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优秀5篇)

时间:2023-10-05 15:15:39 作者:ZS文王 最新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优秀5篇)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篇一

贯彻落实国家总书记“四个切实”要求,按照办党组关于扶贫开发调研的安排部署,围绕“切实落实领导责任”专题,7月22日至8月5日,第一调研组先后深入哈密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州开展实地调研,并在克州听取喀什地区工作汇报。经过共同努力,调研组按时完成了调研任务,取得了初步调研成果。

一、专题调研基本情况

根据《关于做好扶贫开发调研工作的紧急通知》(新扶贫领传〔2015〕10号)要求,第一调研组深入转变作风,把握主题主线,实地调研求证。调研工作基本思路:调研之前,加强政策研究,明确内容要点;调研之中,紧凑安排行程,充分沟通交流;调研结束,深刻思考总结,提出意见建议。

一是充分认识调研的重要意义。在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围绕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加强问题研究,对于制定扶贫攻坚具体方案具有重要意义。调研组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专题调研作为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具体实践,加强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的学习领会,精心制定调研工作方案和行程安排,明确成员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从各方面着手确保调研活动质量和实效。同时,认真研究分析基层实际做法,提炼总结有价值的经验典型,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工作建议。调研全程体现了调研组成员的扶贫开发紧迫感和责任担当。

二是创新优化调研方式与方法。调研启程前,先行摸底各地小康“短板”实情和精准扶贫开展情况,便于在基层开展对照调研和针对研究。调研过程坚持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既全面了解总体进展情况,又实地查看工作点政策汇集效应,以此检验当地领导责任落实效果。同时,召开由地县乡村四级领导、部门、企业及贫困户参与的座谈会,注重吸收意见和建议,引导基层理清思路。每晚调研组都召开小组会议,沟通交流心得体会,提出后续需要加强的调研内容。调研期间,调研组先后在哈密地区、克州、阿克苏地区、阿合奇县、乌什县等召开6次座谈会,实地查看哈密市天山乡头道沟村、二道沟村,阿合奇县民俗文化村、行政服务中心、新疆金之源公司,乌什县依麻木乡等地项目进展。

三是牢牢把握调研重点与内容。本次调研内容丰富、涉及面广、针对性强。调研组紧紧围绕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落实情况;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情况;定位和破解扶贫“短板”情况;实施贫困村“九通九有九能”扶贫规划情况;规范运行“七到村七到户七到人”精准扶贫方式情况等调研内容,安排座谈会议程和调研点类型,既调研了重点地州和重点县的主体责任、各地党政的一把手责任,又调研了各级行业部门的政治责任和扶贫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了落实扶贫开发领导责任需要加强的方面和方向。

四是坚持调研与政策宣讲同步。结合实地调研活动,调研组深刻解读国家总书记“四个切实”、“四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时代背景和丰富内涵,清晰阐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形势和鲜明特征,科学分析全面小康背景下扶贫开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强调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以及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要求各地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判断和自治区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打好打赢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二、各地主要经验做法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会议以来,各地党政强化对扶贫开发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探索形成了更加清晰的工作思路,采取了更大力度的有效措施,取得了富有成效的扶贫成果。从工作汇报和调研情况来看,四个地州能够坚持高度重视、高层设计、高位推进,在安排部署、过程管理、形成合力、绩效考核等方面,认真落实应有的领导责任,推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等计划任务,为“十三五”扶贫开发攻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健全扶贫机构,强化扶贫开发组织保障。各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机构和队伍建设,成立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充实扶贫办干部力量,不断改善扶贫部门工作条件,保障了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哈密地区始终坚持扶贫开发“一把手”负总责,建立地区、县市、乡镇三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扶贫开发统筹协调和指导推进工作。同时,逐步充实了贫困乡、贫困村扶贫专干队伍。特别是给于巴里坤县扶贫办主任副处级待遇,伊吾县组织部长分管扶贫,切实提高了扶贫干部落实扶贫开发责任的积极性。喀什地区成立了以地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5名地委行署领导、4名援疆指挥部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40个地直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各县市也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丰富了高位推动的力量组成。克州选派151名机关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直接传导扶贫开发责任和政策支持,增强贫困村推进扶贫开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各级扶贫干部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落实扶贫工作要求的执行力。阿克苏地区抢抓南疆三地州片区政策机遇,及时调整充实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压实工作担子、夯实工作责任,实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面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是统筹安排部署,立足全局谋划扶贫开发。各地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摆在突出首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围绕农业农村甚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召开专题会议研讨,定位和破解扶贫“短板”,谋划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推进措施、减贫计划,做到早安排、同部署、齐落实。哈密地区围绕全面小康,落实“五化同步”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整村推进等十大工程,确保如期实现年巴里坤县、伊吾县“摘帽”,建档立卡28个贫困村全面退出、6399人如期脱贫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各县市结合“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也都提出了相应的年度目标任务。克州响应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动员令,立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出了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强基础的工作思路,确保年均减贫3万人、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阿合奇县等三县一市全部“摘帽”。阿克苏地区立足南疆四地州片区建设,坚持小片区示范引领和县市间均衡带动发展,不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力争2020年前各县市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喀什地区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借助“一路一带”向西推进战略优势,大力发展产城融合、以城代乡、城乡一体区域经济,确保早日实现“十三五”目标任务。

三是分解落实责任,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合力。围绕实施贫困村“九通九有九能”整村推进,各地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制度,发挥部门优势,分清工作职责,落实任务分工,巩固和强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疆扶贫工作格局,推动实现扶贫开发联动效应和综合效益。哈密地区结合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坚持“统一规划、渠道不变、集中投入、各计其功”,制定整村推进实施方案,明确年度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并分解到行业部门启动实施,5年来累计整合近20亿元。克州制定定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引导各级帮扶单位加大支持,2015年上半年就协调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协调金融机构开展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落实项目贷款1.28亿元,使3863户贫困户直接受益。阿克苏地区制定《-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扶贫开发责任及具体任务,搭建工作平台和项目载体,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喀什地区与各县市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扶贫开发目标量化管理。同时,利用全国扶贫日活动,加强扶贫宣传和力量整合,全社会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四是联县包村帮户,坚持以上率下推动工作。各地发挥自治区领导联县包村帮户工作示范作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坚持一线挂帅、亲自指挥、挂钩脱贫,经常深入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带动行业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落实责任,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哈密地区30名厅局级以上领导每人负责联系一个贫困乡,117家地直机关单位和126家驻地企业领导联系68个贫困村,500余名领导干部每人帮扶1户贫困户,实现了领导责任全覆盖。克州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要求,结合“访民情、惠民生、居民心“活动,协调争取自治区、地州、县市526家部门领导不脱贫、不脱钩。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也都将扶贫开发视为己任,协调各方面政策资金和扶贫开发项目,加大所在贫困村的有效帮扶。

五是创新管理体制,加强扶贫工作督导检查。各地党委、政府领导同志能够切实改进作风,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督促检查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哈密地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定期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研究具体问题并督促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四套班子领导每月到贫困村开展调研,了解资金项目进展和贫困群众需求。同时,成立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指挥部,由县市四套班子领导担任工作组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导工作。克州采取制定脱贫办法、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脱贫档案、开展督查工作、分析数据信息等“五步法“,认真抓好扶贫对象精准脱贫工作。喀什地区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定期开展工作督查,定期通报相关情况,研究解决扶贫开发重点问题。阿克苏地区坚持扶贫资金项目四级全程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贫困群众监督,确保资金执行和项目建设安全规范。

六是开展绩效评价,落实相应奖惩激励措施。各地对扶贫开发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加大奖优罚劣、鞭策激励力度,引导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哈密地区坚持扶贫开发与评先评优、文明单位创建、绩效考核、干部使用相“挂钩”,健全扶贫重点任务跟踪问效、督查督办、专门巡视制度,不断推进扶贫系统效能建设再上新台阶。阿克苏定期制定定期考核办法,每季度对县市扶贫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对工作滞后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主要领导。今年,阿克苏地区调整了4名扶贫开发工作不力的乡党委书记。克州、喀什地区坚持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在绩效考核中加大了扶贫开发权重,并将此作为部门单位和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关于强化领导责任的初步思考

坚持“中央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任务”,“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就是我们的行动”,我们感觉到,切实落实各级党政领导责任,必须做到:在认识方面,责任意识要更加统一;在落实方面,工作步调要更加一致;在体制方面,分工关系要更加顺畅;在监督方面,内外监管要更加到位。总之,必须秉持战略思维和全局眼光,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切实增强做好“十三五”扶贫开发的现实紧迫感、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坚持用国家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要提高对扶贫开发重要性的认识。扶贫开发不仅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就全区而言,确保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对于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各级党政必须把握好扶贫开发与全局工作的关系,克服基层稳定任务繁重、无暇顾及扶贫开发,扶贫工作无关大局、只是扶贫部门一家之责的片面认识,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小康、民生工程、检验和考核干部的重中之重,举全区之力、集各方智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和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结合“十三五”扶贫规划编制,把扶贫开发作强基固本的有效措施,加强高层谋划、制度设计和政策衔接,切实发挥出扶贫开发的综合社会效益,实现稳增长与惠民生双赢。

二要强化对中央扶贫政策要求的理解。围绕贯彻落实国家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层面已经就扶贫开发作出新的部署,提出了两个“全面消除”、确保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的新要求,自治区也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体系并作出相应安排。各级党政领导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掌握核心要义、把握关键要旨上下功夫,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避免思想不解放导致态度不坚决、行动不彻底,在明确目标任务上有后顾之忧,甚至扶贫工作总体不能紧跟中央和自治区节奏。立足全面小康时间节点,把中央要求作为硬指标、硬任务、硬杠杠,增强贯彻执行的主动性和履职担责的主体意识,紧密联系当地扶贫开发现状,顺应扶贫对象现实需要,加深对扶贫开发主要目标、关键措施、年度计划、考核验收的全面把握,科学有效地推动扶贫开发实现既定目标任务。

