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优质12篇)

时间:2023-10-16 02:21:22 作者:温柔雨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优质12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注重细节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是写好一篇范文的重要方面。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的样本,供大家参考并自行用以提高写作水平。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一

汉魏时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黄帝轩辕曾做一梦,梦见“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群”。梦醒后,黄帝对自己的梦境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钧弩,异力者也;驱羊万群,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依自己所解,皇帝便开始寻求梦中所述人才,最终得到风后、力牧两位名臣。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二

张溥小时侯喜欢学习,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抄完了,朗诵一遍,就(把所抄的)烧掉;再抄,象这样六七次才停止。右手握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有了茧。冬天皮肤因受冻而开裂,每天用热水浸好几次。后来命名读书的书房叫“七录”……张溥作诗和写文章非常快。各方来索取的,(张溥)不用起草,在客人面前挥笔,马上就完成,因为这样所以(张溥)的名声在当时很高。

原文:

(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三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十):《王十朋苦学书法》

王十朋从小聪颖过人,文思敏捷,可是书法却不如人意。于是,他痛下决心,一定要练好书法。终于,宝印叔叔的指点下,他终于悟到了书法真谛,成为一名大书法家和文学家。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十一):《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十二):《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人,杨禄禅也不例外。不过,杨禄禅的执着精神终于感动了陈长兴,终于学到了拳法,惩治了恶霸,也开创了杨式太极拳。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十三):《柳公权戒骄成名》

柳公权从小就显示出在书法方面的过人天赋,他写的字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有些骄傲。不过,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没有手的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用脚写的字比用他手写的还好。从此,他时时把“戒骄”记在心中,勤奋练字,虚心学习,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家。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十四):《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四

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齐国的竟陵王萧子良和后来梁国的武帝萧衍,都带头宣传佛教,萧子良亲自给僧众送饭送水,萧衍称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他们都妄图用佛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维持其统治地位。当时,有个名叫范缜(约450-515)的人,是位有名的无神论思想家。他坚决反对佛教迷信,亲自写了《神灭论》一书,宣传唯物论的道理,把形体比作刀刃,把精神比作刀刃的锋利,以此来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他还揭露佛教迷信是虚妄不实的,佛教宣扬的“天堂”、“地狱”,都是为了愚弄百姓。

《神灭论》问世后,在思想界引起不小震动,急坏了竟陵王萧子良。于是,他找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和尚,以及他手下能说会道的宾客,当面和范缜辩论。他们向范缜提出了许多责难,都被范缜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驳回去了。辩论进行了好长时间,那些和尚和宾客们始终没有找出一条象样的理由来证明真有鬼神存在,反倒一个个被范缜驳得哑口无言,前来观看辩论的人越来越佩服范缜,认为范缜讲得是对的。

公开辩论难不倒范缜,萧子良便派了一个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缜家里,企图私下收买他。王融对范缜说:“您坚持神不存在的理论,是和名教相违背的。您的才干如此超人,若是不这样固执,是不愁做到中书郎这样的大官的。”听到企图以高官厚禄收买他,范缜不由得哈哈大笑,说:“如果我卖论取官的话,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何止区区一个中书郎呢!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卖论取官我不为!”王融见范缜说得如此决断,只好灰溜溜地告辞而去了。

后来,萧衍做了皇帝,想继续用高压手段压服范缜,但不论他采用什么手段,范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无神论主涨。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五

被后人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小的时候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孩子,每天都带着自己心爱的小鹅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练字,却被老师卫夫人称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恼,在小鹅的启发下,王羲之在书房写成了金光灿灿的“之”字,但却误将馒头沾墨汁吃到了嘴里,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七):《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历史人物励志故事(八):《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六

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御寇,人们尊称他为列子。

列子家庭贫困,有一次家中缺粮,已经有好些天没吃过一顿饱饭了。夫妻二人靠着他的妻子挖野菜充饥,饿得面黄肌瘦。

列子挨饿的事被郑国宰相子阳的一个门客知道了。这个门客对郑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术的贤人,居住在相国您执政的郑国都城里,却穷困不得志,饿得面黄肌瘦,相国您就要落个不重视贤才的名声了!”

