业,主攻重点企业,引进更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品牌、高就业、高回报的企业;主攻大项目。三是要继续采取“以商引商、回归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四种办法,活化招商形式,在引资总额和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有更大突破。

(二)强力构建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调整生产布局。

1、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结合我处实际,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精准化水平。要继续围绕“菜篮子”工程,重点抓好肖湾、国光、周陈、长湖5000亩精细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节约使用土、肥、水、电、种、药等投入要素。

2、继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加大保丰、范河试点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的补充和替代能源。

3、持续发展特色林业。高标准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和松林岗林果基地。充分抓住应城市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契机,通过招商形式,建设松林岗林果休闲农庄,同时做好0.5万亩低产林改造。

(三)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1、继续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一票否决”。抓好“五小”企业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坚持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倡导节约能源、资源,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2、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引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尽可能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自行消化和循环利用自身排放的废弃物,从源头上削减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计,培育清洁生产意识,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推行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物料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功能。

1、着力实施一批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渠化工程,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重点抓好光明社区“城中村”改造工程、光明大市场蔬菜和水果市场重建工程、范河铁路桥人行道维修加固工程、新河社区自来水管网增容工程、汪家台一二三路改造工程、县河堤保丰至范河段硬化工程、保丰新村建设工程、城中中心福利院改造工程。使相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居民生活更加优质,出行更加方便。

2、落实小环卫清扫制度,搞好与大环卫的衔接,确保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天保洁。进一步完善战线包街、门前四包的全民参与机制,形成长效保洁机制,充分发挥群管群治的作用。配合市直各部门,加强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城区市容管理、规划管理、物业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效整合光明大市场、光大家俱建材市场、大都商城等主要物流市场资源,加速形成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依托城区优势,围绕“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要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星级宾馆、中介服务、文化娱乐、金融服务等相关产业,繁荣第三产业。

返回目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省从此全面打响“两型社会”建设战役,城中办事处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热情参与,志趣高昂,在认真领会“两型社会”相关精神后,办事处对全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分解落实,各顶工作已全面启动。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组织展开“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

建设“两型社会”是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已不管用,必须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办事处通过各种形式,在广大干群中开展解放思想、找准差距、明确方向的“两型社会”建设大讨论,活动从办事处全体党员、机关干部,到社区、村干部,再到基层群众三个层面开展。通过组织形式报告会,学习先进典型,开展文明创建,评选“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活动,着重破除因循守旧、自满保守、狭隘封闭、片面发展的观念,树立改革创新、危机忧患、社会文明、遵纪守法、开放合作、科学发展的意识,达到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目的。

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办事处全体干部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转变干部作风,建设务实、高效、节约、服务型机关。

办事处高度重视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从制度、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提高效能建设。一是出台《机关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人,把高效和节约的着力点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打造出高效、节约的机关整体形象。二是开展学习。每周五,办事处机关定期会对干部开展主题教育、集中整训、考核评议等学习活动,为干部思想解放、作风改进、提高干部综合素质打好基础。三是拓展服务领域。处直部门把服务做到点子上,把服务做到对象心坎上,以服务促管理。四是优化服务平台。为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方便群众、方便客商,办事处兴建了城中社会事务服务大厅,各社区均有自已的服务中心,形成办事处到社区的整体联动服务格局。

办事处按照“区域集中、产业聚集、要素集合、错位发展”的要求,坚持基础设施规划和产业规划并重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产业为纽带。市民营工业园已逐步完善园区内水、电、路、下水道、绿化、亮化等配套工程,工业园现已逐步向规划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优美、高新技术产业支撑的一流工业园区迈进。园区力争今年引进项目5个,其中过5000万元项目2至3个,力争三年内,园区落户企业30家以上,实现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税收过亿元。

(三)发展农村经济,推动“两型”社会新农村试点工作。

一是建设精细蔬菜基地,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围绕“菜篮子”工程,以光明大市场为龙头,以蔬菜种植科技户为依托,采取“市场+基地+农户”的办法,大力发展精细蔬菜基地。目前,全处拥有精细蔬菜基地3500亩,实现产值近3000万元。推行“养殖协会+农户”的养殖经营模式,不断壮大保丰10万只鸡鸭养殖板块。该养殖板块已销售鸡鸭9万余只,存栏2万余只,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万元。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增收的能力办事处投入35万元对5个村的泵站进行了整治,更新机组2台套,维修机组5台套;与市电力部门合作,安装农业用电磁卡电表30户;组织范河、周陈两村清挖沟渠3000余米,确保近4000亩农田旱涝保收。

二、现阶段,城中“两型社会”建设的不足。

(一)思想观念上还有待更新。

长期以来,我们遵循的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促进全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也会付出较大的资源环境代价。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们要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企业规模、产业结构、服务企业环境还有待加强。

