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工作报告万能 调研工作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23-09-02 03:04:42 作者:翰墨 调研工作报告万能 调研工作报告(大全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调研工作报告万能 调研工作报告篇一

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 真扶贫、扶真贫 ,以实施 三大工程 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20xx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全市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奋斗目标、扶持政策、工作举措,对指导我市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全市各级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农民异地转移等 三大工程 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到20xx年底,全市欠发达乡镇通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72.2%;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通村率达到76.6%;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58.74%;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农户 走出去 输出去 考出去 ,拓展创业空间。通过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从20xx-20xx年底,全市已累计建立下山移民小区166个、点189个,安置下山迁移农民3.78万户、14.28万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到20xx年底,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从20xx年底的18.1万人减少到8.5万人,净减9.6万人,加上4万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农户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为75%。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3元,比上年增长13%,增加504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部门各尽其职,深化项目引导,增加农民收入。5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实施开发农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2580个,投入开发资金5.57亿元,各级财政扶持资金7269.8万元。新建农业基地56.9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4家,覆盖行政村1441个,带动农户11.7万户。全面实施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帮扶机制,通过单位结对村、干部结对户的办法,把帮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20xx年,全市31421名干部结对33761户低收入农户,资助资金1217.4万元,帮扶项目10590个,项目资金2032万元。同时,不断深化 六个双百 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农村、合力扶助低收入农户20xx年,百家民营企业扶百村结对帮扶115个村,落实帮扶资金1369万元。1055家文明单位与940个村结对,落实帮扶资金533万元。55名侨胞、27个侨团结对帮扶76个村,共捐资761万元。青田县还开展 百个侨团助百村 千名华侨扶千户 活动,共有327名华侨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81.2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全市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制约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外在因素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立地条件差、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块小、分散,而且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约了我市农业发展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二是特色产业扶贫水平较低。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设备差,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全市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再加上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专业合作社组织从事种养业的比例高,粗放经营的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单一。城镇产业规模小,三产业发展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难以让低收入农户从第第三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下延伸不够,低收入农户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对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致使农业生产难以与市场对接,加之部分农村文化阵地萎缩,公共文化体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影响了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无法带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制约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贫工作要靠 内治外帮 , 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才能抓住扶贫工作的 牛鼻子 。目前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一些低收入农户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离开土地的脱贫致富能力较弱,有的仍未摆脱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养鸭为了找点油盐钱 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于受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一些低收入农户生产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传统的自然习惯,部分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农户 等、靠、要 思想较为严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过去长期实施 送钱、送粮、送衣 的扶贫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农户产生了靠政府靠社会救济度日的依赖心理,失去了改变贫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 志气 贫困。

扶贫的方式方法还需改进。一是强调经济的多,重视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强调的是增加 物 的因素,而忽视 人 的因素,一谈到扶贫就强调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项目等等,对于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不够。二是缺乏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有些扶贫资金、项目,采用平均分配办法,直接影响了扶贫的效益和效果;机关干部在帮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指导脱贫办法的少;在帮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对不同类型贫困户缺乏有针对性的帮扶,采用的办法不多、措施单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础数据上,包括低收入农户、低保对象的确定,有些就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不够准确、真实、可靠。比如有些贫困户是由于家庭成员不承担或少承担赡养和扶养义务造成的,但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仍把他们列入扶贫对象,以致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政策、措施还不尽科学合理。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诱发新的债务。如下山脱贫中,生活在偏远山区的部分农民由于自然条件差,致富门路缺,原始积累少,而异地转移成本较高,农民除了政府补助的部分之外,自己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难以承担,导致部分下山移民负债。又如康庄工程对村级配套资金要求较高,我市地处高山的村级经济一般都较薄弱,有的村由于实施康庄工程导致村集体背上了债务,甚至有些村还存在因筑路而返贫的。二是资金渠道多头分散、门槛高,受益难。据了解,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财政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资金也不少,但这些资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门,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项目规划、实施、验收不好统筹协调,增加乡镇村的操作成本、农户的生产成本。其中很多扶贫项目资金都是以 以奖代补 的形式下发或申请条件要求较高,而低收入农户由于无资金、无能力进行启动实施,根本无法争取项目资金,所以扶贫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规划项目不尊重群众意愿和不切合实际,有的地方农民想做的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规划,就不能申请扶持资金,而部门规划的项目不一定适合在当地实施,但为争取资金又必须申报,最终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扩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低保 提标扩面 将能更有效解决农村最低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但 提标扩面 下达比例指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低保对象难确定。由于分配到乡镇、村的指标是固定的,造成部分农村出现 粥少僧多 或者 粥多僧少 ,引发农村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二是部分乡镇因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落实,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落实不到位情况。

扶贫的机构、力量有待加强。一是扶贫的主管机构不健全。目前市本级和大部分县(市、区)扶贫办没有独立(青田、云和除外),大多与农办或农业局合署办公,而且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或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二是扶贫的资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贫工作要求多部门协作,但当前的协调主要在资源动员上比较有效,在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上部门间的协作明显不足,形成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很好地将部门的资源、资金整合运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个方面又都出现资金缺口、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而且多数县(市、区)缺乏统筹兼顾、有效整合的机制,降低了扶贫的效率。

对策与建议

理清思路,加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市委[20xx]1号文件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抓住扶贫关键环节,用统筹的眼光看扶贫,综合的手段抓扶贫,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的需要,统筹规划,加大对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林生产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打实基础。

