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论文选题 完善我国WTOTBT实践的设想论文(通用8篇)

时间:2023-10-12 12:39:44 作者:曼珠 wto论文选题 完善我国WTOTBT实践的设想论文(通用8篇)

范本是我们学习和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参考资源,通过模仿和借鉴范本,我们可以不断进步。以下是一些自我介绍的常用句式和表达方式,希望对大家的自我推销有所帮助。

wto论文选题篇一

wto是以市场经济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其倡导的贸易自由化、非歧视、公平贸易等原则必将对我国尚不完善的市场经济造成冲击,从而促进经济、法律等社会各方面的调整。在此,笔者欲就加入wto与我国涉外税法的完善作一探究。

(一)wto及其法律规则的认识

的宗旨

wto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它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开放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wto的宗旨完整的体现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序言中:成员国“认识到在发展贸易和经济关系方面应当按照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要,并扩大生产和商品交易以及服务等方面的观点,并为着持续发展的目的最合理的利用世界资源,寻求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护”,“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能获得与它们国际贸易额增长相适应的经济发展”,“产生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系”。

由此,wto的宗旨首先在于消除国际贸易障碍,促进生产、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这里的生活水平显然不是指某一国或某一地区的水平,而是指全世界的生活水平。可见,wto倡导的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以增进世界总体福利水平。wto的一系列具体原则,如非歧视原则、关税减让原则、互惠原则、取消数量限制原则等,都以不干预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运行为基本出发点。

其次,序言中也表明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把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对待。对成员国严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产业发展和货物贸易加以限制。一方面承认成员国有权制定本国的环保政策并组织实施,另方面又要求这些政策及措施不能妨碍正常贸易的运行。

最后,wto提出确保发展中国家能获得与它们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表明了考虑发展中国家特殊利益的宗旨。这体现于一些具体规则、原则针对发展中国家制定了一些例外规定,如对发展中国家成员实行差别待遇,是非歧视待遇原则的例外;对发展中国家的普惠制是互惠原则的例外等。wto将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经济发展纳入宗旨,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gatt/wto中几十年的斗争成果。

与税收有关的基本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为了实现上述宗旨,制定了一系列为各成员国所普遍接受的多边贸易规则。我国加入wto,就要遵守这些规则并受其制约,这必会对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形成冲击,最终反映于法律超前或滞后的调整上。从这个意义上讲,wto的所有规则都会影响到我国税法的调整。其中还有一些更直接与税法相关的原则,包括:

(1)非歧视原则,又称无差别待遇,是世贸组织的最基本原则。它要求缔约双方在实施某种优惠和限制措施时,不要对缔约对方实施歧视待遇。非歧视原则通过“一般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内税与国内规章的国民待遇”条款体现。

一般最惠国待遇条款主要规定于gatt第1条,其内容为“成员方对来源于或运往其他成员国的产品所给予的利益、优惠、特权和豁免,应当立即无条件的给予来源于或运往其他成员方的相同产品。”也就是说,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给予另一方的优惠和豁免,都必须无条件的给予缔约国的任何第三方。这保证了一国对本国之外的其他成员国的一视同仁。国民待遇条款主要指gatt第3条的规定,“一成员方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成员方领土时,不应对它直接或间接征收高于对相同的本国产品所直接或间接征收的国内税或其他国内费用”,“一成员方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成员方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和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不应低于相同的国内产品所享有的待遇。”这项条款保证的是一国对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的一视同仁。随着世贸组织的发展,这些原则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已从商品贸易领域扩展到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方面。

非歧视原则在适用中允许有一定的例外情况。大体来讲,有三种例外:首先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如允许发展中国家在wto生效之日起的5年内,对使用国内产品进行补贴,这体现了考虑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宗旨;第二种例外是允许主权国家对本国经济的合理干预,如一国可以为了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而对进口产品实行差别待遇;第三种例外是对区域性互惠安排的例外,如任何国家可为方便边境贸易而对毗邻国家给予某种利益。我国加入wto后,要重视在遵守wto规则的同时,灵活利用合理的例外,来实现利益最大化。

(2)关税减让原则,指各成员方在世贸组织的主持下,通过多边谈判,互相让步,承担减低关税的义务。通过规定的关税减让来消除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世贸组织的主要目标之一。同样的,这项原则对发展中国家也规定了一定的例外。

(3)透明度原则,指成员方正式实施的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令及条例,以及成员方政府或政府机构与另一成员方政府或政府机构签订的影响国际贸易政策的现行协定,都必须公布。在乌拉圭回合中还确立了确保透明度原则实施的贸易政策评审机制。

(二)加入wto与完善我国涉外税法:静态层面的分析

wto作为多边经贸组织,它并不直接对成员国的税收法律进行干预,税收关系仍然主要是一国内部的经济关系。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主权国家税收也越来越具有国际化的趋势,一国的税法在顺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主动或被动的进行着调整。根据wto协议,wto法是对所有成员具有拘束力的国际法,它要求各成员国的域内法必须符合wto的各项原则和规则,这必然会对成员国的税收法制产生影响,使其修改完善不适应之处。我国涉外税法也不可避免的要对wto规则作出回应。

首先看非歧视原则。这里需要界定一些基本的概念。wto诸原则中的“一方”、“另一方”,包括缔约国的公民、企业、船舶、投资、产品等诸项内容,笔者统称为“外国国民”。我国的三资企业属中国企业,本不应包括在“另一方缔约国”的企业内,考虑到三资企业中的外国主体投资因素,我们在分析非歧视原则时,将三资企业也纳入外国国民之列,以体现对外资的待遇水平。有学者认为,三资企业是中国企业,它们和内资企业之间的差别待遇根本谈不上有违国民待遇的问题,只是在一国之内的区别对待。[1]笔者以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将三资企业纳入外国国民的范畴,并不是从企业本身来考虑的,而是从外国主体投资的角度考虑,对外资企业的待遇,实际反映了一国对另一方缔约国投资者的待遇。所以本文中的“外国国民”包括我国的三资企业。

非歧视原则首先要求我国对所有的外国国民一视同仁,即遵守一般最惠国待遇原则。而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出于政治、经济的考虑,对港澳台投资制定了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和税外费的优惠。这种状况的形成有我国历史的、民族的原因,但客观上导致了国家、地区间的有效税负不均,从wto的非歧视原则看实有授人以柄之憾。

非歧视原则还要求对外国国民提供不低

于本国国民的待遇,即国民待遇。在我国的外国国民,虽然在某些领域还受到诸多限制,尚不能享受不低于本国国民的待遇,但在涉外税法领域的外国国民却无疑享有远远超出内国国民的“超国民待遇”,突出的表现就是给予其大量的税收优惠,尤其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以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为例,它所享有的超国民待遇有:(1)不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2)内外资企业分别缴纳的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有一定差别;(3)企业所得税的税基计算方法不同于内资企业,在工资成本的计算、业务招待费用的扣除、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坏账损失的确认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其结果使外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数额较小,从而享受少交税的好处;(4)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种类繁多且幅度较大的税收减免优惠,只要是外商投资企业,无论投资的地区、行业、技术先进程度,都可享受到至少一种与自己相对应的税收优惠。我国对外资企业减免税的幅度较大,大多可降至15%,有些可降至10%甚至免税,同时优惠期限也较长,有些优惠期达10年,3%的地方税更是大量的被地方政府长期免除。有学者认为,对外国国民在税收上的超国民待遇并不违背国民待遇原则。因为后者的要求是对外国国民的待遇“不低于”本国国民,也就是说,“等于”和“高于”都是可以的。[2]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妥当。确实,从wto的条文表述来看,使用的是“不低于”,但从无歧视原则、国民待遇原则的内涵来分析,对外国国民给予不低于本国国民的待遇,只是国民待遇的最基本要求,它更本质的含义在于内、外国民的“无差别待遇”,即应实现本国国民、外国国民的地位平等,公平竞争,而不应设置内、外两套法律制度。[3]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在涉外税法领域给予外国国民超国民待遇与无差别国民待遇的基本精神尚存在差距。

