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

时间:2023-10-12 12:12:36 作者:BW笔侠 2023年论语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论语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经历和所得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有效方式。接下来是一些学员对培训的感悟和收获的分享,听听他们的心得体会吧。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一

不知道哪天开始,班级里同学们开始满口的之乎者也,一会儿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一会儿有一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得我一头雾水。好不易知道了这都是同学们从《论语》中引用来的,我怀着满腹的好奇找来了这本书,薄的一本,寥寥几千字。可就是本书,去让我从中获益良多,受益匪浅。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他这样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学家、大教育家眼中,每个人也都有他们自身的长处。孔子尚且如此,那更何况我们呢?从这里让我明白了,与人交往相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更应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些那些好的,摒弃那些不好的。

在学习方面,《论语》这本书里我更是看到一句句好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告诉我们学习要多思考,要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让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要时常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要温故知新。

《论语》就像一位谆谆善诱的长者,耐心而仔细的教着我们,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做人,如何尽孝,如何学习。每每翻阅都有新的收获,我想这本书会一直陪伴我,人生的道路上它势必会为我的扬帆起航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孔子的眼中,有智慧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迷惑,这样的人,早已看破了世间红尘。经历了太多,在谜题中徘徊,最终拥有了现在的成就,因为见过太多,所以自信,也不会被事情迷惑;而有仁德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忧愁,因为仁德,所以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担忧,见识过了风风浪浪,经历过了大风大雨,才有了如今的平静。这样的人,哪怕天塌了下来,也只会安安静静的去补救;而那些有勇气的人,最高修为就是不会畏惧,有了勇气,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困难再大,风浪再急,就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是因为勇气,有了支撑下去的信念,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危险,也会慢慢在他们心中的勇气下慢慢灰飞烟灭。

从古至今,成为圣人的人太少太少,只是因为心中的杂念,唯有孔丘,不仅见多识广,待人宽厚,更是无所畏惧。或许我无法真正理解孔子,解析论语,但是,我知道,唯有孔子,能在乱世中,依旧驰聘神思妙想。

今天,我读了《论语》的乡党篇十。其中有一则很吸引我,令我读了许多遍。

”执圭,鞠躬如此,如不胜,上如辑,下如授。勃勃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这一则很令人难以想它的含义。我先看要点,把不懂的字给弄懂,如:圭,从课下注释,我了解到这个字念的和归一样的读音。意思是:一种上圆下方的长条形玉器。举行朝娉,祭祀,丧葬等礼仪大典时,帝王,诸侯,大夫手里都要拿着这种玉器,以不同的地位身份,所拿得圭也各有不同。这里只大夫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手里拿着代表本国君主的圭,作为信物。就这样我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和翻译。译出了这个句子大概的意思,虽不完全和课下译文一样,但也八九不离十了。课下参考译文很难有太多的详细分析。

译文是这样的:孔子出使到别的诸侯国去,举着圭,低头躬身非常恭敬,好像举不动的样子,向上举好像作辑,放下来好像递东西给别人。脸色庄重而昂奋,好像战战兢兢;步子迈的又小又快,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献礼的仪式上,显出和颜悦色。以个人身份私下见面时,满脸笑容。看着泽文,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孔子。

我的感悟是:以上这五章,集中记恭敬而有仪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而他在朝廷,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俾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二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里围绕着于丹的论语心得播出后,于丹《论语》心得中所提到的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里的每一点,已成为许多的一面镜子,我也有幸捧起这本书一读,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让我对《论语》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作为教师,假如我们能感受到这些,那我们的心中肯定会少许多怨言,肯定会是一名快乐而幸福的教师。于丹教授在书中提到“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经常指责他的学生不该如何,如何。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好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学生商量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其实想想地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生有成绩出色的有成绩平庸的,还有成绩较差好,大家都知道“,孔子弟子三千,贤人只有七十二”其余那些学生也是孔子这位千古圣人的缺憾,面对之些情况,我们老师就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要“爱人”“知识”。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对学生多些了解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成绩差的学生应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地引导,相信他们一定会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转变,只是迟早而已。

于丹《论语》心得里的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真希望各所层的人都解领略一下其中之道,让我们一起各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三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师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思想觉悟和专业水平。本人受邀参加了一次以《论语》为题材的培训,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发。