二是狠抓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生态移民的决定,把高山远山立地条件太差的农户 请 下山。充分考虑就近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因素,选准移民点(如工业区附近、中心镇等),做到 搬得下 稳得住 富得起 。要提高低收入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搬迁的补助标准,以及搬迁后的帮扶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户的搬迁费用。

三是进一步规范扶贫对象的审定。扶贫对象的确定必须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规避人情因素,确保准确、真实、可靠,把真正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扶贫项目与低收入农户对接到位。

四是加强扶贫分类指导工作。要继续向开发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齐下的方式转变。要积极开展信息帮助、产业扶持等开发性扶贫。目前我市贫困对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残等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适宜 造血式 的扶贫,对这部分人员应纳入政府低保救济。要进一步做好低保 提标扩面 工作,尽量减轻乡镇的负担,对欠发达乡镇要给予特别的照顾,以更好地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

明确责任,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完善扶贫工作组织。市本级、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扶贫工作机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市、县、乡、村及相关部门的扶贫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贯彻好 以人为本 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帮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实 一把手 负责制,统筹抓好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做足 农 字文章,加大引导、指导、帮扶的力度。

二是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力度。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是基层扶贫工作的生力军,要强化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责任。乡镇扶贫工作要有专门组织、专人负责,协助村领导想办法、抓落实,发挥好基层扶贫的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县主管部门和帮扶部门的责任,扎扎实实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搞好扶贫工作。

三是建立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准确评价扶贫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数字统计成果取代实际增收效果,用考核促使 真扶贫、扶真贫 落到实处。

政策扶持,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促进信贷扶贫,增加低收入农户增收实力。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在用足用活现行上级扶贫政策的同时,继续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扶贫政策和补助资金,对一些不尽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二是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为加快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引导农民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户应给予特别优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形成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贷款方式优势互补的格局。积极探索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新模式,扩大贷款范围,开展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提高素质,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能力

扶贫先要 扶志 和 扶智 ,才能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导,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从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典型中,发现规律,汲取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扬基层群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环境,建立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激励机制,增强广大低收入农户勤劳致富的光荣感。其次,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扶贫。要紧紧抓住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产业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贫。要引导低收入农户积极参与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在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采用流动式培训、乡村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尽量方便群众参与。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引进人才和技术,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 的办法,引进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定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低收入农户讲课、传经送宝。要认真组织好农民职业实用技术培训,本着 实地、实用、实效 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使每个有能力脱贫的贫困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要充实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完善技术服务手段,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低收入农户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辅导。

科学帮扶,完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从愿意为村里作贡献的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能人中培养村干部,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对他们加强政策、法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重奖优秀村级干部,激励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

二是积极推进互惠式产业扶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业主、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与扶贫项目相关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低收入农户签订生产合作合同,项目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签定产业扶贫合同,项目风险由企业承担。当企业保证了低收入农户的利益、实现了预期的增收目标时,项目主管部门及时给企业兑现项目资金,使低收入农户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卫生事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继续落实农村低保五保 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残疾人扶贫等救助政策,确保特困群众的困难救助落到实处。要建立贫困群众法律援助机制,及时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不断改善结对帮扶机制。要根据 真扶贫、扶真贫 的要求,做实、做细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构建有效的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的帮扶机制。要提倡和鼓励送项目造血的长效办法。真抓实干,通过领导联系、单位结对、企业帮扶,突出到村到户,注重分类指导,真正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五)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调研工作报告万能 调研工作报告篇二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一)制定了我局党组《关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工作实施方案》,阐明了本次调研工作的意义和目的,安排了调研活动工作的具体时间和必须遵循的“听、看、谈、问、议”五方面方式方法,提出了落实领导责任、提高调研质量、切实转变作风、统筹“四个结合”等四点调研工作要求,为调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行动依据。

(二)成立了活动调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发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李建宁、薛晓军同志担任,下设业务组与综合组、业务组由雷霓同志负责,郝文胜、王晓婷同志参加,主要负责方案制定、报告拟草、提纲归纳、表格汇总整理等工作;综合组由徐继光同志负责,程双宝、严正刚同志参加,主要负责上下联络、会议组织、资料收集、宣传文印等工作。

(三)召开了群众路线调研工作动员推进会。5月2日上午,我局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了市委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部署会议精神。张发印局长对我局进一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制定我局调研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及责任人;二是要求尽快组织实施调研工作,对班子成员每人一个村的调研工作,力求全面掌握村情、民情,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不满意问题听取意见和建议,调研解决各项政策落实,影响发展环境的问题,急群众所急,提取典型经验。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到市上要求的“四不漏、四弄清、四明确”;三是严明调研工作纪律。要求调研期间,不得给基层增添负担,不能接收土特产,吃饭自己要掏钱等;四是要结合当前市上开展“四治理”作风建设活动,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和创新管理模式,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五是机关干部调研过程中要考察、总结一些先进典型并推广,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基层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1.做到思想重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能够做到思想重视:一理论学习要到位;二思想切实要转变,面向基层,为基层服务;三要各自应干好本职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为民服务。

2.做到行动上重视。行动重在落实,搞好群众路线教育调研工作,转变作风是关键。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把握原则,为基层服务要到位;要求机关人员从言行上高度重视,通过调研使机关面貌有新的变化,把服务窗口“四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作风变成“四好”;要求机关干部要带头,做表率,查找自身问题并改正,树立为基层排忧解难的思想,努力搞好干群关系,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参会领导、党员干部都能结合各自岗位和实际工作情况,畅谈思想认识,就市煤炭局如何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调研工作,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建议。

根据市委组织部文件精神,我局在县处级领导干部带领下,组织相关人员,到澄城县六个村进行了调研走访座谈活动,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入户、田间地头走访调查等形式,对调研村的整体情况、村务建设、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等做了相应的调研。

