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14篇)

时间:2023-11-27 09:22:44 作者:文锋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保证,它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小编搜集了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分享和学习。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使学生理解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数量关系。

2.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并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叙述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抽象、概括、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叙述题。

一、复习引新。

(一)口算下面各题。

(二)口答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一个数的5倍是30,求这个数.。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2。

例2.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质疑: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我们会计算了,除数是分数的除法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分数除法,(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师:例2中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可以用一条线段表示,启发学生在图上表示出小时行18千米?(演示课件:一个数除以分数)。

观察:从图上看1小时里有几个小时?(5个小时)。

推想:要想求出5个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就必须先求出什么呢?(小时行的路程)。

(小里有2个小时,2个小时行18千米,用182就可以求出小时行驶的千米数)。

教师板书:

(二)教学例3。

例3.小刚小时走了千米,他1小时走多少千米?

1.分析: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2.比较:和刚才的那道题目哪儿不一样?

3.讨论:这道题如何解答,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4.汇报:求出小时走的,1小时里有10个小时,所以再乘10就求出1小时走的千米数。

5.推导过程:

(千米)。

6.教师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三)总结计算法则。

教师说明:不管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整数及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把它转化为分数乘法进行计算,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把被除数称为甲数,除数称为那乙数。

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四)反馈练习。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意义,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2、在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体会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导新课。

1、大胆猜测验证结论。

师:哦,大家都认为可能是,整数除以分数就等于整数乘分数的倒数。

1师: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举例验证一下,比如2你认为怎样来算呢?

5师:你可以画图说明,也可以同桌交流师画图。

111师:你的意思是说,2就是求2里面有几个,我们先求1里面有5个,55511那么2里面就有10个,所以2=2×5=10(板书算式)。

2师:2÷的结果等于多少呢?自己试一下。

52222师:2÷,就是看2里面有多少个,因为1里面有2.5个,2.5个还可555552525以说1里面有个,2里面就有2个,所以2÷=2×=5(板书)。

25252师:你是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来计算的(板书过程)。

2、总结算法。

12师;观察2和2÷的计算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55111师:(手指题)你发现了5和互为倒数,2÷等于2乘的倒数。

5555225师:指第二题发现和互为倒数,2除以等于2乘。

2552师:通过这两道题的验证,发现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一块来说怎样计算整数除以分数。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说(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学习了新知)师:你们不但学习了知识,还学到了学习方法。

师:带着我们的收获,进入下面的练习吧师:第一题基础练习,大家做的又对又快,真棒。

师:第二题变式练习:火眼金睛辩对错,通过这道题告诉大家,做题时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倒数。应该一变二倒三约份四计算。师:第三题拓展练习,课下解决一下吧。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基础上继续探索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例2结合整数除法的问题,“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人?”激活学生对除法数量关系的回忆,并用这个数量关系列出求吃每人吃1/2个、1/3个、1/4个,可以分给几人的算式,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出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就等于这个数乘以几分之一的`倒数。例3是对一个数除以几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过在条形图上分一分,让学生直接得到4÷的结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发现结果是相同的。最后,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归纳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5——8主要是让学生巩固新学的计算方法,并与分数乘法和前一节课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作对比,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后,部分中下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1)把被除数的整数写成的倒数;

(2)把被除数的整数和除数的分数都写成了倒数。严重受到负迁移影响。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算理: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实质上是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其次,要加强比较训练: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进行分组练习,以强化加深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展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布艺手工劳动吗,会做什么呀?看我们布艺小组同学做的书信袋,既环保又实用,多么有创意。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找出信息,提出问题。

2、红点问题一: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引导学生自己观察。

师:要求2米布可以做多少个小书信袋,就是求2米里面有多少个1/5米。怎样列算式?

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就是:2里面有几个1/5。

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呢?引导学生用线段图帮助理解。师展示分析过程。“1”里面有5个1/5,2里面就有(2×5)个。也就是10个1/5。也就是2÷1/5=2×5=10(个)。所以结果等于10。

师:那么,5和1/5有什么关系呢?