第二段:学习内容

此次培训重点围绕着《论语》中的“道德”、“修身”等方面展开探讨。通过讲解、案例分享、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我们从多个角度深入学习了孔子的思想精髓,探讨了如何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工作中。

第三段:感悟收获

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道德修养对于教师的重要性,同时也加深了我对于孔子思想的理解。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以道德为基础、以责任为前提,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深刻的道德思考指导和自己的行动方针同样重要。在教师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进步和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

第四段:个人实践

根据培训中的启示,我感觉到在教课过程中自己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表现出更多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在课堂上,我通过多种方式,例如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向学生讲述好人的典型事迹和道德故事,引导学生从中领悟道德感觉,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第五段:结论

此次培训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伟大意义,更加深入认识了孔子思想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育事业是要长期的、艰苦的,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更应该让孔子思想和道德修养成为我们未来发展的一部分,这将有助于弥补我们在自身精神方面的不足,为教育事业创造更多的贡献。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四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总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认真学习、深入研究《论语》,结合现代教育理论,探索如何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实际教育中去。

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重视平时学习

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只有勤奋不懈,不断地温习、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成为优秀的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应该注重平时的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只有让学生从小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重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

在《论语》中,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教育工作中,要经常温习历史文化,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只有了解并研究历史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学生要注重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让他们明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注重个性与差异的发掘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告诉我们,个性与差异是每个人的独特魅力,应该得到尊重和发掘。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按照我们预设的标准进行学习和表达,而应该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允许并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点和潜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

五、“不知生,焉知死?”——教育要有人文情怀

孔子曾经在《论语》中说过:“不知生,焉知死?”这句话反映了他的人文情怀和对生命的思考。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怀着人文情怀来教育学生,让学生注重身心健康,学会珍惜生命。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注重对学生情感、心理的关注和引导,培养学生爱国、爱民族的情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情怀。

六、结语

《论语》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充满了思想智慧和人文情怀,启迪和引领了几千年来的教育实践。在当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认真学习《论语》,结合新的教育理论,更好地将孔子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美好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五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直深信教育是神圣的事业。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我参加了多次教师培训课程。其中,我参加了一次极具影响力的教师论语培训课程,让我在课程学习中受益匪浅,获得了许多收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期对广大教师同仁有所启示。

第一段:事件叙述

教师论语培训是我近年来参加的最有收获的培训之一。该课程不仅让我重新理解了教育的内涵和使命,更为我提供了许多优秀教育者的供词,使我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获得了不少启示。本次课程的讲师是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他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并运用实例与我们分享了许多身边的名师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

第二段:启示与收获

在这次培训中,我收获最大的是从论语中领悟到教育的本质。孔子晚年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他告诫我们,只有扎实掌握了历朝历代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才能把教育事业做得更好。因此,我在培训课程中,重新认识到了教育应该立足于传承与创新,并深刻领悟到“教育是种子,栽培是关键”的深刻含义,这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教育素养和师德修养。

第三段:教师思维的转变

此次培训也让我明白,卓越的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更需注重培养和发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在培训课程中,我还学到了许多提高自身和学生素质的实用方法,如如何在日常教育中增加学生的思维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领导品质,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经过这次培训,我意识到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在教育岗位上持续发展。

第四段:关于教育管理

在教育管理方面,本次培训课程也为我提供了不少的知识和创新思路。本次培训课程强调的是“有效的教育管理可以将学校变成先进的学习文化社区。,从而将学校变成教育创新和教学研究的先进平台。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入思考了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并在课程讲解中掌握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增加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有着无可估量的推动力。

第五段:总结格言

对于我来说,参加教师论语培训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许多能够帮助我成长为更好的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它们将成为我在未来教育工作中的宝贵财富。同时,本次培训也让我明白了,在日常学习与教育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实践是积极向成功迈进的关键,只有不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才能拥有成功教育的关键。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方能有所进步,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拥有更好的未来。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六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和终身学习的道理,是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先做好了应有的准备工作,自然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这使我想起了最近吉他考级的事。虽然我学的时间不长,但我坚持每天弹奏练习,即使手皮磨破了,我也从不放弃。考级前的一个月,我把乐理知识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复习,该背的背,该记的记,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考场上我轻松应对,最终以优秀的成绩顺利通过了考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六一舞团组织表演活动,导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套表演服,我发现我的衣服上面有个黑色的污垢,看上去影响美观,我就想,何不趁没人注意的时候换一件好的过来?但转念一想,我自己不喜欢穿的,别人也不喜欢穿啊!我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就是将心比心。于是,我决定把这件衣服留下来自己穿。即使己所欲,亦勿施于人。这应该是我们终身奉行的做人的原则吧!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某些人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往往会表现出嫉妒或厌恶,而看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会嘲笑或轻视,这都是不好的处世观念。我们要朝好的`行为看齐,学习他人的优点。倘若看到别人身上不足的地方,要引以为戒,不要犯下同样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超越自己,让自己更趋于完美。

