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汇总17篇)

时间:2023-11-16 14:24:03 作者:文锋 三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汇总17篇)

教案是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计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体验、归纳推理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采用双主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体验,掌握新知,并且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与语文学习联系起来,让数学与语文,与生活真正地整合。

(二)具体内容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观看投影《恐龙》,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它们吗?

(由投影导入,创设了情境。再让学生自己谈想要了解的内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探索新知的欲望。)

2.感受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吨的形象,并且赋予吨生命,以吨的语气展示50千克1袋的大米,20袋。揭示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明确1吨=1000千克。

(借助直观演示,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吨,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

(2)让两名学生搬50千克1袋的大米,并且提问:如果1吨大米得搬几次?

(学生亲自体验,再次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3)让学生出示课前调查,即金班同学的体重表。从中选一位体重接近25千克的学生为例,看看金班谁的体重接近25千克。问:有多少个这样的同学约为一吨?(让学生估一估,答出40)然后请40个同学出来,手挽手,一起跳一下,感受1吨的东西掉下来的声音。

(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在这一实践中,不但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情感体验也得到了和谐发展。)

(4)学生自读,小组交流对吨的认识。

(5)学生质疑,释疑。

(6)小组合作,用各种方法找找吨和千克的关系。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7)用“……是……千克,……为1吨”的形式造句。

3.拓展认识,。加深印象。

(想一想,在下面每幅图旁的括号里填上什么数,它的重量是1吨。)

(2)电脑出示两幅卡车图,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问:这两句你能换个说法,使它意思不变吗?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都有获得成功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请看小马虎日记。

5月30日星期五睛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妈妈给了我50元钱,让我买一些好吃的。我来到超市,1吨重的巧克力,我买了两块,250吨l袋的薯片,我买了两袋,500吨的饮料我买了两瓶,我还买了1吨的桔子,2吨的香蕉。购物完毕,我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问:这个小马虎的日记质量单位用得一塌糊涂,你们能帮他改正吗?

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正确反映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整理,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通过出示日记,让学生知道正确使用质量单位的重要性.如果疏忽就会出错,闹出笑话,甚至会酿成大错。又通过交流,整理,使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还培养了学生自学和实践能力,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语文中有数学,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地进行了整合。)

5.质量王国里的三兄妹要感谢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是你们把他们整理得这样清晰。你们能够走出课堂,在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吗?找到五处并记录下来。

(注重课外延伸,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6.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在本课教学中,为了揭示吨的概念,用实物投影仪、电脑演示,既直观又形象。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认识吨,了解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吨的认识

1000千克是1吨

1吨=1000千克

点评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我上的《吨的认识》一课,是按照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进行的一次教学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联系学生们的生活实际,善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实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学得有趣,学得高兴。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直观演示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在本课中,首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本课一开始就气氛热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探求新知架起了桥梁。然后再通过电脑,以新颖的教学形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新知有创造性的理解。

(2)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体验中掌握。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我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实践、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合作实践、体验交流等活动,发现吨与千克的关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理解新知。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且使数学、语文、生活有机的进行整合。

(3)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勇于探索。

数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提倡“让每个学生都学好数学”,“不同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速度学习数学”。为此,我有意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因材施教,先基础,后拓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人人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这堂课深刻的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与语文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我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在一起,平等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模板

style="color:#125b86">第5课西周的兴亡

知识与能力:

武王伐纣的经过、性质;西周的分封制、等级制的内容及作用;西周的农业和手工业的状况;国人-,共和行政,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武王伐纣这一战争的原因和经过,让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2.通过对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学习,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西周奴隶制经济发展之所以迅速发展,是成千上万的奴隶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从而树立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正确的史观。

三年级法制教育专题的精彩教案

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科书p53—54页。

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总结能力。

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

游戏的图片、学生准备小棍若干、录音机。

一、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习知识时,看那位小朋友最肯动脑筋?小精灵还要给你发奖品呢!

