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审题(实用16篇)

时间:2023-12-08 19:14:11 作者:曼珠

浙江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省份,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是中国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浙江科技创新成果和发明展示,让我们一起探索未来。

浙江卷高考作文

从得到生命开始,到失去生命结束,期间无数的得与失,便是人的一生。

自有意识起,我们总是渴望得到,而害怕失去。每次去超市,常常不可避免地路过玩具区,总能看到有小朋友跟父母讨要某样玩具,为此他们或撒娇卖萌或撒泼打诨。不由地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总是渴望得到新衣服、新玩具,得到爱和关注,而若是失去了某件自己的心爱之物,更是耿耿于怀久久不能平复。渴望得到、害怕失去,是我们每个人人生的起点。

孩子渐渐长大,渴望得到的、害怕失去的也不再仅仅是玩具之类,也渐渐明白得与失不能全然仰仗父母,而是取决于自己。我们为一个好的成绩而挑灯夜读,为了一段感情而彻夜难眠,为了一个项目通宵达旦。学习、生活、工作皆是,为每一次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获得而欣喜,也为每一次的侥幸获得而欣喜;为每一次可以避免的失去而痛苦,也为每一次不可避免的失去而痛苦。努力得到,避免失去,我们执着于得失的结果。

我们继续长大,也经历了更多的得与失。渴望得到的总是太多,试着抓住得与失的主动权,却难免由不得自己。有些时候,我们拼尽全力却如平地摘月不可得,拼命挽留又如掬手捧水般留它不住。一次次地求而不得,我曾一度被困在人生无奈的患得患失之中,陷入犹豫徘徊,母亲总是劝我别想那么多,有些东西不是非得到不可,生活过得去便可以了。母亲的宽慰和理解我全然明白,却始终难以与自己和解,她看在眼里也不再多说什么。某天突然接到电话,母亲不知哪里得知了一部电影《败者为王》,叫我有空一定去看。我一时感到莫名其妙,她从不关注电影却特意打来这样一个电话。其实这电影我早有听闻,是羽毛球运动员李宗伟的纪录片。爸妈喜欢羽毛球,尤其喜欢林丹,那时家里常看羽毛球比赛,林丹的对手常常是李宗伟。两人的比赛总是格外精彩,父母作为林丹的粉丝总笑着叫李宗伟“千年老二”,为林丹的一次又一次胜利而欢呼。李宗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他们也逐渐夸起了李宗伟,父亲说李宗伟的技术越来越好了,母亲说他其实也很棒。

当我打开电影,才真正明白了母亲的电话。我们在失去的过程何尝不曾得到,只因得失心太重,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不可得之中却忽略了自己早已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这才明白珍惜得到,接纳失去,得与失皆是生活,最重要的是享受过程。

浙江高考作文

在这五彩缤纷的生活中,面对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时,我们最需要什么?对!就是勇气!

——题记

很久很久以前,上帝为了考验一下人类,他赐给了四个人四种不同的命运……

追梦的艰辛

上帝赐给第一个人一种天生就想要追求梦想的命运。这个人因为得到了这种命运,所以一生之中便拥有无数的梦想。可是我们都知道“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面对着追梦的一切艰辛,第一个人低下了头,他没有勇气去付出这一切,他怕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失败了。

成功的喜悦

上帝项第一个人遗憾的摇摇头。他走向第二个人,上帝赐给他一生之中尽是成功的命运。第二个人比第一个人要好得多。他在一生之中尽是成功。但是他到老年时,回首望去。他不敢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他没有勇气去接受这一切的一切。他也失败了!

挫折的苦痛

上帝无奈的摇摇头,他走向第三个人。他赐给第三个人一生之中尽是失败的命运。显然这个人最糟糕了,他在这一生之中不管做什么事都会碰壁,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打击着他的信心。他没有勇气去接受这事实,他疯掉了。这一次他又失败了。

孤独的寂寞

后记: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勇气吧!无论什么事都要记住,只要有勇气和信心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生活需要勇气!

浙江卷高考作文

人多喜于得而哀于失,然世间之得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之喜与哀岂有穷焉?且得失之事无常,能坚守者,唯人之初心耳。故言,守得初心,何论得失!

初心既明,故知所得失。初心者,初发之心愿也,是行为之所由。豫才初学医于日本,欲医治国人之病躯,强健人民之身体。然国人之病不在躯体,而在思想也,遂弃医从文,以笔伐戈,其心可谓明矣!豫才之初心,在唤醒人民之思想,追求民族之进步,故知其所欲得,守其所不欲失,终其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此谓“初心既明,故知所得失”。

初心不改,故不计得失。古者有五柳先生“环堵萧然”“箪瓢屡空”,然不改其乐,虽“草盛豆苗稀”,无违其愿;今者,庚子之年,疫魔肆虐,有白衣天使奋战一线,纵有染病之险,纵物资紧缺,数日无眠,却从未言退。五柳先生者,其心在隐,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真意,而无忧于贫贱;白衣天使者,人不知其姓名,不识其容貌,而默默奔走,无言逆行。其无畏乎?其不欲流芳于世乎?惟其初心不改,故不计得失。

初心如磐,思无分得失。或曰,得与失,差之千里,岂能无分?君不闻“居安思危”乎?卧薪尝胆者,勾践也,其尝败于吴王夫差,为奴于吴地。彼夫差,获此一胜,渐得意忘形,耽于享乐,大兴土木,纵情声色。三千越甲,终吞吴地。勾践之胜,在其心之不改,夫差之败,在其无坚毅之信念耳。初心如磐者,有所安,则必思危;有所得,则不得不备于失。我国之华为亦如是——方其脱颖而出,便受美国之抵制。然其未雨绸缪,海思儿女日夜兼程,数千日夜,坚守共同之信念,为公司之生存打造“备胎”,故无畏于他国之魔爪。

是故,得为失之镜,失为得之镜,得与失为人之镜。人之欲获成功者,得则思失,失则思得,为有如磐之初心也。

世人或视得与失为始,或视之为终,或视之贯穿终始。然实不必深究,所贵者,人之初心耳!初心既明,故知所得失;初心不改,故不计得失;初心如磐,思无分得失。故言,守得初心,何论得失!