《论语》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朋友们,让我们都来读一读《论语》吧!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七

近期,本人参加了一场由学校组织的论语培训,主题是“教师论语培训”。这场培训不仅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受益匪浅,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鼓舞。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培训中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其他教师也能有所帮助。

第一段:对论语的认识

在培训中,我重新认识了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论和行为的集合,这些言行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石,至今仍在受到教育各界的重视。我发现,论语中蕴含着许多教育的智慧,如学习方法、教育理念和价值观等等。从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思想与教育理念,也能够得到对教育的许多启示,这对于身为一名教师来说,相当重要。

第二段:论语培训对于教师的启示

在论语培训中,我们接触到了很多教育理念,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些明显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通过论语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孔子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好地将这些智慧融入到教育当中。这些启示和教诲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教育孩子,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

第三段:论语教育的时代价值

论语几乎成为现代中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时代价值不可忽视。通过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人格,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架起教学关键的几桥梁,将论语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因此,论语教育不只是单纯地传递知识、教授技能,更是注重品格和道德教育,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第四段:论语教育的难点与重点

论语教育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它也非常困难,需要解决许多难点和重点。首先,教师需要对论语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才能将智慧融入到教育当中。其次,教师需要能够根据不同的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将论语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最后,教师需要与家长、社会各界合作,共同推动论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五段:结尾:如何将论语教育融入教学中

因此,如何将论语教育融入到教学当中,成为了每个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我的学校,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引用论语例句、讲解论语背后的教育原则、安排论语专题课等等,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论语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积极探索论语教育的方法和路径,帮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享受到文化的滋养和教育的提升。

总之,论语培训让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教育工作也有了更加全面的思考,这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体验和财富。我们应该积极应用论语智慧,将其融入到教学当中,助推论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共同推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八

一.教学工作需要谨言、慎行

在《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句“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能做到多听取师傅的意见,多用心观察身边有经验老师的言行,多进行教学思考必定能帮助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此谓“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而对于“谨言与慎行”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在与身边同事相处时做到“谨言”和“慎行”非常地重要。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无论是言语还是行动都需要经过细致的考虑之后再去实践,在整个团队中我更多地是需要学习、倾听前辈们的经验之谈,积极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多干实事而不是夸夸其谈。融入团队,获得更多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谨言、慎行”。教师的言行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要注重课堂提问的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即“谨言”。一个鼓励的眼、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善解人意的手势都会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同样值得谨慎考虑。

为此,我将把“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作为我为人、为师之道,相信它能让我不断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增强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应是“仁者”与“智者”的结合体

在于丹看来,《论语》中的“仁”指的是关爱别人;而了解别人就叫做“智”。她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的为人必不可少的就是“仁”和“智”。我想在我们教学实践中更应该提倡“仁”与“智”,通俗的说就是教师要懂得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了解、关爱学生就应该站到学生中间来,善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也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解读学生,关爱学生。新课程标准下我们提倡教师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体现民主与平等。教师在课堂中应尊重学生,多鼓励孩子思考,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期待中、鼓励中去求知,去创新。

其次,教师在课下要做到“走近一点、蹲下一点、微笑一点”,用心的去了解、爱护学生。多参与孩子们的活动,多和他们谈心,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评说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提出意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想了解和关爱学生将是做一名教师永恒不变主旋律,就看你是如何用心去做课上和课下的“仁者”与“智者”。

应该说阅读本书自己的感触是比较深的,给我的启示也很多。我想一本好书需反复研读,才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髓,有时间我将再次细心研读一番,希望与读过此书的朋友们可以一起来品味。

本期,我教高一语文,使用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这本教科书第4部分是“名著导读”,导读的内容是《论语》。教师要求学生读《论语》,必须首先自己读《论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思考能力与欣赏水平,我在网上浏览了有关孔子的一些专著,如《孔子评传》、《孔子智慧》等,并且找出了一本《论语通译》重新读了一遍。