4、红点问题二:2米布能做几个大书信袋?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果。2÷2/5=2×5/2=5(个)。

从而我们也可以得出:2除以2/5也就是2乘2/5的倒数。

5、绿点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集体交流算式的意义和算法。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练习时,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教师可适当补充类似的练习,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2、自主练习第2题。

让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然后集体订正。练习时,要让学生解答完第1小题后,讨论数量关系,在明确“燃烧总量除以时间等于每小时的燃烧量”的基础上,再来解答第2小题。这样便于学生通过练习,全面巩固知识。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应注意什么?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在折一折、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究、推导过程,运用转化的思想领会计算方法的由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并得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折纸。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操作情境,尝试计算教学教材第30页例1。

教师: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师:你会列式吗?(启发学生列出算式。)。

教师:你会计算吗?请你试一试,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预设结果:

1.把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就是;用算式表示是:。

2.把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就是;用算式表示是:。

【设计意图】该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所以采用先让学生尝试的方法,有意识地唤醒学生对旧知的回忆,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把自己和同伴的真实想法进行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基础,有助于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二)借助直观,实现沟通。

涂上阴影,然后再把阴影部分平均分成2份。)。

预设:学生可能会做出如下两种图示: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这两种图示分别对应着上面哪种算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0页,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

结合图(1),引导学生说理:把x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2个,就是。

结合图(2),引导学生说理:把x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的,就是。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也就是说,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一个难点。结合分数的意义和直观图来沟通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联系,是得出分数除以整数一般算法的关键步骤,也是理解算理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操作,有意识地将“图”和“式”对照起来进行分析和说理,帮助学生建立图形语言和数字语言的联系,有效地降低难点。通过操作,直观地体会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整体感知算法的推导过程。

(三)体验冲突,发现一般规律。

教师: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请你折一折、画一画,自己看图写出计算结果。想一想,你会选择哪一种折法呢?

教师: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说明计算结果吗?

预设:通过前面的操作和交流,学生应该能领悟到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该选择哪种图示,并能说清:把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的,即。

教师引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或者根据教材第30页图示进行填空,写出计算结果。教师:通过刚才的折纸操作和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预设结果:

1.分数除以整数,如果分子能被除数整除,那么计算方法是分子除以除数的商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如果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那么转化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来计算。

2.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也就是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相比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分数除法可以转化为以前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诱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从中悟出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初步体会新旧知识之间、方法之间的转化与统一,比较自然地渗透转化的思想。

(四)应用规律,尝试练习。

教师:请你独立思考并完成教材第3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对关键步骤进行针对性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实际意义,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一。进一步体会把分数除法转化为乘法具有普适性。

(五)巩固练习,熟练算法。

1.教师: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

1、2题。

先尝试独立填空,然后组织交流,让学生明白分数除法和分数乘法的互逆关系。

2.教师: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4题。

左边的三个算式的分子都是3的倍数,所以可以用分子除以3,也可以转化为乘法;右边一组的分子都不是3的倍数,只能用一般算法。通过进一步的比较和练习,体会算法的灵活性和一般方法的普适性。

3.教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请你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3题。

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来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也可转化为小数来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六)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58例4和练习十一t914.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设计理念:本课力求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分数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口算.

24106。

9421。

学生汇报口算结果.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得多少。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板书:。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

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板书:=。

3,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看看里有几个,有几个,再计算.

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方法。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读题,列式.

学生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

学生尝试计算.

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乙=甲(甲0)。

1,做练一练第2题.

2,完成练习十一第10题.

3,讨论练习十一第11题.

4.讨论练习十一第12题: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各自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判断,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十一t9,13,14。

学生练习.

教后反思:。

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46页例4。教学目标:

1.通过猜想、验证、小组交流等数学活动,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动手分方格和归纳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迁移、归纳、表述的能力。

3.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自主学习。

1.口算。5÷51÷34÷。

24÷。

18÷2。

3÷6。

745557(说明:安排一组口算题,目的有两个,一是口算练习是提高学生笔算能力的重要基础,应贯穿计算教学的始终;二是通过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综合思考,便于学生产生“等于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的联想。此环节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取舍。)2.自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后容易列出算式:9÷3。

1010通过谈话,相机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除以分数,并板书课题。分数除以分数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猜想一下并试着算一算,再在课本46页的方格图上分一分,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巡视学生的试做情况,关注学困生的学习。

(说明:这个环节,通过猜想、动手操作的方式,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让一步”恰当的空间给学生,体现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师巡视关注学困生,“停一步”在他们课桌旁驻足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实施“一对一”指导。)。

