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之父是谁 幼教培训心得体会(优质5篇)

时间:2023-09-17 19:32:18 作者:FS文字使者 幼教之父是谁 幼教培训心得体会(优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教之父是谁篇一

十月,在上级领导们的组织下,我很荣幸的参加了本次20__年宁波市区幼儿园新教师入职的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专业基本功与教育教学水平,使新教师尽快 熟悉岗位工作,组织好幼儿一日活动,丰富实践经验,在最短的实践内能尽快胜任幼儿园各项工作。本次培训市里邀请来了多位有经验的教育专家,他们将自己成功 的经验与我们每位新教师分享,他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这让我体会到了我们教师自身需要 不断充实和提高,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就要准备一桶水这样的道理。虽然培训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培训的内容却很丰富:有教师的职业道德、《纲要》和《指 南》的解读、备课说课与评课、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方法、技能和技巧、家长沟通、各领域的活动解读等方面进行培训。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各具特色,这让我对 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有了更新一步的认识。

一、职业道德的学习为我以后面对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

是否能成为一位好的幼儿教师。作为新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然后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的做好教学工作。其次在于有无敬 业精神,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在生活中力争做到德才兼备、谈吐文雅,要求孩子们做到自己先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二、《纲要》和《指南》的解读,使得我对幼儿园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概念,更加要求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并积极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大胆主动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并 大胆表现,同时要求老师要擅于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家庭资源,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并帮助幼儿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真正地做到孩子是班级的小主 人,使班级环境真正为教育服务,为幼儿服务。

三、技能技巧的学习。

技能技巧的学习确实是很重要。不管在管理上还是在学习上,我们都应该学会如何更好的去调动孩子的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何在已有的经验上挖掘更好的,富有创新的授课方式,值得每天去反思。

四、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个别发展水平,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水平。在我们班中有部分幼儿特别的乖巧、招人喜欢;也有部分幼儿 性格倔强、攻击行为严重,特别招人担心。但是不管怎样,我们教师应该相信一点: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个别差 异,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孩子,进行全面的观察,在教育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多为孩子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思考问题。

五、经验之谈

1、注重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幼儿活泼好动,班级生活中难免会遇到突发事件,教师稍微有个疏忽就有可能负法律责任。面对这些情况,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孩子的生命安全,并要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2、注重家长工作

家长工作非常重要,作为老师我们应主动与幼儿家长配合,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只有幼儿园与家庭配合起来,教 育一致,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如何使家长在短时间内信任你,愿意配合你。如何应对行行色色的家长们,要注意:委婉、灵活、分寸、清 楚、使用的语言是否恰当合适等。

六、要不断学习,提高个人能力。

学习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最重要的是怎么把学习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每位教师的优秀品质和实践经验。

十天的幼儿新教师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的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一名新教师,在日后工作中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碰到意外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有通过反复地研究和领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最后,我要鼓励自己“学无止境”,与时俱进,学习先进人物事迹,了解教育发展新动态,注重细节,提高工作效率,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幼教之父是谁篇二

林占熺出生于1943年,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联合国菌草技术项目首席顾问、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是菌草技术发明人和学术带头人。

“我是从闽西大山林里走出来的农民孩子,从小立志学农。1964年高考的时候,我填的志愿全是农业院校。福建农学院毕业后,我插过队,从事过行政、党务和科研工作,为了让老少边穷的贫困乡亲,能够开拓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我放弃了从政的机会,开始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研究,1986年获得了成功。”林占熺说。

30多年菌草技术扶贫的经历,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让林占熺铭刻在心。1997年福建省和宁夏自治区把菌草技术列为对口帮扶宁夏项目,1998年他带着小组在“地上不长草,天上不见鸟,风吹石头跑" 的戈壁滩上建起了地下1米多深、半地窖的菇房。获得成功以后,又采取一对一、人盯人的方式,组织了全村200多农户进行菌草生产。“这个项目一直延续至今,今年我们又继续帮助闽宁区的同志发展以草代粮发展畜牧业,取得了好的成效。”林占熺介绍。

