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博物馆体验(模板18篇)

时间:2023-12-29 04:59:06 作者:念青松

优秀作文在表达人情世故和洞察社会现象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评比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参观博物馆作文

圆明园,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级文明杰作。它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但在公元1860年,它遭到了一次重大的破坏。多数文物被侵略者所夺取。

今天,我有幸见到了被我国人民用重金赎回的圆明园四大兽首。圆明园原有十二个兽首。如今仅剩四个,这四个兽首分别是————牛首、虎首、猴首和猪首。

最左边的是牛首。这尊牛首具有西方文化特色,活脱脱一个西班牙斗牛模样。大家应该知道,中国的牛是是牛角向前或向后的。而我觉得好奇怪,当时信息那么落后,中国人怎么知道西班牙的斗牛是什么样的呢?再次仔细端详,这尊牛首两眼炯炯有神,两只牛角向两边弯曲,嘴巴微微地张着,威风凛凛。

接着,我又仔细观察了虎首。这只老虎两只耳朵竖了起来,似乎在听有没有什么声音。眼睛大大地,瞪着你,嘴巴却张得老大的.,似乎在吃什么东西。额上的一个“王”字使它的威信更高。

虎首旁边是猴首。猴首活灵活现!也将美猴王的形象表现了出来。细细观察,这尊猴首身上的汗毛都可以数得清清楚楚。真佩服古代人民是怎么雕出来的。这个猴首两只眼睛紧盯着你不放。它的嘴巴微微咧开,仿佛在朝你微笑。

最后是猪首。这尊猪首造型与中国传统猪的造型差异较大,尖嘴长吻,獠牙外凸,颇似野猪的形象,但蒲扇般的大耳朵又显出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瞧它那双小小的眼睛正打量着你呢!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一些新出土的几千年前甚至几万年前的菩萨雕像。这些雕像惟妙惟肖,制作精细,虽然埋在地下那么多年,但仍然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参观完博物馆,我认为这些文物都是奇迹,在几万年前科学那么落后的时代里,那些精美的文物又是如何制作得比现代工艺还好呢?我想是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他们的探索精神创造了这个奇迹。

参观博物馆作文

在上海这个梦幻般的城市里,有一个充满了航海传奇的地方。那里有数以百计的船模型,丰富有趣的闯关……想必你都猜到了吧?-------嘻嘻,这里就是中国航海博物馆。

一到达目的地,我就被它的美所震撼到了。两片宽阔的扇叶,形成一个半开形。中间那颗水蓝色“珠宝”就好比龙王宫的夜明珠,美轮美奂,迷倒众人。迷倒众人。扇叶仿佛是两只娇嫩的细手捧着“珠宝”。围观的人啧啧称赞,就连平时挑剔的我也赞不绝口。芸芸众生都前来一看它的`风采,照相机里风情万种的它不仅相貌美美哒,里面包含的文化也不少哦!不信?跟我来!

虽然这些都让人特别喜欢,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船员馆。

走进这个神奇的地方,戴上3d眼镜,来到虚拟驾驶室。只见风平浪静,阳光灿烂,船缓缓前进,有一种虚虚幻幻,似真又亦非真的感受。明明船纹丝不动,却感觉船身摇摇晃晃,不觉有种眩晕。忽觉一阵海风飘来,风,那么轻柔,带动着旗子一起翩翩起舞,当一阵海风飘来,如同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自己的脸庞。我喜欢在这里的感觉,带有如梦似幻,也有一种丝丝凉意。真让人心旷神怡!

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便是《火星救援》了。沙椅下随着遥控器乱摇乱摆的绳子,趁人不注意像瀑布似的水花,立体逼真的影片景物……这些道具让我惊讶无比,电影里的情节更是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电影里的主人公即使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也能继续生存下去,让我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更应该遇到困难迎刃而上,克服由困难化身的拦路虎,做一个勤奋向上的好少年!

