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的教案(模板21篇)

时间:2023-12-16 08:07:44 作者:雁落霞

教学总结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这是一组一年级教学案例,它们覆盖了不同的知识点和教学重点,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路。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分与合》教案

1.学会2到4的分与合,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重、难点)。

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有条理地思考。

3.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培养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一、复习引入。

1.师说生做:请第3组的7个同学举手,请第7个同学站起来。

2.师:这些同学做的非常好,让我们用掌声对他们表示鼓励。(学生热烈鼓掌)。

3.师:谢谢你们的掌声!我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师生一起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集体模仿)。

4.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在数学王国里也经常会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

二、探究展开。

1.师:(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生:4个。)。

2.合作学习: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同桌学生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画出手势图)。

师: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没有)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教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

生:教室里有4张名人画像,一边两张,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成4.

(教师打开教室里4台电扇中1台的开关。)生: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成4.也可以说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成4.

三、拓展应用。

1.4朵花是怎样分的,请你读一读。

2.合作学习:同桌的同学一起拿出3支铅笔,看看可以怎样分与合。全班集体汇报交流,师板书。

3.2可以怎样分?指名说一说,师板书,生读一读。

4.独立完成“做一做”,同桌互相检查。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

新知识点:

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平面图形的拼组

一课时解答平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新知识点:

1、 十几减9的口算。

2、 十几减8、7、6的口算。

3、 十几减5、4、3、2的口算。

4、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发展个人的学习潜能。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和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联系实际,创设情境。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轻重教案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发展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 经验介绍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习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导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老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读“编者的话”。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教科书第2-3页挂图)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师: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2)数出数量是2的。

(3)依次数出其它数量的事物。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2)集体反馈交流。

2、寻找教室里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四、总结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长短、大小及多少并能判断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2、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五星、铅笔两枝、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新授

1、教学轻重

(1)创设情景。

(2)探究比轻重的方法。

2、比长短

(1)引导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得出:物体有长、有短。

(4)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3、比大小。

讨论比较物体的大小及方法。

4、比多少。

(1)观察第6页图,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同样多,多些,少些)

三、完成课堂活动。

四、总结

一、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顺序,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正确迅速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难点:认识0;正确地书写各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2、认读1-5各数

出示1-5的数字卡片,板书课题

3、反馈实践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数,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同桌互相查看。)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

二、感知数的顺序

1、边摆边数,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点子图、排队。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2)摆好后提问:5的前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3)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开放性活动

1、引导看书第8页的例3。

例3中告诉我们“2”可以表示什么?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3、猜数游戏

(1)师生互动

如:师: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生:可能是3,也可能是4或5。(有的生可能会说出比5大的数,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2)小组互动

4、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与同桌互相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2课时: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4,以及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比、划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2、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3、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

4、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引导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师:如果用划o来表示1的话,要划去几个圈?(要划去1个圆。)

指导学生看例4,出示数字1。

老师拿出画好的田字格卡片,边写边指导: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从右上方的线上起笔,向左下画一笔到左下方停笔,稍微倾斜,笔道要直。

然后先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书写1,再让学生在书上写。

2、教写“2”。

(1)学生演示2的手势。

(2)学生独立画圆。

(3)出示数字2,2字像鸭子。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

3、教写“3”。

(1)学生独立作业。

(2)学生反馈。

师:请小朋友按照比、划、读、写的学习顺序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学习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3的写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教写“4”和“5”。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代表反馈。

(3)师小结。

5、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1——5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圈一圈,写一写。

一年级数学教案

做个加法表。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1、整理加法表。

讨论写卡片。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苏教版小学的一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通过拼搭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和想像力。

3.使学生了解常见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态度,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先带大家到积木世界里观看精彩的表演。(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四种几何形体滑滑台比赛、叠罗汉表演等)。

你们看了觉得有趣吗?好,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有趣的拼搭游戏。(板书课题:有趣的拼搭)希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

1.开展摸一摸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刚才给我们做精彩表演的小演员已来到我们教室。(出示装有四种几何形体木块的袋子)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请大家将它们一个一个从袋子里请出来。

(2)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3)小组开展摸一摸活动。请每个小组组长拿出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报名称,再摸出物体。

2.开展滚一滚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开展谁滚得快的比赛。先请每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的顶端,听到老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让它们自由滚或滑下。同时注意观察这四个物体是怎样往下滚或滑的。

(2)老师发出开始口令,各组开展滚一滚活动。

(3)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种物体滚得快?哪种物体滚得慢?

