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绘本教案目标 大班绘本绘本教案(优秀10篇)

时间:2023-10-08 10:52:12 作者:字海 最新绘本教案目标 大班绘本绘本教案(优秀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绘本教案目标篇一

在遇到负面情绪时,不再像中小班幼儿那样简单通过逃避情境、身体运动来调节情绪,能够开始自发运用一些策略调节负面情绪,会在成人引导下使用改变认知策略,调节负面情绪。同时还开始具备一定的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在父母或者教师有不开心、生气的情绪时,大班幼儿能够快速识别,有时候还会想办法哄一哄,比如抱一抱、亲一下,送个小礼物等等,这样的情绪调节,在幼儿之间更为多见,也更自如。

绘本教案目标篇二

一、活动目标:

1、能根据画面人物和情节,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地猜测并讲述故事内容。

2、理解并遵守生活中的基本社会行为规则,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感受绘本故事幽默诙谐的同时体验妈妈爱的温暖。

二、活动准备:

?大卫,不可以》图书、ppt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大卫,不可以》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书,名字叫《大卫,不可以》

2、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大卫3、介绍作者:作者的名字叫大卫香农,这本书是作者模仿自己五岁时画的画而创作出来的,这个故事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

(二)《大卫,不可以》ppt演示

1、我们来看看大卫长什么样子的呀?(椭圆形的小脑袋,细小的身体,大大的嘴巴,六颗稀稀落落的尖尖的牙齿,三角形的鼻子,小小的眼睛,一高一低的两条短眉毛,好像在向别人宣告:我什么都不怕)

2、大卫在做什么?(他一只脚站在一摞歪七扭八的书垛上,另一只脚悬空,伸出双手去搬放在高桌上的玻璃鱼缸。)接下去很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真令人担心啊)

我们一起来读读故事,看看大卫还做了哪些让妈妈生气的事情?

(三)边欣赏ppt,边提问:

(四)情感升华

1、故事里的大卫是一个怎么样的男孩子呢?(一个调皮淘气、爱搞恶作剧,)

2、大卫的妈妈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妈妈呢?(是一个很严厉,但又是一个温柔内心充满爱的妈妈)

3、你喜欢这样的妈妈吗?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

教师小结:大卫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妈妈总是很严厉的对大卫说不可以,是因为妈妈怕大卫养成坏习惯,怕他受伤,但是,妈妈心里却一直都是爱着他的。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做错很多的事情,在妈妈对我们说不可以的时候,其实也是在爱我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那想想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让妈妈露出笑脸。

绘本教案目标篇三

一、谈话引入,激发阅读兴趣。

提问:

1、如果用一个形状来表示我们的爱,你会用什么形状?(爱心)

2、老师这里也有一颗爱心(出示图片)。你想把它送给谁?

4、哪些方面觉得你妈妈比较棒,比较能干?(幼儿回答)

二、结合课件,阅读理解绘本。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安东尼的妈妈有多棒。(幼儿看图述说)这是我妈妈,她真的很棒,我妈妈是个手艺很好的大厨师。

提问:小朋友,你们的妈妈都会给你们做哪些好吃的呀?我的妈妈也是一个很会杂耍的特技演员。

提问:为什么说妈妈是杂耍演员?(根据图片引导幼儿)

提问:咦,安东尼的妈妈这是在干什么呀?安东尼的妈妈每天都把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所以安东尼说我妈妈是个神奇的画家。

提问:他妈妈怎么拎了这么多东西,看起来像个什么呀?(老师做肢体动作)

提问:他妈妈为什么提着这么多东西。小结:因为她把家里人需要的,用的,吃的都带回了家。安东尼觉得妈妈还是世界上最强壮的女人。

提问:安东尼的妈妈还会变成什么呀?(幼儿回答)

小结:

安东尼觉得妈妈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服,像猫咪一样温柔,又像犀牛一样强悍。不管妈妈是什么样子,他都爱她。怎么夸的。我妈妈真的很棒!

