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式干部调研报告(优秀15篇)

时间:2023-12-02 19:17:33 作者:LZ文人

调研报告的编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基本格式,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可读性。通过阅读以下调研报告,你可以了解到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挑战,为未来做出准确预测。

村干部调研报告

市人民银行驻xx村第十六批帮扶工作组自20xx年4月1日进驻以来,牢记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做示范,带周边"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党建统领,区域统筹,兴业富民,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总体目标,以创建村美、民富、风正的"小康文明村"作为总抓手。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帮扶工作组成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迅速进入角色,在市委组织部下派办及市直三队的坚强领导下,有镇委镇府和村"两委"的大力协助,有人民银行行党委的坚强后盾,借助上批工作组打下的良好基础,首先开展了民情百分之百活动,在充分了解了镇情、村情、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民、村两委意见,结合xx村的实际情况,本着"统筹兼顾、先急后缓、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促进新xx村经济发展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帮扶工作计划。具体情况介绍汇报如下:

xx村位于东营区龙居镇镇政府驻地西南2公里处,与滨州市管庄接壤,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良好。目前,全村共有446户,常住人口1512人,区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00亩,其中棉田1850亩,桑园300亩。人均土地1.8亩,主要种植棉花桑园。20xx年人均收入3000元。该村近年建文化大院一处,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党员活动室,现代教育设备,小康书屋,人口学校。新修村内道路1500米,现村内已户户通自来水,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全村现有党员55名,老龄化较为严重,50岁以上党员36名,现在村中特困户6户,现在村中外出打工的主要为18-22岁的年轻人,共60多人,主要从事纺织工作,村两委班子有5人组成,幼儿入托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年来,村两委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进,村里的整体情况有了很大改善,该村治安情况较好,近几年,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村民小农意识严重,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市农村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结构单一,由于土地资源较少,种植棉花的收入上不去,这种情况下,使得部分村民的收入没有保障,经济情况较差。村里没有集体企业,没有经济来源,属于空壳村,发展的后劲不足。

人民银行帮扶工作组进驻xx村以后,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强班子、找路子、办实事、帮民富"的总体思路,在上一批包村组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和实施帮扶工作计划。

(一)、区域统筹;人民银行驻xx村帮扶工作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帮扶村筹建肉鸡养殖小区,已有养殖户21入住,建一个综合性的养鸡大棚大约需要资金20万元左右,一般的养殖户建完大棚基本上没有周转资金,资金缺口达450万。为解决周转资金困难,工作组及时向行党委汇报,行党委极为重视,主管及分管领导多次来帮扶村调研,要求当地金融机构给于帮扶村以最大限度信贷支持,尽快解决影响养殖户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只要周转资金解决了,效益上去了,就可以影响周边的养殖户借鉴经验,起到以点带面的目的,从而达到区域帮扶。

(二)、强基固本;工作组进驻xx村后,多次与村"两委"座谈,了解村两委班子的现状,以及就如何在群众中提高威信,以及班子的凝聚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为提高村委班子在群众的威信,"六一"期间工作组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走村串户了解特困户孩子上学问题,发放一千余元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使他们度过了一个温馨、愉快的儿童节。为迎接建党90周年,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与50多名新、老党员一起召开茶话会,共聚一堂,回想过去、畅谈未来。就如何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各自发表了意见,会后给特困老党员发放20xx余元慰问品。提高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带头作用,建立完善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在加强村"两委"领导班子建设及党员队伍建设上主要采用定期学习的方式,组织他们学政策、学科技、学法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着眼于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信念,提高他们组织管理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再就是选拔一批思想素质高、作风硬、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年轻同志充实到党组织中来,为实现xx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培养一支善于为农民群众服务的基层干部队伍,形成干群同心的良好局面,本着凡是群众关心的,凡是群众想知道的,凡是群众有疑虑的,都要进行公开的原则。

(三)、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总抓手,以建设小康文明村作为具体的实施内容,以清理"三堆"(柴草堆、垃圾堆、粪堆)作为具体操作路径,改变村容村貌。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粪土乱放、禽畜乱跑等不文明现象,以贫困弱势群体作为帮扶的重点,广泛开展扶贫献爱心活动。加强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杜绝违法乱纪事件的发生。加强村内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化大院的作用,定期不定期的向农民群众传授各种致富知识,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建立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减轻农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努力,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的作用,争取年内对养殖小区的水库清淤、改建工作立项。解决养殖户用水难问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寻找致富门路,增强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争取让xx村在各个方面都取得明显的进步。

干部调研报告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我地测院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党员干部利用20xx年春节回乡探亲时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农村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了解社情民意,体验群众生活,共同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农村的人民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现就我院党员干部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农村的现状。

(一)交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深入开展,国家适时推出了农村公路建设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农民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村村通公路”项目的不断推进,“村镇”、“村村”、“村屯”以及条件好的自然屯内都通了水泥路、柏油路,村路入口标语醒目,村内道路清洁卫生,农民兄弟基本上告别了“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情况。部分有些条件好的村庄,还自发集资在水泥路两边竖起了路灯,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呈现了“路通、宽敞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人载物运输等等。

(二)环境卫生。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地方政府不断地重视农村环境卫生,通过新农村建设与“美丽家乡〃清洁乡村”项目的推广,农村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居住场所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的现象逐渐减少;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屯配被垃圾箱,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与垃圾运送车辆,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清理垃圾;乱砍乱伐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村民植树种树的意识增强,山上、村间绿树成荫,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三)生活条件。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迅猛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消费结构进入以成衣、时尚消费为主的新阶段。三是农村楼房已经很普遍,住房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四是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跨台阶上档次,高档家电设备进入农民家庭。

(四)教育、医疗保障。

在农村教育上,今昔对比,九年义务真正落实,学费方面几乎全免。学校里运动设施运动场所也更加的完善,学生们课余时不仅仅可以打乒乓球还可以开始打篮球羽毛球等,课余生活变得更加缤纷多彩。地方政府实行新农合、推行大病报销制度,建立大学生入学补贴办法,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加大卫生设施配套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覆盖率和参保率,确保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抵抗因病、因残、因上学而导致家庭贫困的能力,为创造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农民切实感受到:“上学有能力、看病有条件、吃穿有保障、养老有依靠”。

(五)文娱、公共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以来,各个乡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大部分农村都已建成乡镇文化站,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致富信息;随着地方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地增大,农村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大部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

二、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

(二)近年来,地方政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卫生县城等,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收效明显,大部分村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思想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大家虽然期盼有好的卫生环境,也积极参与整治活动,但要改变群众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还需长期不懈努力。二是资金比较短缺。经费紧张,除过保工资、保运转之外,很难再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大部分村还没有收取卫生费,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实保洁队伍的资金十分紧缺。

(三)新时代的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

(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维护跟不上;发展文化的意识氛围不浓,部分干部对文化设施建设缺乏高度认识,有一种“轻文化、重经济”的主观片面想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

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一些建议。

总体上看,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仍然存在上述种种问题。现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调研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为农村公路所取得的成绩欣喜的同时,也看到了其存的.问题:农村公路覆盖面和通达深度不够,路面等级低,抗灾能力弱,管理水平低,重建设轻养管、安全状况不好等。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村通”道路日常养护工作,建立健全常态的管理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维护、保养经费的投入,加强维修养护技术指导。各村民干部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视力度,村村通道路上设置的限驶墩(桩)等设施对超载超限车辆有效遏制,全面加大各行政村内农村公路的维护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开展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执法活动,重点打击严重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发动群众爱路护路。依靠广大农民干部群众自觉参与道路管护,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爱路护路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村容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必要举措。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建设清洁文明家园:一是各村要克服群众难发动,要树立信心,坚定决心,敢于面对矛盾,敢于攻坚克难。二是整治工作要紧靠群众,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要进村入户做好宣传,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入心入耳,要开展民主议事,让群众参与决策,从开民主议事,从而深入开展群众自治,实现群众自我管理,并广泛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三是全力做好乡镇村道路、下水道的清扫、清运、清收工作。四是要突出重点,农户家中要做到扫干净、摆整齐,集镇要做到保畅通、讲规范、要加强规划控制,每个村建设要有规划,要建立专治队伍,要完善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管理群众。