二、调研村基本情况

目前,已全部完成对澄城县交道镇阿兰寨三主中社村、赵庄镇咸和村、庄头镇芦洼村、尧头镇权家河村、安里镇义南村的调研走访座谈工作,共召开座谈会6次,走访农户36家。

该五镇六个村共有村民7000余人,34个村民小组,1700多户,近200名党员,干部50人,村干部报酬月平均为300元,村级债务从2万元到60万元不等,机动耕地面积从40亩到120亩不等。村级组织健全,两委班子均有配备,妇女干部均占有一定比例,设置有党组织的活动室,村级文化图书娱乐室。产业结构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露天蔬菜、苹果、核桃、樱桃等作物,大部分村建有蔬菜大棚,各项惠民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农民人均年收入在3900元至万元以上。其中交道镇中社村还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阳光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泰和绿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辣椒、碱、辣椒素、辣椒开胃片等系列产品),有效地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所有村管理规范,财务按期公布,成立有红白事理事会,群众反映良好,人畜饮水均已解决,大部分道路路面硬化,群众出行方便。部分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唱村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三、调研村反映的问题和建议

(一)农村水利设施不到位、不配套,严重制约农村产业经济,影响农村发展,尤其是芦洼村小水滴灌工程应增加出水口,防止半拉子工程。

(二)道路实现100%硬化存在资金短缺、协调不利的情况,尤其是两村结合部及乡镇连接处,还有街道狭窄、排水不畅等问题。

(三)农村教育资源短缺,小学、幼儿园由于生源问题,多数撤并,导致孩子在县城等地就学,造成有校无生和因家长伴读而滋生的生产生活不便。

(四)村干部工资普遍偏低,与付出不成比例,导致滋生不做事、乱管事、做坏事的现象发生。

(五)企业排污污染地方小河流,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用水和种植养殖业的发展。

(六)占有地企业的土地补偿亟待协调解决。

(七)个别村在具体实施惠民补贴时,虚假不实,没有真正落实到群众手中去。

(八)广告欺骗造成群众购买假种子,假化肥等问题。

(九)年青人不愿吃苦务农,除外出打工外,在家的年青人交流沟通难,村级发展急需青壮年接班人难以到位的问题。

四、解决措施及办法

(一)政府要选有能力、真心实意为大家干事的干部做村级干部,可以压缩村级干部数量,分县分区域提高村级干部工资标准,以高工资回报村干部为村集体及村民付出的心血和劳苦,尽量把农村干部的心挽到村上工作中来。

(二)农民群众相信党、依靠党,但苦于文化程度低,不能正确分辨虚假广告、伪劣产品,希望各级政府采取联合整治,取缔虚假广告,打击假冒伪劣,本着对农民负责的精神,及时推广利民产品。

(三)要想搞好当地种植业,出路在于解决好水利问题,增强水利设施,尤其采用节水灌溉设施尤为重要。希望村级干部多争取申报项目,取得各级政府给予村上农用水利设施大力支持,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

(四)发挥区位优势,抓住发展机遇。交道镇位于澄城县的南大门,地理区位优势明显,镇村干部不仅要规划道路加宽,更要和群众达成共识,多建扩建临街商铺,拉动经济繁荣,带来群众收入的增加。

党的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对以往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成功经验的坚持和发展,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改进作风、清正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统一思想认识,克服疲劳思想和厌烦情绪,将其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基础工程认真对待,切实做好准备,积极开展工作。要牢牢把握“保持党的先进和纯洁性”这条主线,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主题,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院在院务公开,重大事项公开等方面有很多做法都是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群众的满意度比较高。但是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中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一是少数党员干部认为不必走群众路线,认为自己文化水平高于群众,见识多于群众,没必要花精力、费时间征求群众意见。二是不少党员干部不愿走群众路线。害怕吃苦,不愿辛劳,没有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作风。三是部分党员干部不敢走群众路线,不敢正视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意回避群众意见,掩饰矛盾和问题。四是许多党员干部不会走群众路线,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错综复杂的新问题、多层次的利益需求,缺乏解决的办法。

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党员干部个人宗旨意识淡漠、利己思想严重、务实意思不强、思想观念陈旧、工作能力不足等主观因素,也有群众素质参差不齐、群众诉求日趋多元、社会矛盾复杂多样等客观原因,还有体制机制制约的因素。在体制机制方面,践行群众路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一是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党员干部学习被动应付,学用脱节。二是制度落实不到位。许多制度偏向于“应该做什么”,而没有规范“应该如何做”,缺乏可操作性。践行群众路线的制度没有形成层次合理、权力配置均衡、内部协调耦合、链条环节承续的制度体系。三是体制创新滞后。学院中层干部是联系学院与群众的纽带,但中层干部“官小事多,权小责大”忙于应付与目标管理有关的工作,对联系服务群众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督机制布健全。对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监督标准不完善,没有科学的测评标准,监督运作不科学。

二、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1、全面提高认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认识是否到位。一要总体把握活动的主要内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 “为民”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务实”就是要重实际、鼓实劲、求实效,扎扎实实地把工作落到实处。“清廉”就是要严明纪律,树牢正气。二要深化学习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联系党的宗旨、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党的奋斗目标进行教育宣传,真正触及思想、触及问题,使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践行党的宗旨、坚持党的路线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化解“四种危险”的现实需要,是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三要深入调查研究。要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民情,了解目前践行群众路线存在的问题,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增进活动开展的共识,激发党员干部的参与热情。

