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6篇)

时间:2023-10-14 04:43:38 作者:LZ文人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优质16篇)

创新激情,助力团队腾飞。团队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团队标语的制作方法,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人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

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

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

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

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章节分析第一章《有理数》1.本章的主要内容: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

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1.本章的主要内容:列代数式

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1.本章的主要内容:列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

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

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角的比较及余角补角等

探索了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及线段中点本章中的直线射线

线段以及角等

都是我们认识复杂图形的基础因此

本章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

2、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角的比较与度量

5、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6、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难点:

1、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对结果符号的确定及对科学计数法、有效数字的理解

2、对单项式系数次数

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

3、解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和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用几何语言正确表达概念和性质

5、空间观念的建立

四、教学方法

1、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2、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

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3、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

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

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4、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

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6、在讲“几何图形”一节中

注意利用实物和几何模型进行教学

8、在涉及有关线段角的计算题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求不出结果

利用小学学的算术方法往往能给出答案但不能很好地写出解题过程

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要逐步训练学生的简单说理能力

五、进度安排教学内容课时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一、教学内容

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长度的估计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三、编排特点

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利用校园的情境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树叶、教科书、小国旗、钟面)来认识和计算周长。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涂色、分类、拉一拉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用长方形纸剪平行四边形、用七巧板拼图、实际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等等。这也是由几何知识的直观操作性决定的。

3.周长的概念更强调从一般性的角度引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任意图形(包括不规则图形)入手,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是一个一般概念,避免学生产生只有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规则图形才能求周长的思维定势。此外,通过对一般图形周长求法的探索,使学生经历长、正方形周长求法的知识形成过程。

四、具体编排

(一)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1.主题图

提供了一个校园的场景,图中有很多几何图形,其中包括很多四边形,如学校大门的推拉门上有平行四边形,人行道上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篮板是一个长方形,篮板上有一个长方形的框、羽毛球场地上有很多长方形、足球门上有长方形、梯形,远处教学楼的楼梯上有平行四边形、窗户是长方形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观察。有些名词,如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虽然没学过,但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知识,教师要给予肯定。通过观察主题图,可以看到生活中有各种四边形。

2.例1(认识四边形)

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从而让学生通过讨论,找出四边形的特征: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认识长、正方形的基础,可以利用长、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归纳四边形的特征。这也是合情推理(归纳)的一种体现。

可能有的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三行第二个图形也是四边形,认识了四边形的这两个特征以后,就能正确地判断了。

通过本例,学生对小学阶段出现的各种特殊四边形乃至一般四边形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一认识。

3.例2(对四边形分类)

(1)例1的目的是把四边形从其他图形中区别出来,例2是在四边形内部进行分类。

(2)教材上给出了三种分类结果:

a.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类,其他是一类。(突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四个角的特征。)

b.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突出所有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特征。)

c.长方形是一类,正方形和菱形是一类,平行四边形是一类,梯形是一类。(把第二种分法进一步细分,突出正方形和菱形四边相等的特征。)

(3)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分法,但是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说出分的理由来。(如把平行四边形分成矩形和一般平行四边形两类,或分成邻边不相等的和菱形两类。)

(4)通过本例,可以进一步感性地认识和区别各种四边形的特征。

4.“做一做”

第1题,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四边形,可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第2题,让学生通过在钉子板上围不同的四边形,可以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矩形四个角是直角等特征。

5.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及下面的“做一做”

(1)在前面认识四边形时,学生已经见过平行四边形,这儿是单独对它进行初步的认识。

(2)通过校园里楼梯上和伸缩门上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样的门能伸缩?”去发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点(变形后仍是平行四边形)。

(3)下面的“做一做”实际上就是对例1问题的回答。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平行四边形具有可变性,如果把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固定,转化成两个三角形,就稳定了。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这一特性时,可以借助于生活中当椅子发生前后左右晃动时,只要在凳子腿上斜着钉一根木条就固定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