(三)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目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的小学已经停办,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合疗方面,建议适当提高村民缴费比例,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四)要制定和完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提上工作日程;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确定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模和速度,保持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增拨文化事业经费;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树立经营产业的理念,充分挖掘提炼各地的历史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村干部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村干部和?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在新牧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是促进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新牧区建设的日益推进,村干部的待遇问题,特别是?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的待遇问题成为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江茸乡党委按县委工作安排,对全乡2个行政村的?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问题进行了认真调查。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电话等方式,广泛听取了解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基本现状。

(一)落实了生活补助待遇的人员。

江茸乡目前按照省、州关于?三老?人员的界定原则,共有?三老?人员5人,其中老村干2人,老积极分子3人;根据省、州关于离任村干部的认定标准,符合政策的离任村干部5人,其中村支部书记1名,村委会主任2名,会计1名,妇联主任1名。50—60岁的3人,60岁以上的2人。

(二)未落实生活补助待遇的人员。

由于之前统计遗漏,我乡还有部分离任村干未能享受到国家生活补助,据统计共15人离职后未享受国家生活补助,其中累计任职年限达到12年以上的`2人、6—12年的4人,6年以下的9人。这部分村干由于没有相关政策支持,离职后只能依靠子女或自已参加劳动来维持生活,乡党委政府只能对少数较贫困的,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给予少量的倾斜,逢年过节时为他们送去一点慰问品和慰问金。目前我乡大部分离职村干部生活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他们大多数离任后虽然年事已高,但依要参加劳动来获取收入,维持最根本的生活。

二、待遇及生活水平状况。

执行150元/月/人标准,州、县两级财政按4:6比例负担,目前全乡共有5名离任村干部享受生活补助。二是在生活水平方面。目前,有1名离任村干部纳入大骨节病生活补助范围,享受每月67元的生活补助金。

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以居家养老为主,其中完全靠子女供养、照顾的有10人,占100%。同时,国家实施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后,10名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中,符合条件领取每月55元的基础农村养老保险金的有7人,占70%。四是医疗保障状况。在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的人群中,健康和医疗保障重点突出在三个方面:一是健康方面。全县农村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普遍出生于上世纪三、四十以及五十年代,步入老龄阶段后,大多身患各类老年疾病,其中大骨节病患者1人,健康状况良好的有8人,占80%。二是医疗保障方面。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10人,占100%。三是医疗费用支付方面。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子女支付的占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老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收入普遍偏低。10名?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中丧失劳动力或基本丧失劳动力的0人。除了享受生活补助、大骨节病生活补助以外,基本无收入来源,其人均纯收入与全乡年人均纯收入比相差近3倍,与在职村?两委?负责人年人均纯收入比相差近6倍,生活大都比较困难。

(二)就医问题较为突出。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已全面启动,但保障水平较低,仍不能完全解决贫困?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的日常医疗费用问题。大病医疗救助额度(最高10万)有限且对他们尚无特殊照顾政策,?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红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医疗网点少,覆盖面低,从医人员医疗水平不够高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政策、机制正在陆续实施中逐步完善和改进。困难?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的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高龄、病残、贫困、孤寡等老年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四)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从藏区的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以来,?三老?人员和离任村干部在不同时段为党和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时至今日,他们却在群众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冷落,大多数群众不愿与他们谈心交流做朋友,使他们倍感孤独;同时,因缺乏村级老年活动室,组织他们开展文娱活动不多,现有的文化体育健身设施尚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平时大多靠看电视、转经等打发时间,精神生活比较贫乏、单调。

(五)在任村干部由于考虑后顾之忧,积极性难调动。在任村干部工资水平普遍较低,除大三职干部外,支部副书记、副村长只有每月200元基本生活补助,小三职干部也只有每月150元生活补助。根本无法解决生活问题,特别是他们离职后,养老没有保障,如今不得不考虑他们以后的养老问题,大多数干部只有趁年轻的时候多赚一点钱,自己退下来后生活才有保证。加之,平时在开展工作时,由于村公务经费的短缺,部分开支还需要从家庭收入中拿出作为工作补贴。因此,他们为了生计,大多数在职干部只是勉强完成乡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维持着正常工作的开展,没有创意,开拓性不强,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六)村干部年龄老化,后备干部不足、培养难度大。由于在职村干部待遇较低,离职后生活没有保障,大多数能力较强的农村党员和年轻人均外出创业,不愿意留在家乡担任村组干部,给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

后备干部调研报告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面对新的形势和加快发展的任务,要着眼于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从确保党在农村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打好三个基础:更新思想观念、壮大村级收入、规范村级管理;做好三篇文章:落实...目前,根据党中央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长期稳定是基矗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历史重任。“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为建立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确保党在农村各项事业后继有人的需要,我们对全市22个乡镇(街道)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908个行政村,904个村党组织,村“两委”干部3753名,农村党员24226名,村级后备干部2306名。从全市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近年来,我们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把选拔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基础工程来抓,纳入党务工作目标考核,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市22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全市2306名后备干部,平均每村2—3名;98%的村达到了村主要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职一备的标准。

(二)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各乡镇(街道)结合工作实际,举办不同规模、不同内容、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同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的传帮带作用,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其中,受过党务及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的1637名,占71%;致富带头人1038名,占45%。

(三)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本着实用、有效的原则,镇村两级扩大视野,调动农村优秀青年参与村级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结构。30岁以下的有461名,占20%;30—35岁的968名,占42%;35—40岁的392名,占17%,以中青年居多。学历全部在初中以上,高中学历的1406名,占61%,大专学历的115名,占5%。党员1152名,占50%;女性346名,占15%。

(四)村级后备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发挥了作用。在村党组织带动下,年轻后备干部干劲足,热情高,工作积极,在村级各项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村“两委”换届时,能够为选出精干有力的班子提供充足的人选;在平时班子调整时,也能够及时充实进来,保持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队伍的持续稳定。如宁家埠镇荐家村的后备干部王士金,工作扎实,作风硬朗,甘于奉献。在村集体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个人为村民铺风化石路近千米。xx年5月以绝对优势当选村委会主任,他与支部密切配合,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xx年6月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像这样的优秀干部,各乡镇都有十多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强村的发展经验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刁镇的刁西村、普集镇的普东村、白云湖镇的郑码村等,多年来一直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不仅村两委班子团结稳定,而且后备干部素质较好,数量充足,初步形成了村级干部梯次结构,实现了村级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年年走在全市前列。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遍实行村委会直选的形势下,有少数乡镇领导干部认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与村级直选的现实不吻合,培养了也不一定选上,费力大而成效小,不能从农村发展长远大计的角度出发去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仅把主要精力以及人力、物力重点放在经济工作上,从而放弃了抓发展关键、抓农村人才的主动权。二是个别村主要干部受思想水平和权力意识的局限,不愿培养后备干部。部分现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从个人眼前利益出发,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有意无意地淡漠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三是少数村主要干部统率全村大局的能力不高,不敢选拔后备干部。有的担心选拔后备干部会引发年轻村组干部之间的矛盾,导致班子的不稳定,只好放着人才不用或不能有效使用,贻误了人才的成长。客观方面,一是村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面对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村级工作包括结构调整、引进引办、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以及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征兵、民事调解、精神文明建设等诸多繁重任务,村级负担重,压力大,令年轻人望而却步。二是村干部职位吸引力差。村干部报酬普遍不高,大部分村不能落实一般村干部的退养安置,不能解决其后顾之忧。个别村集体经济薄弱,一些正常工作开展不起来,干部工资常年挂在帐上,导致状态低迷,成效不高,在群众中没有威信。三是年轻人外出务工多,力量分散。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变革,农村青年中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越来越多,不少村只留下一些老弱者“守摊”,后备干部人选缺乏。机制方面,不成熟,不定型。目前,对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力度还不够,规章制度还不够健全,少数乡镇党委及村党组织在后备干部的选拔上缺乏机制制约,在培养上缺乏方式方法,在使用上缺乏上岗保障,致使队伍建设规划落不到实处。

