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通用5篇)

时间:2023-10-03 17:11:28 作者:XY字客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通用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一

摘要: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德、智、体、美、劳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舞蹈教育快速普及,从辅助性专业课程逐渐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舞蹈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简要分析,以望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教学探索

舞蹈课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舞蹈训练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发育,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耐力和灵敏度,增强体质和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但是在目前的舞蹈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强理论课程建设,如何调整舞蹈教育模式来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和学科发展,成为高校舞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1.1我国高校舞蹈教育起步晚,未建立完整的艺术教育机制。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舞蹈教育,而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与之相比却晚了大约20年的时间,这就造成了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在发展时间上的落后。另外,发达国家的高校舞蹈教育,其艺术教育机制都比较健全。我国的高校舞蹈艺术教育近些年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追求学生舞蹈艺术技能的完善和精湛,但在近些年的教育实践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高校舞蹈专业在教学上只是中专课程的重复,没有体现出舞蹈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进入高校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对自身素养的开拓和培养等。

1.2很多高校通过扩大招生来解决学校自身的设施投资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校生源质量的下降,高校舞蹈专业的生源也不例外。一些高校在对舞蹈专业招生考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降低了对其文化等课程的`考试要求,更是抹去了与舞蹈专业相关的一些考试项目,甚至在少部分的音乐教育专业的招生简章中都没有舞蹈测试这一项。舞蹈是一种形体艺术,它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由于很多高校的舞蹈专业的主要生源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其中只有少部分学生受过专业的舞蹈基础训练),学生的身体条件较差(身体的软开度与柔韧度未曾开发等),给高校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

1.3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舞蹈课程所占比例较少,而在舞蹈课程中所要教授的内容不仅包括舞蹈的理论知识,而且要经过老师的示范讲解过程和学生大量的练习和重复的训练。由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高校舞蹈教育没有其他形式的延伸和补充,导致许多高校的舞蹈课程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教育功效,难以使学生感受到舞蹈的独特魅力,更无法做好与现代教育发展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4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未能得到全面的实施。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理论教育的部分很重要,但是理论必须联系实践,只有把高校舞蹈专业教育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目标。但是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导致很多高校只是把舞蹈实践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分散在各个学期中,从而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磨炼和展示,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公开舞台表演中,怯场成为了学生中的普遍现象,而不能把舞蹈很好地表演给广大观众,成为学校和学生最根本的问题。

2.1努力建立健全舞蹈教育机制,健全的机制是改革的前提,只有建立健全高校舞蹈专业教育机制,才能有效地改革当前不利于舞蹈教育发展的制度。舞蹈艺术的特性要求我们在进行舞蹈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舞蹈主业素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创造力及其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舞蹈创作练习的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

2.2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舞蹈技巧。在高校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身体素质,教师要随机改变教学方式和策略,重点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以及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3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情景式教学方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营造相应的舞蹈专业气氛,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舞蹈素质。另外,作为高校舞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公开演出的机会,提高学生舞蹈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育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必须制定相应的舞蹈内容标准和艺术评价标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舞蹈人。同时,我国舞蹈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走专业型与普及型舞蹈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善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方法,使得舞蹈教育得到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著。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版。

[3]、黄明珠著。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年1月版。

[4]、谭桂琴。走出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困境[j].艺术教育,20xx(4).

[5]、黄明珠。舞蹈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xx(8).

[6]、杜薇薇。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探究[j].硅谷,20xx(13).