二、交流质疑1.小组讨论。

小组内交流是怎样计算的,对的要讲出道理,错的要讲出原因,并帮助没学会的同学理解计算方法。

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说明:先在小组内交流、“碰撞”、表述思考过程,进一步深入理解自学内容。通过“兵教兵”实现“一对一”辅导,初步调整、修正自学过程中的认知偏差。教师作为引导者、合作者,不要急于评价,要“慢一步”挑明,给学生留出可讲的话题。)2.组际展示。

师:谁能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吗?可以是自己的观点,也可以是小组的观点。展示不同的做法,并让学生讲明道理。

师相机点拨,达成共识:9÷3=9×10=3(杯),即分数除以分数等于被。

1010103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3.讨论分数除法法则。

师:前面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今天又学习了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用一句话概况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吗?请在小组里试着说一说。

(说明: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很难一下子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所以此处可让学生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优化,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述,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三、

检测反馈1.基本练习。

(1)做46页的“练一练”。

在书上完成,展示一名学生的作业,集体订正。(2)做第48页的第9题的第一横行的题目。指名4人板演,小组内交流,有错误的要说说错的原因。2.拓展延伸。

(1)做第48页的第10题。

做后先在小组说说有什么发现,再集体讨论。让学生明白:在进行除法计算时,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的得商比被除数大;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等于被除数。

(2)做第48页的第11题。

做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注意引导学生用规律来判断。(3)做第48页的第12题。

通过计算、比较,理解每组中两题算式的不同计算过程,并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3.课堂作业。

做48页第9题的第二横行和第13题。

(说明:课堂作业要当堂、独立完成,确保信息反馈的准确性,以便调整教学进程,对不足之处也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补救。)。

四、小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1010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计算,把新知识转化为学过的旧知识,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和“转化”是两种常用的、也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等。

(说明:小结反思要尽量让学生说,教师要“慢一步”概况。

总结。

要给学生想一想、悟一悟的时间。不仅让学生小结知识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反思学习方法感悟数学思想以提升学生的认识。)。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和它的读写法。

2、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前查阅百分数的资料。

小黑板或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新授课。

1.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看到或听到这样一些数:(出示投影或小黑板)。

期末考试,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及其读写法。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提问: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关系?(倍数关系。)应不应该有单位名称?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练习。

1.第105页“做一做”,

2.第106页第1,2题,

3.(课件)判断:

(1)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2)千米可以写成27%千米。

(3)百分数的分母一定是100。

(4)五(2)班45人,体育全部达标,达标率100%。

4.填空:(1)一本书看了40%,表示()占()的40%。

如果书是100页,看了()页;书是200页,看了()页。

(2)一条公路,修了25%,还剩()%没修。

(3)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5%,火车的速度是汽车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百分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教学设计是首先进行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第二、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第三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区别分数与百分数的意义与不同点;最后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四个层次,思路清晰,教学层次明显。其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上,并及时与分数做了比较,教学结构较为严谨。在练习设计上我也注重了层次性和实用性。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这节课的效果比较好!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60—62页的资料及相应练习。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明白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这是本节学习的基础。透过本节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本节课的资料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意义,理解单位“1”。

2、透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进行分数意义的探求,使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数学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不仅仅一个物体,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能够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五、教学难点。

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六、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材料袋:20只熊猫图、12只苹果图、1分米长的线段图、蛋糕图、长方形纸、正方形纸)。

七、教学方法。

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八、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有了必须的认知基础,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已经初步具有抽象概括的思维潜力,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

九、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光交给学生,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透过动手操作,利用学具亲自动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理解分数的意义。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

(课件依次出示: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出对分数的了解,趁机引出新课(同学们对分数有不一样的认识,透过这天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清晰地了解。这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1)请学生拿出材料袋,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袋中材料,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分一分等方法,尽可能的创造分数,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指导并参与小组活动)。

(2)汇报交流:说一说是把谁看作了一个整体,你是怎样分的。

当同学说不完整时,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如:要说清楚是谁的几分之几),教师也随机给予补充并贴出相应的分数及分法。然后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3)认识理解单位“1”。课件出示:

(4)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

学生众说纷纭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2、深化整体,总结意义。

(1)利用教室作为场景,让学生说一说哪些物体能够看作单位“1”。(学生自由发言)。

a。学生自由叙述。

b。教师指名汇报。(如有叙述不完整的,组织群众讨论纠正)c。要求学生把分数的意义先说给身边的同学听一听,再群众说给老师听。

3、认识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8里面有几个1?32呢?

