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内蒙古导游词 内蒙古古迹旅游导游词(大全5篇)

时间:2023-09-28 03:43:59 作者:笔砚 最新内蒙古导游词 内蒙古古迹旅游导游词(大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内蒙古导游词篇一

恩格贝意为吉祥,地处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腹地达拉特旗段,离包头60公里,历史上,这里曾绿草如茵,牛羊成群,后植被破坏,渐次沙化,1989年,中德两国在此实施风力发电项目,1990年,远山正瑛教授率志愿者前来治沙,至今,他已发动数千日本国民,前来种树200万颗。

恩格贝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腹地达拉特旗乌兰乡镇内,总面积30万亩,过去全部是荒漠化土地。如今他已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享誉中外,充满传奇色彩。

恩格贝为蒙古语,意为平安、吉祥,历史上是一块水草丰美、风景秀丽的地方,曾是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默默无言的秦砖汉瓦,这里有穆桂英征西时筑起的西元城;这里曾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独贵龙”运动领袖阿尧尔色那的大本营,这里有五百抗日将士的忠烈魂;这里的“天外神石”令人遐思万千,这里的“龙泉圣水”让你气爽神清,这里的恩格贝召曾经经灯长明……,然而,战乱、洪水、滥伐、滥垦终于让黄沙抹平了这里的景色,使牧人丢弃了草场,农人舍弃了家园。至1989年恩格贝示范区建立以前,30万亩土地已几乎见不到人烟。

万里张平化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这里的开发情况;原0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亲自来这里考察并植树。1990年,日本鸟取大学名誉教授、沙漠绿化实践协会会长远山正瑛先生以耄耋之年,带领他的协力队来恩格贝植树,使恩格贝的建设具有了国际知名度。目前,示范区内栽植乔木300万株,种植灌木3万余亩,种草5万亩;引洪开发土地1.2万亩,种植经济作物1000余亩,建起葡萄园两处80亩、花园100亩、草籽基地300亩、苗圃250亩,植被覆盖率由过去的5%达到了40%;利用水沟建成蓄水塘坝3处,总蓄水能力达到300万立方米,沙害得到有效控制,水患得到彻底根治。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沙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新培育的恩格贝新品系白绒山羊被专家称为我国最有前途的山羊;被人们誉为畜禽业“超级明星”的鸵鸟养殖,已成为恩格贝沙产业的龙头产业,数量超万只,成为我国华北、西北地区最大的养殖基地;甘草、沙葱、沙芥、苦菜等沙生植物成为抢手的绿色食品进入市场。

恩格贝现在已发展成为集沙漠珍禽动物观赏、大漠风光观赏、生态农业观赏、沙生植物观赏和游客综合服务为一体的著名旅游区。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碧水蓝天,绿树清风,历史人文,英雄业绩,一起构成恩格贝丰厚的文化现象和旅游资源,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慕名而来。

猜您感兴趣:

1.内蒙古导游词

2.内蒙古的导游词

3.内蒙古著名景点导游词

4.内蒙古旅游导游词

5.介绍内蒙古的导游词

6.内蒙古呼和浩特导游词

内蒙古导游词篇二

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现为9个自治区直辖市(地级)、3个盟(地级)、11个县级市(含2个市委书记为副地级干部的自治区计划单列市)、21个地级市直辖区(县级)、17个县、49个旗(县级)、3个自治旗(县级)一般称为“9市3盟101个旗县(市区)”,是全国惟一盟市、旗县并存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盟、旗,源于清代在蒙古地区推行的“盟旗制度”。民国以来,尤其是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以来,在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内蒙古地区一直是盟市、旗县并存,只是盟长、旗长一般必须由蒙古族出任,自治旗旗长由当地自治民族人士担任。

旗内乡、镇、苏木(乡镇级,蒙古族聚居,牧业相对发达)并存,苏木下辖嘎查(相当于行政村),嘎查下辖艾力(相当于自然村,但在牧区实指散居于独立蒙古包或零星定居点的牧户人家)。