6.围、画、剪平行四边形

(1)前面已经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在这儿也不对平行四边形下定义,只要求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来,然后让学生观察围出的平行四边形,说一说它的边有什么特征,使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画平行四边形比围平行四边形稍难,要让学生结合围平行四边形的过程来想应该怎样画。(首先确定一个顶点,再任意画出一条边,然后任意画出相邻的边,这样就确定了三个顶点,最后一个顶点就不能任意画了,要使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相等。)

(3)用一张长方形纸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教材上只提供了两种,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剪法来,而且要保证剪出来的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四边形,不能仅凭感觉剪出来像平行四边形就可以了。

7.练习九

第3题,改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很多,体现开放性。

第4题,让学生通过测量、比较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但只是初步的描述,以后还要学习更数学化的表述。

(二)周长

1.例1(概念)

(1)给出一组实物和一组几何图形,实物有不规则的,有规则的。但这些实物和几何图形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封闭图形。

(2)用描述性的的语言来定义周长。

(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量不同物体和图形的周长,有的是拿绳子把物体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有的是分别测量物体的各条边的长度,再相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求长、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2.例2(长方形的周长)

体现了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但在这儿没有总结出(长+宽)×2的公式,学生只要理解了周长的涵义并会计算就可以了。

3.“做一做”第2题

可以看作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开放性很大,选取的物品表面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不规则,采取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可以直接测量,也可以先量再计算。

4.例3(正方形的周长)

编排方式同例2。

5.“做一做”第2题

解决的方式多样,可以看作一个新的2×1的长方形,也可以先算出两个小正方形的周长,再减去重合的两条边的长。

6.练习十

第3、4题都是实际操作的题目,体现开放性。其中第3题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下周长的实际应用,如做衣服时要知道胸围和腰围。

(三)长度的估计

对长度的估计不是一节课上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估计,逐步培养起正确的长度观念。

1.例4

凭感觉画出8厘米的线段,完全依靠平时积累的长度的表象。画完后再用尺量一量,帮助学生重新建立正确的长度表象,培养估计的能力。

2.例5(对周长的估计)

涉及到对铅笔盒长、宽的估计,周长的估算,对彩纸长度的估计。估计完了以后,可以让学生实际测量、计算一下,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修正自己的估计策略。

3.“做一做”

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估计哪条路线近些,哪条路线远些,再运用数学知识精确地判断一下(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有两条路线是同样长的,要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

第3题,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估计一下,可以直接估计,也可以先估计出一个人的臂展,再估算出5个同学拉成一圈的周长。第2小题也是同样。

4.练习十一

第3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算策略。当长方形的一面靠墙以后,首先要从图上判断是哪一面靠墙,再计算。计算时,可以直接把其他三边长度相加,也可以用计算出来的周长减去该边长度。

第4题,由于学生还没学习24÷2,所以在这儿还不能要求学生用周长的逆运算来解决。可以让学生通过尝试的方法来解决,如可以先确定一条边的长,如1厘米,再看另外一边,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解决。学生通过探究围出一个长方形后,可以启发学生有规律地围出其他图形(一边增加1厘米,另一边减少1厘米)。

第5题,也是一个实践活动的题目。

五、教学建议

1.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素材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课堂拓展到生活空间中去,并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空间与图形的素材。例如,可以看看教室里有哪些四边形。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几何知识的学习要借助于直观的观察、操作等手段,如平行四边形,要通过观察、画一画、围一围、剪一剪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

对于一般图形的周长的探索,有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长度观念的建立,首先是脑中要有某个长度的表象,而这个表象的建立要借助大量的观察和测量等过程来逐步建立。

3.把握好教学要求。

在这儿只是让学生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至于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后还要进一步学习。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也只是会计算即可,不要求用公式来表示。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中点四边形的概念

2、灵活应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研究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关系;

2、难点:找出中点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形状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过程:

(一)、复习: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利用右图用几何语言表示

(二)、练习:

1.证明:顺次连结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简称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已知:求证:

2、与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证明方法。从以上的证明过程中可知:中点四边形的边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密切关系。

3、通过画图猜想:顺次连结矩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状?请证明你的结论。

4、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矩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5、通过画图猜想:顺次连结菱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形状?请证明你的结论。

6、回味刚才的证明过程,想一想:要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原四边形一定要是菱形吗?

