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养老院护理员个人工作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23-09-12 23:02:23 作者:笔尘 2023年养老院护理员个人工作总结(精选5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养老院护理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一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从完善制度入手,努力实现以制管院。先后制定了院长职责制,工作人员岗位目标职责制,卫生检查制度,“五好院民评比制度”、“礼貌院民小组”评比制度、卫生房间评比制度、院民内务整理十项规范、院民外出请销假制度、安全值班制度、五保对象入住敬老院登记建档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管理人员例会制度等。透过抓制度落实,有效提高了院民的综合素质,理顺了院务管理秩序。

在全院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五好院民评比”、“礼貌院民小组评比”和“卫生房间评比”活动,每半年评比一次。年终将评出的“五好院民”、“礼貌院民小组”和“卫生房间”举行隆重的表彰大会,五好院民配戴大红花和五好院民胸牌,每人发放50元奖金,向礼貌院民小组颁发了大型奖牌和30元奖金,向卫生房间得主发放了“卫生房间锦旗”和30元奖金。透过经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激发了广大院民的争先意识,增强了院民的群众荣誉感。

院民外出需向院务管理人员请假并准许后,领取院民标识牌后方可放人出行,院民回院向院务管理人员交回标识牌并消假,这样做的效果是直观、明确、严密、有效地杜绝了院民私自外出的混乱现象,也为防止院民外出走失和院民在外出期间出现不测,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及时有效救助带给了便利条件。

工作中,坚持做到把好“两关”,一是经医院健康检查确诊有精神病的不准入院;二是经医院健康检查确诊有传染病的不准入院。对具备入院条件的我们做到了愿进全进,并为他们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一档一盒。档内存有院民个人加入五保申请表,入住敬老院审批表、医院健康查体资料,入住敬老院协议书等。为我们全面掌握院民的各种信息带给了方便,也为因人服务管理确定了目标。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办院理念,注重发挥老人的作用,一是推选出由院民参与的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讨论制定敬老院的长期发展规划和本年度工作计划。二是院务管理委员会下设了伙食管理领导小组,广泛征求和听取院民在生活方面的意见和推荐,负责制定每周饭、菜谱,具体掌握伙食标准,定期结算伙食帐目、重大节日调剂好饭菜花样,保证饭菜供应。三是成立了安全卫生后勤领导小组,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并负责院内线路检修,严格卫生制度,防止食物中毒,严格落实锅炉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由于我们健全了院民自治的有效机制,充分调动了各小组的工作用心性,保证了全院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养老院护理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二

一是中国由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党章规定“中国*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奋斗终身。”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员的8项义务和8项权利,忠实履行8项义务和正确行使8项权利构成了中国*党员的具体标准。《党章》要求党员“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要求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外,所有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等等。这些要求是很高的,无论入党时间有多长,职位有多高,每个党员都必须努力按照《党章》的规定来要求自己,这努力是没有止境的。

二是中国把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中国以实现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并且把这个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起来,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是中国是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党。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四是中国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中国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五是中国形成了正确的理论和路线。中国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既是对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也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制定的正确的基本准则。

六是中国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广大党员的意愿和发挥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又保证全党行动的一致,保证了党的战斗力。此外,发展党员有严格的程序规定,只有符合党员条件,并经过严格培养考察的优秀分子才能被吸收入党,这些都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汇报人:diyifanwen

汇报时间:xx年xx月xx日

养老院护理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三

院内公共空间为安全缓冲区,上班通道换衣间为潜在污染区,各楼层工作区为污染区,生活区设有隔离室。

(一)老人居住区与员工宿舍区域分开。

(二)所有外来物品必须经过国定消毒通道。

(三)食堂采购食材路线固定。

(四)送餐路线固定。

(五)备用物资储备。

(一)新冠肺炎: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

(二)新冠肺炎疑似症状:可能因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出现的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或当地医疗部门公布的相关症状。

(三)手卫生:通过20秒以上流动水和洗手液(肥皂)揉搓冲洗双手,或者通过手消毒剂揉搓双手等方式,清洁并清除手部、前臂至上臂下1/3病菌的过程。

(四)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和繁殖体,使之达到无害化处理,根据有无已知的传染源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

(五)隔离:是通过控制感染传播途径的方法,采取各种措施阻止感染链的形成,利用隔离技术切断感染途径。

(一)养老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原则是防止外部感染进入养老机构并防止内部感染扩散。养老机构内出现疑似症状者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二)养老机构遵循当地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防控要求,及时关注地区疫情变化,协助、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新冠肺炎疫情调查、样本采集、检测、隔离治疗等制措施,如实提供或报告相关信息。