有序的早晨,丰富的上午,快乐的中午,轻松的下午,今天的一日游真是收获多多。上海航海博物馆,你真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啊!

参观博物馆作文

星期五下午,王老师帯我们班所有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第一站我们去的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展厅,进了蒙古族历史文化展厅第一眼就看到二十二头牛拉着一个大蒙古包。柴伊宁帯着耳麦,腰上有个小音箱,我们在这里参观了50分钟,全部是由柴伊宁同学讲解的了。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了古生物展厅,王昕开始给我们讲解古生物展厅里的`展品,她从石源、细菌讲到无齿芙容龙,经过火山爆发的现场再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奇虾、鹦鹉螺、直角鹦鹉螺、三叶虫、木炭,王昕介绍了10分钟左右。接下来的部分由刘蒙介绍,开始讲7大洲4大洋,介绍了鄂尔斯的恐龙脚印化石,还介绍了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现在的鸟就是恐龙的后代,还讲了三指马、长毛象、披毛犀、王氏水牛……一直讲到了河套人,刘蒙介绍的津津有味。

今天,同学们听的都很认真,尤其柴伊宁讲的蒙古族历史文化,让大家刮目相看。其实这些我也会,我也不止一次来到这里,每次来都会有新的收获。

参观博物馆

在我们的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监利博物馆。怀念、自豪、发奋……一起涌上心头,真是百感交集。

博物馆坐落在西门堤长江边,落成于1985年,博物馆外观古典,造型设计独特。馆前正中央一个大花坛,周围是一圈剪得整整齐齐的冬青,好像给花坛镶上了绿色花边,花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仿佛是在欢迎每一位参观者的到来。走近些就可以看见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监利博物馆”,门前四根圆柱,就像四只强健的手臂在支撑着这雄伟的建筑。

进入博物馆,穿过右边一扇红木大门,高大的泛鹅碑像巨人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大碑是王轶猛、王遐举兄弟俩建的艺术碑廊,周围是一堆堆磷峋的假山石。王遐举之子王庆云亲笔提词:“书山密宝,春气满园”刻在卧石中央,充分发现了王氏兄弟虽分居海峡两岸,但他们还是皆力于两岸文化交流,可看出他们的爱国之情。

走进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油画,远影以洪湖为背景,贺龙和几位革命将领欢聚一起,诉说着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取得伟大胜利的欢乐场面。他们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他们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再往前走我们来到了兵器展览厅,这里陈列着大量的革命史料和监利各个历史时期的武器装备。有木船、大炮、冲锋枪、大刀、红樱枪、长箭等,看见这些武器好像先辈们和敌人博半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在我眼前,那轰轰隆隆的炮声和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仿佛回响在耳边。

这次,让我大开眼界,收获不小,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监利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观博物馆

暑假的周末,爸爸妈妈都休息,他们拉我一起商量炎炎夏日里去哪里游玩,既能避暑又能寓教于乐的。于是我们上网“百度”,最终选定了没有去过的上海玻璃博物馆。

第二天,我和爸爸妈妈起了个早,备好防晒降温的必需品,向博物馆出发。经过了步行、换车,我们终于到达上海玻璃博物馆。

我们来到博物馆售票大厅,我被博物馆简介给怔住了:这个工业设计色彩浓厚的博物馆,在建成之初就被cnn旗下网站评为“中国三大最不容错过的博物馆”之一,可以和威尼斯的玻璃博物馆相媲美。哇~心想:“里面一定有不少惊喜等着我吧”。我拉着爸妈的手迫不及待地往里走。

我们先参观了玻璃陈列馆,里面有许多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玻璃制品,有古代的、现代的、工业的、艺术的,每一件都是艺术珍品,我和爸爸妈妈都看得眼花缭乱、爱不释手。