《论语通译》是由徐志刚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对于我们读《论语》能够给以很大的帮助,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借助《论语通译》读《论语》,确实很方便。我重点是了解《论语》中孔子丰富的教育思想,并且将它与课改新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联系起来思考。读过之后,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按照语文组教研活动安排,我在此作一些简单的交流。

孔子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无论在当时或后世,在国内或国外,都是影响最深最广的人物,是个言行一致、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集以往文化思想之大成,开后世儒家学术之先声。他的思想学说,经过两千多年的潜移默化,有的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精神生活和传统习惯的准则,构成了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中国式的社会风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东方国家,远及欧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后世流传的“天不生仲尼,万古长于夜”和“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有些夸张,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孔子和《论语》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之大。

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孔子首创平民教育,继承、发展和传播了古代文化,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足见孔子对当时教育的贡献。孔子在一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套极有价值的教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反映了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以及所倡导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孔子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他主张“有教无类”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从治学的角度看,他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一个人要增长知识,必须认真学习并进行思考;他提倡“温故而知新”,认为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更深的新知识。初中教材中《论语十则》就是孔子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论述。特别是“学思结合”和“温故知新”已成为人们长期遵循的学习规律。新的课改确立了鲜明的课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知道教师的一切都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学生,要发展首要任务是学习,这其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学思结合”;二是学习如何获得文化知识,这就离不开“温故知新”。只有这样,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今天课改新理念其实是对《论语》中有价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孔子进行教学活动的特点,是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培养弟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是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动的事例,用形象思维的方式去诱导,如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节操,教导学生要有忍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时间一去不复返,意在勉励弟子们珍惜时间、发奋图强。这样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弟子们的称赞,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我们通过“校本培训”,已经确立了新的教育观。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特点提供个性化教育,让全体学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发展。这里提到的个性化教育是与“因材施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新的教育观还要求教师要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要用优点融化学生的缺点。现在学生厌学辍学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心灵王国,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乐园。所以,作为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扶持它,呵护它,使它成为学生的成长起点。

(三)善于启发,触类旁通。孔子特别强调把握时机,进行启发式教育,实际上“启发”一词就来自《论语》。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只有对求知欲强却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点拨,对竭力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却无从表达的人加以引导,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孔子的这一论点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善于推论,闻一知二,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今天新课改的过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科学在飞速发展,很多知识都会迅速被淘汰而变得一钱不值。因此,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所以说,现代教学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知识。教师“举一隅”是教给学生知识,学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会学生学知识。要想教会学生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就得在举一反三上下功夫,从而收到以一当十、触类旁通的效果。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九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不”表示你需要立志。在德行上要立志好好修养,在学问上要立志好好研究。“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不能”表示你做得不够,需要努力。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道德修养—“才”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是否合格,而“德”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是否可靠。作为教师的我们道德观念、道德标准、道德品质,对学生有直接教育和影响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具体的教育实践,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学生正确道德观念的形成。教师只有用自己崇高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才能促使其健康成长。

读书学习,作为教师的我们还要不断的读书学习,因为想要将学生教好的,我们就要努力让自己的大脑做一个小型的电脑,将学生需要的知识随时提取出来。这些知识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从书中汲取。我们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才能塑造出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才能够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

知错即改——作为一名老师,虽然我们都在努力的去关爱、尊重每个学生,可有时犯错真的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反省,采取必要的教育措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激发起他们的的学习热情,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十

论语是古代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教师论语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教育、人际关系、品德修养等诸多方面。在对教师论语的深入阅读与研究中,我深深地受益良多。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分享我对教师论语的体会与感悟。

首先,教师论语告诉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也就是说,一个教育者首先要注重对人的本质素质的培养。只有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上下功夫,才能够真正地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与现代教育的要求不谋而合,现代教育倡导的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一致的。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孔子的教诲,积极培养学生的品德,引导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其次,教师论语中还强调了教育者的道德修养和职责。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的是道德品质,而不是徒有器重。同样地,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以道德修养为基础,而不是仅仅靠学识来支撑自己的教育工作。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操守,一个教育者才能够真正地去引导学生,去培养他们的品德。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此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再次,教师论语中给予了每个人学习的机会和平等的教育权。孔子强调:“无怨无悔。”他希望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接受教育,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在现代社会,虽然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是教育资源的不平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孩子因为家庭的贫困或其他原因而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这不符合我们追求公平的教育原则。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方式,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