2、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主要内容,突出实践性要求,解决实际问题。

3、建立为民长效机制。注重建设长效机制,是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保持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认真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而且要着眼长远,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探索规律、建立健全机制,取得更多的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一是要把集中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坚持下去,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建议建立健全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健全办实事、解难题、暖民心的督查考评机制,健全结对帮扶促发展长效机制,使活动常态长效。二是要抓好机制制度的落实,要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加强对制度执行过程中人和事的调度与督查,实行挂号销号、定期通报,限期整改等制度,提升为民实效,防止机制建而不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总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求是的精神研究把握群众工作的客观规律,以求真的态度了解掌握群众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求实的作风研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措施,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理论准备。

一、积极准备,有条不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高度重视,及时做好工作部署。按照厅8月3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精神,我校于8月5日召开了全体中层干部会议,及时学习传达了李平社厅长在全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讲话。学校党委对我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了安排。二是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8月12日,我校组织召开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对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在动员会上,雷郭堂副厅长作了重要讲话,学校党委书记樊立超做了动员讲话,对我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了全面部署。督导组组长裴峰对我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做的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动员会结束后,各支部高度重视,认真准备,召开了支部会议,及时传达了上级有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文件精神,在学校掀起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热潮。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根据农业厅《关于中共山西省农业厅党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及时制定了《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支部,要求各支部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党员职工开展好活动。同时,我校成立了由党委牵头、各支部书记参加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组织实施、组织落实,并确定专人承办活动相关工作。

二、认真组织学习,确保学习质量

学习是首要任务,是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环节。只有抓好这一环节,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查摆问题才会有的放矢,整改落实才会积极自觉。根据学校工作的特点,我们创新学习方法,丰富学习内容,深化学习效果,为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活动开展以来,各支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各支部党员职工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在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精神、《关于省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等内容。在组织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大家围绕“对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重要性的认识;对新形势下群众路线时代内涵的认识;对"四风" 问题具体表现和危害的认识;如何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加强学校作风建设”为主题,进行了自学,并认真记录了学习笔记。

为充实党员职工的学习内容,学校为每人征订了《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学习书籍。通过学习党的历代领导人对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使大家清醒认识到中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交流学习体会引深教育活动。全校党员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大家联系工作实际,把学习以来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开展右玉精神、北大荒精神专题学习讨论结合起来,每人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同时,组织全体党员进行了学习体会交流,与会人员结合自己岗位工作情况,积极发言,交流了开展群众路线的意义和体会,坚定了自觉践行群众路线的决心,达到了先学一步、学深一步的目的。

三、认真听取意见,做到立查立改

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过程中,学校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一是听取科室干部和教职工对学校领导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听取师生员工对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普遍认为学校领导班子及成员在作风建设方面比较过硬,但在学校发展方面力度不大,需下大功夫进行改革创新。只有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学校才有前途,学校才能发展。因此,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梳理,经学校领导认真讨论,针对性地制订整改措施,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为推动学校工作的动力。三是认真学习,做好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每个党员都答了“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知识测试题”,并撰写了10多篇学习笔记。此外,学校组织全校党员观看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使大家的思想境界得到进一步提高,为我校教育活动的深入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我校通过精心组织、全力实施、狠抓落实、宣传到位,确保了第一阶段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得有形有色,有质有量,全面完成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厅党组的部署,组织好教育实践活动,严格落实我校制定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扎扎实实抓好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

调研工作报告万能 调研工作报告篇三

(一)运维检修管理

1、10kv线路故障停运率调研:

(1)截至20xx年底,供电所在运10kv配电线路97条、总长度1176km。配电线路分段共519段、联络率55%;电缆化率11%、绝缘化率92%。

(2)配电线路20xx年全年坚持周巡视计划,做到巡视全覆盖。全年无线路重过载情况发生;20xx年、20xx年配网运行故障情况:发生重合失败故障61条次,重合成功故障139条次.线路发生遥测突变为0故障27条次。按照故障原因分析,20xx年,用户原因118次、占51.9%;外力因素44次、占19.3%;设备本体28次、占12.8%;自然因素37次、占16.3%。

2、鸟窝、树木及外力破坏情况,电力设施保护管理情况:

(1)局部绝缘化治理。一力实施带电作业及综合检修,对县城区及乡镇主要道路等设备裸露点,具备带电作业条件的,积极通过带电作业方式实施局部绝缘化;对线路及重点区段需停电治理的,结合线路停电,实施综合检修,确保检修后线路局部绝缘化治理完成率100%。二是积极推广新技术应用,应用高绝缘自融带、导线绝缘护套及局部封包、全密封型隔离刀闸等技术措施针对性治理。

(2)通道标准化治理。一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建立电力通道安全防护机制,与园林、规划等部门达成协议,通过移栽、限定树种等方式,减少新建电力通道树线矛盾隐患。二是对县城区现有树线矛盾,固化修剪标准及周期,采取外委等方式,实现树木修剪模式化、标准化。三是对农村线路防护区内超高树木,落实属地运维责任,加大树线矛盾危害宣传、采用喷漆提醒等措施,积极做好民事协调,签订砍伐协议,避免造成投诉。四是建立县城区线路通道网格化巡视机制,与热力、通信等单位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共查共防。

(3)防雷差异化治理。一是深化雷击故障分析,对雷击设备损坏、导线断线要建立重点隐患档案。二是开展接地电阻普测及防雷技术措施普查,摸清线路防雷现状,及时完成接地电阻治理,结合综合检修进行避雷器周期轮换。三是制定差异化防雷技术措施,应用过电压保护器、防雷绝缘子、防雷金具、防雷地线改造等技术措施,提高防雷水平。

