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幂的运算教案(精选9篇)

时间:2023-10-15 19:53:40 作者:念青松 最新幂的运算教案(精选9篇)

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4.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二年级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幂的运算教案篇一

这节课主要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相关的简便运算,由于学生已有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所以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对“两个数相乘”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以及对简便运算方法的提升。

在学习本节课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逐步学会了不完全归纳法和用字母表示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在学生日常的自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重视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正逐渐提高,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引导学生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

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

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

生:……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生说师板书:

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a.b指的是什么?

三、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2出示情景图(书54页)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说说估计的方法)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生举手汇报,师追问:怎样想的?

师引导从上面、正面观察

上面:(3×5)×4

师:这个算式可以写成(5×3)×4吗?

生:可以,都是求同一个物体,

生:可以,虽然3和5的位置交换了,但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它们的积不变。

师:出示4×(5×3)可以这样写吗?

生交流,师引导可以把(5×3)看成一个数,这里也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正面:(4×5)×3

师:你还可以怎样写?根据是什么?

生:(5×4)×33×(5×4)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的变换,巩固乘法交换律]

师:细心的淘气在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两组特别的算式,(师擦掉其它算式,留下(3×5)×43×(5×4)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乘数相同,三个数的位置不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积相同。

师:可以写成(3×5)×4=3×(5×4)吗?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异同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2、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

3、概括规律

生思考概括

生说师板书:

(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1题。最后运用课件集体订正。

2、运用乘法结合律很快算出38×25×442×125×8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汇报

3、完成“练一练”。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有错的让该生上去视屏展示,集体交流,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规律。

五、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个好朋友的?

《运算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幂的运算教案篇二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学习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时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究新知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九第1题,指名口答。

2、算一算,比一比。

(6.4+1.3)+8.7=(2.8+5.5)+4.5=

6.4+(1.3+8.7)=2.8+(5.5+4.5)=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小数加减法习题,复习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算一算,比一比”两组习题,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应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加法的简便之外,从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孕伏。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8.9+3.6+6.4+1.1=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请同学先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注意选择所采用不同方法的学生)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做。算完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我们来看一下黑板上几位同学的板演。有两种不同的算法,结果都等于20元,计算的正确吗?看来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3、比较。

(其中一种方法更简便)

我们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到底是什么?说得再简单点就是你在计算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通过刚刚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整数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能字母将它们表示出来吗?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买文具的情境,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知识迁移,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便算法。这样既让学生题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了优化意识,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迁移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谈话: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在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规律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拓展练习。

(1)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请选出来。

2.7+6.6+3.47.5—3.87+2.136.17+28+3.2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7.58-2.66-()

4、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第3-5题。

幂的运算教案篇三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学习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时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究新知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九第1题,指名口答。

2、算一算,比一比。

(6.4+1.3)+8.7=(2.8+5.5)+4.5=

6.4+(1.3+8.7)=2.8+(5.5+4.5)=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小数加减法习题,复习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算一算,比一比”两组习题,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应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加法的简便之外,从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孕伏。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请大家看,小华在文具店买了一些文具,那他一共用了多少元钱呢?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8.9+3.6+6.4+1.1=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请同学先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注意选择所采用不同方法的学生)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做。算完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我们来看一下黑板上几位同学的板演。有两种不同的算法,结果都等于20元,计算的正确吗?看来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3、比较。

(其中一种方法更简便)

我们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到底是什么?说得再简单点就是你在计算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通过刚刚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整数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能字母将它们表示出来吗?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买文具的情境,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知识迁移,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便算法。这样既让学生题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了优化意识,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迁移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谈话: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在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规律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拓展练习。

(1)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请选出来。

2.7+6.6+3.47.5—3.87+2.136.17+28+3.2

5.08—0.8—4.26.02+4.5+0.986.59+9.32—2.59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7.58-2.66-()

4、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第3-5题。

幂的运算教案篇四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你的购物经验,你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一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1.课件出示:小军说: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钱?

15+20=35(元)

3.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

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

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这一步可以这样写:在第二行先写上等号(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与第一行的算式对齐,第二行的等号要写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写上第一步的得数,还没计算的一步要照抄下来。

板书如下(边板书,边说明书写位置)

53+20

=15+20

提问:接下来算什么?得数是多少?该怎么写?