其中,有件很特别的作品,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它本来叫做“天使在等待”,远看它就像两只巨大的翅膀,走近仔细一瞧,原来这对翅膀是由几百根玻璃细管粘成的,可惜其中的一只翅膀被一个调皮的男孩弄坏了,所以现在作者又将它改名为“折”。案发时间和原因都在电视机上滚动播出。我想:“这是在警示参观者,无论年龄大小,我们都要遵守博物馆的参观秩序,爱护每一件展品。大人要管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学会尊重艺术品,保持良好的教养”。

接着,我们去了玻璃迷宫,踏上台阶进入入口,感觉自己身陷玻璃迷雾中,能看到好几个自己。我和爸爸妈妈拿着工作人员发的闯关游戏卡(卡上有8个不同形状图形,要求全部敲章集齐,即可通关)。一路上我带领爸爸妈妈在里面兜兜转转摸摸看看,终于集齐了所有的8个章,获得了迷宫闯关达人的奖状。爸爸妈妈夸我:“头不晕厉害的”。

随后,我和爸爸妈妈一同来到专为小朋友打造的儿童专题类博物馆。进馆后,我拿到了一本任务册和挂脖子上的笔,上面要找到26个字母和若干东西,我拉着爸爸妈妈一同大开脑洞开始探索之旅。我们睁大眼睛,一边看展品,一边仔细寻找字母,有的在万花筒的图像里,有的在展品的肚子里。我无比认真地完成了任务册,来到服务台换取了一个可爱小奖品。

玻璃博物馆果然名副其实啊!带给我很多惊喜!通过参观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是来之不易的,需要我们付出辛勤的劳动,懂得珍惜爱护它。

参观博物馆作文

今天是隆重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我们来到了沁阳市三圣塔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和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烈士的事迹。

来到博物馆,我们在宋学义烈士的儿子宋福保的带领下先是参见了李商隐的展馆。李商隐是晩唐杰出的诗人和大骈文家,他以大量、绚丽多彩、蕴蓄高远的诗篇流传于世界而著名,他一生大约写了以《嫦娥》、《北青萝》等为代表作的'诗有600多首,最著名的是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毛泽东爷爷评价说:“我最喜欢三李的诗,李白、李贺、李商隐。”

我们又来到了沁阳革命史迹阵列馆,里边阵列着宋学义烈士的遗物,宋福保爷爷给我们讲了宋学义烈士年轻时打仗、跳悬崖的故事,我们还看了烈士留下的帽子、毛巾和徽章,最后我们看了一段视频,当看到宋学义烈士在战争中跳悬崖的一刻,我闭上了眼睛,那一刻,我们的烈士要有多大的忠诚和无畏呀!

通过这次参观,我为宋学义烈士而感动,为诗人李商隐而骄傲。我骄傲,我是沁阳人!

参观博物馆作文

我和同学们在博物馆逗留许久,深深感叹先人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乐观上进、不屈不挠,一代接一代创造出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凝聚和传承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参观博物馆作文

大家一定都去过博物馆吧!可是我一次都没有去过。今天听说周三学校组织要去博物馆参观,我们全班同学都兴奋不已!

“盼呀盼,盼呀盼,我们企盼的周三终于到来了!”我在上学的路上轻声嘀咕着。上了半天的课,吃完午饭后,休息了一下,便准备步行前往博物馆了。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心情格外激动,大家都想早些到达博物馆。