事实上,国民待遇制度的内涵并不绝对的排斥涉外税收优惠和限制,“无差别”也不是内国国民和外国国民之间的完全相同。我们应把国民待遇原则置于wto的整个规则体系中来考查。国民待遇原则是wto规则的一部分,wto还允许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变通实施某些规则,wto也允许一个主权国家为本国特定的利益考虑,对某些原则制定出不予实施的例外情况。所以,国民待遇原则并不是无例外的要求对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规定完全一致的具体权利和义务。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每个国家都对外国国民在某些领域的权利加以强调或限制,又会对另一些领域的义务给予加强或豁免,例如一国即使对外资持很开放的态度,也会禁止外国国民投资于国防、军工等领域,但这并不构成对外国国民的“次国民待遇”。我国在涉外税法领域之所以没有达到国民待遇的要求,并不在于我国客观上使外国国民承担了比本国国民少得多的纳税义务,而在于这种少纳税的优惠待遇是不完全符合wto所允许的国民待遇之合理例外的。有些优惠措施既不是出于我国发展特定产业的目的,也没有达到优化产业结构、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

另外,在关税减让原则下,我国现行关税的算术平均税率经过持续几年的下调,已降至17%左右,但与wto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目前美国关税水平为3.1%,欧盟为8.9%,加入wto的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税率为12%,可见,我国的税率仍属偏高之列,尚需逐步削减以达到wto的要求。

最后,在透明度原则方面,wto要求对有效实施的法令、条例、司法判决和行政决定,都应迅速公布。我国显然尚未达到此项要求。问题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虽做到了公布,但对涉外税收优惠、税收征管有更直接指导意义的各种政策、文件、内部规定却是不完全公开的。这些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和征管文件等都极大的影响着纳税人的纳税负担,但纳税人对这些不公布的政策、文件是无法知悉的,这使我国的税收规定表面上做到了公开,但实质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暗箱操作”。问题的另方面在于我国存在的名目繁多的税外收费,其中大量的费用是应纳入税法范畴而以费的形式存在的。这些费的缴纳、扣除和减免等都由收费部门自己掌握,企业很难事先预料,更无透明度可言。可见,我国在涉外税收法规的透明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公布,而是在我国更有效实施着的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是不完全公开的,大量的具有税收性质的费用是不纳入法律轨道的,这从整体上使我国的法律环境难以达到wto的要求。

(三)加入wto与完善我国涉外税法:动态层面的分析

从发展的观点看,我国加入wto将使我国的经济更快的融入国际经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给中国带来一系列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在动态发展的经济条件下审视我国涉外税法的调整与完善。

首先在涉外税法的结构上。加入wto必然要求我们在涉外税法领域开征一些缺位的税种,同时加入wto还会引起税源的变化,从而导致税种结构的变化。

其次,我们要修改现行涉外税法中不符合wto规则的地方。

最后,加入wto使涉外税法的政策功能得到强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为了全人类利益的最大化,有时会要求主权国家放弃一部分自己的特定利益,国家采用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措施来保护本国工商业的做法是不被wto提倡的。这样,国家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第一道防线,关税壁垒的作用就及其有限,而非关税壁垒在wto多轮谈判下作为第二道屏障的作用也在下降。[5]在接纳外来经济时要尽量使本国受到的冲击最小,使外国资本、商业的进入有利于促进本国发展,就需国家采取有导向性的法律,来协调经济全球化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统一。涉外税法也是如此,它的导向性将增强,如通过对不同产业、产品、同一产业不同级产品实行不同的关税税率来表达国家的政策倾向,通过涉外税法将资金引入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及中西部地区。[6]这些措施都是符合wto规定的,同时也使国际经济对我国民族经济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四)从税法基本原则出发解读wto对我国涉外税法的影响

以上本文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分析了wto与我国涉外税法的完善。涉外税法为了适应wto规则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需作出多方调整。这些调整、完善都可以在税法的基本原则下找到依据。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内容,是学者们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7]笔者赞同以下观点,即税法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四项:法定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社会政策原则。

1.法定原则

对税收优惠的立法层次不高,大量的税收优惠措施实际上由地方政府决定,财政收入流失严重,又进一步诱发政府采用种种税外收费的方法弥补财政的空缺。对费用、税收优惠的法律规范势在必行。法定原则还要求税法要素必须确定而为纳税人所知,不得随意变更。否则,纳税人的实际赋税水平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政府、征收机关,使税法的规定流于形式。正如亚当?斯密所说,“赋税虽再不平等,其害民尚小,赋税稍不确定,其害民实大。确定人民应纳的税额,是非常重要的事情。”[9]wto所要求的透明度,在立法精神上也是包含了法律明确的要求的。

2.公平原则

笔者认为,这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差别待遇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是否合理,二是为达到此目的,该措施是否有效,三是这种差别对公平负担产生何种危害。由以上标准分析,我国的涉外税收优惠最初的政策目标是要吸引外资进入中国,这在当时我国改革开放初始,国内建设急缺资金的情况下是必要的,并且也确实起到了一部分预期的'作用。但这对内资企业,尤其对尚需承担大量社会职能的国有企业的不公平也是显而易见的。涉外税收优惠实施到今天,引进外资的政策目标固然仍具合理性,但一味通过税收优惠来吸引外资的有效性就颇值得质疑了。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外商评价投资环境,税收优惠因素并不占主要地位,其他一些因素,如基建设施的状况、法令实施的有效性、政府办事效率等都可能对外资进入有更为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这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差别待遇所要达到的政策目标是否合理,二是为达到此目的,该措施是否有效,三是这种差别对公平负担产生何种危害。由以上标准分析,我国的涉外税收优惠最初的政策目标是要吸引外资进入中国,这在当时我国改革开放初始,国内建设急缺资金的情况下是必要的,并且也确实起到了一部分预期的作用。但这对内资企业,尤其对尚需承担大量社会职能的国有企业的不公平也是显而易见的。涉外税收优惠实施到今天,引进外资的政策目标固然仍具合理性,但一味通过税收优惠来吸引外资的有效性就颇值得质疑了。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外商评价投资环境,税收优惠因素并不占主要地位,其他一些因素,如基建设施的状况、法令实施的有效性、政府办事效率等都可能对外资进入有更为重要的影响。[11]况且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税收抵免政策下,过低的税率对外资的吸引力并不大,而其不公平性则日益凸现。据供应学派的观点,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助长人们的逃税心理。[12]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比内资企业更多的优惠待遇,一些内资企业就千方百计与外商拉关系,搞假“合资”。此外,我国目前的涉外税收优惠也造成了地区之间的不平等,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已是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对我国提出的建议中,就有要求我国取消国内各地区不一致的税收政策的内容。[13]由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的涉外税收优惠在今天中国弊大于利,有违税法公平原则。我们应对涉外税法优惠重新定位,使其目标由“引进外资”导向转为“促进我国不发达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导向,并应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况且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税收抵免政策下,过低的税率对外资的吸引力并不大,而其不公平性则日益凸现。据供应学派的观点,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助长人们的逃税心理。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比内资企业更多的优惠待遇,一些内资企业就千方百计与外商拉关系,搞假“合资”。此外,我国目前的涉外税收优惠也造成了地区之间的不平等,东西部地区的差距已是政府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对我国提出的建议中,就有要求我国取消国内各地区不一致的税收政策的内容。由上所述,笔者认为,目前的涉外税收优惠在今天中国弊大于利,有违税法公平原则。我们应对涉外税法优惠重新定位,使其目标由“引进外资”导向转为“促进我国不发达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导向,并应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