3.开展堆一堆活动。

(1)活动导入:小朋友,我们再来开展看谁堆得高的比赛。请同一组的4个同学分别拿出6个长方体、6个正方体、6个圆柱、6个球,把它们分别堆起来。

(2)小组开展堆一堆活动。

4.开展搭一搭活动。

(1)活动导入: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各种形体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比如动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2)小组开展搭一搭活动。

(3)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

5.开展数一数活动。

(2)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整理和复习教案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

2、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科书第78页和第79页。

小鹿头饰、信卡、补充算式的减法表、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开课直奔主题,节省时间。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1、猜一猜。

出示第78页第1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师:我们已经学过1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告诉给大家,好不好?

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同桌合作,用身体语言表演,复习旧知,学生兴趣很高,学习气氛浓厚。)。

自行探究,找出规律。

师:咱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好吗?

生:好!

请一生扮演邮递员小鹿(头戴头饰,肩背邮包)。今天,小鹿送的信可真多呀!这些信的`信封上写着10以内的加法算式,如果你能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

(利用学生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游戏形式让同学们帮助小鹿送信,激发了全体同学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通过送信,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

学生拿到信卡,认真计算后纷纷到黑板上送信。

生:感觉没有顺序,有些乱。

师:怎么排列比较好?

生:按一定的顺序。

(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排列。)。

师:根据算式的特点和规律,你想想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它?

(扩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思考,找出规律。)。

小组合作,实践操作。

在屏幕上出示如下减法表。

一年级数学教案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掌握计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

课件,小棒、计数器。

一、课前准备

考考你。师说数,生说数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松鼠妈妈和小松鼠采松果,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1.小松鼠和妈妈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等过程,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

练习:32+5= 5+74= 74+3=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1(个)

生经历动动手、动动脑,试着总结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练习:38-6= 77-3=

四、完成练习,巩固新知。

1.生独立完成课本52页第4题,集体纠错、订正。

机动作业:课本第1题、第3题。

五、课堂小结

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

采松果

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松果?

25+4=29(个) 25-4=21(个)

一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习。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

1、认识数轴的正半轴----数射线。

2、会在数射线上标数。

3、会在数射线上比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来探求数射线的意义。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初步认识数射线及其特点(方向,起点,单位长度)。

在数射线上标数、比较数的大小。

实物投影仪。

1.两幅树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树。你喜欢哪副图?

师:为什么你们觉得他排的整齐呢?

师:我们都喜欢排列的整齐的事物,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排队的时候也要像他们一样排在一条直线上。

(多媒体)出示2副树的.图。

2.生活中的队列。

1.初探数射线的特点(起点,单位长度,方向)。

师:你们觉得谁应该排在第一个呢?

(板书:0是起点)。

师:0排好了,那接下去的就应该是几?

师:接下去就应该是2了,你们来说说2排在这里好不好?(不好)。

师:那你认为应该排在哪里?上来指一指?

师:你能告诉下面的小朋友为什么要排在这里吗?

师:把2放在这里,看看从0-1,再从1-2,他们每格一样长吗?

师:原来每格应该一样长,

(板书:每格一样)。

师:现在数宝宝都整整齐齐的排好了。看,谁来了?(11)。

师:11说,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你们觉得应该把它放在哪里?

师:好的,我把这根线延长,把11放在10的后面。这样行吗?