三、对策及建议。

有稳定而雄厚的经济收入作基础,才有可能把村级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以生机蓬勃的事业吸引优秀青年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让青年人在壮大村级经济中唱主角,抓好引导、帮扶和激励,把越来越多的既有办事能力、又有良好品质的青年人吸引过来、汇聚起来。一是启动“创业工程”,把村级经济搞活。我市在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把经济发展指标作为评选“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的主要标准。乡镇党委要结合各自实际,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团员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形式,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发家致富、实现理想不只是外出打工一条路。比如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搞活物业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等,使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走好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创造有利于后备干部成长的环境氛围。我市相公庄镇桑园村大胆启动村办企业改制,将8家集体企业全部改为民营企业,建起了12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形成了以金属颜料有限公司等4家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工业园为依托的大发展格局。村里的多数优秀青年在集体及私营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既经受了锻炼,也体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如年轻的村委委员翟建龙就是从中脱颖而出的。全村工业总产值xx年达到3亿元,xx年可实现3.5亿元,成为全市经济首强村。二是启动“帮扶工程”,为村干部创业引好路。在这一方面,我市探索实行了农村党建特派员制度,并已取得初步成效。1277名党建特派员构筑起三级帮扶工作网络,25名市级领导干部下到22个乡镇驻村蹲点,310名市直部门下派干部派驻到109个后进村,942名乡镇党建特派员包驻全市908个行政村,强班子,抓发展,促稳定,形成了帮扶基层的强大合力。在帮扶主体上,采取市直部门帮、乡镇政府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形式;在帮扶手段上,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帮扶等多种方式。一年来,三级党建工作队共帮扶贫困户327户,帮扶资金、物资计110万元,帮助修路、打井、改造电网的投资达到530万元,新建和扩建奶牛小区6个,引办项目5个,总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提高了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科技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更强更新的活力,从而加快了农村发展速度。三是保障财力支持,建立激励机制。要结合农村实际,给予村干部相应的经济待遇,以有效的形式保障其工资略高于农村人均收入水平,并健全村干部退养安置机制,解决其后顾之忧。今年,xx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化管理的暂行规定),对村党组织书记从职责条件、选拔任用、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工资待遇、退养待遇等方面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市财政承担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津贴,做到按月发放,持卡领龋并实行工资待遇最低保障制度,村党组织书记工资标准不得低于每人每月260元,村级收入不能予以保障的由乡镇(街道)财政予以支持。对于连续担任村党组织书记xx年以上或年满55岁的,按照一定程序办理退养手续,享受退休工资或养老保险待遇。这一举措,激发了村干部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市委下发了(关于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实行定额补助的通知),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老党员每人每月补助80元,确保他们能够老有所养,安度晚年,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从根本上为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充分保障,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青年党员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创新工作措施,在规范村级管理的基础上健全机制。

规范选拔程序。一是扩大“选”的范围。按形势发展要求和班子实际需要,把致富能手、站所工作人员、复退军人、回乡学生、企业骨干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遴选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落实“推”的办法。我们提出了政治素质强、致富能力强两个基本条件和年龄40岁以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两个参考条件,并指导基层组织根据班子的实际情况,采取发放表格或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广纳意见,推出群众满意的后备干部。三是实行“考”的制度。通过考试确定人选,并通过日常跟踪考察、工作考核和急难险重任务考验,真正使敢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干成事的人脱颖而出,完善推癣公示、考核、使用“四步”选拔程序。多种方式培养。一是以乡镇党校为基地,进行综合素质培训,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政治觉悟和驾驭村级工作的能力。二是以乡镇站所为基地,进行挂职培训,让村级后备干部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社会、参加实践,提高科技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以村级日常工作为阵地,主动交任务、压担子,为后备干部打造锻炼平台,加快成长步伐。四是建立培训基地,进行专项培训,强化后备干部的经济意识、发展意识,增加经济工作的实践经验,增强创业本领。今年,我们根据形势发展要求,从村干部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情出发,建立了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xx市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以6处示范基地作为现场。

教学。

示范点,从山东农业大学和知名企业聘请了6名科研人员,从市农业局、林业局和畜牧局聘请了16名科技人员定期从事技术指导和教学。现在的规模每期可培训200人。从前期培训的效果和反映看,在组织开展培训时,真正做到“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受到了农村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后备干部的欢迎。实行动态管理。不能将后备干部建档立卡后就束之高阁,不闻不问,杜绝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健全了后备基本情况、实绩档案等基础资料,更注重建立动态管理制度,包括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致富及帮带情况、外出管理等内容,把监督、管理贯穿于选人、育人、用人的各个环节。文祖镇以“注重公认、规范管理”的原则为指导,每年结合民主评议村干部,发动群众公开推荐后备干部,村支部严格考察、研究后确定人选,并报镇党委备案,每半年对村后备干部进行一次鉴定,一年一次考核,及时调整补充人员。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我们以乡镇为单位,对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定期考察,坚持优胜劣汰,保持了后备干部队伍鲜活的生机。做好备用结合。要坚持递进培养的原则,建立备用结合制度。通过实践加强锻炼,使其逐步积累丰富的经验,尽快成熟起来,全面增长才干,奠定广泛的群众基础,然后再按班子要求和各自特长,通过推荐和选举逐步走上两委干部岗位,形成村级干部合理的梯次结构。刁镇实行了村支书储备制度,制定选拔标准,履行群众推荐、党员大会通过、党委考察确定三项程序,落实了跟踪联系、参政议政、定期培训三项制度,今年换届后,“能人”书记已占到70%以上,增强了村干部队伍的整体力量。全市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也正在探索实行“双培”机制,即把农民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把党员和后备干部中的经济能人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后备干部调研报告

针对村级干部队伍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等问题,铁铺乡党委以“三荐两考一育一用”的方式积极探索农村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创造了广阔的选人空间。

一、拓宽渠道,唯才“选”人。为选准配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该乡党委采取了“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面试考评、组织考察”的“三荐二考”方式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通过深入宣传和严格组织,该乡10个村(居委会)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和群众举荐三种方式,共有145名农村致富能手、大中专学生、农村管理经验丰富的村民小组长报名参与村级后备干部选拔。乡党委成立了公开选拔考评领导小组,首先对参加报名的人员进行资格审查,经过层层筛选,确定40人进入面试。其次在面试环节时,乡党委精心选配考官,对进入面试的人员进行了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问题能力等多方面量化考评,根据综合表现进行现场打分,现场公布结果。最后对面试进入前20名的人员进行公示。

富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几年来,全乡共举办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40余人次,有5名村级后备干部在学历教育中获得经济管理大专毕业证书,有10名村级后备干部获得农民技师证书。目前,20名村级后备干部中35岁以下党员致富能手12名,双强党员8名。