三要厘清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边界。各级党政是本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推动者,承担着相应的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职责模糊、权责不清,势必造成扶贫政策衔接不到位、精准扶贫难以落实、扶贫成效不能全部显现。各级党政要建立健全扶贫开发推进机制,完善工作流程制度,划定扶贫开发“责任田”,清晰界定责任的内涵外延,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社会责任、监管责任、考核责任,厘清各自在政策设计、项目实施、成果验收等扶贫开发全过程中的权力和责任。同时,理顺部门单位之间、社会力量之间的工作关系,顺畅扶贫政策输入渠道,做到向上向下都能统一指挥、归口管理、各尽其责,形成分级负责、协助配合、共同推进的扶贫开发社会合力。

四要构建落实扶贫责任的监督体系。加强各方面的监督检查,是确保扶贫开发顺利推进、扶贫资金项目安全合规、扶贫成效达到预期的重要保障。改变落实责任主要靠年初分解、年中督查、年终考核的三个阶段工作安排,克服上面布置地方动手抓一下、上级检查临时应付一次、年终考核应急重视一会,避免扶贫项目随意安排、扶贫资金任意使用,要着力健全责任落实的有效监督体系,建立起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和提醒制度,推动扶贫开发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以书面和工作例会等形式,逐级定期汇报扶贫工作进展,探讨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督促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要完善经常性督查制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作用,对发现的违规问题,限期整改纠正。建立全方位监督网络,加强权力公开和政务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落实责任约谈和追究制度,严肃执行纪律,形成良好责任导向。

五要加大扶贫工作成效的考核力度。推动各级党政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必须发挥工作考核的指挥棒和推动力作用。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述职述廉重要内容,强化各级党政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与评先评优、文明单位创建、绩效考核、干部使用相“挂钩”制度,加大奖优罚劣、鞭策激励力度,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的考核,对完不成扶贫开发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坚持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全面考核与专项考核结合,推动实行社会化评价,委托第三方开展测评。加强对行业部门的考核与定点帮扶工作的督查,对每年完成目标任务情况进行通报。

四、推动落实领导责任的建议

国家总书记强调,党政一把手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肩上有沉甸甸的担子,身后有群众眼巴巴的目光。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履行领导职责,深入贫困乡村进行调查研究,因地制宜提出措施办法,亲自部署和协调落实。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让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结合专题调研,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强化扶贫干部队伍建设。基层扶贫开发队伍建设要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各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在强化自身对扶贫开发工作谋划思考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队伍建设,不断改善扶贫部门工作条件,协调提供必需的经费保障。加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开发能力建设,干部配备上优先加强,打造一支真正懂扶贫、通民情、接地气、善抓实干的干部队伍。贫困村数量较多或扶贫开发任务重的乡镇,主要领导结合“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集中精力抓扶贫开发工作,并确定1名以上扶贫专干,保证人员、经费到位,事有人干、责有人负。着眼于强村富民、强基固本,建立村干部优化和人才保障机制,拓宽选任渠道,真正把一些有志向的大学生、有能力的退伍军人、优秀的返乡务工人员和村里的致富能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切实把村班子打造成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创新干部培训方式方法,逐步提升扶贫干部在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决策部署中的落实力、执行力。

二是建立“五级联动”管理体制。总体原则是“区负总责、地州统筹、县抓落实、乡镇实施、村级参与”。自治区重点围绕抓好政策制定、目标确定、项目规划、资金投放、检查指导、考核评价等,查找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研究改进完善管理体制的途径和方法。地州重点围绕抓好组织动员、区域统筹、项目监管、资金审计、上下沟通等,查找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措施。县市重点围绕抓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落实等,查找项目执行和资金使用中偏位移位错位的问题,研究堵塞漏洞、提高精准度的具体办法。乡镇重点围绕抓好扶贫对象管理、项目选择实施等,查找扶贫对象识别管理、项目实施中的薄弱环节,研究推动项目实施和贫困人口脱贫的具体方案。村级重点围绕抓好项目初选、公开公示、群众参与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研究增强群众主体意识,扩大群众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的实现途径和具体方法。

三是加强组织推动工作。调整充实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职责,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具体领导,经常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掌握各地情况,定期进行通报,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并督促落实各项要求。贫困地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发挥扶贫开发工作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监管主体相应责任,认真落实联系点制度,坚持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事项亲自协调、任务落实亲自过问,制定落实扶贫开发攻坚实施方案,以扶贫开发统揽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到同步研究、同步规划、同步推进,把责任、压力、信心和支持传导下去,统筹本区域内各方面扶贫力量,认真组织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有关行业部门主要领导是行业扶贫第一责任人,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己任,瞄准贫困区域、贫困村和贫困户,编制和实施规划,加强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各级扶贫部门负责同志要增强履职尽责意识,不断强化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具体实施扶贫开发的能力,积极开展、认真做好各项衔接协调工作。

四是建立目标责任制。全面下放扶贫项目审批权限,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制度。建立“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落实年度工作要点和总体部署,制定扶贫开发攻坚工作台账,每年对所辖地、县、乡村和相关单位分解下达减贫、增收等四项任务。五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立下军令状,与上级党委、政府签订脱贫责任书,每年向上级专题报告扶贫开发攻坚工作进展情况。完善工作方案,倒排时间表,定任务、定目标、定时限、定人员、定分工,加快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实行公开承诺,将整村推进、金融扶贫、搬迁扶贫等任务列为向社会公开承诺办理的实事,并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五是加强权力制约监督。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贪腐工作,强化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造血钱”的认识,教育引导各地党政领导绝不能截留挪用,绝不能挥霍浪费,更不能中饱私囊,一定要管理好、使用好,真正用在刀刃上,努力以自己的清廉凝聚民心,以自己的辛苦换来百姓的幸福,真正把扶贫开发打造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廉洁工程。在改革“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做好资金监管,提高使用精准度。把扶贫资金安排与减贫成效挂钩,加大按扶贫成效分配资金的比重。指导县级建立扶贫项目数据库,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简化资金拨付流程。完善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发挥好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作用。对扶贫开发实行图表式管理,对项目资金、物资使用等进行全程动态监管,建立健全资金效益评估机制,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加大审计监督力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项目效益发挥。

六是严格实行考核奖惩。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会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认真落实《自治区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把扶贫开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增强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督促各地制定符合当地实情的考核细则,发挥贫困县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促进贫困县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科学发展,加快脱贫步伐,为全区贫困农牧民共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绩效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和干部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不能按期“摘帽”和造假“摘帽”的,严格追究领导责任,促进扶贫开发快速健康推进,真正形成以科学发展论英雄、凭为民实绩用干部的导向。

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篇二

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对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研究检查的通知》精神,现按照调研检查内容和我县的工作实际,对xx年工作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和xx年工作的打算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省“三西”扶贫县之一,全县辖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总耕地面积137.79万亩,其中水浇地47.36万亩,人均水浇地1.1亩。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076元,人均占有粮348公斤。全县有6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62个扶贫重点村,21个插花贫困村;有18个纯移民贫困村,34个纯移民社(点)。6个重点扶贫乡镇中未列入扶持的贫困村有22个。截止xx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9.12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4万人,低收入人口7.68万人。xx-xx年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有41个,其中重点扶贫项目村27个,纯移民村9个,非重点村5个。经过几年的整村推进和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目前贫困面由xx年的24%下降到xx年的20%。

二、关于省委、省政府批转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

省委、省政府(xx)16号文件下发之后,我们结合兰州市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的意见》的精神,组织学习讨论了两个文件,并结合我县的实际贯彻落实。一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目标、任务、标准和意义,提高了认识,坚定了搞好整村推进的信心。二是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握的七项原则,并在工作中付诸实施和贯彻落实。三是结合本地的实际,围绕整村推进开展工作。四是协调和配合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开展工作。总之我们认为16号文件,政策性、指导性、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搞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xx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xx年扶贫开发项目的完成情况

xx年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关怀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部门、乡镇、村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大力扶持和配合下,扶贫开发项目的各项实施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已基本完成了预期的建设任务。

xx年省扶贫办下达分配给我县的“三西”专项资金为1160万元,其中小型水利20万元,整村推进868万元,占总资金1160万元的75%,占要素分配资金911万元的95%,种养业基地建设资金50万元,移民土壤改造资金84万元,科技扶贫资金41万元,产业化资金80万元。共签订扶贫项目实施责任书31份。截止目前资金拨付893.67万元,拨付率为77%,报帐资金927.97万元,报帐率为80%。

1、小型水利2项,投资20万元,衬砌渠道2300米,新打机井1眼,已全部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和报帐。

3、养殖业基地建设项目3项,总投资50万元,已拨付资金35万元,拨付率为70%,报帐资金15万元、占30%,目前已完成羊舍面积1500平方米,购进羊只600只。其中两个项目已验收并通过审计。

4、移民漏砂地改造项目总投资84万元,计划改造漏砂地840亩,实际改造漏砂地168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200%,已通过验收,报帐率达到100%。

5、产业化项目总投资80万元,已分三个村分步实施,现已拨付资金50万元,占总资金的62.5%,目前已建猪舍面积3370平方米,按计划已完成任务。引进种猪437头,占任务600头的72%。预计在12月底之前可全部完成任务。

四、较好的帮扶工作的'进展情况

今年我县的帮扶工作,在省、市、县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有关帮扶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截止目前,各帮扶部门,为群众办实事59项,落实帮扶资金88.892万元。在帮扶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时调整落实了126家帮扶单位,其中市级单位45个,县级单位81个。二是加大了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三是加强协调、沟通与联系,以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让帮扶单位了解乡情、村情、民情,研究帮扶对策,制定帮扶计划。四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为群众办实事,使帮扶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出现了上下互动动真情、帮助扶贫有资金,生产生活条件有改善的新局面。

五、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面大、量广、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立即召开动员会议,安排落实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的底数,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全县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45万多农业人口中共涉及到13个乡镇、182个行政村的8.4万户、36.3万人口中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建档立卡,全县有贫困人口91158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403人,低收入贫困人口76755人。同时还对全县新增返贫的贫困人口(包括移民贫困人口)也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并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