二、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民俗风情荟萃

作为全国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省级行政区划,内蒙古自治区118.3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生活着蒙、汉等49个民族近2400万民众。各民族由于居住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这些民间习俗通常表现在居住、饮食、服饰、礼仪、游宴、行旅、节庆、结社、婚嫁、丧葬、禁忌、信仰、祭祀、娱乐、艺术、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各个民族的心理、意识、情感和生活方式,体现了一定的民族形式、民族特点,成为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多为世代沿袭和流传下来的;当然,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经过一番移风易俗的变迁,一些传统习俗被赋予了某些新的内容。常言道:“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即使是同一个民族的习俗,各地也不尽相同。

遵照马列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试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这四个自治民族的民俗风情概况作一简明介绍。

您想先知道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民俗吗?那么请看——

(一)蒙古族

内蒙古现有蒙古族人口423万多,约占全国蒙古族人口总数(500余万)的78%,占世界蒙古族人口总数(700多万)的一半以上,约等于元朝时蒙古族总人口数。

历史上,畜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一向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主体经济和生活方式。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古代蒙古族信仰萨满教,十六世纪后普遍改信了喇嘛教。蒙古族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实行同姓不婚的习俗;丧葬一般为土葬、火葬和野葬;衣食住行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生活在聚居区的蒙古族大都保留了传统的习俗。如男女都穿蒙古袍,束以腰带,脚着长筒马靴,男子多戴深色礼帽,女子多以红、蓝色布缠头,而且盛妆时还戴不少金银头饰点缀的冠,饮食多以牛羊肉和奶食为主,粮食、蔬菜为辅;解放前居住蒙古包,现多已定居,改住砖木结构的房子;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憨厚豪爽,具有许多传统美德;节庆,除了过春节等节日外,每年7、8月间都隆重举办那达慕大会(现已发展为“那达慕草原旅游节”)和祭敖包活动。由于地域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内蒙古东、西部,以及农、牧区的蒙古族,在某些习俗上有一定差异。

苏台柴蒙语意为奶茶,蒙古民族一种日常饮料,同时也是待客必备佳品之一。做法是将砖茶放入锅内加水熬成紫红色,然后将鲜牛奶或羊、驼奶以6:1的比例倒入茶水锅中,熬至沸腾即成。奶茶营养丰富,具有提神、开胃、助消化、解渴等作用。目前,内蒙古各族人民大都喜好喝蒙古族风味的奶茶。

马奶酒蒙语称作“乞戈”或“艾日戈”。内蒙古东西部牧区用马奶酿制的一种酒精含量颇小的饮料,味道醇香,清凉解渴,也是牧民款待宾客的一种冷饮。制法是将鲜马奶装入生皮囊中,挂在向阳处,用一根特制的木棍每日搅拌数次,使马奶逐渐发酵变酸。当马奶变成清淡透明,味道酸辣时,即成为马奶酒。马奶酒历史悠久,《马可·波罗行记》和元初名臣耶律楚材的诗中,都有对马奶酒色、香、味盛赞之文句。常饮马奶酒,可治胃溃疡、肺结核等疾病。

酸奶子牧区优质饮料之一。牧民一般不爱喝鲜牛奶,而喜欢喝酸奶子。制法有二:一是将鲜牛奶倒入大锅中烧开,再放在通风处晾凉,使其发酵,产生酸味;另是将鲜牛奶置于阳光下或温度高的地方,使其受热发酵,产生酸味,便成酸奶子。酸奶子营养丰富,醇香扑鼻,夏季常饮,止渴祛火,帮助消化。

全羊席蒙语称之为“秀什”或“不禾勒”,是蒙古族招待贵宾的传统嘉肴,又称整羊席,乃蒙古族古老、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盛大宴会、隆重集会、举行婚礼或招待高级贵宾时摆设。全羊席是将整羊加工(烤熟或煮熟)后摆在长方形大木盘中,像一只卧着的活羊,浓香飘逸扑鼻,肉味鲜美异常。宾主进餐前,还要由主人主持举行一定的仪式,高唱赞歌,朗诵献整羊的祝辞等。史载,成吉思汗曾设过全羊席,忽必烈登基时也设全羊席敬祭神祇、宴待宾客。随着烹饪技术的不断改进,而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驰名中外的代表性名贵菜肴之一。