(三)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指挥机构疫情防控,下达工作指令。制定并组织实施应急预案、机构内感染控制与隔离、报告值守、培训宣传等各项疫情防控制度。

1、养老机构对外宜只开放一个出入通道。

2、养老机构进出通道应24小时专人值守,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养老机构。因特殊情况需要进入养老机构的,应无疑似症状且需要养老机构负责人批准同意,进入时要做好实名登记、测量体温、消毒。

3、进入人员应按照指定路线,在指定区域内活动。

1、居住在养老机构外的工作人员上下班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避免参与人员密集活动,做好个人生活防护。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应让工作人员在机构内暂时居住。

2、工作人员进出养老机构应实名登记、测量体温、无疑似症状并消毒,应在工作岗位区域内活动,限制养老机构内非必须流动,严禁聚集。

1、普通区域入住老年人应在居住楼层内活动,禁止聚集及跨楼层活动。隔离观察区老年人应在自己居室内活动。

3、停止接触性探视,可实行远程视频探视。

(四)车辆出入管理

1、非消防车、救护车、机构物资运输车以及防疫用车等特需车辆不得进入养老机构。

2、允许进入车辆经登记及消毒后,按指定线路,在指定位置停靠。

3、车内人员的管理同4.1.2。

(五)物资进出管理

1、在养老机构进出通道外或偏离服务区的区域设立物资交接区,无接触式交接。

2、交接人员管理同4.1.1。

3、物资接收应填写接收清单,现场查验,规范消毒。

(六)养老机构内应设立专区和专门通道

1、根据机构条件和人员行动路线安排,设置污染区、潜在污染区、清洁区和清洁通道、污染通道,实行区域化通道管理。

2、养老机构各服务区域只开放一个出入通道。

3、制定分区管理流程、操作规程并在醒目位置张贴。

养老机构应根据疫情防控需要调整服务方式。

(一)医疗健康服务

1、每日居室巡查,早晚测量入住老年人和工作人员体温,并做好健康记录。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做好血压、血糖等指标监测,规律用药,做好慢性病防控。

2、非疫情相关疾病,可采取上门诊视等方式治诊疗,尽量避免外出就医;急需外出送诊的,在就医过程中应做好个人防护,返回养老机构时必须做好消毒及隔离观察。

(二)生活照料服务

1、老年人不串门、不串楼、不聚集,老年人离开居室须佩戴口罩。

2、老年人个人日用品严格分区放置。

(三)膳食服务

1、取消集体就餐,送餐至老年人居室;条件不允许时,实行分时段就餐,集体就餐的老年人保持一定距离,间隔不少于1米。

2、疫情防控期间暂停家属送餐。

(四)洗涤服务

1、衣物、床上用品分类清洗,被污染衣物或床上用品先消毒、清洗后再洗涤。

2、洗衣机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洗衣间每天早中晚各进行一次消毒工作。

3、污衣收集车一用一消毒。

(五)文化娱乐服务

1、暂停集体活动。

2、鼓励老年人在室内开展适宜的文娱活动、肢体康复锻炼等活动。

3、有条件的可以组织老年人通过网络开展文娱和社会交往活动。

(六)心理/精神支持服务

1、应帮助老年人适应疫情防控环境,减轻疫情防控引起老年人心理不适。

2、重点关注隔离观察区的老年人和心理压力较大的老年人,必要时开展针对性干预。

(一)防护等级

1、养老机构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人员上岗时,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外科口罩,老年人离开居室应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2、养老机构已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工作人员上岗时,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手套、隔离衣、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在接触每位老年人前、后,应当做好手卫生。老年人在居室内接受服务时应佩戴外科口罩,做好手卫生。

(二)消毒技术

1、空气消毒

室内通风每日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不宜开窗通风的,室内有人状态下,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消毒;室内无人状态下,可采用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照射时间60分钟。

2、物体表面及地面消毒

2.1室内地面、物体表面及各种开关按钮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30分钟后用净水湿巾擦拭,每日两次。

2.2办公区域、服务场所的电梯、地面、物体表面及各种开关按钮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30分钟后用净水湿巾擦拭,每日两次。

2.3手和皮肤的消毒:75%酒精涂擦,作用1-3分钟,也可使用含酒精速干型手消毒剂揉搓作用至手干为至。

2.4电脑鼠标、键盘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应当专人专用,每次使用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