3.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指税收活动要尽量避免对资源配置不利的影响,以保持经济动的效率;二指税款征收活动本身要符合效率原则,即以最小的征收费用获得最大的征收收益。

从第一方面含义看,很多国家所追求的税法的“中性”即是符合效率原则的。所谓中性指国家的税收行为不应对市场机制和纳税人有效率的经济选择干预,以避免税收对价格机制的扭曲。[14]因为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认为,经济在自由状态下才能够达到最有效率。理想的税收不应对资源在经济中的配置起任何作用,而应让市场经济发挥作用。近些年世界范围的税制改革中,不少国家纷纷采取中性色彩较浓的增值税,其原因就在于人们对税收中性思想的认同,对效率原则的追求。[15]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各国“税收中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史中,纯理论走向社会经济实践,从缩小政府的活动范围到给政府一定的活动空间,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之不足,应该讲,效率原则在更多的情况下体现了税收中性和非中性的结合。这与wto的原则是相吻合的。wto以追求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主旨,它的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都体现了不干预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有效运行的中性倾向,同时,wto的一系列例外规定又体现了非中性的因素。

国家牺牲微观经济领域的效率,如

果能在宏观领域得到补偿,如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地区经济的协调,则涉外税收优惠非中性的形式也是为提高整体效率服务的。但我国的涉外优惠显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沿海和内地外商投资者所享有的税收优惠的不平等导致大量外资流向沿海地区,内地的资金也因追逐税收优惠而大量流入沿海地区。同时由于沿海地区自然资源缺乏,影响了外商投资企业向高层次发展,形成沿海地区外商投资规模小、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居多的状况,能源、原材料丰富、工业基础较好的内地却因难以享受充分的涉外税收优惠而遭外资冷落,一些基础性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从整体上看,不利于提高国民经济效率。

再从效率原则的另一个方面,征收效率方面考察我国的涉外税法。在税收征管中,外资企业运用各种手段,逃避纳税义务,或弄虚作假享受税收优惠的例子不在少数。税收征管的不力损害了所期望的税法的有效性,并加大了涉外税法对人们行为的扭曲。为了以尽量少的支出来征收最大的税款,要求简化税制,加强和完善税收程序立法,建立高效的现代化的纳税申报制度、税务代理制度、税务稽查制度、税务行政复议和税收行政诉讼制度。

4.社会政策原则

此原则最早来源于德国19世纪新历史学派主要代表瓦格纳的财政理论。它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即国家通过税法杠杆介入社会经济生活,发挥税收固有的调节经济的功能,以推行国家经济政策。现代国家都日益重视运用税收来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税法的这个原则和上述的效率、中性原则是存在冲突的,前者强调税法对经济的积极干预,通过税法引导经济主体的行为,以达到国家的政策目标;而后者则强调税法对经济不施加影响,要求由经济主体自由选择他们的行为。税法正是在这些存在冲突的原则中取得平衡的。wto也允许主权国家为了本国的特定利益而变通适用某些一般性的原则,只不过对行使国家主权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了限制,只有wto认为合理的目的,如“保持外汇收支平衡”、“建立特定的产业”,才可以以税收手段对国外产品服务进行限制。可见,在wto规则下,我国自主的运用税收来达到政府政策目标的行为受到了限制,在wto允许的政策目标之外采取措施,都是wto所不提倡的。我国一方面要利用税法来维护本国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注意不能进入wto的禁区。

「注释」

[1]参见杨斌:《正确理解国民待遇原则》,《涉外税务》1997年第4期。

[2]参见丁淼:《从gatt到wto看国际税收的协调和一体化》,《涉外税务》2000年第5期;沈秋明:《谈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7年秋季号。

[3]参见刘剑文、熊伟:《国民待遇与外资税收优惠政策之改革》,《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单文华:《我国外资国民待遇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法学研究》1995年第6期。

[4]参见本书《加入wto对我国税法的影响》一文。

[5]参见邓力平:《经济全球化下wto与我国税制改革》,《税务研究》2000年第4期。

[6]参见刘剑文:《加入wto对我国税法的影响》,《税务研究》2000年第6期。

[7]参见刘剑文、李刚:《二十世纪末期的中国税法学》,《中外法学》1999年第2期。

[8]参见刘心一:《税式支出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5-10页。

[9]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85页。

[10]参见陈清秀:《税法总论》,(台)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70页。

[11]在评价投资气候的斯托伯氏“等级尺度”法中,税收优惠属于“外国企业与本地企业的差别待遇”一栏,列在此栏第三位,所规定的最高分数与“资本外调自由”、“政治稳定”等因素相同。

[12]参见韦特・p・甘地等:《供应学派的税收政策》,许建国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130-132页。

[13]参见沈秋明:《谈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7秋季号。

[14]参见刘溶沧等:《税收中性:一个理论经济学的分析》,《税务研究》1999年第1期。

[15]参见靳东升:《税收国际化与税制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64-92页。

[16]参见邓子基等:《税收支出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171页。

[17]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外商投资企业连年亏损,但年年增资的原因。

宋丽刘剑文

wto论文选题篇二

论文关键词:师资建设;特色教育;校企合作

论文摘要:地方高校与地方及相关行业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共生共荣的关系。目前阶段,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逐步表霉出偏科研、轻实践,行业特色逐步弱化的特.x培养的学生大多动手能力弱,达不到企业用人要求。一面是大量学生无人问津,一面是众多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对师资队伍和学生培养模式加强特色培养,主动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的关系,与行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准确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积极参与研究制定行业发展的战略,才能为自身的发展底得空间。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层次人才作为教学科研领域的主力军,决定着高校教育水平,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使命。加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对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竞争日趋激烈,高等教育的发展所带来的人才流动为人才的积聚及能力的释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人才是强校的基础,没有大批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就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和优势.同部属高校相比,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想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充分用于所在区域的天时地利,并主动创造一个人和的局面,强化服务地方的意识和力度,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苏州大学在这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利用这一优势,建设一支稳定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搞好校企联系办学,满足地方建设需要,是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一、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团队机制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充分挖掘各位教师的潜能,建立完善的团队机制,倡导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苏州大学风凰传媒学院根据专业建立三个学术团队,每个学科均有具有较高学术造诣的教授、博导作为学术带头人,通过引进来送出去等措施,促进学术队伍的凝聚和成长,促使新一代高层次的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目前,在学院三个学科26位专业教师中,共有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10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达到80%以上,团队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一支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梯队建设较为合理的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

学院三个学科团队均建立导师制,每位高级职称人员负责培养一名青年教师,明确传帮带责任与义务,推动团队老中青结合,使团队里的中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整体水平迅速得到提升,基本形成了一支作风严谨、业务过硬、结构合理的授课教师队伍,为学科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梯队保障。