[7]、张姝。探析高师舞蹈教学策略[j].戏剧之家,20xx(3).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二

从近些年的教学来看,中职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舞蹈教学。学习舞蹈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从目前教学来看,中职舞蹈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舞蹈创新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对中职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中职舞蹈教学创新教育对策,为提升中职舞蹈教学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为基础性课程,舞蹈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从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角度着手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舞蹈素养。中职院校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有效整合音乐、动作以及视频等等来体现舞蹈美,提升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以及鉴赏美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中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教育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创新舞蹈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舞蹈中的艺术魅力。

1、学生舞蹈层次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

由于招生方面的限制使得中职院校学生很少接触到舞蹈学习,使得一大部分学生并不擅长舞蹈,缺乏舞蹈基础,这就使得中职院校开展舞蹈教学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由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方面相对较大这就使得舞蹈教学很难有效开展。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舞蹈基础,那么能够快速接受中职舞蹈教学,但是面临比较复杂的动作,那么就很难掌握,使得中职舞蹈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一些学生虽然有舞蹈学习基础,并且已经掌握了舞蹈基本要领,那么在舞蹈学习中处于优势地位,学习潜力非常大,由于学生之间舞蹈基础的不平衡使得学生在舞蹈学习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个体差距,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2、中职院校学生缺乏舞蹈学习积极性。

由于舞蹈学习属于比较耗费学生体力的内容,在进行舞蹈训练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受伤情况,这就使得学生舞蹈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抗拒性心理。由于一部分学生本身并没有任何舞蹈学习基础,如果长时期学习舞蹈理论知识,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不良情绪日趋严重。具备一定舞蹈学习基础学生,往往接收过专业方面的教育,较为优秀,对自己充满信心,实际感觉非常好,但是实际上却并没有优秀掌握舞蹈技能,但是怠慢、骄傲等情绪非常严重,使得中职院校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1、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

中职院校舞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利用启发性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到舞蹈学习状态。作为舞蹈教学出发点,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中职院校舞蹈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绪、音乐节奏以及精神等方卖弄的感受来培养学生舞蹈学习兴趣。

由于语言无法更加准确描述学生心理过程,使得学生个体体验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生理反应也不同。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审美视觉特点与舞蹈教学的有效结合,利用动作姿势来展示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作为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的关键性因素,教师需要不断的探索实际教学方式,构建出符合中职院校学生发展需求的有效性教学模式。在舞蹈表演中,形体表现力以及形象性等直接的影响实际的表达效果,在教学中需要重视面部表现,提高学生舞蹈技能,提升实际表现能力。总之,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从学生角度着手,结合学生学习感受来营造更加愉快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

2、转变传统舞蹈教学理念。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使得舞蹈教学很难给予学生自我发挥以及自我创新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中职院校教师需要重视舞蹈教学理念创新,有效开发学生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予学生更多自我发展空间。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身体姿态来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利用优美姿态以及展示性语言来培养学生身体美意识,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舞蹈学习氛围能够提升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有效把握创新教育,重视学生体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将创新教育融入中职舞蹈教学中,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中职院校舞蹈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因此,中职院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更加轻松学习环境,提升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营造更加轻松、更加自由心境,促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律美,鼓励学生利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学生对于美的理解,促使学生体味到韵律美、形态美以及气色没,实现肉体与灵魂的结合,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有效性。

3、明确中职院校舞蹈教学目标。

在中职舞蹈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而实现创新教学因素的筛选以及细化,进而确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目标。中职院校需要确定总体教学目标。中职院校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习特点来确定总体目标。例如,对于中职院校一年级,教师可以侧重基础知识以及舞蹈基础动作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继而创新舞蹈动作;对于中职院校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舞蹈基础,那么教师可以进一步进行民族舞学习,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实现层次性教学,特别是需要对基础相对较差学生给予针对性指导,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舞蹈基础动作。对于学习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同时进行新舞蹈创编,进而提升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有效性。总之,中职院校舞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实际学习情况来开展舞蹈教学,提升教学多样性,避免出现呆板以及重复性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舞蹈学习中,实现音乐、舞蹈之间的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舞蹈创新能力。

作为艺术文化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能够促使中职教育有效开展舞蹈教育,需要创新中职院校舞蹈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创新舞蹈教学意识,转变传统教学拘泥性,创新舞蹈教学,在中职院校学生掌握基本功基础上来提升学生舞蹈创造能力,为舞蹈教育发展提供巨大发展动力。

