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位置教学设计(汇总9篇)

时间:2023-09-25 15:19:33 作者:HT书生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位置教学设计(汇总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篇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

2、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篇二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篇三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6~57页《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二)能力训练点:

1、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体验:

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内容。主要是教学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第几层第几号”等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在描述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并能根据具体描述找到相应的位置。这部分内容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在一年级时也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不感到困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把这些知识能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可能得出几种答案:

(1)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兔。

(2)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二个:猪。

(3)从前往后数第四排,从右往左数第二个:狗.。

(4)从后往前数第四排,从右往数第二个:猪。

……

提问:咦,我喜欢的小动物只有一个,你们怎么会找出这么多呢?什么原因?(学生讨论)

小结:看的方法不一样,找出的动物就不一样,看来要知道是哪个小动物必须确定它的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体会感悟,学习新知

1、第几排第几个

(1)出示小猴和小熊的话:

(小猴说:“我在第一排第一个,”小熊说:“我在第二排第二个。”)

提问:哪是第一排?你用手指一指。(指名学生上台来指)

小动物一共站了多少排?我们一起数。

横着的是第几排,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确定第几个。

(板书:第( )排第( )个)

确定了方法,那你现在能肯定老师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呢?(学生说)

(2)练习

a、用第几排第几个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哪里?

(出示:我喜欢( ),它在第( )排第( )个。)

b、请同学说出最喜欢的动物在什么位置,让其他同学猜一猜。

(出示:我喜欢的小动物在第( )排第( )个,它是( )。)

2 、第几组第几个

小动物有自己的位置,那在教室里同学们也有自己的位置,我们是以第( )组第( )个来表示的。(板书:第( )组第( )个)

(1)定位:

请这一组的同学起立,我们将这一组定位第一组,那这位同学就是第一组第一个同学。请这组同学依次报位。

(2)报位置

a、指名学生报位置,学生判断对错。

b、说说其他同学的座位。

(例如:xx坐在第几组第几个。或坐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是xx。)

c、小游戏:猜猜我的好朋友

你报你的好朋友的位置,大家来猜他是谁?

(例如:我的好朋友坐在第几组第几个,他是( )。)

d、考考全班的反应

找找他是谁,并很快说出他的名字,比一比谁说得快。

a、第三组第三个

b、第一组的倒数第二个

c、最后一组的最后一个

3、第几层第几号

你们都能准确的确定位置了,想不想到动物公寓去参观,看看小动物住在哪里?(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

显示:毛猴子最性急了,它嚷嚷道:“我住在第2层第3号。”

提问:小猴子是怎么数的?(指名生说)引出第( )层第( )号。

(板书:第( )层第( )号)

a、师:每个同学选出你喜欢的小动物,说给同桌听。

(例如:我喜欢( ),它住在第( )层第( )号。)

b、指名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号,让同学来猜。

(例如:我喜欢的小动物住在第( )层第( )号,它是( )。)

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第几层第几本

(1) 小动物的公寓参观了,想不想到图书室去看看。(出示图)

出示:第1层第2本是《新华字典》。

提问:《成语词典》在哪里?你是怎么看的?你们想看什么书?(指名说说)

(2) 你觉得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两个“第几”,几就是数,用两个数可以帮我们清楚地描述出这些物体的位置。

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提问:生活中需要确定位置的情况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学生自由说说)

(出示图)这是开发商刚建好的房子,请你帮开发商给这些房子的每户人家编门牌号。

要求:编的号码要合理,符合生活实际。

2、开发商为了感谢我们,要请你们去看电影,想看的来领座位号。(出示电影院图)

(发座位号,学生自己找座位。)

比较两家电影院的座位,感受不同的排列方式。

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确定好自己的人生位置,走出美好的明天。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篇四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第二课教学反思:

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

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

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

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

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

2、渗透负数加减法

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

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

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

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

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篇五

化简比。(教材第50~51页例1)

1、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3、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类比思想。

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难点: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分数化为最简分数。(课件出示题目)

4/86/3012/1814/56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什么是最简分数。

2、六二班共有学生50人,今天出勤人数为46,总人数与出勤人数的比是多少?(课件出示题目,点名学生回答)

3、师: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引出新课。

师:为了使数量间的关系更明确,我们经常要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内容。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师: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最简单的整数比?

