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圣诞节手抄报内容不上色 圣诞节手抄报简单又好看(大全7篇)

时间:2023-09-30 05:14:22 作者:雨中梧 最新圣诞节手抄报内容不上色 圣诞节手抄报简单又好看(大全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圣诞节手抄报内容不上色篇一

圣诞作为一个外国人的春节,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欢乐日子。那么对于圣诞的由来,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大家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和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圣诞起源于什么时候把。

玛丽娅已和木匠约瑟夫订婚。可是,在他们同居之前,约瑟夫发现玛丽娅已怀孕。因为约瑟夫是个正派的人,又不想把这件事说出去让她丢脸,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所以他想悄悄地和她分手。他正在考虑这事时,圣诞节的由来和来历上帝的天使出现在他的梦中,对他说,“不要嘀咕了,把玛丽娅娶回家。她怀的孩子来自圣灵。她将生下个男孩子,你们给孩子起名叫耶稣,因为他将从罪恶中拯救人们。”

尽管耶稣的确切生日并不清楚,大约是在2000年前,但是日历按着假定日期把时间分为公元前(耶稣基督诞生前)和公元后(a. d. 是拉丁文缩写,意思是“有了我们主--耶稣的年代”)。在公元后的头三百年间,耶稣的生日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最后,在公元354年,教堂的领导人把12月25日定为耶稣基督的生日。

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该书记载圣母玛利亚是因圣神的感动而怀孕,就在与丈夫若瑟返往家乡时遇上所有的旅店客满,因此玛利亚被迫在马槽里产下耶稣。据说当耶稣安祥的睡在马槽里,在遥远的东方有三博士追随天上的一颗明亮星星找到耶稣,并膜拜他。圣诞节的由来和习俗牧羊人在旷野中也听到有天使的声音在天上发出,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佳音。

今天,圣诞节已经逐渐褪去了它原有的浓厚宗教性,变成不仅仅是一个宗教节日,慢慢变成了一个家族团圆,一起聚餐,给孩子们礼物的西方传统民间节庆。

圣诞节手抄报内容不上色篇二

关于圣诞节的手抄报,你觉得应该怎么制作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圣诞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三年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圣诞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三年级

(一)(二)

(三)(四)

推荐阅读:

圣诞节手抄报英语漂亮的小学生圣诞节手抄报简单

圣诞节手抄报内容不上色篇三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就在这时,耶稣要出生了。于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稣。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稣的出世。

4世纪初,1月6日是罗马帝国东部各教会纪念耶稣降生和受洗的双重节日、称为“主显节”(epiphany),亦称“显现节”,即上帝通过耶稣向世人显示自己。当时只有那路拉冷的教会例外,那里只纪念耶稣的诞生而不纪念耶稣的受洗。后历史学家在罗马基督徒习用的日历中发现公元 354年12月25日页内记录着:“基督降生在犹大的伯利恒。”经研究,一般认为12月25日伴为圣诞节可能开始于公元336年的罗马教会,约在公元 375年传到小亚细亚的安提阿,公元430年传到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那路撒冷的教会接受得最晚,而亚美尼亚的教会则仍然坚持1月6日主显节是耶稣的诞辰。

12月25日本是波斯太阳神(即光明之神)密特拉(mithra)的诞辰,是一个异教徒节日,同时太阳神也是罗马国教众神之一。这一天又是罗马历书的冬至节,崇拜太阳神的异教徒把这一天当作春天的希望,万物复苏的开始。基于此原因,罗马教会选择这一天作为圣诞节。这是教会初期力图把异教徒的风俗习惯基督教化的措施之一。后来,虽然大多数教会都接受12月25日为圣诞节,但又固各地教会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日期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 月24日到第二年的1月6日定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在这段节期之内庆祝圣诞节。自从12月25日被大多数教会公认为圣诞节后,原来1月6日的主显节就只纪念耶稣受洗了,但天主教会又把1月6日定为“三王来朝节”,以纪念耶稣生时东方三王(即三位博士)来朝拜的故事。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圣诞节已成为各教派基督徒,甚至广大非基督徒群众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公元四世纪的时候,尼古拉斯出生在小亚细亚巴大拉城,家庭富有,父母亲是非常热心的天主教友,不幸他的父母早逝。尼古拉斯长大以后,便把丰富的财产,全部捐送给贫苦可怜的人,自己则出家修道,献身教会,终生为社会服务。尼古拉斯后来作了神父,而且还升为主教。他一生当中,做了很多慈善的工作,他最喜欢在暗中帮助穷人,圣诞老人是他后来的别号,这个名字是出自他暗中送钱,帮助三个女孩子的故事。

尼古拉斯死后被尊为圣徒,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驾着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

圣诞节手抄报内容不上色篇四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陶铸

所有现存的好东西都是创造的果实。——米尔

在人的生活中最主要的是劳动训练。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正常的人的生活。——卢梭

劳动是社会中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义务。——卢梭

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欧文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马克思

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拉·乔乃尼奥里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威廉·配第