三、幼儿自主阅读安东尼的妈妈还有许多其它的本领,请小朋友自己去书中找一找,待会告诉我。提问:谁来告诉我,安东尼的妈妈还有哪些本领。(幼儿回答)

四、继续看图理解画面内容出示

提问:原来在安东尼的眼中,她妈妈是个什么呀?(超人)

绘本教案目标篇四

1、愿意用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所看见的东西,并进行大胆地猜测,体验故事中从危险到脱险的情节。

2、感受绘本中袋鼠的大口袋的神奇之处。

《大口袋》绘本、幻灯片、音乐磁带、手偶小白兔。

一、引出主题。

(教师手插口袋来到幼儿面前)小朋友们好,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的手不见了?到哪里去了啊?(请幼儿说)哇,老师的口袋本领可真大啊?能把老师的手变得不见了,但是今天老师请来的客人啊,它胸前的大口袋本领还要大,你们猜猜他是谁?(袋鼠)今天老师就把袋鼠给请来了。

出示多媒体一:袋鼠妈妈有一只大口袋,大口袋里住着谁啊?(小袋鼠)教师小结:袋鼠妈妈有个大口袋,里面住着小袋鼠,袋鼠妈妈和小袋鼠在草地上快乐地游玩。

(放出风的声音)听,什么声音?这声音可怕吗?为什么会有这个可怕的声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来看看?(出示多媒体二)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说说)教师小结:大灰狼要抓小白兔,小白兔吓得拼命跑。

大灰狼追啊追,追啊追,碰到了谁啊?(出示多媒体三)大灰狼会对袋鼠妈妈说什么?袋鼠妈妈又会对大灰狼说什么呢?(请幼儿说说)教师小结:大灰狼遇到袋鼠妈妈,可袋鼠妈妈的口袋里只有小袋鼠。

(出示多媒体四)大灰狼有没有找到小白兔啊?他在想:咦,小白兔躲到哪里去了呢?你们知道吗?(袋鼠妈妈的口袋里)哇,袋鼠妈妈的口袋好神奇哦,还能帮小兔子脱险呢。

(出示多媒体五)大灰狼走了,小白兔和小袋鼠在草地上干什么呀?(在开心地唱啊跳啊)教师小结:大灰狼走了,小白兔和小袋鼠一起开心地玩起来。

你们想知道这本好看的书叫什么名字吗?他叫《大口袋》现在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这本好看的书。(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让我们也像小白兔和小袋鼠一样开心的跳舞吧。

绘本教案目标篇五

1、在图片中理解绘本故事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绘本故事

3、感受绘本语言,与幼儿共同阅读绘本

重点: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感受种种母爱

难点:通过形象的图画联想母爱

一、开始部分

播放《爱我你就抱抱我》音乐,带领幼儿做律动,初步感受爱,引导幼儿说出对音乐的理解。说出爸爸妈妈是怎么样表达对他们的爱的。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你们吗?

师:你们怎么知道他们爱你们?怎么感受到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总结幼儿对爱的理解

师:你们的爸爸妈妈给你们做饭,买衣服,陪你们做游戏…….这些都表示他们爱你。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外国大画家在他是小朋友的时候他妈妈是怎么爱他的。

2、播放课件《我妈妈》ppt1,带领幼儿一起欣赏图片

师:你们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师:图片中的妈妈美吗?

师:图片中的妈妈在安东尼心目中都变成了什么?

师:你们的.妈妈在你们的心目中都代表什么?妈妈是怎么爱你的?

师:你们爱妈妈吗?

3、带领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片的内容。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用什么方式爱你们?

4、播放ppt2,用作者的语言讲述《我妈妈》

三、结束部分

播放音乐《爱我你就抱抱我》带领幼儿集体做律动,让幼儿感受爱得不同表现形式。让幼儿学会把爱表达出来。

四、活动总结

本活动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阶段的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敏感。比如老师轻轻的摸摸他们的头,他们就觉得是爱他们,一个简单的拥抱,一个微笑都能让他们觉得开心。我觉得本次活动让幼儿可以直观的感受母爱,从直观的绘本中看到妈妈质朴的爱。

绘本教案目标篇六

每个孩子心中的妈妈都是最好的,在日常生活中能深深感受到妈妈的爱。但他们对妈妈的爱又紧紧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而且认为妈妈对自己的爱都是理所当然的,可对妈妈为自己毫无保留的付出,为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对自己的爱时时刻刻都感受不到,也理解不了。尤其是妈妈对自己管教严格,进行批评时,往往会误认为妈妈就是不爱自己了,而《我妈妈》这一绘本恰恰借着孩子的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妈妈。巧妙的通过妈妈所变换的不同形象,激发爱妈妈的情感及对妈妈的崇拜之情。因此我设计这次活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让幼儿体验温暖的亲子感情。

绘本教案目标篇七

1.尝试用书中的短语“真舒服““滑溜溜”来说一说自己洗澡后的感受。

2.乐意用动作表现生活中洗澡的过程。

3.培养幼儿愿意洗澡的情感。

师:喜欢洗澡吗?