中职院校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实现创新教育,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来优化实际教学结构,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总之,中职院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步伐,实现多元化教学,提升学生舞蹈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三

摘要: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舞蹈课程是重要的基本学科之一,是通过身体的舞姿展现音乐世界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素质教育方面的要求得到更多的重视,舞蹈教育也快速得到普及并逐渐走向社会各阶层、如今,舞蹈教育已成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教育现状和问题入手,探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关键词:音乐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各高校在校园文化素质的培养上更加重视,并逐渐加强和完善艺术教育,舞蹈艺术便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舞蹈艺术除了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形体美,对陶冶情操和提高自身修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舞蹈教学可以丰富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具备现代艺术教师的精神风貌和素质提供基础。舞蹈教学从曾经单一的歌曲学唱,到载歌载舞,再到当下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我国的音乐教育正在逐步得到完善。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舞蹈艺术,也在不断完善自身课程教学。

当下,我国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正以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断努力着,而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舞蹈教学领域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生源质量下滑

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规范的舞蹈基础训练是很多生源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虽然很多学生在入学前会开展一些集训课程,但是短期训练并不能真正获得提高。舞蹈需要身体持续的强软开度与柔韧性,从小开始开发身体,进行训练才有效果。很多学生短时间的集训效果,在假期之后可能已经恢复如初,加之年龄较大,身体的开发程度不大,导致学生的身体条件较差。仅仅只具备身高和五官等基本条件并不能培养高素质的舞蹈学者。

(二)课程课时比例小

纵观当下的各大院校的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可容易看到舞蹈教学在音乐教育专业中所占比例是相当小的。每周的课时数只有一两次,也就大约两堂课的课时让教师如何发挥课堂的教育功效!如何使舞蹈教育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如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成为了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仅仅只靠一周的两课时,并且没有其他补充形式的加入,舞蹈的教育功效便无从谈起。

(三)艺术实践的比重不够

我们一直都在提倡“知行合一”,在舞蹈教学上依然要如此。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艺术实践只是作为一个简单的教学环节被安排在每个学期。更好的情况是在有大型演出排练节目时,艺术实践会最大程度上进行。这一系列过程中并没有将艺术实践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能力来对待。这便让学生除了客厅的学习没有展示和磨练的机会和平台。好的技能能不到练习和施展也是枉然的。

(一)明确培养目标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存在很大区别,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教学将重点放在舞蹈的高技能性和表演性。然而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舞蹈教学要以舞蹈知识技能与艺术实践的高度统一为目标,同时有很强的师范性。舞蹈是音乐领域的一个重要展示形式。舞蹈教学,尤其对于高校音乐教育型人才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音乐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声乐、键盘等基本技能,还要有编排舞蹈、策划文艺活动等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也需要熟练掌握表达和传授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师范性的教学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重要特质。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真正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有计划的实施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是一门专业得到极大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舞蹈知识,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性质来合理、科学地设计和安排相应的教学。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每一学期需要学什么、如何学习都是教师需要考虑的方面。首先重在基本功训练,可以在教学初期设置芭蕾舞、中国古典舞等基础的、难度适中的舞姿进行练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站立形态,提高腰腿的软开度,同时学会如何调节动作与呼吸的配合等。中期教师可以以特色为主,设置如苗、蒙、傣等民族民间舞,感受各民族的风格特点和地域风情。终期以技术为主,着重教授舞蹈编舞技法。要求学生掌握空间的运用,点、线、面的关系等编舞的基本知识,然后利用所学舞蹈素材、知识和对舞蹈的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舞蹈组合或创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艺术实践

说到音乐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我们发现,很少有同学能有实践机会,最多就是在学院的某些演出活动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但这也只是针对少数学生。艺术实践并没有在全体学生中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中的基本技术技能知识,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展示自己的能力并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学生表演的机会多了,上台的次数增加了,不仅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积累舞台经验,同时也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足之处的重要形式。