有总是从无开始的;是靠两只手和一个聪明的脑袋变出来的。——松苏内吉

我知道什麽是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高尔基

要工作,要勤劳:劳作是最可靠的财富。——拉·封丹

圣诞节手抄报内容不上色篇五

>我的元旦作文600字

等待着,等待着!20__年的钟声敲响了,可我依然在等待着,你们猜我在等待什么呢?其实呀,我在等待着上作文班呢!看到这儿你们肯定又会问:“哪有人会喜欢上补习班的呀?”可我要告诉你们,今天是个例外!因为今天我们作文课的题目是“制作水果拼盘”。

“丁零零”啊!上作文课的时间到了!一切准备就绪后,我和朋友一起来到了作文班。

一来到作文班后,我们就各自作在自己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的到来。老师终于来了,只见她提着一袋袋水果走进了教室。老师分配好任务后,她一喊“开始”,所有的同学都忙活了起来。

同学们有的洗水果;有的当传递员;有的削水果;有的设计拼盘的造型……我的任务是设计拼盘的造型,我和朋友三人经过了再三的讨论之后决定摆出一只老鼠的造型,上面在摆上“庆祝20__”这几个字。最后,我们把讨论后的结果告诉了大家,大家都说我们的创意好他们举双手赞成!

开始摆造型了,我们先用一个橙子做老鼠的头,再拿一粒西瓜籽做老鼠的眼睛,然后用西瓜皮做老鼠的身体,再把橙子皮撕下一丁点作为老鼠的脚,最后,我们用小蜜橘做成了老鼠的尾巴。一只小老鼠做好了,我们要开始摆字了,因为只有小蜜橘还剩很多,所以我们决定用小蜜橘来摆艺术字。水果拼盘终于做好了,看着这形似非似的小老鼠,加上那歪歪扭扭的艺术字,哪怕做得不好,我们的心里依然是甜滋滋的。

这个“元旦”真令人难忘!

哈哈,新的一年来了,元旦节有来了,小朋友们又有新衣服穿了。

你们知道元旦节的来历吗?哈哈我来告诉你: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现在知道元旦节的由来了吗?顺便给大家说声元旦快乐。

圣诞节手抄报内容不上色篇六

千里万里雪花飘,家家户户放鞭炮。春节来了送大家一棵愿望树,结满开心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生春节手抄报简单字又少,欢迎大家阅读转发!

春节传说很多,尤其是除夕,影响最大的传说无非就是:夕是一个怪兽,因为冬天食物短缺,经常出来骚扰村民掠夺吃食,而且性格残暴,让村民苦不堪言,逼迫村民们在腊月末不得已要躲到深山老林中,躲藏“夕”。后来一个小孩子,自称为“年“,下定决心要为村民除害。他用几样东西把夕吓跑了,红色的纸、通红的烛光和”噼哩啪啦“的鞭炮声。

后来就演变成春节除夕之夜的传统就是:放鞭炮、贴对联、挂红灯笼,屋内要烛火通明。

还有好几种传说就是:或者说“年”是怪兽,是驱逐“年”,或者说“夕”是怪兽,是驱逐“夕”。但是这些估计是以讹传讹,因为北方很多农村把除夕称为“年除夕”,从语义上理解就是“年除掉夕”,从这上面来理解,第一个传说是可靠的。

春节跟一年当中的立春是联系很大的。在中国历代的历法是不停地演变的,导致春节的时间也是有所演变的:

上古时代:是用得干支纪元法,寅月为正月,立春为岁首。即天干地支法。当然天干地支也同八卦、五行、生肖搭配到一起,以十生肖对应来纪年纪月。所以我们经常在古籍中可以看到,(皇帝年号)年卯月,或者寅年卯月等等特殊纪年法,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会形成六十年循环,称六十年为一甲子,所以人到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

夏商周时代:夏朝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阴历)

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冬季十月为正月。(阴历)

汉朝初期沿用秦历(颛顼历)。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使用了新制订的《太初历》,这个历法吸收了节气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一日为岁首恢复为以孟春正月一日为岁首,同时这个也是中国第一部阴阳合历的历法。注:孟代表第一的意思,如孟姜女,是姜氏长女的意思。

后又经历代的完美,形成了夏历,也就是太阳历,夏为阳,冬为阴。最终形成至今农事方面仍旧沿用的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或阴阳合历),1970年比较严谨的区分阴历(实际阴历是原来的老历法,误差更大),把夏历称为农历,这个是比较严谨的说法。因为农历同原来的阴历互相联系但是又严格区分,阴历是又以月亮为参照,阳历(公历)又称太阳历,农历是阴阳合历。所以24节气同农历播种、收割等等农事时间是比较契合的。

辛亥革命后,国家统一改用公历纪年(是阳历中比较准确的历法,四年闰一天,而农历的误差是用”十九年七闰“来解决误差)。当时曾经要废止农历新年,但是这个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废止自然会遭到很多人反对。这时为了平衡,也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鉴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正月初一的前后(会有误差,但是都是隔很多年会产生),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

因为春节是近代才开始称呼的,所以之前春节的名称有很多。实际上元旦原来是指农历新年,只是辛亥革命后把元旦称为公历新年了。后新中国成立后,没用了民国的称呼。

春节的名称沿革: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还有其它称呼,在古诗称为”岁除“等等,民间一般称”过年“、”除夕“、”年除日“。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