由此可得:只要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就能使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7、讨论一下:要使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原四边形要符合的条件是

8、小结:

(1)中点四边形最起码是一个;

(2)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与中点四边形的边有密切关系: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中点四边形是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中点四边形是形

原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垂直且相等中点四边形的邻边也

中点四边形是形作业:

1、顺次连结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证明你的结论。

2、中点四边形的面积与原四边形的面积之比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找四边形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光明小学,高兴吗?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图形?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师:噢,这么多我们熟悉的图形,有些同学还认出了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真厉害!

2.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发现的图形中,哪些是四边形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四边形。板书(四边形的认识)

3.给四边形涂色

师:同学们,这里有许多的图形,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师:我们来看下,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那冬冬你说说看,为什么长方体也是四边形呢?

生:因为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所以我觉得它也是四边形。

师:对啊,很有道理,谁来反驳他呢?小明你说

生: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整个图形就不是四边形了

师:恩,很好,四边形他是个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所以冬冬你现在认为呢?

4.讨论四边形的特征

师:好,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四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呢?请你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师:哦,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有四条直的边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呢?为什么?

生:不是,他有一条弯曲的边

师:你的意思是说,你来

生:要有四条直的边。

师:现在,谁再来说说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呢?

师: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生:他们都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另外几个没有四边形的特征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也就是说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四边形,就要看他有没有具备四边形的特征板书(四边形的特征)

师:下面同桌之间说一说四边形的特征,再分别指一指这些四边形的边和角

4.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生:黑版的表面,电视机的表面,课本的表面,,,

生:黑板的表面

师:是吗?谁来说说为什么这个面是四边形呢?小红,你来

生:因为他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所以我认为他是四边形

师:你说,课本的表面对吗

师:你来,国旗的表面她说得怎样呢

二.分类,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

师:看来生活中的四边形我们说也说不完,虽然都是四边形,可他们还是有些不同的,你能给他们分一分吗?好,开始吧!分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你来说,君君

生:我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一类。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君君是按照什么来分的呀

师:哦,也就是按照是否有四个直角把长方形正方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为另一类

师:长方形正方形真这么特殊,你能上台来验证一下吗?其他同学也动手试试

师:恩,刚才君君按角的不同,把四边形分成了两类,分法很不错!

师:好,下面老师要加大难度,回答的同学不仅要说出分类结果,还要说清楚你的分类标准,会不会!

生:我是按四边形的对边是否相等,把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一类。

师:说的真完整!来,掌声表扬一下

师:那么分类结果是否正确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生:我用直尺量了量四边形各边,只有他们的对边相等,所以刚才的分类结果是对的。

生:老师,我还发现正方形和菱形四条边都相等

师:这特征真不一般,你们发现了吗?

师:很好,刚才从边的角度进行分类,恩,真会思考!同学们,你还有其他分法吗

师:你说,恩,也可以!

师:同学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但不管怎么分,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啊!

三.围一围,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四边形,好,请大家拿出钉子板,在上面围出你心中的四边形。然后给你的同桌欣赏下你围的四边形。

师:接下来,老师要求同学们围一个长方形,然后说一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正方形

师:那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生: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好,谁能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呢?

师:哦,都有四个直角,非常好

师: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而长方形呢

师:来,小组同学再来说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四.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都收获了什么呢?

生:认识了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能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更多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呢?

师:好!那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学习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好看的东西有时会带来坏处,而难看的东西有时却会带来好处。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

难点:读懂课文,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课前准备:图片

媒体说明: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94课时)

预习内容: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在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有狮子,有鹿。看到这两种动物,联想到什么?狮子的凶猛,鹿的美丽,不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故事《狮子和鹿》却要告诉我们一个新的道理,是什么呢?下面就看谁的读书本领强,能够自己读懂课文,领悟这个道理了。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1.大声读课文,找出多音字。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交流:一开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堪的腿,当狮子扑来时,鹿有力的长腿帮助他死里逃生,而美丽的角却让自己险些丧了命。

三、朗读体会,深化感悟

1.一开始,鹿觉得自己的角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欣赏、多么)

2.填上合适的词语:()的身段()的角

3.有感情的朗读。读出鹿的得意洋洋。你体会到此时鹿的什么心情?(自豪,他为自己有这么一对美丽的鹿角而无比的自豪)

得意,为自己尤如珊瑚似的鹿角而得意;开心,为自己有那么美的角而陶醉其中。

鹿看到那美丽的鹿角,其实,这是他看到了自己的什么呢?