当时的社会风气,各国的掌权人都千方百计争取笼络有才能的人士。郑相子阳也不甘落后,他听到门客说了列子挨饿的事,虽然并不了解列子的为人如何,也要博取一个重视贤才的美名。于是,郑相子阳就派官吏给列子家送去一车粮食。

列子听到有车马的声音,出来一看是位官吏带着一车粮食停在门口。列子问明官吏的来意,就拜了两拜,谢绝了郑相子阳赠送的粮食。官吏只好把粮车带回去,向郑相子阳报告。

官吏走后,列子回到屋里。他的妻子捶胸顿足地埋怨他说:“我听说当了有道术人的妻子,都过得安逸快乐。现在您饿得面黄肌瘦,相国关心您,赠送给您粮食,您却谢绝相国的好意,不接受粮食,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受穷挨饿吗?”

列子笑了笑,对妻子说:“郑相并不了解我。因为听了别人的话而赠送给我粮食,到他怪罪我的时候,也会因为听信别人的话而整治我。这就是我不接他馈赠的原因啊!”

妻子并不理解列子的意图,又唠唠叨叨地说:“看你的穷命样,从来也没有发达过。别人想巴结相国还巴结不上呢,你却把相国的一番好意拒绝了!”

列子说:“接受人家的馈赠,当人家有难时,你不以死报效,是不义的人:如以死报效他,是为无道义的人而死,这难道是讲道义吗!”

后来,人民果然起来造反,杀死了郑相子阳,列子因为没有受郑相子阳的收买,免掉了一场杀身之祸。

【感悟】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接受他人馈赠时要坚持原则,不可无原则地随便接受馈赠。

励志故事2:曹操难中巧脱身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在朝中争权夺利。外戚为了除去宦官,把董卓召进京城。结果董卓乘机控制了朝政,将少帝废去,立陈留王为汉献帝,滥杀朝中大臣,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

一天,司徒王允以做生日家宴为名,把朝中大臣秘密召集到家里。三杯酒下肚以后,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众人感到非常吃惊,不禁问道:“今天是司徒生日,为什么这样悲伤呢?”

王允说:“我的生日并不是今天,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免得董卓这个老贼怀疑。如今董卓掌握了朝政,干了许多大奸大恶的事。在这样下去,我们都会死在他的手中?”说完又哭,众人也一齐大哭。

这时,独独一人却拍掌大笑道:“满朝文武官员,明哭到夜,夜哭到明,能把董卓哭死吗?”

王允一看,原来是骁骑校尉曹操,便生气地说道:“你曹家也受朝廷俸禄,不想报国,反而讥笑我们吗?”

曹操忙解释道:“您别误会,我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我虽然不是什么英雄,却愿意刺杀董卓,取其首级,悬挂在京都城门,以告慰天下。”

“你有什么办法吗?”王允离席悄悄问道。

曹操说:“董卓对我比较相信,我可以借此机会接近他,然后在寻找机会将他杀死。听说司徒有一把七宝刀,愿您借给我进入丞相府去刺杀董卓,即使我死了也是在所不辞。”

王允欣然同意了。

第二天,曹操佩戴宝刀前去丞相府。他径自来到小阁,只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侍立在旁。

“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呀?”董卓问。

“我的马非常瘦弱,走得很慢。”曹操答道。

董卓对吕布说:“我有西凉进贡来的良马,你去马圈选一匹好的送给他吧。”吕布便出房去了。

曹操心里暗自高兴:“现在吕布已经不在这里了,哼,董卓,你的死期到了!”想着就要拔刀,又怕董卓气力大,一时不敢轻举妄动。由于董卓的身体过于肥胖,经不起久坐,于是便躺到床上,侧身休息。曹操慌忙抽出腰间的宝刀,正准备动手杀他,不想董卓在床上穿衣镜内看见曹操在背后动刀,慌忙转身道:“你要干什么?”

这时,吕布已经把马牵到小阁外边。曹操十分惶恐,情急之中突然有了主意,他双手捧着刀跪在床前道:“我有宝刀一把,今天想把它献给丞相,以报答您的恩德。”

董卓接过一看,只见刀背用七种颜色的宝石嵌入作装饰,长约一尺有余,既锋利又珍贵,果然是一把世间罕见的宝刀。董卓大喜,欣然地收下刀,交给吕布保管,曹操便把刀鞘也解下交出。于是,董卓领着曹操出房看马。

曹操牵马一看,谢恩道:“果然是一匹好马,不知骑上去的感觉会是怎样的。”董卓便命手下人备好马鞍。曹操牵着马走出相府,跃上马背,加鞭朝东南方向逃去。

因为他知道,这件事迟早会露出破绽的,因此必须早早离开这里,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感悟】