师: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符号,用箭头来表示,这个箭头就表示往右还有好多数宝宝。而且你们仔细观察,这条直线上,起点是0,从0往右数,越数越大。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叫做数射线。

生齐读数射线。

(板书:数射线)。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数射线,谁能说说看它有什么特点吗?(同桌讨论各自观点)。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师小结,齐读板书。

2.巩固练习判断,哪些是完整的数射线?用手势表示。

(1)012345678910。

(2)012345678。

(3)12345678910。

(4)0246810。

小结: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数射线上每一个间隔都是相等的,数射线上不但要有起点“0”,还要有正方向(用箭头表示)。

学会标数。

送数宝宝回家。

师:这些数宝宝都迷路了,他们找不到家了,你们能不能帮忙找找看啊?

找邻居。

师:看着这条数射线,你能知道他们的左右邻居是谁吗?

动物跳远比赛。

1、小熊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猫从起点起向前跳,一格一跳,跳三下,成绩是3)。

2、小兔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兔从起点起向前跳,2格一跳,跳4次,成绩是8)。

3、小袋鼠在数射线上是怎么跳的?

(小袋鼠也是从起点起向前跳,3格一跳,跳3次,成绩是9)。

学会比大小。

起点相同,比较大小。

比一比,谁跳得最远。

(1)小兔:012345678910。

小老鼠:012345678910。

小袋鼠:012345678910()跳得最远。

小结:本题在比较时,要注意小动物们的起跳点不同,所以不能光从跳到哪一点。

来判断。可以通过数格数的方法进行比较。

看数射线比较图形大小。

(师小结:数射线越往右,数越大,越往左数越小。)。

巩固练习。

看数射线,比7小的数有哪些?比2大的数有哪些?

小朋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步导学第22页。

一年级数学教案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一)情境导入。

生:左右。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说,上下楼梯应该从哪边走啊?

生:右边。

师:我们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左右。现在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应该从哪边走啊?(展示图片)。

(学生指出从哪边走,指对的给予表扬,指错了请其他同学再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举起左手,认识一下左手,再举起右手,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左手和右手有什么区别(请同学单独说)。

引导学生说出左手和右手手指的顺序不同。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和右。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两只小手平时用来做什么呢?

生:右手写字、吃饭,左手压书。

师:左右手师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

生:左腿和右腿,左眼和右眼,左脚和右脚等等。

师:大家说的很对,下面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做游戏,他们要听老师说的话做动作,大家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不对,错的最多的同学,我们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请表演错误最多的同学表演节目)。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几位同学,从前往后说他是第几人,从左往右数他是第几人。

老师先做一次示范,再让学生起来说。

师:出示一张和教室座位一样的图片,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图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请几位同学找出自己的位置。

数学书p12第4题。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一共学习了几个位置。

《左右》教学反思。

《左右》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游戏活动。学生始终在老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的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特点,转化为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教学活动。

二、游戏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中,我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增强成功感,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和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些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

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一、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明确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小组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一年级数学教案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教案

课题阅览室第二课时备课人。

教学。

1、课题跳绳。

教学。

2、出示图片:

小松鼠捡了一大篮子松果,它吃了25个,篮子里还剩17个,谁知道小松鼠原来有几个松果?25+17=42(个)。

3、告别了小松鼠,来到湖边,湖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在找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咱们帮它们找一找。独立连线p64看图连线。

4、快来看那边,大象妈妈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岁。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你们知道象妈妈今年多少岁吗?29+3=32(岁)。

5、看那只淘气的小猴在干什么?给小鹿量身高。

小花:92厘米小点:73厘米小黄: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小黄可能多高?请选择:(56厘米73厘米80厘米95厘米)。

6、几只笨熊想玩跷跷板,快来算一算,算好后帮它们把跷跷板画好。

7、数学活动:

淘气哥哥拿着20元钱去买玩具,他可以买什么?

出示图片:玩具枪:11元玩具汽车:21元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拼图:7元积木:9元球:5元。

小组讨论:有几种买法,每种买法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38+17=55。

(2)我减13就是60。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向意识。

2、在经历探索判断方向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用语言描述物体方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指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找一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四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第1题:。

1、谁能说一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朝哪个方向?