自己的优点。

是的,鹿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而欣喜不已,为自己感到高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鹿自我陶醉的话语吧!(重点指导“啊”。1、读出惊喜。2、读出激动。3、读出喜悦。……一切的感情融于这个错综复杂的“啊”中。)

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起了波纹,此时他又看到什么,心情也起了变化呢?

读读描写腿的句子。

同学们,此时的鹿,他看到了什么呢?

那四条细长的腿。

那四条和他的美丽的鹿角不般配的腿。

看到了那四条让感到美中不足的腿。

也就是他的短处。

他的不足。

读出此时他的一点伤感。

读出他的感叹。

读出他的为自己感到的美中不足。

把你体会到的情绪,通过各自的朗读表达出来。

正在他抱怨之时,他又遇到了什么呢?

请继续往下读。

你读出了什么?

鹿遇到了麻烦。狮子在向他扑来。

于是鹿开始拼命地奔跑。

是什么让他脱离了险境?

生:那四条细长的腿。

生:那四条让他感到难看的腿。

生:那四条让他认为美中不足的腿。

……

在这紧要关头,是什么差点让他送了命?

那两只漂亮的鹿角,当他的鹿角挂在树丛里的时候,他此时会对鹿角说什么?

生:这该死的角,怎么在这个时候给我带来麻烦,气死人了。(埋怨)

生:我恨不得把你剪掉。(讨厌)

生:后悔身上长了那两只角。于是他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脱离了险境。

当他奋力奔跑逃离狮口后,他再次来到小溪边,又会说些什么呢?

原来光讲漂亮是没用的,要讲求实用。

原来身上每一样东西,对我说都是无价之宝。

原来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四、拓展阅读

《同步阅读》灰猫妈妈

五、拓展延伸

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感悟到的道理。

2.摘抄课文的好词佳句。

3.有感情朗读。

抓两个感叹句为契入点,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感受惊险的过程中,通过朗读来加深体会。在平和的环境中,他才自己欣赏到鹿角的美丽。而在危机时刻,是那四条细长的腿救了“我”的命。从而领会到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鹿角鹿腿

美丽难看

差点送命逃

教学反思: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孩子们“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能辨别四边形。”在深入分析教材翻阅教参时,我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就有了很多的困惑,这一知识点到底该在课里占有多少比例?是否利用分类来达到这一目标?权衡一番后我便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在此——“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4个角都是直角。”可能是有此前因导致我上课时有些顾虑,难点本就在心中有疑虑,固课堂上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尚有欠缺。反思过后,有以下不足之处:

1、整堂课节奏过紧,可能与事先没有试讲有关,原本我担心的是时间不够用,这么多的活动,能完成吗?于是我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课堂的步伐,导致时间过松。造成时间多下来的原因还在于自己事先设计的一些环节无法展示,被自己一带而过,不能省给省了下来。

2、列举四边形时应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这里我好像有点喧宾夺主,过后我觉得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同时也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的美!而我列出的图片也太过仓促,没有给予合理的加工,应把图片里的四边形给描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触。

4、最大的争议:关于分类。教材上列举了两种分法,但是学生们到底会怎么分?会不会分?这也是我课前最担心的问题。有些同事认为我不该给学生“边/角”的标准提示,而另有同事则认为我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分类的标准细化,给他们明确的指引。我想我是介于他们两种不同见解的中间,原因就在于“教无定法”,学生们的思维到底会有多宽或是有多窄?只有经历过后才知道。我又想起了我们新教育中经常提到的“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这一说法并不是贬低了孩子们的能力,他们是很棒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们的聪明而忽视了自己每一个环节的预设,而在这一环节我恰好是缺少了充足的预设,我曾想过孩子们可能会有很多种的分法,但在课堂上,六个小组却千篇一律地按“有没有直角”来分,个别小组为了跳出这一常规,寻找新法,却因理解不到位表达不清晰而未能成功。这一环节成了课堂中最大的败笔。至于怎么分?怎么正确地引导,孩子们通过进一步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增加一定会更加清晰明了,而我们还可以再找时间进一步分一分,研一研这个有趣的话题。