有时,危险并不一定意味着危险,只要你善于利用,危险也会转化为平安。

励志故事3:王翦出征

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王翦奉秦王之命率军出征,出发前,他请求秦王赐给他良田华屋。

秦王说:“将军不必担心,只管放心出征。”

王翦说:“做大王的将军,有功也不一定能被封侯,所以我想趁此机会,请求大王赐给我田园,使我的子孙拥有丰厚的家业。”

秦王大笑,答应了王翦的要求。

王翦到了潼关,又派使者回朝请求良田,秦王爽快地应允。

手下心腹对王翦说:“这样做恐有不妥。”

王翦支开左右,坦诚相告:“我并不是一个贪图富贵的人,因秦王疑心太重,现在他把全国的军队交给我一人指挥,心里一定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多求赏赐田产,表面上看是为自己的子孙考虑,实际上是为了使秦王安心,这样他就不会疑我造反了。”

【感悟】

人生之中有太多的风险,聪明的人善于觉察这种风险,并会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防范。

励志故事4:猴子逞能

吴王乘船顺着长江游览,兴之所至,停船上岸,登上一座猴山。众多猴子见了吴王一行,都十分害怕地逃避,跑到荆棘丛中去了。惟有一只猴子,从容地在树上跳来跳去,在吴王一行人面前显示它的灵巧。吴王操起弓箭来射它,它能敏捷地接住飞来的箭矢。吴王大怒,命令随从们一齐射,那只猴子被射了下来,死了。

吴王回过头来,对他的友人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呀,自恃它的身手灵巧,行动敏捷,来对我表示藐视,是自己找的,走上死路。你不要对人表现出骄傲的神色来啊。”颜不疑陪吴王旅行归来之后,立即去请教贤人董梧,来改变他的神情气质,远离声色,拒绝荣显,三年之后,得到了京城中人们的普遍赞誉。

【感悟】

人不可有傲气,不要自己仗着自己仅有的一点本事就无法无天,殊不知,这些本事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小伎俩而已。太“牛”的人结局总不大美妙。

励志故事5:身处逆境,勤于著述

明代有个耿耿忠臣,因秉性刚直,正义直言,而被流放滇南。在漫长的30多年流放的生涯中,他并没有消沉下去,仍在勤奋地学习,顽强地战斗,他就是著名的文学家杨慎。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别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湖广提学佥事,父亲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叔父为兵部侍郎。杨慎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7岁时,母亲教他学习唐代绝句,他很用功,非常好学,很多绝句都能背诵。到11岁时,他已会写近体诗,合辙压韵,很有诗味。

杨慎的学业突飞猛进,12岁时,他模仿写了一篇《吊古战场文》。很有气势,特别是“青楼断江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这一警句,他的叔父极为赞赏。叔父看他有如此才华,高兴的说“你在模仿着写一篇《过秦论》。”杨慎欣然提笔,他对《过秦论》很熟,早已掌握了它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容。他文思涌泉,奋笔疾书,很快写出了一篇《过秦论》,叔父读了,拍手叫绝,文笔优美,结构严谨,文章气势磅礴,恢弘壮观,祖父看了这篇文章,心花怒放,朗声大笑:“这是我家的贾谊啊!”

13岁时,杨慎随父亲到京师,他沿途浏览湖光山色,观察风土人情,眼界大开,诗兴大发,一路写了《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等,特别是《黄叶诗》,一时轰动京华。当时的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看了杨慎的诗,赞叹不已,认为他可以造就,有培养前途,于是,收他为弟子,并称杨慎为“小友”。

杨慎到京城以后,在李东阳和父亲的指导下,更加刻苦攻读,他不但写诗作文,还花了很大功夫读《四书》《五经》,已备参加科举考试。经过几年苦读,杨慎打下了坚实的功底。21岁时,他参加了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看了杨慎的文章极为欣赏,把它列为卷首。遗憾的是烛花竟落在了考卷上,把卷子烧得面目全非,本可高中的杨慎,却名落孙山。但杨慎并没有因遭到的打击而颓废,他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考中状元,授翰林修撰,步入明朝的政治舞台。

杨慎为人正直,不畏强势,他看到明武宗终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于是他犯颜直谏,不避斧钺,武宗却依然如故,杨慎气愤己极,辞官归里。世宗上台,重新启用杨慎,世宗继位6天,下诏令群臣议定他生父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杨慎和父亲极力反对,这样得罪了世宗和一些奸臣,世宗一意孤行,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杨慎联合200多人冒死抗议。于是,皇帝下诏把杨慎投入监狱,杨慎几次遭廷杖,死里逃生,后充军滇南,开始了流放生活。