六、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情况

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竞争与就业能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全县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培训为主要形式,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一是今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由县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业广播学校、永登师范、县就业局培训中心、县卫生学校、县委党校等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国家职业培训标准及不同行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开展培训。二是种植业、养殖业培训工作由县畜牧站、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劳务输出人员达到9万多人次,全县职业技术技能培训5000人次,农民技术员培训1000多人次,举办培训班50多期,有组织的劳务培训转移4000人次,较好的完成了劳务培训转移工作。受到了省、市委的好评和肯定。

七、十一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

八、进一步加大扶贫项目宣传工作

近几年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以来,国家及省、市扶贫部门对改善我县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了大量的“三西”扶贫资金,建设了较多的扶贫项目,但是对已建的扶贫项目宣传工作不够重视,部分农民群众对建设在眼前的扶贫项目很模糊,不认识,不知道是什么资金建设的项目,因此,今年为了加大对扶贫项目的宣传工作,对于农民群众支持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关心扶贫项目,热爱扶贫项目,管理扶贫项目,推动扶贫项目滚动持续发展,更好的发挥扶贫项目的效益,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后,是整村推进的项目都必须建立永久性标准牌一块,书写扶贫标语15条。单独项目,如机井、水窖、渠道、养畜棚都要突出宣传扶贫工作的字样或建立一块小标牌,10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必须书写5条以上的标语,10万元以下的项目必须书写3条标准,并作为检查验收扶贫项目评比的依据。

九、狠抓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今年在整村推进项目报帐的过程中,我们统一安排时间,集中进行报帐。由乡(镇)长带队,项目实施单位的负责人参加,由扶贫办、财政局联合办公,审批报帐,加快了报帐进度,提高了报帐效率,减少了报帐费用。

十、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增收项目的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协议,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逐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

十一、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突出一个“早”字。省、市项目下达后,我们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立即召开了扶贫项目实施动员会议,层层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二)突出一个“量”字,就是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量化项目指标,定时间、定进度、定任务、定目标。今年县扶贫干部全面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软硬件齐抓全过程跟踪管理,一抓到底。

(三)突出一个“实”字,就是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折不扣一字不变的落实省、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和项目内容。

(四)突出一个“新”字,就是用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指导工作,安排工作,以全新的工作态度、全新的工作面貌实施项目,落实项目。

(五)突出一个“创”字,就是在工作中创一流,争一流,依据省、市的要求和全县扶贫开发的实际,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一流的成绩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

(六)突出一个“重”字,就是在理清扶贫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在扶贫开发的全盘工作中,突出重点、抓重点,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工作。

十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xx年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还没有跟上去。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民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群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参与整村推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整村推进资金额度小,信贷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以及其它整合资金跟不上,特别是千人以上的村,扶持60万元左右的资金,使整村推进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三)、已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后续管理和发展还没有跟上去,可以说很不尽人意,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使扶贫资金的滚动发展还不能落到实处,也还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益。

(四)、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低,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经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使一些产业和项目还不能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效益发挥的不好,不明显。

(五)、xx年整村推进项目中的扶贫贴息资金,由于贫困户家庭困难,无贷款抵押的财物和找不到银行认可的贷款担保对象,贴息项目无法实施。因此建议将xx年整村推进的贷款贴息调整给已贷到种养业款的贫困农户,并建议xx年给县区一些贷款贴息资金,鼓励能贷到款的贫困农民发展种养业。

(六)、尽管永登县已不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县,但在贫困乡镇中还有22个贫困村,在移民乡镇中有18个纯移民村,21个插花贫困村,34个移民贫困社还比较贫困,请求列入重点村、社给予扶持。

(七)、省委(xx)16号文件中提出要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此项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比较困难。

(八)、引大灌区移民尚有10244亩劣质漏砂耕地需要改良,请省、市扶贫办继续给予扶持。

(九)、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意识、文化素质比较差,思想比较落后,请省、市继续对劳务培训转移工作给予(2016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研报告)资金扶持。

(十)、整村推进项目村的培训工作,建议培训学院在上报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之前给予培训,有利于乡村干部参与编制规划工作。

十三、xx年项目申报工作情况

十四、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以脱贫致富奔小康总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以整村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贫困群众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途径,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关键,以农民群众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努力开创全县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搞好协调服务。

为了完整的实施好xx年的各类扶贫项目,我们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继续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包项目制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凡是整村推进的每个项目,在检测小组、规划小组的领导下,乡、村都要明确责任,并要有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实施、监督管理。县扶贫办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监督、检查验收到位,全程搞好跟踪协调服务与管理。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严把项目进度、质量、数量三个关口。

为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一要严把项目进度,要与乡、村群众共同确定进度计划,列出项目建设时间表,从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确保项目按期和提前完成。二要严把项目的质量工作,要全过程的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达到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三要严把数量关,在项目实施中,凡是到户项目,户户要签字确认,要把项目量化到户,规划到地块,公益性项目要召开相关会议让群众予以认可确认。

(三)、严格资金管理,落实报帐制度。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接受监督,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再审查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四)、突出重点,优先扶持特困群体。

在实施各类扶贫项目过程中,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中,要优先扶持计生特困户、残疾特困户、复退军人特困户,要突出重点,倾斜物资和资金,切实解决好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带动他们摆脱贫困。

(五)、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项目村的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要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合同,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对种养业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项目要积极倡导资金不出村,滚动发展使用。年收回的资金和物资视其项目效益再进行投放,以合同的方式要求发展,约束发展。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调研检查为新的工作起点,转变工作作风,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切实把扶贫工作搞成群众满意,群众受益的工程,为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做出应有的贡献。

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篇三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抢抓扶贫开发覆盖全国范围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办法,为全面实施好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所以要脱贫致富,必需要正视矛盾,确立扶贫开发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定位,突出重点,对症下药,方才抓出新成效。

一、当前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确立脱贫目标,明确责任,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牢牢把握为民富民这个根本目的,突出农民增收这个核心任务,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交通道路大大改善。农村路难行,农村交通环境差,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各级党委政府制订实施方案,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农村村道硬底化工程,农村交通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二是教学条件日益改善。经过各级单位的帮助扶贫投入,贫困镇村的中小学教学条件日益改善,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提高,缩短城乡距离。三是农村的饮水安全和安居工程大为改善。政府高度关注饮水安全和安居工程,坚持以人为本,加大投入力度,逐步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和安居工程问题,农村群众安全饮水和住房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四是五保的政策得到落实。主要为加强农村五保老人基本生活保障体系的建设,通过积极配套相关措施,逐年提高供养标准,基本实现了农村五保老人的应保尽保,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五是种养项目全面推进。采取引、推、促、帮、带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强化科技服务、狠抓基地建设,念好产业扶贫“富民经”,建设一批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增强辐射能力。六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大增加。利用山林、矿产、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资源优势,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进行联合开发,拓展收入来源,增加集体收入。

二、当前扶贫开发所存在的问题

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绩,但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1、资金给付不及时、数额不足,扶贫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的扶贫帮扶资金虽然在大幅度增加,但随着物价水平和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扶贫资金投入和脱贫致富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尤其在产业扶贫和基础设施改造方面,扶持资金少体现得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扶贫资金难以及时到位、“远水不解近渴”的问题同样影响着扶贫开发效果。教育、医疗费用过高,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低保、医保额度低、规模小,解决贫困农民实际困难的效果还不够明显。

2、农民增收后劲乏力。近几年,虽然大多贫困村都扶持建设了一定规模的扶贫产业园区,但园区建设者多为具备资金实力的外来大户,这部分人成了扶贫资金的最大受益者,贫困村农民主要靠在园区务工谋取收入,产业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扶强不扶弱”的机制弊端,贫困农民增收因此后劲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农民一旦遇上自然灾害、或者因病因学返贫现象严重。

3、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一时难以改变。绝大多数扶贫开发重点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相对不足,这些条件都成为制约农村扶贫攻坚战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瓶颈;而仅仅依靠扶贫开发专项资金,难以解决全部问题。

4、资金投入不足,缺口大。国家财政虽然每年投入上千万扶贫资金,但与当地县市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缺口,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启动,影响到贫困村农民脱贫步伐。

5、贫困村发展水平不够均衡。省、市单位包扶的村,由于资金投入较多,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发展较快;县个别单位扶持的贫困村工作力度还不够大,资金投入不足,扶贫效果不够理想,导致村与村之间的发展水平失衡。

6、贫困群众参与的内在积极性不够高。虽然这几年政府积极开展扶贫,但实际工作中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度的政府行为,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有限,普遍缺乏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由于长期生产发展不起来,贫困户也缺乏创业的信心,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贫困人口的参与只是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决策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影响了扶贫的效果。

7、产业支撑脱贫力度不大。农业产业化规模小,深度开发的科技含量不高。脱贫基础不牢,导致农民收入波动较大,返贫比重较高。表现为农民自有的生产管理方式依赖于传统模式,导致农产品效益低;龙头企业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加工设备档次低,加工能力弱,缺乏科技支撑和创新。

8、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多数镇村干部的责任心都较强,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干出显著成绩。但也有少数地方和部门干部对扶贫开发工作不重视,工作滞后,这也是影响扶贫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扶贫开发的建议意见

农村扶贫开发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新形势下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尤其是对省级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扶贫开发条例的宣传力度要加强,形成全社会积极支持扶贫济困的良好氛围,利用各种有效形式进行学习和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一是各乡镇及市级部门从事扶贫工作的干部,要加强扶贫条例和有关扶贫政策法规的学习,熟悉条例及有关农村扶贫政策内容,明确自身职能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二是加大对贫困农户致富典型的宣传教育,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脱贫致富思想。三是让全市企业树立共同富裕才算富的思想,主动回报社会,感恩社会,使企业积极参与农村扶贫事业。在宣传形式上有针对性,采用农户看得见、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发挥宣传效果;在宣传内容上采取多部门联合印制宣传手册,把党和政府对农村、农民的惠农政策予以全面贯彻,把农村产业发展政策,医疗、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全面宣传。