5、制作四边形:这一环节我想了很久,在第一次同事们收集资料时我便心动了,各种方法都很好,都很有趣,我想让孩子们尽可能地体验多种活动方法,我找遍了可以尝试的方法,有画、剪、折、围(钉子板)、拼(七巧板)、搭(小棒),但是孩子们不可能每人样样试到,于是我又利用小组的功能,给每个小组发派一种材料,并给组长下发了制作要求:“作一个任意四边形、有直角的四边形、对边相等的四边形等”,孩子们乐意动手,在学中玩的感觉是最奇妙的,这能让他们爱上数学课堂,轻松地学习。当初我的设计是一定要展示的,为了能展示,我还给小棒组买了磁性小棒,但货到了我却失望了,小棒仅有24根,一组六人,人人参与,这些小棒也不够呀;七巧板组呢?七巧板一拿起来就会散掉,也无法展示呀,而且人人都有参与,都有制作成果,他们会对别人的制作感兴趣吗?最终在课堂上我放弃了这一想法,没有给学生们作品展示的机会,临时改成让他们课后与同学分享展示。这一点又埋下了遗憾。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后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2个辣椒),依次出示第2,第3、第4幅图。

问题:先摆了几个2?又摆几个2?现在有几个2?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3)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4个2、5个3、3个5。

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反思1:首先是复习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函数知识,为接下去学习反比例函数作好铺垫,其次给出了三个实际情景要求列出函数关系式,通过归纳总结这些函数都是反比例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几种形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又通过列表格的方法对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进行类比,巩固反比例函数知识。通过做一做的三个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但到这里用时接近25分钟,时间分配上没有很好把握为接下去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伏笔。

接下去是要进行例1的教学,先进行的是杠杆定理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在学生练习纸上让学生自己来独立完成三个问题,然后有学生回答,当进行到第二时,时间已经不够了,很仓促进行了小节。

这节课在设计过程中多多少少忽略了学生的想法,在备课过程中,没有备好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堂,这方面做的很不够,有些问题的处理方式不是恰到好处,思考问题的时间不是很充分;还有的学生课堂表现不活跃,这也说明老师没有调动起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课堂中指教者的示范作用体现的不是很好,肢体语言也不够丰富,鼓励的话显得很单一,而且投影片上在新课导入的时候还出现了差错,总之,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上存在的问题。

综观整堂课,严谨亲切有余,但活泼激情不足,显得平铺直叙的感觉,缺少高潮和亮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方方面面进行改善!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让自己收获不少,反思更多。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加优秀。

反思2:上完此节课后,我回忆着这节课的段段细节,不断思索着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希望能使自己在这节课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反思3:《反比例函数》第一节课讲完后的反思,本节课学生表现积极踊跃有活力,效率比较高。但是做为新老师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概念讲解过于简单忽略了形成过程,例题设置过于机械化梯度和深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上要注意不能靠以往的经验来讲课,一定要精心设置,进一步探索和挖掘教材和考点,使得每一节课有价值而非浮于表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九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

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挂图出示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教学例题。

(1)列算式。

提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

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

师::要知道10箱够不够,就是要算出有多少瓶。

列式

(2)探讨12x10的算法。

学生自由计算

2。教学“试——试”。

出示问题: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

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1)列式:12x30=——()

(2)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谈出自己的想法。

(3)在班内交流,得出最佳方案。

12x3=3612x30=360

如果学生有不同意见,应给予鼓励,然后让他比较几种算法中最简便的方法是哪一种。

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提问: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后边添写1个0。)

三、复习巩固,综合运用

l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相互交流,改正错误。

(3)分析每组题之间的联系,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指名回答。

(2)讨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个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得到的数的后边添写2个0)。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1)一个学生拿卡片,其余学生抢答。

(2)同桌互相评价。

4、做“想想做做”第3、5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算法和得数,并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三种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p30—31页。

教学设想:

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会计算方法的需要,并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灵感。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谈话导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例如这小小的“喝”问题也不例外。

2、估算。

(1)谁能估算一下订一份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元钱?(300元)

(2)你是怎样估算的?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问题:

有什么办法来说明白己估测的是否接近正确答案,或者与正确答案相差很远?(算一算)。

怎样算呢?你们能自己动动脑解决这个问题吗?