蒙古包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种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古代称为“穹庐”、“毡包”或“毡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一般以柳木杆组合编制的若干个(4、6、8、10个)篱笆状“哈那”(围墙支架)和伞状顶篷内许多椽子为骨架,顶上及四周以一至两层白色的厚羊毛毡覆盖,顶中央开有天窗,木框门朝南或东南方开设。12个哈那的大型蒙古包,包内总面积达60多平方米,在草原上是罕见的,仅出现于1990年锡林郭勒盟第七届那达慕大会以来,堪称内蒙古蒙古包之。

勒勒车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传统交通工具,早先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车身重约百余斤,载重可达数百斤乃至上千斤。其特点是车轮大,车身小而轻,独牛拉单车,往往数辆或数十辆首尾相衔,由一两个牧民(多为女性)驾驭吆赶着在草地、沼泽地、雪地或沙漠地带缓缓地鱼贯而行,显示了牧区特有的风情。勒勒车既便于短途拉水、拉牛粪和柴草,又适于长途搬运生活用品和蒙古包等。今经过改进的勒勒车,木轮换作铁轮(硬胶实体胎),组装轴承,用马或仍用牛来牵拉,车速和载重量都显著提高。

婚俗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制,前者盛行于十三世纪前蒙古族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如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把阿秃儿抢诃额仑夫人成亲,即是这种婚制形式;十三世纪后,蒙古族进入封建社会,即普遍实行聘婚制,男女定亲前,男方要向女方多次求亲,定亲后,男家要送给女家聘礼(又称“彩礼”)。牧区多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礼,农区多以金银首饰、衣物等为聘礼。牧民视“九”为吉数,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牲畜多不得超过八十一头。贫困牧户,聘礼牲畜头数可用小于九的奇数,如三、五、七头,但绝不能择偶数。女家也非常讲究给女儿陪送嫁妆。通常,嫁妆的物品数量多于聘礼。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语;“娶得起媳妇,聘不起姑娘”。蒙古族的娶亲也非常隆重,并保留着男到女家投宿娶亲的习俗。娶亲一般在结婚喜日(请喇嘛占卜择吉日)的前一天,新郎着传统礼服,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驱彩车,载礼品,一同骑马前往女家。

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一只和其他礼物。然后,新郎和伴郎手捧哈达、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长亲逐一敬酒,行跪拜礼。礼毕,娶亲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摆设羊五叉宴席,并举行求名问庚的传统仪式。次日清晨,娶亲者启程时,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车,新郎要骑马绕彩车三遭,然后,娶亲和送亲的队伍才一同策马驱车奔往新郎家。途中,娶亲者和送亲者要互相纵马追逐,举行“刁帽子”竞赛。新娘娶到新郎家后,要举行隆重的婚礼——新郎新娘不下车马,先绕蒙古包三圈,然后参加拜火仪式,即新郎新娘从两堆旺火间双双穿过,接受火的洗礼,使爱情更加纯洁坚贞,以求白头偕老,生活美满幸福。新郎新娘进入蒙古包后,首先拜佛祭灶,然后拜见父母和亲友。

礼毕,由梳头额吉给新娘梳头。梳洗换装后,等待婚宴的开始。婚宴通常摆设“羊背子”(蒙古族名菜之一,将全羊卸成七大件,除去胸叉,带尾入锅,加盐煮熟,用大铜盘先摆四肢、羊背、颈胛,羊头置羊背上)、全羊席,各种奶食、糖果等应有尽有。宴间,新郎提银壶,新娘捧银碗,向长辈、亲友逐一敬酒、献哈达,众人开怀畅饮,姑娘们伴随着马头琴曲调放声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亲友们才陆续离去。

天葬牧区昔日盛行的一种葬式。又称“野葬”或“弃葬”。人死后,脱掉旧服,换上新衣或用白布裹尸,将尸体放在勒勒车上,赶车急行,让其任意颠簸。尸体掉在哪里,哪里就是吉祥葬地。然后,驱车速返,不得回头看。三日后,死者亲属前去察看,如尸体已被禽兽吃掉,则认为死者巳升上天堂;若尸体完整无损,则认为死者余孽未消,不利子孙,要请喇嘛念经,替其忏悔消灾,并在尸体上涂一层黄油,好让禽兽早日吃掉。天葬后,死者子孙一般在49天内不剃发、不宴饮娱乐,路遇行人不寒喧,以示哀悼。