引导学生联系最简分数的概念,讨论什么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指名学生举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篇六

教学内容:

纳税。课本第98页的内容和第99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税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2.建立正确的纳税观,懂得纳税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理解纳税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听说过有关税收的知识吗?板书:纳税。

二、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纳税含义,懂得应纳税额。

三、讨论发现:

1.什么人需要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你身边的哪些事物是国家用税收款投资完成的?明确:1.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应该依法纳税。

2.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3.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

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作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四、巩固练习:

出示例5: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多名学生板书演示)

求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30万元的5﹪是多少。即:30×5﹪=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五、作业安排:

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02页第

4、5题。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99、100页的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mp_lab平台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术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复习旧知。

1、出示情景图片,让学生说说窗户、风扇、蝴蝶在生活中是怎样运动的或发生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有趣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并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2、让学生打开mp_lab平台动手操作复习,即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旋转三要素:绕哪个中心点,什么方向,旋转多少角度;轴对称一要素:对称轴。

师强调: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mp_lab平台,既熟练了mp_lab操作,又很好地复习了以前所学过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知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 (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2、让学生进行利用mp_lab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自主探究图形的变换方法,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小组汇报展示。教师这时要抓住:方法策略的多样化和表达的条理性。

(设计意图:利用mp_lab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图形的变换过程,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

4、巩固尝试

出示图形(2)、(3)、(4),先观察,再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2)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3)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再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最后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以上三个变换过程,巩固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课外延伸。

刚才同学们只用了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出示七巧板图形。

1、先观察,再说一说右边的图形是怎么得到的?

2、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摆一摆,变一变,看谁变出来的图形最美,最有创意。最后进行展示与评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七巧板,发挥学生的想像,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创造个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像能力。)

4、欣赏生活中的个中美丽的图案。开阔学生的视野。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数学生活中的美,数学中美,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情感。)

四、质疑问难、自我评价、全课小结。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经过变换所得到的,只要同学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善于思考问题的大脑,会有更多美丽的图案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

五、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平移   旋转  轴对称

方向位置中心点 方向 角度 对称轴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明确“折扣”的具体含义,能熟练地进行“折扣”数和百分数的互化,进一步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感受数学的魅力,能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折扣》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意义以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折扣”是在商品经济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由于几折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因此,折扣也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折扣的含义,知道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够解决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难点是 “折扣”的有关计算。

对象分析:

《折扣》这个内容是现实生活商品买卖中经常遇见的“数学现象”,无论是聋人还是健听者对它并不陌生。虽然这样,但据了解、调查,我们的聋生对它只知其形而不解其意,虽然学生在此之前学过百分数应用题,但对聋生来说,其实际应用和现实意义却比不上折扣问题的应用。为此,本节课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百分数的应用)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的百分数应用的另一种既普遍又实在的生活形态——折扣。

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一句至理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之上,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折扣》其实是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我就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提供丰富而带有折扣的生活图片创设情境,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不同的场合去认识折扣,将实际生活融入教材,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的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设计,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是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教学媒体:

主要是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折扣现象,创设情景,从而让学生从不同的场合去认识折扣,将实际生活融入到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与用的相对统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ppt出示生活中打折的图片。

教师:我们经常在商场看到把商品按“几折”出售。如上图中的“5.8折”、“五折”、“3.8” 折,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打折销售,也就是我们今节课要学习的“折扣”。

二、分层探究,掌握新知。

(一)折扣的具体含义。

1、思考

(1)商品为什么要打折出售?(工厂和商场,为了促销或处理积压商品等多种原因,有时将商品价格降低进行销售,这就是平常说的“打折”销售。)

(2)“几折”表示什么意思?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商品打“八折”出售是什么意思?

(八折=80℅,表示现价按原价的80℅出售。)

(4)原价、折扣与现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原价 ×折扣数= 现价 )

2、把折扣数和百分数进行互化。

三八折=( )% 五折=( )%70%=( )折 68%=( )折

二、“折扣”应用题的教学。

1、准备题

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现价多少元?

(1)学生读题。

(2)师问:打九折出售是什么意思?(学生口答。)

(3)把哪个量看做单位“1”?怎么计算?(原价×折扣数=现价)

(4)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师生板书订正。

330×90℅

= 330×0.9

= 297(元)

答:现价297元。

2、教学“例7”。

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原价330元。现在打九折出售,比原价便宜多少元?(学生读题)

(1)例7与准备题有何异同?(已知条件相同,所求问题不同。)

(2)“要求便宜多少元?”怎样解答?(原价-现价=比原价便宜的钱数)

(3)原价和现价题目中都给出了吗?没有给出的话怎样求?

(4)学生根据数量关系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3(元)

答:比原价便宜33元。

思考:商店出售一种录音机,打九折出售是297元,原价多少元?

(比较这题和准备题的异同,并让学生说说它的数量关系。)

小结:分析折扣应用题和分析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一样,要先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然后确定算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及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以及成数与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会解答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重点难点:

理解成数和折扣的含义;理解成数与分数、百分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把下列各数化成百分数。

2.李庄去年种小麦50公顷,今年种小麦60公顷。今年比去年多种小麦百分之几?

师述:农业收成,有时用成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成数的应用题。

板书: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2、成数的含义。

师述:什么是成数呢?在五年级我们学过“几成”就是十分之几,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它相当于10%。

(1)口答

“三成”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三成五”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七成二成五五成相当于百分之多少?

3、售价加两成是什么意思?求售价应先算出什么?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交流解题思路。

4.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

(2)减产一成五是什么意思?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述:在列式计算时,我们可以直接把“成数”化成百分数,用百分数进行列式计算。

板书设计:

37.4×(1-15%)

=37.4×0.85 =31.79(吨)

答:今年产棉花31.79万千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