(2)2/5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小组内活动。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巧妙练习,强化意义。

课件出示题目:

1、用分数表示各图形中的涂色部分。

在做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每幅图的单位“1”是谁,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分别占整体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分数的意义。

2、我们五(1)班有53人,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30人。

(1)点一名男生,你占男生的几分之几?

(2)点一名女生,你占女生的几分之几?

(3)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所表示的分数却不一样?

小组内讨论,进一步理解,因为单位“1”不一样。

3、猜卡片游戏:谁猜中就是谁的。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30张卡片,让学生猜,谁猜对了就上来拿走:

(四)、全课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反思:。

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几个突出特点:。

1、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逐步从物抽象到形,再抽象到文字。这样透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看清区别,从而自然地完成了对单位“1”的认识与扩展。随后分数的意义的总结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的教学设计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较大的空间,因此能够促使学生用心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2、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课堂的一员,成为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3、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感知,同时,体现个性、展示特色,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

4、数学练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在“分数的意义”这一课中设计的练习联系生活实际,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搞笑、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从更高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分数,个性是最后一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这次精心备课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提高,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将分数意义明明白白表达给学生,让学生会说: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将重点放在概念的描述上,透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熟练的会说,也能到达教学目的。这样,学生虽然记住了分数的意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分数意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1、理解分数除法的含义。

2、经历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并能根据题目已知的数据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3、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根据题目已知数据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课件,导学案,达标测验卷。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1、出示单元知识树: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单元的分数除法,第三单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倒数的认识,分数除法,分数除法应用。倒数的认识是上一节课的内容,我们已经学习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一部分是分数除法学习的基础,而分数除法又包括三个方面: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分数混合运算,包括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本单元的最后一节是对前面两节内容的应用,利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是分数除以整数。

2、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们要根据各个小组的表现评选出这节课的“优秀小组”。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问题:

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我们知道,把一个整数平均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而。

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两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列示为:4/5÷2=?

师: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师:4/5÷2=到底如何计算呢?请大家借助手中的正方形纸折一折,也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还可以借助你学过的旧知识进行验证,开始。

师:你是怎么算的?

师:4/5÷2=可以看做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2)个1/5,也就是2/5。用式子来表示就是4/5÷2=4÷2/5=2/5。也就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师:把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求4/5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4/5的1/2,4/5÷2=4/5×1/2,1/2就是2的倒数,把这个式子转化成了分数乘法,用式子表示就是4/5÷2=4/5×1/2=4/10=2/5。

2、比较,优化算法?

师:如果把这张纸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用你学会的方法进行计算。

由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分子是整数的倍数时,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用分子去除以整数,除得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可以转化为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任何情况都可以使用)。

(三)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四)达标检测,课堂小结。

1、完成本节课的达标测验卷。

2、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了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发现分子是整数的倍数时,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用分子去除以整数,除得的商做分子,分母不变。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可以转化为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任何情况都可以使用),下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3、评选出本节课的优秀小组。

乘法分配律全国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画图的方式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2、能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3、利用几何直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难点是乘法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一)借助图形,感知模型。

1、引导:想象一下,如果用一幅图来表示题目的意思,这幅图会是什么样的呢?

请把想象的图画出来。交流学生作品后,课件出示。

60米30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2、你会独立解决吗?(学生尝试解决)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评价:刚才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色地解决了同一个问题。现在请观察一下:(60+30)×20=1800,60×20+30×20=1800,你有什么发现?师相机板书等号。

(二)借助图形,抽象模型。

1、出示几何图形: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0米()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2、交流:你想增加几米?怎样算?结论是什么?

师相机板书。

引导:孩子们,现在黑板上有那么多算式,你是否能结合图2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同桌互说。再集体交流。

3、出示图3,要求:先把自己猜测的数据填入下面的面积模型中,然后对自己的猜测进行计算、验证、自主完成任务单项2。

()米()米。

原面积增加的部分。

4、交流:你是怎么猜测和验证的?结论是什么?

讨论: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板书课题——乘法分配律)。

(三)借助图形,逆用模型。

1、出示计算题:

(50+6)×25、8×(25+125)、102×45学生独立计算,汇报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看着这些算式,结合刚才长方形的面积模型,你想到了什么?

