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物理听课心得体会 九年级物理复习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23-09-28 23:19:49 作者:翰墨 2023年九年级物理听课心得体会 九年级物理复习反思(优秀5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九年级物理听课心得体会篇一

1、把导线绕在圆筒上,做成螺线管,也叫线圈,在通电情况下会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相当于条形磁体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两端相当于条形磁体的两个磁极。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磁场的强弱与电流强弱、线圈匝数、有无铁芯有关。

3、在通电螺线管里面加上一根铁芯,就成了一个电磁铁。电磁铁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强弱、线圈的匝数、铁芯的有无有关。可以制成电磁起重机、扬声器和吸尘器等。

4、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做电流的磁效应。这一现象是由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发现的。

5、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安培(右手)定则:将右手的四指顺着电流方向抓住螺线管,姆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该螺线管的n极。

[中考物理精选复习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九年级物理听课心得体会篇二

对中考物理的复习主要分三个阶段、三个层次。三个阶段主要是指知识层面的

第一阶段是基本概念的疏理过程,主要是按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章节复习,把基本的概念、公式进行疏理,到四月底结束。

第一单元:机械运动 包含这样一些内容:(1)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2)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3)速度的定义、单位、公式及物理意义;(3)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第二单元:力 (1)力的基本感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三要素,实验室用弹簧秤测量力;(2)重力的感念、方向及计算;(3)物体的平衡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4)惯性;(5)三种摩擦,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6)作图: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第三单元:密度 (1)密度的定义、单位、公式及物理意义,知道水的密度;(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第四单元:压强 (1)压力的概念,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压强的定义、单位、公式及物理意义,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3)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及表达式;(4)大气压强:两个实验。

第五单元:浮力 (1)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2)阿基米德原理;(3)物体的浮沉条件;(4)浮力的计算方法。

第六单元:简单机械 (1)杠杆的作图;(2)杠杆的平衡状态及平衡条件;(3)三种形式的杠杆及典型例子;(2)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及实质;(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4)功、功率的概念;(5)功的原理的两种表述;(6)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7)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第八单元:热 (1)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2)汽化的两种方式;(3)热传递;(4)热量、比热容的概念,热量的计算。

第九单元:电 (1)两种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识别串联、并联电路的方法;(3)欧姆定律;(4)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5)电功、电功率的概念;(6)实验。

力学、电学是重点,在力学中重点是二力平衡、密度、压强。在电学中要解决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1)电路的动态变化分析;(2)电路的故障分析;(3)伏安法测电阻及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题。光学中的重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 动态成像规律。

第三阶段是模拟考试,至中考

三个层次是指学生层面的

到了中考复习阶段,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明显,主要分成三个层次:成绩优异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两者之间的学生。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作业的布置及课后辅导方面有所区别。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基本概念、基本计算可以少练习,甚至不练习,多加强一些难度大一点的练习,比如电学中电路故障分析,测小灯泡功率的实验题,综合性的实验题等;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主要是基本概念、基本计算的练习以及作图练习,难度大的练习要避免,每天都坚持做一、二道基本的计算。对于中间的学生,要把重点知识疏理好,能够对中考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在基本概念、基本计算的基础上,适当加深难度。

对中考的复习主要是按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当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个复习阶段都会有所区别的。

九年级物理听课心得体会篇三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标准,以教材、指导丛书为具体内容的指导思想,带领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总复习。

二、复习策略:

1、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课堂要求师生互动;

2、研究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多渠道收集中考信息,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4、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课堂上提出明确的复习任务;

5、组内教师团结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三、学生现状:

初中物理教学分两年,初二教学主要是力学、热学、光学等部分,这些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三分之二的比例,非常重要,可是,学生在初二时学习物理还没有入门,初二时每个教师所教班级比较多,分层辅导不能落实,学生现在感觉初二物理的知识几乎都忘了;到了初三的电学,学生一方面是感觉理解起来很吃力,另一方面电学用到了很多数学知识,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要使学生熟悉初中物理的这些基本知识,掌握新课改需要的各种技能,复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所教授的两个班的具体情况如下:二班,有尖子生,也有学习困难极大的学困生,知识掌握的好坏的差距极大。一班,学生整体素质不行,比较浮躁,有的学生却连最基本的物理知识都不知道。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深入细致的总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从3月11日至5月11日,系统复习。

