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演讲稿(通用10篇)

时间:2023-10-07 10:02:00 作者:书香墨 孔子演讲稿(通用10篇)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演讲稿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孔子演讲稿篇一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当老师布置的作业中出现了读背论语时,我有些惊讶,也有些苦恼,这可不是一件轻松和简单的作业,可当我渐渐走进孔子的故事与世界,我才明白了这一句句精简的语句是孔子的生活感悟,也是教给我们的做人之道。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名言是孔子对学习的看法,死读书,不思考,又能学到多少东西?会思考,却不懂学习。又有什么本事?我总是爱一遍又一遍地读这句话,它告诉了我:只有在思考中学习,边学习边思考,学才能有效率。

论语这本书其实是孔子的弟子们在孔子过世后,守丧时编辑而成的,这一守就是三年,三年的日子,无怨无悔地对恩师,即使是亲生父子也很难有这般情谊。即使没有那些关于”孝“的名言。有这么一群好弟子做榜样,也许我做不到像他们一样如此之孝,但我会努力做一个有孝心,孝顺长辈的孩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论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讲”诚“的,做一个正人君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诚信。可是在那么复杂的社会,又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说我做到了诚,做到了问心无愧呢?我不能……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决心要努力做到问心无愧。

诚,孝,仁,道,孔子总是言传身教,传给他的弟子,传给整个华夏民族。论语给我的暑假生活画上了一个完美地句号。

孔子演讲稿篇二

9月28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辰。下面是有纪念孔子诞辰演讲稿,欢迎参阅。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儒家思想创始人、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诞辰2567年纪念日,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活动。首先,谨让我代表高霞小学全体师生对在百忙之中来参加这次活动的领导、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之瑰宝。多年来,我校围绕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建设以民族精神为底色的校园文化。我们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发展需要,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以“诵读经典、感悟经典、学做真人”为主旋律,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国学,爱国学,用国学的教育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增长才干,为民族文化的绵延、创新与发展打造基石。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采用“读(每周一篇人人读)、找(查找经典故事等)、背(自背、互背校本课程)、操(在全校推广国学礼仪操)、赛(班级、学校比赛)、赏(配乐、配画吟诵)、展(手抄报、画展)、写(根据情节描写,展开想象读写)、演(举行国学教育文艺汇演)、用(生活中运用)”等生动活泼的学习形式,用国学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五爱”人,增强文化修养,提高综合素质。

在国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做到“五大结合”,即国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书写能力和诵读能力的同时提高人品;国学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开发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敬》《增广贤文》《论语》等国学校本课程,构建独具“感恩、爱心、善念”的学校文化;国学与传统节日活动结合,挖掘、拓展端午节、老年节、除夕等传统节日的特定内涵;国学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相结合,开展“文明银行储蓄”活动,每月一个专题活动等;国学与传统礼仪文化相结合,开展三礼(礼仪、礼貌、礼节)、“开笔礼”等活动。人民网、新浪网、xx教育信息网、xx日报、东南早报、海峡都市报、晋江电视台、晋江经济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我校的创新活动。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他的功绩和影响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纪念活动,是为了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怀念和敬仰,对儒家文化的感悟和对继往开来者传承光大的责任,提升我校的文化品位形象,提高校园道德风尚,树立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培养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高霞学子。让我们借鉴孔子的精神财富,传承优良的民族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我们的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一个美丽、文明、富饶的晋江而奋斗。

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庄严地站在这里,就是要纪念一位教师。

他的工作平凡而辛苦:他曾为物质生活的困顿苦恼过,为自己的主张不被人重视牢骚满腹,即使这样,他依然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做着“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他是一位伟大的教师,是所有教师的教师,是在他之后所有知识分子、士农工商、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教师。他是第一位教师,是教师的鼻祖,更为重要的是,正是因为他的光辉榜样,教师职业的神圣和伟大才获得了世人的肯定,教师才成了一门与众不同的职业。