2、46×25+54×25、98×20+98×80。

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过程,教师大屏幕演示。

(四)借助图形,拓展模型。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试着算一算。

反馈交流: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可以把所求问题想象成是两个长方形,沿着宽重合,然后求出多余的部分就可以了。大屏幕演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新规律呢?

师板书:(a-b)×c=a×c-b×c。

三、科学练习: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分数的产生。

板书:分数。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3份是它的()。

(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其余的是它的()。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平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平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电脑显示。

三、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起始概念。同时这节课也是为后面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分数四则计算等打下基础的一课。因此本节在本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以及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在基本思想中也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单位1,归纳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单位1及其分数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手段及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并能在网络环境下做出自我检测和评价。为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本节数学课设计成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个环境中,通过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相关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去完成学习任务。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辅导与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的探究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又快到了,你们高兴吗?每到这一天,我们学校都会组织野营拉练活动。

(播放情境动画: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山中走去)。

师:同学们在大自然中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到了中午,大家席地而坐,一起用餐,别提多高兴了。可是有一个低年级的小同学在吃午餐时却遇到了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一张饼,4个人分)。

师:从这里不难看出,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得到一些不能用整数表示的结果,比如分东西、测量或计算等,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共同研究分数的意义。

说明: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的思想。

二、归纳意义。

1.回顾旧知。

2.小试身手。

问:你们得到分数了吗?谁愿意说说是怎样得到的?

(指名选择不同物品,采用不同分法,得到不同分数的学生进行汇报)。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实现学习自主性。把学习资源交给学生,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得到的分数自然也各不相同。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亲身体会分数的产生,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从而为独立归纳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3.尝试归纳。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

师:让我们看看最科学的说法。(出示分数的意义)。

4.理解单位1。

问:同学们想一想,单位1可以指什么?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大到宇宙空间,小到微尘沙粒,我们想用分数的思想去研究谁,就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

说明:按照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展开新知的探索,并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意识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这里新知的探索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平台上,并给他们一个自主、自由的探索空间,去主动构建知识的体系。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点,在探索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及合作意识。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建构,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究,实现由不知到知,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充分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5.即时训练。

问:你能找出这两则报道中的单位1吗?

三、深化理解。

(出示蛋糕的画面)。

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画面你想到了什么?

再仔细观察,你还发现了什么?(上面有12支蜡烛、8朵玫瑰花)。

(动态演示:把蛋糕平均分成四份)。

从这个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有关分数的知识?

(学生可以分别把一整块蛋糕、12支蜡烛、8朵花看作单位1进行阐述,并从上得到相应的分数)。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这里,观察的角度不同,单位1也不同,通过观察和思考,使学生明确,虽然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但由于我们确定的单位1不同,这个分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也不同。

四、自测反馈。

师:同学们现在又学会了很多关于分数的知识,请点击进入到自我挑战的内容。比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挑战练习。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练习,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能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活动,通过课件的反馈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最后通过知识点的统计结果可让学生自我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师:同学们战况如何啊?完成所有挑战练习,而且全都正确的举一下手。

问:谁能说说,这些人还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为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让学生把刚刚学到的分数知识适时恰当地运用于课堂当中,不但及时地检测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情况,考察了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分数离我们的生活其实非常近。

五、思维拓展。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组更难的挑战思维的练习,你们愿意尝试吗?(出示开放题)。

说明:练习设计,层次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的练习,分为自我挑战练习和开放拓展练习。这样的设计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而且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今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有用的数学,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

六、现场调查。

师:现在老师要进行一项小调查。请同学们进入到参与调查的界面,发表一下你对这节课的评价。

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趣吗?是觉得很有趣?还可以?还是没意思?根据你自己的意愿,选择一项提交上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自由选择提交)。

师:我们来查看一下结果。从这个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关于分数的问题?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学习情感的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本节课的学习方式和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在统计结果中还可让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分数问题,对理解分数的意义又一次进行了提升。

七、全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验,请把你的想法签写到留言板上吧!

人教版整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借助已有的经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形成计算技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的算法的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平均分成5份的长方形纸一张。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特色设计:

一、复习。

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授。

(一)初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如果将一盒重千克的水果平均分成5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千克,该怎样计算?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

2、归纳概括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引导学生分析并用图表示数量关系。

问: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2、列式计算。

学生折一折,算一算。

3、理清思路。

学生说思路。

4、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三、练习。

第30页做一做。

四、作业练习。

教材p34第1、3、4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