1、从企业结构来看。规模普遍偏小,整体的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企业、骨干支柱企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依然偏少。

2、从产业结构来看。虽然有机械制造、医用包装、石膏建材、农业肥料、油品加工等五大产业优势,但传统产业比重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尤其是农产品加工相当滞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3、从服务企业环境来看。虽然我们采取了很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经济基础制约,经济发展软环境依然不优。

(三)农村基础设施、结构、环境还有待改善。

1、从农村基础设施来看。许多设施老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农民主体意识尚未到位。

2、从农村结构来看。我处的农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继续做好农民转产转业工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从农村环境来看。农村整体环境水平较以前有很大变化,但仍和城市存在差距,要以“村镇清洁工程”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三清三建”工程,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建通户路、排水沟、水泥禾场等,改变过去脏乱差的旧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四)打造生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力度还有待提高。

1、在企业层面还要继续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应该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在区域范围内要加强关联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的互助合作,构建生态工业网络,使其能在更大的空间内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努力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循环系统,向建立一个全面覆盖的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循环。

三、加快推进我处“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一)着重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办事处要在进一步完善前几年打下扎实基础的招商引资责任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战略招商。

(二)强力构建节约型的农业生产体系,调整生产布局。

1、大力发展集约化农业和生态农业,结合我处实际,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精准化水平。要继续围绕“菜篮子”工程,重点抓好肖湾、国光、周陈、长湖5000亩精细蔬菜基地建设,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提高蔬菜生产水平,节约使用土、肥、水、电、种、药等投入要素。

2、继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能型农业机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加大保丰、范河试点村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秸秆、牲畜粪便等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的补充和替代能源。

3、持续发展特色林业。高标准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和松林岗林果基地。充分抓住应城市建设汤池旅游公路景观绿化带契机,通过招商形式,建设松林岗林果休闲农庄,同时做好0.5万亩低产林改造。

(三)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1、继续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行“一票否决”。抓好“五小”企业治理,推进节能减排。坚持项目环评和“三同时”管理制度,积极发展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倡导节约能源、资源,推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2、发挥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引导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流程、尽可能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自行消化和循环利用自身排放的废弃物,从源头上削减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效益欠佳、污染严重的企业,要加强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强化清洁生产审计,培育清洁生产意识,促进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新建、改建、扩建和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推行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内部物料综合循环利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区功能的建设。

1、着力实施一批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渠化工程,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

2、落实小环卫清扫制度,搞好与大环卫的衔接。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1、生活护理。

2、医疗照料医疗保健机构。

3、劳动服务。

(1)服务队伍及其各项工作。

(2)老人在社区的义务工作。

4、文化教育。

(1)图书室。

(2)健身大型健身器材。

(3)棋牌室。

(4)球类活动。

(5)专为老人举行的活动金婚、现场书画送对联。

二十世纪末,我国步入老龄型国家,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与突出。老年人的现状如何,现在的社会是如何看待这类问题的现在的社区是怎样为老年人服务的在为老服务中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经过此次社会实践,对于社区在服务老人的方面所做的工作有所了解。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社区服务为依托的为老人社会服务的重要性。本文的一些数据资料来源于余杭区各个社区。中国政府历来关心与重视老龄事业,多年来国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文化传统,“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而社区作为基层单位,养老服务的担子更是重大。

20xx年的余杭区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74万人,增长13.5。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9.9%。年末全区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25个,床位2121床。乡镇敬老院覆盖率100%。社区服务设施场地333个。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为9494人。共发放低保金860.3万元。如此可喜的进步说明我们的城乡老人社会保障正在逐步走向完善,政府正在努力的完成“老有所养”这一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开发区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

以产业化为重点,建设富裕新农村。八里罕镇始终把发展生产作为着力点,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着眼点,逐步实现了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农业组织化、专业化程度逐年提高。一是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他们紧紧抓住上级政策扶持的机遇,结合区域条件,开展了以北梁为中心的设施农业园区6700亩。二是采取抓大户、建小区的工作方式,积极发展以肉牛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全镇年出栏肉牛4.5万头,出栏肉羊2万只,出栏生猪2.5万口。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造中低产田2万亩,打配机电井163眼,铺设管道7.4万延长米,扩大保灌面积2.3万亩。四是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完成生态保护面积6.2万亩,其中封育3.2万亩、造林合格面积2.3万亩、经济林改造0.7万亩。他们同时围绕设施农业园区,采取扩点带面方式,积极发展高效避险农业,大力实施农用机电井综合升级改造工程,推广膜下滴灌农业新技术,建设节水型农业,全力打造肉牛产业,着力培育畜禽养殖聚集区,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社会和谐。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以城镇化为依托,建设靓美新农村。近年来,他们按照“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强化城镇管理、提升城镇品位、增加城镇人口”城镇建设思路,实施街区道路拓宽改造、镇区污水处理、集中供热、镇区硬化美化亮化绿化等十项工程,启动了酒乡家园、万隆园住宅小区、文化路商业楼、八里罕农贸市场开发项目。2011年,该镇继续加大城镇投入、建设、开发、管理力度,重点实施了八里罕河橡胶坝、带状公园、文化广场、酒乡公园、老桥翻新、综合幼儿园、八里罕小学。