2、尝试解决: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适时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3、小组交流:

同学们所用的方法不完全一样,请大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的算法。交流之前可以先整理一下自己已有的研究成果,想一想你准备讲哪几点,说哪几句话。(4)用竖式计算。

请学生说说用前三种方法算的道理。

5、比较方法:

这个竖式同方法(3)比较有无联系?(实际上都是分三步计算的,竖式是把三步计算写在一个式子里。)

6、选择方法:

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自己选择一种方法算一算。

7、研究笔算方法。

指名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1)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2)第二步算的是什么

(3)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怎样算的?

(4)这一结果和我们开始的估测差不多吗?

8、归纳提炼。

你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计算以上这题的方法吗?教师适时引导归纳笔算乘法的方法,并板书课题。

指出: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其实是把它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来分别计算,然后把两个得数加起来。

9、完成“试一试”。

三、尝试应用,拓展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错例,组织讨论,纠正错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做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各自观察题目,找到错误原因,在班内交流。

(2)各自算出正确答案。

4、做“想想做做”第4、5题。

(1)观察题目提供的场景。提问: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朋友应付多少元?)

(2)学生独立计算解决问题。

四、回顾总结,汇报收获

l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教学内容:

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练习课书第3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3、巩固前面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1014×2040×6010×94

30×233×9030×2030×12

40×1112+2040×5080×50

二复习笔算

1判断下面各题并改正。

243259

×25×56×14

120162236

4815059

1681662726

要求学生说出错在什么地方?在改正。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48×5673×2739×16

43×2815×6435×62

3填表。

(1)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填表。

(2)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出“一共的支数”的,可以用每个的支数乘盒数得出,也可以看后面的盒数是5盒的几倍,后面相应的支数也应是60的几倍。从而渗透积的变化规律。

三练习应用题

1讨论第4题

(1)先让学生观察图,知道了那些信息?

(2)一共有多少千克?怎样求?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

2讨论第5题

(1)让学生观察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一共住多少户?怎样求?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说出每步的意思?

教学内容: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科书33—34页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估算方法,并通过笔算得出精确结果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估算价值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方法

1、谈话:估算以下明明一家一天可以挤奶多少千克?

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2、全班讨论交流

引导评析:你觉得他的方法合理吗?

教师提问:29×42比800大,你是如何考虑的?为什么用这个“多”字。

29×42比1500大,你是如何考虑的?为什么用这个“少”字。

3、计算验证:我们估算的对不对呢,请你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验证。

比较交流: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看书交流

5、讲述:只要方法合理,都是可以的。

三、巩固深化

1、完成想想做做的t2、3、题。

2、完成想想做做的t5题。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想想做做的t4、5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概、减、阻”等9个生字。会写“辨、试、检”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纸袋、大概、减少、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发布而实验的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教学难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2。板书课题。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眼中蜜蜂的外形是怎样的?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师生交流法布尔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圈画生字。可以请教同学。同时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4)出示文中词语,采取多种形式检查

3、检查句子:课件出示:“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三、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2。师范写“辩”“跨”“查”,抽生板演。

3。小组合作,口头给字组词。

4。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法布尔什么事情?