(4)非计停发生率调研

上级线路故障及接地试拉造成的非计停共计27条次。

(5)公用配变过载率调研:

无配变过载情况

(6)低压客户电压越限率调研:

造成供电所分析低压越限情况主要原因为三项不平衡及供电半径过长。

(7)配网改造情况:公司20xx年储备项目共计12个包、50个单体项目,资金3917.99万元。项目规模:新建10千伏架空线路43.29千米,电缆线路7.21千米,新建0.4千伏架空线路74.45千米,电缆线路5.76千米,配变容量12.2mva,柱上开关23台。

(8)生产类投诉:供电所运检类投诉共29次。

(二)营销服务管理

1、营销服务投诉治理:

(1)总体投诉情况

20xx年至20xx年3月份,公司共计受理客户投诉72件。营业投诉16件,其中反映业扩报装4件,抄表催费4件,用电变更3件,电价电费5件。服务投诉4件,反映营业厅人员服务行为。供电质量投诉32件,其中反映频繁停电问题29件,电压质量问题3件。电网建设投诉4件,反映施工人员服务规范问题。停送电投诉16件,其中反映抢修服务问题13件,停电问题3件。

(2)营销服务类投诉分析

通过对发生投诉进行分析,其问题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电网基础薄弱,雷雨大风等恶劣天气较多,因频繁停电引起客户不满;未彻底改造台区占比较大,部分台区存在低电压问题,特别在负荷高峰期尤其明显,电器不能正常使用引发客户投诉。

二是地处中心城区,95598话务量大,客户维权意识较强,易产生投诉问题。

三是用心服务意识不到位。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缺乏沟通技巧,易引发客户误解。

三是工作责任心不强。催费方式不合理、抢修不及时、回答客户用电咨询不全面、与用户沟通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业务技术不熟练,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部分工作人员特别是农电用工业务素质与客户导向型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五是办事环节繁琐,部门之间缺少相互协调。客户反映问题后,处理过程繁琐,甚至出现互相推诿搪塞现象。

六是投诉管控压力传递不到位,尤其是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农电工对于加强优质服务预防投诉的意识还没落实到位。

2.市场及业扩问题:

(1)市场开拓情况

目前供电所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客户可选供电方单一,不存在增量配电市场隐患;部分供电所辖区高新区区域,园区管理单位对增量市场兴趣较大,一直积极争取,目前售电公司申请已报省发改委,就此事我公司已多次与园区管委会(园区行政管理单位)沟通,园区在明知我公司布点的情况下,仍积极申报售电公司,因此若受电公司申请成功,对后期我公司在此范围内的市场开拓影响较大。

(2)业扩受限情况

目前针对辖区内业扩受限的问题,如海科新源有限责任公司新增电源的申请等,我公司通过电网配套项目包,投资近20xx万元,从就近变电站新架电缆线路至客户红线外,有效解决了客户接入受限问题,与此同时,优先对布点空白区及受限区进行改造,务必保证客户无障碍接入。客户对当前业扩报装效率表示满意。另外,不存在体外流转的现象。

三、指标工作针对性措施

(一)运维检修管理

1、充分利用各级调压手段进行调压:

对于变电站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分接头,按照电压曲线并结合无功出力情况及时调整。配电变压器分接头的调整,根据低压网运行及电压情况,由供电所及时进行调整;变压器分接头的调整及调整前后的电压变化等情况进行专项登记。对变压器分接开关进行了调整,保证了变压器出口电压合格。

2、优化无功补偿

按照分层分区无功就地平衡的原则,在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电压无功设备选型、补偿容量、补偿方式和安装位置等,开展无功优化补偿建设。选用自动分组投切的无功补偿装置,实现配电台区无功就地平衡。

3、精益运行管理和需求侧管理

“低电压”在线监测电压充分利用具备电压质量监测功能的仪器、仪表和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电压质量监测网络,配变、客户端电压数据的及时监测与采集,确保电压质量监控有序,治理有效。在完善电压监测仪为基础的电压监测网络的情况上,充分利用调度监控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电压数据采集功能,推广应用智能电表等具备电压数据采集功能的仪器、仪表,作为电压质量监测的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各电压等级电网的电压质量监测体系,实现电压质量的及时监测与掌控,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治理存在的电压质量问题。

(二)营销服务管理

1、投诉管控措施

一是狠抓责任落实。把投诉管控列入各单位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亲自部署调度,清楚掌握本单位投诉管控的目标和存在症结,做到心中有数、督导有力、整改有效。

二是狠抓规范管理。让客户用上效率电,业扩服务以“无条件接入”“限时办结”为原则。让客户用上满意电,窗口服务严格落实“四项规范”“两本手册”等模板化管理要求,展现良好服务形象。

三是狠抓人员培训。一线员工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投诉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强化员工服务意识,时刻保持“处理不好就是投诉”的紧迫感,用心细致开展供电服务,尽最大可能帮助客户解决供电需求。提高服务技能,借助班组大讲堂,通过岗位练兵、现场问答、模拟演练、考核问责等多种形式,提高员工工作技能。掌握防范投诉技巧,避免现场工作人员无意识的行为或说话方式,成为引发客户投诉的导火索,学会研判客户意向,及时化解客户不满情绪,防范投诉事件发生。

四是狠抓总结改进。各单位对投诉客户建立敏感信息档案,设立专责人实行一对一的关怀服务。定期组织召开投诉分析会议,对投诉多发问题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典型问题组织“班组大讲堂”进行集中学习,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