从远处望去,博物馆的形状似方非方,似圆非圆,不知怎么形容。进入馆内,一股浓浓的古木味扑鼻而来,我仿佛也置身于这古色古乡之中。听讲解员介绍:“博物馆以‘圆仓’为结构,表现出华夏文化中‘有容乃大’的哲理,将充分展现太仓的历史文化特色。”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说:“太仓至今已有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4500年!4500年前,太仓还只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2500年,太仓有了一个小村落,650年前的太仓已成了风调雨顺的风水宝地。因此,太仓变成了皇家的粮仓,故名‘太仓’。博物馆共五层,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听完博物馆的概况介绍后,我们便开始了参观的旅程。首先,我们从一层向地下一层望去,看见了讲解员介绍的六国码头展区。我们还参观了由瓷器组成的一楼展区,以三大主题“仓”、“港”、“文”部分的二楼展区,以娄东画派陈列馆和馆藏精品两部分组成的三楼展厅以及由太仓革命历史陈列,太仓老照片展映组成的四楼展厅。在历代书画之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大名赫赫的《菊图》,瞧,那一朵朵逼真的菊花,幽幽清泉,简直就是一张彩色的照片,让人飘飘欲仙。更让人越加觉得,太仓,一个多么美丽的`城市!她慈母般的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大天才”、“大文豪”!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还没看够,就到了回去的时候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踏上了回学校之路。路上,我在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小水滴的话,那我们每个人只需将这滴小水滴汇在一起,不就可以成为大海了吗?既然这样,就让我们把水滴汇聚在一起,将自己投进太仓未来的建设中去吧!

我们是太仓的未来!今天我们以太仓为荣,明天太仓以我们为荣!

参观博物馆

清晨,爸爸告诉我,要带我去博物馆参观,我高兴地从床上跳起来,草草吃了点饭,急急忙忙和爸爸上路了。一路上,我像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向爸爸问东问西,想象着博物馆可能是个什么样子的地方。

首先,看到的是蝴蝶展,各种各样的蝴蝶,有几千多种,好漂亮啊!

然后,向里面走去,看到了民国时期的人们生活的样子,还有古代人民使用的器具、装饰品,有玉器,有青铜,有铁器,还有许多我不认识的东西。对了,有一点我必须要说,如果有朋友想要去看看,我一定要提醒大家,在参观抗日战争展览的时候,有个被砍断的一只胳膊,可是把我吓着了,你们要当心啊!

接着,我们又去了二楼,二楼有许多家具。爸爸说那些家具都好精致,现在的家具都不会像以前的那样,完全不依靠钉子,螺丝做成,让我仔细看看。我可不相信,盯着一个家具转过来转过去仔细地找着钉子。还真没有发现!

我和爸爸又看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书法艺术精品展、馆藏京剧文物展、书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项展览。到烟台博物馆去参观,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因此,我建议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上一页2下一页。

@_@我是分割线@_@。

参观博物馆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所以我们班级由家委组织集体到华侨博物馆参观。因为这几天正处于梅雨季,所以当天天公依然不做美,下起了雨。尽管如此,这还是不能阻挡我们的热情。由于老爸是组织者之一,所以当天我们提前了半个小时到博物馆门口。等我们到的时候,发现还是有很多同学和家长已经到了。集合点名完毕,一个博物馆内部员工阿姨给我们先介绍了注意事项,并且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张问卷。进入博物馆后,我们有些同学边听介绍边填写问卷,也有些同学只顾着看雕像,不顾问卷(呵呵,我就是其中之一)。最后,我们来到了青铜,瓷器馆,我老爸把答案交给我的时候,我才惭愧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参观完博物馆后,我们同学一起在门口合影留恋。后面我们几家约在一起到张琳欣妈妈推荐的'软件园二期的四季酒家吃饭,有赖奕如家,陈凌晗家,张琳欣家,肖裕凯家,高原家和杜泽新家。吃饭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一桌,大家都狼吞虎咽,感觉吃得比平常都多,原因可能是和同学在一起特别开心。旁边的一桌是家长大人,他们谈了很多教育和班级的事情,也有说有笑。不过我们还是玩我们的。