二、新课。

1.师:用3根小棒,看你能摆出一个什么汉字?可以小组商量,看哪组摆的汉字最多。

师:不管你摆的是什么?都是用了3根,那么你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吗?

师: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师:你能用口诀表示吗?

师:有关三的乘法口诀,同学们能猜出有几句吗?

能不能根据这些口诀写出乘法算式吗?

初中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学教案

1、在丰富的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知识,会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2、经历探索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的过程,探讨轴对称现象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认识轴对称的实际应用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了解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

从观察、操作入手,直观地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景象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内涵。 教学过程:

课件展播: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评析: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找到对称的事例。

再比如下面的图案,同学们认识吗?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图案的特征。 学生观察,再由教师介绍,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一切组织和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徽。

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1、课本30页,练习

2、学生动手将一个角、一条线段折叠,看能否找到它们的对称轴。

得到结论:1、角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课件显示:课本30页图12.1—3,如下图,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通过观察、讨论,得到:“上图中的'每一对图形,如果沿着虚线折叠,左边的图形能与右边的图形重合。”

形成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

课本31页练习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

前者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后者是指一个特殊形状的图形,前者涉及两个图形,后者只是针对一个图形而言。

教学时,除了观察以外,还可以结合动手操作,通过把它们沿虚线折叠,观察这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数学广角身份证号码》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一、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身份证号码。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学号和身份证编码的方法,学习用数字来进行编码,学习抽象概括方法。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分工协作能力。

3、通过生活事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第1、2、3条。

三、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数字编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由于这是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属于第一课时,因此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比较新鲜,只要教师组织到位,学生学起来应该不是特别困难。但如果作为第一课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在后面的教学中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2、教材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学生。而本节课的内容则是通过邮政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四、学情分析。

1、数字编码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学生在探究规律时容易理解,思维难度不大。

2、教学中,老师尽量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教学,同时,启发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3、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法,老师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放手让学生去调查、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初步体会、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六、教学难点:理解编码的组成及数字反映的信息。

七、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不同编码资料,了解各种数字编码含义和编排方法。

八、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九、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到银行开户储蓄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你还知道什么时候用到身份证吗?

生答:1、父母外出打工2、住旅馆3、办结婚证4、高考5、出国旅游。

看来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设计意图:从身份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来引入,体会身份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感悟身份证中的信息。

1、自主探索。

(1)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调查了一些身份证号码,谁愿意来说一说?

指名回答互动交流。

(2)请同学们分组交流课前了解到的关于身份证编码的知识。

小组汇报。

(3)老师也带来了两个身份证号,贴卡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互动交流小组汇报。

3、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生答……。

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这么多的信息!它非常的简明、科学,这也就是编码的优越性。

(二)、编码:

1、编写身份证号码。

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会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你的身份证号码可能是多少?借助今天所学的知识给自己编制一个身份证号码。马上行动起来,把编好的身份证号码写在纸上。(编写后在组内交流)。

学生上台汇报,并介绍每个数字的含义。

其实在户口簿上就有我们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请大家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身份证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法定个人身份证件,要注意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意借给他人使用。

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第1、2、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法》规定第一条为了证明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第二条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第三条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证件的有效期和签发机关。

公民身份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

3、编写学号。

(1)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身份证号码,常常见到数字编成的号码,这些号码都表达一定的信息。学号也是用数字进行编码的。17号这样的学号只适用于自己班内使用。如果放在整个学校中使用,你觉得会出现什么情况?所以,学校为了便于管理,我们每一位同学一进入小学,便会拥有一个学号,这个学号将伴随你从一年级到小学毕业。

请大家运用所学的数字编码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给全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看谁编写的学号既能尽可能多的反映出这个同学的信息,又科学合理!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其他同学对上台汇报的各种设计方案进行评价。

(3)小结:大家真能干!在短短的时间里就给全校同学编了一个学号,而且反映出了这么多的信息。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请你应用以上所学知识来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全班同学编号。