祭敖包敖包,又译作“脑包”、“鄂博”,蒙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实际上是用石头堆积成的圆锥形的实心塔。祭敖包(达斡尔族称作“敖包祭”,鄂温克族叫作“澳渥塔黑仁”,祭祀形式不尽相同,但敬神祈福的目的是大致相同的。)是蒙古民族盛大的传统祭祀活动。祭祀时,在敖包顶端插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

古时,还要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近代以来,由喇嘛焚香点火,诵词念经,也有击鼓鸣号的。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至右顺时针转三遭,求山神、路神降福,保佑人众安康、草茂畜旺,同时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敬意。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牧民的观念也有所更新。尽管他们大都信仰喇嘛教,并虔诚地敬奉某些神灵,但今天的祭敖包活动,在举行传统仪式的同时,又增添了发展牧区经济、吸引中外游客、促进民族团结等新的有益的内容和形式。

那达慕蒙语意为“娱乐”或“游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当年,成吉思汗战胜花剌子模(在今中亚土库曼一带),为庆祝胜利,就曾举行过那达慕盛会。在古代和近现代的那达慕盛会上,都要举行男子“赛马”、“射箭”、“摔跤”(即“搏克”)三项竞技比赛,俗称“男儿三艺”。当代的那达慕大会,除进行这三项竞技赛外,还增添了马球、马术、田径、电影、话剧、乌兰牧骑文艺演出等新内容,同时开展经贸活动,进行物资交流,还要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内蒙古导游词篇三

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内蒙古热门旅游导游词

响沙湾,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中部。从呼和浩特到包头转包东高速可达,南距包头市区50公里。属于沙漠类自然风景区,为新月形丘链或格状丘地貌。1984年1月被内蒙古自治区辟为旅游景点,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国线景点,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

响沙湾背依大漠龙头库布其沙漠,面临罕台大川,又名“银肯”响沙。沙高110米,宽200米,坡度为45度、呈弯月状的巨大沙山回音壁缀在大漠边缘,是一处珍稀、罕见、宝贵的自然旅游资源。沙漠净水沙湖在弯月沙山回音壁南约2公里处,是一个小面积沙池,终年不渴,为难得的“沙漠甘泉”。从沙湖向西约3公里处,有一高出沙漠的高地,海拨1486米,上面有著名的库布其银肯敖包。神秘的沙歌现象吸引中外着游客纷至沓来,沙响妙音春如松涛轰鸣,夏拟虫鸣蛙叫,秋比马嘶猿啼,在冬日则似雷鸣划破长空。关于响沙的成因众说纷纭,科学工作者进行过多次科学考察得出的理论有筛匀汰净理论,摩擦静电说,地理环境说,“共鸣箱”理论等等莫衷一是,响沙之谜还在探索中。

响沙湾融汇了雄浑的大漠文化和深厚的蒙古底蕴,汇萃了热情的沙漠活动与独特的民族风情。拥有罕见而神奇的响沙景观,浩瀚的库布其大漠风光,世界第一条沙漠索道,中国最大的骆驼群,中国一流的蒙古民族艺术团,有几十种惊险刺激独具沙漠旅游特色的活动项目。游客可以乘坐沙漠观光索道,鸟瞰沙漠的壮观景象,滑沙与沙共舞,也可以骑骆驼,乘沙漠冲浪车,玩儿沙漠滑翔伞和沙漠太空球,近距离亲近沙漠。大漠深处独具特色的沙漠住宿体验,蜚声中外鄂尔多斯婚礼表演,大型的沙漠歌舞晚会,热情的沙漠—大漠篝火晚会,原生态火文化表演以及敖包相会之祭敖包等特有的深度体验类活动将带游客亲密接触神秘大漠,领略蒙古族别样风情。历史悠久的“鄂尔多斯婚礼”,是蒙古族最有特色、最隆重的婚礼形式。响沙湾民族艺术团排演的大型歌舞“鄂尔多斯婚礼”,融风俗、礼仪、服饰、歌舞、音乐于一体,寓情予舞,寓情予歌,充满吉祥、喜庆、热烈的气息,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一年一度的“中国·鄂尔多斯响沙湾旅游节”,于每年的九月举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沙漠文化服装大赛及服装展”、“蒙古民族服饰魅力秀”、“沙漠摄影大赛及摄影展”等多种文化活动及赛事以及为游客安排的大型主题晚会、焰火晚会,“沙漠寻宝”乐翻天、沙漠狂欢夜等活动精彩连连。响沙湾不仅是神秘的自然奇观,更是一个融汇欢乐的沙漠世界。