2.5走廊、电梯等公共区域应放置含醇手消毒剂。

2.6厨房、洗衣房以及后勤保障设施、设备和物品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擦拭不少于两次。餐具消毒首选煮沸消毒30分钟,也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然后用净水冲洗,或使用一次性餐饮具,使用后按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三)垃圾、医疗废物的处置

1、疫情期间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收集、处理。

2、医疗废物在离开各楼层前应当对包装袋表面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注意喷洒均匀)或在其外面加套一层医疗废物包装袋。

3、每天产生的垃圾应在专门垃圾处理区域内分类管理、定点存放、及时清理。垃圾暂存地周围应保持清洁,每天至少进行两次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

4、废弃口罩、手套、鞋套、防护衣等防护用品应当丢弃至专用的“有害垃圾”或“医疗垃圾”桶内,然后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垃圾桶表面应做明显分类标识。

(一)分区管理

1、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要设置医疗隔离观察(室)区,医疗隔离观察(室)区应设置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有独立厕所的单人房间,并处于养老机构下风向。

2、医疗隔离观察(室)区的防疫物资按高等级防护标准配置。

(二)出现可疑症状的处置

老年人、工作人员出现疑似症状,不排除有流行病学史的,立即进入医疗隔离观察(室)区隔离观察,同时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处置。

(三)出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处置

1、老年人、工作人员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应立即送医疗机构就诊。

2、养老机构立即根据疫情监测要求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报告。在相关部门指导下,开展排查、全面消杀、规范处置个人物品等工作。

治愈后需要返回养老机构的人员,应医学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返回。

养老机构应做好疫情期间所需生活物资、防控物资的评估、采购、协调、管理及分配使用工作。

(一)防控物资种类

1、防护类:包括但不限于具有防护功能的口罩、帽子、检查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或靴套、护目镜、面屏。

2、消杀类:包括但不限于含醇消毒液、75%酒精、含氯消毒剂。

3、设备器械类:包括但不限于可移动紫外线消毒灯、循环风空气消毒机、测温枪及体温计。

(二)防控物资配置

1、防护用品使用及配置:各类防护用品应按照工作区域的防护要求佩戴使用,并根据直接服务类岗位及非直接服务类岗位的要求进行配置。

2、消杀物品使用及配置:根据不用区域及消毒要求进行配置。

(三)物资管理

1、机构内所有物资按照类别及储存条件分仓库专人进行管理,在机构指定的物资交接区无接触交接方式,入库前需拆除外包装或外包装进行喷洒消毒。

2、设置安全库存:养老机构应根据当地疫情、机构人员,规模等情况,按配置标准要求,配齐配足物资。如物资数量不能满足配置标准,应优先保障机构直接服务老年人的工作人员。

(一)宣传方式

通过公告、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方式向老年人、老年人家属、工作人员及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发布养老机构疫情防控安排和相关服务通知,在养老机构主要出入口张贴防控告示,内容包括新冠肺炎的基本知识。

(二)培训方式

采用网络、视频等方式,对机构工作人员、老年人及家属、相关服务提供商进行机构内感染控制、自身感染防护以及养老机构防控措施等培训。

(三)培训评价

养老机构内所有人员应了解预防新冠肺炎的个人防护知识。工作人员应掌握相关传染病法律法规及疫情应急处置规程。

个人防护主要措施有正确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不扎堆、不混用生活用品、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等。

(一)正确戴口罩:个人独自在房间时,不需要戴口罩。离开房间在公共场合应全程带好口罩。戴口罩应遮住口鼻。病患和医务人员口罩按要求定时进行更换。

(二)勤洗手: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严格手卫生。

(三)测体温:每日早晚2次测体温,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

(四)不扎堆:不外出、不串门、不聚餐,停止集体活动,必要的工作或生活交流应减少人数和时间,并保持距离1米以上。

(五)不混用生活用品:包括脸盆、毛巾、衣物、牙刷指甲剪等。

(六)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医护人员、护理员、行政后勤人员在进入污染区域和疫区工作的时候要正确穿脱防护装备,包括帽子、护目镜、口罩、防护服、隔离衣、手套和鞋套等。

(七)长者:每日进行流行病学史、接触史排查;每日两测体温,离开房间要带好口罩,不外出、不串门、不串楼层;避免交叉感染,发现于疫情相关的症状要及时隔离,及时就医,就医通道专用线路;全程做好防护。