二、用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教师队伍管理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其实质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调动一切可用的资源,把全体教师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和对象,围绕如何充分开发调动人力资源,促进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从而实现总的管理目标以及教师个休发展目标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师资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长远的发展,对高校教师进行人本管理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协调人际关系,创造各种条件刺激人的潜能的发挥,要充分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让他们主动承担责任,管理需要民主。管理的本质是发展个体,把个体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提高管理质量,从而实现个体发展与高校发展的双赢。以人为本高校师资管理模式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一,以人为本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正确认识人的能力和价值,重视人的因素,以尊重、关心、发展个体为宗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的潜能和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保障教师的自我实现:其二,明确高校人本管理的目标任务。管理是围绕某一明确的目标进行的,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活动,目标是一个组织管理活动的起点、归宿及衡量效率、效益的尺度:其三,高校师资管理机制与运行需要高校运用战略性眼光去发现、开发现有人力资源。引进人才不能盲目,要从学校学科长远发展规划出发,从学校的社会定位出发,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实际,引进学校急需专业的人才。在人才培训方面还要鼓励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通过不同途径进行深造,提升学历和职称,并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外出进修、讲学、深造等,推动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其四,建设和谐的人本管理环境是保障条件。管理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因为周围的环境是时时在变的,需要不断协调组织各种管理要素的变化和人的利益关系,所以协调要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三、师资队伍建设思路

在办学过程中,高校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成为行业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的主要支撑。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

(一)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在合作过程发展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现在很多高校有重科研、轻实践的发展趋势,学校的要求和导向间接导致众多教师将绝大多数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没有时间投入到教学和实践之中,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实际上,理论和实践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而实践又来源于理论支撑。因此,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将理论和实践融合与一体,使教师在与社会、企业合作之中得到锻炼,在累积之中发掘创新,不断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并随之投入实践的检验和调整。如此,能够形成良性循环,既能达到学校教学科研要求,又能满足学生接触社会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社会职能,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学生也能得到提前踏入社会锻炼的机会,这将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二)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苏州工业园区是国家级工业园区,近十年的发展极为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苏州模式己成为世界闻名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产业的支撑,离不开高校的支持与合作。工业园区既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也是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同时也是对教师得以培养提升的重要基地。在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附近的科技园五期,集中了大量的动漫企业,由于国家对动漫影视产业的大力支持,这一产品必将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行业之一。我院在积极推进师资力量建设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与企业联络,利用双方资源进行动漫产业培训,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让学生有进入动漫企业实训的机会,在实践训练中得到成长,将企业真正变为进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实践基地。

(三)加强交叉学科研究,锤炼高层次人才

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学科间的不断交叉和融合,这种趋势势必会不断产生新的学科和领域。这些新的学科领域是创新的前沿,也是竞争最激烈、最能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域,往往需要多学科、跨学科合作。以传媒专业为例,它需要计算机技术、影视创作、影视制作、文学、美术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合作,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人才会集中到一起,知识也于此时实现了融合,并延伸出新的知识,学生也得到了综合训练的机会。加强交叉学科建设,多方位引进人才己成为众多高校的共识,但如何有效地整合资源,在新的专业和学科中把握机会、创造价值,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管理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注重团队建设,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以个体带动整体,以整体促进个体,这样才一能在新兴技术领域有所作为。

(四)建立高校与行业人才共享机制

为了实现双赢,高校和行业应该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加强高校和企业高层科研人员的合作和交流。一方面,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锻炼,强化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意识,加强科研人员对相关产业先进技术及国家相关政策的了解。同时,高校也应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讲学,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先进技术带进学校,使学校教育同企业要求接轨,并邀请他们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讨。这样,高校的教学内容会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所培养的人才也会更受企业的欢迎。

四、结束语

高校根源于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行业,高校正是为相关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最大平台在行业,依托行业发展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高校要有一支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和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增强服务社会、承接行业的能力,刁‘能与相关行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准确把握社会需要和发展的脉搏,积极研究制定人才培养策略,才能为自身的发展赢得空间。

wto论文选题篇三

论文摘要: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必须兼顾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健全的引进人才体制和完善的自主培养模式推动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也就进一步提升。

论文关键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大学发展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目前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又较为滞后,教师专业成长和高校自主培养体系尚未完善,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一大瓶颈。要整体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必须兼顾人才引进与自主培养。

一、健全人才引进机制

高校引进人才要从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出发,从学校的定位出发,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实际,坚持人才引进为学科建设和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带动内部人才的提高,以适合的成本引进学校急需专业的人才。

(一)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

引进人才工作是建立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基础上。优越的工作环境是吸引并稳定人才的重要保证。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充实的科研基金和良好的生活条件有力的保障了引进人才的成长,使他们安心工作,充分发挥特长。切实“人才为本”、“百家争鸣”的观念,在政策方针、学术科研上一视同仁。采取破格提升、重要岗位特聘和提高特殊岗位待遇等方式,把各种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采用多样的聘用方式

效仿国内外大学的通行做法,建立“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的人才引进新机制,采取特聘、兼职、项目合作、短期工作等多种形式广泛吸引人才,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构建开放式人才管理模式,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共享,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三)引进人才与学科建设相结合

学校的整体定位决定着学校的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猛发展,人才(师资)数量、质量跟不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加之随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又产生、形成了新兴学科,新兴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新的师资,这些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的紧张和缺乏。高校的人才引进应该与学校整体定位和发展战略机遇结合,要选准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要从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出发,立足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引进人才和学科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四)强化引进人才的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专业技术人员拓展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为使引进入才的业务素质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引进人才的继续教育制度。继续教育根据引进人才的学科专业和科研特长,兼顾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采用各类培训班、进(研)修班、国内外调研、学术技术讲座(会议)、广播电视教育、网络远程教育和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的自学等方式进行。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引进人才的专业学术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使引进人才始终站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前沿,以此带动学校建设和发展。

(五)落实引进人才的考核

为了充分发挥引进人才效能,避免优越的学校待遇和长时间的日常工作,使个别人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学校应建立健全一套人才引进后的考核机制。引进人才应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严把进口关;建立考核档案,实行年度考核制;根据个人贡献情况,落实奖惩制度。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促使引进人才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从而使学校达到引进入才的预期目的。

二、强化自主培养体制

在健全人才引进机制的.同时,对现有师资队伍的自主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长期的培养规划,完善的培养体制,将进一步建设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一)保证培养经费,多渠道多视角地实施教师培养规划。各院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多层面的教师培养方案,保证培养经费到位,力争科学合理地使用。选派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有关高校进修学习,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学方法等方面接受系统培训。还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定期选派教师进行出国进修、攻读学位等,使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还可利用在国外学习的有利条件了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确保高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借鉴国外经验、举办教学成果交流。高校应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积极借鉴国外经验,去探究更有效的教师素质提高方案与策略。当然,高校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借鉴与创新结合起来。

(三)苦练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功是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的关键。首先,要树立高校青年教师良好的专业态度,即树立良好的教育信念、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其次,专业的意识对于初任青年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高校青年教师虽然在大学时学了一些知识,那也只是从事专业工作的基础,与专业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积累,当拥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才能发生质的飞跃,上升而达到大家公认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师德建设,树立高校教师良好的人格形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需要。坚持每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切实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时间保障,内容落实,形式多样。坚持用身边的典型教育感染身边的教师。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等宣传媒介加大舆论宣传,扩大影响,不断深化教育效果,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

(五)建立教师基本素质评价标准,重视教师素质培养的实践性。学校应注重从教学改革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师素质培养方案,让教师经过培训,能够在观念上产生一个飞跃,从而初步具备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利用信息环境的基本能力和意识。将理论知识的讲授与对教师运用理论整合教学资源、进行学科教学实践的长期指导和跟踪相结合,使教师的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能力同步提高。

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兴衰。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基础工作,牵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高校应紧紧抓住市场经济发展提供的契机,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尽快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时,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建设情况,通过自主培养的方式,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为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楼世洲.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5).