这位教师不是别人,正是孔子。

2567年 前9月28日,孔子诞生于山东曲阜。15岁时,他立志做学者。27岁时,开始创办私人学校。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 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55岁——68岁,孔子经历了长达20xx年的周游列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孔子回到鲁国后,很受尊敬,享受国老的待遇,专修诗书礼乐。公元前479年,孔子73岁时去世。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开创的儒学,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产,是人类伟大的思想宝库。宋代朱熹在诗中写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孔子的思想如长夜明灯,照耀着人类历史的长空。

当然,人们提起孔子的时候,想起的更多的还是他的《论语》。《论语》就像是一本语录,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他的学生记录下来。这些语录,有的是孔子上课所说,有的是孔子生活所言,一句句简短的话中,透出的是孔子的朴素、豁达和智慧。

孔子的弟子有三千,他们就像一颗颗种子,把孔子的生活态度、生活智慧广为传播。

如果说人的眼睛有两种功能:一是向外看,看外面无限宽广的世界,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见识。二是朝内看,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世界,让它更为洁净。那孔子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去看自己的内心,如何让它平和而温暖。

对待学习,孔子这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指导人们在家要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在外对长辈、对师友和对周围的人要敬重、友爱。做人要谨严慎行,心胸宽广;讲话要诚实可信,关爱他人。在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教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钻研兴趣,对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细致。这一系列教育思想和观念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具有非常好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孔老夫子的世界,在他的世界里净化自己,美化自己,提升自己。

谢谢大家!

2页,当前第112

孔子演讲稿篇三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名丘,字仲尼,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号称弟子三千,关于他的故事可太多太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我心中的孔子!

首先,我认为他是一个不耻下问、终身求索的人。我们知道孔子有很多的导师,大到道家创始人。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十五岁到七十岁,孔子一共活了七十三岁,孔子一生中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孔子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第二,我认为孔子是一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孔子从四十多岁开始讲学,一生弘扬仁、义、礼、智、信。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年少的困难并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过他那坚持下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也没能阻挡住他思想的升华!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为中华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孔子是每个人都了解的,我们学过他的名言警句也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知其意的缺很少很少,包括我自己,我目前也只能懂得他的几句而已。

如今想想,孔子被称为圣人可一点都没有错,他的每句话都含有巨大的哲理,每当我理解了其中的一句时,我只会认为我自己要学的知识还多着呢!

这就是我心中的孔子,这也就是孔子爱人、爱己,正像他的先师子产大夫说的那样:"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孔子不愧为真君子!他的弟子遍天下,也把仁、义、礼、智、信,传遍了天下!

我心中的孔子:东方圣贤!