浙江高考作文

面对成功的甘甜果实,每一个人都趋之若鹜,然而却在前行的路上缺乏勇气,不能勇往直前,在半路就失去了前行的动力,诚然,这样是无法收获成功的。成功需要勇气,最畏突然放弃。

成功的路上是不平稳的,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上天给我们设计的各种考验。用勇往直前的拼劲去面对人生中的各种考验、磨练,我们必能在苦难的时光的打磨下,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收获珍贵的成功。

暑假,多年不见的初中同学又再次聚在一起,交谈之间,我们不禁惊叹:两个各方面条件都相当的人,竟然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小a和小c是一起的同桌、舍友兼退学拼搏的好朋友,在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目标上都有说不尽的相似。然而不同的是他们的个性不同,小a做事追求拼搏,充满了挑战自我的勇气。相反,小c却只注重眼前,向往平稳,遇到一些事,那些他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他就会放弃,一点都没有勇气去尝试。无疑就是因为这,他们才过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他们选择退学,到社会拼搏时,也不乏一些公司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面对机会,小a果断前进,即使是自己从未接触过得陌生工作,他还是毫不畏惧,勇敢的学习,他的超凡勇气让老板十分地器重他。而小c在小a的鼓励下,不情不愿地进入了公司,面对陌生的工作,他只会一味的推脱,而没有勇气去尝试,最终无奈被斥退,经过几番周折,才找了一个送快递的工作。

虽然我们常常说:人要有自知之明,或是说要认清自己是否是干这个的料,认清自己才能收获成功。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认清自己呢?人是充满潜能的,简单的自我感觉只能肤浅的了解我们的表面,却不能完全认识我们自己。而此时,能够帮我们认清自己,收获成功的便是——勇气,勇敢地去尝试,试一下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不适合,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然后再朝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勇往直前。

成功需要勇气,只要你有勇气去拼搏,去努力,属于你的成功总会到来的!

浙江卷高考作文

有的人以为得失是终点,这个说法是危险的。把得当作终点的时候,就没有心思去追求新的高度了。成功制约了一个人的进取心,使其意志消沉,固步自封,逐渐丧失竞争力。相反,把得失当作新起点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愈挫愈勇,再接再厉,他们会从失败的泥潭中奋身进击,会从鲜花和掌声中悄然离去,开始新的征程。因此,如果一定要把得失当作起点或者终点的话,我愿意它永远只是我人生的新起点。

把得失当作终点的人,胸怀太小,注定不能善始善终。在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人。吴王夫差、秦始皇,无不是把得到当作了自己的终点。

把得失当作人生新起点的人,深谋远虑,不可限量。越王勾践受尽屈辱,终于得以回国,他想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仇雪耻。他卧薪尝胆,与百姓同甘共苦,他奖率士卒,吊死问伤,劳身焦思,鼓舞士气。对他来说,失败是人生的新开始。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是越王勾践率领三千越甲,将骄奢淫逸的吴国给灭了。

吴王夫差把一时的得失当作人生的终点,他就不再前进。越王勾践把一时的得失当作人生的新起点,他不懈进取。不再进取者,由强而弱,不懈进取者,转弱为强。

看到这里,你还愿意把得失当作人生的终点而不是新的起点吗?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共同获得了一九零五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原本没有多少名气的这对夫妇,一下子成了世界名流,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各个媒体报纸的记者纷纷来访,各个知名学府纷纷邀请他们。面对如此多的荣誉,居里夫妇选择了悄然离去。他们觉得自己的路还长,一时间的得失并不是终点,他们还要有新的起点。他们摆脱了一切送往迎来的无聊应酬,重新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科学研究中。后来,皮埃尔因为车祸去世,居里夫人陷入极大的悲伤和孤独中,她失去了最爱。但是,她并没有消沉,她从一时的悲伤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重新投入新的科学研究中,继续开始她的新征程。你知道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吗?居里夫人摆脱了丈夫去世的影响,再次摘得诺贝尔奖。她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第一次获奖还算是沾了丈夫的光,她第二次获奖完全是靠她自己。

各位朋友,人生终有得失。把得失当作终点还是新的起点呢?这确实是个问题。我认为,最理智的答案是,得失,是人生的新起点。

把得失当作人生的新起点,你才永远有日新月异的新气象;把得失当作人生的新起点,你才能不断地向上,永保一种真实的快乐,永保精神的健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为者,看淡得失,每天都是新的开始。

年浙江高考作文不走题,如何审题立意

1、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2、细节切入法。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3、倾向揣摩法。

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

浙江高考作文审题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森林·气候》《一步与一生》。

1、逐字逐词研究题目,初步了解题目的含义;

2、抓住题目中心词语,仔细推敲,并研究它的附加材料,进一步理解题目的含义;

3、思考题目所提示的文章体裁,选材范围,中心内容。

(三)审题策略。

1、从标志性词语中辨明体裁。

题目中有“谈”、“说”、“读”、“论”、“议”、“批”、“斥”、“驳”、“反对”、“评”、“感”等字眼,或涉及的是抽象的概念、道理、问题、主张等,大多要求写成议论文,如《谈理想》《反对自由主义》《读报有感》。题目中有“记”、“传”、“忆”“赞”、“颂”、“怀念”、“难忘”等字眼,或涉及到的是人、物、事、景、地点、时间或场面等,一般要求写记叙文,如《菜园小记》《白杨礼赞》《我的老师》等。题目上有“说明”、“注意”、“介绍”等字眼,或涉及的是事物的成因、功能、使用方法等内容的,则一般要求写说明文,如《电视机使用说明》《石灰岩的成因》。还有一些记叙文(特别是抒情散文)的题目,往往使用比喻(如《青春红似火》)、拟人(如《春天的脚步)、象征(如《海燕》)等修辞方法。此外,也有一些题目是跨文体的,如《时间》,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手表》,既可以写成说明文,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2、从语法结构中明确重点。

(1)如果题目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要搞清它的含义及所涉及的范围。

如《说“安”》,“说”,要求写成议论文,“安”的范围很广,可以用增补法化大为小,选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作为作文内容。如安静、安分、安宁、平安、安逸、安乐、安全、安心、安于本分、安定团结、安享晚年、心安理得、安于现状、小富则安、国泰民安等等。

(2)如果题目是几个词构成的,要分析它们之间的语法关系。

1)主谓关系——着力点在谓语上。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写作重点是“打”,“鲁提辖”是主角,“镇关西”是被打的对象,“拳”是打的工具,围绕“打”这一重点,就可以写打的原因、打的准备、打的经过、打的情景、以及打的结果。

2)偏正关系——着力点在限制成分上。如《心灵的选择》,写作重点不在选择,而在于如何经过心理斗争,做出抉择,“心灵”才是重点;《双赢的智慧》,要抓住“双赢”做文章,写给别人以帮助,自己也受益,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