最后,我们很开心地回了各自的家。

参观博物馆

那天,我和爸爸妈妈踏进了博物馆的大门,在那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三层楼的门,上面写着“鸦片战争博物馆”,走进大厅,陈列柜里摆了很多东西,有大炮、大刀、长矛、洋枪和洋炮,我看得眼花缭乱。接着就看到了林则徐纪念碑。林则徐是福建人,清朝时的一个大人物,著名的“虎门销烟”就是他组织和指挥的。是我们的民族英雄。离开林则徐纪念碑往左走,就到了销烟池,销烟池有两个,呈方形,比游泳池小一些,池子旁边有一涵洞,通向大海。爸爸好像说过,别看池子不起眼,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在这两个池子里销毁了二万多箱鸦片,也就是著名的虎门销烟。我当时心想:林则徐真是太伟大了,鸦片烧得太好了。

博物馆参观日记

昨天下午我们去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主要参观了解了了解了两种文字,分别是: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汉字,它出土于商代后期商王国都城所在地——河南安阳殷墟。百年来在这里先后发现的约13万片刻辞甲骨,记录了商代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信息,是研究商代社会弥足珍贵的资料。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埃及象形文字、两河流域模型文字等古老文字早已不再使用,唯有甲骨文穿越时空,将生命延续至今。

甲骨文和她的发现地安阳殷墟一起,揭示了3000多年前一个强大王朝背后的故事。威严的宫殿、辉煌的青铜文化和灿烂的文字成就,见证着历史,见证着文明。

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的总称。金文应用的年代有1200多年。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与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方折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圆笔多,转折圆。和甲骨文相比,字形变化更加多样。

在众多的先秦文字中,金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金文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征战、盟约等事件的记录,以及对祖先及王侯们功绩的颂扬,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

看过这些文字之后,我感到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我不禁自叹,没来文字博物馆之前我对这并没有什么了解,但现在看过之后,我突然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字历史是多么的悠久啊!这种感觉就像井底之蛙从井底跳出来的那种感觉。在回来的路上,我的`内心在不停的赞叹着。

参观博物馆日记

星期二的上午,我们班的老师带着我们上了两辆公交车,去参观博物馆,刚到那里,我们就在一起拥挤的下来了,然后急匆匆的站了四队,我是第三队的,之后语文老师带着我们去看电视,那个电视是跟我们说灯光给我们人类、动物、植物等一些东西带来了什么伤害和什么不好的地方。

然后我们就去看会跳舞的机器人和会说话的机器人,我们在会说话的机器人头上轻轻拍了几下,它就说:“好疼啊谁打我头呀、”之后他就东张西望,过不多久又恢复了正常在讲话。

之后我们就可以自由的玩了和看了,我边走边玩突然我玩到了一个东西。一般的东西都是从上往下滑的可是他确实从下往上滑,有从上往下滑。突然来了一个叔叔说:“这是动力的关系具体点我也是不懂。”

过来一会儿玩着玩着,老师突然说要我们走了,啊!这里真使我流连忘返啊!我下次还要来玩,而且我还学会了许许多多的新知识和新花样。

参观博物馆有感

今天我参观了被誉为“书法艺术殿堂”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它是由孔庙、碑林和石刻艺术馆组成的专题性博物馆。肃穆庄严的西安孔庙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石刻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到碑林,我犹如置身于碑的森林。走过一间间藏室,仰望着一座座碑石上的文字,我仿佛畅游在历史的长河中。从秦篆汉隶到魏碑,唐宋明清诸多大书法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真迹,里面有我们所熟知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这样的大师。但是最令我震撼的还是中国古代书法家—颜真卿。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颜真卿是怎么练成的一手好字,在他小时候,颜真卿家境并不富裕,是在没办法他就用碗当做砚,一只刷子当做毛笔,碗里的黄泥浆就是墨,墙壁就是纸。等到墙上被他写满字的时候,就用清水把字冲掉,然后又重新写起来。日复一日,他的刻苦努力让他练就了一手好字。所以在他年轻时,他的书法就已经赫赫有名了,而老年那就更是一位书法家了。