孔子演讲稿篇四

我个人一般把孔子的思想分为三个方面:仁,礼和教育。“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分为两部分,对于人与人相处之间的“仁”和政治上的“仁”。第一个“仁”用孔子最著名的话说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的是爱人和为别人考虑,当然儒家的爱人不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无差别的博爱,儒家的“爱人”的最低限度是不侵犯他人,限度之上是分等级的爱,不同的人不同的爱,这是最通俗的解释,更深层次的我能意会一些但是无法言传;第二种“仁政”就是强调为政者的“仁”,首先强调德政这是对为政者的普遍要求,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之”就强调了这一点;第二是强调的当政者的素质,尤其强调帝王的以身作则,“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遂令不行”,要求领导者用自己的行为去带领自己的团队,但是这也是儒家在孔子的春秋战国时期没有被接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举个例子来说吧,某学校某辅导员,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老师那里加印象分,竟然能够让20多个大一大二的男生去给他孩子的学校锄地去,而且不发放专业工具,给的是铁锹,连学校特色都发挥不好,但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些同学因为干活太卖力,手给磨破了,我想说这就是tmd的'荒唐,但就是一个辅导员手里有一些让不让你进学生会入不入党的权力就能让他的学生干这种荒唐事,那么在春秋时期呢?帝王手里握着生杀大权,还有一大帮人吃不饱肚子,他根本不愁找到听话的还能干活的人,所以没人管孔子这一套,我行我素,反正有人干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呢?是因为儒家思想中的“礼”。其实就是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这对于这个社会来书是必需的,但是却为孔子招来了阵阵骂名,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吃人的礼教”。其实礼教其本身并没有好坏,因为人与人之间相处,除了法律外,需要一些其他的规矩来维护。但是中国自来有的是家天下的思想,老子是皇帝,儿子是皇帝,孙子也的是皇帝,不能出了这个框框,也就是说要一代一代下去的维持现状,你该干嘛干嘛,尊卑不能乱,而儒家思想正好契合了封建帝王的需求。儒家的“礼”来源于周礼,孔子本人是一个复古狂热分子,他喜欢古代的制度,主张“法前”,就是向前学习,祖宗留下来的去遵循就好,改革会劳民伤财,这正好是那些帝王所需要的。一代一代下去,咱们不能乱,都好好的各安其职,社会也就和谐了,每个人有自己的框框,一代人继承一代人的框框,传下去就ok了。这样的思想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了,需要相应的制度改革与其相适应,社会才能取得进步,但是中国的封建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收到这种思想的控制,改革始终涌现的是控制,而不是开放。所以即使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当然这与清朝统治者严重的民族主义倾向和闭塞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我觉得雇佣关系在宋朝已经产生了,把资本主义萌芽定义在宋朝应该更贴切一些,但是就像明朝,让在当时思维相对落后的统治者扼杀了。

最后一个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主张是“因材施教”,也是现在素质教育喊得口号,但是我觉得仅仅就是口号了,个人认为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是很困难的。孔子的因材施教不只是对于不同弟子的因材施教,而且对于其弟子的不同阶段也会予以不同的教育。比如孔子对于樊迟的回答,论语中记载了樊迟三次问仁,第一次问,孔子回答说:“爱人”,这就是仁者爱人的由来,但是樊迟似乎没有相通,第二次樊迟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先难而后获”,就是做困难的事有了收获,可以说是仁,即是对樊迟的解惑,又是对樊迟的鼓励;第三次樊迟问仁时已经很成熟了,他变相的问了一下“崇德”,孔子夸奖他问得好,后回答”先事而后得”,就是先做一件事情然后再去考虑这件事情的利益就是”崇德”。而孔子的了另一位弟子颜渊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它符合礼仪。这是孔子的因材施教,也是我参加新东方面试,成为老师渴望做到的一个境界,希望新东方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

over

孔子讲学

前几天抱着体验一下企业文化的目的去参加了沈阳新东方的面试,经过一些纠结决定报的是初中历史老师,因为我想不出五分钟的试讲能够测试出什么,知识的祭奠真不是五分钟能搞定,所以就选择了历史(初高中的东西剩的也就这些了),可以展示一些讲课技巧,然后很侥幸的通过了,可能是有资格参加后续的一些培训,深入体验企业文化了,试讲的题目是孔子,在这里分享一下。

比较悲剧的是,最后一段教育没讲就让我下去了,埋了半天伏笔,但是却没有把底牌亮出来也是蛮悲哀了,不过庆幸的是通过了试讲面试,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了,虽然自己不能够参加完整个培训过程,但是我希望我自己能够在短暂的培训期间进一步感受新东方的企业文化,进一步强化自己,fighting.