三、设岗定责,合理“用”人。该乡采取设岗定责的方式,为村级后备干部设定一个岗位,让他们积极参与村“两委”各项工作,在各自岗位上积累农村基层管理经验和工作技巧,通过锻炼,较好地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和素质。乡党委以“党委聘任、村级使用”的方式,从20名村级后备干部中挑选了5名工作责任心强、工作积极肯干、群众基础较好、综合素质较强、文化水平较高的后备干部聘任为村(居)委会主任助理,重点安排在发展经济、人口计生、综治维稳等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提高实际工作能力。2008年以来,全乡共有4名村级后备干部在民主选举中脱颖而出,1人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3人担任了村委会副主任。

躺平式干部调研报告

当前,我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正深入推进,广大党员干部也正锻造作风,提升能力,积极进取,担当作为。但极个别党员干部却不担当、不作为,不思进取,庸碌无为。这种“躺平式干部”虽是少数,却极大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的良好形象,严重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格格不入,亟须进行治理。

“躺平”本来是网络词汇,现在用来表示部分人看淡竞争、主动追求低欲望的生活。这种消极心态看似是享受无压力的理想生活,实则是不担当、不作为,不思进取,缺乏干事创业的勇气和动力。归纳起来,“躺平式”干部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混日子的“躺平式干部”。这类人多是部门副职或是老前辈,年龄大了,临近退休。他们凭借着昔日的地位、资历和关系等,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混日子,不思进取,不求上进,消极怠工,提前进入退休状态,对工作是能应付就应付,对个人成就、荣誉等看得很淡,不丢掉工作、工资照发是其底线。与其他年龄段相比,50—59岁的党员干部最容易出现混日子的“躺平”现象。

2、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的“躺平式干部”。这类人干工作挑挑拣拣,拈轻怕重,有利的抢着干,不利的绕着走,干工作不积极,有功劳却不放过。正如一位乡干部讲的:这类人的心思不在工作上,主观上不愿意做事,服务群众靠“表演”,“只喊号子不拉纤,撸起袖子一边看”,落实工作时,虚字当头、空字挂帅,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成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3、有关系有背景的“躺平式干部”。这类人,是单位或部门少数“有背景”的关系户,自恃背后有“人”,有恃无恐,不愿做事,不想干活儿,单位或部门领导也不敢给他们派活儿。这类人不需要干多少事,晋升晋级却不受影响,工资福利也一点不少,“躺平还能赢”!

4、不会做事的“躺平式干部”。这类人,办事效率低下,遇事不会做,碰到问题解决不了,其主观上也愿意做事,但工作能力相对不足。这类人多数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不易接受新事物,也不愿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因此政策理解力差,执行力弱,工作效率低,大小事都请示报告,却始终不得工作要领,不能有效胜任工作。对待这类人,单位或部门领导不敢也不愿交办其重要任务,使其逐渐沦为“躺平”人。

5、不敢做事、不愿做事的“躺平式干部”。这类人原本是有干劲、愿干事、能干事的人,但有的是在某次工作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过失或错误,受到了处分,有的是在提拔晋升时遭遇失败,受到挫折和打击,使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受挫。这些人经受“打击”或“挫折”之后,工作时要么是思前恐后,畏首畏尾,要么是灰心丧气,积极性受挫,觉得“啥都不干难找缺陷,不做事情不担风险”,逐渐成为不敢做事、不愿做事的“躺平”人。

6、事事以领导态度为“风向标”的选择性“躺平式干部”。这类人并非没有能力,但作风拖沓、不重时效,无视群众诉求,事事以领导态度为“风向标”,守着条条框框办事。对领导重视的工作,就快马加鞭抓落实;对领导不怎么重视的工作,则选择性忽视;对领导没有要求、没有细化实施办法的工作,就“不会干不愿干不敢干”;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上推下卸,能拖一阵是一阵,无视群众诉求,选择性“躺平”,使得一些原本可以化解的矛盾、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群众叫苦连天。

“躺平式干部”的形成,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观上在于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政治定力不过硬,客观上则与现有的机构职责划分、考核评价激励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等有关。

1、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人民至上”观念弱化。

个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认识不到所从事工作的崇高意义,“人民至上”观念弱化,把工作看作是个人的事,而不是人民群众的事,面对工作总是先考虑个人得失,一做事就觉得吃亏不舒服。个别干部封建思想严重,对身份的认知存在偏差,误以为当干部就是“当官”,可以整天游山玩水,吃香喝辣,当他们在工作中遇到难题,无力解决了,就存在逃避心理,忘记了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动选择“躺平”,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以“躺平”的心态应对一切。

2、个别基层机构职责界限不清,岗位职责设置不明。

当前,个别基层机构权责不清,职能越位和缺位问题依然存在;个别岗位职责设置不明,存在一人多岗和一岗多责的情况,容易导致忙闲不均等问题。调研中发现:个别基层干部并不是严格按照定岗定责来划分的,而是人随事走,遇到紧急、重要的任务时,比如疫情防控时、再比如秸秆禁烧时,基层大量人员会从现有岗位被抽调去补位,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并不只是完全从事本岗位工作,还承担着相当多的岗位之外的特殊任务或临时任务,这种情况在基层乡镇是普遍存在的。岗位职责任务不清,有时就会导致忙闲不均的情况发生,有的忙死,有的闲死,而且经常会出现忙者愈忙、闲者愈闲、鞭打快牛的情况。正如一位乡干部讲的:“干的越多,分配的任务也就越多,忙的总有做不完的事”,而不干事的人就越来越不干事,逐步成为了“躺平人”。

3、考核评价制度不精准不完善,影响到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长期以来,考核评价被视为工作的“指挥棒”。当前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影响到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个别地方和部门对考核结果缺乏有效使用,除了按照规定比例选拔出来的少数优秀干部,其余的干部基本都是合格,不合格的干部基本没有,考核内容只停留在纸面而没有落实到具体管理工作中,难以对考核对象产生切实有效的绩效压力。二是个别地方和部门在考核时不注重实绩导向,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出现了多干多吃亏、少干不吃亏、“躺平还能躺赢”的怪现象,严重影响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激励手段比较单一,无法提供有效的制度激励。

长期以来,基层干部主要依赖晋升激励和薪酬激励,并辅之以荣誉性奖励,但目前仍然面临着激励手段单一、有效激励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基层干部晋升“天花板效应”明显,这一问题在县(市)区基层体现得更为突出,有学者称之为“科级天花板”现象。虽然现在已经进行了职务职级并行改革,拓宽了基层干部职业发展空间,增加了晋升路线,但是晋升激励不足问题依然存在。按照现有规定,职级名额、数量依单位层级和人员数量而定,越往基层,名额越少,而且职级或被领导职务人员兼任,或用以解决基层存量人员待遇,实际留给普通干部的名额有限,基层干部晋升难以突破“天花板效应”。另一方面,按照现行的工资福利政策,基层干部薪酬固定,不能随意增减,无法体现工作量的大小。因此,对基层干部而言,干得多不一定拿得多,拿得多的也不一定干得多,这就不易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5、问责制度不健全,公职人员退出机制不畅通。

目前,惩戒问责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也缺乏干部淘汰机制,公职人员退出通道不畅。一方面,目前的惩戒问责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在问责上存在泛化和简单化现象,问责事项多是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生态环境事件等,对其他领域的错误问责较少,对“躺平”等不作为现象的问责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缺乏干部淘汰机制,公职人员退出通道不畅,人员能上不能下,难进更难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犯大的错误,就很难丢掉工作,基本没有失业风险。正因如此,当前“铁饭碗”思想仍根深蒂固,一些人认为即使不做事也不会丢工作。缺乏淘汰机制的“铁饭碗”相当于一颗“定心丸”,成为滋生“躺平”思想的温床,导致个别党员干部安于现状,甘当“躺平式干部”。