出示:

360103197012210412(爸爸)320623450607331(奶奶)。

320623440101040(爷爷)360102197209280161(妈妈)。

同桌讨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3、一个被警方通缉的男罪犯,打算坐飞机逃走,他劫持了一个专门制作身份证的工人为他做了一号码为“44062419780229928”的身份证。正当罪犯拿着这身份证去坐飞机,却在出关检查时被扣住了。原来是工人在制作身份证时留下了线索,协助警方抓罪犯。你知道工人留下什么线索吗?(少了一位数)。

【设计意图:巩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请同学们课下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

身份证110102197501101519。

行政区划代号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分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以动画激趣导入新课;二是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身份编码的含义、编码规律、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识别、设计身份编码,引导学生掌握数字编码的规律与方法;三是联系生活中的数字编码,进一步拓展练习,让学生感知数字编码与生活的联系及作用并以收集的身份证比较发现结束本堂课,让学生感受数字编码的魅力。

上完这节课,感觉自己有一定的进步,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教学理念在逐渐更新,重新认识了“教”与“学”的关系。课堂上,没有简单地充当知识的传话筒,也不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是把自己放在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精神。他们小组合作,探索编码规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堂上的生生互动,使师生共同获益,感受超强的信息量,探索到数字与编码的简单方法。

导入环节采用了激趣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可惜的是没能很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课堂没有跟着“生成”走,而过分被“预设”牵着了。

这节课还有一个遗憾是课堂上编码应用欠缺,小组合作的时效仍待提高,上课仍有些紧张、语速过快等。但这堂课在课堂形式、学生小组探究等新课堂理念方面进一步做了初步尝试,相信“身份证”等编码规律及意义会容易突破。

七年级历史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模板

style="color:#125b86">《贞观之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作业:课后作业。

三年级法制教育班会教案

3、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案例叙述,学生讨论发言导入本课:

学生杨某,15岁,学习较好,但贪慕虚荣,片面追求物质享受,常因没钱花而发愁。一天中午12点左右,他到某市201中学后巷,见该校某男生一人回家,就手持小刀威胁该男生,迫使其交出财物。勒索了该男生300元人民币,后被抓住。杨某的行为构成勒索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了有期徒刑100天。

2、讨论明确:少年违法也判刑。

以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要求。

1、你知道的法律有哪些。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婚姻法》《继承法》《兵役法》《经济合同法》《环境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交通管理法规》)。

2、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1)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

包括: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私财物妨害社会管理秩序。

(2)违反交通管理法规的行为。

(3)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

(4)违反环境保护法的行为。

(5)民事侵权的行为。

3、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

1、小品表演:

情景一:星期六早上,王丽的爸妈有急事外出,留下一些钱让她自己安排两天的生活。王丽:“哦,太棒了!自由了!”她首先想到了去找同学玩,然而在王丽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她交出钱来方可放过她,情急之中的王丽,会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讨论)。

情景二:

近几天,王威感到非常苦恼,在放学的路上,总有几个高年级的学生拦住他,向他索要钱物,并且威胁说,如果交不出钱来,就让他尝尝拳脚的厉害。王威把这事告诉了中学刚毕业的表哥。第二天,表哥带了几个同学,埋伏在路上,把那几个小“路霸”狠狠地揍了一顿,并且逼着他们交出了身上所有的钱。

情景三:

王丽在过往行人的帮助下躲过了坏人的抢劫,找同学玩的心情已经没有了,王丽想到去商场买些东西,可就在买好东西离开商场准备回家时,被几位店员拦住了,说她偷了商场的东西,要搜她随身携带的物品。假如你是王丽,碰到了类似的遭遇,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讨论)。