辉腾锡勒,蒙语意为"寒冷的高原"。位于乌兰察布盟察右中旗中南部辉腾锡勒草原上,距集宁市80公里,距呼和浩特135公里。这里土地肥沃、降水充沛,每到五月至九月间,鲜花遍地,成为花的海洋。旅游点现有蒙古包几十座,可供游客就餐,休息和娱乐。主要有骑马、射箭、摔跤等活动项目,还可举办歌舞和篝火晚会。位于阴山山脉东段,海拔1800多米,顶部平坦,面积180多平方公里。辉腾锡勒草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平均最高温度为18摄氏度。

这里青山秀水,瑰丽多姿。每年5月至9月,鲜花遍地,成为花的海洋。旅游景区主要分神葱沟和黄花滩两大去处,共有15大景观。美丽图沟有座天然洞府,山洞离地面垂直高度100多米,洞内可容纳近百人。怪石嶙峋的黑山,有大小岩洞99个,最大可容纳200-300人。这里的旅游景点还有黑山奇观,其上怪石嶙峋,有大小溶洞99个,唐代以后,很多隐士、和尚、道士隐遁于此。清康熙帝也曾到此游览。

有90多个天然湖泊,点缀在碧绿的草原上,既有牧区草原苍茫雄浑的格调,又有江南水乡明媚清秀的色彩。整个旅游区规模庞大,设施完善,蒙古包、木屋、四合院、欧式豪华别墅、日式板房等等可供游客住宿。这里开展的旅游活动项目有:骑马、乘驼、射箭、摔跤、登敖包山、篝火歌舞晚会、到牧民家作客,品尝民族风味的奶食和奶茶、吃手把肉、喝马奶酒等。

成吉思汗陵占地约5.5公顷,但颇有特色,是我国内蒙古的一处主要旅游景点。

成吉思汗陵坐落在内蒙伊克召盟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东胜市70公里。成吉思汗是蒙古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在统一蒙古诸部后于1220xx年被推为大汗,建立了蒙古汗国。他即位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1220xx年率兵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后,成吉思汗被追尊为元太祖。

成吉思汗是位伟奇性的历史人物,因而他的陵寝对旅游者也有很强的吸引力。

蒙古包式的宫殿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正殿高26米,双层屋檐;东西殿高23米,单层屋檐;后殿和走廊高20米;从高处下望,整个大殿像一只雄鹰,正殿像鹰的头和身子,两个侧殿则似在雄鹰展开的双翼。

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后殿为寝宫,安放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这里还摆放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

内蒙古导游词篇四

万豪蒙古大营位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境内,距乌兰浩特市40公里处,总面积10平方公里,是集避暑、度假、旅游为一体的具有蒙古民族风情的旅游村,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旅客到这里观光旅游。这里设有蒙古民族风情的骑马、射箭、狩猎、钓鱼、划船等娱乐项目。餐钦部备有蒙古族风味的烤全羊、手把羊肉、全羊宴、各种炒菜等菜肴。

来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科尔沁草原的美丽风光。还可以品尝到蒙古族奶茶、哈达银碗酒、上马酒、下马酒,还可以欣赏到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优美歌舞。

风味的烤全羊、手把羊肉、全羊宴、各种炒菜等菜肴。 来这里不仅可以领略到科尔沁草原的美丽风光。还可以品尝到蒙古族奶茶、哈达银碗酒、上马酒、下马酒,还可以欣赏到具有蒙古民族特色的优美歌舞。

