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能提升孩子哪些能力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教育名著读后感(大全6篇)

时间:2023-10-07 14:12:59 作者:影墨 自然教育能提升孩子哪些能力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教育名著读后感(大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自然教育能提升孩子哪些能力篇一

《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孩子学习有困难,本质上是他的学习方法压根儿跟你不一样。

托马斯先生在书中具体分析了很多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发现现今的学校教育很难适应孩子们多种天赋类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老师们仅仅重视孩子在很有限的几个能力方面的培养,使得很多孩子的天生的才能和潜能被打压了,从而产生了很多不适应学校教育的“差生”,“学习上的残疾人”,当这些标签被无情地贴到孩子的身上时,孩子们就真正地成为了学业残疾人了。

我现在所教的这个班上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开学后,几乎所有来教过课的老师一节课后就记住了他------a同学。上课时,他好像永远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总是不来看你,不来听你,伸出自己的手做周伯通“双手互搏”状,玩得不亦乐乎,而且嘴里还发出“啾啾,啪啪”之类的怪声;学校实行音乐铃声,不管是上课下课铃声,还是眼保健操,《运动员进行曲》响起,总能听到他独具一格的配乐声,引得小朋友哄笑。下课时更是情歌满教室飞,令我哭笑不得。这些还不算,最让我恼火的是,他“酷爱”美术!经常早上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今天有没有图画课?”如果回答他:“有。”他便欢天喜地地去准备美术用具,如若今天没有美术课,他便会现出很疑惑,很无辜的神情,而且追着你问:“为什么今天没有美术课?”我们戏称:他是美术老师狂热的“粉丝”。我曾经暗地里猜测,这孩子会不会有多动症之类的问题,但从他家人所讲该同学在家里的行为看,又不像有这类问题,比如他在看动画片,或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手工,画画,那可是专心致志,很像模象样呢。于是,一开学,我就被这个同学困绕着,苦恼之极。一个多月下来,学完拼音了。a同学每次成绩都在倒数之列。

读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认识到a同学并非真是“学业残疾”,他应该有他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只是作为教师的我并不清楚而已,并非他在学习上患有“不治之症”,而是我没有找到对症之药……我努力探寻促使他成功的方法。首先将他开学以后表现出的不适应学校生活的现状与家长交流,平时发现他有一丁点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发现他老毛病又犯了时,悄悄地在他耳边说:要管住自己。一天上课,我发现平时两手不停的他,居然一本正经地将手平放在桌上,虽然从他的眼神,我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刻,他的思想不知道正在哪一片太空中神游,但还是走到他身边,微笑地看着他,夸奖他今天坐得好。他很意外地抬头看着我。过了一会儿,开小火车读生字时,快到他了,我特意靠近他,用眼神提醒他:“快到你了,准备。”他结结巴巴读出生字,使他们小组“小火车”顺利开到,得到了奖励。放学后,我还有意地在他奶奶面前夸奖他进步了,今天表现很棒!虽然我做的这一切,他并不是很领情,但在我夸他时,从他突然露出的一丝笑容中,我还是感觉到了他被肯定的快乐。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常说:教育是一门神秘科学,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细心地分析。《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正是认真探析了学习这一重要的教育现象,它揭示了许多十分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却被送进学业残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剧根源,尤其是介绍了家长如何去发现你的孩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及介绍了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七种不同方法。这样的匠心独到的指导,无论是对孩子正在接受厌学煎熬的孩子的家长,还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孩的家长,都有开阔思路、纠正偏差的效果。这本书值得一看。

自然教育能提升孩子哪些能力篇二

又到一年暑期订书时,在订书目录里,我第一本就选择了《教师妈妈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只因家有小儿正需教育。拿到书后,花了半天时间一口气把它看完了。这是一本非常真诚的书――10位来自全国一线的教师,用母爱凝结成的文字。我跟随着10位母亲饱蘸深情的笔触,重温了一个个稚嫩心灵的成长历程。是的,养育孩子确实不容易,孩子的一笑一颦,哪怕是很细微的一点成长,无不牵引着母亲殷切的目光,这些也是为人父母之后才有的深切体会啊!这是一本让人深受启发的书――身为一线教师的10位母亲,都是身处中国当下的教育体制下。正因为如此,她们才能够对教育现状有着不同程度的见解。她们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如何平衡各种矛盾,如何处理一些敏感问题,如何引导孩子在面对真实的生活时仍然保持内心的明亮,如何目标明确地带领孩子从当前教育的泥沼中顺利走过来?从书中我看到了10位教师母亲执着的精神,看到了10位教师母亲长期坚持的毅力。