2、看谁机灵。

一天早上,在你去找同学玩的路上,有一伙人拦住去路,威胁你交出钱来方可放过你。情急之中的你,会选择怎么对付这一场面呢(讨论)。

3、想一想:以下电话号码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正确的使用方法。

110匪警:报告案发地点及险情;119火警:报告火灾地点及险情;120医疗急救:报告病人地点及病情;122交通事故报警:报告事故现场及原因。

4、总结:怎样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1)要依法自律;

(2)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3)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请每位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今天所学的.内容或说出你最大的感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处在一个法制逐步健全的法制化国家里,我们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当受到不法侵害后,应当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希望同学们能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

三年级数学教案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东、南、西、北卡片。

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

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

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

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

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

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

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挂图:

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

完成“做一做”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

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

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

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

5、背儿歌:

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三年级数学教案

1.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连乘、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探索新知: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解决“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这个问题。

3.试着列式解决。

4.估计商是多少。

5.在小组中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

6.全班交流,注意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

三、拓展应用:

1.756÷7÷6624÷6×5。

801÷(3×3)960÷6×4。

2.按要求连一连。(前一题的得数是后一题的第一个数!)。

4.完成下面的题目。

三年级数学教案

1、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培养学习兴趣。

能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多媒体课件、小棋子若干、转盘、彩笔。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复习“一定、不可能、可能”

(师出示两盒棋子,1号盒有6个蓝棋子,2号盒有1个蓝棋子,5个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生:1号盒一定能摸出蓝棋子。

师:哪个盒子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生:1号盒不可能摸出红棋子。

师:哪个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生:2号盒子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2、导入。

师:现在老师如果从2号盒内摸一个棋子,同学们猜一下会是什么颜色?(生大部分猜红棋子)。

师:为什么猜红棋子的多,猜蓝棋子的少呢?真是这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可能性(二)(板书课题:可能性二)。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复习了旧知,而且还生成了新的数学问题,从而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中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3。

(课件出示例3第一幅图)。

师:下面请各小组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让我们通过摸棋子游戏来验证同学们的猜测吧。(盒里装着5红1蓝6个棋子)。

(生跃跃欲试)。

1、小组合作验证猜测结果。

师:请同学们先认真看一下活动要求。

(1)出示活动要求:

a:组长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记录的,组员按顺序轮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将棋子摇匀,摸棋子时不能偷看。

c: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好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

d:在摸棋子的过程中想一想:你们组摸到棋子的情况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设计意图:将活动要求展示出来加以强调,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小组活动。

a:学生摸棋子并记录结果。(师巡视,随机指导)。

b:组内交流。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讨论中让学生明确:每次摸棋子的时候,每个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颜色是不确定的,可能摸出红棋子也可能摸出蓝棋子。)。

(3)集体汇报交流。

a:小组汇报。

师:你愿意把你们组交流的情况展示给大家吗?(生:愿意)。

师:你是第一个上来的,真勇敢!

生1:我们摸到的棋子,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因为盒内既有红棋子也有蓝棋子。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2:我发现我们组有时摸出红棋子有时摸出蓝棋子,但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因为盒内的红棋子比蓝棋子多。

师:说得不错!谁还想说?

生3:我发现我们组摸出的棋子既有红色的也有蓝色的,红棋子多所以摸到红棋子的'机会大。

师:说得真不错!其他小组也是这种结果吗?(生:是)。

b: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通过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思考)。

生1:虽然各小组摸到红棋子与白棋子的次数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得好!

生2: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棋子的次数比摸出蓝棋子的次数多,摸出蓝棋子的次数比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少。

师:说的很详细!还有要说的吗?

生3:各小组摸棋子的情况都说明,红棋子多所以摸出红棋子的次数多。

师:嗯,简单明了。

生……。

师强调:同学们说的“摸出红棋子次数多摸出蓝棋子次数少”,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可能性大小”(板书:可能性大小)。

师小结:每一个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红棋子和蓝棋子的数量不一样,所以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与摸出蓝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样。多次试验证明红棋子的数量多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蓝棋子的数量少摸到蓝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随机板书)。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自己的猜测是正确的。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设计意图: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通过“摸一摸、想一想、说一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2、根据结论推测。

师:如果现在让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吗?