组织艺术实践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以班级的形式开展各种循环演出,到各种机关、学校、企业进行慰问演出。同时也可以组织各种舞蹈团体,在校内校外进行舞蹈表演,进行相互交流学习。通过各舞团的学习、交流和相互创作,可以不断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这也就为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表演自信心。总之,加强艺术实践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为舞蹈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必须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之,舞蹈的主体是表演者自身,需要学生积极去体会其中的各种意义。为此,教师需要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的外力和自身的内部动力相结合,注意加强自主活动的指导,才能高效的开展舞蹈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留足自己思考和反思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舞蹈为自身带来的各种乐趣。在课堂之外可以适当与学生展开交流,相互学习和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各种新鲜的想法,并给与支持与鼓励。

当下的各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艺术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舞蹈教育已成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受到社会的重视。而另一方面,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的舞蹈教学也面临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这便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研究,认真把握教学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在舞蹈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与发展,为新时期培养更多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白玉云。探究大学舞蹈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20xx,(03).

[2]房杨洋。以情感培养兴趣――舞蹈教学实践的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3).

[3]肖梅梅。舞蹈教学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xx,(s1).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四

儿童舞蹈是通过儿童来表演并体现其生活的一种艺术。舞蹈教学作为一种美育形式更易让儿童产生兴趣。它对儿童的成长极富教育意义,有助于培养儿童对美的欣赏,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更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体魄。儿童舞蹈呈现的是儿童在歌声中翩翩起舞的一幅画面,画面中的场景直观明了,因此儿童更易学习理解。儿童舞蹈对儿童的身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少儿舞蹈的魅力在于,它能够不断的提升儿童的审美能力,包括感知与创造。因此,我们对儿童舞蹈教学应当不断探讨,创新。着力于创新教育视域下的儿童舞蹈教学研究。

1.旧观念束缚着创新教育的开展

创新,从来都是一切新生力量的源泉,是最具神秘色彩的词汇。它能够给一切的事物带来动力,并赋予其活力与张力。因此当创新作用于现代的少儿舞蹈教学会带来无与伦比的力量。可以想象,两者结合起来,将会带来怎样巨大的变化。而一个时代,有新必有旧,一些陈旧的观念会束缚着创新教育的发展。传统的舞蹈教学中,舞蹈老师只是硬性的进行示范,让儿童进行跟学,偶尔对儿童不规范的动作进行指正。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儿童的舞蹈光有形而无神,让人觉得这些舞蹈只是一些动作拼凑起来形成的。此外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选取,也影响着儿童舞蹈的创新进步。有些舞蹈老师观念老套,只是依据教材来进行教学,使得儿童只能被动的接受,遏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同时,“尽信书其实不如无书”这一观念好像并没有深入人们的思想中。传统教材只是记录了一些歌曲和舞蹈动作教学,根本无法对儿童舞蹈进步产生巨大影响。而这些传统的教材却使一些舞蹈老师的教学受到了影响,进而导致儿童失去舞蹈学习的创造能力。

2.心理上的被动

我们都知道心理作用有时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在舞蹈学习中,如果儿童对于舞蹈教学存在的是积极心理,那么这种心理便会不断的鼓励着儿童的舞蹈学习。反之,如果儿童只是被动的接受,处于被动的心理状态,则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一些孩子开始舞蹈学习往往是由家长做主的。这就导致儿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兴趣不大,舞蹈教学者如果对于此种现象置之不理或只是强制性教学,长久以往,儿童只会对舞蹈更加不感兴趣,造成恶性循环。

3.情感上的忽视

我们的情感往往会由自身的行为,表情和语言表现出来。在舞蹈教学中情感上的忽视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