7、理清课文脉络:

实验过程(2—7自然段)

实验目的(第1自然段)

实验结论(第8自然段)

三、了解目的,初识人物。

1、自主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自己从这段话中都了解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2、学生交流。抓住“听说,想”体会法布尔的探究精神。

3、重点聚焦“无论....总是....”,说说这组关联词语说明的问题。引导句式练习。

4、指导感情朗读句子,重点强调关联词语的朗读重音。

四、课堂小结:

事实果真如人所说的那样吗?法布尔的实验又是如何进行的呢?同学们,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大家一定会如愿解开谜底的。

板书设计

14、蜜蜂

辩跨查

实验过程(第2—7自然段)

实验目的(第1自然段)

实验结论(第8自然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2、估算与生活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二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实地观察蜜蜂。教学中,以提问法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用填表格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弄清试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学生汇报。

3、师:蜜蜂有很强的辨别方向能力,无论被抛弃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飞回原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现的呢?法国科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本课我们来看一看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蜜蜂的。

二、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完课文,给难读的字正音。

2、自由读,讨论:你对这篇文章印象最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

1、小组内合作完成表格。

验证内容

验证过程

验证结果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写内容。

3、质疑。

(1)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从哪里发现的呢?(要求学生读出有关词句)

(3)看到这样的验证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4、尝试用你体会到的感情和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适当指导。

5、从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启发?

(凡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动手动脑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6、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体会。

四、总结

大科学家法布尔以严谨求实,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认真研究蜜蜂辨认方向的本能,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一个人都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要从小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积极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力量。

五、作业

1、完成相应习题。

2、选做:读读《昆虫记》这本书或选段。

六、板书设计

蜜蜂

验证内容: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

验证过程:

(1)选40只蜜蜂,做上白色记号。其中20只受伤了。

(2)把蜜蜂带到两里外放飞。

验证结果:20只没受伤的蜜蜂中有17只飞回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三

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注重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动手参与、直观体验,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相关知识。为此,我做到了如下几点:

1、游戏导入,连接新旧知识。

在本节课的开始,通过拍手接力,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几个几和倍),从而直观的让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形成倍的概念,为新知的转化做好铺垫。且拍手接力容易操作,费时少,为后续的新知学习和练习留出更多时间。

2、情景教学,提高参与兴趣。

结合教材中小兔子吃胡萝卜的情境,借助直观操作——胡萝卜贴片和摆小棒,加深对新识的理解。摆小棒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与同桌讨论交流的过程既加强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学习热情更高了。

3、巩固练习,多种方式结合。

与平时只为了答出问题不同,本次的练习先让学生继续用摆小棒的方式回答,动手的同时也巩固了刚学的知识。然后再让学生安静的完成后续两题,留出思考的时间。像这样动静结合,做到寓教于乐。

4、拓展延伸,留出思考余地。

实际教学和设计毕竟不同,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上因为学生热情很高,指名了多位学生上台摆胡萝卜,所以课堂一度稍显混乱。所以以后设计课堂时不仅要注重引发学生兴趣,还要多注重教学常规与管理。实施数学新课程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四

每一节课的设计必须在全面阅读了教材说明和了解了该知识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作用和位置时才真正地考虑教学的目标,以教学目标为基准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地处理,结合自身学生的特点也就是学情,预设好学生的反应,设想好自己的课堂如出现状况时应如何及时地进行处理。

借着这一次与上海老师的会面,也让自己从中获益不少。对于该内容自己自觉还是在比较了解地情况下来进行了设计上的考虑。结合学校的实际,我首先考虑了学生的实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把教学的例题进行了修改,这是自己原有的设想。应学生本准备秋游活动,在这一组织中学生必须经历一个买门票,进行游园活动的过程,所以我把它整个设计搬进了课堂,这样就更利用学生感受自己所解决的数学问题是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中的。因为在原有的设想中,学生要进去买门票的话一定要考虑要准备多少钱去买票从而由计算准确值引入在可以采用估算来进行问题的解决,这是由于在实际中我们准备钱的数量是不需要那么准确无误的。同时这样的处理也便于学生知道在这一种情况下所估算得到的结果必须要比准确值要大一点才行,这才是符合实际的情况和需要的。后面的练习设计我也是结合了玩活动摩天轮是否可以同时承受所有同学的重量,能否同时一起让同学们上去玩、用餐需要安排座位,座位的个数是否够呢等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让学生慢慢感受估算。这除了学生可以采用计算出准确值的情况下进行判断,也可以通过估算直接口算得出结果来进行比较判断。让学生明确如何估算。