孔子演讲稿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学者、参加《论语》诵读的小朋友们:

先师功德传青史,儒学精华映丹心。

非常荣幸与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学者和现场小朋友们共同见证先师孔子像的揭幕仪式。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当我们回顾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发展演进,总有一个身影在我们的视野中久久停驻,那就是先师孔子。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被后世历代学者大家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纵观中化民族文明史,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将其深刻的思想精髓、高远的价值取向贯注到中华民族的文化生命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气质,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财富。

南涧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就传播到这里,与本土文化交融激荡,形成了南涧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溯南涧之史,西汉属益州郡,东汉隶永昌郡,唐初归姚州都督,南诏大理国时为蒙舍赕之地。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设置定边县。明洪武16年(公元1383年)重置定边县。坐落于南街向阳坡毓秀书院西面的文庙,当地八旬老人都无法描述出具体的模样,包括我本人参加工作多年,也只知道这里是原公检法驻地,俗称庙子。查阅《康熙定边县志》学校义学附,有这样的记载:“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知县冯源广,建社学于旧治东门内”。此段文字成为南涧乡社设置学校的最早文字记录。南涧文庙亦约建于此时。南涧文庙自明代兴建到今天大成殿等建筑修复,已经经历了542年。在这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文庙共经历了五次较大的重修:第一次重修是丁亥年(公元1587年)景倮劫县焚毁,知县周希孟改建于旧治东;第二次重修是壬辰年(公元1592年)地震,圣殿明伦堂两庑俱倾,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以后,知县吕崇简、何锡爵、崔靖等人,先后建大殿五间、启圣宫、戟门、两庑、灵星门、明伦堂;第三次重修是康熙五十年(1711年)知县杨书重修,重修月台、神道、泮池,新建名宦祠、乡贤祠,第四次重修是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了大成殿,后又重修了启圣宫,当时的南涧文庙,已经具备了较大的规模,是历史上建设最宏盛的时期。第五次重修则始于2011年12月30日,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保护与发展项目启动,两年多的时间,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心重视,县人大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通过县级有关部门,南涧镇、南街社区及周围农户的密切配合,完成了文庙大成殿、大成门、两边厢房、卫生间及其他附属设施,城隍庙、魁阁、观音阁、锁水阁、无量塔等重要古建筑的抢救性修复和重建工作,与2011年修葺完成的毓秀书院、南涧巡检司、关圣殿一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落。

南涧文庙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设学,当地人又称黉学。有了定边文庙发挥传承教化的功能,南涧这个边远小镇的适龄孩子开始正式在文庙内接受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原文化熏陶。文庙在南涧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既是祭孔圣殿,又是儒学传授之所,为南涧培养了一批批明理之士,成为南涧历史文化的渊源。从文庙现存建筑可知,南涧文庙建筑规格高,年代久远,建筑工艺精致,设计科学,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南涧文庙遗存建筑在原县检察院(启圣宫)、县公安局(大成殿)范围内,分别由两家单位管理使用,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老公安局搬迁新址后,转手于县检察院使用。县检察院搬迁新址后,先后将文庙大成殿等建筑出售给私人。由于年代久远及风雨剥蚀等原因,修缮前的文庙里面物品无一留存,房屋受损严重,大成殿屋面瓦砾局部老化脱落,椽橼朽坏严重,部分建筑构建脱落,属于严重危房,亟待抢救修缮。

县委、县人民政府结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结果,对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重要古建筑的抢救性修复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县委书记苏发吉,县委副书记、县长吉向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华东等县领导多次到古建筑群落调研,邀请省州文物专家到现场对抢救性修复工作作面对面指导,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发展南涧旅游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在多方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组织有关部门科学制定了《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保护与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保护与发展方案》,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县人民政府成立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保护与发展项目工作领导组,下设综合、实施、规划、旅游、宣传、审批和环评等七个工作组,开始对以文庙为主的古街区重要古建筑实施抢救性修复工作。

修复重要古建筑,是极为复杂的工程,必须坚持文物修旧如旧、最小化破坏的原则,材料与风格都要完整地保留古建风格。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思考与实用的结合,就能产生明确的概念,就能找到一些简便方法,原来枯燥无味的工作,有了简便方法,就令人感到兴趣了”。一位睿智的领导也教诲过我们,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最公平的。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火蓝刀锋》电视剧中有一句名言“要想得到你从未有过的东西,就必须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情”。修复古建筑,对于县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而言,是一项从未经历过的工作。面对诸多困难,相关工作人员从强化学习入手,精心查证各种资料,以执行担当的工作作风和饱满的工作激情,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写就了工作历程中难忘的一页篇章。