3)并列关系——着力点在于辨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审题就是仔细地审查研究题目,揣摩命题者意图,从而确定写作要求、主题立意、选材范围、表现手法等。

命题作文,不管是全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都有一定的写作要求。写作者只有明确这些要求,把握命题者的出题用意,写出的作文才不会走样。

当前,话题作文作为一种重要的题型,已经占据考试的半壁江山。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题目所限定的话题往往只规定了写作内容的指向和范围,写作的空间很大。因此,写话题作文时,首先应弄清话题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弄清话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作文的第一关。“符合题意”也是高考作文评分的第一条。所谓题意就是命题者在题干、材料、话题和要求中所体现出来的考查意向,诸如内容、范围、中心、文体、字数等方面的要求。要使文章符合题意,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对材料所给的情境、题目、要求,反复思考,全面领会。二是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确切理解它们的全部含意,不折不扣地按规定要求作文,诸如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三是要恰当地把握审题方面宽严的尺度,了解命题中的限制性和启发性。特别要明确话题作文题目的构成及其作用。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或注意)四部分构成。话题作文的材料起到了由头或引子的作用,或提供一则事实或讲述一段小故事或给出一幅(组)漫画等,用意在于激活考生思维和想像,引起写作的兴趣,将作文引入话题材料所提供的情境。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作解释说明,或是补充介绍,帮助考生更有效地理解材料,更有效地打开思路。话题是由材料申述引发开来的,是在材料的基础上提取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或题旨)。话题和材料的关系既可能是话题范围仅仅是材料蕴含的意义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话题范围远远超过材料所蕴含的意义。要求(或注意)则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诸如立意、选材、文体、题目、篇幅等方面的规定,必须严格遵守,不得突破。

[方法点津]。

怎样才能审清题意呢?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把握题旨确定体裁。

(一)把握题旨。

题旨,即题目的主旨,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把握题旨,就是耍弄清题目本身的含义,揭示其本质;同时选择恰当角度,确立文章中心。

怎样才可以把握题旨呢?

1.咬文嚼字,抓关键词。

有些题目通俗易懂,如《一件有意义的事》,这样的题目审题难度不大,一眼就能看懂题目要求。“一件”“有意义”是这个题目审题的关键。

学视而不见,只有他弯腰捡了起来,老师说是故意这样做的,考验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为集体着想的意识,这是特殊的一堂课。社会中、家庭里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特殊的一堂课”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2.整体理解,抓住语境义。

有些题目字面的意义是确定的,而所指的内容却是可以变化的。审题时,就要抓住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变化。如《我长大了》,“长大”不能仅仅理解为年龄变大了,个子长高了,而是指思想成熟、经验增长、能力增强等等。再如《脚印》,“脚印”也不能仅仅理解为人走路时留下的痕迹,还应写出人在成长过程中留下的点点印记:一次失败,一点成功,一份体验,一种收获,等等。

(二)确定体裁。

在拿到作文题的时候,第一步应明确这篇作文可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首先,抓住语言标志确定体裁。

一般来说,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较明显的语言标志,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就可以确定所要写作的文章体裁。记叙文常见的标志有:“记…‘人…‘事”等,如《值得赞美的人》《记一场特殊的比赛》《那件事,我永难忘记》等;议论文常见的标志有“说”“论”“议”“谈”“读……有感”“……的思考”等,如《论尊师》《说今天》《读{背影)有感》《一滴水引起的思考》《流水的启示》等;说明文常见的标志有“介绍”“……的制作方法(步骤)”“……的自白”等,如《介绍一本书》《电视机的自白》《叶脉书签的制作方法》等。

其次,根据题目意思确定体裁。

题中如涉及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往往要求写成记叙文,如《难忘的一课》《这是我的责任》《金色童年》《成功的喜悦》《五年以后的我》《他(她)是这样一个人》《生活的一页》《父母眼中的我》等;有的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是一个判断,赞成(或反对)一种观点、一种主张,这样的题目可以写成议论文,如《爱拼才会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有的题目平实,直接指明要阐述的事物或事理,可以写成说明文,如《我学语文的方法》《我的小天地》等。

再次,有些文题带有象征意义、抒情意味或可以进行多种理解,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适合的体裁,如《礼物》《脚印》《路》《习惯》《暖流》等。以《礼物》为例,可以谈自己对礼物的看法,写一篇议论文;也可以写一件礼物维系的朋友感情,写成一篇记叙文。再如《暖流》,可以记老师(父母)的教导如暖流般温暖了我而写成一篇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谈自己对这件事看法的议论文,甚至可以写成介绍暖流的说明文。

这就是说要根据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同时字斟句酌,抓住文章写作要求的关键。

1.通过添加成分法来界定范围,明确重点。如作文题《盼》,范围非常广泛,可以在中心词前添加一些修饰限制成分来帮助确定写作范围,像“我的期盼”、“家庭的期盼”、“师生的期盼”、“社会的期盼”等。当然,不管在什么范围内,“期盼”总是文章要表现的重点和关键。

2.运用短语分析法界定范围,明确重点。如《父母眼中的我》,“父母眼中”是作为定语修饰中心词“我”的。因此,这个题目要求写“我”,而这个“我”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我,而是父母眼中的“我”。在朋友眼中,“我”可能是一个能干的人,父母眼中我却什么都不会做;同学眼中“我”可能是一个勤奋刻苦的学生,父母却总认为我贪玩,不用功;老师眼中“我”能顾全大局,替人着想,父母却总说“我”任性,长不大。文章就是要站在父母的立场上,写另一个“我”。“父母眼中”是审题的关键。

当然,作文应规定在个人的实际生活经验这个大范围之内,写自己最有感情的人,写自己最有感受的事,写自己最有感触的情。这样的文章才言之有物,才鲜活生动。

(一)审话题。

审话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审出话题丰富的内涵,二是审清话题中的限制。

1.审内涵:有许多话题包含了很丰富的内涵,有现实的、历史的;有物质的,精神的;有传统的,现代的;有个人的、社会的等。深刻理解话题内涵,对我们写作话题作文、开拓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一般情况下,话题的内涵包括本义和引申义两个方面。

如x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一对关系话题,内部又分成相互联系的四个概念。即“感情”有“亲疏”之分,和“事物的认知”又有两个方面,即有关系或没有关系。考生应理清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出自己的恰当看法。

例文一。

萧顺的端午节佚名。

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富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富贵村,虽然名为“富贵”,但其实是一片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偶尔飞出一两个金凤凰,萧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里履行着天职。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童养媳,她们并不知道萧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太闭塞了,惟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

往年,萧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信回家,这样,婆媳们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他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火红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习俗,每户的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4米的圈子里,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萧顺没来,于是村长又派人去请。……然后,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萧顺没回来,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萧顺端午节没回家!