洗完澡感觉怎么样呢?

听,谁去洗澡了?(出示第一张图片小狗球球)

1.出示大图片“小狗球球,小猫咪咪”

师:看,小狗球球在洗什么呢?(小手)“小狗球球,洗洗小手,真舒服”

“哗—冲一冲,滑溜溜!”

小狗球球洗完了,猜猜谁也来了?(小猫咪咪)小猫咪咪,洗洗脚丫,真舒服……哗—冲一冲,滑溜溜!

2.看绘本讲述,幼儿学说短语“滑溜溜”

师:嗷呜嗷呜,怪兽宝宝说我也要来洗一洗。

(教师请幼儿一起来说一说,引导幼儿学说“滑溜溜”)师:喳喳喳,小鸟皮皮噗噗噗也来洗了。

小鸟皮皮说还没洗干净,还要请一个宝宝来帮它洗一洗呢?(请个别幼儿来说一说)“小小优优在洗什么?(洗头)小优优洗洗头。

哗—冲一冲,真干净!

用毛巾擦一擦,真舒服!”

3.进行经验拓展,让幼儿用相同的句式来说一说。

师:除了脚丫,小脸,小手,还有哪些地方还没洗到呢?(咯吱窝,脖子,耳朵等)

观察最后一张图片师:大家都来洗澡了,缩进浴缸泡一泡,真舒服!

现在我们也一起去洗洗澡吧!(播放音乐“我爱洗澡”)

绘本教案目标篇八

1、分段理解对换节中大人和小孩的不同经历,能较完整的讲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

2、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有爱父母的情感。

ppt,小图书。

一、谈话导入(价值分析:能大胆交流,对故事感兴趣。)

1、你过过什么节日?你听说过对换节吗?那你觉得什么是对换节?

小结:对换节就是相互交换的节日,可以是物品的交换,也可以使角色的交换。

2、你觉得什么是角色的`交换?

小结:角色的交换就是大人做一天的孩子,孩子做一天的大人。

3、你觉得角色交换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过渡语:那你们说了这么多对换节里可能发生的有趣事情,让我们一起去故事中看看吧!

二、故事欣赏(价值分析:理解对换节中大人和小孩的不同经历,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

2、(ppt2)对换节里,乔利和爸爸在做什么事?

3、(ppt3—5)续讲故事。

过渡语:对换节的早晨真有意思,小孩做了大人,既要为爸爸妈妈准备早餐,帮爸爸穿衣服,还要送爸爸妈妈去幼儿园,做大人可真辛苦啊!

4、对换节里大人做了孩子后,在幼儿园里过的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从书的第11页看到第15页。

小结:对换节里大人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学本领,无忧无虑,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真是太快乐了!

5、那对换节里的小朋友们去上班后都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从书的第16页看到书的第21页。

小结:对换节里的小朋友们做了爸爸妈妈后把城市弄得一团糟,才知道自己的本领太小,才知道爸爸妈妈的工作有多辛苦!

三、完整欣赏故事(价值分析: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有爱父母的情感。)

1、完整欣赏故事。

2、你们回去后,也可以去过过对换节,做一回爸爸妈妈,等下一次,我们再来聊一聊你们在对换节里的感受。

绘本教案目标篇九

1、引导幼儿阅读封面,激发幼儿对图画书《鸟窝里的树》的兴趣和期待。

2、告诉幼儿本书的题目是《鸟窝里的'树》,让幼儿知道这是一个充满爱意的童话故事。

将图画书布置在阅读区的“新书介绍”里

1、介绍这个故事——《鸟窝里的树》

2、提出关键问题,引起幼儿猜测和阅读的兴趣。

提问:小树苗长在鸟窝里,鸟先生和鸟太太会怎么做呢?谁会去帮它们想办法?