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放手也是爱》一文。文中的教师母亲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她的孩子从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一个人上下学,半路上自行车链子掉了,会自己想办法修好,回来时还会放在门口修车的大爷那儿;晚上饿了的时候会自己做炒土豆丝;母亲节的时候会做饭给妈妈吃。就这样,她的孩子在各种经历中逐渐脱离了父母的翼护,能独立处理自己的事情了。

想到自己时时事事都为孩子考虑好准备好,生怕他磕着了碰着了,实在是惭愧。其实我内心深处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能力,但正是因为处处不放心,怕孩子“不会”,害怕孩子受苦,害怕孩子受挫折,因为感到“太早”、“太危险”、“太累”,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增强。此文使我明白从小就适度放手,有意锻炼孩子的自主意识,会对孩子的发展有帮助。家长是不可能照顾孩子一辈子的,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比给孩子溺爱和金钱更重要。孩子小,很多事情都做不好。但是请相信,他们的潜能很大!渐渐地,由不熟练到熟练,由一团糟到越来越好,孩子的模仿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很棒的!他们完全能够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从他们第一次自己吃饭开始,第一次自己穿衣服开始,第一次自己收拾玩具开始,第一次自己刷牙开始,第一次背上小书包上幼儿园开始!家长们要做的.,就是学会放手!

在我的日常工作――班级管理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以前我总担心学生在教室无所事事,担心学生疯打,担心学生过于贪玩以至忘了学习,结果搞得自己很累,把学生也管“死”了。班级管理,是“放”还是“收”,这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很令人纠结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如果找到“放”与“收”的最佳结合点,就能够使班级管理在“收放”之间从容应对了。那么这个最佳结合点到底是哪里呢?多年来我也一直在寻寻觅觅。我觉得,不同的年龄段,“收”和“放”都要有不同的侧重,低年级的班级管理侧重于“收”,适当地放;高年级的班级管理侧重于“放”,适当地收。

班级管理需要“放手”,但放手不是放任,放手就像放风筝,手中的线不能断。一个班级要想成绩过硬,班风过正,学风过浓,班主任一定要舍得放权,甘于退居幕后,仅在恰当时候进行引导和监督。“放手”就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班级要制定班级公约,要有量化考核制度,班内职务要实行细致而合理的分工,做到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又能让自已身心得到解脱,师生双赢的事,谁会不喜欢呢?在班主任交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习惯,不放心,顾虑重重的现象,甚至会觉得学生做任何事都举步维艰。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即便出现意外摔跤的情况,也属于成长中的插曲,是吸取教训,反思提高的最佳时期。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这才有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我们教师要学会放手,舍得放手,敢于放手,给他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

所以,从今天开始,放弃那些过度的担心和保护,坚持放手!学会放手也是一种爱!

自然教育能提升孩子哪些能力篇三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不同的教育方法可以塑造不同的品性,培养不同的特质。下面给广大家长推荐36个计策,帮父母培养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好孩子。

36个计策

1.样板计:树立学习榜样。北京大学临床心理中心办公室主任、亲子问题专家林红强调,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孩子面前,再细微的言行举止也要留意,树立好榜样。

2.鼓励计:鼓励他挑战困难。孩子很容易因为一些挫折放弃努力,此时,家长的鼓励是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能帮孩子找到问题、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3.倾听计:掌握孩子的感受。再小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耐心听他说话,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以便及时对孩子的身心变化、问题等做出处理。

4.赏善计:奖励比惩罚有效。赏识教育专家周弘认为,教育孩子,奖励比惩罚有效得多。用奖励正确来代替惩罚错误,既能避免伤害孩子,又可以督促他发扬优点。

5.扮弱计:偶尔向孩子“求助”。缺乏责任心,常常是因为父母照顾太周到。偶尔向孩子“求助”,你会发现他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

6.补强计:好习惯多夸奖。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家詹姆斯・多伯林提出“补强法则”,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正面行为受到认可时,就能逐渐摆脱自卑,不断激发自信心。

7.冷淡计:任性时别睬他。任性几乎是独生子女的通病。此时,家长务必要狠下心“隔离”他,让他因为得不到关注,自动收敛坏脾气。

8.放手计:让孩子自己尝试。包办父母只能养出飞不出笼子的金丝雀。制造一些让孩子尝试、摸索的机会,他们才能独立应对生活。

9.纵容计:别扼杀淘气天性。“淘气包”、“捣蛋鬼”往往脑子灵光、求知欲强。在允许的范围内适当纵容这些行为,是挖掘孩子潜能和创造力的好时机。

10.处罚计:让孩子懂得承担错误。做错事了可以安慰,但一定不能姑息,适度的惩罚才能让他明白“赏罚分明”这一生存法则。

11.制冷计:自满时泼点冷水。一旦发现孩子有骄傲自满、目中无人的苗头,父母应该适时给他泼冷水,让孩子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