2、电力市场开拓计划

我公司辖区地处胜利油田腹地,油田及地方电网盘根错节,并列运行。供电环境较为复杂。但随着近年来一系列的大型技改及村居改造,我公司电网日益坚强,加之油田电网以生产用电为主,供电可靠性较差,我公司逐步取得了包括油田单位及职工的认可,油井报装及网钻用电逐渐增多。但网钻存在时间短,用电量大的特点,往往半个月左右完成所有作业,但由于施工方及接收单位属于不同的企业实体,相应的报装手续很难完成,因此我公司无法正常受理,错失了一部分市场,建议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考虑一下此类报装客户。

3、业扩报装管理措施

严格按照新下达的《业扩报装管理办法》开展业扩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扩报装“契约式”服务,进一步规范业扩资料管理,供用电合同签订率、业扩资料与营销系统符合度100%;新装、增容客户档案中电价、行业、容量、力调等重要参数准确率100%,高压业扩平均接电时长同比缩短5个工作日。

(一)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

1、部分供电所场所陈旧,面积不足,功能区域不健全。部分供电所办公场所建设年份久远,房屋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还有供电所目前租赁的办公场所条件简陋,无法满足正常生产、营销业务的需要,且由于房屋产权归属问题,难以对租赁办公场所进行整体装修改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电服务形象。

2、办公楼及其附属设施建设未统一标准,视觉识别系统应用不够规范。目前,供电所没有24小时自动售电营业厅,随着智能表的逐步推广应用,需尽快增加24小时自动售电营业厅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满足用户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

3、“五小”场所设置不齐全,建设不到位,难以保证供电所人员生产生活需要。供电所应具备生活需要的厨房餐厅、浴室、宿舍、活动室、小菜园等,而目前部分供电所与标准差距较大。另外,部分供电所办公取暖、降温、用水存在一定困难,供电所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二)配套装备方面存在的问题

1、抢修车辆不足。根据规定,每个乡镇供电所至少配置一辆服务抢修车辆,电量超过4000万千瓦时(或服务用户超过1.5万户、或供电服务半径大于25公里)的乡镇供电所应配置两辆以上服务抢修车辆。我公司配备两辆及以上抢修车的供电所目前没有。同时,分散抢修服务的模式造成供电所抢修服务车辆实际利用效率较低,抄表催费、低压居民用户抢修、报修服务多采取农电工驾驶自有摩托车的方式并且管理不规范,存在极大交通安全风险。

2、供电所安全工器具、备品备件配备不齐全、管理不规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抢修时限及服务质量。供电所人员着装不统一,办公设施陈旧破损、配置数量不足、配置标准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供电服务形象。

3、信息化水平较低。供电所微机配置数量虽然达到了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管理人员、营业窗口每人一台),但是部分供电所的微机性能老化,不能适应正常工作要求,供电所管理人员微机应用尤其是95598等管理系统应用水平较低。部分供电所未安装视频会议系统,不能实现双向视频、远程培训及窗口监督功能。

(三)供电所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1、供电所管理人员不足。部分供电所管理人员及技能人员比较紧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电所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及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2、供电所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目前,供电所配电运行维护、抢修服务工作主要委托光明电力服务公司的农电用工来承担,农电用工平均年龄较大,逐渐无法从事高强度电网检修抢修等外线作业,而受人员入口限制,专业人员的培养跟不上,出现断档断层现象。农电用工文化水平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特别是当前营销生产工作信息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供电所人员素质及技能很难适应越来越高的管理和服务要求。

3、农电工管理问题。一是农电用工虽然都签订了明确的用工合同,但出现问题时大多还是由企业承担赔偿责任,委托协议所明确的双方权利义务,没有得到真正的履行。二是农电工薪酬待遇较低,人才流失严重,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农电用工的结构复杂,平均知识水平较低,极易发生不稳定事件和上访事件。

(四)综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供电所管理关系未有效理顺,制度繁杂。一是“三集五大”改革后,供电所的综合管理隶属营销部(客户服务中心),但在安全、运维、营销、服务及民事协调、线路走廊清理等工作要接受多个部门的管理,造成很多工作不是重复安排,就是形成管理空挡。二是供电所有关的管理制度、档案资料品种繁杂,各专业之间不能相互共享,星级、全能型、班组建设供电所资料等多种资料并存,针对一项工作,每个专业部室设计的调查方式、调查表格不一致,重复性工作较多。

2、各供电所管理差距较大。我公司供电所硬件投入,人力配置,业务规模管理等方面存在差距,较大的影响了供电所综合水平。同时“小而全”的管理模式,供电所担负生产、营销各个方面任务,工作面广、范围大、涉及内容多,但是由于目前供电所结构性缺员问题严重,供电所在全面落实管理要求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五)生产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

1、供电所生产运行管理不到位。现供电所农电工大多担负营业值班与配电检修双重工作任务,农电工人数少,人均管理线路长度较大,同时缺少有效监督管理机制,日常设备巡视、检修和缺陷管理工作未有效开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报修服务问题多。一是表后部分电力设施属用户资产,属于供电所有偿服务范围之内,但是供电所在开展表后部分电力设施报修服务时,多数用户对有偿服务工作不理解、不配合,造成有些报修服务无法正常开展。二是由于表后部分用户电力设施缺少正常的更换维修机制,故障多,报修服务数量多,占用了供电所大量的精力,一旦遇到高温、寒冷或雷雨大风恶劣天气,供电所无法保证全部在时限之内给所有用户提供抢修服务,容易造成用户投诉;三是由于表后用户电力设施报修服务比较分散,对于拨打95598报修电话之外的报修服务工作,供电所无法有效监控,容易造成农电用工干私活、乱收费现象的发生。