文庙大成殿坐东北朝西南,属土木抬梁斗拱结构,单檐歇山屋顶,为清代建筑风格,通面阔5间,宽17.5米,通进深11.5米,其梁架的斗拱等装饰雕工细腻。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大成殿大堂内孔子及其弟子等圣人牌位已经被毁。我们不会忘记,在修复文庙大成殿、大成门等重要古建筑的过程中,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现场勘察,征求各部门、专家和群众的意见,为重要古建筑的修复指明了方向。建设期间,省文化厅厅长黄峻,原州委书记、现省审计厅厅长刘明、州委书记梁志敏、州长何华等领导也先后到文庙检查指导工作,使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我们也难以忘记,修复古建筑每一天,大家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悉心的感受是辛苦并快乐着,工作中更有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一是通过挖掘清理文庙大成殿的大堂,在40厘米的水泥地底下,发现了保存完好、原始如初的清代地墁,并通过州级文物专家考证。这些地墁就是今天展示在大家眼前的堂内地砖;二是发现了文庙大门前石狮子前肢的一块残片,由此可以推断出当时南涧文庙的规模;三是发现了孔子青铜像褶裙的一块碎片,成为当时文庙大成殿内贡奉的孔子像就是铜像的有力佐证;四是在城隍庙对面的厢房土墙内发现了立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的《城隍祠常住碑》、立于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的《乡约公田碑记》、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的《署蒙化直隶厅分防南涧巡政厅加三级记录五次杨为》、立于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的《特授蒙化直隶厅分防南涧巡政厅加三级记录六次王为》四块石碑,这些石碑何时何地由哪些好心人和有识之士藏进土墙中,至今已无法考证,而今重现,则成为南涧历史的一段难得印记。连同2012年11月叶榆杨政业先生撰写的《南涧县城历史文化建筑群修葺碑记》,我们在城隍庙内建起了一道碑廊,谨供游客观光鉴赏。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参与《论语》诵读的小朋友们,现在我们用一个简短却庄严的揭幕仪式来迎接孔子铜像正式落户于文庙大成殿。孔子铜像的落成,不仅有利于提升南涧镇历史文化古街区的文化品位,塑造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更是为有志者树立了立德修身、勤而好学的表率,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回望历史,以“求仁得仁”为魂魄的儒家思想历经数千年时光的洗涮愈显持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社会的科学发展又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望孔子,我们仿佛又看到了昔日先贤读书不辍、韦编三绝的勤勉身影;“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朝闻其道,夕死可矣”,孔子对真理发自肺腑的讴歌依旧震荡着我们的耳膜。面对圣贤,在尊崇和敬仰之余,我们更感受到了一种来自伟大心灵的力量:作为学者,他好学若渴,求知如饥;作为政治家,他慎言敏行,不懈追求;作为教育家,他更是立人达人,诲人不倦。他以后人不可企及的精神高度成为几千年来恒久屹立的万古师表。

我坚信,随着文庙等重要古建筑群落的修复完善,随着古街区入口商业街建设、无量山樱花谷、灵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涧跳菜村、南涧境内自驾游环线等旅游项目的顺利推进,南涧的优秀民族文化将更加灿烂辉煌,南涧的旅游文化产业将迎来美好的明天和未来。

文庙的恢复修缮,得到了出席今天揭幕仪式的各位领导、关其朝夫妇等居民户的鼎力支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预算单位、审计等部门尽心履职,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了重要古建筑抢救性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我谨代表文化部门对在工程建设中作出奉献的各位社会贤达和附近居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用____年12月30日启动仪式上我工作汇报中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发言:心灵的远方是彼此的期望,幸福的家园是共同的梦想!