在整个教学实际进行中,学生的估算方法教学是注重了引导和小结。学生对于如何估算是比较清晰的。另外学生也基本了解如果需要运用估算的时候要注意的问题,那就是必须结合实际的情况。,有时候需要把估算的记过稍微估计得大一点,有时候需要把估算的结果稍微估计得小一点。但是正如上海老师所说,由于学生在课堂中受了惯势思维的影响,同时在例题的设计中由于采用估算对于解决这一类型的问题更有优势这一情况没有很好地在这里面体现出来,所以在这一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是还是停留用了算准确值的结果来进行了问题的解决,这估算的优势还是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如果能够在课堂的巩固练习中,考虑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地安排一组练习,就是让学生快速地进行判断和问题解决,从而使学生在这一练习过程中感受使用估算确实存在有一定的优势,那这一节课的遗憾就能很好地进行补充了。

确实由于自己在以后教学中没有遇见这样的学生反应状况,对于学生大预设未能估计得那么准确,如何根据学生的事情状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适时的调整,在目标的达成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信每一节课肯定由于各种的因素,我们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从未遇见的状况。所以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完善自己需要考虑的方面,这对于自己的成长和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确实是十分有利的。这一次也非常的感谢两位来自于上海的老师给予我的意见,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触动,学习真的是无休止的,只要我们自己愿意,相信你就会有不断的进步。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五

1.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

要培养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勇气和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不怕挫折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勉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不要轻意对学生的见解下结论;让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在情绪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相互辩论,直至学生自己能分辨是非,统一认识。

在理解“份数”含义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虽然分的方式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2份。这时一学生说:“我还有一种方法。”边说边走上讲台,用手比画了一下。原来,他是把6个桃从中间分开(),这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最直接、最普遍的一种理解。这时又一学生说:“我还能把桃平均分成3份”。学生敢于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向教师挑战.正是学生自主精神的体现。

2.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样性交流。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而且也体现在他们群体上。鼓励学生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情商高的学生,总是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并能较好地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当遇到问题或困难(有畏难情绪)时,总能及时找到指导、得到帮助和得到合作。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例如,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各自的分配方法和分配结果,让学生进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让小组之间互相辩论,从而进行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到讲台上阐述自己分配的方法,台下同学可向他提出问题或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进行学生个体与全班同学之间的交流。

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进行知识、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将教师教学的过程演变为学生积极参与、不断表现自我的、充满生机、富有灵气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本节课从引入体会平均分到练习应用,我都设计了有趣的生活情境,从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如在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环节,学生对于把一筐橘子平均分给5个人的问题,在小组内、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又离不开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

新人教版三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十六

1.使学生掌握除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两位数的除法估算.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口算下面各题,说说你是怎样进行口算的?

240÷403500÷700720÷905600÷80

(把被除数与除数分别划去末尾的(一)两个0,用0前面的数相除.)

2、出示:241÷38719÷92

与上面的口算相比,这两道题目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与除数都不是整十整百的数,但是都很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板书课题)

尝试讨论

1.根据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能试着说一说你打算怎样解答这两道题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板书:241≈240,38≈40,240÷40=6

719≈720,92≈90,720÷90=8

2.出示例题:

3.小组合作学习,解决以上三道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归纳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并说出你们是怎样想的?

2048≈,98≈100,2000÷100=20(时)

1985≈2000,21≈20,2000÷20=100

2.观察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除数都是两位数)

3.这几道题目在解答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先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再用除法口算;或者用乘法口算.

4.为什么被除数取近似数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考虑运算的简便,可以归结为表内除法)

5.试着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怎样进行估算?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除法口算;分别取被除数与除数的近似数,用乘法口算.)

巩固练习

2.人造地球卫星每小时大约行28440千米。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940千米。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大约是飞机的多少倍?(根据学过的两位数除法估算类推)

3.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下面各题算得对吗?你有几种不同的检验方法?

4522÷51=887812÷88=92

4.估算:

(2)一个大院一个月大约用水48吨,这个大院去年节水152吨,够用几个月?

(3)张大爷要给食堂买39袋大米,每袋48元,他带了2000元够不够?(你有几种不同的估算方法?)

五、质疑提高

1.这节课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2.怎样进行两位数除法的估算?请你举例说明.

3.还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并解疑.

六、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