幂的运算教案篇五

本节课的教学是对数的运算知识的总复习,鉴于本册书所学的乘、除法内容是整数笔算乘、除法的最后阶段,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两大特点:

1.引导回顾,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乘、除法的知识,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相关内容有完整了解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2.逐步反馈,逐层提高。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教学,把乘、除法的笔算方法的复习与估算知识相结合,把商的变化规律、简便运算、四则混合运算及解决问题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在激发学生复习主动性的同时,恰当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得到提高。

教师准备ppt课件、小黑板

独立思考,构建知识网络

学习构建知识网络。

(1)归纳整理。

师:本学期我们在数的运算方面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先自行整理,再在组内交流。

(学生回忆整理,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构建知识网络。

师:怎样展示相关的知识才能让人一目了然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吧。

乘法

除法

运算律

(引导学生有序地回顾已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数的运算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并学会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

相互启发,分类复习

1.复习乘、除法的计算及估算。

(1)先估计积或商,再计算。(课件出示教材102页4题)

253×56503×3245×240

336÷21858÷39918÷27

(2)指名估算。

(引导学生说明估算的方法,合理即可)

(3)复习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两、三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除数是整十数、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生独立计算。

(生计算后,组内订正,分析错因,明确改正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复习运算律。

(1)你能很快算出答案吗?(小黑板出示)

(125×12)×827×45+27×55

44×2513×102800÷25

(2)引导学生复习运算律和商不变的规律。

(3)引导学生结合算式的特点,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

(生自主完成后,汇报简算过程及方法)

3.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看谁做得对。(课件出示教材102页6题)

(227+26)÷11459×(76-50)

(105×12-635)÷25864÷[(27-23)×12]

幂的运算教案篇六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用具:主题图.例1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可补充条件再提问。)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27+85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113(人)

(2)987÷3×66÷3×987

=329×6=2×987

=1974(人)=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四则运算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27+85=329×6=2×987

=113(人)=1974(人)=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

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幂的运算教案篇七

p21:例4“做一做”。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幻灯)

第一组第二组

72—6—472—(6+4)

85—8—285—(8+2)

126—70—30126—(70+30)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出示情境图

(数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尝试各种算法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234—66—34234—(66+34)234—34—66

=168—34=234—100=200—66

=134=134=1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

幂的运算教案篇八

10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计算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正确掌握计算方法。熟练的进行计算。

正确掌握计算方法。熟练的进行计算。

图片、投影片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1)9+6+33+4+55+4+2

2+8+92+7+62+7+5

(2)20+5+427+2+3022+20+3

3+18+915+20+654+8+10

2、计算:28+7+56=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笔算的方法。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作在本上。

2835

+7+56

3591

让同学说一说笔算过程

(1)先把前两个树相加,28+7得35。

(2)再用结果35同第三个数相加,35加56得91。

也可以这样计算:

28

7

+56

91

计算过程:(1)先把个位上的三个数相加,得21。

(2)再把十位数相加,最后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20。

3、说一说两种笔算写法有什么不同?

二、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个题:

56+27+10=28+56+3=25+27+26=

35+30+17=7+50+34=18+4+19=

2、连线:

27+4+660+15+753+17+10

25+8+1126+25+2524+16+15

3、列式计算:

(1)车上有17人,到站后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车上有17人,到站后上来3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四、课堂:这节课我们练习的是100以内的连加,我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这加第三个数,在计算过程中要认真、仔细。

幂的运算教案篇九

教材第17页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四第1~4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在带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顺序。

2.使学生知道在带有两个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里,两个小括号里的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并能照这样的方法计算。

3.使学生掌握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小括号里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计算式题。

一、复习引新

1.做第17页复习题。

(1)指名学生依次说出每题里各有哪些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并口答运算过程及得数。

(2)提问:算式里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减法,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第l小题计算时是怎样使运算过程简便的?

2.引入新课。

从刚才的两道题可以知道:算式里如果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的。如果两步可以同时计算、脱式,那么同时计算、脱式比较方便。

我们今天根据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来继续学习带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的一些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提问:这道题里有小括号时,要先算什么?有两个小括号时,

(在两个小括号下面画线表示)运算时怎样写比较简便?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

(3)指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时计算、脱式时,同时计算、脱式比较简便。

2.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部分画出来。

指名二人板演,其余的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算。

3.教学例4。

(1)出示例4。

提问:这道题先算哪里的?小括号里面又要先算什么?为什么?

说明: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里有加法和乘法,要先算乘法。(在“25x4”下面画线)

请同学们按照计算顺序,在练习本上算出结果。(教师巡视辅导)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学生口答,老师板书递等式)

结合板书过程提问:为什么第一步要先算乘法?

完成计算过程后指出:括号里如果有加、减法和乘法,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想一想,括号里如果是加、减法和除法,要先算什么?

4.教学“试一试”。 ·

请同学们看“试一试”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为什么?二步和第三步各要算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追问:为什么第一步先算除法?

5.小结:上面两道题都是括号里有加法或减法,又有乘法或

除法的三步计算式题。在计算时,要计算括号里的部分时,也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分别指名说一说两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强调括号里要先算什么。

2.做练习四第l题第一组。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提问:第一步先算什么?为什么两个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指出: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如果有两个小括号,为了使计算简便,小括号里的可以同时计算、脱式。

3.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先在方框里填数。

提问:第1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第2小题呢?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综合算式,老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第l小题前两步上要加小括号?第2小题为什么后两步加了小括号?

指出:第1小题为了先算除法、加法,最后算乘法,所以要把除法和加法括在括号里。第2小题为了先算乘法、减法,最后算除法,所以要把乘法和减法括在括号里。

四、课堂作业:练习第l题第二组,第3、4题。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