多年前工作结束要回福建的时候,第一批菌草生产取得成功的14户农户要请林占熺和队员们吃饭,但因为有“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能到群众家里吃饭”的规矩,他们婉拒了村民。后来开发区主任浦振儒告诉林占熺说“你们必须去,不能伤了他们的心”,他们才接受了农户的邀请。

“邀请去吃饭的时候,他们14个农户围着我们7个队员,看着我们吃饭。等我们饭吃完以后,给我们赠送了锦旗,欢送我们回来。我们当时感觉到,这种感情不是用我们的语言能够表达的,这个是当地的乡亲朴素的感情,这种对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感觉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林占熺回忆说。

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帮助了很多农民脱贫致富,脱贫攻坚完成以后,他和团队总结经验也提出了几个新的思路,要把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治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他给在场记者分享了几个好消息,今年4月份,宁夏石嘴山建了产业园,在盐碱地上种植菌草。通过改革开放期间走出去的华侨来投资建立这个产业园,帮助附近居民就业;今年6月1日,他们在内蒙古磴口县推动第二个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的启动,在沙漠锁边、生态治理的同时综合发展植物、动物、菌物“三物”。本月,他们还准备在延安南泥湾建立菌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在河南武陟县建立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以后还将在全国各地建立各产业园,推动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有一次一个美国华侨农场主给了高薪让我到他的牧场工作,我没有去。因为我当时在指导51个县的贫困农户脱贫。如果我到美国去,只是我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队的致富,我不能因为小家而不顾大家,我应该继续为贫困农户服务。也正因为我当时的这个正确选择,也使得菌草技术能够在我国14个深度贫困区都得到应用,而且传播到全国各地。我当时这样的选择,从现在看,我认为是对的。”林占熺说。

幼教之父是谁篇三

当实习日期渐渐接近的时候,我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情等待着,但当日子真正来临的时候,我觉得有些不安了,但当我走进道外机关幼儿园时,心顿时就放下了,这里的老师和领导都很亲切。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般匆匆走过,每天清晨伴着丁香花的香味出发,一直到它的陨落,这一个月就这样结束了,再回首与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我真的很开心,和他们在一起过生日,在一起玩耍。

实习让我第一次置身于社会活动中,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和小朋友搞好关系,让她们对你又爱又怕。所谓爱就是让小朋友都喜欢你,喜欢你组织的活动,怕呢,就是让小朋友听你的要求,和你一起活动。这次我也掌握了一些与幼儿相处的方法,这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通过这次实习,所带给我的,却能终身受益,这次实习中我第一次懂得了理解、喜欢孩子,要有很多很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这正是我们学习和努力的方向,回顾这些日子,我学到了许多幼儿园的实际操作经验,这为我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珍视的宝贵财富。在这段时间里,我尝试了许多人生的不同际遇,它教会了我执着,坚持,奋斗,理解和珍惜。这是我在学校里学不到的。这次实习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磨练和尝试。

实习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不仅可以看清楚自己的能力,更可以找到和书本上完全不一样的知识面,古人常说:听不如看,看不如做。人可以发展到如此强大当然也不是由想象而来,没有一步步的做,又何来一步步的发展。在本次长达一个月左右的实习期间,我们从各个方面了解了自己将来的工作性质、义务和责任。

一个月的实习,让我第一次与幼儿亲密接触,这次真枪实弹的练习,让我受益匪浅,让我逐渐爱上了幼儿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同时也亲自尝到了在一线奋战的幼儿教师们的辛苦。

实习让我的思想逐渐成熟,行为收敛了许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提高技能水平。

这个月不仅是我人生中一段珍贵的回忆,更是我另一段人生的起点,我相信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会做得更好。

幼教之父是谁篇四

xx年x月x日,是一个个性的日子,因为这天我们教育集团宜春校区的老师们来到了集团总部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大家都很珍惜。

初到学校,校园内优美的环境和人文气息深深地吸引了我们,老师们的热情让我们倍感亲切,孩子们的一句句“老师好”让我们感到做为教师的幸福,体现了集团学校教育的整体素质与文化涵养。