2、加强管理,保障实效。进一步转化扶贫开发思路,强化扶贫开发理念,主攻招商引资;把每年的扶贫开发任务和项目建设任务层层分解,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年底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了各项扶贫措施的落实。同时,对一些由扶贫引进建成的项目,要做好巩固或者移交工作,探索一套好的管理模式,如由贫困户成立股份公司,参股经营,合作分红的模式,使之得到长期健康发展,不断发挥作用,使贫困地区的群众能够稳步持续增收,有效带动贫困户致富。

3、落实资金,确保投入。职能部门要继续做好扶贫开发跟踪落实工作,主动积极地向上级汇报好扶贫工作,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扶贫项目及资金的投入,同时,继续加大本级财政投入的扶贫开发力度,根据县市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而增加,根据上级扶贫项目资金给予一定的配套。

4、强化监管,专款专用。对扶贫项目资金,要公开,实行项目直达,减少中间环节,做到专款、专项、专用,坚决杜绝扶贫项目资金的非建设性投入;在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过程中,财政、扶贫部门积极配合审计把关,监察等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对严重违纪的,要依法从严、从快查处,绝对不能姑息养奸。

5、加强执法,确保落实。坚决将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贯彻实施好,为扶贫开发打好了法律基础,政府要继续督促相关部门加强执法和执法监督,保证扶贫法律法规的切实执行,并加强对法律法规、政策执行不到位的行为进行督促落实;对违法违纪问题严格查处,限期纠正,全面提高依法治理的水平,保证扶贫工作全面发展。

6、完善设施,改善条件。要始终把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夯实发展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措施来抓。要紧紧抓住实施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贫困村及基础设施较差村社的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已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理,发挥好其应有的作用,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农村供电质量不高、农村电力配送不正常和信息通讯不畅等问题,从根本上实现群众稳定发展的目标,打破了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使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提高。

7、扶贫扶智,增强意识。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帮助群众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认真做好贫困人口的职业教育、务工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从而激活贫困农户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脱贫致富的意识和积极性。从“要我脱贫”转化为“我要脱贫”,变“要我干”为“我要干”,激发了群众的创造力。通过做好技能技术培训培训,达到致富一方群众的目标,积极推进扶贫开发整体水平。

8、配强队伍,提高素质。为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需要。要切实抓好基层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重点抓好镇村两级班子建设,使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注意选派一批年富力强,有志于扶贫事业、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到镇村担任领导职务,优化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让干部在服务中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在提高思想素质和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扶贫开发的要求。

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篇四

本文目录
  1.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
  2. 扶贫办公室关于扶贫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3. 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4. 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镇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为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创新财政扶贫工作方式,我们带着是否继续对贫困对象实行救助式扶贫的问题,对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镇的贫困状况和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中,选择扶贫方式进行了认真思考,谨借此文谈点见解和建议。

**镇位于惠阳镇西北部,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总面积73.7平方公里,总人口9791人(苗族人口9766人,侗族13人,水族4人,布衣族8人),下辖13个行政村,123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寨。全镇有7所小学,教师71人,学生879人,镇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5个,卫生从业人员17人。**镇主要产业为传统种养殖业,主要农产品为稻谷、玉米,规模小,价值低,品种单一。工矿业缺乏,经济基础薄弱。20xx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813万元,国民收入1530元,农业总产值1400多万元,财政收入9.8万元,粮食总产量3707.8吨,人均粮食产量387.8斤,人均纯收入1156元。近年,**镇以旅游业为龙头,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20xx年,全镇旅游收入总共123.1万元。

全镇现有绝对贫困人口1140人,低收入贫困人口3477人。因全镇均为典型的高山地貌,乌肖、乌吉民等村还活在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方,主要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务工。为改变这部分人的生存环境,县委、县政府组织县财政局、县扶贫办等相关部门,竭力配套改善村民生产基础设施,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各项扶贫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1、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镇大部分村寨位于深山区,海拔高,地理条件差——气候条件不好,道路交通不便,信息传递不灵,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收效不良,农产品经济价值不高,农民增收不快,改变自然状况的能力不强,使得农民生活在一个“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低——改变自然条件难——农民收入低”的恶性循环中。

2、受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影响。由于受经济、地理、人文、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市民,尤其在偏僻落后得山村,农民的教育状况更不容乐观。根据20xx年人口普查,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仅为6.79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高达54.17%。20xx年的调查显示,在低收入人群中(纯收入924元/年·人),**镇18—45周岁劳动力(农村主要劳力)文化层次很低,高中仅占11.26%,小学及以下占34.5 %,在郎德的务农劳动力中,初中以下学历所占比率高达88.74%。由于文化层次偏低,小农经济意识较严重,种植养殖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接受新的知识文化的能力相对较弱,劳动力转移输出困难,这给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过程中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之一。

3、受产业结构的影响。受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所限,**镇长期以来缺乏工矿业及第三产业,尤其在一类、二类村,第三产业几乎没有涉足。种养殖业投入大,收益小,且主要目的是自产自消,商品率不高;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小,且收效不好,质量不高,农民收入渠道单一。除了传统农业,唯有收效的是郎德上寨旅游业,但由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低下,管理办法不科学,管理方式不规范,农民市场意识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其发展初步凸显瓶颈。虽然在“旅游兴镇”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近年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比较大,但还处于在对点(上、下郎德)的阶段,一时难以全面铺开。

4、受主劳多病的影响。山区的农业,是一种沉重体力劳动的行业,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和治疗,造成返贫现象突出。一个家庭祈求的是风调雨顺、守望的是五谷丰登、最大的愿望是家庭健康。但受山区自然经济条件的影响,尤其是高、寒、僻远地带卫生防疫工作跟不上,人们缺乏最基本的保健,引起病灾,有的甚至一病不起而引起返贫;受经济条件所限,“小病拖,大病挨”而失去健康引起返贫。这些主劳大都是家庭的脊梁,主宰幸福安康之神,因“病灾”将会使原本不殷实的家庭“没落”为贫困户人。

由于上述的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生产资金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下等因素,农民对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依赖性极强,而且,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不足、方法不科学,农业收成的好坏基本取决于当年天气状况。近年,气候变暖逐渐明显,旱灾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农业收入,造成农村生活“根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部分农户倾其所有并贷款投入到扩大生产,发展经济作物种植、养殖等造成暂时返贫。我镇排夫村部分农户为调整产业结构,拉钱负债的购置折耳根苗、魔芋种、良种肉牛等,但因缺乏经验,市场了解不足,加上经营不当,农产品最后不能转变成商品,目前,这些农户已是耗尽积蓄,甚至影响往后几年的农业生产投入。

由于自然灾害抵御难,一大批农户因灾返贫,需再次纳入搬迁扶贫范围;主劳多病致富难。据统计监测,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农村主要劳动力生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造成返贫的有309户、1083人。

**镇海拔高,农田分布在高山上,全镇群众沿袭着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生产模式,经济林园面积狭小。使得一方面支柱产业科学定位难。高山地区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发展的影响,尚未寻求到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方面支柱产业规模经营难。高山地区粮经兼作,且多经品种繁杂,要形成产业格局,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仅靠本地农民现有经济实力难以面对和承受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三方面,高山支柱产业产品销售难。高山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产业带的形成,因此,要谋求产业的发展尚需围绕基地,加速公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我镇自然环境恶劣,居住在高寒、偏远的农民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效益低。据统计全镇还有9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要修通这18.3公里路需投资91.5万元以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需投资50万元以上,且投入量大而产出率低。二是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由于受到打工经济的影响,中青年农民大多外出打工,新型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难度大,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一是受人口素质的影响,对农产品销售市场缺乏科学定位,生产经营适得其反,血本无归形成的贫困。二是灾害重建、规模发展至收益过渡期间形成的贫困。对于这两种致贫因素,难以认定扶持范围和标准,既使配套了相应政策也难以到位。

在非农忙季节,各村主要劳动力(18—50周岁劳动力)外出比例非常高,在短期内,这种劳务输出的确给其家庭带来一定的收入,但却使得一些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难以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改善,长期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

贫困村分类有利于政府对扶贫开发进行分批引导,确保资金投向实现整体(整村)公平,但以“一类、二类”作为资金投向的“导航器”有时难以实现各村的协调发展,扶贫开发在一定时期内显得力度不够,范围不广。

经过“八七”扶贫攻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的发展方向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生了新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扶贫主体已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扶贫发展;扶贫方式已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发展;扶贫开发的范围已由就地开发向异地开发发展;扶贫开发战略已由分散扶持向集中扶持发展。在重点贫困村,我们主张实施整村推进的扶贫方式。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进一步严格各项扶贫开发政策,突出扶贫开发的主体地位。一是要切实抓好扶贫开发政策的落实,让贫困农民享受政策,得到实惠,得到发展;二是要进一步锁定贫困村和贫困对象。以6个重点村1608个贫困对象为主战场,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对象和范围;三是认真实施规划与管理。要进一步充实、完善规划,维护规划的法律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切实做到“计划围绕规划下,项目按照规划做,资金随着规划走”。

第一,狠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是大力调整结构,抓好贫困农户的产业基地建设。按照全镇产业布局,应着重加强贫困农户的产业规划及发展工作,通过几年努力使贫困农户人均支柱产业达到0.8亩以上;二是切实抓好以畜禽为主的养殖业发展。合理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巩固引种成果,提高优质畜禽出栏比例,建立优质商品猪、羊、牛、家禽等生产基地,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抓住西部开发的大好机遇,积极培育养殖大户,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让大户引导、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对于产业优势较弱的贫困地区,应立足于本地特色,面向市场,挖掘本地土特新奇产品,走小而精、特而优之路,使之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门路。

第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一是坚持按照农业产业化、优化社区结构、效益优先的原则,加快扶贫公路建设步伐,在确保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提高村通公路的通达能力;二是切实抓好水利设施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饮水困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质量监管,巩固建设成果,确保一次建成,永久受益。