6、容错纠错制度不健全,试错容错空间相对较小。

容错纠错制度作为激发干部改革创新的制度安排,与问责制度一同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制度链条,但现阶段我们的容错纠错制度还不健全,试错容错空间相对较小。这就导致部分党员干部趋利避害,选择少做事甚至是不做事以减少出错。有限的容错空间,对党员干部产生了负向激励,于是一些党员干部就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原则,出现了不敢做事、不愿做事的不良作风,成为“躺平式干部”。

干部,就是以“干”为先,带头干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前,我省“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正深入推进,要以此为契机,通过多种方式使广大党员干部锻造作风,提升能力,积极作为,干事创业,拒当“躺平式干部”。

1、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之钙。

“躺平式干部”的存在,究其原因,还是部分人理想信念缺失、公仆意识淡化和职业道德恪守不够,这是形成“躺平式干部”的一个主观原因。党员干部只有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才能从“躺平”中“起身”。一是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主要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明白自己从哪里来、根扎在哪里、要走向哪里,坚定其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领会掌握讲话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要教育党员干部坚持人民至上观念,强化公仆意识。要使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为民干事的信念,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守初心担使命,持续发光发热。三要教育党员干部恪守职业道德,坚守岗位职责。任何职业都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在其位,谋其政,是最基本的道理。作为公职人员,一定要恪守职业道德,坚守岗位职责,保持高度的行动自觉,不折不扣将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要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本领,提高其干事创业的能力。

自身能力素质相对低下,也是造成“躺平式干部”存在的一个主观原因。“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只有自身能力本领足够强、足够硬,才能胜任重要工作岗位,才能不负党和群众的重托,担负起各类急难险重的任务。当前,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改革攻坚、应急处突、群众工作、抓好落实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为此目的,一要督促、鼓励党员干部多向书本学习,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顺应时代变化,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要定期开展各种教育培训。要针对党员干部的知识盲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进行常态化、多元化、系统化培训,让党员干部愿出力、会出力、善出力;三要让党员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学习,多反思、多总结,不断提升破解问题的能力和干事创业的本领。

3、要优化基层机构职责配置,科学划分部门、人员岗位职责界限。

基层干部忙闲不均的矛盾,根源在于部分基层部门、岗位职责不清晰,边界不明确。因此,要优化基层岗位职责配置,科学划分部门、人员岗位职责界限,确保每个机构和岗位职责明确、工作量饱满,职责权利相统一,使基层干部无法“躺平”。为此目的,一要建立健全基层机构设置和岗位管理制度,强化基层机构职能与岗位的编制管理,及时调整基层机构权责清单。二要推动部门职责规范化、清晰化。以责任清单形式,梳理部门职责权限,列出法定责任事项并予以细化,厘清责任边界,明确每个部门办理哪些事项,承担哪些责任,规避部门忙闲不均、人浮于事的现象。涉及多部门交叉职责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区分工作任务主责、次责,减少推诿扯皮。三要明确人员岗位职责,详细列出职位名称、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工作事项、任职资格、职位人等信息,确保基层人员各安其位,各司其职。通过厘清职责边界,保证基层工作秩序,确保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从根本上减少基层闲人现象,杜绝干部“躺平”现象。

4、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制度,让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作为和干事创业。

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制度,增加试错容错空间,让试错容错这颗“定心丸”为党员干部撑腰鼓劲,使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作为和干事创业。为此目的,一要明晰党员干部容错纠错的政策界限、免责清单、实施细则和纠错流程,提升容错纠错机制的可操作性。二要实事求是区分错误,明确哪些错误可容、哪些错误不能容,要结合动机态度、客观条件、程序方法、性质程度以及后果影响等情况,对党员干部做事中出现的失误性质、详情进行理性区分辨别。三是对于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错误,要设置一定的试错容错空间,宽容其所犯的失误;对于明知故犯、主观性的错误,要实施精准问责;对于有意为之的违法违纪,要严肃问责,并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应责任。四要建立纠错机制。对党员干部出现的苗头性错误倾向,要及早介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帮助党员干部汲取教训、改进提高。

5、要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使党员干部不愿“躺平”

要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确保考评结果精准科学和有效运用。要用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让党员干部不愿“躺平”。为此目的,一要健全完善干部考核体系。要细化考核评估指标体系,严格规定考核程序,形成常态化评议机制,增强考核指标、考评体系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要确保考评结果精准科学。年度考核、平时考核要突出实绩导向,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将工作实绩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三要将考核结果充分运用于干部人事管理全过程。要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以正向激励打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怪圈。对实绩突出、考核评价高的党员干部,要及时奖励;对实绩较差的党员干部,要予以必要的提醒或惩戒。四要设计多元化激励方式,实现有效激励。〔要切实践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打破基层干部晋升障碍,畅通晋升通道,让基层干部有奔头。要严格控制“双占”(领导兼任职级)数量、比例,适度扩大基层人员的职级名额。

6、要建立健全追责机制和公职人员辞退制度,使党员干部不敢“躺平”

长期以来,“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为个别干部“躺平”提供了某种负向激励,助长了“躺平”现象。虽然有关公职人员正常退出的法律法规都很明确,辞职、辞退、解聘均有法可依,但个别单位和部门对公职人员的某些违纪违规行为,在管理时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中庸方式变通处理。因此,要建立健全追责机制和公职人员辞退制度,坚决打破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对那些不珍惜岗位,长期不作为、乱作为、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躺平式干部”,绝不能听之任之。要坚决拉下脸、动真格,要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该调整的调整,该问责的问责,该处分的处分;对那些多次违纪、失职、渎职造成恶劣影响者,要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及时辞退,真正实现干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局面,进而使其产生危机意识,倒逼党员干部积极担当作为,不敢“躺平”。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躺平干部心得体会

人们常说,“一线苦,二线挣钱”,反映了一线职工日复一日的加班加点;而令人羡慕不已的躺平干部则能够安享节日和假期。然而,面对这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躺平干部们也并非皆无心理压力。通过对于躺平干部生活的观察和亲身体会,我深感躺平干部生活的不完美和弊端,也悟得了一些深刻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躺平干部,生活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轻松。他们确实可以享受短暂的清闲,但在背后,他们却需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首先是家庭的期望,亲友邻居们往往会认为他们只工作几小时就能赚到大把的钱,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而实际情况是,躺平干部往往又需要承担购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房价高企,子女教育竞争激烈,医疗资源匮乏,这些问题对于躺平干部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现实。

其次,躺平干部也会面临职业困惑和压力。尽管他们没有像一线职工那么辛苦,但他们也需要承担领导层面上的责任和压力。他们需要接受领导层的考核和评估,需要应对组织和员工的期望,需要解决各类矛盾和问题。与此同时,他们也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眼光,以应对时刻变化的市场和环境。所以,虽然躺平干部没有一线职工那种“拼命三郎”的苦,但他们同样需要付出智慧和精力。

然而,正是在这种种压力和困惑中,一些躺平干部开始思考和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他们认识到,躺平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也并非是人生的终极目标。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追求有价值的生活。于是,一些躺平干部选择自我提升,通过学习培训和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另一些躺平干部则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和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和公益项目。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努力,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最后,躺平干部也需要正视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他们并非全然依赖福利和周边环境,很多人也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才能达到现在的境地。他们可能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职业发展,才能顺利躺平。但是,这并不是说他们就可以安逸无忧地度过一生。相反,躺平干部仍需要保持警惕和进取心,不断学习和提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让自己过上无憾而有意义的生活。

总之,躺平干部生活并非像表面看起来那样轻松和安逸。他们同样也需要承受家庭和社会的压力,需要面对职业困惑和挑战。然而,这并不是说躺平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而是提醒躺平干部应正视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在人生中找到更高层次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躺平生活。