3、与地方政府协调压力大。一是乡镇区域改造、修路等引起高低压线路路径迁移,乡镇政府会把该项工作作为政治任务压给供电所,而这些工作作为供电所根本无力承担,在乡镇政府和公司职能部门之间上下协调压力大。二是按照属地负责的原则,电网建设民事协调、过境线路走廊清理、行风评议等工作作为重点任务需供电所去完成,工作开展难度大。三是供电所管理费用比较紧张,订阅报纸及乡镇政府组织的各种任务费用缺少费用来源,与乡镇政府及村两委的工作联系、沟通、协调越来越不顺畅。

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公司工作要求,深入实施供电所星级化管理,以供电所全能型管理为主线,以争创省、市公司示范化供电所为载体,以供电所同业对标为抓手,突出抓好规范化管理,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全面改善供电所办公环境,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的原则,统一建设标准、功能设计、标志标识和物品配置,结合供电所的地理位置、经济环境、机构设置、供电规模等研究制定建设模式,将供电所建设改造纳入县公司小型基建规划,分期分批建设改造,努力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的乡镇供电所。

2、规范配套装备管理。规范便民服务设施设置,统一上墙图版宣传,实现定置管理,提高办公微机配置标准,提升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补充供电所抢修车辆、备品备件和安全工器具,提升应急抢修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

3、加强供电所专业化管理。结合三集五大体系改革,健全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各职能部室分工,加强对供电所的专业指导、监督和评价工作,同时发挥光明电力服务公司人员的管理作用,促进供电所专业化管理水平大幅提高。

4、开展供电所典型剖析工作。选取基础相对薄弱且具有代表意义的供电所,从基础管理、安全生产、营销服务、人才队伍和行风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剖析,深入查找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制定提升措施。公司组织各专业部室,深入供电所,加强专业指导与监督,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5、加大指导力度,消除短板培育亮点。全面研究整改供电所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督导各供电所结合自身实际,提炼总结工作中的特色亮点,排查工作中的短板,制定亮点培育和问题整改里程碑计划,公司将进行阶段性督导,结果纳入年终供电所评比,促进供电所整体水平提升。

6、优化人员结构,稳定人才队伍。结合电力服务公司建设,研究制定规范的农电用工退出机制,建立完善科学的农电用工薪酬福利制度,畅通农电用工职业发展通道,有效稳定农电人才队伍。同时进一步整合现有人力资源,充实基层站所力量,发挥管理效能,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电工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提升整体水平。

7、加强供电所评价研究。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供电所营销生产管理标准制度,优化工作流程,整合各种管理资料。重点落实好公司生产、运维、营销、服务方面的工作要求,强化监督管理职能,推进供电所规范化建设。

8、加大农网改造与运行管理力度。进一步优化电网布局,着力解决农村配变高耗能、线路超半径等问题,全面提升供电两率水平。常态化开展线路设备定期巡视、检修和消缺工作,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供电质量。

9、增加科技投入。提升农电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统一的配电运行监控系统,积极推广自动化抄表,合理构建银行代扣、无线代收等新型农村缴费体系,节约供电所在日常设备运维、抄表收费中投入的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

调研工作报告万能 调研工作报告篇四

托万克阿热勒村是自治区重点扶贫村,距塔木托拉克乡4公里,距阿瓦提县10公里。该村二组有61户农户,共有人口250人,占地面积3000亩,其中可耕种的有1533.2亩,其主导产业为棉花的种植,棉花的种植面积约占943亩,小麦的种植面积为320亩,有果园270亩,其中已开始结果的25亩果园,羊194只,牛51头,马1匹。据调查了解,该村二组的人均年收入为870元/人,共有33户农户的人均年收入在870元-670元;有11户农户的人均年收入低于670元;在这11户低收入户中,有的农户家是因为有残疾人无力从事耕种,有的农户则是因为只有3-5亩的土地;家庭收入状况较好的有2-3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800元,他们主要也是靠种植棉花赢利的。

(一)自然环境恶劣。该村的大多为碱性土,且灌水困难,导致棉花产量低。

(二)农民文化素质太低。有很大一部分农民都是文盲,对棉花种植如何施肥、什么病虫害该用什么农药等知识掌握很少,农作物种植科技含量太低,已成为该组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由于长期贫困,农民生产投入不足,导致农作物产量、质量不高。

(四)部分农民认为水费收的太高,据了解,去年的水费价格为63元/亩。

(五)养殖业没有很好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对该村的扶贫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标本兼治,组织全体职工发扬奉献精神,出注意、想办法、捐资金、捐实物,从思想上、物质上进行扶贫。

(二)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按照当地实际情况,联系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对特困户,要聘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会他们种植技术,以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致富。

(三)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协调,尽力为农民争取小额信贷,以解决农民生产投入不足的现象。

(四)与塔木托拉克乡和县水管站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号召托万克阿热勒村全体村民尽快解决灌溉用水难和水价过高的问题。

(五)加大信息支持的力度。帮助农民拓宽致富思路,寻找一些切合实际的致富门路,主要从种养殖方面入手,如教他们根据市场种植特色水果等。

调研工作报告万能 调研工作报告篇五

能禹镇是xx冬早蔬菜的主产区之一,全镇6300多户农户,每年种植冬早蔬菜10000多亩,蔬菜外销量达20000多吨,蔬菜收入占全镇农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为提高群众对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认识,把群众的传统生产观念转变到无公害生产的认识上来。能禹镇采用广播、录像等宣传媒体以及召开群众会的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生产规程和要求,宣传市场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和检测制度。同时,抓住州农业局在能禹镇搞试点的机遇,积极邀请州县农科部门的科技人员深入到7个村委会,召开群众会、团员会、种植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等会议,向广大群众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知识的系统宣传和科技培训,提高了群众的认识,激发了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切实提高干部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提高干部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镇党委、政府多方邀请懂科技、精通生产技术的科技专家,对全镇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并将生产环节的措施要点,禁用农药的名称、种类等技术资料印发到干部手中,督促干部加强学习,做到能熟记、会运用。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干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的能力。