生:不一定。

师:下面请同学们实际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红棋子的,也有摸到蓝棋子的)。

师:虽然我们知道了摸出红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单次试验中我们并不能确定会摸出红棋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摸一次,引起认知冲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体会概率虽然能帮我们了解不确定现象的规律,但并不能提供准确无误的结论。)。

3、应用。

师:下面看看同学们掌握的怎么样了?

a:(课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题)。

师:你知道每种颜色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吗?生答。

师:那么指针停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独立解决右题,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明确数量多少与可能性大小的联系,也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作铺垫。)。

(二)教学例4。

(课件出示例4插图)。

师:请同学们看例4,刚才我们解决了两种颜色的问题,现在是三种颜色的了,你敢挑战吗?(生:敢)。

师:很好!如果让你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汇报:如果只摸一个棋子可能是红色的,可能是蓝色的,也可能是绿色的。

数学三年级教案

1、引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

过程与方法

3、使学生会判断大、小月。

4、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渗透科学的思想方法。

探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发现并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各年份的年历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时=()分1分=()秒

1时=()秒240分=()时

1分25秒=()秒82分=()时()分

2、提问:

(1)时、分、秒都是什么单位?(时间单位)

(2)关于时间单位你还知道哪些?(年、月、日、季度、世纪等)

(3)那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想知道些什么?

3、导入新课

讲述: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就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运转一周经过的时间大约就是一个月,同时,地球自己也在旋转,地球自己旋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年、月、日。

(1)出示材料。

提问:以前我们用钟、表来研究时、分、秒,那么年、月、日我们可以用什么来研究呢?(年历卡)

(2)观察手中的年历卡,看看这是哪一年的年历。

(3)分别找到10月1日,7月13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

提问:10月1日是什么节日?申奥成功是在哪一年呢?

(4)请同学们在年历卡上找出你所知道的纪念日,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生日等,看一看,分别是星期几。

(5)合作探究。

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

(6)讨论交流。

(7)质疑:你们每人手中的年历卡上31天的月份是不是都是这几个月呢?(是)对!不管哪一年,31天的月份都是这几个月。

再看一看,是不是每年的4、6、9、11月的天数都是30天。(是)

(8)认识大月、小月。

讲述:通过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我们已经知道了不管哪一年,1、3、5、7、8、10、12这7个月都是31天,4、6、9、11这4个月都是30天,它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我们把每月天数都是31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大月,把每月的天数都是30天的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年份不同了,哪个月的天数有变化呢?(2月)从这里可以看出,二月的天数比大月、小月的天数要少,所以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三、巩固练习:

1、观察今年的年历。

(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

(2)六一儿童节是星期()。

(3)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

3、记住大月、小月。

(1)出示左拳图。

(2)讲清相应部位所表示的每个月的天数。

(3)根据图,全体一起记忆。

(4)指着自己左拳再次记忆。

(5)再介绍一首儿歌,加强记忆。

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同内容习题

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学的灵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c、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数学三年级教案

1.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类归纳,学会有序整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

2.进一步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能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3.进一步体验“归一”和“归总”问题的数量关系,提升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小组交流,整理归纳

师:同学们,第6单元的学习已经结束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现在给大家一点时间,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请各小组长做好记录。

【学情预设】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整理情况和方法。

师:现在请各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吧!

教学提示:教师根据小组的汇报用知识网络图的形式板书各部分主要内容(或出示课件),同时对学生用结构图、表格等方式进行整理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整理得非常好。看一看知识网络图,就能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给整理好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整理,交流汇报,明确本单元知识脉络,进一步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和能力。

1.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师:请同学们完成教材第75页第1题,比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情预设】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计算时乘的顺序。

师: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哪些地方容易出错?