杨慎胸怀壮志,力图报国,他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消沉,他不肯向恶势力低头,他路过湘西想起了被楚怀王放逐的屈原,不禁悲愤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要向屈原一样,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在流放中,他饱览山水风光,借咏边塞的奇花异草,抒发政治情怀“绝世独立”,以清香的老梅自喻皎洁、志坚;盛赞山茶花不畏严寒的傲然风骨以自比,他看到唐婆镜花背日开放,正是诤臣的象征,诤臣则常遭佞臣的排挤和诬陷,那些无耻小人乔装成忠臣,使人忠奸难辩,他借咏物,抒发自己坦荡的情怀和理想。

在流放中,杨慎时刻不忘发奋苦读,悉心著述。在荒凉滇南地区,图书资料奇缺,他嗜书成癖,凡是能找来的书,他无所不读,手不释卷,废寝忘食,贪婪地从书中汲取知识和营养。他刻苦钻研,刨根问底,学业一日都不荒废。

在流放中,杨慎有了接触社会下层的机会,每到一处,他就调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学习当地的民俗语言,搜集整理当地的文化遗产,从亲身经历和实践中丰富知识,他为白族修史,还写了《南诏野史》、《云南通志》、《云南山川志》、《慎侯记》、《南中志》、《慎载说》等书,填补了当地文化的一些空白。

杨慎一生勤奋学习,刻苦著书,成为明代的一位著名博学家。他对经、史、诗、文、词曲、音律、金石书画,无所不通,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著作有四百余种。《明史·杨慎传》上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这是对他刻苦学习、勤奋著述的忠实评价。我们应该从杨慎身处环境,顽强拼搏的事迹中受到一定启示。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七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朝中最受汉武帝刘彻宠信的将军李广利派人给他送来一件礼物。司马迁的女儿打开精致的盒子一看,不禁欣喜于色。原来,盒子里放着一对圆润、光滑的稀世珍宝--玉壁。于是,她喜盈盈地跑过去告诉了父亲。

这对玉璧使司马迁思绪万千,他想到;我是一个平凡而品位低下的小官,人家是皇上的宠臣,为什么要送我这么珍贵的礼物呢?况且,这无瑕玉壁,不正是做人的一个榜样吗?富贵贫贱不由人,而品行则可以追求,使其洁白似玉。如果收下这对玉璧,我身上就增添了一分瘢痕污点。想到这里,他对女儿说:“自古无功不受禄,这无瑕玉璧咱们不能收。”说罢,他包好玉壁,交给来人带回去了。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八

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悫。他从小就有胆量,少年时就练了一身武艺,既有见识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几个强盗趁贺客刚散之机,突然来打劫。宗悫毫不畏惧,挺身而起,击退了强盗。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问他:“宗悫,你长大后准备怎么样?请说说你的志愿。”宗悫应声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他叔叔听了这句极有气魄的壮语,很是高兴,满意地赞许说:“好孩子,志向远大的人,正应如此!”

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为少年的远大志向,成为激励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九

中国有句成语,“缘订三世”,表示彼此之间缘份的深远,其实这是一则哀怨动人的轮回故事。

据苏东坡的《僧圆泽传》记载:唐僧圆泽和李源相约前往峨嵋山一游,圆泽禅师主张取道长安陆路,李源坚持行走荆州水路。圆泽禅师无奈,怃然叹息说:“一切是因缘,由不得人也。”二人一路游来,途经南浦的时候,看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妇女拿着瓦瓮在河边汲水,圆泽禅师看后,脸色苍白,长叹一声说:

“我主张走陆路的原因,正是为了怕见到她呀!这位妇人姓王,我本当投胎为她的儿子,三年来我到处躲着她,使她怀胎三年总是无法生产。想不到你我今日因缘已尽。三天后,请你到王家来看我,我以微笑与你为证。十三年后,在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们再见一面。”

当天晚上,圆泽禅师就无疾而终。李源依约,三天后到王家去祝贺,襁褓中的婴儿看到李源,竟然露出天真无邪的笑容。

十三年后,李源到了杭州天竺寺,看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鸣笛而歌道: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听了,高声呼叫说:“圆泽禅师您还健朗吗?”