(八)护理员:每日进行流行病学史、接触史排查;每日两测体温,工作时全程穿戴好防护服,带好口罩和手套,进行每一位长者和每次生活护理操作前、操作结束后都要洗手。护理员应在所工作的楼层全封闭生活和工作,短暂外出应更换防护服和穿外出鞋,回来后要进行全身消毒、洗手,并更换防护服和工作鞋。

(九)保洁:每日进行流行病学史、接触史排查;每日两测体温,工作时全程穿戴防护服,带好口罩和手套和高筒防水靴。正确配置和使用消毒液,抹布、拖布分区域、分功能使用。保证污染废弃物转运过程中要全程封闭运输,卸载污染物品废弃物之后,要对使用的车辆、转运桶、污物包装袋等要进行消杀。如遇个人身体不适或体温升高时要及时上报,必要时要及时就医。

(十)厨房员工:每日进行流行病学史、接触史排查;每日两测体温,带好帽子、口罩和手套。所有工作人员每次操作前后要手消毒。在食材、食物的接收、清晰、制作、配送等全流程操作过程中,要遵守食品加工卫生安全流程。送餐人员要保证送餐过程中餐车、餐盒全封闭,送餐人员乘坐清洁电梯送餐,送餐车不能进入护理楼层工作区域,餐食送到各楼制定区域。外出采购人员外出要更换防护服和穿外出鞋,回来后要进行全身消杀,并更换防护服和工作鞋。每日要对食堂地面、食具、送餐车进行消毒。如遇个人身体不适或体温升高时要及时报告,必要时要及时就医。

(十一)门卫:每日进行流行病学史、接触史排查;每日两测体温,穿戴好防护服和口罩手套。与入口处被检查人员保持一定距离,尽量避免面对面接触。对笔、红外线体温枪使用后立即消毒,在登记、测量体温后要洗手。如遇个人身体不适或体温升高时要及时报告,必要时要及时就医。

(十二)医护人员:每日进行流行病学史、接触史排查;每日两测体温,进入工作区域时全程穿戴好防护服,带好护目镜、口罩和手套。医护人员戴双层手套,在进行消毒时要使用橡胶手套,必要时穿长筒胶鞋。如遇防护服损坏,经消杀程序,进入缓冲区,更换新防护服和工作鞋。完成工作离开工作区域时,按规定脱防护服程序,在规定区域、进行消杀,完成清洁工作后,方可进入清洁生活区。如遇个人身体不适或体温升高时要及时报告,必要时要及时就医。

(十三)后勤保障人员:每日进行流行病学史、接触史排查;每日两测体温,戴好口罩,勤洗手。尽量避免多人聚集开会,错时就餐,工作人员要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办公室保持每日通风1-2次。进入护理楼层工作区域时全程穿戴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戴好口罩和手套。尽量避免触碰其他物品表面。离开护理楼层工作区域时,按规定程序,在规定区域,进行消杀,完成清洁工作后,方可进入清洁办公区域或生活区。如遇个人身体不适或体温升高时要及时报告,必要时要及时就医。

养老院护理员个人工作总结篇四

国老龄化问题也导致某种文化变迁,传统的由家人给老人养老送终的方式越来越难了。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养老院护理员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过去两个多月实际的服务中,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拜访,走进了社区老年人的真实生活,看到了老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明白了自身工作的使命和职责,中心和工作人员想法设法为老人家解决困难问题,涌现出许多感人的点点滴滴。

1、中心对不符合标准的砚瓦池社区孤寡老人马建国提供了服务,该老人情况特殊,要20xx年1月3日才满60岁,但老人很可怜,现重病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且没有人照顾,在社区的协调下,中心派5位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彻底清洁卫生,并将老人的脏衣服脏被子全部洗,厨房、卧室全部消毒,并发起一位爱心邻居周奶奶给老人送了一床棉被,看着焕然一新的家,以及清爽干净的衣物,老人拉着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期待地追问什么时候会再去探望。

2、中心工作人员陈庆林听说老人胃口不好,下班后回到家中,亲自动手制作剁辣椒、烧辣椒、萝卜条,为连升街社区江玉英老人,轩辕殿社区谭菊英老人送去。

3、天气寒冷,久不见阳光,中心工作人员杨新辉在为老人提供服务时,看到老人家中堆起的脏衣服、被套,主动向老人提出要求,将衣服带至自己家中清醒干净,烘干为老人送去。

4、西园社区崔罗珍老人因感冒咳嗽无钱看病,中心工作人员何乐主动自费为老人买了感冒药,荷花池社区何兰辉老人脸摔伤肿痛,为老人买了红花油。

5、轩辕殿社区熊菊珍老人因生病卧床,吃的饭菜均是邻居救济的剩饭剩菜,老人舍不得吃了一个多星期都长霉了,工作人员在上门时发现,从8号开始主动为老人送去热饭热菜,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准备直送到老人完全康复为止。