具有民族风俗风情的旅游,是兴安旅游的特色,也是旅游者尽情分亨节日快乐的最佳时节。

民俗文化

科尔沁右翼中旗民俗文化底蕴丰厚,蒙古族占全旗总人口的是全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

万豪蒙古大营

旗县。科尔沁蒙古族人民淳厚朴实、注重礼仪、热情好客、豁达乐观。由于久居草原,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与内地不同,在居住、服饰、饮食、婚丧嫁娶、祭祀、礼仪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别是在礼仪、祭祀等方面,敬献哈达、祭敖包是最常见的。

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和祝贺。哈达的质料为丝绸、娟纱或棉布。本旗蒙古族之哈达以白色为主、也有浅蓝色或浅黄色的。哈达长短不等,一般为一尺三寸至三尺,重大礼仪可用三尺以上的哈达。献哈达时须用双手捧着,身体微躬,接受的人也是同样的姿态,并表示致谢。献哈达分敬献和互献:朋友相见互献哈达,专门拜访某人或对政治、宗教界的高层人物,则敬献哈达,其质料也是上等。敖包也叫"脑包"、"鄂博",是蒙古语的音译,意即"堆子"。它通常是由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大都立在明显而壮观的高山或土岗之上,形状多为圆锥体。

敖包最初为道路和境界的标志。但在后来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却逐步演变称为祭祀山神、路神的地方。敖包在全旗各地都有,有单独的敖包,也有多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人们外出远行,凡是路经有敖包地方,都要下马祭拜,祈祷平安,还要往敖包上添几块石头或几捧土,以求吉祥。祭敖包是蒙古族最为隆重热烈而又普通的祭祀活动.

内蒙古导游词篇五

欢迎您,尊贵的客人! 欢迎您,远方的朋友!

欢迎您来到神奇美丽的阿尔山!

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蒙古语意为“热的圣水”。199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阿尔山市,隶属兴安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101个旗县市,面积7409平方公里,是大兴安岭上一座年轻的边境口岸旅游疗养城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阿尔山是封存在远古森林中的世界文化遗产。阿尔山拥有世界最大的矿泉群、天然完整的火山地质遗迹博物馆、长达七个月的冰雪奇观、浓缩的大兴安岭森林公园,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蒙古国四大草原交汇于此,成吉思汗漠北铁骑从这里崛起。草原森林相拥,冰雪温泉绝配,湖泊火山交融,城市幽静,阳光明媚,绿色欲滴,空气清新得装罐就能出口。不管各位朋友是来沐浴、避暑、观光,还是运动、探险、科考,深邃博大的阿尔山都会让您不虚此行,甚至惊叹不已!各位请跟我来,一起撩开阿尔山神奇美丽的面纱,去亲近阿尔山,品味阿尔山,拥抱阿尔山吧!

阿尔山矿泉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分布在三个区域上,即海神集团矿泉区、安全沟矿泉区、金江沟矿泉区,计有76眼矿泉,形成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世界上最大的矿泉群--阿尔山矿泉群。其中阿尔山疗养院矿泉群最为著名。

在南北700米,东西70米的地带,共有48眼泉水喷涌不息,日涌量600吨。南面泉群皆为冷泉,水温从1℃至25℃不等,主要是放射性氡泉和偏硅酸泉;北面泉群为冷泉、温泉、热泉和高热泉四种混泉,水温从12℃至48℃不等,主要是重碳酸钠泉和放射性氡泉。两泉近在咫尺,一如探汤,一如握雪,实在是大自然的玄妙和神秘。48眼温泉除了重碳酸钠泉、偏硅酸泉、放射性氡泉之外,还有硫酸泉、食盐泉、铁泉、明矾泉、硫磺泉、碘泉等等。

这些泉具有较丰富的氡、氟、锂、锶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通过皮肤进入体内,改善身体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调整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从而起到保健、治疗功效。