3、教师在旁认真观察,对阅读区内的幼儿行为作观察和记录。

4、请个别幼儿讲讲故事内容,掌握幼儿对图画了解了多少。

1、感受绘本故事的兴趣。

2、通过看图阅读,理解并积极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办法,尝试找出既能保住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最佳办法。

3、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1、幼儿准备:小图书人手一册。

2、教师准备:大图书。

一、师幼共同共同阅读封面,进行讨论

1、《鸟窝里的树》——这本图画着非常好看的封面,封面上有些什么?(教师总结:树上有鸟窝和小鸟)

1、提出幼儿阅读的要求:

(1)认真仔细观察画面。在阅读过程中可与同伴交流讨论。

(2)看完后要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

2、幼儿自由阅读,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大胆猜测动物们之间的对话

1、师幼阅读大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师:鸟太太在孵蛋,发现了什么?

(2)谁帮鸟太太和鸟先生想办法了?

(4)甲虫建议鸟先生和鸟太太鸟窝,鸟先生愿意吗?为什么?

(5)师:小朋友能不能帮助鸟先生和鸟太太想一个既能保护鸟窝又能保护小树苗的好办法?(幼儿讨论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6)大家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这个办法为什么很好呢?

(7)借助画面理解词语“轻手轻脚、争先恐后”。

(8)最后鸟窝发生了什么变化?小树苗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2、幼儿讨论:你喜欢鸟先生和鸟太太吗?为什么?

幼儿谈谈对图画书阅读后的感受。

1、让幼儿巩固对故事的理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2、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在与家长共同阅读中加深亲子关系。

图画书

在上完集体教学后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亲子阅读,父母在听孩子阅读时要要求他们一页一页的翻看讲述,如果能划指读就更好。

绘本教案目标篇十

《爱心树》这是一本用简单黑白线条勾勒的图画书,书里讲了一颗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爱的故事。虽然书的插画很简单,但是故事很有内涵很有教育意义,所以我选择了这个绘本。由于《爱心树》这个故事比较长,一节课孩子们可能接受不了,因此我设计了二节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将通过不同形式讲述故事,激发情感,层层递进,唤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自然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让幼儿感受、理解生活中好朋友的概念是广泛的,包括父母、亲人、老师、伙伴等,体验他们对自己的点滴关怀,从而激发幼儿对于朋友的感恩之情。

根据幼儿认知水平和绘本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进行教学。

1.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进行表演示范,将整个故事制成一张张的图片,通过欣赏图片,引导幼儿知道故事情节,理解作品的内容。

2.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述,激发幼儿情感体验,在讲述过程中,我变换语气和声音,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中情感的变化。

3.提问法:提问是为了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方法。我运用了引导性提问“小男孩又有什么要求?“猜猜大树是怎样回答的?”假设性提问“如果你是小孩该怎样去做?”

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环环相扣的四个环节:

1.导入部分:以图质疑,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开门见山,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张图片提出问题。

2.欣赏故事:带着疑问,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故事,出示幻灯片,让他们直观地观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在重点部分提出问题,让幼儿探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3.延伸部分:组织幼儿讨论,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回家知道感恩,让他们感到幸福的事。学会回报长辈,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

4.活动结束部分:画“爱心树”给绘本设计封面图,进一步让幼儿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爱心树》教案: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初步体验亲人朋友们的关爱之情。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树对小男孩的付出和爱。

一.谈话导入部分:

以图质疑,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开门见山。

出示一棵树让幼儿观察,并引出《爱心树》的故事。1.出示课件ppt图片:一棵树教师: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2.出示课件画面:小男孩教师:一棵茂盛的大树和可爱的小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二.分段感受故事

1、互动讲述故事,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欣赏故事:带着疑问。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故事,出示幻灯片,幼儿直观的观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在重点部分提出问题,让幼儿探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1)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张ppt图片:从前,有一棵树,并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棵树长得怎么样?(又高又大、枝叶茂盛)

(2)出示第二张ppt:瞧,来了一个小男孩,大树会喜欢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在向小男孩招手;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是大人的手臂想把孩子抱在怀里......)那小男孩喜欢这棵大树吗?他看见了大树,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大树,你好!大树,我想和你玩。)

(3)猜一猜:男孩会到大树这来玩什么呢?(先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讲述。)