石碑上的汉字告诉我,古人颜真卿用最软的笔写出了最硬的字,顶天立地、落落大方,、我一定要像他一样练一手好字。

参观博物馆日记

今天下午,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海军的历史,参观了海军博物馆。海军博物馆分为三个场所:贝壳馆、兵器馆和海军历史馆。

我们先参观了贝壳馆。各式各样的贝壳展现在眼前,它们有的像洁白的罗扇,有的像鲜红的蜗牛壳,还有的像小喇叭。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兵器馆。水雷、鱼雷、深水弹、靶机、海鹰号……哇!这里简直像个兵器的天堂,玲琅满目的兵器让人目不暇接。我最喜欢一百三十厘米口径的火炮,威力无穷啊!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海军历史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场馆。海战历史分为三个时代:古代、近代和现代,让时光倒流吧。古代,船的动力转向都是靠船桨的,因为当时科技不发达,大多数攻击方式为撞击。讲解员讲的非常生动有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近代,船只拥有了帆、舵和火炮。记得有一艘军舰火炮多的足以把敌人吓破胆,但它的楼梯也多的可以吓死人了。哇哈哈……现代的战舰,雷达、机枪、卫星地位系统等等,设备齐全,应有尽有,那真是今非昔比了。不过现代战舰改良了,连救生艇也更加精致了。

参观完所有的场馆,大家还是意犹未尽,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海军博物馆。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将来中国海军力量一定会更强大的。

参观博物馆

今天,是大年初一,爸爸妈妈带我。

来到了博物馆,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图,我仔细看了看,原来是一幅描述乡村风景的图,只见上面一个渔夫站在船头,拉着渔网,仿佛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么多的鱼打捞上来。又见一个妇人坐在自家家门口手里拿着针,正做着针线活,脸上还不时有着笑意,仿佛想到了儿女。(.)我来到了指示牌前,看了看,于是准备往下一楼去参观(这只是二楼)。

来到了一楼,只见玻璃陈列窗里摆着一件件动物标本:只见那只狼,张着它锋利的爪子,眼神异常的凶狠,仿佛正要去扑食猎物一般;那只金钱豹,正在跳跃、奔跑着,身上的毛都往后倾斜,仿佛一个活物,正在奔跑。最有趣的就是“馒头蟹”了,身体圆溜溜的,身前的两只大钳子并不锋利,跟身体结合起来,就像一个馒头,怪不得称它为“馒头蟹”呢!

走着走着,玻璃窗里又出现了清代、明代的瓷器,一个个瓷器异常的精美,这让我对古人的工艺不由得钦佩起来。

因为越王勾践的子孙们又带着人们来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瑞安……。

今天让我受益匪浅,幸好我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出来溜达溜达,不然也就不会见识到这么多事物了。

参观博物馆总结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x人,我对于x博物院从来都不陌生。可是真正深入接触它、了解它,确是一直到大学一年级,参选南博志愿讲解员才开始。而在这个大一的暑假,我有幸加入了文学院“博物金陵·爱在奉献”x博物院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再次以一名服务者的身份走进了南博。

到现在我依然清楚的记得,在大一上学期第一次作为志愿讲解员进入x博物院时的我,是抱着怎样的一种既期待又忐忑、既自豪又紧张的复杂心情。看着馆藏的或古朴大气、或玲珑妙绝的古代珍宝,没人能不为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及繁荣文明赞叹、骄傲。在瓷器馆、漆器馆为游客讲解的过程中,我也遇到过不少问题,例如文物的信息记忆偏差、相关知识严重不足等等。但是无论是馆内的工作人员还是观众们,都没有特别严厉责备或是批评我,而是细心的纠正我的错误、热情的鼓励我继续讲下去。我想也是因为如此,我对南博的回忆始终夹杂着一股暖暖的亲切。