【学情预设】 有学生会说出忘记加上进位数;也有学生会说有0时不知道怎样对齐。

2.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再来解决教材第75页的第2题。大家先独立完成第(1)题。

【学情预设】 学生能很快用口算完成。

师:第(2)题应该怎样解决呢?

【学情预设】 列式为136×6,可以用笔算来解决,这样不容易出错。

师:从第(3)题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情预设】 学生可以提炼出有效信息。

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学情预设】 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预设1:可以用笔算解决,列式为65×7,算出结果后再与400比较。

预设2:可以用估算解决,65×7的结果肯定比400大,所以能走到。

1.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3题。

把握课堂节奏,以点名口答的形式练习用乘法解决单位转化的问题。

2.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5题。

指导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尝试找出规律并进行验证,最后完成表格。

教学提示: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时候很难找出数据之间蕴含的规律,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从学过的运算着手去尝试。

3.完成教材第76页“练习十六”第6题。

先请学生提取信息,再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解作答。注意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学生如何列综合算式。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素材,对复习内容进行运用。以学生独立完成和表达为主,加深对笔算和解决问题的理解,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成课时练习。

根据本课内容与复习目标,依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和探索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寻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算法和算理,有效地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但是由于平时过于偏重笔算,而忽视口算和估算,会导致部分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欠缺,应适当布置一些专项练习。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第5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挂图、指南针。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数学三年级教案

使学生结合实际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熟记1千米=1000米。

教学步骤。

教学前可利用课外活动、队活动等时间进行一些观察度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

a、参观车丫和码头,看看汽车、火车和轮船的航运里程票价表。

b、观察公路的里程碑,并从这块里程碑直到下块里和碑,实地观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体会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c、测量操场四周的长度(或跑道的长度),算一算要绕几圈(或直几个来回)才是1000米。这样使学生对“千米”的长短有初步的了解。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口答:1米等于几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1厘米等于几毫米,1米等于几厘米。

3、填括号(说一说推理过程):

2米=()分米50分米=()米。

6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7分米=()厘米80毫米=()厘米。

1、导入新课。

测量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用什么单位合适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长吗?

(2)出示运动场遗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约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a、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一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用单位。

教室长3(),小明身高130();高速公路长50();铅笔尖长4()。

2、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2厘米2分米2千米2米粉2毫米。

4、要求学生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做第71页“做一做”,中的两道实践题。

四年级数学渗透环保教案

摘要:小学数学课不仅要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必须要承担环保教育的任务,这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职责。我们每位教师应从自身做起,在数学教学中深挖数学教材,抓住时机,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有机地渗透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人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小学六年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而小学教育中,数学又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有效渗透环保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环。那么,如何让环保教育在小学数学课中得到有效渗透?笔者认为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数学知识中隐含的环保问题,将数学和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是《美丽的校园》,我们可让学生看着这一幅画,说一说上面都有什么。当学生说到校园里有8个垃圾桶时,就问:“为什么学校要放8个垃圾桶呢?”通过讨论,他们知道了主要是为了便于垃圾的分类。然后再给学生讲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好处,并且让学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把装易拉罐的垃圾桶放在操场边上,把废纸桶放在教学楼前等等。这样不但净化了校园的环境,而且有利于能源的再利用。这样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国民工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求渗透一点简单的环保知识,增强一点环抱意识。但由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比较少、比较分散、比较隐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深挖数学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在千变万化的教育情况中善于观察,抓住瞬间即逝的时机,抓住典型,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笔者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每人准备好一张纸圆,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来开展教学。整一堂课学生积极、活跃、兴致勃勃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实现了。但是,意想不到的发生了:有的学生很随意地把纸圆往垃圾箱处一扔,扔在哪儿,就不管了;更有甚者,干脆就仍在课桌下。此时,教师如视而不见,见而不闻,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时机;相反,学生还误把错误当正确,长此以往,反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因此,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教育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他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教师就应该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对学生渗透不同的环保教育内容。由于活动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特别适于小学阶段。因此教师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亲身体验,更有教育效果。如在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习了统计图表这一知识后,可让学生在课外可以进行实验与调查,考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的材料,制成统计图表,并在课内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热情。如组织学生调查垃圾袋丢弃而造成白色污染的情况:我们学校六年级有180位同学,有71.1%的同学早上经常买早点,乱扔早点包装袋的有13人(约占10%),扔进垃圾箱的仅占80%,但还有10%的同学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造成了校园白色污染。还组织学生做实验得出: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地流掉12千克水,这样一年就要白白流掉4000多千克的水。在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让学生自己悟出“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的重要性。这些现象和强有力的数据,让学生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造成污染和浪费资源的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环境保护的热情,并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去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长此以往,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了环保意识,培养了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而且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总之,环境保护是关系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人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小学六年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阶段,而小学教育中,数学又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有效渗透环保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三年级数学教案