一个星期的理论学习让自己在幼教理论方面又有了一个提升和警醒。做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创新和探索精神,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开展各种学习和游戏活动,给孩子营造一个简单和平等的学习环境。其次,老师还要有敬业和奉献精神,关心照顾每一个孩子的情绪和发展,对个别“调皮”的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切不可一味的批评指责。要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老师的教育方法得当孩子才会愿意和你做朋友。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在看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时,它们各有亮点,让我感觉耳目一新,比如:九里幼儿园和广电幼儿园给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教学楼内的走廊和各班级的环境创设真是各有千秋,布局有条不紊,有一股浓厚的儿童化气息。每个班的班牌设计都是比较新颖的,还有各种区域角,娃娃家、儿童医院、儿童超市,那里简直就是社会生活中的缩影,孩子们在这能够扮演社会中的各种主角,体验其中的乐趣,累积成长经验。老师们真的很用心,把我们平时的一些废旧物品利用起来,像废报纸、鸡蛋壳、旧鞋子、毛线等在那里就变成了精美的欣赏品和孩子们喜爱的玩具。从幼儿作品中能够看到他们的主题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了空间,便于更换,老师布置的作品几乎很少,真正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活动室所有的摆设从各个角度思考都是那么适合孩子,有锻炼孩子自理潜力的值日生,有培养孩子早期阅读习惯的图书角,有供孩子探索和发现自然的植物角也个性丰富,我们每到一所幼儿园都会感受到每所幼儿园都有一支充满爱心,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幼儿园的分享阅读绘本课程教学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在听了几位老师的汇报课后,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这套绘本,而且很感兴趣,也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图画中捕捉到的信息,孩子们对故事的资料记忆也比较深刻。老师引导的也很恰当,采用了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对绘本资料的理解,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两根手指翻一翻,一齐翻到第8页。这让我想起以前在教学中的误区,只让孩子拿着绘本单独阅读,老师简单描述故事的主要资料。此刻才明白正确的绘本教学方法,要让他们体会画面和文字的联系,应创设多种不同的阅读模式,帮忙幼儿成功阅读、有效阅读,从阅读中体验快乐,获得经验。

这次在学习过程中让我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弥补了以前许多的不足,也让我感受到做为一名幼儿教师的不易,要想做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更难。但是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用爱去感染每一位孩子,用行动去获得家长的信任,我们的宜春百树幼教必须会很完美,我们的孩子必须会很快乐,我们的家长必须会很放心,我们的老师必须会很幸福。

幼教之父是谁篇五

到育苗大棚里看菌草长势,在加工车间里强调工艺,到盐碱地里测土为今年菌草改良盐碱地种植试验提出建议……3月28日9时到17时,78岁的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教授林占熺始终保持工作状态。

“这些年一直在各地跑,闲不下来,闲下来心里就惦记菌草扶贫、菌草治沙的进展。”沙尘天气“卷土重来”,林占熺毫不在意,按计划在石嘴山市惠农区各处进行调研,协助企业在惠农区打造菌草繁育中心和菌草生态示范基地。

“经科研团队实验,2013年种植的菌草到2019年仍可有效固沙。”林占熺表示,黄河流域开展的菌草治理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治理砒砂岩、改良盐碱地等研究示范,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科研成果。他将推动菌草防风固沙生态治理,菌草生态治理与畜牧业结合,菌草生态治理与农作物保护性耕作,(菌)草、灌、乔综合治理四种菌草生态治理及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惠农区的重度盐碱地上进行有益尝试。

菌草梦 山海情

电视剧《山海情》火了之后,作为剧中人物凌一农的原型人物,林占熺的故事渐渐被人们熟知。

1968年,林占熺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系,被分配至福建三明地区真菌研究所工作,从事食用菌研发和生产。

食用菌作为经济作物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常规的食用菌栽培,需要用木屑做菌棒,播菌种,培育菌类。“20世纪70年代,我们从国外引进了‘段木栽培技术’,也就是用木头、木屑栽培香菇。当时全世界都这么干。那么,种蘑菇,要砍树,种了蘑菇,就少了树木。”林占熺发现,“菌林矛盾”,是世界级难题。

1983年,林占熺随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到福建省较早开始香菇栽培的龙岩市长汀县考察,发现砍树种香菇不仅没有让当地人富起来,反而导致生态失衡、土地沙化、悬河高耸。