6、中心从10月份开始开放娱乐室,每天都有附近的老人到中心免费娱乐,打牌、下棋、看书、读报、聊天,丰富了老年生活,解决了老人生活孤苦困扰。

四、工作中存在有待改善的方面

1、宣传工作不够深入 工作要顺利开展,得到社会的积极认可,需要中心、社区、政府的大力宣传和解读。作为中心,我们将更多的组织工作人员在社区及上门服务的过程中,积极宣传中心的指导思想、服务理念等。同时也希望社区及政府大力解读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广大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2、资源的统筹,协调及利用性不够

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综合中心、对象、社区、社会等各种资源,工作人员在上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有时仅依靠个人的力量,而其家属、邻居、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由于缺乏对我们中心进行了解,因而无法给我们给予理解和支持,故给工作开展造成一定困难。

3、资金相对紧张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是对所有刚开始的运作行业的一个真实写照,中心在刚开展工作时,首先做的就是把大部分资金对硬件的投入,然后对队伍的组建、培训,工作的前期摸底、调查、研究、外联学习等都需要投入大力的人力和物力,而政府的运作资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及时下发到中心,所以导致资金相对缺乏。

4、目前开展工作,所遇到的困难:

g. 有些家境困难的老人家什、电器需要维修,但是给不起费用,现由中心补贴。

五、20xx年工作思路

1、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

2、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3、对服务老人实施合理的服务布局

4、全面提升与完善中心相关的建设设施

5、加强与外界交流、学习,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6、成立一个专业的研究中心,探讨、研究发展模式

我们中心在正常开展工作后,将围绕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应用性科研项目上,邀请行业从业者及相关专业人士参与应用研究,探索长沙市居家养老服务行业规范、服务标准和评估机制,让我们区的老人有尊严和有保障的生活,将我们养老服务这一个实事工正落到实处,。

7、加大宣传力度

与区民政局、各个街道、社区及相关养老工作人员举行相关活动和交流机会,共同为宣传推广养老工作和熟悉养老相关知识做好培训等工作,让更多的专业人士来正确宣传居家养老服务这个新的养老服务模式。

20xx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新康养老服务中心在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已经收到了明显的成果。我们将不负重托,把中心建设成功能全、品质高、信誉好的现代化养老服务机构,我们将继续努力,及时总结,为争创省级示范性养老机构而努力!新康养老服务中心一定会硕果累累,顺利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一、建制度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加大软硬件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人性化管理。一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以制管院。在广泛征求供养对象基础上,制定了院长责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院务公开制、食堂管理制、财务、卫生、医疗、文化娱乐等一系列制度,而且定期组织院民学习讨论,促使各项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并做到上墙公示,接受院民监督。二是强化院务管理委员会作用。为确保院内规范有序运作,实行民主管理,文明办院,选举7人组建了院务管理委员会,负责敬老院日常事务管理及重大事项决定,同时负有监督院长及管理人员工作职能。并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三是加强服务人员素质教育。坚持把提高服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服务能力放在首位。平时组织学习业务知识,解决实际困难。针对院内老人热点、难点问题,经常展开讨论,商量对策,在学习探讨中提高服务能力。为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增强责任感与自觉性,对照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定期考核,并同个人利益挂钩。

二、加强管理,不断改善五保老人入住环境,努力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加强对敬老院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制,严格值班制度、出勤制度、奖惩制度、分工负责制度、包干制度等,做到人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五保老人也按住宿区选举舍长,加强对各住宿区环境、安全检查和对老人外出的管理。

其次,定期对五保老人的衣服、床上用品、日用品进行更换,保持老人始终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状态。保证日常文娱活动不断,定期组织开展较大的文体活动,使五保老人心情好,并有正常的情感交流。

第三,组织开展生产活动,既提高院内生产自给水平,又使有劳动能力的五保老人有事做,满足他们劳动和创收的需要。

2页,当前第112

养老院护理员个人工作总结篇五

为提高养老中心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老人及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敬老院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及被感染养老机构防控指南(第三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提高职工和老人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在敬老院的发生和蔓延,最终实现“零感染”、“零疑似”的目标。