牧童挥手回答说:“李公果然是个守信用的人。”然后又引吭高歌: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在呜呜的笛声中,牵着牛冉冉而逝,留给李源无限的怅然与嗟叹!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十

苏东坡和佛教的渊源非常深厚,他和方外朋友过往也非常亲密。在居士分灯录里,记载东坡前生为五祖戒和尚的典故。苏轼的母亲刚刚怀孕他的时候,梦见一位身躯瘠瘦、眼睛眇细的出家人,后来就生下了苏轼。事隔数年,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高安为官的时候,和真净、文圣、寿聪等三位法师时常在一起参禅论道。有一天,这三位出家人同时梦见迎接五祖戒禅师,三人正在交谈时,苏轼刚巧来寺拜访。三人于是把梦境告诉苏轼,苏轼就回答自己七、八岁的时候,曾梦见自己身为僧侣,往来行化于陕右一带。真净法师听了,赶忙接口说:

“五祖山的戒禅师也是陕右人,晚年来游高安,五十年前圆寂于大愚。”细问之下,苏轼当年刚好四十九岁,大家终于了悟五祖戒和尚原来就是苏轼的前身。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十一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李白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百姓都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为了称颂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流传至今。

关于李白与酒的传说很多,其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李白在长安受到排挤,浪迹江湖时,一次喝醉酒骑驴路过县衙门,被衙役喝住。李白说:“天子为我揩过吐出来的食物,我亲口吃过御制的羹汤。我赋诗时,贵妃为我举过砚,高力士为我脱过鞋。在天子门前,我可以骑着高头大马走来走去,难道在你这里连小小的毛驴都骑不成吗?”县令听了大吃一惊,连忙赔礼道歉。

李白一生写了大量以酒为题材的诗作,《将进酒》、《山中与幽人对酌》、《月下独酌》等最为大家熟悉。其中《将进酒》可谓是酒文化的宣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如此痛快淋漓豪迈奔放。难得的是,李白在这里极力推重“饮者”。为了饮酒,五花马千金裘都可以用来换取美酒,其对于酒之魅力的诠释,确已登峰造极。

饮酒给李白带来了许多快乐,他在诗中说“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高唱“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要“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一会儿“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一会儿又“长剑一杯酒,丈夫方寸心”。这使我们感到酒已经成了李白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的出现,把酒文化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在继承历代酒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大量实践,以开元以来的经济繁荣作为背景,以诗歌作为表现方式,创造出了具有盛唐气象的新一代酒文化。

李白六十多年的生活,没有离开过酒。他在《赠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李白痛饮狂歌,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但他的健康却为此受到损害,62岁便魂归碧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就是李白,一个光照千古的诗仙酒仙。

中国历史名人励志故事篇十二

禅宗第五祖弘忍也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转世因缘,弘忍前生是破头山下的栽松老者,仰慕四祖道信,请求披剃出家,道信嫌他年纪老大,不能广化十方,只好安慰他说:

如果你去投胎再来,我或许可以住世等你几年。

老人拜别四祖,走到溪边,看到一位浣妙的姑娘,就请求说:

姑娘!我能不能借你家一住?

我上有父兄,不能作主,你可以去请求他们。

必需你承诺答应,我才敢前去。

这位姑娘一看暮色苍茫,一位老人求宿,于是点头答应。说也奇怪,这位没有出嫁的姑娘回了家,竟然怀孕起来,父母认为败坏门楣,就把她赶出了家门,作佣里中。后来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这位不幸的母亲想把这个不祥的孩子丢弃河中,小孩子竟然逆流而上,只好一面求乞抚养他成人。由于不知父亲来历,因此里中的人都叫他做“无姓儿”。无姓儿六、七岁的时候,长得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有一天道信禅师弘化到此地,无姓儿看到道信禅,亲热地拉住禅师法衣不放,要求道信度他出家;禅师一看,一个稚龄的小孩,就摸摸他的头说:

你年纪太小了,怎么能出家呢?

师父!过去你嫌我太老,现在又嫌我太小,究竟何时才肯度我出家?无姓儿宛如大人口气地质问禅师。

道信一听,忽有感悟,赶忙问他:

小孩童,你姓什么,叫什么?家住那里?

我叫无姓儿,家住十里巷。

人人都有姓氏,你怎么打妄语说自己无姓呢?你究竟姓什么?

我以佛性为姓,所以无姓。

道信听了非常欢喜,小小年纪,口气如此之大,实为三宝龙象,佛门法器,后来把衣钵传授给他,成为禅宗的第五祖,门下弟子辈出,为中国禅宗大开灿烂的花朵。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