乡镇干部调研报告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x年开始,xxx县分配xxx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x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xxx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xxx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xxx%。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xxx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村干部调研报告

按照工作方案,我们对两地8个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情况进行了抽查,通过进村入户、座谈走访、查阅文件、问卷调查等方式基本掌握了江汉平原干部驻村帮扶的现状。我们认为驻村帮扶工作对推动当前农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管道,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各级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现将两地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关于开展全省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抽样调查方案》的安排,第二抽查组走访了江陵县的沙岗镇刘湖村、沙岗镇东津村、熊河镇熊河村、熊河镇吴桥村、潜江市的熊口镇白果村、熊口镇石杨村、张金镇老河口村、张金镇泰山垸村等建档立卡8个贫困村,全面了解干部驻村帮扶情况。两个县市驻村帮扶总体情况:

一是有计划安排。潜江下发了《在全市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江陵县印发20xx年度三万活动方案。

二是有帮扶措施。潜江、江陵两地将新农村工作、干部驻村和“三万”活动工作队整合打包,形成合力。

三是有工作制度。江陵县建立“领导联系乡镇、县直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制度,潜江市出台了《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

抽查统计得知:江陵县和潜江市现有贫困村81个,贫困户31170户,各类驻村帮扶工作队301个,工作队帮扶贫困村81个,工作队对贫困村覆盖率为100%;抽查的8个贫困村总户数为3638户、总人口15697人,其中贫困户772户、贫困人口2284人,贫困发生率为21.2%。8个贫困村现有市(州)、县(市)两级帮扶单位10个,工作队员26人,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覆盖率为8.62%。从走访座谈了解的情况看,自开展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帮扶单位共向8个贫困村落实帮扶项目22个、帮扶资金82.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资金77万元、产业发展帮扶资金2万元、人力资源发展资金3.2万元,赈灾救济送温暖资金3.7万元;整合其它项目13个,整合行业资金1112.6万元;组织劳务输出16人次。

(一)地方党委政府重视不够。江陵县以两办文件出台了《江陵县20xx年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实施方案》中提到了精准扶贫,但没有出台干部驻村帮扶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方案。调查中得知,江陵县扶贫办设在民政局下,具体工作是下设扶贫科,实际工作人员就1人;潜江市相对好些,但总体感觉,插花贫困地区除了扶持资金和项目相对较少外,领导对当前干部驻村帮扶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视程度不够,具体到落实工作中:

一是没有驻村帮扶工作专题会议纪要;

二是虽然出台了干部驻村工作方案,但对于如何组织实施和有效推进干部驻村工作,没有研究和出台制定驻村工作的考核办法,也缺少检查督办环节。

(二)驻村帮扶流于形式。

一是工作队进村不驻村的现象普遍存在。干部驻村帮扶仅仅是摊派的任务,大多数干部和工作队员还停留在突击式运动阶段,当作临时性阶段任务,时间一到立马拆兵散人。领导有要求就下去,上面强调一下就抓一下,上面没风,下面就没影了。调查8个村几乎干部进村都在2个月以内,只有1个村落实较好些。

二是中央和省里反复强调,驻村工作队要确保两个全覆盖,当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还远远不能达到这个要求,两县市覆盖率都不高。潜江的到户覆盖率11.9%,江陵县到户覆盖率5.02%。

(三)干部驻村帮扶后劲不足。

二是干部干事与不干事一个样,干好与干不好也一个样,对于帮扶工作成效显著的工作队和队员,没有激励机制。

对于混日子没干事的工作队或队员,也没有约束机制,干部驻村工作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明显感到人浮于事,帮扶后劲不足。

(四)制度建设有待加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关联各行各业。如何对驻村干部的选拔与管理,如何规范项目和资金的管理,如何建立激励机制,起到激励先进,充分调动各级驻村工作队及其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对于工作不作为、慢作为的,如何建立约束机制,鞭策后进,这些都需要建章立制,从源头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保障上作好安排。当前驻村帮扶的机制缺陷表现明显,不利于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地推进。

(一)党委政府引起高度重视。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强化组织领导,把干部驻村帮扶作为新阶段精准扶贫的大事来抓,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要求,形成全县(市)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指导意见和年度帮扶方案,谁主抓,谁负责,要有党委政府研究驻村帮扶工作的会议纪要,在落实工作专班、规范到村,责任到人上要有具体细化,在干部驻村帮扶政策保障上予以明确。

(二)统筹整合各类帮扶力量。

一是要坚持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

三是由省级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明确牵头抓总部门,市县有抓手和工作平台,便于掌握情况和开展工作,有利于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任务责任明确到位。中央和省委均有明确要求,要健全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力争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一是要明确干部驻村帮扶的目标任务,包括贫困村的脱贫目标,村集体经济收入,在帮扶期间整合各类资源和资金的情况,对贫困村、贫困户都要有针对性地帮扶计划。

二是贫困户结对帮扶要责任到人头,确保联户联人,不让一个贫困户落下。

三是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工作队人员和驻村时间要有严格规定。一定要按照鄂政扶发14号文件,所有在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以扶贫开发为主要任务,将任务明确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工作队规定3人以上的不能搞穷对付,驻村时间3—5年不变的,要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四)健全驻村保障机制。

二是要明确驻村帮扶干部的人数、年限和激励政策;

三是建立驻村帮扶干部年度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

部队干部调研报告

近期自己思想上比较稳定,能够端正服役态度,将自己的思想行为与支部保持高度一致,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写出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积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知识,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认真执行和落实上级的各种指示精神。存在的不足:对党的理论知识宣传工作做的还不够,平时考虑个人问题较多。

二、工作方面。

作为一名战位长,日常工作中能够带领本战位人员积极完成好艇上赋予的各项任务,切实按照自身的工作职责来抓管理,认真对照自身职责,抓好战位的各项建设。积极参加各类大型活动。对各类大型活动做到积极参加主动请缨。存在的不足:工作标准把握还不够好,存在标准不高的现象,自己的工作方法及思路不够清晰,有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

三、作风方面。

在作风方面,能够坚持好军容风纪,树立工作作风,坚持良好的精神面貌,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来参加日常工作。存在的不足:在一些细节方面自己做的还不够到位,比如边走路边抽烟,不注意自身形象等,时有一些与自己身份和形象不符的现象发生。

以上是我个人结合自身实际,从四个方面将自己的情况向支部做了汇报,为克服问题,改正不足。更好的搞好下部的工作,制定改进措施如下: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理论素养,进一步对党的理论知识,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学习,切实做到学用结合,做好宣传工作,带动身边人。

二: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学习请教工作中的方法技巧,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以灵活的工作方法,务实的工作作风,踏实的工作态度,较高的工作标准完成好上级赋予我的各项工作。

三:增强干工作的事业心,责任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干好工作,提高工作标准,做到让首长放心,让同志满意。四:加强自身作风养成,改进自身不足,切实以一名班长骨干,党员的身份来要求约束自己,为下面的同志树立好榜样,发挥好模范作用。

三是立足实际,不断培养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在学习中,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对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紧,不能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政治理论学习与当前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强调客观的多,主观努力的少。对xx大精神和“两个务必”的学习,不能充分利用时间反复学、原原本本地学。二是对理论精髓的理解不深不透。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仅停留在一般理解和认识上,对其本质的东西理解肤浅,一知半解。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密切,学以致用发挥不好,不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工作,而更好地指导实践。2、严格执行两个条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能够深入学习贯彻执行《党委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使用工作条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通过学习,能够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开拓,求实创新。能够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十六字方针”的要求,严格履行党委成员的权利义务,大胆建议,不徇私情,积极推动党委决策的民-主化、合理化和科学化。能够严格要求,团结协作,并注重工作效率,讲究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在深入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中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对两个条例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如何将其贯彻执行好,是领导的决策问题,作为部门领导无关紧要,得过且过。二是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大局观念不够,贯彻执行条例不到位,严重脱离条例,背离条例,主观思想严重,个人意志第一。3、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共纪委第二次全会精神和总队《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部队各级干部廉洁从政若干条例》,加强自身廉政建设。