第三,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充分利用上郎德村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新思路、新方法。以下郎德村、“铜鼓之乡”乌流村、“芦笙之乡”南猛村等人文景观为依托,扩大经营规模和就业岗位,覆盖贫困地区农民,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一,要构筑抗灾救灾、扼制返贫,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一是政要把抗大灾的准备工作力争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扶贫、民政、卫生、财政、水电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现场监测调查,确保原始记录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并且准确及时的汇总相关资料,并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分类,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出台政策提供切实有效的依据,力争做到贴近于现实,贴心于人民。

第二,宏观调控,微观政策。在抗灾扼贫工作中要把握大局,注重方略。一是产业规模拓展要根据市场状况,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设计、捆绑资金、集中财力、整体推进”;二是配套政策宜实、宜细、宜操作、宜落实。对于受产业调整影响,过渡期贫困现象要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新政策;对于因灾(自然灾害、疫灾)影响而返贫的要集中资金、加大投入、一步到位、不留后患;对因主劳多病而导致返贫的要采取政府扶持,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注重扶智力、志气,辅以适当钱物,着力发展产业,特殊安排就业。

第三,落实责任,逐个击破。要竭力想方设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改善返贫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民政、财政、扶贫、土管、林业、农业、公安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二是针对不同返贫对象,由政府主导、社会帮扶、农户自筹、亲友馈赠,使之在一、二年内恢复原气,挤入解决温饱的行列;三是特殊情况要特殊照顾。各主管部门要放宽受灾贫困户用地、用林等政策,适当免收费用;优先配备生产生活用地和经济林园,满足生产资料的供应;各类企事业单位要放宽招工条件,予以照顾。共同营造全社会抗争贫困,消除贫困的良好的氛围。

第一,拓宽思维,进一步整合扶贫力量。一是大力实施农村社区扶贫。充分发挥农村的先进力量,突破性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破解农村公益事业难办的难题,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区。把扶贫任务、目标、措施落实到人,把责任区的扶贫成效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相挂钩,做到有领导抓、有专人管,工作年初有计划、半年有检查、年底有总结;三是拓宽社会帮扶渠道。社会帮扶工作已不仅仅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的责任,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民营企业、个体工商大户等群体融入到社会帮扶工作中来,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帮扶工作中的的重要作用,要把他们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完善好、宣传好,使之成为社会帮扶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二,整村推进,大力实施参与式扶贫。一是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人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把政府推动的扶贫开发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自觉行动。实施到户的项目,都要由群众自愿提出申请,正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群众投工投劳与农民减负的矛盾,牢牢把握“依法办事,手续完备,不留后患”。坚持群众自力更生,实行以工代赈,验收兑现;二是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把项目落实到户,把政策补助到村到户,解决好重点乡、村的交通、水利、通讯和群众看病难、子女入学难等问题,为他们实现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监管,增强项目资金管理的透明度。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所有项目要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做到“项目到村、任务到户、登记造册、张榜公布”。

第三,依托资源,大力扶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一是培育农村能人。引导一部分有头脑、有胆识、敢创敢干的农民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政府要大力加强引导、扶持,提高中介组织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结起来;二是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的加工企业要向精深加工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实现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产品加工范围,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逐步提高加工水平,扩大加工规模,由小规模、低档次的手工作业向大规模、上档次的加工企业发展转变,提高农副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和综合效益,努力形成“多元化竞争,多主体进入,多渠道流通”的新格局。

第四,在扶贫项目的实施方式上,改由容易造成监管不力、群众配合不够的部门包揽转向由主管部门指导监管、乡镇负责、各村实施的方式,分清职责,明确责任,充分调动村、乡(镇)、部门三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最大合力推进项目的有效实施。

第五,在扶贫资金投向上,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并重,在保证对重点贫困村寨资金投入的同时,对不属于重点村寨,但确实需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且群众积极性高的项目要适当安排资金投入。

第六,扶贫开发要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对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要通过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来提高生活质量;对擅长种养殖技术的,应适当协助其投入一定得启动资金,拓宽其收入渠道和收入水平;对不具备劳动能力的,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直接解决其生活困难。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为认真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改革体系的调查研究工作,为计划《新十年规划(纲要)》的制订作好前期数据资料及基本情况的收集分析,根据省扶贫办的有关工作要求,临沧市扶贫办及八县(区)扶贫办开展了针对贫困乡、村,特殊区域及特困山区人群为主要对象的重点调研。此次调研内容主要突出新千年以来全市扶贫工发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及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目前全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建议等。南美乡是临沧市唯一的一个拉祜族民族乡,是全市18个民族乡之一,是全市77个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倒数第一的特困乡,是云南省确定作重点调研的四个特困民族之一。基于该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市县两级组成调研工作组再次深入村组农户,对全乡扶贫开发工作和农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调研。

一、南美乡的基本情况

南美拉祜族民族乡位于临沧市临翔区西部,距临翔区政府所在地(临沧城)48公里,东与博尚相连,东北与章驮乡相邻,西与耿马县大兴乡接壤,南同双江县勐库镇相通。全乡国土面积120.86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密度为36人/平方公里)。全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33个村民小组。xx年底,全乡总农户数为1135户,总人口4368人,其中劳动力人数2498人,占总人口的57%。全乡耕地面积13450亩,其中水田2792亩,旱地10658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荞籽、小麦、豆类,经济作物以茶叶、核桃为主,兼有竹子、油菜、烤烟、白花木瓜等。在全乡4368人的总人口中,拉祜族人口3616人占83.5%。xx年的统计数显示,南美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35元,排全市77个乡镇的第77位。

二、南美乡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省、市、县各级各部门以不同渠道和方式对南美乡开展了强有力不间断的帮扶活动,通过近二十年的坚持和努力,南美乡拉祜族群众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状况得到较好的改善,越过了温饱,实现了安居,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社会事业等方面均得到较大的推动,拉祜群众走出困境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夯实。

(一)温饱安居工程使拉祜族山寨面貌有了质的改变。八十年代前,拉祜族群众几乎是清一色茅草房,窄小、拥挤、破烂、黑暗,人畜同居,村寨道路泥泞,遍地牲畜粪便,一出门即满脚满腿的泥巴粪便,群众生活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饥荒状态,靠国家救济度日,生产和生活状况十分令人堪忧。自九十年代开始,国家财政以扶贫温饱安居工程形式,从解决温饱、改善生存条件入手,通过重点村建设等措施,使南美拉祜族的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有了新的起步,百分之百的农户由茅草房搬进了新瓦房,并实现了人畜分离。

(二)产业开发建设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拉祜族群众由半猎半农向固定耕作过渡和转变提供了生存保障。通过种养殖等产业开发建设使拉祜族群众的收入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宽。到xx年底,全乡共建成茶园10400余亩,泡核桃2.2万亩,仅此两项产业人均面积达7.5亩,其它如竹子、百花木瓜等也具一定的规模。养殖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家畜、家禽饲养成为农户家庭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措施及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群众的增收步伐,农户经济收入由九十年代初的几百元稳步增加到如今的几千元上万元。通过基本建设投入的扶持,使南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建水塘修沟渠、坡地改台地、旱地改水田等措施得到较好的实施,保证了人均一亩以上的基本农田地,基本口粮得到稳定解决。重点村建设、整村推进、一事一议、通达工程等项目实施,使全乡范围内基本实现了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横穿乡内四个村委会连成一线的18公里水泥大道共投资xx多万元,成为全市最高标准的乡村公路,自然村组的村容村貌整治稳步推进,村内户外道路基本得到硬化。

(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卫生事业从无到有,从简陋到逐步完备,拉祜族群众就医上学基本得到满足和保证,乡级设有中学、卫生院,村级有卫生室、中心完小、校点。全乡实现了普九,全体村民参加了新农合医保。

(四)智力扶贫作为关键措施之一始终不放松。二十多年来,在实施好对南美乡的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温饱安居工程建设的帮扶的同时,始终把抓实基础教育、抓好科技推广作为对广大拉祜族群众的智力帮扶措施的重点长抓不懈。抓基础教育,重点解决村民缺文化低素质的根本问题,抓科技知识的普及推广是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全乡在设立中学、小学、夜校等教育网络的同时针对家长不主动送子女上学,子女不想主动上学的实际,乡村坚持开展纯义务性质的“爱心送学”监督活动,通过督学促教,尽量保证拉祜族孩子多受些教育,多掌握点文化知识。选送部分拉祜孩子到县城学校就读,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大山外面的世界,更多地接触其它民族,开阔眼界,打破封闭思想,接受新观念。采取科技手段到田、科技服务到户、手把手教,让拉祜人从不知到会做、愿意做。如:家畜家禽饲养、蔬菜种植、居家卫生、防病治病等等,从小事情,小细节上帮助、引导。结合产业开发建设适时抓好生产管理知识技能培训,如:茶叶、核桃、烤烟、油菜等种植业发展建设过程中,每建成一个产业就培训带动起一批农民学习、掌握种植、管护、采摘加工一整套生产技能,成为名符其实的茶农、烟农。

三、南美乡群众生活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此次对26户农户的调查结果及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诸多现实问题,与城市化迅速推进的今天,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的现时要求相比在南美乡还存在着许多重大挑战,需要跋涉的路还很长。对26户农户的调查、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如下:

(一)总收入(不含粮食折币、下同)138700元,人均1216元;净收入88000元,人均771元。总收入最高农户10000元左右,人均xx元;最低xx元,人均500元。净收入最高的农户6000元,人均1500元,每人每天平均收入4元左右(该数据可视作农户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略低于统计局法定的纯收入指标)。

(二)生产粮食24900公斤,人均306公斤,因水田面积较少,且产量不高,故多为旱地玉米、荞籽、小麦等杂粮粗粮,若按50%的折率计算,实际人均生产成品粮只有150公斤。

(三)家畜家禽养殖情况,61%的农户养牛,最多的8头,最少的1头;96%的农户养猪,最多的养有16头,最少的2头;38%的农户养羊,最多的26只,最少的2只;100%的农户养鸡,最多的80只,最少的10只。极少数农户有少量的特种养殖,如野猪、山地鸡、毛驴等。饲养业畜禽产品出售收入约占农户收入的20%左右。