孔子演讲稿篇六

《孔子和学生》这篇课文记叙的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因为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而受到学生的尊重,从而使得学生明白了自己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的.道理。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大教育家孔子了解得比较少,课前我布置让孩子们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和图片,课上结合师生手中资料给学生们提供交流资料的平台。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最满意地方是同学们课下收集的资料、图片、格言,通过丰富的图片,翔实的资料介绍,让学生对孔子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情不自禁的发出“呀、啊”的感叹,这样孔子的形象已在他们心中扎根,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课文,为学生的学习、思考提供了更广阔的背景,真正帮助学生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演讲稿篇七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着作,虽是孔子弟子及其后人记录的言论,但孔老夫子思想的精髓却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有幸一读,也得到了一些感悟,虽然年龄尚小,对许多语言的理解还不很到位,但还是愿意将自己的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在这里,孔子教给我:对旧的知识要及时复习,而不能弃之不顾。的确,这句话很有道理,高中阶段,几乎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新知识,时间有限,很多人都选择学习新的,而把旧的放在一边,可是你有了时间再拿起所谓的旧知识,却又成为新的了。其实,温习旧知识,绝非是浪费时间,而是对知识的一种整合,酿酒愈久愈弥香,书品愈久愈有味,知识也是如此,温习的次数越多,就愈是饱和,你从中悟出的东西也就越多,而这些知识,将会是你宝贵的财富。

还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在告诉我:只是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感到愚昧。这句话同时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学习和思考是一对好朋友,永远都是结伴而行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兼顾思考,在思考过程中也要学习。荀子在《劝学》中也曾说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也是在强调学习对于思考的重要性啊!而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时要躬行。虽然是在强调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但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不是也可以引申一下,理解为思考实践对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呢!总之,思考和学习一起,才能发挥出其无穷无尽的力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是在教给我们,要乐于学习,以学习为乐。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在教给我们:做学问要诚实,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孔子的思想深如大海,而我,愿做其中的一尾小鱼,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汲取其中营养。

孔子演讲稿篇八

我个人一般把孔子的思想分为三个方面:仁,礼和教育。“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分为两部分,对于人与人相处之间的“仁”和政治上的“仁”。第一个“仁”用孔子最著名的话说就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的是爱人和为别人考虑,当然儒家的爱人不是墨家的“兼爱”思想,无差别的博爱,儒家的“爱人”的最低限度是不侵犯他人,限度之上是分等级的爱,不同的人不同的爱,这是最通俗的解释,更深层次的我能意会一些但是无法言传;第二种“仁政”就是强调为政者的“仁”,首先强调德政这是对为政者的普遍要求,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中而众星拱之”就强调了这一点;第二是强调的当政者的素质,尤其强调帝王的以身作则,“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遂令不行”,要求领导者用自己的行为去带领自己的团队,但是这也是儒家在孔子的春秋战国时期没有被接受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举个例子来说吧,某学校某辅导员,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老师那里加印象分,竟然能够让20多个大一大二的男生去给他孩子的学校锄地去,而且不发放专业工具,给的是铁锹,连学校特色都发挥不好,但就是这种情况,还有些同学因为干活太卖力,手给磨破了,我想说这就是tmd的荒.唐,但就是一个辅导员手里有一些让不让你进学生会入不入党的权力就能让他的学生干这种荒.唐事,那么在春秋时期呢?帝王手里握着生杀大权,还有一大帮人吃不饱肚子,他根本不愁找到听话的还能干活的人,所以没人管孔子这一套,我行我素,反正有人干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呢?是因为儒家思想中的“礼”。其实就是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矩,这对于这个社会来书是必需的,但是却为孔子招来了阵阵骂名,用鲁迅先生的话说就是“吃人的礼教”。其实礼教其本身并没有好坏,因为人与人之间相处,除了法律外,需要一些其他的规矩来维护。但是中国自来有的是家天下的思想,老子是皇帝,儿子是皇帝,孙子也的是皇帝,不能出了这个框框,也就是说要一代一代下去的维持现状,你该干嘛干嘛,尊卑不能乱,而儒家思想正好契合了封建帝王的需求。儒家的“礼”来源于周礼,孔子本人是一个复古狂热分子,他喜欢古代的制度,主张“法前”,就是向前学习,祖宗留下来的去遵循就好,改革会劳民伤财,这正好是那些帝王所需要的。一代一代下去,咱们不能乱,都好好的各安其职,社会也就和谐了,每个人有自己的框框,一代人继承一代人的框框,传下去就ok了。这样的思想忽略了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了,需要相应的制度改革与其相适应,社会才能取得进步,但是中国的封建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收到这种思想的控制,改革始终涌现的是控制,而不是开放。所以即使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也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当然这与清朝统治者严重的民族主义倾向和闭塞思想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我觉得雇佣关系在宋朝已经产生了,把资本主义萌芽定义在宋朝应该更贴切一些,但是就像明朝,让在当时思维相对落后的统治者扼杀了。