最后,教师论语中还强调了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身体力行的重要性。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行要符合自己的要求。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严于律己,身体力行,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工作。

总之,教师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其中涉及了教育的诸多问题。通过对教师论语的深入阅读与研究,我进一步认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品德,教师的道德修养和职责是至关重要的,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而教师的自我修养和身体力行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我将把这些理念融入到我的教育实践中,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一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人生在世,面对生活、工作的种。种不公,除了检讨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们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谈到孔子“仁者不惑”时讲到,“你宽容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胸怀无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对那些“利”字当头的人,或许我们更应该坦荡处之、平淡视之、淡漠待之,正所谓有容乃大,“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总之,在当今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潮流中读于丹的论语,真的能给人以心灵净化,如一丝清泉沁人心脾,让人陶醉,给人以启迪。与友宽容,与同事宽容,与亲人宽容,与生活中一切给予宽容,播种乐观、豁达的处世态度,我想收获的就是一种熠熠生辉、一种和谐的美。宽容是人生的哲学,但更是一种境界吧。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二

第一段:论语是一部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经典之作。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教育思想。作为一位教师,研读论语是对自己思想和教育方式的一次审视与反思。

第二段:论语中的“为己之心,非恶其人”启示了我作为教师的职责和责任。作为教育者,我们要首先关照自己的内心,塑造积极向上、忍辱负重的品质。只有在内心满足、充实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去关心学生,帮助他们成长。我意识到,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提升自我,不断学习、修炼自己的思想,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三段: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会批判性思考和自我反省。只有经过时间的耕耘,跟随自己的内心,不断进行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够在教育战场上取得真正的胜利。孔子通过这句话告诉我,只有像水一样学习,持之以恒,才能不断进步。

第四段:论语中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使我对教育的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加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知识的人,同时也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让他们对社会有责任感,关心身边的人。通过教学实践和孔子的言行,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做一位有影响力的榜样。

第五段:最后,学习论语让我对教育的意义和使命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心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承担起教育的重任,用智慧去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论语,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明白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将会继续不断地在教育道路上努力前行。

总结:通过研读论语,我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要用心灵和智慧去引导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修炼自己的思想,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该关照自己的内心,提升自我,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通过教育,我们可以给予学生光明和希望,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三

《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言行录,被誉为中国古代圣人的思想集大成之作。通过学习《论语》,我深深感受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应该借鉴和践行的。他的师古人而不博学,关注个体而不只剑指知识的传递。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价值,以提高我们的教育工作水平。

第二段:注重道德修养,培养品格

孔子的教育主张始终贯穿着对道德修养的重视,比如《论语·八佾》中说:“君子以国家可以服民,而不求已着。”这给了我启示,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只有通过品行的塑造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段:强调教育的个体化

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一思想告诉我们,教育不能只是机械地逐字逐句地进行,而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四段:重视师德和师风建设

孔子非常强调教育者的自身修养和示范作用,《论语·子罕》中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坚守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只有有德行的教师才能引领学生,实现良好的师风和教育效果。

第五段:推行开放式教育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学习的方法,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应当是一种开放的状态,教师应该耐心聆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保持学习的姿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教育思想。只有与学生保持平等和开放的沟通,才能够让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通过《论语》的阅读和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践行孔子的教育思想,而且能够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更加专业和高效地开展工作。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的道德修养观念,注重品格培养;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应该加强师德和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榜样;应该推行开放式教育,不断学习丰富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十四

道不同,不为友

孔子是非常重视友情的,朋友在他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他关于“友情”、“朋友”的言论,在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根本就不会在一起策划,就更谈不上交友了。因此,有着相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志趣,才有可能成为朋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曾经说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他认为,朋友之间交往,还应当有利于培养提高彼此的道德素质。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静下心来思索的机会越来越少,从而带来情绪上的浮躁,情感上的淡漠。真正的友情、朋友,才显得如此珍贵。我非常赞赏刘心武先生的说法:友不过三。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会超过三位。检视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走过了几十年,其实真正能够称得上“朋友”二字的尚不足三位,人来人往,常不过是泛泛之交,过眼烟云。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实属不易,一定要认真交往,用心呵护这份友情。如果缺少机缘,无缘相逢,也不必过于急躁,拥有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打扰,也是一件美丽的事情。世间事大多是不能够强求的。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用心寻觅,真正的友情一定在不远处微笑着等待我们。