村干部调研报告

年以来,为了提高村干报酬,调动村干工作积极性,进一步稳定村级干部队伍,镇党委结合本镇实际,在提高村干报酬工作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1)大力开辟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千方百计堵住税收的流失,增加财政收入;

(2)多渠道筹集资金,从上级争取到的资金将一部分用于提高村干报酬;

(4)镇党委、政府年终对各村各项工作任务完成好坏情况进行考核,并拿出一定的资金对每个村进行奖励。

(5)在在职干部职工捐资和通过本级财政解决一部分以及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补助资金来提高村干报酬。

提高村干报酬的做法:

(1)20xx年6月出台了[党议]20xx年1号《会议纪要》,对符合条件的离任村干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4)20xx年元月出台了党通[20xx]号《关于开展挂靠帮扶村工作的通知》文件,制定工作职责及量化分值、考核办法及奖惩规定,工作职责及量化分值第3点规定:挂靠部门按照党委、政府文件规定,抓好冬季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具体实施,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办好50亩以上示范点,以此增加村干及农民群众收入,以调动村干工作积极性。

提高村干报酬的经验:

(1)把提高村干报酬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

(3)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村干报酬后劲不足问题。

提高村干报酬取得的成效: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及做法,村干报酬有一定的提高,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了村干部工作责任感,工作效率和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2)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村级干部队伍有了明显稳定;

(3)一定程度地减轻了村干部的经济负担。但提高村干报酬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提高村干报酬存在的问题:

(1)镇级财政困难,经济落后,负担重,投入于提高村干报酬资金少。

(2)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有的村目前仍是空壳村,直接影响了村干报酬的提高。

提高村干报酬的体会:

(1)通过采取力所能及的办法,适当提高村干报酬之后,基层组织队伍的面貌大有改观,工作责任心比以前明显增强了。

(2)无人办事,无人管事问题。

得到有效解决。

(3)进一步调动了村干的工作积极性。

(4)一批年轻,有能力,有文化的村干部大胆担当工作重担。

(5)进一步稳定了村级干部队伍。

村干部调研报告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的重要内涵,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牢牢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根本,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我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如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比做一列飞驰的火车,那么农村基层组织毫无疑问就是那个掌握着火车方向与速度的火车头。

祁县昭馀镇下申村位于县城南面,祁子线贯村而过,交通便利,有农业人口3180人,980户,临时居住人口5000余人,党员100余人;全村主要街道有共计11条(逯街、史街、范街、前街、后街、原街、新建街、沙圪道、东庄、祁子路、贾大门),共有小街小巷150余条;耕地面积3322亩,私营企业24家,20xx年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逐步形成了以工补农,以工促农的良好发展势头。近年来,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村情,因地制宜,积极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围绕党建抓经济,围绕项目抓增收,优化环境促发展。在“教”学上扎基础,在项目上做文章,在“新”字上谋发展,以全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明晰的思路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同样农村的发展也需要一定的制度来规范管理,下申村根据村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一)村委对干部群众的管理。

1、下申村制定了干部管理制度包括有会议制度、工作制度、工资制度,全部以版面的形式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其中会议制度是十几年坚持下来的,要求全体干部坚持每月逢“三日、六日、九日”,雷打不动的时间,开会研究工作,学习探讨,学习政策时事。工作制度主要分为常规工作(日常的卫生及田间管理)和中心工作(要求全体干部参加工作)。

2、对群众也制定各种制度,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四旁树管理制度》、《环城林网管理制度》、《水表使用管理制度》等,让村民学习,时刻注意着自己的言行。特别是为了搞好环境卫生,全部干部17人都成为卫生督促管理员,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投资5万元(3辆保洁车,3位拉运员)解决了村民的垃圾清运工作,同时要求干部包街、包巷,党员包户,加上长久以来村民养成“门前三包”的良好习惯,每天6:00清扫门前责任区,拉运员每天8点将全部垃圾运送到指定填埋场(六谷20亩)。村内卫生实行每天一小查,三天一大查制度;田间卫生实行一月一小查,一季度一大查,为村民创造优美环境。

(二)村民自治。

建立健全了村级三项民主管理制度。由村民选出的村民代表;建立了村民监督组、村民理财组;开展村务公开活动;坚持执政民主,民主管理。时刻接受群众的监督,每年年中、年末,党总支组织安排“两委”干部要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作述职报告,让代表对干部进行评议;加强“一事一议”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我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本届的选举中也坚持“选好带头人、建设好班子、寻求好思路、营造好环境、谋求好导向”为标准和重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村的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思想、组织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支部村委一班人在务实抓工作的同时,不放松政治思想的建设,为了提高整体素质和思想觉悟,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每周两次用广播喇叭宣传和教育,宣传党的政策、法律,宣传上级精神指示,深入开展“形象工程”创建活动,要求干部“八做到”村务实行“九公开”,农户创“十星”的文明活动,营造了“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谋发展,群策群力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党员的结构老化。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党员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我村的党员趋向于老龄化,存在严重的结构比例失调,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了更好的充实党员的队伍,提高党员的素质,村党支部对每位入党对象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做到让组织相信、百姓放心。

新农村的发展是我们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的心声,但要做好,全体基层工作人员就要真心为民,想群众所想,做群众所盼,努力解决广大群众最急需、最现实的问题和困难,更好地发挥服务发展、服务农民、服务稳定的作用,把管理为服务,用行动来构建,相信有这样的基层组织,农村将会用实际行动大力发展经济,富民富村。

村干部调研报告

xx村地处高柳镇南部,南边与路桥接壤,全村有120户,共450人,因无显著经济收入来源,现村民生活状况较困难,属经济不发达村庄。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3、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这一点普遍得到广大农村干部的重视,有些村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及时为班子输入新鲜血液。但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60岁,村委会计现已64岁,两委干部都在50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年轻党员政治意识淡化。一些年轻党员经常在外,不能及时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集体意识、服务意识不清。村40岁以下的党员大都出门在外,不参与村里事务。四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

4.无有效经济收入来源。

xx村现依然靠自然收入生活,村集体经济不发达,无有效经济收入来源,村民人均收入不高。

5.环境卫生状况差。

出了家门,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生活生产的东西乱堆放,房前屋后生活生产垃圾乱堆乱倒。

6.村级经济薄弱。

xx村主要来源靠种地,村级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基础较差,经济滞后,与周围其他村形成鲜明对比。

7.常驻人员老弱严重。

青壮年多数在外打工或上学,村内青壮年多数外出,或因为子女在外读书,父母陪读,常年在村里居住的大多数老人、妇女和小孩。

8.致富手段相对单一。

村民收入主要是外出打工、种地收入,无有效经济来源。

(一)大力发展村庄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集思广益,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三)广泛发动宣传,彻底整治农村的脏乱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我们现在有许多事都是政府在替百姓做,但是又有许多事是百姓催政府做。要改变农村的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各机关干部进行深入人心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卫生意识,将垃圾分类,对生活垃圾进行沼气净化处理,真正做到垃圾不出村,污水不入河。