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强化责任落实。

组长:张xx

副组长:王xx

成员:李xx、石xx、黄xx、赵xx

防控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安排落实有关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时研究解决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小组成员负责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汇总疫情防控工作情况,适时向领导小组报告。

(一)制定和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度:敬老院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疫情报告制度,老人晨午检制度,病因追踪等台账登记制度,老人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防疫消毒制度,疫情防护健康教育等制度。

(二)认真做好疫情期间老人健康情况统计、疫情监控和日常检查,重点监测有外出的老人,指定专人搞好处于隔离进行医学观察老人的服务工作。

(三)储备好疫情防控所需消毒物品、体温测量仪或体温计、医用防护服装、洗涤用品、口罩等物资,做好全院清洁卫生、全面消毒等工作。

(四)开展全院隐患排查,实现供水、供电、消防安全的全覆盖、无遗漏、无盲区。

(五)密切关注老年人及工作人员、尤其是被隔离人员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专业心理疏导。

(一)工作人员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到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排查,确诊不属于疑似病例的,可正常复岗,但要加强防护和医学观察;属于疑似病例或感染确诊病例的,立即根据疫情监测要求报告主管部门,在当地卫生健康或疾控机构、民政部门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其他老年人及工作人员等)开展排查,实施集中医学观察,协助开展全面消杀、规范处置个人物品等其他处置工作。治愈后需返岗的,应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返岗。

(二)老年人出现新冠肺炎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由家属或养老中心工作人员,在有效防护情况下陪同送医,确诊不属于疑似病例的,老年人和陪同工作人员正常返回生活区和复岗,但要加强防护和医学观察。

(三)老年人被确诊为疑似病例或感染病例的,应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立即根据疫情监测要求报告主管部门,在当地卫生健康或疾控机构、民政部门指导下对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其他老年人及工作人员等)开展排查,实施14天隔离观察,协助开展全面消杀、规范处置个人物品等其他处置工作。治愈后需返回养老中心的,应隔离观察14天无异常后入住;参与陪同护送的工作人员也应实施14天隔离观察。

(一)严格落实全院封闭管理

1.疫情防控期间养老中心实施封闭式管理,不接待外来人员走访慰问,老人不能离院外出,不再接收新入住老人。有特殊情况者,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2.封闭管理期间严禁走访、慰问、探视等,家属送给老人的日常用品或订购物品需登记、消毒后转交给老人。

(二)严格执行每日双检制度

1.建立老人和护理人员的健康档案,每日开展两次体温检测和健康登记,对护理老人进行体温测量、问询健康状况,并记录备查。

2.老年人生病,非突发性重大疾病的,可采取上门诊视等方式保守治疗,暂不外出就医。患普通疾病急需送医的,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养老机构老年人就医指南》执行。

(三)持续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1.严格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做到勤洗手、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2.全面做好院区环境清洁,垃圾日产日清,保持干净、卫生,设立废弃口罩专门回收点,废弃口罩等防疫物品统一回收、集中处理。

3.按照日常消毒工作标准和细则,对餐厅、卫生间、浴室、活动场所等聚集场所和容易接触的各类物品每天定期清洁、消毒,定时通风换气(每日通风3次,每次30分钟以上,通风时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认真做好记录。

4.教育引导老人避免共用个人物品,注意个人宿舍通风,落实消毒措施。

1.实行“分楼层、分餐桌、”错时就餐制度,避免老人就餐聚集。

2.食堂从业人员(食品采购、加工制作、供餐等有关人员)均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手套;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应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除手套后及时洗手。

3.不得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食用野生动物。

4.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餐具用品须按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30分钟以上的高温消毒。严格执行食堂餐具、用具的清洗和消毒制度。

(五)提高全体职工防控意识

1.切实加强防护知识教育,组织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和老人掌握防护知识,教育引导老人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

2.通过宣传栏、标语、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宣传疾病防控、生活防疫等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营造群防群控、科学防控的氛围。

3.加强老人心理疏导工作,畅通沟通渠道,及时解疑释惑,引导老人弘扬正气,坚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六)搞好疫情防护物资保障

1.根据防疫需要,准备好老人和护理人员所需的口罩、手套、体温测量仪或体温计、等防护物品和洗手液、消毒水、酒精等消杀用品。

2.预备隔离房间,以供未来出现可疑症状的老人隔离治疗使用。

3.针对季节性气候,储备好老人防寒防冻物资,尤其在开窗通风时,应注意避免因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感冒。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