2.第二轮复习从5月11日至6月10日,以专题和综合练习为主。

五、复习内容、要求:

(一)第一轮复习以课本和综合练习册为主,夯实基础。复习过程中,主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基本概念,熟悉基本的公式、定律等。第一轮复习按照电学、热学、光学、力学四个板块进行知识梳理。

(二)第二轮复习,主要进行以专题为引导的能力提升。这一轮复习注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难点、考点,课堂练习题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主,同时备课组每位老师出一份综合测试题,内容和形式直指中考。

(三)在复习期间,穿插以县内模拟考试练兵题为主进行模拟考试训练,同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补救。以上做法,既让学生得以考前练兵,熟悉中考的试题类型,也可让教师在考前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同时,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练习试题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四)做好四月下旬的毕业考试的辅导准备工作,确保每个学生顺利毕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从容面对中考。

当然,根据两个班级的各自的特点,在总复习中,复习计划还将有随时的微调,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争取使学生通过总复习,每个人都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适应下一阶段的学习。

九年级物理听课心得体会篇四

第一轮复习

实施理由:(1)我们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课本知识,有些已学过内容已经生疏,需要教师帮助进行复习,所以我在第一轮复习用时上精打细算,绝不贪图进度而缩短复习时间,导致学生“过儿不熟”。(2)由于中考重点知识为电学和力学两大部分,且九年级刚学完电学,我们认为在此基础上继续复习电学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以我们按着先九年级后八年级、先电学后力学的顺序进行复习。

具体做法:

事先向学生宣布老师复习计划,让学生知道老师接下来要干什么,布置复习任务,学生会在课下进行提前复习,由于复习时间紧张,不可能一节一节复习,只能一单元一综合。所以课本上基本知识点多数以填空题形式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回忆的过程。实验以各种题型呈现给学生。每个专题通过系统有机的组合会使整个初中物理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以近三年中考题为指导,为学生分析考点,热点,复习时引导学生牢牢紧扣每单元重点、难点,以课堂为阵地突出重点精讲精练。

第二轮综合复习

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知识点,但还缺乏一些解题技巧。所以这一轮我们进行专项练习,分阶段总结。这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近几年来河北省中考实验题量加大,为了适应中考物理学科的试题特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模拟试卷的`训练是不不可少的。通过模拟训练让学生从自身找原因,找缺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轮复习模拟冲刺

具体措施:

从模拟考试中发现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辅导。

保障措施

1.细备课、精上课、师生建立平台,发挥课代表作用。

2.组内教师多上网从网上收集新的信息。从份发挥多媒体资源。

3.每天都有任务,但不多。(家庭作业不超15分钟)

我们做的复习计划不管多么细致,但在实施中也会有偏差,会有变动,当出现调整时,组内老师及时沟通。

九年级物理听课心得体会篇五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球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一种粒子;一般大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0.3-0.4nm)。

物质三态的性质:

固体:分子排列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体: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体: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作用力微弱,易被压缩,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纳米科技:(1nm=10 m),纳米尺度:(0.1-100nm)。研究的对象是一小堆分子或单个的原子、分子。

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等无关。物理量符号:m。

单位:kg、t、g、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天平:

1、原理:杠杆原理。

3、使用: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

(4)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注:失重时(如:宇航船)不能用天平称量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

公式:

单位:kg/m3 g/cm3 1103kg/m3=1g/cm3。

1l=1dm3=10-3m3;1ml=1cm3=10-3l=10-6m3。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烧杯、细线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凹液面的最低处为准。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

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2;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与温度:温度能够改变物质的密度;气体热膨胀最显著,它的密度受温度影响最大;固体和液体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结冰体积变大。

密度应用:

1、鉴别物质(测密度)

2、求质量

3、求体积。

通过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物理九年级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