2周光明.论正确处理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五个关系[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3黄敏华.如何改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考试周刊,,(6).

wto论文选题篇四

一、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功利色彩浓厚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从大学生到教师乃至高校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都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培养目标不清晰、定位不明确等诸多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创业教育是促进就业的手段,应由就业指导中心、团委、学生会以及辅导员来负责;有的教师认为创业教育就是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实践教学,主要以活动、讲座、竞赛等方式来开展,不需要建设专门的师资团队;多数教师更是功利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开店、办企业和做生意,就是培养未来的“老板”和“企业家”,应由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教师负责实施。创业教育被当成是少数创业精英“企业家速成”的教育。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技巧层面,从而导致创业教育与基础知识学习的脱节。这种认识和实践完全忽略了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深层基础,把创新与创业平庸化为单纯的技巧与操作。显然,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创业教育活动违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没有把创新创业能力即开创性和创造力的培养看成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个部分,在教学管理方面更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塑造大学生的创业型人格;达不到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整体素质的教育目标。

(二)创业实践经验不足,与市场严重脱轨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授课教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求授课教师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因此,具备企业职业经历和创业实践经历是创业教育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要求但是,目前在从事创业教育的高校教师中,不管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有企业从业与管理经历的非常少,有过创业体验的更是凤毛麟角。他们大多不熟悉企业的运作、运营、管理与经营,对在创业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业务的拓展、各种关系的处理、企业发展规划等实务性的操作更是不精通。由于教师队伍亲身参与创业的实战经历较少,对创业的理解仅停留在理论阶段,照本宣科式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脱离了社会需求,与市场严重脱轨,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创业的现实需求,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

(三)教学方法落后,实效性不强目前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还处在探索阶段,甚至在很多高校还是空白。在课程设置方面,兼职课多、专职课少;在师资方面,兼职教师多、有创业经验的权威师资少;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论多、实践少;在教学方法上,由于缺少创业实战经验,教师们也无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总体上还是习惯于“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只是偶尔使用。这种传统的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挑战权威的优良品质,更不能建立学生市场开拓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市场、把握市场机遇的事业敏感性,最终难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加强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

(一)创新教育理念,把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要具有前瞻性的创业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融入专业教育来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应仅仅功利性地停留于眼前的就业、创业难题的破解,更在于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发展与创新,在于实现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统一和结合。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全员参与,而不只是部分教师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要扭转只针对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以具体创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功利色彩浓厚的“狭义创业教育”观,树立“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全体学生作为创业教育对象,以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

(二)塔建培训与实践平台,着力培养“理实一体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由于我国高校中现有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的,真正科班出身的很少,特别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因此,要想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着力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跨专业、校内外结合、专兼职动态发展的“理实一体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1.创业教育理论培训。“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以活动、沙龙、讲座、竞赛等方式开展的第二课堂教学,它还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必须以正规教学内容纳入第一课堂教学。创业教育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它涵括了经济、管理、投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公共关系、技术、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广博而深厚的理论功底、扎实的创业基础知识和高超的创业理论教学水平,是一个“理论型”“、专家型”的学者。职高校创业教育教师必须开展全面的培训。各地应组建省级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有效整合教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原有的远程教育培训平台,推进教师培训网络联盟计划,构建新型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创业教育实践培训。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授课教师不仅仅只是“理论型”、“专家型”的学者,更应该是“创业型学者”或“学者型企业家”,而缺乏企业管理经历和创业体验又恰恰是高校专业教师的“短板”。必须塔建好实践培训平台,完善多渠道的交流机制,“走出去”与“引进来”双管齐下,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创业实践合作机制,切实加强教师企业实践能力的培训。“走出去”指的是师资培训要走出校门,进入企业。一方面,各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由教育部举办的“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以及团中央致力推广的“kab创业教育培训”等高水准的创业教育培训,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市场开发、运作与发展等实践工作。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创业体验机会,甚至可以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自主创业开办公司,开创一种“干中学、学中教”的新模式。“引进来”是指聘请一批成功的企业家、初创业者、主管企业的政府相关部门官员、企业孵化管理者、风险投资家等作为高水平专业人才担任兼职讲师与创业导师,全程参与创业教育的培训、授课以及指导。

3.创业教育教学方法与授课方式的培训。创业教育与传统的课程教学最大的区别是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实践性,提倡让学生在“干中学”。教师必须转变思维,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将课堂教学与讲座沙龙、创业竞赛、模拟创业等活动方式有机结合,多途径、宽渠道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创业教育全过程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完善评价机制,大力激发创业教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为目标,这种内化的目标效果很难进行即时、有效的量化测评与考核。此外,大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是专兼职相结合,他们隶属于不同的院系和管理部门,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外聘的,人员流动性比较大,考核评价不易。再加上不少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时间不长,有的还处于试验阶段,组织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确立。可见,多数高校创业教育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还未完善,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制度保障,这些都阻碍了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创业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度,以制度来规范教师的工作和责任,推动教学团队的建立。其次,建立以“学生评教为主、专家评教为次,实践教学为重、辅之理论教学”为核心的创业教育考评机制,将学生的创业素质培养、自主创业率、创业成功率等指标纳入专业人才培养及学生就业评价考核体系,全面、公开、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创业教学工作,引导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教学为本”的教育理念。最后,建立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高校要从讲授考核、职称评定、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政策,对优秀的“理实一体化”创业教育教师给予表扬、奖励与宣传,同时与晋升、待遇等利益直接挂钩,激发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wto论文选题篇五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目标,实施和完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则是加强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建设。高校体育师资建设是体育素质建设的基本保障。然而,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存在诸多问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协调适应等原则,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素质体育师资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成为指导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断实现育人目标现代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竞争的战略性教育目标之一。高校体育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体育教育的有力支持,高校人才培育的身体素质将出现短板,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竞争意识的社会人才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因而,在素质教育的有力导向下,必须不断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各种路径发展体育师资队伍。

一、我国当前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透视

近年来我国高校院校的不断扩招、兼并和调整,形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和目标。在此形势之下,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出现了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当前高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急需扩充师资力量。根据当前学界的研究,随着高等院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高等院校的体育师资却没有相应增长,因而普遍出现公共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过大的情况,甚至达到了399∶1的程度。生师比过大导致高校体育教师工作量加大,教学任务加重,进而威胁到体育教育本身质量的提高。此外,教育质量的问题还突出表现在体育教学场地、设施和硬件资源的不足上。硬件条件是体育教育的基础,没有足够的体育教育资源,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必将难以进行。

其次,当前高校体育教师有效激励制度供给不足。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主体不断分化,利益激励亟待规范。在制度激励理论中,个体是追求自我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追求自我利益是其行为的根本动力。个人利益有多种形式,其中经济利益是普遍的和基本的形式,其他的利益形式,随着个人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不同而不同。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校体育师资的需求层次中,经济需求仍处于首位,其次是自我实现需要、安全与依附需要、尊重需要。然而针对高校体育教师的有效激励却无法形成有效制度,使得各种制度发挥规范和约束作用,也无法使各种利益激励在个人身上实现整合,这一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组织人力资源问题中的根本挑战。