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包养了一个小老婆。

萧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个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话音未落,萧顺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来,奋战在“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

于是,女人们开始说:“萧顺真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解剖:这篇文章实在高明,小作者把与“非典”有关的内容隐到了幕后,而把场景设置在远离“非典”中心的“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富贵村。在文中看到的主要是婆媳的翘着盼望,是富贵村人对萧顺的种.种议论,是母亲对儿子的坚信不疑。直到文章结尾,作者轻轻一点,亮出谜底:“原来,奋战在‘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知子莫若母,正是因为情感的亲近,才有母亲对儿子的深信不疑,也正是因为情感的相对疏远,才会有村人的猜疑。至此,文章巧妙地与题意扣合起来了。

浙江高考制度

终于不用辗转于补习班了。

高三学生小李希望通过自主招生能考上一个好大学,从高二下学期,他就开始参加各种校外自主招生补习班。

“为了应考,爸妈给我报了两个班,都是针对院校的专业辅导。加上学校的课程,感觉每天都是在赶场,鸭梨山大啊!”小李说,每天6点起床,晚上放学后还有两节辅导课要上,往往过了午夜12点才休息,这样的日子苦不堪言。

最近,小李得知自主招生考试“挪到”高考后的消息,顿时松了口气。“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备战高考了,我觉得这样安排挺合理。”如今,小李已全身心投入到高考复习中去。

从现在开始,小李制订了新的时间计划表,尽量给自己更多的休息时间。“等自主招生考试前,还要再突击补习一下的!”

据小李说,他所在的辅导班也已经将课程做适当延期,“没有原来赶得那样紧了”!

无独有偶,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张姓同学也表示“全身心备战高考才是王道”。“主要是现在考试的一些具体信息还不清楚,不知道临考时有没有时间去突击。”张同学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变化。

三大自主招生联盟“解体”,“小高考”不复存在。

自主招生联盟的解散,可以说是今年自主招生考试的一个重要变化。

三大阵营的“冷战”让自主招生成了一场“小高考”。

“如果联盟真的解散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重点大学抱团‘联考’尚可忍受,而三大联盟笔试时间都在同一天,直接将自主招生考试逼成了‘小高考’。这种‘撞车’行为,是在逼尖子生提前选择,自主招生的本义是给考生更多选择权,如今也沦为重点大学争取高分生源的一种手段,已经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初衷。”一位自主招生方面的'专家老师表示。

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包军常年负责为学校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收集信息。他认为,联盟解散的前提是控制自主招生规模。在往年,郑州外国语学校每年会有200~300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估计今年自主招生的规模会大大缩小。

现状。

高考前“无战事”,学生很轻松。

“长期以来,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大多集中在春节前后,此时已进入高三学生复习迎考的重要阶段。挤出时间复习备战自主招生,给他们带来了不小压力。自主招生时间定在高考后,能让考生安心准备高考,避免自主招生考试冲击高考。”包老师这样说道。

然而,自主招生考试放在高考之后并不是首创。据了解,早在,东北大学针对辽宁省考生开展自主招生的时间就推迟到高考出分后进行。

据包老师介绍,往年各高校的自主招生一般从12月起接受申报,进入10月,学生就要根据自身情况准备证明材料、获奖证书等,教师也开始关注各种自主招生信息。学校也会专门开设自主招生课程,在自习时间进行开放式教学,学生自愿来参加,主要讲一些自主招生所能涉及的知识、竞赛方面的简单问题以及历年高考压轴题目。而今年,学生们没得选了,这会儿只能为参加高考统考打基础。

建议。

高考成绩是“敲门砖”,老师建议专心备战高考。

专家认为,高考成绩必成为高校自主招生的“敲门砖”,面试或者加试将成为自主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包军认为,现在政策尚未明朗,只是有一个雏形,很多都不能确定,希望家长们不要着急。“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让学生有良好的心态专心备战高考,以不变应万变。”

校方表示,今年改革力度很大,目前只是一个大概框架,具体考试安排在什么时间,是出分前还是出分后进行,招生规模压缩多少等具体细则,都要等到教育部相关文件出台后才能确定。

其实,考生没必要“如临大敌”,毕竟不管怎么考,学好基础知识才是根本。考生目前要放平心态,安心准备高考,把知识学牢固,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他说:“等高考成绩公布后进行考核,也许会让考生根据分数和兴趣特长填报,这样更具针对性,但是具体实施办法还没有颁布,所以目前只能保持观望态度,不能过分准备,希望学生们还是以高考为主。”

浙江高考制度

普通高考科目由全国统考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实行“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3门全国统考科目;“1”为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2”为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

报考有外语口语考试要求专业的考生,还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语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含听力)考试时长为120分钟,外语听力测试内容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选择性考试科目由福建省自主命题,每门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考生高考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语数外每门满分150分,以原始分计入;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每门满分100分,物理、历史均以原始分计入,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经转换赋分后计入。

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往年有些同学,让参考志愿,给了十几个学校,问我怎么样,然后我再看了一下他的分数,大部分填报的学校都是在浪费志愿,学校和分数不匹配,或者是没有分数级差。那么如何选学校呢,最重的一个参考数据就是自己分数的省排名(山西招生考试网分数出来后会公布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这个很重要)。

查今年的省排名,再用省排名,看一下最近两三年这个排名的分数,然后再看这个分数上下二三十分范围内能报哪些学校。举个例子:理科560,可以报哪些学校呢?560对应的省排名14000名左右,那么14000名对应的分数是520,那么可以看535-505分录取的都有哪些学校,可以用这个办法看最近三年的,找规律,会有个别热门学校分数是一年比一年高,这个分数段也是根据自身情况,也有些同学想冲一冲,想报535分以上的学校,但是个人建议如果985,211名校,不介意专业的可以冲,但是要正态分布,冲的学校一两个,保底的留一两个,中间的稳妥一点(需要注意分数级差)。如果分数不高,只能走普通学校,就没有冲的意义了,以保专业为主。

2、看城市。

如果说专业、学校、城市,做个排序的话,依分数而定,能上的(985学校),学校和城市在前,专业其次,非的,优先考虑城市和专业,那么根据上面的方法学校范围确定后,发现全国各地的都有,内地的,沿海的,省会的,非省会的,北方的,南方的等等。

