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诗读后感(优质5篇)

时间:2023-10-07 00:33:55 作者:念青松 2023年古诗读后感(优质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古诗读后感篇一

自从我校开展经典诵读以来,我读了很多古诗文,如《石灰吟》、《山行》等,而我最喜欢《游子吟》。我被这首诗深深地感动了。

这首诗讲的是:慈祥的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用针线吃力地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母亲担心儿子在外耽搁久了,衣服容易破,所以母亲把针脚缝得非常紧密。作者发出了感叹:谁说小草的心能报答得了春天的温暖呢?(也就是:谁说儿女的心能报答得了母亲对子女的养育恩情呢?)

每当我读完这首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的妈妈。她每天天没亮就去上班,晚上回家,还要做家务,辅导我学习,非常辛苦。她为了我愿意付出一切。

记得有一天放学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我望着窗外心想:妈妈平时都比较忙,肯定不会来接我,正在我想着怎么回家的时候,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我的眼前——是妈妈来接我了,路上,妈妈只顾给撑伞,自己被淋湿了。后来感冒了。每次想到这些,我就想对妈妈说:

妈妈,虽然我现在还不能挣钱养活您,但我会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您,将来我要尽最大的'努力照顾、报答您。

古诗读后感篇二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这首唐诗是我在一年级时学的《咏鹅》。现在我想起这首诗,仍然读得津津有味。我喜欢读唐诗,吟诵起唐诗,就像唱歌一样高兴。因为在唐诗里,我能懂得很多道理,学到很多在课本上找不到的知识。它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我觉得读唐诗是一种乐趣,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三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唐诗70首》。我把这本不值钱的书看作宝贝似的,都过了两年多了,还放在我家的书柜里。现在打开它,我读起里面的诗还是那么的着迷。这本厚厚的《唐诗70首》里,我最喜欢、记得最熟的一首就是《静夜思》,它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大作。记得我们最近学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读唐诗》。这首歌的开头就是朗诵了这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诉说的是远在它乡的游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这首诗虽然只是说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可我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很想自己的母亲,很想回到遥远的家乡与年老的母亲一起度过这寂静而冷清的中秋之夜。

学古诗的好处有很多。读唐诗,丰富我的课外生活,让我知道不少名人故事,也能从中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让我感受到陆游这颗深深的爱国之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做一个爱惜粮食的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感受到母亲博大的爱,有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我读了唐诗以后,觉得自己变得有教养了,不像以前那样孩子气,不懂道理。整个人就像脱胎换骨一样,成了一个小大人。

《读唐诗》这首歌里还唱道:“唐诗唐诗传家宝,一代一代传到我,文明哟古国……”既然唐诗是宝,中国是文明的古国,大家还不快行动起来去读这个宝,去寻我们文明古国的宝!

古诗读后感篇三

凌晨五点醒来,坐在阳台上听鸟语,望着天空一点点的透出光亮,对面楼里各种灯次第打开,春天的清晨,有凉风拂过,心里生出缱绻的诗意。遂想起少时背诵过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经典唐诗》里的注解言简意赅,说此诗意在惜春。这春天多美,仿佛多睡些时刻都是对它的怠慢。于是开灯,去烧了一壶水,准备煮茶,拿起《经典唐诗》在千回百转、意蕴丰富的唐诗海洋里遨游。

喻守真、马茂元、刘永济评注的这本书极美,内与外皆是。120首经典唐诗配上75位历代国画大师的139幅传世名画,这搭配本身就很动人。以仇英的《浔阳送别图》为封面,初翻的时候想着这绚丽容易迷人眼,过后记起这丰富的色彩下是《琵琶行》里的片片诗意,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里的无奈和怅惘。对这书的.情感就更加复杂起来了。藏在这些诗画里的充沛的情感,一字一句一帧一格,得慢慢品,细细品,才能知各种真味,且个人能读出个人的百转千回。

扉页上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是真真正正地契合了我这读诗的情景和心境。这春日的万千景色,窗外就是一整个温柔的世界,近几日的心浮气躁,倒是又被这诗句治愈了。多好啊,杜甫在江南的好风景里逢着李龟年,虽诗言之外满是惆怅、感伤,但这描述的景象确实极美的。而我在这南国的好风景里,就用诗歌表面描述的情景治愈了近几日的焦躁与不安。多少有点自欺欺人,但诗歌的魅力不也常在于此么?于每个人而言,读到的各种况味都有不同。这亦是诗歌的神奇所在。

诗歌重要的不是韵律,而是在于其所感发的生命,在于此时此刻的感受。从张若虚到杜秋娘,这本《经典唐诗》展现了一个最为广袤丰富的唐朝,也展示了最好的唐朝诗人以及他们的最广为流传的诗句和灿烂华美的人生。这本充满诗意,充满禅机,充满美学意味的唐诗读本,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恽寿平的《春山暖翠图》里盎然的绿意开篇,到杜秋娘的《金缕衣》和项圣谟的《花卉十开之九》里的粉色芙蓉花结束,这唐朝乃至这人世间的绚烂、悲伤、愁苦、彷徨、仿佛都在书里了。

古诗读后感篇四

低年级小学生语感积淀贫乏,识字有限,朗读长句时就显得拖拉难听。如何让他们明白朗读时节奏的.快慢、声调的低昂等,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尤其是古诗的朗读,他们读起来像唱歌一样。我总是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自我评价,让心灵与语言碰撞出火花。

教古诗《春晓》的朗读时,我先示范朗读给学生听,让他们注意老师的停顿,并根据老师的停顿在诗中画出斜线来,再教他们用“二三二三”的节奏去读,如“春眠/不觉晓”,读出停顿的节奏,在自由练读后,指名朗读,等该生读完后,我让他们评评自己,我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为什么?”

生1:“我觉得自己开始读时没有停顿,好象唱歌一样,不好听,现在我学会了读时有停顿,好听多了。”

生2:“我觉得以前我读古诗不像朗读,像唱歌那样,现在有了停顿,就有了节奏,读出像朗读的样子了。”于是,我再次进行了范读,再让学生练读,再读时,学生读得更投入,更出色。

古诗读后感篇五

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化渊源流传,特别是中国的古诗词。我喜爱中国的古诗词,但特别喜欢古诗。

在诸多的古诗中,我十分喜欢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游子吟”。每当我吟读这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时,心中总是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畅。从这首诗中,我感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满怀着慈爱替儿子缝衣,那一针一线中融入了母亲多少的爱和惦念、牵挂呀。

虽然短短的几句话,却把一位母亲的爱表现的那么完美。这就是中国古诗的'魅力所在,我太爱我国的古文化了。

我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仁爱精神却永远扎根在我心中。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学好知识,长大了为国家、民族多做贡献,用实际行动来回报母亲对我的爱。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