(四)种植业,截止xx年底,共种植核桃490亩,人均4.3亩,茶叶371亩,人均3.25亩,两项合计人均种植面积达7.5亩。

(五)接受教育及培训情况,在接受走访的114人中,有17人上过初中,占14.9%,中专1人,占0.8%,其余均为小学以下或文盲半文盲。劳动力人口中普遍接受过2—3次以上的劳动生产技能培训(多为种养业方面的适用技术培训)。

(六)群众住房情况,南美乡拉祜族群众住房集中建盖于九十年代,标准和结构统一为60—65平方米的土坯房木屋架瓦顶。

(七)村民外出劳务打工情况,在接受调查的114人中,有3人季节性地在本县区内打点零工,年收入xx元左右。

(八)医疗卫生疫情防控网络及体系基本健全。

以上基本数据所反映的基本状况总体能代表和反映南美全乡的基本现状,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的改善,产业建设有了较好的规模基础(全乡茶叶、核桃总种植面积达32400亩,人均7.42亩),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总体讲,南美乡二十余年的扶贫开发成效显著,成绩卓著。但是,由于南美乡的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区位,目前和今后的发展中仍面临着一系列突出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基础不牢固。全乡虽努力实现了普九验收,但全乡村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极底,四十岁以上人口绝大多数为文盲,这部分人,他们的知识、思想、观念决定着整个家庭的生活状态。如:与外界的接触联系,新思想、新事物的接受,对子女的教育、影响等等方面,他们占据着主导因素。(二)收入水平极低,生活水平提高艰难艰辛。劳作一年,年底结算,所得收入不及城市职工半月工资。(三)产业单一,种养业成为经济收入的全部依靠,群众生活跟随市场潮涨潮落,起伏不稳。(四)思想封闭、观念落后、发展的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极弱。就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可从自然历史、现时政策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现行政策分析: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全国性的扶贫攻坚给贫困山区的脱贫发展事业带来了希望和契机,特别是“十五”、“”近xx年的时间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扶贫投入力度,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提升阶段,各民族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得到较大的改善和提升。但南美乡属于特殊区域的特殊群体,生活在这里的南美乡拉祜族群众的脱贫步履艰难,经济发展和生活状况的改善依然缓慢,尽管各级政府投入了甚至比其它贫困地区更大的力量,但仍然无法与其它地方实现同步解困。从现时政策角度分析,我们认为有如下方面值得研究。首先,现行扶贫政策强化了普遍性,弱化了特殊针对性,内地与边疆、普遍情况与特殊情况一个标准一把尺子,突出重点和针对性缺乏。其次,项目资金的扶持方式和标准散而少,集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如,以自然村为单位的15万元的补助和几十万元一个项目的产业扶贫。第三,项目资金整合匹配,全国全省一个标准要求,使贫困地区的发展雪上加霜,地方财力弱就意味着争取项目的机遇和条件有限,实施项目难度大也就意味着项目少安排或不安排,发展差距也就随着机会条件的多少,实施能力的强弱因此而明显的拉开,这是否是人为的、政策的因素造成越来越大的发展差距?值得思考研究。第四,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政策的贯彻实施存在着具体或细化不够的问题。如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使用等等。有特殊或优惠政策,但实践中没有做到,体现不出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要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培养,官员领导、专家学者、干部员工是人才,种地养牛、务农经商是人才,任何领域都需要有知识、有技能、有发展意识和能力的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政策需要特殊,实践更需要特殊。教育基础差是现时,人才培养、使用的门槛最需要特殊,若只按现行的升学就业加5分、10分照顾少数民族(几个特少民族更突出)子女永远也进不了门(那这5分、10分的优惠是专为钻空子改族别的汉族老大哥设置的了)。这种恶性循环,若在类似南美乡这些地方得不到遏制,各民族共同小康,共同富裕就是空话。像南美乡这样一个特殊区域,如果新的劳动者一代又一代都处在文盲状态中,要脱贫发展实在是希望渺茫。

四、政策措施建议

南美地处山区,山宽地阔,适宜种养业的发展。目前已建成的茶叶、核桃基地,标准高,管护力,已颇具规模,若市场情况好,再过5至xx年,两产业将给农民带来不菲的收入。如前所述,南美乡的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社会事业基础等都有一个良好的现时基础。当前和今后着重是研究好现有成果的巩固和提升全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政策措施方面提以下建议:

(一)抓教育,切实把人口素质提高与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的重要措施长抓不懈。一抓基础教育。控制和杜绝新文盲产生,国家实行全免费选送部分拉祜子女进入上一层学校接受教育,力争初高中毕业生在乡村人口中占相当的比重,逐步使他们成为劳动生产活动中的主力军,农村家庭中的当家人,如此,山乡观念的转变,走出封闭才有平台和希望;二抓职业技能培训。中专技校、大专院校破格招收特少小民族学生,必要时办特殊民族班,通过特殊措施培养,让拉祜族后代回到本地、本乡或他乡就业、打工,在不同岗位上影响和带动本民族,通过外出读书,劳务打工等方式,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使封闭意识得到逐步改变;三抓优先录用。在公务员招收、提职提干过程中,只要具备基本的条件和素质,应尽量放低门槛,制订特殊准入制度。现象上看只是解决照顾了一个或一批人,更深的意义在于关爱了这一个民族,让这一措施促动和影响该民族增强求学上进的思想和意识,树立发展的欲望和信心。

(二)继续加大对南美乡的扶贫投入。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的提升。在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等方面着力,最大限度发挥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抓好市场链节。要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依托龙头企业,把农民带入市场,把产品变为商品,让农民获得最优的收入。

(三)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发展条件和基础的同时,积极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应加强拉祜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宣传,开发民俗旅游。充分利用好良好的自然生态和茶叶、核桃、竹子等产业的沿途布局景观,在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依托南美乡离临沧城近(48公里),可直达双江勐库的特殊交通地理位置优势,开发度假休闲项目,带动当地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四)注重当地农特优产品的生产、销售推介,注重拉祜传统手工艺品的挖掘开发,让大山蕴藏的各类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作出应有的贡献。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根据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对扶贫开发工作调查研究检查的通知》精神,现按照调研检查内容和我县的工作实际,对xx年工作情况,目前存在的问题和xx年工作的打算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省“三西”扶贫县之一,全县辖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万人,总耕地面积137.79万亩,其中水浇地47.36万亩,人均水浇地1.1亩。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076元,人均占有粮348公斤。全县有6个扶贫工作重点乡镇,62个扶贫重点村,21个插花贫困村;有18个纯移民贫困村,34个纯移民社(点)。6个重点扶贫乡镇中未列入扶持的贫困村有22个。截止xx年底全县有贫困人口9.12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4万人,低收入人口7.68万人。xx-xx年已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村有41个,其中重点扶贫项目村27个,纯移民村9个,非重点村5个。经过几年的整村推进和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目前贫困面由xx年的24%下降到xx年的20%。

二、关于省委、省政府批转的《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

省委、省政府(xx)16号文件下发之后,我们结合兰州市扶贫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的意见》的精神,组织学习讨论了两个文件,并结合我县的实际贯彻落实。一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目标、任务、标准和意义,提高了认识,坚定了搞好整村推进的信心。二是明确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把握的七项原则,并在工作中付诸实施和贯彻落实。三是结合本地的实际,围绕整村推进开展工作。四是协调和配合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开展工作。总之我们认为16号文件,政策性、指导性、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于搞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xx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完成情况

(一)、xx年扶贫开发项目的完成情况

xx年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关怀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部门、乡镇、村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大力扶持和配合下,扶贫开发项目的各项实施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已基本完成了预期的建设任务。

xx年省扶贫办下达分配给我县的“三西”专项资金为1160万元,其中小型水利20万元,整村推进868万元,占总资金1160万元的75%,占要素分配资金911万元的95%,种养业基地建设资金50万元,移民土壤改造资金84万元,科技扶贫资金41万元,产业化资金80万元。共签订扶贫项目实施责任书31份。截止目前资金拨付893.67万元,拨付率为77%,报帐资金927.97万元,报帐率为80%。

1、小型水利2项,投资20万元,衬砌渠道2300米,新打机井1眼,已全部完成任务,并通过验收和报帐。

2、整村推进项目14个,其中重点村10个,纯移民贫困村4个,总投资868万元,总共涉及97个子项目,截止目前已完成82个项目,完成项目占任务的84.5%。拨付资金734.5万元,占整村推进资金868万元的85%,报帐资金803.97万元,报帐率达到93%。在14个整村推进项目中,修建人饮工程2处,蓄水池3座,涝池2座,排洪渠4.57公里,防洪坝、涵洞6座。集雨节灌水池1座、集雨水窖105眼,打机井2眼,修梯田1250亩。引进良种羊7528只,养猪2300头,养良种牛1299头,修猪舍、羊舍18950平方米,种植脱毒洋芋1400亩,种苜蓿316亩,修建文化卫生设施14处,发放太阳灶265台,培训农民种养业人员达到9250人次。在整村推进项目中除了贷款贴息项目和1个机井外,其余项目都已完成了任务,并进行了验收。现已逐村逐项进行审计。

3、养殖业基地建设项目3项,总投资50万元,已拨付资金35万元,拨付率为70%,报帐资金15万元、占30%,目前已完成羊舍面积1500平方米,购进羊只600只。其中两个项目已验收并通过审计。

4、移民漏砂地改造项目总投资84万元,计划改造漏砂地840亩,实际改造漏砂地1680亩,完成计划任务的200%,已通过验收,报帐率达到100%。

5、产业化项目总投资80万元,已分三个村分步实施,现已拨付资金50万元,占总资金的62.5%,目前已建猪舍面积3370平方米,按计划已完成任务。引进种猪437头,占任务600头的72%。预计在12月底之前可全部完成任务。