“生态恶化与贫穷落后是一对孪生兄弟。正是从那时候我开始寻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最终成功‘以草代木’,菌草技术应运而生。”林占熺说,1987年11月6日,《福建日报》报道了菌草技术,这是菌草技术第一次见诸报端。

1994年,菌草技术被商务部列为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项目。1997年4月,在银川召开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将菌草技术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时任福建省菌草研究所所长的林占熺和工作队员一起跋涉千里,带着6箱菌草草种,来到了固原市彭阳县。

彭阳县无霜期不足6个月,昼夜温差大,林占熺团队创造性地利用废弃的窑洞来栽培食用菌。屡败屡战,艰苦攻关,他们终于利用农作物秸秆培育出与当地水土相符的“本土蘑菇”。

为了与南方主产区错开生产季节,林占熺团队一边摸索双孢蘑菇在当地条件下的栽培规律,一边说服群众,进行技术包干。为了观察气候变化,摸索蘑菇在当地栽培的规律,他和同去的技术人员干脆把铺盖搬进菇棚住了下来。

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办公室希望林占熺提供技术的同时,负责包销农户们种出来的蘑菇。林占熺和当地政府签订了包销协议,和团队成员带着菇样,北上包头、南下兰州,天南海北地跑遍了全国主要蘑菇市场,并在福建省对口帮扶宁夏办公室帮助下组织福建销售蘑菇的企业到宁夏帮助解决问题。

一年时间里,山沟沟、戈壁滩的蘑菇被运往国内各地。

“把戈壁变成充满希望的土地,这就是一种闽宁精神。”林占熺说。

“中国草”全球种

1992年,林占熺受邀参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获得金奖。

1993年,一位美国农场主在广州专利会上找到林占熺,想以一个月8000美元的工资邀请他到美国发展。

1997年,菌草技术被列为援外项目。菌草援外,成了林占熺的使命,菌草也走出国门,成为和平外交的“植物大使”。

2005年起,林占熺的团队在南非开展菌草技术基地建设与产业化扶贫,创建了“基地+旗舰点+农户”的模式,在南非夸那尔省建起了32个菌草技术站。为了确保菌草技术进村入户收到实效,林占熺对技术流程进行简化,使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

2011年,林占熺率专家组到“千丘之国”卢旺达开展菌草治理水土流失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种植巨菌草地的土壤流失量比种植玉米的减少97.05-98.9%、水流失量减少80-91.1%。如今,菌草生态治理已被卢旺达列为国家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项目。

2019年12月,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在首都班吉举行的61周年国庆庆典上,为6名中国援中非菌草技术专家颁授国家感谢勋章,表彰他们为中非农业发展所作贡献。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获指挥官勋章,他“子承父业”的女儿林冬梅和另一名专家获军官勋章,3名专家获骑士勋章。

“现在,在国外总结的菌草治沙等经验也进一步回馈了国内工作。”林占熺说,虽然菌草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长,但根系很发达,有固沙的功能,他和团队已选育出从黄河上游青海省到下游山东省均适合种植的巨菌草和绿洲系列菌草品种,“希望能在黄河两岸建立菌草生态屏障”。

去年9月8日,菌草产业发展及黄河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观摩交流研讨会在宁夏石嘴山市举办,80余名科研院所专家及企业界代表出席研讨会。菌草落户石嘴山。

去年,林占熺带着女儿林冬梅多次到银川市永宁县、石嘴山市惠农区、吴忠市盐池县、固原市等地指导菌草、蘑菇种植。“发源于福建的菌草技术在宁夏推广时,品种与生产模式都需要本土化,由此提出了新的草种选育标准,筛选出适合当地的品种。”林占熺表示,在探索如何把西北地区的生态治理和菌草产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基础上,他的团队在宁夏、甘肃、内蒙古、青海等沿黄9省,以及新疆的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建立了16个菌草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为黄河流域菌草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经验。

在林占熺常使用的中国地图上,从黄河上游至入海口,一个个红五星标记着十几个生态治理示范点。

让菌草在黄河变清过程中起到作用,是林占熺的下一目标。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