躺平干部心得体会

近年来,“躺平”一词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作为一种反对忙碌、追求平庸生活的态度,躺平主义在年轻人中逐渐流行,并开始渗透到不同的社会层面。其中,躺平干部成为了一种特殊而引人关注的现象。作为公职人员,躺平干部的心得体会相反于普遍社会观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出发,对躺平干部面临的问题和他们的心得体会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对于理解躺平干部心得体会,我们需要正视其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躺平干部常常被工作压力和责任感所压迫。作为公职人员,他们承担着掌握权力、服务人民的重责大任。然而,工作中频繁的加班加点、各种繁琐的绩效考核等因素,逐渐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使他们逐渐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和动力。另一方面,躺平干部也面临着利益和社会压力。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躺平干部往往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工作表现,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然而,这种竞争压力使得躺平干部感到疲惫和无奈,迫使他们选择躺平的生活方式。

其次,躺平干部心得体会的核心在于重新审视人生追求的本质。躺平干部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并非只有在追求事业成功和物质财富的过程中获得。相反,在过度追求背后,我们往往失去了对生活本真的感受。躺平干部意识到他们需要主动放下对权力、地位和名利的执念,重新审视自己对幸福的追求。他们开始寻找平衡和内心的宁静,通过家庭、朋友和个人修身养性的方式来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他们相信,只有在内心平和的状态下,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第三,躺平干部心得体会更多地体现出了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躺平干部开始反思社会的竞争机制和发展模式。他们发现,当前的社会环境过于功利和盲目追求,导致人们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他们对社会的不公、不平等现象深感痛惜,亲身体会到自身努力和能力并不一定能获得公平的回报。因此,躺平干部往往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社会问题,呼吁改革发展模式,打破既有的制度和观念束缚,为每个人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最后,躺平干部心得体会的出现需要我们思考公职人员的发展路径和工作环境。公职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自身工作任务,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职业满意度。政府应该重视干部的素质培养和工作环境建设,鼓励和支持他们在工作之余追求个人兴趣和发展。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公正性的评价机制,避免过度的绩效考核和竞争制度给干部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

总之,躺平干部心得体会不仅仅是他们对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和追求,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反思和对抗功利主义的意义。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共同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人性化的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部队干部调研报告

截至目前,我市现有军休人员33人,其中离休干部11人,退休干部15人,无军籍职工7人。市民政局服务管理的军休人员2人,涡阳9人,蒙城10人,利辛8人,谯城4人。无干休所和军休服务站。

(二)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

1、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军休工作的重要性。军休工作是民政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工作的继续,事关社会稳定和国防建设大局。落实好、维护好军休干部的切身利益,是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军休干部的关怀。在交接、安置、服务、管理等方面,局领导都要亲自过问,认真安排专人负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拉近军休干部与我们之间的感情,让他们感觉如家人一般。

2、统一步调,规范交接安置程序。根据中办发〔20xx〕2号文件精神,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工作,已由批次移交改为年度移交,每年将有一定数量的军休干部移交地方安置,接收安置任务加重,情况也更为复杂。在交接过程中,接收地民政部门十分重视,由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具体指导,并派专人负责交接事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接收单位严格按照省民政厅民安函〔20xx〕113号文件精神和省民政厅、省军区政治部《转发民政部、总政治部印发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交接工作办法》(政联〔20xx〕12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规范接收安置程序。军地双方本着友好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密切配合,消除矛盾,统一思想,妥善处理交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分歧,达到部队、地方和被移交军休人员本人三方都满意,签订“移交协议书”。同时,加强与财政、劳动保障、卫生、教育、公安等部门联系,根据军休相关政策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协助军休干部本人尽快办理好工资、医疗、落户等相关手续及其家属、子女相关问题。

3、高度重视,千方百计落实好“两个待遇”。军休干部政治待遇,是军休工作的首要内容,如何把政治待遇落到实处,是做好军休工作关键所在。一是政治上关心和尊重老干部。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军休干部进行学习政治,及时传达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介绍经济形势和改革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使他们能够了解全局,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引导一些德高望重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继续发挥作用。并为每位军休干部订阅报纸、杂志等,丰富他们的业务文化生活。每逢建军节、春节等重要节日,领导都要亲自带队前往每位军队离退休干部家中进行慰问。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文体活动。如组织老干部体检、参观、旅游、健身等活动,既有益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又有益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时以召开座谈会方式,交流心得,沟通情感,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生活待遇是军休干部安度晚年的物质基础,落实好军队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是军休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及时落实军休干部的调资和离退休费及各种津贴补贴。按时兑现,切实保障军休人员基本生活。二是经常走访调查,解决好军休干部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4、加强管理,提高军休服务水平。军队离退休人员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部分老同志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等战役,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组织纪律性强,作风建设高尚。在工作中,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自身建设和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维护社会公德。蒙城县为鼓励军休干部上老年学校,学费一律报销;另一方面鼓励他们继续发扬老一辈革命优良传统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树立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继续为国防建设和社会稳定发挥余热,多做贡献。根据离退休老党员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爱好的特点,组织他们参加一些不同形式的社会活动,有的自愿上老年大学,有的主动当校外辅导员,有的爱好野外钓鱼等等。在平时生活中,对于老干部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除,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和意愿。

5、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军休干部余热。鼓励和支持老干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一是鼓励他们为家乡建设献言献策,关注和支持家乡的经济建设。二是组织到敬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慰问孤老残幼,鼓励他们投身到社会福利事业上来。三是发挥政治优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军休干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责任感,在建军节、国庆节和征兵期间,组织一些军休干部到学校、街道、乡镇等宣传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很好的效果,受到群众的欢迎。

6、多方协调,切实做好军休干部医疗保障工作。医疗保障是他们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县区都把此项工作纳入城镇职工医保体系,按照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办法给予保障,对离休干部医疗费实行实报实销,退休干部按比例缴纳一定的医保公益金,住院医药费按地方同职级干部比例报销。为了解决好军休干部医疗费超支问题,我们主动向政府汇报,多方协调,一方面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一方面争取军休干部的理解支持,切实改善军休干部的医疗待遇。

7、以人为本,积极做好家访工作。通过家访和不定期的谈心和座谈等方式,了解军休干部的心理活动,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了解生活、家庭的实际情况,调查军休干部对军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出现的问题、困难和矛盾,妥善给予处理和解决,对合理化建议及时采纳,并根据对工作提出的意见、问题进行及时整改,调整工作方法和部署,实施人性化关爱,让军休干部真正感受到民政部门就是他们另外的一个家。

二、军休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任务越来越重,管理人员相对减少。

(二)军休干部物质文化需求高层次、多样化。随着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相对提高,军休干部需求服务的质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并呈现出多样化。一、二、三批军休干部年龄平均在70岁左右,并且70%的家庭,呈现空巢现象,特殊服务、家政服务、医疗服务需求比较突出。而第四批第五批接收的军休干部年龄较轻,精神文化需求和为社会再做贡献的需求丰富多彩,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的愿望强烈。

(三)是经费保障不足。主要是医疗费标准过低,服务管理经费缺口较大,地方依赖中央,单位和个人基本上全部依赖上级,地方财政配套跟不上,国家负担越来越重,形成恶性循环。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涉及政府部门和社会有关单位,又涉及到广大军休干部的切身利益。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此,一方面民政部门切实把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改革摆上议事日程,精心谋划,分类指导,定期分析形势,经常检查督促,对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应积极协调解决。主动与有关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经常保持联系,及时沟通思想,定期交流情况,以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宣传军休干部的丰功伟绩,宣传作好军休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对军休干部的了解和尊重、对军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强社会为军休干部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营造为军休干部争做贡献、自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搞好试点,分类指导。我市在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得到了广大领导和军休干部的认可。但创新服务管理体制,整合服务管理机构,转变工作职能等方面还要做大量工作,下一步需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做到既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因地制宜,稳中求成。

(三)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对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做得好的成功经验,进行宣传、推广和学习。对新的试点成功的成绩和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对社会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引导作用,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大对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取得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建立工休人员评议和组织考核相结合的服务管理工作评价机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