再次,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有限。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是决定教师的知识结构、理论水平、科学素质、工作质量,衡量体育教师素质和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当前,高校学生数量的剧增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来看,体育教师队伍中以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历居多,研究生比例低于国家标准,尤其是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比例更小,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的数量不足。“学缘”结构单一,“近亲化”严重。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体育教师学历职称结构的不合理,就突出体现在拥有博士学位的人较低,属于金字塔的顶端。而博士群体恰恰是具有科研能力、发展科研成果的主力军,因而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不足表现明显,高等院系体育教师撰写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亟待提高。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高层次要求,越加需要科研能力的增长来辅助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制约必将影响体育教学理想效果的实现。

二、素质教育目标导向下体育师资建设的原则探析

一是以人为本原则。培育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加快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基础,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高校体育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是建设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关键。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学校体育发展之本的观念,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建设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追求。这一方面意味着要促进广大体育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增强教学过程中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水准,强化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掌握和了解体育教师的心理状况和各类需求,从个体的需求层次出发,着力于满足体育教师生产发展的各方面需要。

二是科学发展原则。素质教育强调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去进行教育课程的设置、教育计划的确定,这就意味着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科学发展理念的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具体到高等教育中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来说,科学发展原则意味着必须尊重体育师资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需要全面调查和认真研究当前我国体育师资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和反思体育师资建设中的难题和挑战,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理性工具和整体性思维来探索体育师资建设的总体战略和具体步骤。

三是协调适应原则。高等教育的发展立足于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当中,离不开各方面环境条件的支持。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体育师资的建设应当适应经济发展,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建造发展相适应水平的体育活动设施和场地;体育师资建设应当适应社会发展,将时代发展的理念和社会进步的观念融入体育师资发展的战略规划中来;体育师资建设更应当与综合素质教育中的其他内容紧密协调、相互配合,使得体育素质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课外活动等融入一体,使体育教育成为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和成长成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高校体育师资建设的路径分析

素质教育视域中的高等教育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也必须依托于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有力建设和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存在着诸多体育师资建设落后的现状和问题,根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协调适应的原则,应当从以下途径出发,大力加强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育师资发展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任何一个教育目标实施的导向和指南,缺乏科学、有效、可实施的战略规划,教育目标就无法完整实现。基于素质教育的导向,体育素质教育必须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如何开展体育素质教育,设置体育素质教育的目标应当成为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而体育素质教育离不开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体育师资队伍的发展才能为体育素质教育奠定根基。在此认识高度上,中央和地方各级高教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体育师资建设,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对体育师资建设的总体目标、分目标、资金投入、实施部门、实现步骤等内容予以明确化,使得体育师资能够得到有序建设、持续发展。

其次,大力加强体育教育的科研能力建设,提升其整体教学和科研素质。加强体育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下达文件的明确要求。根据我国当前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较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当大力加强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建设。这就要求各高校应逐步建立体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完善、落实教师进修制度,完善兼职教师聘用制度,支持院校面向社会聘请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老师。同时,各地方政府和高校应当根据自身条件和办学特色,设置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科研能力发展目标,一方面积极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体育教育理念的提升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另一方面应补上科研能力较弱的短板,加大投入引进培育科研人才,积极促进研究型体育教师队伍的建立。

再次,应当优化各项教学制度,设定合理的激励结构促进教师队伍发展。制度建设是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师资建设能够持续进行的必要保障。制度即是所有约束和激励人们行为的一切正式和非正式规则的综合。在正式制度的建设中,高校应当反思现有教学制度中的问题,修改或废除阻碍体育师资建设的落后规则,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奖励制度和惩处制度,加强诱导因素、行为导向制度和行为规化制度三者之间的合理协调,通过合理的制度规定为体育教师人力资源队伍的发展奠定基础。在非正式规则的建设中,应当充分调查研究当前高校体育教师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基本观念,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实现和满足高校体育教师的各项需要,同时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体育教学和师资建设塑造一个文明、优良的教育教学环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wto论文选题篇六

wto与政府执政理念

马怀德

中国加入wto以后,面临最大挑战的将是政府。政府如何应对这些挑战,适应wto规则的要求是当务之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政府的作用,从而实现政府的准确定位。从长远看,入世将对政府权力行使规则乃至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都产生深刻的影响,政府的角色也会因此发生转变,所以,我们应对政府的执政理念有一个全新的思考。

由全能政府走向有限政府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不仅要发挥传统的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利益的守夜警察的作用,而且要发挥分配资源、安排生产、照顾社会的家长作用。普通百姓也认定政府是他们衣食住行的唯一依靠。于是,政府的职能日渐增加,机构不断膨胀,地位日趋显赫,行使权力也自然没有什么界限可言。而事实上,这是传统计划经济造就的一个神话,也是人治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政府不可能是万能的,也不应该要求它万能;否则,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实际上我们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全能政府的执政理念必将发生革命性的转变。如果说,改革开放的消除了普通百姓头脑中什么事都依靠政府的传统观念的话,那么,这次入世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力无边的状态,为实现有限政府的合理目标扫清障碍。

由神秘政府走向透明政府

距离可以产生美,神秘可以产生权威。传统体制下的政府就是在这种神秘的氛围中保持权威的。政府的许多活动都处于不公开状态,从政府的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职责权限,到权力的运行规则和方式,乃至工作程序都很难为“外人”所知。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各种政策和决定就是在这样的习惯性思维中出台和实施的。必须看到,虽然神秘产生了所谓的权威,但同时,也产生了距离和隔膜,特别是由于“暗箱操作”带来的腐败问题暴露了神秘政府的最大弊端。近年来,人们对于公开的要求日益强烈,各类所谓的公开也蔚然成风,但在没有制度保障的前提下,这些公开显得虚泛和乏力。人们对“公开”变“空开”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随着中国入世,公开问题已经由道德自律转变为法律强制了。因为政府承诺的及时通知义务、及时公布法律法规和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司法行政决定义务、设立咨询点义务等,无一不是强制性的法律要求,不容回避。很显然,透明政府是治愈政府腐败痼疾的一副良药。至于在透明政府下是否会丧失政府权威的问题,在我看来,丧失的不是权威,而是特权,这也正是人们希望的。

由“任性”政府走向守信政府

“任性”政府的行为缺乏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在很多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看来,政府权力是可以随意行使不受约束的。郑重的承诺瞬间可以改变,严肃的法律可以化为笑谈,今天我可以批准你办公司,明天又可以说政府批错了。这与wto规则要求的政策和贸易措施的透明、可预见性和法的安定性是完全不符的。因为加入wto以后,中国政府承诺,在法律适用和实施方面将采用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关贸总协定》规定:“每一个缔约方应当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实施所有的法律、法规、有普遍约束力的(司法)判决和(行政)裁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和货物贸易的若干专门协定中也有相同或者类似的规定。也就是说,政府在实施法律方面必须信守诺言,如果不能做到统一、公正、合理,那么,不仅会降低政府的公信力,还将背离政府管理目标,影响行政效率,损害政府的权威和形象。它所带来的损失不仅是短期内的经济损失,更是长远的信誉损失。所以,加入wto以后,我们首先应当解决政府的守信问题。当然,政府是否守信,不单是政府官员的个人素质和品行问题,更是政府机关行使权力的观念和责任问题。只有当每一个政府官员都能对政府权力的.来源和行使规则有一个正确深刻的了解,认识到政府的每项权力都来自人民的赋予,必须在合法的范围以合理的方式行使权力,错误行使权力必须承担责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树立起政府守信的观念。