12.点拨计:用引导代替说教。絮絮叨叨的说教,是孩子最不喜欢的教育方式之一。最好从旁稍加提示引导,这种启发会让孩子充满感激。

13.感化计:用真情打动孩子。教育不仅是灌输、劝导、监督,有时还要动之以情。比如给孩子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会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14.平等计:别给孩子特权。要想克服“自我为中心”,首先得从家里开始,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或特权,好东西要全家人分享。

15.受挫计:适当挫折教育。美国教育家卡乐尔・桑德堡曾说,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为了培养心理韧劲,适当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16.包容计:接受孩子的缺点。你的孩子也许不够聪明,有很多缺点,但父母不能因此嘲笑或嫌弃他,宽容弱点,才能战胜自卑,用优点掩盖瑕疵。

17.虚拟计:时常夸他“很棒”。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表示,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觉,他就会成为好孩子。告诉孩子“你很棒”,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会让他产生积极向上的正面自我评价。

18.熏陶计:多接触好的兴趣。要想孩子拥有良好的兴趣爱好,不妨有意识地让他多接触这方面的东西,通过熏陶、感染陶冶情操。

19.诱导计:别强迫孩子学习。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厌学,强制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要通过增加学习趣味性、适当奖励等方法,诱导他的学习兴趣。

20.容过计:主动认错时别追究。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家长不妨冷眼旁观,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21.训诫计:反复犯错不能姑息。如果同样的错误一再出现,家长不能姑息。必须进行有效的批评,让他不敢再有“不会被发现”等投机心理。

22.疏导计:给孩子解释机会。教育孩子,“疏”永远比“堵”好。营造开放式的家庭环境,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解释的机会,他会更愿意跟你愉快合作。

23.尊重计:尊重孩子的想法。亲子之间的矛盾,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不够尊重孩子。先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收获孩子的信任和尊敬。

24.对等计:当孩子的朋友。良好沟通的前提,就是相互平等。把自己当成孩子的“忘年交”、好朋友,他才会愿意向你说出心里话。

25.预防计:告诉他什么不能做。最好的防守也是进攻,与其出现问题后再管,不如提前就给孩子打好“预防针”,告诉他什么可以做,什么绝对不能碰。

26.训俭计:制止浪费行为。浪费是现代孩子的普遍问题之一,对此,家长应理直气壮地制止和批评,帮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

27.防微计:及时纠正小毛病。对于霸道、懒惰等看似不大的小毛病,家长务必及时纠正,防微杜渐,以免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

28.伴教计:多和孩子在一起。父母多抽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参与他的生活、娱乐等,不但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还有助于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点。

29.立规计:设好行为规范。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家长可以提前建立一套行为规则,让孩子试着自己判断和选择,学会约束行为,培养自控力。

30.减负计:不要强迫孩子。家长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更不要给孩子树立“必须怎样”的目标,自由快乐地成长,孩子才能更好地发挥潜力。

31.劝和计:帮孩子解决矛盾。当孩子与老师、伙伴发生冲突摩擦时,家长要主动充当“和事佬”,帮助双方消除矛盾和误会,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32.激将计:用好胜心激发斗志。当劝导、说教都不奏效时,家长不妨利用孩子的好胜心、逆反心,甚至嫉妒心适当“刺激”,激发他们的斗志。

33.欣赏计:帮孩子发现优点。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容易引发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家长们要帮孩子看到自身优点,从而喜欢和欣赏自己。

34.平火计:冲突时先压下火气。发生矛盾后,如果家长怒气冲天,孩子的情绪也会越来越激励。因此,家长要先压下火气,让孩子逐渐认识到冲动不能解决问题。

35.励勇计:鼓励孩子大胆探索。勇于探索、大胆无畏的人往往能取得杰出的成就。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勇敢尝试,观察新事物。

36.磨炼计:多体验生活。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历一些磨炼,比如参加军训、到农村体验等,他的意志会更坚强,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

自然教育能提升孩子哪些能力篇四

教师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读后感-02-0715:03放寒假时校长布置我们读《教师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本书,一拿到书,我就饶有兴趣地读了起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做法令我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