转眼间一年时间过去了,我在南博的志愿讲解也已经逐渐驾轻就熟,也正是这一份对南博的熟悉和自信,让我决心再次加入暑期的志愿服务。而鉴于我在学生会新闻中心工作的经验,此次我主要负责的并不是志愿讲解,而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新闻与宣传任务。新闻任务听起来似乎轻松,实则零碎而严谨,很多地方不能出一点差错。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几位负责此项的同学就开小会讨论决定了活动横幅和展板的制作细节,并初步敲定了整个活动中需要新闻、摄影配合的具体安排。

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活动中途对日程进行过调整,可幸运的是我们的计划都还是大致上按部就班的顺利实施了。从最初的“开幕仪式”,到实践活动中期的“志愿讲解大赛”、“关爱残障人士——福利院讲解之行”等子活动,再到最后的“闭幕仪式”,我们的整个活动策划基本上得到了完美的真实展现。x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也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时在南博的官方上也发布了很多我们的活动照片和新闻稿件。

当然,万事俱备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在这次的活动里同样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活动开展过半的时候,由于资料转接、上传不及时,再加上我个人电脑出现问题,致使很大一部分活动图片遗失(万幸,在我们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南博的工作人员告知我们,他们那里尚有一份照片备份)。经历此役的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什么叫“早作准备、临时不慌”、什么叫“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在后半程的活动中,大家也不由得更加谨慎小心、周全思量,可能这也是一种算是因祸得福吧。

其实屈指算算,这次南博的暑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并不算长,却真的为以后留下了一段不错的回忆和谈资。自较得失,也觉餍足。我真心希望、并且坚信,下次还会有机会再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微笑着走进x博物院、以及更多类似的、敞开的门。

参观博物馆有感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文物古迹举世闻名。尤其是河姆渡遗址,这是我们祖先创造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的摇篮,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

漫步在博物馆广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还是江泽民爷爷亲笔题的呢!

去发掘现场会使你大开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遗址是当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兴修水利时发现的,先后两期共发掘2800平方米,经专家们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学测定,确认河姆渡早期文化遗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是属于我国早期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之一。经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它由四个互相叠压,又有内在联系的文化层组成。第一、第二层距今5000至55,属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层距今约六七千年,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每个文化层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遗迹。

更使人惊叹的是,在河姆渡遗址的第三、四文化层中,发现了大片木构建筑遗迹,经古建筑家鉴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干栏式”建筑。这种已经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结构建筑,设计之科学,规模之宏大,不仅是我国所罕见,亦是人类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如果说发掘现场使人大开眼界,那么文物展览厅会使你叹为观止。一跨进博物馆大门,展现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厅,这里陈列着遗址中出土的大量动物骨骼,有鸟类、爬行类和类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参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鱼跃雁飞,一派生机盎然的动物世界。

走过通道,来到第二展厅,这里展示的是“稻作经济”,形象地反映了稻作农业及渔猎采集活动,令人称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颗粒饱满。同时展出的还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盘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带炭化饭粒的陶片和以夹炭黑陶为主的钵、釜、盆、罐等容器,不仅充分证明了我国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而且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东方民族的饮食习惯已基本形成,饮食文化已很丰富了。

转弯进入第三展厅,让我们领略了创造了许许多多奇迹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艺,生动逼真的陶塑,优美的刻画装饰与绚丽的绘画,展现了河姆渡先民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众多艺术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为珍贵,作为遗址标志的“双鸟朝阳”碟形器最为醒目。徜徉在遗址公园,目睹着河姆渡人各类生活、生产场景,面对着这些河姆渡人创造的原始文明,耳边仿佛传来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扬的曲调,在向你倾诉着那段历史,不由得使人思绪绵绵。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劳的双手、非凡的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原始文明。身为河姆渡人的子孙,应该知道光辉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们骄傲,也值得我们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刻苦学习,长大了,为祖国,为家乡创造出更伟大、更辉煌的奇迹。这样,我们才不愧为河姆渡人的子孙。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