教学。

楼、卫生院病房楼、八里罕村委会办公楼、八里罕国税分局、信用社办公楼建设工程,美化硬化亮化街区,完成农贸市场、万隆园小区、文化路商住楼等10万平方米的商住开发项目。同时,按照城镇建设发展规划,他们积极稳妥地实施了旧城改造和拆迁,争取利用3至5年时间规划建设好6个3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实现农民进城、商业进市、住宅进区、工业进园目标。

(二)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区共有1所中学、5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1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2010年在全镇11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20余名干部平均年龄为37岁,大专以上文化15名,高中、中专21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开发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区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10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初中文化程度占7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6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我区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

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开发区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

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二)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三)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阳光工程”,加强对外出务工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同时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进城农民提供公平的就业和生活环境。

(四)抓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新村镇建设。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各级要有总体的规划,对全镇来讲,按照“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逐步发展”原则进行规划,先选择条件好、有特色的村进行试点。根据其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设计以现代建筑方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严格规划管理,建新拆旧,逐步推进,实现村屯城镇化建设目标。

(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基金,引导农民发展民俗文化表演和地域风情旅游;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队、文艺演出队、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睦、邻里团结、不打架不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免收义务教育的杂费,调整中小学布局,增加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增加农民受教育的机会建立城乡教师的合理交流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社会养老服务建设调查报告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xx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预计到2040年我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安义县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3.1672万,占总人口的11.73%。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了解安义县社会化养老事业现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安义县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近,我们对全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外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1、目前,我县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瞻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养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近年来,我县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发展较快。5年来,通过向省市争取资金及我局自筹资金,共投入了2500余万元,兴建了十所农村敬老院,一所老年公寓和一个现代化的福利中心。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敬老院,使全县上千名孤老老有所养。xx年建设了文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创了我县社区居家养老先河,拓展了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共有五保对象1580人,其中集中供养186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3744元,实现了全县五保对象应保尽保。

2、城乡老年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县共有106个农村老年协会、158个基层老年体协。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还设立的协会、学会、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业余社团,基本能满足有参加集体活动意愿的老年人需要。全县老年社团发挥群众性组织优势,积极引导老年人发挥专长,培养兴趣和爱好,丰富和活跃了城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虽然,我县老龄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二是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三是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全县仅有1所老年公寓,规模较小、设施简陋,而且护理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四是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全县只有一个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点,因处于起步阶段,效果还不明显。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五是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六是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比如我县的老年公寓设有床位160张,受传统观念及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现入住老人只有54人,护理人员均是来自下岗职工和农村打工人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发展县域经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使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富裕之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成为现实。

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xx镇辖12个行政村,农业人口xxxxx多人,农村劳动力x.x万人。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xxxx年化解债务xxx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

(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xx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x所中学、xx所小学,实现了区级标准化学校。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科教工程,每年培训农民达x万人次以上,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广大农民积极学用新型科技,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普及。

(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xxxx年在全镇x个村实行了村干部直选制度,全面推进了村党支部“两推一选”,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进入“两委”班子,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全镇“两委”xx名干部平均年龄为xx.x岁,大专以上文化x名,高中、中专xx名,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xx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在指导全镇村务公开活动中,实行“五统一”(统一内容、形式、程序、时间、建档),做到“三为主”(村务公开以村“两委”、监督小组、镇农经中心为主),突出“一个重点”(以财务公开为重点),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全部公开,村中重大问题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征询意见,将财务公开延伸到村民小组,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综上所述,可见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大多数村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一、结构分散,辐射力不强,推广型、农产品加工型和综合服务型专业组织协会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政府协调成立的多,农民自发组建的少,多数会员不缴纳会费,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助推力弱化。协会活动开展不正常,带动力不强。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一些相应的扶持政策,但其性能、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经济组织、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问题没有明确的界定。

(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免征农业税后,我镇农村的基础财力巨减,财政“缺口”大,加之各村历史上形成的债务都很大。省、市、县下拨的转移支付无法维持镇、村组织机构运转所需财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xxxx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xx%,初中文化程度占xx%,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xx%。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我镇农村总体上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绝大多数的村已没有文化活动室和相应图书,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县镇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严重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开展,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

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

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

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

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镇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镇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编修村镇规划,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镇的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