四、较好的帮扶工作的进展情况

今年我县的帮扶工作,在省、市、县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有关帮扶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截止目前,各帮扶部门,为群众办实事59项,落实帮扶资金88.892万元。在帮扶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时调整落实了126家帮扶单位,其中市级单位45个,县级单位81个。二是加大了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三是加强协调、沟通与联系,以召开座谈会、情况通报会等形式让帮扶单位了解乡情、村情、民情,研究帮扶对策,制定帮扶计划。四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帮扶工作,为群众办实事,使帮扶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出现了上下互动动真情、帮助扶贫有资金,生产生活条件有改善的新局面。

五、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面大、量广、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按照省、市的要求,我们立即召开动员会议,安排落实工作。截止目前,已基本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的底数,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全县18个乡镇、242个行政村45万多农业人口中共涉及到13个乡镇、182个行政村的8.4万户、36.3万人口中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建档立卡,全县有贫困人口91158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4403人,低收入贫困人口76755人。同时还对全县新增返贫的贫困人口(包括移民贫困人口)也开展了建档立卡工作,并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表。

六、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情况

为了推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竞争与就业能力,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全县的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实际、实用、实效的技术培训为主要形式,整合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规模,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一是今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由县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机械化学校、农业广播学校、永登师范、县就业局培训中心、县卫生学校、县委党校等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国家职业培训标准及不同行业的要求和市场需求开展培训。二是种植业、养殖业培训工作由县畜牧站、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开展培训。截止目前,全县劳务输出人员达到9万多人次,全县职业技术技能培训5000人次,农民技术员培训1000多人次,举办培训班50多期,有组织的劳务培训转移4000人次,较好的完成了劳务培训转移工作。受到了省、市委的好评和肯定。

七、十一五扶贫规划编制工作

为搞好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根据省、市、县的要求,我们依据《永登县xx-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永登县xx年-扶贫规划》制定了《永登县xx年-扶贫规划》。在规划中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扶贫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寻找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发展目标、战略步骤,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现正在讨论和修编。

八、进一步加大扶贫项目宣传工作

近几年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以来,国家及省、市扶贫部门对改善我县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投入了大量的“三西”扶贫资金,建设了较多的扶贫项目,但是对已建的扶贫项目宣传工作不够重视,部分农民群众对建设在眼前的扶贫项目很模糊,不认识,不知道是什么资金建设的项目,因此,今年为了加大对扶贫项目的宣传工作,对于农民群众支持扶贫项目,建设扶贫项目,关心扶贫项目,热爱扶贫项目,管理扶贫项目,推动扶贫项目滚动持续发展,更好的发挥扶贫项目的效益,要求项目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后,是整村推进的项目都必须建立永久性标准牌一块,书写扶贫标语15条。单独项目,如机井、水窖、渠道、养畜棚都要突出宣传扶贫工作的样或建立一块小标牌,10万元以上的项目都必须书写5条以上的标语,10万元以下的项目必须书写3条标准,并作为检查验收扶贫项目评比的依据。

九、狠抓项目资金的管理工作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今年在整村推进项目报帐的过程中,我们统一安排时间,集中进行报帐。由乡(镇)长带队,项目实施单位的负责人参加,由扶贫办、财政局联合办公,审批报帐,加快了报帐进度,提高了报帐效率,减少了报帐费用。

十、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增收项目的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协议,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逐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

十一、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采取的措施是

(一)、突出一个“早”。省、市项目下达后,我们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并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立即召开了扶贫项目实施动员会议,层层签订责任书,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二)突出一个“量”,就是在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分析现状的基础上量化项目指标,定时间、定进度、定任务、定目标。今年县扶贫干部全面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软硬件齐抓全过程跟踪管理,一抓到底。

(三)突出一个“实”,就是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真抓实干,不折不扣一不变的落实省、市下达的指标任务和项目内容。

(四)突出一个“严”,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把质量、数量、进度三个关口,确保项目建设规范化、合理化,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为了严把三个关口,今年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项目的数量、质量、进度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共通报了三次,通过通报,统一了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实施的任务和责任,确保了质量、数量和进度。今年整村推进项目预计提前7个月完成任务。

(五)突出一个“新”,就是用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指导工作,安排工作,以全新的工作态度、全新的工作面貌实施项目,落实项目。

(六)突出一个“创”,就是在工作中创一流,争一流,依据省、市的要求和全县扶贫开发的实际,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一流的成绩迎接省、市的检查验收。

(七)突出一个“重”,就是在理清扶贫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在扶贫开发的全盘工作中,突出重点、抓重点,精心组织、精心安排、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工作。

十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xx年尽管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发动和宣传工作还没有跟上去。部分乡、村干部和农民对整村推进工作的思想认识还不够统一,群众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参与整村推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实施和资金的监督管理工作。

(二)、整村推进资金额度小,信贷资金和群众自筹资金以及其它整合资金跟不上,特别是千人以上的村,扶持60万元左右的资金,使整村推进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三)、已实施的整村推进项目和产业化项目,后续管理和发展还没有跟上去,可以说很不尽人意,还没有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使扶贫资金的滚动发展还不能落到实处,也还不能很好的发挥效益。

(四)、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低,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与经营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使一些产业和项目还不能规模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规模化经营,效益发挥的不好,不明显。

(五)、xx年整村推进项目中的扶贫贴息资金,由于贫困户家庭困难,无贷款抵押的财物和找不到银行认可的贷款担保对象,贴息项目无法实施。因此建议将xx年整村推进的贷款贴息调整给已贷到种养业款的贫困农户,并建议xx年给县区一些贷款贴息资金,鼓励能贷到款的贫困农民发展种养业。

(六)、尽管永登县已不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县,但在贫困乡镇中还有22个贫困村,在移民乡镇中有18个纯移民村,21个插花贫困村,34个移民贫困社还比较贫困,请求列入重点村、社给予扶持。

(七)、省委(xx)16号文件中提出要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此项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比较困难。

(八)、引大灌区移民尚有10244亩劣质漏砂耕地需要改良,请省、市扶贫办继续给予扶持。

(九)、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意识、文化素质比较差,思想比较落后,请省、市继续对劳务培训转移工作给予资金扶持。

(十)、整村推进项目村的培训工作,建议培训学院在上报整村推进项目计划之前给予培训,有利于乡村干部参与编制规划工作。

十三、xx年项目申报工作情况

为了认真落实好xx年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工作,县扶贫办向重点扶贫乡镇做了安排。一是由乡镇领导牵头,组织熟悉了解三农工作、乡镇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扶持项目发展有后劲的负责人员、业务人员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按1:2的比例先推荐上报整村推进项目村。在推荐工作中,把握村级班子健全、工作有积极性、有战斗力、有真抓实干打硬仗精神,农民群众有参与扶贫工作的意识,有积极性、不闹矛盾、不搞派性,扶持的项目能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发展有后劲,能带动和影响全村。一是县扶贫办组成考察组在乡镇推荐的基础上,按上述把握的原则再次进行了考察。二是将考察后的项目村反馈给乡镇,由乡镇按照整村推进的程序组织召开群众会议编制项目规划并上报。三是县扶贫办按照1:1.3的比例上报市扶贫办,市扶贫办又进行了调研考察。并确定了13个整村推进项目村。我们认为,今年上报的整村推进项目村,都是在反复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上报的项目,都已具备了整村推进的要求。都是按参与式的程序开展工作。

十四、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精神,以脱贫致富奔小康总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局,以整村推进为主要形式,以贫困群众为主要对象,以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途径,以调整农业结构为关键,以农民群众增加收入为主要目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努力开创全县扶贫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搞好协调服务。

为了完整的实施好xx年的各类扶贫项目,我们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继续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包项目制度,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严格实行项目合同管理制。凡是整村推进的每个项目,在检测小组、规划小组的领导下,乡、村都要明确责任,并要有群众代表参与,监督实施、监督管理。县扶贫办要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监督、检查验收到位,全程搞好跟踪协调服务与管理。

(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严把项目进度、质量、数量三个关口。

为了严格按照规划要求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一要严把项目进度,要与乡、村群众共同确定进度计划,列出项目建设时间表,从组织实施到竣工验收,确保项目按期和提前完成。二要严把项目的质量工作,要全过程的加强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达到标准化、合理化、规范化,真正做到建一处,成一处,见效一处。三要严把数量关,在项目实施中,凡是到户项目,户户要签确认,要把项目量化到户,规划到地块,公益性项目要召开相关会议让群众予以认可确认。

(三)、严格资金管理,落实报帐制度。

为了防止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截留,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在项目实施前公布项目计划内容和资金额度,供群众监督。项目实施后,向群众公示,接受监督,给群众一个知情权。报帐发票由乡、村及群众代表审查,逐级再审查验收报帐,并提交审计部门审计,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增加资金的透明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四)、突出重点,优先扶持特困群体。

在实施各类扶贫项目过程中,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中,要优先扶持计生特困户、残疾特困户、复退军人特困户,要突出重点,倾斜物资和资金,切实解决好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带动他们摆脱贫困。(五)、强化项目后续管理工作,促进项目村的持续发展。

为了巩固提高整村推进的扶贫成果,要严格按照《参与式管理办法》,结合各村的实际,制定项目管理和签订项目滚动发展合同,实行建管用相结合,责权利相一致,努力提高项目后续管理的质量和效益的长久发挥。形成建设有责任、使用有成效、管理有章程的工作机制。对种养业和农民增加收入的项目要积极倡导资金不出村,滚动发展使用。年收回的资金和物资视其项目效益再进行投放,以合同的方式要求发展,约束发展。

总之,我们将以这次调研检查为新的工作起点,转变工作作风,寻找差距,弥补不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切实把扶贫工作搞成群众满意,群众受益的工程,为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做出应有的贡献。

县农业建设扶贫办公室

扶贫开发调研报告(4) | 返回目录

扶贫开发,消除贫困,脱贫致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是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终要进行全社会动员,集中全社会的力量,以社会大扶贫打赢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一、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要求和面临的困难

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始终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要工作长抓不懈。特别是在“”期间,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1〕:一是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二是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三是扶贫事业教育培训效果明显,培训转移就业率大幅度提高;四是各项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保障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医疗保险、住房等进一步巩固。面对新的十年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和自治区分别制定并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明确了新一轮扶贫工作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标准调高至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到重点县的贫困村民年人均收入要达到5000元,最终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发展差距。可见,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荣。