发展无公害蔬菜,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是重点。为此,镇党委、政府一方面号召农户认真清理家中留存的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主动进行销毁;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工商部门认真清理整顿农药销售门市,强化市场监管,严禁禁用农药的销售,对剩余的禁用农药,责令其限期处理,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了保证。

在州、县农业局的指导、支持下,通过对土壤、气候、水资源的广泛调研、分析、对比,能禹镇把摩诃村委会集中连片的1460亩种植区和龙泉村委会近3000亩的生产区域作为全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建立高毒高残留农药警示牌,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名录清楚标明,对农户进行经常性警示教育,严格监督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禁用化肥。同时,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规程要求,对示范区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采用物理杀虫方式,安装杀虫灯,有效杀灭害虫,减少蔬菜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州县农科部门专家,及时指导农户正确使用农药、化肥,极积帮助解决农户在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进行。

五、干部驻村包社,狠抓科技措施落实

为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能禹镇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分片负责、驻村包社制度。通过领导挂点、干部包村,把宣传做到一家一户,把科技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头,积极引导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指导帮助群众加强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

由于措施有力,落实到位,20xx年能禹镇完成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21826亩,比上年增长15%,蔬菜外销量达30532.2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总产值达2748万元,比上年增长46 %。建成了摩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龙泉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20xx年,能禹镇摩诃村委会种植的“以色列119番茄”、“香研鲜食辣椒”,丙华村委会种植的“热坝番茄”等几个品种已达到了无公害蔬菜标准,顺利通过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为全县的无公害蔬菜生产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元谋蔬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农民在蔬菜种植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耕作方法和管理经验,而无公害蔬菜生产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一套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要使群众摒弃旧的耕作技术和管理经验,接受并掌握新技术,提高群众认识是关键。能禹镇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广泛向群众宣传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意义,提高群众对县委政府发展绿色产业决策措施的认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和紧迫性以及生产的极积、主动性,为无公害蔬菜生产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干部是基础。能禹镇首先对全镇机关干部进行科技培训,使干部熟练掌握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措施和要点,增强其服务群众、指导生产的能力;其次,强化责任的落实,采取干部驻村包社的做法,深入田间地头,应用所学知识、技术,积极引导帮助群众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以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顺利发展。

元谋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有些科技措施尚需试验、摸索、逐步完善,且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接受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无公害蔬菜生产只能遵循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循序渐进、逐步发展。因此,能禹镇在州、县农科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分别在摩诃、龙泉建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带动,农民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初步掌握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措施,为加快推进创造了条件。

由于发展无公害蔬菜需施用低毒、低残留、高效生物农药,见效慢,价格比普通农药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无公害蔬菜生产出来后,由于没有及时申报质量检测认证,因此,无任何标识。上市后,只能同普通蔬菜混卖,价格优势难以体现,优质不优价,严重挫伤了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为此,要加紧申报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认证。通过质量检测认证的产品,要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植名品名牌,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信用意识、特色意识。及时向工商部门办理商标注册登记。同时,注重产品包装,在产品的包装上清楚标明产地、商标、认证标志等有关事项,不断改善蔬菜包装质量和条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严格区分与普通蔬菜的差异,有效解决无公害蔬菜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农户生产种植无公害蔬菜的积极性。

要逐步建立健全市场检测体系,对上市交易的蔬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对达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在交通运输、专柜开辟、市场销售等方面,实施扶持和政策优惠;对达不到无公害标准的产品,实行淘汰制,限制其产品上市交易。促使广大农户不断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保证蔬菜生产按无公害标准、要求进行,有效提升整个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档次。同时,逐步建立基地监测网络,合理布设田间生产、农药监测站(点),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形成监测网络,对基地内外的无公害蔬菜产品,进行定期不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要积极培育无公害蔬菜专业市场,进一步拓宽营销网络,要通过“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经纪人跑贩销”等多种途径,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参与无公害蔬菜营销活动。进一步扶持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扶持和发展各种形式农产品产销合作组织、科技专业协会,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以高效的运作机制,形成全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手段,开辟直销、产销直挂、净菜配送、无公害蔬菜产品销售专柜等营销服务方式,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农科部门要研究制定适用于元谋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规范、栽培模式。要保证蔬菜生产达到无公害标准,需要有一套规范化的技术体系支撑,其中,涉及环境质量、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监测管理、栽培制度、病虫草综合防治、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等。通过这套技术体系的研制和应用来控制农药、销酸盐等的污染。要做好新品种、新肥药的引进、示范、推广应用和管理规范工作。各级农科部门要精心选育一批品质好、抗病力强的蔬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要继续完善蔬菜产品病虫害预警、预报制度,指导农户掌握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积极推广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生物、物理防治措施,及时帮助解决农户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蔬菜产业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少,蔬菜产品大多是鲜菜直接进入销售环节,一方面,不利于蔬菜保鲜、贮藏、运输;另一方面,由于菜季相对集中,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使蔬菜产品质量和整体效益难以体现。因此,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着力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强管理,完善服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全力扶持,培强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实现蔬菜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建设,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