由权力政府走向责任政府

政府行使权力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把行使权力当作政府唯一的存在方式,甚至忘却了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那就大错特错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始终认为政府就是用来行使权力,管理社会,约束相对人行为的。谈到权力,大家你争我夺,实践中不断出现抢夺处罚权、强制权、发证权、收费权的立法纷争和执法冲突,也产生了层层审批、处处盖章、公文旅行、漠视相对人权利的各式官僚主义。谈到责任,个个退避三舍,想方设法为自己留出不受监督的领地,形成了很多法院不能审查的权利救济真空。权力政府在权力膨胀的同时不仅造就了官僚主义,也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更为可怕的是,它颠倒了民众和政府的主仆关系,消解了政府的责任,从而使擅断的权力更加恣意。事实上,承担责任是政府的第一要义,它不仅意味着政府行使的每一项权力背后都连带着一份责任,拒绝应该行使的权力也是一种失职,还意味着违法行使权力必须承担法律责任。wto规则中有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保障司法审查原则,也就是说,在相关的贸易领域,任何影响利害关系人权益的政府行为都必须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政府必须为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由利益政府走向中立政府

过去我们的政府往往与企业或者经济集团的直接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当政府负担起大多数企业的盈亏盛衰责任时,正义的天平难免会发生倾斜。尤其当政府官员的升迁奖惩与部门或者地方经济利益、企业效益挂钩时,更难保持政府的中立与公平。一个陷入利益瓜葛的政府不可能是公平的政府,也就难以发挥政府的规制协调和裁决功能。从以往的教训不难看出,政府开办的企业、市场有时会成为政府机关攫取私利的手段,有时也会让政府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不仅破坏了公平和谐的市场竞争秩序,也损害了政府的威信和地位。加入wto以后,非歧视和国民待遇原则不仅要求政府在各个贸易成员国之间保持公平和中立,而且也意味着对所有的市场主体都一视同仁。可见,从利益政府走向中立政府已经是大势所趋。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导师)

wto论文选题篇七

(一)区域贸易协定的冲击

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tradeagreement,简称rta)是指两个或以上的国家或不同关税地区之间,为了消除成员间的各种贸易壁垒,规范彼此之间贸易合作关系而缔结的国际条约。gatt第24条和gats第5条规定,rta是作为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存在的。但是国际经贸交往的实践中,rta却成为了常态。且rta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截止到2013年7月31日,wto已收到575个区域贸易协定的通知,其中有379个已经开始实施。rta因其自身的优势使得谈判更为容易,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很自然地将精力放在其身上,如跨太平洋经济贸易伙伴关系(tans-pacificpartnership,简称tpp)、跨美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tradeandinvestmentpartnership,简称ttip)几乎将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囊括其中。rta注重的是双边或者区域利益的协调,与wto所主导的多边贸易体制不相协调,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构成了威胁。

(二)南北国家矛盾的冲击

南北矛盾,也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是国际经贸领域最为激化的矛盾。发达国家一直都把握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话语权,这个事实从未改变。而发展中国家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们也希望获得一定的话语权。wto主导的多边贸易体制使发达国家得到了最大的利益,而那些新型经济体由于自身经济水平有限,获得的利益也很有限,且最不发达国家有着被边缘化的倾向。因而,一方面,wto中的25个发展中国家于2012年集体写信要求停止多哈回合,另一方面,享有主导权的发达国家仍不愿意与后起之秀分享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权。南北矛盾的激化,阻碍了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与进步。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

随着国际经济密切合作的不断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增强。竞争总是伴随着合作应运而生。各国为了保持本国的竞争力,对本国产业实施保护性政策。特别是如今世界经济增速减慢的时候,新贸易保护主义(newtradeprotectionism)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体现。新贸易保护主义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补贴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其目的在于规避多边贸易体制的束缚,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以推进世界贸易一体化为己任的wto是个严峻的挑战。

(一)组织结构上的缺陷

虽然wto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克服了gatt的临时性协定的缺陷,但其在自身组织结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缺陷。wto由部长会议、总理事会、秘书处组成。部长会议是最高权利机构,但在会议谈判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往往要贸易大国间达成一致且耗费大量时间,因而许多小国的部长的参与基本上发挥不了作用。总理事会在部长会议休会期间代司其职,但总理事会同时兼任争端解决机构和贸易政策审议机构,给其日常运营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秘书处是wto的常设机构,由总干事负责。与其他国际组织的秘书处相比,wto秘书处的投入显得很“小家子气”。如目前imf秘书处有多达6000多人的工作队伍,而wto秘书处只有其十分之一。人员与经费的缺乏使wto秘书处的工作捉襟见肘。

(二)管辖范围、职责上的缺陷

wto本身是一部规模庞大的法律体系,它由一系列有关贸易的协定、协议等组成,其覆盖面已经涵盖了世界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掌握wto话语权的发达国家仍在不遗余力地将新的议题纳入wto的管辖范围,其中很多议题并不是有关贸易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在贸易问题上的被动地位导致其对议题的接受也只是被迫的,并不是真心诚意的接受,因而在某些决议的执行上敷衍了事,造成了执行上的困难。而新的议题进入wto框架之内,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被动性有增无减,其直接后果就是使wto陷入艰难的境地。

(三)议事规则、决策程序上的缺陷

由于力量对比的悬殊,wto规则大部分是由发达国家按照其自身利益制定的,其对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关注少之又少。因此可以说,wto是以规则为基础的体系这一说法是虚假的。更让人失望的是,wto的决策过程经常缺乏透明度,如在绿屋会议中,许多国家的部长被排斥在大门之外。而且,发达国家通常会暗中施压,甚至予以威胁迫使发展中国家妥协。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决议怎么可能让发展中国家接受。

(一)wto改革的必要性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wto已不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关系。wto被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的局面一直未曾改变过,表面上虽然实行“协商一致”,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从来都只能被动接受其决策。这些新兴的经济体对这种模式极为不满,随着自身实力的提升,它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极为不合理、不公正的局面。此外,wto本身还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它是一种成员方主导的国际组织,总干事和秘书处只是一种被动执行的工具,其自身缺乏应有的管理权威。正因如此,wto在渐渐失去其国际影响力,在国际经贸领域也越来越不受待见,很有可能面临着被架空的危险。因此,wto改革势在必行。

(二)wto改革的建议

首先,完善wto体制改革。wto目前的组织结构上存在缺陷,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运行机构是首要问题。许多改革方案都指出,应当强化wto总干事的职权。目前的总干事职责范围十分有限,好似一个“发言人”的角色。因此,应当进一步明确总干事的权利和职责,并且将优秀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作为当选总干事的先决条件。同时,应当为工作繁忙的秘书处增加人手和预算,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落实现有议案,拒绝无关议案。从前文所知,wto的管辖范围已经涉及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其本身已是不堪重负。现在的许多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应当敦促发达国家尽快落实现有的议案,且主要集中于货物贸易方面。此外,审查新提交的议案是否属于货物贸易领域。如环境、资源的谈判、有关劳工标准的谈判等都不属于货物贸易领域,wto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场所,应当反对将这些议案纳入wto体系,这些问题应当由专门的国际组织去解决。再次,改革现有的决策机制。