阿尔山矿泉适应症范围广,无毒副作用。具体适应症为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生殖、代谢分泌、血液、神经、骨骼肌肉八大系统66种疾病及皮肤科疾病、其它疾病30种,尤其对一些棘手的疑难病症,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无脉症等有显著疗效。临床证明,温泉疗养确实起到了很多药物及理疗达不到的医疗作用,并显示出高效、速效、长效的优点。70年代末吉林一教练患严重风湿病,洗浴几个疗程后,居然满场跑当起了蓝球裁判!神奇的是,有一眼泉患者洗浴其中,五脏六腑哪有病哪有明显反应,简直就象高明的大夫一般,被人们称作“问病泉”。

阿尔山矿泉属于火山性矿泉,有别于世界上众多的循环水性矿泉,其形成与古老的火山运动有关,地理结构独特,既有土质肥沃的新第四纪产物,又有原始火山喷发的流纹岩和花岗岩。矿泉区地层中各种稀有矿藏丰富,地下水自然净化程度高,常年洁净。

阿尔山疗养院矿泉水来自地下2800--3500米的岩层断裂带,由于地下深处岩层的高压、高温,使断裂带水流周围岩石释放大量化学成分,在静水压作用下,处于循环状态的地下水沿断裂层上升至地表形成矿泉。

关于矿泉还有许多传说,耐人寻味。相传在满清年间有一残暴的扎萨克王爷吃野味成癖,派一名叫敖力吉别的奴隶到大兴安岭打猎。敖力吉别用强弩射中一梅花鹿的腿,梅花鹿站在一眼泉边用舌头蘸水舔舐伤口。当敖力吉别逼近梅花鹿时,梅花鹿竞奇迹般拔腿飞跑,宛若无伤。敖力吉别好奇地走到泉边,望着热气腾腾的泉水惊诧不已。失去猎物的敖力吉别懊丧而兴奋地如实报告了王爷。王爷怒,不信其言,命人打断敖力吉别的腿,并凶残道:你也去洗好吧!敖力吉别强忍伤痛来到泉里洗浴。几天后,敖力吉别折骨重新接好,精力也格外充沛。王爷哑然,遂奉泉为神。

还有一说更神奇,说成吉思汗的坐骑腿部受伤,从一眼泉中走过不但伤势痊愈,而且更显剽悍与威武。成吉思汗欣喜异常,惊呼:哈伦阿尔山!哈伦阿尔山!从此哈伦阿尔山名扬天下。

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妻子孛儿帖都来自哈拉哈河滨的弘吉剌部,就在今天阿尔山一带。弘吉剌部女子如花似玉,男子刚健威猛,诚信善良。成吉思汗令:弘吉剌部女子世配皇子,男子世尚公主。被蒙古黄金家族视为国舅部落。相传成吉思汗爱孙、元世祖忽必烈16岁当监国王子的时候,右脚奇痒难耐,红肿起泡,不敢着地,无法随军出征,便去弘吉剌部娶亲。察必姑娘每天带忽必烈到一处热气腾腾的泉水中浸泡和擦洗,足疾治好之后,忽必烈娶回美丽善良的察必姑娘,佳话传遍弘吉剌部,当地遂奉泉为神。

这些传说也许不可全信,但利用阿尔山疗养院的矿泉强身治病,有据可查的历史已经150余年。史料记载,蒙古族利用矿泉治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七百余年,元代文宗皇帝御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对矿泉水的性能、医病作用和医疗方法有明确论述。清道光、咸丰年间,呼伦贝尔副都统总管衙门佐领敖拉・昌兴与喇嘛医生、工匠对矿泉的温度、效用做初步鉴定,并用石块修砌泉眼,以做疗养之用。1920--1920xx年苏联多次派专家到阿尔山矿泉考察,至今《俄罗斯民间医学》一书仍有哈伦阿尔山一章。1931年9月九世班禅确吉尼玛在阿尔山沐浴。1934年,侵华日军在矿泉西北100米处建1座石头楼,名“大和旅社”,开始入室洗浴,现在依然使用。1948年,解放军建立了军人疗养所,修建了水疗室和解放纪念碑;1951年以后由内蒙古卫生厅、内蒙古总工会、吉林省总工会、吉林省白城市卫生局等部门管理。现由阿尔山市管理。乌兰夫、李德生、杨成武、高士其、郭兰英、蒋大为、赵本山都曾来此洗浴。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