(1)师生之情:好的舞蹈老师关心的不仅是学生舞蹈学习的情况,更关心的是学生本身。两者差别很大,前者只是一种单纯技能的关心,后者则包含了各个方面,包括其技能的学习。正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实情感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关心不是单方面的,它其实是一种互动。如果舞蹈教学者态度强硬或者只把把儿童舞蹈教学只当作一种收入的来源,对学生漠不关心,那么儿童又怎么会对这一门课程感兴趣,又凭什么感兴趣。

(2)舞蹈的情感注入:舞蹈教学者的教育其实贵在精而非多,在教育儿童时更应该教他们如何对一首舞蹈进行诠释,教会他们想象,跳出有着自己情感痕迹的舞蹈,不能只是单单进行动作指导。

1.舞蹈教学者创新观念的培养

舞蹈老师是儿童学习舞蹈的启蒙者,只有教师带动了舞蹈的创新才能使得儿童学会创新。儿童的心思很单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这一套不能作用在儿童身上。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是对老师的一种信任,而老师因此也成为了学生的依赖,成了学生的标杆。因此老师创新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舞蹈教学者应当根据舞蹈的发展变化进行不断的创新,陈腐的知识应当及时的进行剔除,要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学习新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也十分重要。教学应有特色,虽然可能吸收了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大家都学习,创新也不叫创新了。这就极大的考验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自己进行舞蹈的创作或自己进行探讨研究怎样让舞蹈更加易学,舞蹈表现力更加丰富。

2.创新教学方法

(1)增加趣味

舞蹈作为一种细腻的艺术,极具戏剧性,带有浓重的情感色彩。一些老师往往会发现,他们倾尽知识教学,但取得效果的却差强人意。其实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知识技能教多了,儿童不吸收,半点作用都没有。儿童是处在天真,活泼的年纪,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拥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对一切都充满了兴趣。教学者应根据这一点来进行教学。选择儿童感兴趣且有意思的题材,在教给学生舞蹈动作和技巧的同时注重趣味性,可以给儿童讲讲故事,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阻止他们分神。

(2)鼓励儿童观察和想象

儿童舞蹈是需要观察和想象的。一些儿童舞蹈的创作来源于动物动作的组合,儿童如果不理解很难在跳舞时表现出舞蹈本身的寓意。因此,舞蹈老师应当教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导者旨在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和引领他们观察。如小蛇的游动,鸭子洗澡。儿童通过各自的观察从而得出结论,会让其舞蹈更加传神。少儿时代是最有权利想象的时代,有些舞蹈是虚幻的创作,观察无法起到作用,这就要教育者在教学时将他们带入各种情境,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让舞蹈富有灵气。

(3)娱乐和舞蹈学习相结合

众所周知儿童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但其实他们对一个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有时限的。儿童没有沉稳的性格,他们十分好动,并且对一种舞蹈的热衷度不会太长久。因此,如何来维持他们的学习的热情是需要攻克的一个难点。此时,娱乐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们吸引了儿童的注意,让儿童觉得一个舞蹈学很久其实也不是那么的乏味。娱乐和舞蹈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辅助了舞蹈学习。