在这里个人建议如果本科毕业直接就业的话,能去沿海,不要去内地,能去省会不要去非省会城市,大学几年,不同的城市带给你的眼界和接触到的信息大有不同(这里肯定会有人吐槽,难道内地就没人去了吗,当然还是要看分数,有分数才有选择的权利,北上广深、沿海分数要高很多,综合考虑权衡利弊吧,比如有的同学分数够本省的211学校的中等以上专业,如果报省外只能去非211高校,怎么选择呢,如果将来还要深造或者在乎名头,优先考虑211,虽然现在不叫211了,都叫双一流了,但是在升学深造,求职过程中,不少单位还是看中名头,另外985,211高校的考研推免名额更多,__教育资金投入更多,求职的时候,仍有不少单位写明:985,211高校优先考虑,所以名头很重要。当然发达地区的就业优势是内地无法比的,也有很多非211高校就业极好)。

北上广深等固然好,但是这里要提醒,如果毕业后打算留到所在城市就业要考虑所在城市的房价能否接受以及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所以不少同学开始把眼光放到了工作和生活压力不大的一、二线城市。

3、不要忽略那些专业性强的学校。

有些学校虽然不是985或者211,但是专业性极强,就业率相当好,分数也不低,尤其是这些学校的优势专业。比如:电力大学、邮电大学、财经大学、外国语大学等。

4、一本线附近的同学如何选学校?

其实一本线附近的同学就不用太在乎报的学校是一本还是二本了。每个学校在每个省的录取批次不一样,在山西省是二本,但是在别的省可能是一本。1a和1b也不用纠结,不少1b学校还不错,分数也不高,如果1a走不了好学校,可以报好1b。如果1a和1b都危险,完全可以选一个不错的二本学校和满意的专业。

5、二本线附近的同学如何选学校?

个人建议能走本科不要走专科,条件允许的可以走2c,本科生的优势很多,比如考公务员、求职、去学校应聘老师、去大城市落户等等,本科生都是个门槛。另外本科不满意,也可以从本科再深造读研等。

如何挑选专业。

学校确定后如何选专业?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在分数出来之前或者高中阶段就应该有个小目标、小方向,等成绩出来后只有几天的时间去了解,略显仓促。也有些同学是先确定专业,再选学校,比如就想考医学,就想报师范,这样就很好选了,因为自己成绩段可以选的这类专业性学校比较少。

刚从高中毕业的学生,没有社会经验,大部分对专业和学校是很模糊的,好在现在网络信息发达,可以接触和查询到信息很多,但是不少同学对专业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文字。举个例子:“工商管理、物流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不少同学和家长觉得这些专业听起来很不错,毕业就可以当管理人员,其实不然,那些学的知识广泛,但是不精的专业或者不用去大学学习谁都可以去做的专业一定要慎之又慎。

那么,如何了解一个专业呢,大家可以通过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去了解。包括做什么,就业单位都是哪些?这样的话,会帮助自己做更好的判断(大家可以在网上搜意向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这个基本上每个学校每年都会公布,对大家了解学校、专业、就业去向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如何了解这个学校专业怎么样?

看这个学校的__重点专业都有哪些?看有没有硕士点、博士点。一般情况,如果这个专业是本校的__重点专业,或者有博士点,都不会差。

填报专业时需要注意什么。

具体填报的时候,每个学校可以填几个专业。这时一定要谨慎。自己想报的第一专业一定要放到最前面,根据喜好排序,专业也要有级差,不能全部报热门,留一到两个专业保底。网上也有历年学校的专业分数线(大部分学校都能查到),报专业一定要看专业分数线,而不是觉得这个分数上这个学校没问题,专业也没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学校的最低分,一般都是不太好的专业的最低分,热门专业超学校分数线几十分都是有可能。另外保底的专业可以报自己可以接受或者和自己报的专业相近的、分数又不高的专业。

其他注意事项。

1、珍惜补录机会:每个批次录取完都会征集志愿,大家随时关注山西招生考试网信息,不乏一些好的学校还不错的专业可以捡漏。

2、注意所报学校的城市和校区:有些学校有分校或者或者有不同的校区。正常情况下学校名字后面会备注城市或者学校最后面有一行小字会备注专业的办学校区,一定要留意。

3、专业的特殊要求:有些野外作业或者矿业类等专业只限男性等。还有些专业要求有美术基础,对视力有要求等等。

4、有些专业名字很接近,但是培养方向不一样,需留意:比如: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和工艺、材料化学;自动化、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金融学和金融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等。

5、志愿修改次数有限,填报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浙江高考总分

第一段。

第二段。

分数线。

495。

266。

注:(1)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589分,用于强基计划、军校等提前录取或特殊类型招生的招生录取。

(2)第二段投档录取完成后,未被录取的高考报名考生均可参加征求志愿。

2.艺术类第二批专业省统考各类别综合分分段线。

类别。

第一段。

第二段。

美术类。

512。

462。

音乐类。

469。

405。

舞蹈类。

475。

428。

影视表演类。

464。

411。

时装表演类。

465。

394。

播音主持类。

464。

374。

编导类。

495。

416。

摄制类。

490。

410。

注:(1)艺术类第一批中,教育部批准的可自主划线的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和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艺术类本科专业,由学校自主划定文化分数线;其他高校艺术类本科专业文化分数线须不低于372分。

(2)如遇部分类别第一段录取后即已完成全部计划,则该类别不进行第二段志愿填报。

(3)第二段投档录取完成后,将根据各类别缺额计划和生源情况,分别决定是否适当扩大比例征求志愿。

3.体育类综合分分段线。

体育类。

第一段。

第二段。

分数线。

519。

462。

注:(1)如遇第一段录取后即已完成全部计划,则不进行第二段志愿填报。

(2)第二段投档录取完成后,将根据缺额计划和生源情况,决定是否适当扩大比例征求志愿。

4.单独考试招生分数线。

类别代码及名称。

分数线。

01机械类。

190。

02计算机类。

215。

03文秘类。

234。

04化工(环保)类。

141。

05药学类。

257。

06建筑类。

165。

07烹饪类。

327。

08旅游服务类。

211。

09服装类。

212。

10财会类。

225。

11电子与电工类。

188。

12商业类。

187。

13外贸类。

230。

14医学护理类。

271。

15农艺类。

210。

161艺术类(工艺美术)。

284。

162艺术类(影视表演)。

230。

163艺术类(舞蹈)。

250。

164艺术类(音乐)。

226。

165艺术类(时装表演)。

110。

171其它类(安全防范)。

134。

172其它类(体育)。

100。

174其它类(学前教育)。

300。

175其它类(退役士兵)。

87。

176其它类(汽车专业)。

100。

注:单独考试招生平行志愿录取后,部分类别如需开展征求志愿,则相应类别未被录取的所有考生均可按规定参加填报。

所有考生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等到2022年浙江高考成绩查询系统入口开放,大家点击登录,输入考生相关信息,按照操作步骤,即可查询到2022年高考分数,大家收藏这个网址,届时直接打开,就能方便、快捷的查询2022高考成绩。