王建华

以上是《教师学习《论语》心得》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朋友、我们、友情、真正、孔子、认为、用心、交友,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五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而其中的教师论语更是备受推崇。阅读教师论语,不仅可以了解到古代教育家们的思想,更能够启迪现代教师的教育观念。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教师论语的触动,认识到作为一名现代教师,要充分研究教育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实现自我教育与学生教育的有机统一。

第二段:追求卓越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名言。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学生改变自己,而是应该先反思自身所能提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只有持之以恒地追求卓越的教育质量,才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同时也为自己的教学质量树立起标杆。

第三段:求实务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时给出的智慧箴言。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课堂内外的实际操作和实验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第四段:德行教育

“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孔子提出了儒家强调的重言行一致与诚实守信的思想。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教育。诚实守信是个人修养的基础,只有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培养他们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公民。

第五段:高效管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是孔子论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现代教师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具备高效管理的能力。熟悉并掌握各种教育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通过高效的管理确保师生的教学效果和校园安全。只有做到科学管理,才能真正使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结语:通过阅读《教师论语》,我深深感受到古代教育家们的智慧和追求。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不断自主学习、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出健全人格、有创造力的新一代。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十六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作为一名教师,阅读论语并深入思考其中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对于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阅读论语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家教方式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下面,我将从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态度、素质教育和品行教育五个方面,总结出对于我的教学工作的启发和体会。

首先,论语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教育目标。孔子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我深感到,现代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并将此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的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讲授相关的道德故事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论语教育思想中提倡的教育方式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个性,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我在教学中始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同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我也借鉴了论语教育思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三,论语教育思想中的教育态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孔子强调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修养和自我要求,他自己身体力行,不仅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还立志成为榜样和楷模。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技巧的熟练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师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因此,我要时刻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质提升。

第四,论语教育思想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也深深触动了我。孔子认为,教育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素质,而非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得失。我深以为然,教育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等非学科能力。在我的教学中,我努力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最后,在论语教育思想中,孔子强调了品行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品行修养入手,培养他们高尚的品格。在我看来,品德教育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和基础,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直、勇敢、责任感和上进心。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并通过讲授道德故事和名人事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

综上所述,论语教育思想给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带来了很多的启示。无论是教育目标的明确,教育方式的灵活,教育态度的认真,还是素质教育的强调和品行教育的重视,都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论语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语教师读书心得篇十七

《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步语录体散文,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它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故千年来为论语作注者不尽其数,经典者也是层出不穷,而这些古代学者是用文言注文言,我们已经和传统的文言相去甚远,因此,只能舍远求近——通读一些近现代学者所注《论语》的佳作,在我看来,最为深刻的当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稍为逊色则有李泽厚的《论语今读》,当然少不了热得如火朝天的《于丹论语心得》,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大众化的版本来参照,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林语堂的《孔子的智慧》堪称经典,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很好的参照版本,我们想深入到孔子思想里面,还是得亲身去品味《论语》那些古老的文字,还得亲身去体味孔子的箴言,亲自去领悟孔子的智慧。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身贫且贱,一生生活艰辛,在他55岁那年,认定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可能在鲁国实现,于是开始周游列国,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受其政治理想,他受到了一次次的拒绝,但他又一次次的振作,向下一个国家迈进,坚定不移的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直到20xx年后,他才认识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是不可能实现的,于是回到故乡,从事教育活动和整理古籍,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孔子苦难与辉煌并行的一生,我认为可以从中学到孔子那种在求知上的永不满足,永远追求智慧的人生态度;还有他那种对自己信奉的价值体系的实现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那誓不罢休的毅力。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如子路、颜回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是,《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

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诗》了。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说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学习的勇气,其精神可敬佩! 治学方面,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纳包容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在这个集体里,就有篮球上的猛将、绘画巧匠、书法好手、象棋大师。有的是上晓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满脑子的数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们身边的这些平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万绿丛中的小苗吸收着丰富的养分。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他主张“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就强调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以较高的水平去完成自己的任务,努力教好自己的学生,向他们传授有用的知识,让他们有所发展。还应利用平时的休息时间来不断学习,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在工作和学习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中,一种涵养一种自信让我感受到无比的充实和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