1、使学生进下巩固年、月、日的知识,并能灵活动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3、培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制作年历的方法。

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各一份,硬卡纸,彩色笔。

一、学前准备。

1、调查。

(1)提问:你都见过什么样的年历?

(2)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年历:整本、单张、台历、书历。

(3)思考:这些年历都是怎样做的?

(4)投问:你们想自己做一个年历吗?

2、讨论:

制作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1)确定一个年历,需要有哪些步骤?

(2)一共12个月,每行4个月,排3行。

(3)可以把休息日、重要节日、纪念日用彩笔标出来。

二、制作年历。

1、分组合作。

2、老师进行指导。

三、展示与交流。

1、各组交流制作方法。

2、引导发现各组制作年历的优点。

四、运用。

想一想,制作后的年历还能做什么。

课后反思:

1、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会交流。

在实践活动中除了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合作与交流。在小组制作年历的活动中,教师注意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如教材上展示的“谁设计花边”“谁写每一月份的日期”“谁标重要节”等。另外,在制作活动完成之后还进行了制作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展示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可以欣赏、借鉴别人的优点,培养了承认他人、向他人学习的意识。

2、注意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了年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提问“你们的年历还能做什么”,引起学生的讨论与思考。

三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第12页内容及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对称图形。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4、渗透图形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理解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

1、判断对称图形,按要求画出对称轴。

2、能正确找出全部的对称轴。

1、教具:投影片、图片、剪刀、彩纸。

2、学具:蝴蝶几何图片、彩笔、剪刀和三张手工纸。

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

你们看这些图形好看吗?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特点和上图一样的物体图形吗?

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同学到前边来指一指。

你怎么知道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相同?还有别的办法吗?

用手中蝴蝶图形动手试一试,互相讨论。(对折,图形左右两边完全合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

你能不能很快剪出一个图形,使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可以讨论,看一看其他同学是怎么剪的。(把纸对折起来,再剪。)。

1、对称图形的概念。

以剪出的图形为例,贴在黑板上。

问:你们剪出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画在图上)。

问:现在谁能准确说出什么是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2。加深理解概念。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刚才剪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为什么?

画出自己剪的图形的对称轴。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的延长。

(一)反馈练习:

1、电脑出示第13页“看一看、说一说”题: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为什么?指出对称轴。

生:蝴蝶、脸谱、天安门等是对称图形。花布图不是对称图形,无论怎样折,两侧都不能完全重合,因此它就没有对称轴。

2、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图形,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对称图形?请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投影出示,折一折,说明是否是对称图形,并数一数一共有几条对称轴?

生边回答老师边填在投影片上,试用小棒摆出对称轴。

(二)拓展练习: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与数字、汉字和字母打交道,你们知道吗?在这些字母中有许多也是对称的,不信你找找看。

1、你的学号是多少?这个数字是对称的吗?

2、你的名字中的哪个汉字是对称的?

3、你名字的拼音中,哪个字母是对称的?

4、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对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