2、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第2题:

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第6题:按规律写数。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找出3组数的排列规律,并在全班交流。

11,21,,,51,(),(),(),91。

20,40,(),80,()。

100,95,(),85,80,()70。

实际观察:

观察太阳升起的位置,指出东方。

指出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南和北分别是哪个位置?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在教学中,设置合作学习的情景,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索学习。

3、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4、在情景导入中渗透德育,通过学生欣赏神舟6号视频,树立学生要努力学习知识的信心,在认数的困难,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数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

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

教学过程:

出示(神舟6号视频)。

同学们,看了神舟6号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想成为一名宇航腾燕员到太空探索它的秘密吗?(想)想成为宇航员不仅要有强健的体魄,还要有较硬的知识。那我们就从现在努力学习吧!

神舟6号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数据,“神舟6号在太空飞行了115小时,绕地球77圈,行程3250000千米。”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有困难吗?哦!3250000不会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数。

1、认识万级计数单位。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过那些计数单位?(从左往右板书:万千百十个)。

它们相邻间的进率是多少?(10)也就是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师:今天,我们就从最高位的万继续往下数,同桌合作拨一拨,会有什么发现?。

(1)在万位上一万一万地再往下数,一万、二万、……九万、十万。

万位上拨了十颗珠,表示多少个十万?可以这样表示吗?(不能)应该去掉万位上的十颗珠,在十万位上拨一颗珠,(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相邻间的计数单位进率是10.)十万位上一颗珠表示多少?表示十万。(板书:十万)。

(2)10个一万是十万,十万十万的在数下去,又发现10个十万是一百万。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交流。(板书:百万)。

(3)10个十万是一百万。如果百万位上拨了10颗珠呢?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交流。又得到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板书:千万)。

2、今天,我们又学习哪些计数单位?(从右往左万百万十万万)。

练习:读出下面的数,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写数。

五万写作:50000(为什么这样写?因为万位上是5,个、十、百、千位上没有,要写0占位。)。

百一十六万一千五百八十二万(小组合作,并汇报。)(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一些数有什么特点?同桌先互相说一说,在汇报。)。

3、像这样的整万数,在生活中有很多。我国20xx年茶叶、甘蔗、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

个、十、百、千位上都是板书:千(出示茶叶的ppt),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并写数。(77个万是770000)引导学生说一说:多少个万是多少。(出示甘蔗、油菜籽的ppt)引导学生完成。

4、认识数位顺序表。师:按照我国对计数的习惯,从右边数起,四个数位为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它们属于个级(板书:个级)。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它们属于万级,(板书:万级)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万。

1、读一读,比一比。

85和850000850和85000008500和85000000。

可以先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再交流,读的时候有什么好的建议?(可在后面4个0前面加一短竖,这样就可以使个级和万级区分得更清楚。)说说两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看上去,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多了4个0;读的时候后面的数要再前面数的基础上多读一个计数单位“万”)。

2、第2题。独立在书上完成,展示汇报。

3、第1题。读数感受整万数。

今天你在整万数的读、写中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整万数的读、写。

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学会分类方法。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一)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

这部分教材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习得的基本技能之一。我把这一部分教材进行整合,把教材中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这两节课的内容整合到第一节课,集中教学计算方法,再安排练习课进行巩固复习。我比较了苏教版和北师大教材,发现用14-9作为例题最为合适,先从实际问题引入14-9,再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探索算法。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学会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

一、创设情境。

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

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

二、自主探究。

1、要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14-9

2、14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讨论)

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

预设:

a、一个一个的减;

b、做减想加,9+(5)=14,14-9=5

c、14-4=10,10-5=5

提问:为什么要用14先减4减去4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d、10-9=1,4+1=5

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

板书:14-9=5

4101

+5

(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

4、质疑:

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5、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课间休息)

三、巩固提高。

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

13-6=14-8=15-7=

18-9=11-8=12-7=

2、小鸟找家。(课件五)

(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

(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

(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

(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

(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

(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看图列式。(课件六)

详见教材p16。

4、发散练习。(课件七)

()-()=7

四、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