最后一个就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主张是“因材施教”,也是现在素质教育喊得口号,但是我觉得仅仅就是口号了,个人认为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是很困难的。孔子的因材施教不只是对于不同弟子的因材施教,而且对于其弟子的不同阶段也会予以不同的教育。比如孔子对于樊迟的回答,论语中记载了樊迟三次问仁,第一次问,孔子回答说:“爱人”,这就是仁者爱人的由来,但是樊迟似乎没有相通,第二次樊迟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先难而后获”,就是做困难的事有了收获,可以说是仁,即是对樊迟的解惑,又是对樊迟的鼓励;第三次樊迟问仁时已经很成熟了,他变相的问了一下“崇德”,孔子夸奖他问得好,后回答”先事而后得”,就是先做一件事情然后再去考虑这件事情的利益就是”崇德”。而孔子的了另一位弟子颜渊问仁,孔子的回答是”克己复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它符合礼仪。这是孔子的因材施教,也是我参加新东方面试,成为老师渴望做到的一个境界,希望新东方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孔子演讲稿篇九

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而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题固然重要,方法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本课的设计,教师就像是一位教会孩子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创设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获得能力,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另外,教师在课堂中结合“三单”有机运用小组学习和梯度推进,重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对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实现学习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本课教学设计,花样不多,实实在在,把大量的时间还给了学生,而老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得恰到好处。

孔子演讲稿篇十

9月28日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辰。

大哉孔子博闻精思孔子被尊为圣人。他不仅是儒学大宗师也是中国教师的开山鼻祖。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方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三十而立孔子首创私学在民间开坛设教传授六艺。其所招门徒或世家子弟或贩夫走卒无论出身之高低贵贱,均有教无类不偏不倚后继两千年的平民教育之路自孔子而生发。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包括了政治、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儒家学说不仅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思想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孔子的诞辰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20__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最高级别的国际奖项孔子奖奖励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文化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文化是民族的根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现实感受。文化是民族的魂守护着一个民族的心灵家园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准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海纳百川乃大地承万物乃昌。中华文化因兼容并蓄而丰富多彩因推陈出新而活力四射因特色鲜明而远播四方。先贤圣哲早就提出了和为贵等伟大思想崇尚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美好人格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追求人际和谐、身心协调、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的精神境界向往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我们的古人不但留下了浩如烟海、泽及人类的文化典籍还贡献了不计其数、深刻影响世界的发明创造。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曾独步一时。在15世纪之前的漫长历史中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文化曾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宋代都市化的出现、科技发展的成功、国际贸易一直到阿拉伯……文学、艺术、宗教等都有令人瞩目的发展。而当时的西方还在中世纪。

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深深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总能浴火重生虽经无数更朝换代但阻隔不断精神血脉这贯通其中的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脉。追古思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谢谢大家!

相关范文推荐

猜您喜欢
热门推荐