1.网站。

考生可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

2.微信。

关注“教育之江”微信公众号。

3.浙里办。

“浙里办”精心打造“高考服务专题”,为全省考生提供“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录取查询”等一站式的服务。

高考平行志愿填报三大秘笈。

近年来,随着各地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省市尝试推行高考平行志愿填报。除北京、上海、江西等已开始推行高考平行志愿填报的省市外,,陕西、重庆等地也首次在高考政策中引入“平行志愿”填报。面对这一陌生的志愿填报模式,不少考生和家长有些疑问。

18日至19日,正在重庆参加“沪上名校中西部行”活动的多位知名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他们结合多年招生工作经验,为高考考生和家长介绍“志愿填报秘笈”。

秘笈一:平行志愿填报要选准“参考值”

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招生办公室负责人建议,考生、家长填报志愿前,要多找“参考值”。

“填报平行志愿的考生和家长,首先要把握一个‘势’字。”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生办公室主任丁光宏告诉记者,不少省市是知道高考分数后开始填报志愿,因此考生和家长要将考生分数在全市的位置、自己感兴趣的高校前几年录取分数在各个高校中的位置、自己感兴趣的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等等进行综合排次,分析当年高考志愿填报的形势,以这些排次为参考值填报志愿。

根据学校多年来的招生情况,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周鸿建议考生和家长选择参考值不能只看前一两年的分数,否则容易引起误区。他说,华东师范大学在重庆招生时,就有上一年录取分数高,次年却录取分数只比重点本科线高1、2分的情况,俗称“大、小年”。为此,他建议考生可以根据当地高考政策调整的节点为标准。如重庆自开始,改为知分填志愿,重庆考生就可以前3年的高考录取情况为参考。

秘笈二:如何做到分数上线肯定被录取?

“高分落榜”一直是学习成绩较好的考生担心的问题。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因志愿填报失误,上了重点高校录取分数线却就读普通高校。记者就此多位名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他们告诉记者“高分不落榜”诀窍很简单。

“只要在填报志愿时,注明专业服从调剂,分数达到提档线,我们学校百分之百不退档。”上海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魏立东介绍,不仅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都可作出这样的承诺。同济大学等高校招办负责人介绍,实行平行志愿后,投档到高校的考生分数将“扁平化”,被录取考生之间的分数更为接近,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分数段内。因此,重点院校的热门专业竞争加剧。如果考生注明专业服从调剂,学校会为考生选择与其所选专业较为接近的专业进行调剂。

考生不必过于担心被调剂到不满意的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周鸿说,不少高校都有考生入校转专业的机会,考生进入满意的高校后,可以提出申请调整专业。同时,以上海为例,不少高校还有跨校辅修的机会,考生修满学分后,能够取得第二专业学位,弥补高考时错失满意专业的遗憾。

“退一步讲,如果考生不愿意服从调配,又非常想就读满意的大学,可以选择前几年该校招生录取分数最低的专业。”东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陆忠平说,平行志愿的特点之一,是考生谁的分数高,谁优先。激烈竞争中,建议考生先选最希望入读的高校,然后再考虑专业的选择。

秘笈三:梯度填报,杜绝失误。

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招办负责人介绍,考生平行志愿的填报,一定要拉开梯度。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陶正苏告诉记者,梯度志愿填报的秘诀在于“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以重庆为例,20,重庆市在重点本科批次推行平行志愿填报,考生可按“a,b,c,d,e,f”的标识,填报6所高校。陶正苏建议考生及家长将6所高校分为三类,前两所,可以“冲一冲”报考比考生平常成绩水平稍高的学校;中间两所,报考和考生平常成绩水平相当的高校;后面两所高校,则为考生“托底”,万一考试失误,可以确保就读重点本科。这样,无论考生在高考中的发挥如何,考生和家长都不会因为志愿填报不当而遗憾。

浙江高考作文

“妖,我能批你一顿吗?”程宇倚在门边,把那一头金黄的头发对着我。

“说,本小姐还很少被人批呢!”

“你的字美得让人不恭维呀,哈哈!”他转过头来邪邪的笑着。

我不答话,却像个逃兵似的一口气窜到楼上。“砰”地一声关上了门。死程宇,坏程宇,竟然掲我短。我拿起作业本,原本白净的纸张上现在却像个战场,硝烟弥漫啊。说好听点那叫妖儿版现代狂草,反之则是侮辱作业本。我想,程宇说的是事实啊,自己的字明明就很难看嘛。

不行,不能再让他嘲笑我了,我要练字!

说动手就动手,精致的钢笔,好闻的墨水及一本素净的字帖都已准备好。哈,妖儿的新时代要来了。程宇,我写出来的字一定要比你长得还好看,哼,到时候看你还好意思笑我不!

于是,我带着点小激动郑重其事的坐下,握笔,开练咯!随着笔尖的移动,我的心里也默念着:一撇,一横,一捺……大半天过后,我刚想起身,却发现全身都麻木了,好难受哦!不过,看着自己刚写出来的清新秀丽的字,还是小有一番成就感呢,尽管那是临摹的!我想:只要认真点,我的字一定能有所进步的!

可是一个月不到,我才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练字不仅需要认真,更需要持久的毅力及专注。因为练到后来,我总会不自觉的神游于九天之外,或者说,我对练字一开始所保有的热度已所剩无几了。我不断鼓励自己,甚至有点强迫性的让自己去练字。此时练字似乎成为了一种无聊却又必须要完成的作业。我要不要放弃呢?可是每当对自己提出这个问题时,程宇好像就在眼前飘忽,似那天一般笑话我。

到底是继续练还是放弃呢?我拿不定主意。心烦意乱之下随意写了几个字,才发现手中的笔根本不为自己所控一般。如果不在字帖上临摹,写出来的字仍无进步!不行!练字练到一半怎么可以放弃?况且还是一丁点进步都没有!