创新教育视域下的儿童舞蹈教学,需要舞蹈教学者不断的进行分析和改进,引领儿童走上正确的学舞之路。舞蹈教学者是一盏指路明灯,只有用心的去创新和改变教学方法,才能使儿童更好的理解吸收舞蹈的寓意,让他们投入更多的热情来舞一曲,并在舞蹈的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篇五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教学实验项目,高中素质教育舞蹈课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方面的挑战。首先,大部分学生并不善于运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表达,他们在以往所受到教育中,身体参与更多是在体育课中完成的。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有过用身体进行艺术表达的经历。男生尤其明显,很多人对舞蹈课表现出抗拒和紧张的情绪。其次,高中生心智渐趋成熟,有着相对独立的判断能力和较为鲜明的个人态度,并且敢于为自己的所想据理力争。体现在舞蹈课的参与和学习过程中,即学生会站在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舞蹈,文化层面、审美层面、学科层面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很多问题不限于舞蹈的范畴,对教师的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自20xx年以来一直从事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实践教学,深感该课程意义重大,也深知课程实施的各种挑战,故简要梳理近年来实践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舞蹈的载体是身体,身体涉及个人隐私。学生在运用个人身体参与舞蹈课时,需要尽快有效建立身体与心理上的安全感,这样才能自由、放松地参与到课堂中。如果没有建立起身心的安全感,就会激发学生保护自己身体隐私的反应。身体的隐私涉及运用身体表达自己的情感、运用身体做任何动作(特别是过去不曾做过的动作)、将自己的动作展示给自己以外的人等。无论是小学或是高中,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尊重其身体表达的意愿都非常重要。而且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拥有了“捍卫”自己想法的能力,如不是出于其内心的认同,仅依靠教师的威严要求其配合课堂正常进行下去,难度较大,学生也很难全身心投入。因此,如何在上课的最初阶段快速有效地建立起彼此的安全感,尤为重要。安全感一词是来自于心理学的词汇,那么找寻建立安全感的思考方向也应该从心理学的方法出发。在笔者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就是“镜像”这一方法,通过镜像动作,来达到共情、支持、感到被支持、看到、感到被尊重地看到等作用,课程通常会进行集体镜像和两个人之间的镜像活动。集体镜像主要是由一位学生带领,全班学生跟随带领学生一起动作。带领学生的动作产生于自己愿意做和能够做出的基础上,也就是动作发生的本身是基于自己能力范围内且由自己选择。全班学生镜像他的动作,则是用身体看到带领学生,用身体感受带领学生的微妙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共情。这种模仿,不仅能锻炼模仿能力,最主要的是让带领学生感受到来自于全班的支持。这种支持为今后的课堂提供了可以随意展示的土壤,其隐喻的意义为“大家可以包容我的动作,虽谈不上欣赏,但至少允许我这样的动作存在”。两个人的镜像多数是应用于发展个人即兴能力阶段,通过两个人互相同步模仿彼此的动作,起到有人全程关注自己的动作和全程共情动作的作用,让自己带有情感的动作在一种期待与允许的情况下发生。当镜像体验完成后,学生再进行自己的动作表现和态度表达就会容易很多,能在一种“我愿意”的情况下进行表达。这就是在舞蹈课堂中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性,也是在最初阶段舞蹈教师搭建出这样的活动框架的必要性,这有助于每位学生尽快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建立起连接。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建立安全感的方式很多,教师可以科学地进行尝试,并及时总结经验。