合理的决策机制是一个国际组织良好运行必不可少的因素。“协商一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决策困难,但它并不应该被摒弃,在涉及wto基本原则方面的重要决策上仍可适用。另外,根据许多专家学者的建议,应当增加权重投票方式作为“协商一致”的补充:对于采取“协商一致”而全体成员方长期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采取权重投票,且投赞成票的成员应达到一个绝对的“临界数量;对于某些程序性事项直接采取权重投票的方式。决策机制的改革是一个涉及各方利益的敏感问题,应当在谨慎考虑的基础上实施。最后,协调rta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rta与多边贸易体制都是实现贸易自由化这个终极目标的'助推器,两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应该被界定为一种互补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多边贸易体制为区域贸易协定设定宏观上的框架和体制,提供原则性指导与帮助,区域贸易协定则延伸了各国谈判的深度和广度,为多边贸易体制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找到了出路。要想最终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需要两者的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wto论文选题篇八

文章从中国会计师“造假”的儿戏切入,并分析其成因,指出加入wto应遵守游戏规则,再不可儿戏。提出了中国会计师业尽快适应wto规则的几个主要努力方面。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会计行业的执业质量问题像“毒瘤”似的恶性膨胀,虽三令五申,却禁而不止,引起人们对会计师行业的信誉问题严重担忧。

1.“五假”问题屡禁不绝。

据财政部2001年12月披露对部分行业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的检查结果,与以往相比、本次抽查中发现的被查单位资产和利润失真度虽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但是,假凭证、假账、假表、假审计和假评估等“五假”问题仍不容忽视。公告说,本次共抽查了医药、纺织、民航、冶金、石油石化等行业的320户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为这些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125家会计师事务所。被抽查企事业单位资产不实73.75亿元,利润不实35.11亿元。

其中,资产不实比例在1%以上和利润不实比例在10%以上的分别占全部被抽查单位的50%和57%。本次抽查中发现人为调节利润、虚盈实亏的企业有32户,占被查单位的10%。部分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混乱,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屡禁不绝。这表明,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五假”现象还很严重。

2.国有骨干企业违法违规金额巨大。

2000年国家审计署审计的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中,会计报表严重不实的占68%,各类违纪违规金额高达1000多亿元。

3.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质量堪忧。

国家审计署组织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2001年完成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财务会计信息虚假,审计报告严重失实。在检查中,有关部门共抽查了上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32份审计报告,并对21份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审计调查,发现有14家会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造成财务会计信息虚假71.43亿元,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

检查发现,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会计师事务所对已经查明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虚假问题隐瞒未披露。7家会计师事务所在10个项目的审计报告中,对已经查明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资产不实5.91亿元、负债不实2.56亿元、损益不实4.66亿元、其他财务会计信息不实18.98亿元,共计32.11亿元的问题,隐瞒未披露。二是会计师事务所没有查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存在的虚假问题有重大疏漏。11家会计师事务所在18个项目的审计报告中,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资产不实5.43亿元、负债不实0.57亿元,损益不实3.97亿元、其他财务会计信息不实29.35亿元,共计39.32亿元的问题,没有查出来。

经过15年的长途跋涉,中国终于加入wto。中国入世的意义,在于它将给中国经济运行的大环境带来深刻的变化。加入世贸我国做出了很多承诺,包括修改中国涉外经济的法律法规,使之与世界通行的规则相一致。这样就使得外国人在中国做生意、搞投资,和在英国、美国、新加坡一样,处在一种相似的经济环境和体制中,他们会感到中国的法律法规很透明、具有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正如龙永图指出的,这种感觉对商业投资和运营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就是说,对你这个国家,对你这个企业,对你这个人有一种信任感、放心感。千万不要小看这种信任感,尤其是对于诚信形象已严重毁坏的中国会计师行业来说,其作为更是营造国际投资和商业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注意的问题是必须将其放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考虑,不能就会计论会计,必须从多方面着手才能见效。首先要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要加强立法的力度,努力为企业创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与企业相关的各种法规应当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不造成漏洞。要加强会计准则的制定,使会计反映方法科学、先进;切实体现会计准则是人献计献策工作的规范,是会计业务处理的准绳。要建立以强化内部管理为中心的会计管理体系。为适应wto游戏规则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中介机构要直面wto。

证监会首席会计师张为国指出,目前做假账的严重程度已经超过琼民源事件的阶段,市场对许多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失去了信心。对此,证监会已引起高度重视,并已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张为国认为,中介机构质量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中介机构自身的转制,业务拓展也非常急迫,同时必须直面入世后的国际化挑战。去年以来,就有关规范会计行为,加强信息披露方面,证监会先后下发的通知和规章就有10余次,内容包括有关会计政策的操作细则,财务报告的格式,会计和审计的从业资格许可等等。为了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附注的一般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就证券市场而言,由于上市公司承担信息披露的义务,因此,也成了整顿会计行业、打击假账的重点。

2.加大会计行业规范力度。

不少非上市公司由于内部治理机构不够健全,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够理想,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更加严重。所以,更大数量的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也将是治理的对象。财政部作为会计行业规范的制定者,近年来也不断加大会计行业的规范力度。2001年初发布了无形资产、借款费用、租赁等三项具体会计准则。另外,还对以前发布的债务重组、现金流量表、投资、非货币性交易和会计政策变更等五项具体会计准则作为修订。11月,财政部又发布固定资产和存货两项会计准则,以求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透明度。总的来看,我国会计行业近几年发展是相当迅速的。

3.计算机财务系统列入审计范围。

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并将高新技术运用于审计工作中,以便更有效地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审计机关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运用计算机管理财政,财务收支的信息;被审计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审计工作,并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的电子数据资料和必要的工作条件,不得拒绝,拖延提供或者拒绝、拖延检查。

4.加快会计行业改革步伐。

财政部确定,今后会计行业进行的改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清理整顿、脱钩改制,独立地进入市场;二是为应对入世新环境,推动会计师事务所上规模,下一阶段的改革可能要推动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制改造,以求会计师事务所更好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5.股权分散化。

为了在“一股独大”的条件下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我们将面临两难困境:如果作为所有者的政府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则能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做出及时反应的自主决策能力,但缺乏必要的所有权约束,容易发生内部人控制以及造假现象,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果为了保持对内部人有效的控制以尽可能防范造假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就必须强化作为大股东对公司经理人员的所有权约束,其结果是又加剧了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使企业失去了活力。摆脱这“两难”困境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推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自主调整、减少民营公司的家庭控制色彩等都是可采取的对策。

6.坚持诚信至上原则。

其实市场经济是一个在法制基础上讲道德的经济。市场经济确实把行为人对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看成是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动力。并主张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构建激励机制。但市场经济鼓励人们合法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惩罚损人利己的行为,并努力形成一个通过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导致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机制。《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领域的一件大事。

同时它还表明我们的国家不仅有责任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向不守规则、不讲信誉的企业及部门灌输诚信立身与执业的道德意识,使其明白不守规则、不讲信誉就不许生存的社会准则;也同样有责任在入世后市场环境、游戏规则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一个角落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公民道德与普法教育相结合、使国内的每个公民、每个企业,都能以守法和诚信为本,熟悉并掌握世贸组织规则,使游戏规则和诚信意识深入人心。

呼吁会计师业向企业提供广泛深入的服务:它包括筹资、引资上市前的咨询服务;提供海外信息,介绍合作伙伴;培训财务人才,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等。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