于是,我又重操旗鼓,每天花上不少于两个小时的时间来练字。再想着放弃之时,又让自己看看以前那受过刑般的作业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看着那娟秀的字,我欣慰地笑了。我的字终于可以在未来的作业本上摇曳她美丽的身姿了!

通过练字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需要坚持,只要咬着牙挺过来了,成功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

浙江高考制度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换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评述:

1.浙江高考作文命制一直文学与思辩并重、感性与理性兼举,形成特色,如“行走在消逝中”“感受乡村”。最近两年,文学弱化、思辩强化,感性弱化、理性强化,如去年的“根与叶”、今年的“角色转化”。这样的变化似乎表明浙江语文在进行新的变化。对此,我的看法是:我们平时还是要注重文学与思辨、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2.标题作文重新回归。浙江作文历来不注重命制形式,先是连续几年的话题作文,在其他省份都开始进行新材料作文的命制时,浙江还是稳重得波澜不惊。到去年,才开始新材料作文的命制探索,但其实明眼人都知道,那不过是话题作文的延续。今年的标题作文,似乎也暗示我们一个信息。对此,我的看法是:花样不必多,教育要务实。

3.很多老师一直强化审题。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是,我们浙江不会在审题上为难学生——当然也不能延伸为“弱化审题”。浙江从自主命题以来,一直采用“材料+要求”的方式,材料起引导作用,要求起明确作用,两者的实质就是审题不为难学生。今年的作文也是如此,在材料部分讲了自然和社会关于“角色转化”的信息,已经限定了写作的方向和思路。这样的体贴学生,是一直值得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感激的。对此,我的看法是:不要过多在审题上玩花枪,要在具体写作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4.浙江高考作文命制其实一直有这样的导向:重视写作过程中的“写之中”,而不重视“写之前”。写之前就是审题,写之中就是写作的构思范式、语言运用、材料运用等。从最近几年的高分作文来看,获得高分的原因往往在于上面三者。构思不在于新异,而在于稳定;语言运用不在于灵巧,而在于精准;材料运用不在于繁复,而在于真切。对此,我的看法是:要讲表达的`重点放在“我感受”“我经历”“我思考”上,这个三段论应该成立吧。“我经历”“我思考”上,要突出“我”,也就是个性。

角色转化之间。

读初中的时候,去请教老师“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意思,虽经老师一番解释,但仍不甚了了,一知半解。到了成年之后,方才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所谓“生儿知道报娘恩”,所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时代发展真是一日千里如旋风,转瞬之间,电脑普及全世界,人住在地球村里,“电脑盲”、“科盲”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何况我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老师,学电脑是我的当务之急。怎么学?进电脑培训班系统学吗?那儿好像太吵杂;读《电脑入门》,好多英语单词不认识,好多专业术语不懂;向同事学,老面子过不去。向女儿学,是最好的办法,她已经是大学的电脑教师,教我一些初级的使用技术应该没问题。我把这个事情和她沟通之后,女儿非常高兴的说,“暑假来吧,保你会熟练使用电脑。”

白驹过隙,转眼就到了暑假,我住进女儿家里,起初,我一点也不懂。看见女儿敲打着键盘,一行行文字、一幅幅图画在光屏上跳跃,我当时三分好奇七分恐惧。一个健盘就像一部无字天书,凭二十六个字母健就能敲打出六千多个汉字,真是不可思议。女儿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于是一个劲地给我打气:“老爸别怕,就那么一百三十多个字根,一天背十个也就不出半个月就背完了。世上无难事,只要有心人。”我开始背词根:“王傍青头浅五一”。后来,女儿说,你是语文教师,难道不能用拼音打字吗?当然可以,只是有些字音读不准。我从开机关机学起,从练习打字开始。具体操作中遇到许多困难,有时问了又忘记,又不怎么敢乱按。她直截了当的告诉我,“老爸,你大胆去按,电脑一般不会坏的。”后来,我一遇到问题就问,就大胆去试,甚至去乱按,一天一天竟然有点入门了。我没有去读电脑教程,虽然是半路出家,但现在可以熟练地收发电子邮件,可以熟练地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熟练地制作视频,并且有了自己的博客,在央视网还有“我的电视台”呢。我真正感叹“活到老,学到老”,还应该加上一句“学不了”吖。女儿教我学电脑的那段时间,我很惬意,吃饭喝酒有人管,电脑学习有教师。

夜深了,我仍在敲打着健盘。女儿陪坐在身边,时不时指点着,时不时又沏上一杯碧螺春。临走,女儿送我一台手提电脑。传说雏鸟有反哺,依我看,动物有反哺,人是动物,人也应该有反哺。这个三段论应该成立吧。“我经历”“我思考”上,要突出“我”,也就是个性。

浙江高考作文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干部自身建设的核心问题。干部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人大工作保持政治定力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把人大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是人大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选择。人大工作必须正确找准角色定位,当好党委工作的依托者和分忧者,始终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

二、自觉增强大局意识,确保决策落地生根

要在深入思考中正确认识大局。干部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政治原则问题上站稳正确立场,自觉地同党。保持步调一致。要在明确定位中自觉服从大局。服从大局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要在摆正位置中坚决维护大局。地方人大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自觉做到决策上顺应大局,工作上围绕大局,思想上配合大局,行动上保证大局。

三、自觉增强核心意识,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学习上要聚焦“核心”。要把深入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做到全面认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政治上要维护“核心”。要坚决维护党。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这个核心,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践上要彰显“核心”。要在工作实践上彰显“核心”思想、理念和思路,在落实决策部署上不讲条件。

四、自觉增强看齐意识,确保。政令畅通

确立看齐的思想自觉,坚定信仰信念。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姓党、在党为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增强看齐的政治自觉,做政治明白人。要通过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完整理解、全面掌握精神实质,将“看齐意识”内化于心,成为一种思想自觉。落实看齐的行动自觉,做到知行合一。干部只有躬身践行,才能知行合一,让看齐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谋事创业要遵照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浙江高考总分

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1.科目与分值。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由考生从中选定1个语种参加考试。各语种均含听力考试。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按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满分750分。

语文、数学提供1次考试机会,成绩当年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成绩当年有效,考生自主选用其中1次成绩。

听力残疾考生的外语听力成绩按《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听力残疾考生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免外语听力测试的通知》规定执行。听力残疾考生信息记入考生电子档案。

拟报考有外语面试要求专业的考生,英语面试按《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外语面试工作的通知》(浙教试院〔〕92号)中关于面试工作的规定执行,其他语种暂不进行面试。