我是一个小学老师,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很想教育好我的学生,我更想教育好我的孩子。工作上我勤勤恳恳,教育孩子我也丝毫不敢懈怠,在孩子身上我和众多的母亲一样,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总觉得孩子的发展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很远,对自己教育孩子的做法也有诸多困惑。

其实教育自己的孩子和教育学生一样,并没有现成的一成不变的法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完全不同,当然教育方法也不同,我们要有选择地学习别人的好的做法,更要针对自己孩子的个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回想自己的童年时,往往会有很多的乐趣。踢毽子、扔沙包、跳皮筋、抓石子、捉迷藏…,说来一大串,当时玩耍的乐趣至今记忆犹新。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他们又是多么的可怜。每天除了必须的作业外,玩的内容很少,更甭提有多少花样了。父母都很忙,小区中有几个同龄的小伙伴就已经很不错了,但也大多数忙于课外辅导班。因此,上网玩游戏就成了孩子们的主要乐趣。我们在批评孩子们不懂事的同时,也应该想一想,其实孩子们已经很可怜了,他们的童年在我们过多的保护下,已经失去了很多的乐趣。正如张文质老师说的:“对很多人而言,童年的痛苦几乎就是一生的痛苦。”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给孩子创设一个快乐的童年,尤其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不少家长和老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往往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总想着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往往不自觉的把自己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强加给孩子。因此,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艰难旅途。其实,这都是我们作为家长的没有放平心态。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顾他们的感受,最终受伤害的会是我们自己。因此,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首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读了《教师应该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本书,我知道了在教育孩子时,只要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教师教育的学生有很多,但自己的孩子却只有一个,该怎样教育,对于别人的方法,只能是借鉴,更重要的是应该从自身出发,根据孩子的特质实施教育。所以希望每位家长要适度的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本篇日志被作者设置为禁止发表新评论

自然教育能提升孩子哪些能力篇五

《犹太人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读后感

方联根

然而,实际上,其中毫无“秘密”可言,犹太人与其他任何种族的差异都不大,与中国人还些相似。关键在于犹太人之所以成为犹太人,与他们的家庭早期教育有极大关系。在犹太人的整个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追求高成就的动力,使孩子有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的强烈愿望。犹太人皆遵循的价值是:追求真正的财富――知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每一个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猜一个谜团:“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呢?”如果孩子回答说是钱或者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当孩子无法回答时,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会伴随你的一生。”犹太父母如此教育孩子重视对知识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犹太父母懂得用书本来武装自己孩子的头脑,给他们以丰富的智慧;通过人性与科学的结合,使孩子更能体会到智慧所体现的魅力所在,以独特的教育方式结合教育理念,使孩子们透过现象更深一层地认识教育的本质。知识源于书本,知识更活用于书本,教育子女更要从知识中演变成智慧,体现出智慧本身的重要性。因此,犹太家长们从小便培养孩子们读好书的习惯,使他们知道书中赋予他们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另外在培养方法上崇尚个性,鼓励创造;从小培养孩子的好口才。

这本书让我更多地了解了犹太民族,了解到了犹太民族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如何优先追求子女教育改变自己和孩子的命运。其实,最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揭示的家庭教育的具体做法,从而彻底改变自己和后代的命运。

教育为什么会如此沉重?教师的压力为何如此不堪重压?家庭教育或家庭学习环境的营造才是孩子教育成败的关键!当下家庭教育的空白或不作为是目前教师教育引导孩子遇到的最大障碍!如果我们在督促教师加强教学技能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提升的同时,也加大家庭培养孩子能力的培训,家校通力合作,教育的曙光才会出现。否则,割断了家校的联系,单方面要求教师要教育孩子成才,只能是空想而已。最终耽误的是孩子的一生,给家庭带来无数令家长头疼的后续问题!

自然教育能提升孩子哪些能力篇六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很想教育好我的学生,工作上我勤勤恳恳,在教育学生方面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总觉得学生的发展离自己的目标还差很远,对自己教育学生的做法也有诸多困惑。正好假期中学校推荐了《教师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本书》,我饶有兴趣地读了起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和做法令我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

其实教育学生,并没有现成的一成不变的法则。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有选择地学习别人的好的做法,更要针对自己的学生的个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你所能够做的,也就是守望,你不可以走得太远,也不可以走得太近。走得太近了,她会感到受挤压,甚至感到受压迫。”是啊!教育学生来不得半点浮躁,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谨慎,需要慢慢来。就像植物的生长,需要播种、浇水、松土、施肥、除草,需要阳光与雨露,需要经过放许许多的白天和黑夜,需要慢慢等待,耐心守候。

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要放平心态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而不顾他们的.感受,最终受伤害的会是我们自己。因此,教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首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