然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是在面临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财力日益强大、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扶贫基础日益牢固等空前的机遇下,也同时面临诸多的困难: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农村贫困人口依然多,发展差距依然大;二是贫困人口多处于山区或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项目建设及生产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三是贫困地区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产业化发展滞后,带动能力差,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化项目不易;四是返贫问题突出,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五是地方扶贫机构有弱化趋势,部门及社会参与扶贫意识淡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人民生活群困难局面难以改善,有自然生产、生存环境条件因素,人本身自然因素外,还有社会因素,他们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较少,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心较少。因此,脱贫工作任重道远,加快脱贫致富必须找准切入点。

二、可借鉴的扶贫开发成功典范

市的扶贫集团〔2〕---社会大扶贫的方式开展扶贫工作可以借鉴。市是中央的直辖市,渝中是经济发达区,渝东南、渝东北为集中连地贫困地区,面积占全市2/3,人口占全市的44%,全市有个贫困村处于500-米海拔地区。市的扶贫开发以扶贫集团方式进行,所有市直单位和实力雄厚的企业组成18个扶贫集团对口帮扶18个贫困县,集团领导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具体的做法是:一是市委市政府出台有关扶贫工作文件,成立领导机构,组建扶贫集团;二是每个市直成员单位下派干部指导工作,集团每年开两次工作会议;三是每个扶贫集团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帮扶内容,定点到村、到户、到人。

市人大扶贫集团,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有市水利厅、西南大学及民营企业等19个成员单位,对口帮扶忠10县。扶贫集团下设办公室,每年召开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开展各种慰问活动和检查督促活动等。扶贫集团主要是从发挥资金优势、物能优势、科技优势、智力优势等,采用九种模式,开展扶贫。九种模式:一是教育扶贫,建立助学金,送书、送电脑、培训师资等;二是医疗扶贫,帮助乡镇、村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院条件,组织市医院医生义务诊疗;三是文化扶贫,送戏、送图书、送致富脱贫典型进村入户;四是科技扶贫,发挥大学优势传授技术;五是水利扶贫,水利建设项目安排上倾斜,优先人饮、灌溉;六是产业扶贫,引导发展生产,增强造血功能;七是交通扶贫,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设施;八是劳务扶贫,对贫困户进行建卡,组织劳务输出创收,每个贫困家庭有1人以上转移就业;九是旅游扶贫,引导农民挖掘优势发展农家乐,市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市民、干部到农家乐旅游促贫困农民增收。

同时,市还建立了单位、企业、个人对口贫困村帮扶制度开展扶贫工作。市人大创建了人大代表帮扶活动,市、县、乡三级6万名人大代表联系了6万个贫困户。市委组织部号召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每个党员每年拿出一个月工资资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市人大扶贫集团工作成效十分显著,最近的5年共为忠县争取到位扶贫资金4.39亿元,年均近亿元,是财政项目扶贫资金的近12倍,还引进15个项目。

市的扶贫集团只是一个具有社会性质,是行善,只做帮扶工作,助推扶贫工作的社会组织。其所从事的只是履行一个扶贫责任的问题。正是这样一个“集团”有效运行,使社会上的每个单位、每个公民很好履行了一个扶贫济困责任,人们的良知以此为平台得到尽情展现。

重庆扶贫集团模式,能将政府部门的组织和管理优势、发达地区的优势、科研院校的科技信息优势、工商企业的市场优势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综合优势,同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推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人才培训等等,整体发挥了集团的综合优势,特别是在资金资源筹集、项目实施方面,充分体现了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

三、以社会大扶贫打赢扶贫攻坚战

(一)社会扶贫工作具有坚实的基础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提出了以项目扶贫、部门扶贫、社会扶贫及国际合作等扶贫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下发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发〔〕24号)指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总书记总书记倡导:“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可见,社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组成部分,是扶贫开发的一支力量,同时更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坚力量,开展社会大扶贫有坚实的政策基础。

2.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开展社会扶贫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3.中华民族就有扶贫济困、乐善如施、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社会扶贫具有深厚的人文基础。

(二)转移观念,建立社会大扶贫的思想意识

1.扶贫的本质。扶贫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通过帮扶等各种形式发挥需要帮扶地区(对象)主观能动性,将需要帮扶地区(对象)自身的资源和帮扶的优势结合,强强联合使需要帮扶地区(对象)真真正正脱贫致富,使帮扶事业由输血型转变成造血式扶贫,形成良性循环。

2.扶贫方式〔3〕。在扶贫分类上,把政府专职机构扶贫称为政府扶贫,把政府非专职机构的扶贫行为划入社会扶贫范畴,把政府非专职机构的扶贫称为社会扶贫。由此,社会扶贫也就包括政府非专职机构扶贫和非政府组织扶贫(如工厂、企业、社会群团、爱心人士扶贫)。社会扶贫和政府扶贫行为上,分别是前者做份外之事,后者做份内之事。

3.扶贫资金的来源。政府专职机构扶贫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预算拨款。社会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直接来自社会捐赠,如企业、社团和个人捐赠,具有显著的社会扶贫特征;二是间接来自社会捐赠,即经济发达地区政府把管辖区纳税人创造的财政收入捐赠给管辖区外的贫困农民;三是资源使用权的转移,也就是政府部

产业扶贫调研情况报告篇五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本文是关于山区连片的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大家!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农业委员会近期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分两组深入万源市白沙、八台、长坝、花楼、庙坡、大竹、庙子、白果和宣汉县黄金、新华、清溪等已经(正在)实施连片扶贫开发的乡镇,采取看现场、访群众、查资料、听汇报等方式,对我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成效

年国家实施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以来,我市各级党政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大力推进,共争取省以上财政投入19300万元(万源市大竹河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2300万元,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17000万元),项目覆盖97个乡镇、228个村、11万多户、42万多人(贫困人口11.1万人),全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贫困人口明显减少。2011年初,我市锁定建卡贫困人口121.61万人(万源市14.6万人,宣汉县33.36万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两年来,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01.89万人,减少19.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45%。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两年来,共新建改建贫困乡镇村社道路494.3公里;实施人畜饮水项目42个,解决了7074户贫困群众饮水困难;易地扶贫搬迁高寒山区贫困群众1945户,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

(三)产业发展明显增多。发展板角山羊养殖户82户,旧院黑鸡养殖户944户;新建茶叶、核桃、中药材等产业基地31582亩,贫困群人均增收1000元。

(四)社会参与度明显提高。建立并实施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业主投入、干部帮扶的扶贫机制,国家、省、市县级单位为贫困村捐助了资金,资助了贫困学生。

(五)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结合新村聚居点打造,大力实施了贫困地区农户“三改三建”,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新村建设步伐加快。

二、困难及问题

(一)基础设施较差,扶贫难度大。贫困地区水利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靠天吃饭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农村公路建设滞后,村社道路不畅,交通瓶颈严重地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自我发展能力较差,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因灾、因病致贫和返贫的现象有所发生。

(二)产业发展落后,农民增收难。部分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村风貌打造上,对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整村推进的项目村规划栽植了核桃、茶树,但管理十分粗糙、产业相对薄弱。产业市场占有率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设施和手段不完备,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不高,茶叶、黑鸡、中药材、牛肉、奶牛、蔬菜等特色产业虽已有一定数量,但与大市场、大竞争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农业附加值低。甚至个别农业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申请国家项目补助和贷款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弱。全市农业专合组织虽然有804家,但真正运作并发挥积极作用的却没有几家,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三)投入标准低,资金严重不足。在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万源、宣汉属于山区县,贫困程度较深,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项目建设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财政给予每个村100万元的扶贫资金,只能修1-2公里村道,难以综合推进工作,实现扶贫目标。

(四)科技人员缺乏,劳动力不足。项目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人才,而且本地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形成“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引不进,越穷越缺人才、越缺人才越穷”的恶性循环。同时,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家大都是60、70岁的老人,一些投工投劳工作无人参与,扶贫工作推进缓慢。

(五)进展不够平衡,区域差别大。项目安排存在差异,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庄,通过环境整治、新村建设、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项目实施发展较快,但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边远山区,步伐相对迟缓,扶贫到户工作尚未真正落实;区域存在差异,市县区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公路沿线和城乡结合部与边远山区之间差别大,工作进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不少农户仍然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一些陈规陋习难以破除,不文明行为难以克服。

三、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认识,强化组织领导。一要强化考核奖惩。各级政府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明确和细化责任,严格考核和奖惩。二要强化规划统筹。整体编制扶贫攻坚规划,统筹协调各部门的涉农资金向贫困户、贫困村和连片扶贫区聚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三要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政策、项目支持,尤其要争取宣汉县享受民族待遇县政策,争取宣汉、万源等地享受革命老区扶持政策,并落实到位。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四要强化宣传激励。通过宣传引导、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调动各地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形成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要争取上级投入。汇报争取中央将整村推进扶贫标准由目前的100万提高到800万元-1000万元,并将扶贫年限由目前1年延长到3年;市和县(市、区)财政也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整合项目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整合资金、打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整体作用;三要积极探索创新。逐步扩大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范围,鼓励和支持互助社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有效解决贫困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培育产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一要科学规划项目。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高效产业。二要强化政策扶持。对已经确立的支柱产业,要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降低信贷门槛,全面推广小额贴息贷款,提高信贷扶贫效益,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三要强化龙头带动。大力引进和培植一批有实力、有潜力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四要完善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的发展,鼓励农民通过“公司+基地+员工”等模式,不断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五要强化人才培养。配强配齐乡镇农业科技人员,大力培养和培训一批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实用技术型人才。

(四)建设新村,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要加强环境整治。抓好生态绿化、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配套建设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二要促进协同发展。重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进贫困村农民转移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信息服务和市场流通一体化建设,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加快构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三要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对高寒边远山区、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地方的贫困农户,结合城镇化建设,科学规划,有序搬迁,减少扶贫成本,加速脱贫进程。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