2.考试。

浙江省统一高考招生报考科类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普通类考试科目为3门必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除文化科目外,还须分别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和体育术科考试。

浙江省高考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格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东坡的一首中秋词之后,“余词尽废”。悠悠岁月长河中,被传诵的并不仅仅是他的诗词的文学高度,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种超越自我得失、心怀天下的对人世间所有的祝福,足以让东坡人性的光辉照耀古今,他的文章因为他的人品而一时千载,他的人品也因为他的文章而千载一时。

人生的道路,没有谁不经历高低坎坷,如果,当内心有对风雨的怯弱时,那么,何妨看看我们豁达的苏轼,看看他一生跌宕,还不忘调侃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呢?人生的成功,并不是获得了怎样的辉煌,而是自己的内心在困苦的磨砺中得到了突破。如果不是那一重接一重的'磨难,一身棱角的苏轼,永远不会在人生最深的痛苦里去完成最彻底的自我剖析,也就永远不会有“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的觉醒,更不会有“回头,也无风雨也无晴”最旷达的人生领悟。

苏东坡用自己的一生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场历练,那些让自己如此在意的得失、成败、恩仇、荣辱,其实都不过是云烟,因为握不住,因为世事无常,更因为对心地而言,它们是迷雾,是尘埃。于是,他有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的释然。

这么一个一生沉浮的人,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从来没有用自己的才华去抱怨自己不平的遭遇,恰恰相反,在饱受沧桑之后,他明白并坦然地接受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现实,就算自己承受着多么大的悲痛,他也发出了内心最温暖的声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世间,哪里最好?东坡早就告诉过我们了:何似在人间。人间最好,哪怕它充满了迷茫、徘徊、苦闷、孤独、愁苦、困惑、失落甚至是绝望等种种的痛苦,依然还是人间最好,还是活着最好。风雨又能如何,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足以担当起人生所有的苦难,用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信念,做自己人生的支撑,在疾风劲雨中,竹杖芒鞋荡荡而行,从那些人生的悲欢中去思索人生,借那些烦恼去突围自己的生命,活出人生的温暖与宽阔。

人生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苦涩与灿烂,它是积淀与成长,更是一种内心的升华,与对生命的信念,每个人都是内心有宽度有温度的活生生的人,活出了生命向前的光明,和对人生最美好的希望,从而才铸就了一个朴素人生的人格。

浙江高考制度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培养具有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杰出人才”对提升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对现行我国高考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我国高考制度的设计理念、内容、方法、目标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建议,并逐一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杰出人才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筛选机制人才评价机制。

“为什么我们国家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又被称为“钱学森之问”。震撼了中国的整个教育界,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钱学森之问”暗示了我国当下的教育制度之所以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问题主要在国家教育体制上;国家教育体制问题主体现在高校教育之中;而高校教育问题则又存在于我国高考制度上;而我国的高考制度问题关键在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上。

我国高考是规模大、竞争强人才选拔制度,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必要环节。高考制度不能及时完善、跟进,将会直接成为“人才”培养的瓶颈,最后会阻碍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对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筛选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正视高考现状,寻找改革之路,满足国家与社会发展对“杰出人才”的需求。

一、“杰出人才”的内涵。

借于“钱学森之问”里所提及的“杰出人才”,笔者认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称为“杰出人才”。

他具有以下特质:具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并善于独立思考,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较高道德素养等。中国教育体制应以此为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现行我国高考制度现状、问题及分析。

在我国,考试制度已有悠久的历史,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经历单独招生——联合招生——统一招生三个历史时期。高考制度一直处于改革状态中,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思路上,没有新的突破。国家早就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但高考素质教育的内容涉及却很少。很多地方政府、学校均以分数评价与升学率为导向,素质教育推进困难。目前的教育方式还是以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方式为主,真正的因材施教不易实现,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教育不仅要教科学知识,更重要是培养人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创新思想,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我们却用的是“高考成绩决定人的一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的人才评价机制。没有认识到,人随着年龄、阅历、经验、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呈现多元化、多方向、多层次发展变化。没有把教育理念真正的归还到“以人为本”的教育实质上来,“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被扭曲。同时,在人才筛选机制上存在诸多不公平因素,违背了高考的公平原则。

1.“应试教育、填鸭式教育”——人才培养方式问题。

“为考试而教,为考试而学”。笔者也曾经历过高考,从小学到高中,学习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备战高考。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名牌高校,逼着自己死记硬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学内容都是围绕考试来设置的,仅仅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不到踏上社会后真正的有用的东西,成了盲目的学习型机器人。

十年寒窗,成败悬于一考,多年的.努力却在最后的高考分数上来判断你是不是人才。高考是考不出个人素质修养、社会实践、操作技能以及创新思维等内在更加重要的素质。但对于现行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竞争机制,又迫使不得不把精力耗费在应付应试教育上,而忽略了全面素质的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方式,阻碍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下,怎么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与创造性的“杰出人才”呢?2.“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人才筛选机制问题。

目前,我国高考体制中,人才选拔机制问题主要体现在考试公平上。但是从学习第一时间开始到筛选、录取这一过程剖析,就会发现存在许多隐性的不公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发展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其地方教育资源、基础设施和文化资源配置也极不均衡,东西部的差距尤为明显。无论从办学规模、硬件设施上比较,还是从教学质量、师资配备软件设施上分析,这种差异现象更是明显。

名师都往发达城市、高等名校流动,城乡教育质量两极分化,学校与学校间的差距越加明显。这些都在左右着考试的公平性。

(2)国家各地区、政策差异大。

有一则消息:“清华大学迄今为止二十多年间,投放于北京市的招生名额始终超过江苏、安徽、湖北、四川四省总和,复旦大学在上海市的招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0%,浙江大学在浙江省招生数占招生总数的70%”。从这则消息上不难反映出,国内重点大学已成为地方重点大学,本省招生数量大,分数及要求相对宽松。同等的分数,本省的可以直接录取,而外省的由于招生份额小,报考人多,竞争激烈等原因与重点大学失之交臂,造成起跑线相同、终点不同的不公平情况。

录取指标地区间的不平衡造成了各地高考分数线的极大悬殊,,北京文科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是524分,上海是464分,江苏是345分;而河南是532分,河北是539分,山东是606分。一样的分数,因不同地区不一样的录取分数线,而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出现了高考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公平性。

20××年北京报名人数10.1万人,录取率79.5%,而河南报名人数95.9万人,录取率只有58%,不同地区,录取率差异大,再次出现了高考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公平性。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