(4)出示小男孩和大树做游戏的ppt图片。(1、采集树叶、做树叶皇冠、2、爬树、3、吃苹果、4、荡秋千、5、捉迷藏、6睡觉、)师:小男孩来到大树身边做了哪些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出大意,提醒幼儿要用完整的话来回答)幼:小男孩在捡树叶——他捡了这么多树叶用来干什么呀?(做王冠:出示相应的图片)看看这时小男孩的表情怎样?(很神气)瞧,他昂首挺胸,神气地走来走去,真像一个森林之王。(让幼儿学一学)幼:小男孩在爬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树干上的小手小脚)他爬到大树上去干什么呢?(荡秋千:小男孩在哪呢?他在树上玩什么游戏?想一想:玩什么游戏时小脚要荡得很高很高。)(吃苹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还在大树身边做了什么?(捉迷藏:小男孩躲在哪里?大树怎么找他的、睡觉:小男孩睡觉时,大树在干什么?)捉迷藏这个环节我采用跟幼儿玩游戏——捉迷藏。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上课的气氛。

(5)出示图片:现在小男孩和大树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和大树拥抱、在大树上画爱心呢)嗯,现在他俩相亲相爱,这时小男孩会对大树说什么呢?(大树,你真好)男孩非常非常爱他,大树很快乐。师:小朋友们,大树为什么这么快乐?(因为男孩喜欢他,常去陪他)

(2)出示字卡—孤寂(教师讲解孤寂就是孤独寂寞的意思)(3)小结:因为大树帮助男孩达成了心愿,所以它很快乐。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当男孩从大树身上摘走苹果,大树很快乐;原来付出爱也是一种快乐呀!

三.情景迁移,体验亲人和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这个环节教师的引导语言相当重要。)

幼儿讨论: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和爱心树一样爱着我们呢?

(1)说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样爱我们的?

(2)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懂得感恩与他人,学会回报亲人,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我会帮大人做什么......

四.活动结束部分:画“爱心树”给绘本设计封面图,能更进一步让幼儿以另外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后反思:这个活动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因为:

1.我敢于挑战了自己,战胜自我。说实话,语言领域的绘本教学,我一直没有勇气挑战,但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曾经的朝思暮想的“它”靠近,付出行动,并取得了成功。

2.本次活动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采用了以情带情,以情激情的手段来教学。《爱心树》讲述的是一棵苹果树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它讲述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种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爱”的哲理,非常的感人!因此我是运用妈妈的口吻来对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的,并且全程我都配有轻柔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我把自己先融入到角色当中去,以情带情,深入孩子内心世界,激发幼儿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之情!

整个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设计上有突破,有创新。因此,我在组织和引导上感觉非常的轻松和流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活动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我的引导下,随着绘本的画面,感受着大树对小男孩的爱,中间我巧妙设计穿插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着大树与小男孩之间的情感。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语言表达得到锻炼,在我的情感延伸下,情感迁移到对家人对朋友的关爱之情,这也达到我最初的教学目标。

亮点:

1.采用互动式讲述故事.

第二环节时,我打破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让幼儿边看绘本画面,边讲述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更大的提升。

2.巧妙运用游戏

讲述绘本故事时,在讲到孩子与树玩游戏的时候,我巧妙的设计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通过游戏感知了绘本故事语言生动有趣,体验大树与小男孩之间的情感,让孩子们能更直观的感受到他们的友爱之情,同时让孩子更爱阅读绘本,因为绘本故事十分有趣。这个游戏环节让整个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并将活动推向高潮。

3.自由阅读

在活动中,让幼儿人手一本绘本,在集体阅读绘本后,再次自由阅读绘本,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情感,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由爱心树展开,情感迁移到父母。“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和爱心树一样爱着我们呢?”孩子想到了爸爸妈妈,想到了爷爷奶奶,有的孩子还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孩子们争先恐后,都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4.创作封面

活动最后,我用音乐《感恩的心》作为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创作绘本封面,孩子们用彩笔,画出自己的心目中爱心树形象。在创作中,孩子们想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好,又想到我们可以用些什么来感谢爸爸妈妈辛劳的付出,将本次活动再次推向高潮。

其实,这个绘本故事并不仅仅适合幼儿,同时它也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我们,包括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们,在我们遗忘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看一看吧,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无意中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无私的,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但愿所有爱心之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