每位教师最初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好像在上下打量着自己,试图去考量眼前这位教师能教授什么内容。学生对教师能力的评判,年级越高水准的要求越高。如果教师总是自顾自地展示自己作为舞蹈教师的专业水准,学生固然会打消对教师专业性的疑虑,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进而影响到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因此,教师该如何收放自如地展示自身的专业水平,也是素质教育舞蹈教学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如果做较为极端的假设,素质教育舞蹈课中都是游戏或者是有意思的活动,那么即便教师拥有非常强的课堂控场能力,学生仍然会质疑,这是舞蹈课吗?眼前的这位教师专业能力足够强吗?当这样的质疑出现在学生心中时,很可能会在日后的某一节课堂中爆发出教师不期望看到的场景:学生并不信服教师。还有一种情况,有的教师会有意隐藏起自己的专业能力,以免特别舞蹈化的动作“吓”到学生,令他们产生那是遥不可及的身体呈现的错误意识。因此,有的教师会尽可能做一些学生容易模仿的动作,却没有及时树立权威,也没有树立起专业的典范,也就谈不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信和自由,鼓励他们进行动作尝试。不得不承认,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学生多会将教师看成“自己人”,顾忌较少地进行肢体活动尝试。但是这也会产生负面的效应,即学生的动作质量没有进步,同时也容易对教师的业务水平产生怀疑。其次,也存在另一种极端的例子,即如果教师一味地向学生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动作示范专业且“高精尖”,这样的结果多能收获学生的认同并会迎来掌声,但是这也容易造成只有班级里面的舞蹈特长生或者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愿意追随和学习,其他学生会从心底为自己与教师之间画出一道分界线:“我永远也达不到那个样子,我们不可能是一类人”。曾经有一位男教师在一节艺术综合课的公开课中,为学生展示各民族的舞蹈艺术,其中一个环节,教师为在场的学生表演了一段傣族舞,随后请学生一起跟着模仿学习。笔者作为旁观者在台下发现,学生并无意愿进行模仿,部分学生甚至不愿意动一下,只有个别女学生(看起来像是有舞蹈基础的)跟着教师做动作。学生不愿意跟随学习,多半是因为学习动作太过专业,使其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加之略显夸张的表演,让学生无从欣赏,心存抵触。很多教师在展示和使用自身的专业能力时经常会陷入两难的境地,似乎朝向哪一个方都会出错。笔者认为,相关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意识到自己正在往哪个方向倾斜,避免出现偏差。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把握一个度,既要塑造一个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教师角色,又要让学生认同自己,这需要在长时间的教学中去摸索,不断试错,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规律。根据笔者的个人经验,教师在最初接触学生的时候,可以选择适度隐藏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动作示范上更加生活化和非舞蹈化,以与学生构成较为平等的对话姿态。在随后一些有关即兴类、空间体验类、道具类的课程中,教师可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其目的并不在于炫耀自身的本领,也不为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是在教育思路上给学生提供更多参考,帮助他们从更多维度进行尝试。教师做专业示范是为了引领学生沉浸于舞蹈,并不是自我标榜,更不是仅为了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每一次示范都应有明确的目的,为了让学生知道舞台表演需要怎样的素养、什么是生命的律动,以及让学生知道透过身体应如何表现观念等。

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不应只存在于课时里,在课后也应具有足够的魅力引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因此,对于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思考,不能止步于课堂里,还应该延伸至课堂外。教师可以选择某些课带领学生进行拓展,在课堂中积累一定的兴趣、方法和小成果,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完善与创编。如何能够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深入钻研艺术、研究舞蹈,需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一是教师能够引领学生对舞蹈真正感兴趣;二是学生通过课后对舞蹈的探索可以收获颇多;三是学生除了舞蹈能力有所提升外,一定伴随着其他层面的收获;四是有展示的平台,有观众见证成果。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分享一些经验。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中捕捉和发现学生的兴趣。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特别是艺术课,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兴趣,很难进行课外的拓展,更遑论在上面倾注心血。首先,教师设定的学习任务不应引起学生的疲倦懈怠,而应引导和提升他们继续深入的意愿。其次,教师可以考虑借助舞蹈的形式与多学科进行对话交流,使最终形成的作品或成果是多门学科碰撞的结果,学生最终收获的也就不仅是舞蹈,还包括其他学科的知识,并提升协调各学科的综合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内校外的各种平台进行教学展示,比如艺术节、科技节、教育论坛、舞蹈比赛等。当学生知道他们会登台演出时,就会更有动力进行作品创作。当然,舞蹈课的课外拓展形式,不必局限于舞蹈作品,还可将成果的呈现方式多元化,如小型音乐剧、戏剧、视觉艺术、行为艺术等其他门类艺术或者综合艺术,也可以是非舞台呈现的形式,如分析报告、论文、文艺评论、策划案等。其实,只要是学生源于舞蹈课而产生的成果,都是舞蹈教学非常可贵的进步。

当教师离开专业院校进入普教系统后,会发现对教师的评价维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与其他学科教师一同培养学生的时候,很多人会觉察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与教学挑战。作为艺术学科的教师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仍应凭靠自己的教学魅力来“营销”舞蹈课程。因此,相关教师需要勤于总结、时刻思考,保持一颗一直在路上的前行之心。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